集热舱式旺烧散煤型民用炉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4579001阅读:496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集热舱式旺烧散煤型民用炉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民用炉灶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集热舱式旺烧散煤型民用炉。
现有技术中,所使用的民用炉如燃煤型旺烧式强火力炊暖浴全能炉通常是由燃烧室、预热室、助燃室三者分体式组成。这种民用炉的缺点是热传导性能差,热效率低,使用时需消耗大量的煤。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热传导性能好、热效率高、能节煤的集热舱式旺烧散煤型民用炉。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
一种集热舱式旺烧散煤型民用炉,包括由炉体外套、带炉圈的炉盘、炉底座、热水套支撑组成的炉体外壳;由排烟道总成、集热舱式热水套、底部和顶部与集热舱式热水套相通的蒸发管、炉口圈、回水接管、出水接管组成的炉体热循环主体;由鼓风导管、带调风口盖的灰斗、灰斗滑座组成的助燃与清除煤灰渣结合体。其中,集热舱式热水套为一体式结构,安装在热水套支撑上;集热舱式热水套上部与排烟道总成衔接安装、下部与带调风口盖的灰斗相对应;在集热舱式热水套内壁设有通风板架,在集热舱底部设有鼓风导管。为了具有更好的效果,在集热舱式热水套与炉体外套之间设有隔热保温层,还可在集热舱式热水套的下部设有除水垢排泄口;在集热舱内,炉篦上有可在活篦条导套中抽动的活篦条。
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效果热传导性能好、热效率高、能节省煤。具体地说,其优点是1.针对散煤在集热舱内旺烧,是从最低层逐渐向最高层引燃,致使底层炉温逐渐降低,高层炉温逐渐升高的规律,将集热舱式热水套组焊成低、中、高一体式三段水温层。目的是将从散热器的低温回水,先不流至低温水层,避免低温区的恶性循环,而是首先引入中温水层进行预热升温后,再自然沉降至低温水层,使低温水层降温减缓,有利燃煤的持续完全燃尽、提高了热效率,延长了燃煤的总燃烧时间,而且节煤。同时,流入低温水层的温水,再通入集热舱式热水套内、旺烧燃煤层中的蒸发升腾作用,把水流提升至高温水层后再高热升温,使出水温度急速增高,形成新型的良性“回水预热”及“高效增热”的循环水流热换过程。所以这种炉子的热效率高,可达65%;2.出水温度高,达95℃;3.一次性续满煤封火时间长,达24小时;4.调节灰斗上调风口盖开缝大小,即可根据室外环境温度高低,调整保持室内适宜温度,节煤;5.供暖、做饭、洗澡真正三者兼用,当做饭或洗澡时,取暖效果反能增强;6.在集热舱式热水套的低温水层、中温水层部位的内壁,嵌焊一定数量的通风板架,使煤块与热水套内壁之间接角空隙增大,大,提高燃煤燃烧助燃供氧效果。因此,集热舱式水套,打破了烧散煤型民用炉灶,一贯的需在炉膛内“搪泥”的常规,它的内壁不需“搪泥”即可安全点火使用。同时,热传导作用于热水套的方式,由间接转变为直接,热效率增强。
以下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描述


图1是集热舱式旺烧散煤型民用炉纵向剖面图;图2是
图1的A-A剖视图。
实施例一种集热舱式旺烧散煤型民用炉,包括由炉体外套7、带炉圈的炉盘3、炉底座10、热水套支撑14组成的炉体外壳;由排烟道总成1、集热舱式热水套2、底部和顶部与集热舱式热水套2相通的蒸发管17、炉口圈4、回水接管16、出水接管18组成的炉体热循环主体;由鼓风导管12、带调风口盖的灰斗9、灰斗滑座11组成的助燃与清除煤灰渣结合体。其中集热舱式热水套2制成三段水温层一体式结构,安装在热水套支撑14上,它与排烟道总成1相衔接。燃煤排烟从炉口圈4经炉口排出,高温出水由出水接管18流向散热器系统,散热后的低温回水从回水接管返流至集热舱热水套2,通过蒸发管17加热升温再升至热水套的高温层,这样循环水流可进行高效率不间断地热置换。集热舱式热水套2与炉体外套7空隙之间填满隔热保温层6以降低热能外泄损耗。炉体外套7则由带炉圈的炉盘3及炉底座10从上至下紧紧固定。
在集热舱19内安装有通风板架5,以使燃煤在充足助燃供氧状态下完全燃烧,充分发挥燃煤的热能。炉篦13上有能从活篦条导大8内抽动的活篦条。因此,煤灰渣能从抽出活篦条的炉篦13增大的篦缝中顺畅的掉落到带调风口盖的灰9斗中,而灰斗9又可轻便的从灰半滑座11上拉出或推入。当集热舱19内燃煤急需旺燃时,可将鼓风机套在鼓风导管12内鼓风。若需正常控制燃煤自燃速度时,则采取调节灰斗9上的调风口盖开缝大小,调节自然助燃进风量不需鼓风。
排除碱性水质的水垢,是保持民用炉灶良好取暖效果的重要环节。本实用新型为此专门在集热舱式热水套2的下部设有除水垢排泄口15,便于除垢时能顺畅的将水垢从集热舱式热水套2及蒸发管17内排出干净。
权利要求1.一种集热舱式旺烧散煤型民用炉,包括由炉体外套(7)、带炉圈的炉盘(3)、炉底座(10)、热水套支撑(14)组成的炉体外壳;由排烟道总成(1)、集热舱式热水套(2)、底部和顶部与集热舱式热水套(2)相通的蒸发管(17)、炉口圈(4)、回水接管(16)、出水接管(18)组成的炉体热循环主体;由鼓风导管(12)、带调风口盖的灰斗(9)、灰斗滑座(11)组成的助燃与清除煤灰渣结合体;其特征是集热舱式热水套(2)为一体式结构,安装在热水套支撑(14)上;集热舱式热水套(2)上部与排烟道总成(1)衔接安装、下部与带调风口盖的灰斗(9)相对应;在集热舱式热水套(2)内壁,设有通风板架(5);在集热舱(19)底部设有鼓风导管(12)。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集热舱式旺烧散煤型民用炉,其特征是在集热舱式热水套(2)与炉体外套(7)之间设有隔热保温层(6)。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集热舱式旺烧散煤型民用炉,其特征是在集热舱(19)内,炉篦(13)上有可在活篦条导套(8)中抽动的活篦条。
4.根据权利要求1或3所述的集热舱式旺烧散煤型民用炉,其特征是在集热舱式热水套(2)的下部设有除水垢排泄口(15)。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属于涉及一种集热舱式旺烧散煤型民用炉。现有的民用炉热传导性能差,热效率低,使用时需消耗大量的煤。本实用新型所用的集热舱式热水套2为一体式结构,安装在热水套支持14上;集热舱式热水套2上部与排烟道总成1衔接安装、下部与带调风口盖的灰斗9相对应;在集热舱19内安装有通风板架5;在集热舱19底部设有鼓风导管12。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效果;封火时间长、热效率高、能节省煤。
文档编号F24B9/00GK2404023SQ99208728
公开日2000年11月1日 申请日期1999年4月9日 优先权日1999年4月9日
发明者姚鸿宝 申请人:姚鸿宝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