调温节能电炉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4580347阅读:1228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调温节能电炉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一种电加热炉现有调温电炉,如专利94236912.12所述调温保温多功能节电炉,由内外壳夹层体、双层保温套、底壳、位于内壳中底壳上部的电炉盘、电加热丝,安装于底壳侧面的调温控制开关,以及内外壳之间、电炉盘与底盘之间的保温材料组成。使用时,被加热烹调容器放进双层保温套置于内外壳体上端,调节温控开关即可。它存在着保温材料耗费多、加热烹调容器尺寸受双层保温套、外壳尺寸限制。且结构复杂、制作困难(如活接双层保温套成形加工)、成本高。尤其是安装调温控制开关的底壳未设置通风散热、遮挡热辐射结构,且被加热容器与外壳直接接触将热传递给底壳,使得调温控制开关区域温升(特别是夏季长时间负载下)很高。超出可控硅元件允许温度极限,导致调控开关极易损坏,大大降低了电炉使用寿命。此为调温节能电炉最关键致命的一点。
本实用新型针对上述缺点设计出一种调温节能电炉,既可减少保温材料,又能增加聚热保温效果。同时,还能降低调温控制开关环境温度,十分显著提高电炉使用寿命。且结构简单、制作容易、成本低廉。
为实现上术这目的,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采取在现有技术中设置蓄热板、法兰蓄热压圈通风散热结构措施,制成一种调温节能电炉。特征是凹形炉盘底部配置一块凹面平底的蓄热板,炉盘上面设置有蓄热法兰压圈,蓄热板四周及与炉盘之间填有保温材料。电炉盘、电加热丝、蓄热板、蓄热法兰压圈、保温材料装入一有底上端开口的台形壳体作为加热部份。电炉下端内安装调温控制开关的底壳上,设计了一母线为曲线的回转壳体。连接回转壳体与电炉外壳的底壳设计成环状形壳体,其中部为空心向上冲出圆弧边,可与母线为曲线的回转壳体下端弧形面相配;其外沿翻成直角边可以与电炉外壳下端相配合;其底边上对称冲出通风槽、电炉支承脚连接螺孔、调温控制开关电子元件及散热器安装孔。电炉外壳下部亦对称冲有通风槽及安装调温控制开关旋钮的凸台,底端向内翻出直角边可与底壳用螺钉连接。调温控制开关电子元件及散热器可安装于回转壳体与电炉外壳之间的底壳上。本实用新型特征还包括台形壳体与母线为曲线的回转壳体上加工有对应的连接螺孔及电源线孔,其中电源线孔装有绝缘材料。台形壳体加热部份用瓷柱绝缘体支承于母线为曲线的回转壳体上部弧面上。台形壳体底部、侧面与母线为曲线的回转壳体、电炉外壳之间设计留有一定距离的抽风道,台形壳体加热部份的法兰蓄热压圈上端面位置设计高出电炉外壳顶端。回转壳体上端圆弧边沿到中心轴的距离大于电炉外壳顶端边沿到中心轴距离。
本实用新型优点是由于设置蓄热板及蓄热压圈使得加热部份的热量不易散失,保温效果更好,比普通电炉节能80%以上。同时还减少了保温材料、壳体材料,大大降低了制作成本。且蓄热压圈上端面高出电炉外壳,因而可以加热任意尺寸烹调容器。回转曲线壳体上端圆弧边缘直径大于电炉外壳顶端直径,可防止溢出液体流进底壳而影响电子元件。尤其是台形壳体底面、侧面与安装于底壳上的母线为曲线的回转壳体、电炉外壳形成一个抽风道,且底壳及电炉外壳下端冲有通风槽,因而具有良好的通风散热性。同时母线为曲线的回转壳体还遮挡了直接由加热系统底部辐射向调温控制开关的热量。调温控制开关部份最大温升特别是夏季长时间负载下只有40℃。与环境温度叠加最高温度也不超过80℃,完全符合可控硅元件对环境温度的要求(一般要求90℃以下)。十分显著地提高了电炉的使用寿命。
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对比实验数据如下在夏季环境温度为38℃时,将温度计从不同角度伸入电炉下端调温控制开关电子可控硅元件旁,伸入距离20~30mm。长时间加热可看出,设置有通风散热结构的实用新型电炉加热5~8小时以上,温度计恒温在75℃~80℃之间,而未设置此结构的调温电炉、温度显示在115℃~120℃之间。


图1调温节能电炉结构示意图。
1——蓄热法兰压圈,2——蓄热板,3——母线为曲线的回转壳体,4——电炉盘及盘中2根1000W电加热丝,5——保温材料,6——有底开口台形壳体,7——电炉外壳,8-电炉外壳、底壳上冲出的通风槽,9——调温控制开关电子元件及散热件,10——瓷柱绝缘体支承件,11——台形壳体底部电加热丝穿孔,内有绝缘件,12——电炉支撑脚,13——电炉底壳,14-电炉连接螺钉,15——调温旋钮及电炉外壳冲出的位置凸台,16——塑料炉耳图2为
图1中母线为曲线且曲线中心到回转中心有一定距离的回转壳体。
图3是图2的俯视图。
图4为
图1中连接回转壳体与电炉外壳的底壳。
图5为图4的俯视图。
图6为
图1中电炉外壳示意图。
图7为图6的俯视图。
图8为图7局部视图,即电炉外壳、底壳上冲出的通风槽示意图。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
一种调温节能电炉,包括电炉外壳;加热台形壳体以及内装的电炉盘、电加热丝、蓄热板、保温材料;母线为曲线的回转壳体,调温控制开关等组成。
其中,台形壳体可用0.5mm 08F钢板冲压成上端开口为Φ243、底面为Φ233、高为82mm的圆台形带底、开口壳体。蓄热板可用铸铁板浇成,上端内径Φ225mm、下端内径Φ180mm、深为55mm、厚为8mm的凹形锥面体。法兰蓄热压圈可按外径Φ245mm、内径Φ235~Φ225锥面、厚度为10mm制作。且外端面向环中心作出R15mm回转圆弧面。圆台形壳本内填充15mm厚保温材料,将蓄热铸铁板置于其上,放上5mm厚保温材料,再放上Φ223×50mm规格的电炉盘。盘内装有2根1000W电炉加热丝,可穿过电炉盘、台形壳体底面电源线孔中绝缘体与调温控制开关电子元件、电源相连接。炉盘上面最后压上蓄热法兰压圈即组成圆台形加热部份。圆台形壳体上端向内卷出止位圆弧形边,当法兰压圈外端圆弧回转面用力压入台形壳体止位圆弧边后,可以防止整个加热部份材料从台形壳体中倒出。母线为曲线的回转壳体可采用1mm 08F钢板,以R25mm半圆弧作为回转曲线(回转曲线上圆弧线沿水平方向延长20mm再向上以R20mm作出一小段圆弧,其在水平线上投影长为8mm),圆弧曲线中心到回转中心轴距离为115mm制成回转壳体。底壳可采用1mm 08F钢板冲压成形,中部开口直径为Φ205mm,与回转壳体相配圆弧为R10mm,外端直角边直径为Φ283mm,高为18mm,底壳底边上对称冲有3×20mm通风槽4组。电炉外壳用0.5mm 08F钢板按上端Φ283mm,高度为135mm,下端Φ279,高度为18mm,底面所翻直角边直径为Φ270mm,冲压制成,但顶端向内冲压出R20mm,水平投影长度为10mm的圆弧边,离下端20mm位置对称冲有6组30×3mm的通风槽,离顶端20mm处对称设置2个35×20×8mm BS塑料炉耳。调温控制开关可按如下制成选用2个470K/1W电位器,散热面积为200mm2的散热器2块,BTA 20A/600V双向可控硅2个,DB3触发二极管2个,CJ224/400V电容器4个,RJ电阻4个,ELC发光二极管2个。将以上电子元件装在一块设计好的电路板上,再用电源线与电加热丝连接好即可。
调温电炉的形成是将装配好的圆台形加热部份底部三个螺孔对准母线为半圆弧的回转壳体上弧面三个螺孔,用Φ16mm,高20mm的绝缘瓷柱支承于上面用M5mm螺钉固紧。在底壳上先将调温控制开关散热件及电子元件固定好,再用底壳将支承有加热部份的回转壳体下端与电炉外壳下端用M3mm自攻螺钉连接成一个整体,用M3mm螺钉在底壳上对称连接上三个长30mm,宽10mm,高25mm的支撑脚即制成本实用新型。
权利要求1.一种调温节能电炉,包括外壳、电炉盘、电加热丝、底壳、保温材料、调温控制开关、电炉支撑脚,其特征在于凹形炉盘底部配置一块凹面平底的蓄热板,炉盘上面设置有蓄热法兰压圈,蓄热板四周及与炉盘之间填有保温材料层,法兰压圈、电炉盘、蓄热板、保温材料装入有底上端开口的台形壳体内组成加热部分,电炉下端内调温控制开关处,设计了一母线为曲线的回转壳体,台形加热体用绝缘件支承于回转壳体上弧面,回转壳体支承于底壳上,构成调温控制开关的电子元件及散热器固置于底壳上,处于回转壳体与电炉外壳之间,台形壳体底面、侧面与母线为曲线的回转壳体、电炉外壳之间设计有一定距离的抽风道。
2.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调温节能电炉,其特征在于底壳中部为空心向上冲出圆弧边,外沿翻成直角边,底边对称冲出通风槽,电炉外壳下部亦对称冲出通风槽,底端向内翻成直角边。
3.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调温节能电炉,其特征在于母线为曲线的回转壳体上端圆弧边沿到中心轴的距离大于电炉外壳顶端边沿到中心轴的距离,加热部分法兰蓄热压圈上端面位置设计高出电炉外壳顶端。
4.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调温节能电炉,其特征在于台形壳体、回转壳体上加工有相应的连接及电源线孔,其中电源线孔装有绝缘材料。
专利摘要一种调温节能电炉,属家用电炉类型。包括电炉外壳、位于壳中的加热上部与调温控制开关下部。加热部分设置蓄热板、蓄热法兰压圈,既减少保温材料,降低成本,又增加了蓄热保温效果,节能80%。尤其是电炉中设计了散热抽风道,底壳、外壳上设有通风槽,将调温控制开关最大环境温度控制在80℃以内。十分显著地提高了电炉使用寿命。可加热任意尺寸的烹调容器。
文档编号F24C7/10GK2370313SQ9923151
公开日2000年3月22日 申请日期1999年4月28日 优先权日1999年4月28日
发明者毛成荣 申请人:毛成荣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