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用弃风弃光供热的电热锅炉蓄热供热系统及其用法_2

文档序号:9614245阅读:来源:国知局
11的第一入水口关闭,这样高压电锅炉产生的热水全部进入一次侧换热器3中,可进行充分的换热。
[0036]第二种运行模式:利用高压电锅炉边蓄热边供热
[0037]当限电弃风弃光运行且用户侧需要供暖时,通过高压电锅炉边蓄边供。其中第三电动二通阀15以及第五电动二通阀17关闭,第一电动二通阀13、第二电动二通阀14以及第四电动二通阀16开启,第一电动三通阀11开启,第二电动三通阀12开启。一次侧循环水栗2将高压电锅炉加热的热水带至一次侧换热器3处,同时,蓄热循环水栗4将水栗入一次侧换热器3,和被高压电锅炉加热的热水进行换热,高温水最终被蓄热循环水栗4栗回蓄热装置5中储存起来,从而将热量从高压电锅炉一侧传递到蓄热装置一侧;根据用户侧需要的热量设置第二电动三通阀12第一出水口的开启量,保证进入用户侧换热器7的流量满足用户侧供热的需求。根据一个实施例,第一电动三通阀11的第一入水口关闭,这样高压电锅炉产生的热水全部进入一次侧换热器3中,可进行充分的换热。
[0038]第三种运行模式:利用蓄热装置供热
[0039]当电网用电高峰时利用蓄热装置5放热来辅助供热。其中,高压电锅炉1、一次侧循环水栗2、以及一次侧换热器3停止运行。第三电动二通阀15、第四电动二通阀16关闭,第一电动二通阀13、第二电动二通阀14以及第五电动二通阀17开启,第二电动三通阀12开启。蓄热循环水栗4将蓄热装置5加热的水栗入用户侧换热器7中,与通过用户侧循环水栗6栗入的水进行热量交换从而为用户侧供热设备10供热,回水被送回蓄热装置5。根据用户侧需要的热量设置第二电动三通阀12第一出水口的开启量,保证进入用户侧换热器7的流量满足用户侧供热的需求。
[0040]第四种运行模式:利用高压电锅炉直接供热
[0041]当使用高压电锅炉1直接供热时,蓄热装置5停止运行。第一电动二通阀13、第二电动二通阀14以及第五电动二通阀17关闭,第三电动二通阀15、第四电动二通阀16开启,第一电动三通阀11开启,第二电动三通阀12开启。一次侧循环水栗2将高压电锅炉1加热的热水带至一次侧换热器3处,同时,蓄热循环水栗4将水栗入一次侧换热器3,和被高压电锅炉加热的热水进行换热,蓄热循环水栗4还将与高压电锅炉加热的热水换热后的水栗入用户侧换热器7中,和用户侧循环水栗6栗入的水进行热量交换,用户侧循环水栗6将换热后的水提供至用户侧供热设备10以对用户供热。根据一个实施例,在利用高压电锅炉直接供热过程中,通过调节第一电动三通阀11以及第二电动三通阀12的各个出入水口的出入水量来控制对用户侧系统的供热量。
[0042]如上文所述,本发明将风电、太阳能发电以及高压配电备用电源均考虑在内,且结合了锅炉、蓄热装置,即能从多方面供热,也能适时蓄热,并且采用了多个可调节的三通阀来保证用户侧的供暖体验。具体的,此系统在风电、太阳能发电系统发电量大于发电目标曲线时,蓄热系统启动消纳此部分弃风弃光;开启供热锅炉,锅炉采用高压电直供,无需变压处理,利用锅炉加热蓄热装置中的液体,将建筑物所需的热量部分或全部储存起来,并以高温汽水的形式储存于蓄热装置中;在外网用电高峰时段将热量释放供建筑物采暖、生产、生活用热;并可控制热量输出,通过热交换器向供暖管网提供热能的新型清洁能源供热,根据系统热负荷的变化需要,控制锅炉蓄热与供热;锅炉蓄热时,启动蓄热水栗,锅炉内部的水循环加热升温,当所有蓄热装置完成蓄热后,蓄热水栗停止运行;采暖供热时,根据采暖热负荷的变化需要,启动用户侧循环水栗,通过控制各个电动三通调节阀和板式换热器的流量实现供热温度恒定。本方案为促进风电消纳、维护电网稳定、提高供热质量、实现节能减排提供了一条有效途径。
[0043]应注意,本发明所提出的【具体实施方式】及应用领域仅为说明的目的,并不作为对本发明保护范围的限制,本领域技术人员可对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进行修改以满足实际需要。
【主权项】
1.一种利用弃风弃光供热的电热锅炉蓄热供热系统,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系统中: 高压电锅炉的电源接口通过第一断路器连接至风电、太阳能发电电源; 高压电锅炉的电源接口通过第二断路器连接至高压配电备用电源; 高压电锅炉的入水口通过管道连接至一次侧循环水栗的出水口; 高压电锅炉的出水口连接至第一母管的入水口,所述第一母管的出水口 一方面通过管道连接至一次侧换热器的第一入水口,一方面通过管道连接至第一电动三通阀的第一入水P ; 所述第一电动三通阀的出水口通过管道连接至一次侧循环水栗的入水口; 所述第一电动三通阀的第二入水口通过管道连接至一次侧换热器的第一出水口; 蓄热装置的出水口通过管道连接至第一电动二通阀的入水口; 第一电动二通阀的出水口与第三电动二通阀的出水口通过各自的管道汇总连接至第二母管的入水口,所述第二母管的出水口连接至蓄热循环水栗的入水口 ; 蓄热循环水栗的出水口连接至第三母管的入水口,所述第三母管的出水口 一方面通过管道连接至第四电动二通阀的入水口 ;一方面通过管道连接至第五电动二通阀的入水口 ;第四电动二通阀的出水口通过管道连接至一次侧换热器的第二入水口; 一次侧换热器的第二出水口以及第五电动二通阀的出水口通过各自的管道汇总连接至第四母管的入水口,第四母管的出水口连接至第二电动三通阀的入水口 ; 第二电动三通阀的第一出水口通过管道连接至用户侧换热器的第一入水口; 第二电动三通阀的第二出水口与用户侧换热器的第一出水口通过各自的管道汇总连接至第五母管的入水口,所述第五母管的出水口 一方面通过管道连接至第二电动二通阀的入水口,一方面通过管道连接至第三电动二通阀的入水口; 第二电动二通阀的出水口通过管道连接至蓄热装置的入水口; 用户侧换热器的第二出水口通过管道连接至用户侧供热设备的入水口; 用户侧供热设备的出水口通过管道连接至用户侧循环水栗的入水口; 用户侧循环水栗的出水口通过管道连接至用户侧换热器的第二入水口。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利用弃风弃光供热的电热锅炉蓄热供热系统,其特征在于: 所述一次侧换热器以及所述用户侧换热器中的其中一个或全部为板式换热器。3.一种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利用弃风弃光供热的电热锅炉蓄热供热系统的用法,其特征在于: 当限电弃风弃光运行时,通过高压电锅炉进行蓄热,其中,第三电动二通阀以及第五电动二通阀关闭,第一电动二通阀、第二电动二通阀以及第四电动二通阀开启,第一电动三通阀开启,第二电动三通阀的第一出水口关闭、入水口和第二出水口开启,一次侧循环水栗将高压电锅炉加热的热水带至一次侧换热器处,同时,蓄热循环水栗将水栗入一次侧换热器,和被高压电锅炉加热的热水进行换热,高温水最终被蓄热循环水栗栗回蓄热装置中储存起来,从而将热量从高压电锅炉一侧传递到蓄热装置中。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利用弃风弃光供热的电热锅炉蓄热供热系统的用法,其特征在于: 当限电弃风弃光运行且用户侧需要供暖时,通过高压电锅炉边蓄边供,其中第三电动二通阀以及第五电动二通阀关闭,第一电动二通阀、第二电动二通阀以及第四电动二通阀开启,第一电动三通阀开启,第二电动三通阀开启,一次侧循环水栗将高压电锅炉加热的热水带至一次侧换热器处,同时,蓄热循环水栗将水栗入一次侧换热器,和被高压电锅炉加热的热水进行换热,高温水最终被蓄热循环水栗栗回蓄热装置中储存起来,从而将热量从高压电锅炉一侧传递到蓄热装置一侧;根据用户侧需要的热量设置第二电动三通阀第一出水口的开启量,保证进入用户侧换热器的流量满足用户侧供热的需求。5.根据权利要求3或4所述的利用弃风弃光供热的电热锅炉蓄热供热系统的用法,其特征在于: 当电网用电高峰时利用蓄热装置放热来辅助供热,其中,高压电锅炉、一次侧循环水栗、以及一次侧换热器停止运行,第三电动二通阀、第四电动二通阀关闭,第一电动二通阀、第二电动二通阀以及第五电动二通阀开启,第二电动三通阀开启,蓄热循环水栗将蓄热装置加热的水栗入用户侧换热器中,与通过用户侧循环水栗栗入的水进行热量交换从而为用户侧供热设备供热,回水被送回蓄热装置,根据用户侧需要的热量设置第二电动三通阀的第一出水口的开启量,保证进入用户侧换热器的流量满足用户侧供热的需求。6.根据权利要求3至5任一所述的利用弃风弃光供热的电热锅炉蓄热供热系统的用法,其特征在于: 当使用高压电锅炉直接供热时,蓄热装置停止运行,第一电动二通阀、第二电动二通阀以及第五电动二通阀关闭,第三电动二通阀、第四电动二通阀开启,第一电动三通阀开启,第二电动三通阀开启,一次侧循环水栗将高压电锅炉加热的热水带至一次侧换热器处,同时,蓄热循环水栗将水栗入一次侧换热器,和被高压电锅炉加热的热水进行换热,蓄热循环水栗还将与高压电锅炉加热的热水换热后的水栗入用户侧换热器中,和用户侧循环水栗栗入的水进行热量交换,用户侧循环水栗将换热后的水提供至用户侧供热设备以对用户供热。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利用弃风弃光供热的电热锅炉蓄热供热系统的用法,其特征在于: 在利用高压电锅炉直接供热过程中,通过调节第一电动三通阀以及第二电动三通阀的各个出入水口的出入水量来控制对用户侧系统的供热量。
【专利摘要】提出了一种利用弃风弃光供热的电热锅炉蓄热供热系统及其使用方法,属于供热技术领域。该系统包括高压电锅炉子系统、蓄热子系统以及用户侧子系统,在高压电锅炉子系统和蓄热子系统间具有一次侧换热器,在蓄热子系统和用户侧子系统间具有用户侧换热器,高压锅炉子系统由风电、太阳能发电电源以及高压配电备用电源进行供电。通过上述结构,本方案可实现高压电锅炉蓄热、高压电锅炉边蓄边供、蓄热装置供热以及高压电锅炉直接供热等多种供热、蓄热用法,并具有结构简单、供热蓄热灵活等诸多优点。
【IPC分类】F24D11/00, F24H9/20, F24D19/10, F24H7/02
【公开号】CN105371343
【申请号】CN201510807079
【发明人】宋晓薇, 张燕娜, 杨元平
【申请人】内蒙古电力勘测设计院有限责任公司
【公开日】2016年3月2日
【申请日】2015年11月19日
当前第2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