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调送风装置及空调室内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0567812阅读:148来源:国知局
空调送风装置及空调室内机的制作方法
【专利摘要】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空调送风装置及空调室内机。送风装置包括送风本体,送风本体包括有至少四个中间贯通、具有前后开口的导风体,导风体前后依次排列、中间形成前后贯通的贯通风道,相邻导风体之间形成送风间隙,送风装置还包括驱动机构和支撑机构;位于中间的多个中间导风体与支撑机构可转动地连接;驱动机构包括动力装置、传动装置和轨道,位于中间的多个中间导风体与传动装置可转动地连接,动力装置驱动传动装置沿轨道移动,传动装置带动中间导风体沿轨道方向摆动。本发明的空调送风装置能够调节出风方向,使得室内整个区域均匀、快速地达到制冷或制热效果;而且,还能将出风调节到用户所需要的方向,提高了用户使用空调时的舒适性体验。
【专利说明】调送风装置及全调至内机
[0001]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空气调节技术领域,具体地说,是涉及一种空调送风装置及空调室内机。
【背景技术】
[0002]
目前,市面上常见的立式空调在送风时,热交换器热交换后的风直接在内部风扇的作用下、从空调上开设的出风口吹出,且所吹出的风全部是热交换风。一般的,在热交换器与出风口之间不设置额外的送风装置。这种空调送风的一个缺点是由于送出风全部是热交换风,风量有限,室内空气循环速度慢;另一个缺点是送出的风不够柔和,尤其是在制冷模式下,所吹出的凉风直接吹到用户身上,用户感觉不舒适。
[0003]为解决该问题,本
【申请人】曾提出了一种可以应用在空调上的空调送风装置。该空调送风装置具有送风主体,送风主体前后贯通,形成具有前开口和后开口的贯通风道,后开口为非热交换风进口,前开口为混合风出口 ;在送风主体上还形成有与其贯通风道相连通的热交换风风道。在空调的热交换器与出风口之间设置该空调送风装置之后,在将空调内部风道中的热交换风经贯通风道前端吹出的同时,能通过非热交换风进口吸入部分外部未热交换的非热交换风参与到空调最后的出风中,增大了空调的整体进风量,加快了室内空气的流动,提高了室内空气的整体均匀性。而且,这样的混合风较为柔和,吹到用户身上会感觉更加舒适,提高了用户舒适性体验效果。
[0004]但是,这种送风装置在使用过程中无法调节风向,使得空调无法将冷风或热风均匀吹向室内各个角度,导致空调出风口正对的中央区域与周边其他区域的温度存在偏差,整个房间冷热不均。同时,空调送出的风存在向中央区域聚集的趋势,因此,如果用户处在该中央区域的时候,会因被风直吹产生不舒服的感觉,而在中央区域之外的其他区域又会感觉到制冷、制热效果有延迟的问题。
[0005]基于此,如何设计上述空调送风装置的结构,使其能够调节出风风向,是需要研究和解决的一个关键技术问题,这也正是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发明内容】

[0006]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能够调节出风风向的空调送风装置及具有该空调送风装置的空调室内机。
[0007]为实现上述发明目的,本发明提供的空调送风装置采用下述技术方案予以实现:一种空调送风装置,包括送风本体,所述送风本体包括有至少四个中间贯通、具有前后开口的导风体,所述导风体前后依次排列、中间形成前后贯通的贯通风道,相邻导风体之间形成送风间隙,所述送风装置还包括有设置在所述导风体上的驱动机构和支撑机构;前后依次排列的各导风体中位于中间的多个中间导风体与所述支撑机构可转动地连接;所述驱动机构包括动力装置、传动装置和轨道,前后依次排列的各导风体中位于中间的多个中间导风体与所述传动装置可转动地连接,所述动力装置驱动所述传动装置沿所述轨道移动,所述传动装置带动所述中间导风体沿所述轨道方向摆动。
[0008]如上所述的空调送风装置,所述传动装置包括传动件,所述传动件内设置有容纳槽,所述中间导风体固定连接有曲柄,所述曲柄可转动地安装于所述容纳槽内。
[0009]如上所述的空调送风装置,所述送风装置包括联动机构,所述联动机构包括连杆,所述连杆与所述曲柄连接。
[0010]如上所述的空调送风装置,所述联动机构带动所述中间导风体以垂直相交于中间导风体的轴线的直线为摆动轴线进行摆动。
[0011]如上所述的空调送风装置,所述送风装置包括第二动力装置,所述第二动力装置与所述联动机构联动。
[0012]如上所述的空调送风装置,所述传动件包括传动盒体,所述联动机构位于所述传动盒体内。
[0013]如上所述的空调送风装置,所述轨道方向与所述贯通风道的轴线方向平行。
[0014]如上所述的空调送风装置,所述支撑机构包括支撑件,所述支撑件内设置有容纳槽,所述中间导风体固定连接有曲柄,所述曲柄可转动地安装于所述容纳槽内。
[0015]如上所述的空调送风装置,所述轨道形成在支撑盒内,所述传动装置位于所述支撑盒内。
[0016]为实现前述发明目的,本发明提供的空调室内机采用下述技术方案来实现:
一种空调室内机,包括室内机本体,在所述室内机本体上形成有出风口,在所述室内机本体内设置有上述所述的空调送风装置。
[0017]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优点和积极效果是:本发明通过在具有多个导风体的空调送风装置中设置驱动机构和支撑机构,利用驱动机构驱动中间导风体实现改变导风体的导风方向,实现对出风方向的调节。同时驱动机构驱动中间导风体实现改变导风体之间的送风间隙,进而改变送风间隙不同方向的送风量,从而,能够利用不同方向送风量的变化实现对出风方向的调节。在空调中应用这种空调送风装置之后,能将出风调节到用户所需要的方向,能够增大出风方向,使得室内整个区域均匀、快速地达到制冷或制热效果,提高了用户使用空调时的舒适性体验。
[0018]结合附图阅读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后,本发明的其他特点和优点将变得更加清
/H- ο
【附图说明】
[0019]图1是本发明空调室内机一个实施例的主视图;
图2是图1中空调送风装置第一个实施例的侧视图;
图3是图2中空调送风装置第一种工作状态下的纵剖视图;
图4是图2中空调送风装置第二种工作状态下的纵剖视图;
图5是图2中空调送风装置第三种工作状态下的纵剖视图;
图6是图2中空调送风装置驱动机构的分解图;
图7是图4A处的放大图; 图8是图2中送风装置支撑结构的剖视图。
[0020]图9是图1中空调送风装置第二个实施例的驱动机构的分解图;
图10是图9中连杆与曲柄的结构示意图。
[0021]
【具体实施方式】
[0022]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0023]首先,对该【具体实施方式】中涉及到的技术术语作一简要说明:下述在提到每个结构件的前或后时,是以结构件正常使用状态下相对于使用者的位置来定义的;对于多个结构件的排列位置进行前或后的描述时,也是以多个结构件构成的装置在正常使用状态下相对于使用者的位置所做的定义。
[0024]请参见图1,该图示出了本发明空调室内机一个实施例的主视图。
[0025]如图1所示,该实施例的空调室内机包括室内机本体100,室内机本体100具有前面板102,在前面板102上形成有出风口 1021,在室内机本体100内部、与出风口 1021相对应的位置设置有空调送风装置101,在室内机本体100内部、空调送风装置101的下方设置有换热器和风机(图中未示出),室内机本体100的后面板的下部设置有进风口(图中未示出)。空调器工作时,室内常温空气在风机的作用下从进风口进入室内机本体100,经过换热器换热后进入送风装置101,送风装置101还可以实现将室内常温空气从送风装置后部的后开口引入,通过送风装置101实现热交换风与常温风的混合,使空调器的出风口 1021吹出混合风。空调送风装置101的具体结构请参见后面各附图所示。
[0026]图2至图8所示为图1中空调送风装置101的第一个实施例。
[0027]如图2、图3所示,该实施例的空调送风装置101包括送风本体11。具体而言,送风本体11包括有五个中间贯通、具有前后开口的环形导风体,从前往后(图中为从左至右)分别为前固定导风体111、第一中间导风体113、第二中间导风体114、第三中间导风体115和后固定导风体112。每一导风体的后开口(图中未标注,指每一导风体右端的开口)为进风口、前开口(图中未标注,指每一导风体左端的开口)为出风口,且后固定导风体112的后开口为整个空调送风装置101的非热交换风进口。五个导风体前后依次排列,中间形成前后贯通的贯通风道(图中未标注),相邻两个导风体之间形成送风间隙。具体来说,前固定导风体111与第一中间导风体113之间形成第一送风间隙116,第一中间导风体113与第二中间导风体114之间形成第二送风间隙117,第二中间导风体114与第三中间导风体115之间形成第三送风间隙118,第三中间导风体115与后固定导风体112之间形成第四送风间隙119。
[0028]本实施例中,送风装置101还包括有对称设置在导风体上方的支撑机构18和下方的驱动机构15。如图6、7所示,驱动机构15包括动力装置、传动装置和轨道161。前后依次排列的各导风体中位于中间的多个中间导风体均与传动装置可转动地连接,即第一中间导风体113、第二中间导风体114、第三中间导风体115均与传动装置可转动地连接。动力装置驱动传动装置沿轨道161移动,传动装置带动中间导风体沿轨道161方向摆动。
[0029]具体的,传动装置包括传动件,传动件内设置有容纳槽153,中间导风体固定连接有曲柄154,曲柄154可转动地安装于容纳槽153内。本实施例中,传动件为传动盒,传动盒包括传动盒体151和传动盒盖152,传动盒体151内设置有三个容纳槽153,第一中间导风体113、第二中间导风体114、第三中间导风体115上固定连接的曲柄154分别可转动地安装于容纳槽153内,传动盒盖152上与三个容纳槽153相对的位置上开设有三个供曲柄154穿过的通孔155。优选的,容纳槽153为球形容纳槽,曲柄154安装于容纳槽153的一端为球形。
[0030]优选的,轨道161形成在支撑盒内,传动装置也位于支撑盒内,支撑盒同时对中间导风体起到支撑的作用。支撑盒包括支撑盒体162和支撑盒盖163,轨道161位于支撑盒体162内,支撑盒盖163上开设有长条状的滑槽1631,曲柄154可穿过滑槽1631并在滑槽1631内滑动。
[0031]其中,轨道161的方向与贯通风道的轴线方向平行。贯通风道的轴线方向为前固定导风体111和后固定导风体112的轴线方向,前固定导风体111和后固定导风体112的轴线方向相同。
[0032]本实施例将传动装置集成在支撑盒内,可以使驱动机构的布局更加整洁、工作安全可靠、提高拆装的便捷性。同时,支撑盒的表面为光滑的曲面,可以减小对气流的阻挡,避免噪音的产生。
[0033]此外,空调送风装置101还包括有动力装置,用来驱动传动装置。具体来说,动力装置包括有电机121和与电机121的输出轴相连接的齿轮122,齿轮与传动装置的齿条155啮合。传动装置的齿条155设置于传动盒体151上,并可伸出支撑盒。电机121运行时,带动齿轮122转动,齿轮122带动齿条155移动,齿条155带动传动盒沿轨道161移动。可以通过控制电机121的正反转,控制传动盒沿轨道161往复移动。
[0034]如图4、8所示,空调送风装置101的支撑机构18包括支撑件,支撑件内设置有容纳槽182,中间导风体固定连接有曲柄154,曲柄154可转动地安装于所述容纳槽182内。本实施例中,支撑件包括支撑盒体181和支撑盒盖183,支撑盒体181内设置有三个容纳槽182,第一中间导风体113、第二中间导风体114、第三中间导风体115上固定连接的曲柄154分别可转动地安装于容纳槽182内,支撑盒盖183上与三个容纳槽182相对的位置上开设有三个供曲柄154穿过的通孔184。优选的,容纳槽182为球形容纳槽,曲柄154安装于容纳槽182的一端为球形。
[0035]本实施例支撑机构的设计可以使送风装置的布局更加整洁,支撑机构工作安全可靠、提高拆装的便捷性。同时,支撑盒的表面为光滑的曲面,可以减小对气流的阻挡,避免噪音的产生。
[0036]下面结合图4和图5详细说明空调送风装置101改变出风方向的原理。
[0037]如果用户按下空调遥控器或室内机面板上的风向调节按键,电机121上电工作,按照一定方向旋转,例如,电机121定义为正向旋转。在电机121的作用下,通过齿轮122带动齿条155从而带动传动盒沿轨道161移动,也即,中间导风体的下部向后移动。从而,呈现如图4所示的工作状态,此时,风向具有向下的趋势。
[0038]在图4中,由于各中间导风体之间的摆动,使得送风间隙的大小发生变化。具体来说,第四送风间隙119位于下部的部分显著变小。
[0039]与此同时,由于前固定导风体111固定不动,第一中间导风体113与前固定导风体111之间的送风间隙变化趋势相反,也即位于下部的部分显著变大。但是,该送风间隙将被防漏风机构封堵起来,没有或仅有极少的一部分空气从该送风间隙流出。因此,室内机本体100内部的热交换风大部分从第四送风间隙119较大的上部吹向贯通风道,然后,从前固定导风体ill的上方向下吹出。而间隙较小的下部仅有小部分的风吹向贯通风道。所以,使得大部分的风从室内机本体10吹出时,风向是向下的。
[0040]如果要控制空调送风装置101向上出风,则只需要按下相应的控制按键,电机121反向旋转。在电机121的反向旋转下,通过齿轮122带动齿条155从而带动传动盒沿轨道161移动,也即,中间导风体的下部向前移动。从而,呈现如图5所示的工作状态,此时,风向具有向上的趋势。
[0041 ]在图5中,由于各中间导风体之间的摆动,使得送风间隙的大小发生变化。具体来说,第四送风间隙119位于下部的部分显著变大。
[0042]与此同时,由于前固定导风体111固定不动,第一中间导风体113与前固定导风体111之间的送风间隙变化趋势相反,也即而位于下部的部分显著变小。但是,该送风间隙将被防漏风机构封堵起来,没有或仅有极少的一部分空气从该送风间隙流出。因此,室内机本体100内部的热交换风大部分从间隙较大的下部吹向贯通风道,然后,从前固定导风体111的下方向上吹出。所以,使得大部分的风从室内机本体100吹出时,风向是向上的。
[0043]风向调节时,可以将中间导风体调节至固定位置,实现多种角度的定向送风。也可以控制电机121连续转动,并按照一定周期正反转,实现中间导风体的连续摆动,实现送风方向在上、下方向上的连续变化。
[0044]本实施例不仅能将出风调节到用户所需要的方向,还能够增大送风范围,使得室内整个区域均匀、快速地达到制冷或制热效果,提高了用户使用空调时的舒适性体验。
[0045]在该实施例中,电机121优选但不局限于为步进电机,以方便通过对步进电机的控制实现对中间导风体摆动幅度的精确定位。
[0046]而且,虽然在该实施例中,驱动机构15驱动中间导风体上下摆动,但并不局限于上下摆动。通过改变驱动机构的位置,还可以实现各中间导风体其他方向的摆动。例如,将驱动机构和支撑机构左右对称地设置在各中间导风体上,则可以驱动中间导风体作左、右摆动,从而实现左、右方向的送风。
[0047]图9、图10所示为图1中空调送风装置101的第二个实施例。
[0048]该第二个实施例中空调送风装置送风本体的结构与第一个实施例的结构类似,对于送风本体的结构,此处不再赘述。该第二个实施例的空调送风装置101与第一个实施例不同的是,本实施例的驱动机构15与第一个实施例不同。下面着重对本实施例的驱动机构15进行说明。
[0049]如图9、图10所示,驱动机构15在实施例1的基础上增加了联动机构17。联动机构17包括连杆171,连杆171与曲柄154连接。优选的,联动机构17位于传动盒内。其中,连杆171可以为连接曲柄154的同一连杆,也可以为多个连杆,每个连杆连接相邻的曲柄。
[0050]本实施例中连杆171包括第一连杆1711、第二连杆1712、第三连杆1713,每个曲柄154上均对称的设置有第一连接轴1541和第二连接轴1542,第一连杆1711的一端与第一个曲柄154的第一连接轴1541可转动地连接,第二连杆1712的一端与第一个曲柄的第二连接轴1542可转动地连接,第二连杆1712的另一端与第二个曲柄的第二连接轴1542可转动地连接,第三连杆1713的一端与第二个曲柄的第一连接轴1541可转动地连接,第三连杆1713的另一端与第三个曲柄的第一连接轴1541可转动地连接。
[0051]其中,联动机构的第一连杆1711可以固定连接于支撑盒,即第一连杆1711伸出传动盒并固定连接于支撑盒,因而,当动力装置驱动传动装置沿轨道移动时,联动机构不动作,在联动机构的作用下,中间导风体以垂直相交于中间导风体的轴线的直线为摆动轴线进行摆动,即可以实现中间导风体沿轨道方向摆动(向上、向下送风)的同时实现向左或向右摆动(向左、向右送风)。
[0052]为了实现中间导风体运动轨迹的多样化,以实现送风方向的多样化,送风装置包括第二动力装置,第二动力装置与联动机构联动。具体来说,第二动力装置包括有电机123和与电机123的输出轴相连接的齿轮124,齿轮124与第一连杆1711的齿条172啮合。第一连杆1711的齿条172伸出支撑盒。电机123运行时,带动齿轮124转动,齿轮124带动齿条172移动,齿条172带动曲柄154转动,曲柄154带动中间导风体沿垂直相交于各自中间导风体的轴线的直线为摆动轴线进行左、右摆动(向左、向右出风)。可以通过控制电机123的正反转,控制中间导风体的摆动方向。
[0053]本实施例可以单独通过第二动力装置控制中间导风体进行左、右摆动:
具体来说,如果用户按下空调遥控器或室内机面板上的右出风控制按键,电机123上电工作,按照一定方向旋转,例如,定义为正向旋转。在电机123的正向旋转下,通过连杆171带动曲柄154逆时针转动,曲柄154带动中间导风体左侧前移,右侧后移。从而,使得第三中间导风体115和后固定导风体112之间的送风间隙均呈现左侧部分显著变大、右侧部分显著变小的变化趋势。
[0054]与此同时,由于前固定导风体111固定不动,第一中间导风体113与前固定导风体111之间的送风间隙变化趋势相反,即位于右侧的部分显著变大,而位于左侧的部分显著变小。但是,该送风间隙将被防漏风机构封堵起来,没有或仅有极少的一部分空气从该送风间隙流出。因此,室内机本体100内部的热交换风大部分从间隙较大的左侧吹向贯通风道,然后,从前固定导风体111的右前方吹出。而间隙较小的右侧仅有小部分的风吹向贯通风道。所以,使得大部分的风从室内机本体100吹出时,风向是向右的,也即,实现了右侧出风。
[0055]左侧出风则与之相反。具体而言,如果用户按下了左侧出风的控制按键,电机123反向旋转。在电机123的反向旋转下,通过连杆171带动曲柄154顺时针转动,曲柄154带动中间导风体左侧后移,右侧前移。从而,使得第三中间导风体115和后固定导风体112之间的送风间隙均呈现右侧部分显著变大、左侧部分显著变小的变化趋势。
[0056]与此同时,由于前固定导风体111固定不动,第一中间导风体113与前固定导风体111之间的送风间隙变化趋势相反,即位于左侧的部分显著变大,而位于右侧的部分显著变小。但是,防漏风机构封堵前固定导风体111与第一中间导风体113之间的送风间隙,没有或仅有极少的一部分空气从该送风间隙流出。因此,室内机本体100内部的热交换风大部分从间隙较大的右侧吹向贯通风道,然后,从前固定导风体111的左前方吹出。而间隙较小的左侧仅有小部分的风吹向贯通风道。所以,使得大部分的风从室内机本体100吹出时,风向是向左的,也即,实现了左侧出风。
[0057]风向调节时,可以将中间导风体调节至固定位置,实现多种角度的定向送风。也可以控制电机123连续转动,并按照一定周期正反转,实现中间导风体的连续摆动,实现送风方向在左、右方向上的连续变化。
[0058]本实施例还可以同时通过动力装置和第二动力装置同时控制中间导风体进行摆动,可以将中间导风体调节至固定位置,实现更多角度的定向送风。也可以控制电机121、电机123连续转动,并按照一定周期正反转,实现中间导风体的连续摆动,实现送风方向在上、下、左、右方向上的连续变化,可通过控制电机121、电机123正反转的时间控制送风轨迹,实现送风轨迹的多样化。
[0059]除了上述结构的区别之外,第二个实施例中的其他部件及部件之间的连接关系均可参考第一个实施例,在此不作复述。
[0060]同样的,在该实施例中,电机123优选但不局限于为步进电机,以方便通过对步进电机的控制实现对中间导风体摆动幅度的精确定位。
[0061]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进行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了详细的说明,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依然可以对前述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发明所要求保护的技术方案的精神和范围。
【主权项】
1.一种空调送风装置,包括送风本体,所述送风本体包括有至少四个中间贯通、具有前后开口的导风体,所述导风体前后依次排列、中间形成前后贯通的贯通风道,相邻导风体之间形成送风间隙,其特征在于,所述送风装置还包括有设置在所述导风体上的驱动机构和支撑机构;前后依次排列的各导风体中位于中间的多个中间导风体与所述支撑机构可转动地连接;所述驱动机构包括动力装置、传动装置和轨道,前后依次排列的各导风体中位于中间的多个中间导风体与所述传动装置可转动地连接,所述动力装置驱动所述传动装置沿所述轨道移动,所述传动装置带动所述中间导风体沿所述轨道方向摆动。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调送风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传动装置包括传动件,所述传动件内设置有容纳槽,所述中间导风体固定连接有曲柄,所述曲柄可转动地安装于所述容纳槽内。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空调送风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送风装置包括联动机构,所述联动机构包括连杆,所述连杆与所述曲柄连接。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空调送风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联动机构带动所述中间导风体以垂直相交于中间导风体的轴线的直线为摆动轴线进行摆动。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空调送风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送风装置包括第二动力装置,所述第二动力装置与所述联动机构联动。6.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空调送风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传动件包括传动盒体,所述联动机构位于所述传动盒体内。7.根据权利要求1-6任意一项所述的空调送风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轨道方向与所述贯通风道的轴线方向平行。8.根据权利要求1-6任意一项所述的空调送风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机构包括支撑件,所述支撑件内设置有容纳槽,所述中间导风体固定连接有曲柄,所述曲柄可转动地安装于所述容纳槽内。9.根据权利要求1-6任意一项所述的空调送风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轨道形成在支撑盒内,所述传动装置位于所述支撑盒内。10.一种空调室内机,包括室内机本体,在所述室内机本体上形成有出风口,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室内机本体内设置有上述权利要求1至9中任一项所述的空调送风装置。
【文档编号】F24F13/14GK105928173SQ201610376068
【公开日】2016年9月7日
【申请日】2016年5月31日
【发明人】李大森, 矫立涛
【申请人】青岛海尔空调器有限总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