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烟环保采暖炉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8838046阅读:938来源:国知局
无烟环保采暖炉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0001 ] 本实用新型属于一种无烟环保采暖炉。
【背景技术】
[0002]传统的采暖炉大多采用直烧式,即煤在炉膛内下端的炉箅上燃烧,从添煤口再加入生煤后,生煤压在燃煤上端,用燃煤的热量将生煤点燃,继续保持炉膛热量。但这种燃烧方式,在生煤压在燃煤上端时,燃煤的燃烧及热量受限、受限,燃煤会产生大量烟尘,污染环境,使耗煤量增加;同时还存在上火慢、热利用率低和使用寿命短的缺点。

【发明内容】

[0003]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设计一种无烟环保采暖炉,使燃煤的燃烧及热量始终保持畅通,且有结构简单,上火快、省煤,无烟尘,不污染环境,安全性好、热利用率高和使用寿命长的优点。
[0004]为此,本实用新型采用在炉箅上端的炉膛内纵向设有一隔板,隔板分割炉膛为上下端互通的前炉膛和后炉膛。所述的隔板纵向的长度与炉箅上端炉膛内纵向的长度比为I?5: 10。所述的前炉膛占炉膛总体积的2/3,后炉膛占炉膛总体积的1/3。所述的隔板的两侧与炉膛内壁连成一体。所述的隔板为铁板。上述结构设计实现了本实用新型的目的。
[0005]本实用新型的优点是使燃煤的燃烧及热量始终保持畅通,且有结构简单,上火快、省煤,无烟尘,不污染环境,安全性好、热利用率高和使用寿命长的优点。本实用新型比传统的水暖炉可节省煤50%,且结构简单、制作成本低、上火快、热利用率提高8%以上。
【附图说明】
[0006]图1为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
[0007]图2为图1的A-A剖面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08]如图1和图2所示,一种无烟环保采暖炉,由炉体7、炉箅11和烟囱口 3所组成。炉体的上边和侧边设有加层14,炉体的上边和侧边与加层之间的间隙分别形成上水套2和侧水套5,上水套和侧水套互通。炉体上端面和侧面分别设有与上水套和侧水套相通的出水口 4和进水口 8。炉体的前侧端分别设有出灰门10和添煤口 12。
[0009]本实用新型采用在炉箅11上端的炉膛内纵向设有一隔板I。隔板分割炉膛为上下端互通的前炉膛13和后炉膛6。所述的隔板纵向的长度与炉箅上端炉膛内纵向的长度比为I?5: 10。所述的前炉膛占炉膛总体积的2/3,后炉膛占炉膛总体积的1/3。所述的隔板的两侧与炉膛内壁连成一体。所述的隔板为铁板。炉箅下端为出灰室9。
[0010]使用时,煤在炉膛内下端的炉箅上燃烧,由于本实用新型的添煤口与前炉膛相通,隔板分割炉膛为上下端互通的前炉膛和后炉膛,从添煤口再加入生煤后,在隔板的作用下,生煤只能压在前炉膛的燃煤上端,用燃煤的热量将生煤点燃,生煤产生的烟尘自前炉膛上端进入烟囱口,同时燃煤的另一部分热量绕至隔板后端的后炉膛,自后炉膛上端进入烟囱口,生煤产生的烟尘与后炉膛上端燃煤热量相交,烟尘中的可燃气体和灰尘必须经过炉膛上端的高温区,才能排入烟囱口中,即本实用新型可以使加入的生煤从上下两面均处在高温区中,从而大大降低了炉体排烟尘量,而延长了炉体吸热面积,大幅度提高了热利用率。
[0011]炉箅下端为出灰室。出灰时打开出灰门即可清除炉箅上的煤灰。所述的清灰门与前炉膛相通,可用于清除前炉膛内灰尘。
[0012]使用时,冷水自进水口进入侧水套、上水套吸收炉膛热量后再从出水口流出炉体对暖气片供应热水。为使炉膛内的煤充分燃烧和尽快燃烧,可全部打开烟囱口门,则炉膛内空气直接进入烟囱口快速排出室外,即产生抽火效应,反之,可控制炉膛内煤的燃烧速度。
[0013]总之,本实用新型使燃煤的燃烧及热量始终保持畅通,且有结构简单,上火快、省煤,无烟尘,不污染环境,安全性好、热利用率高和使用寿命长的优点。可推广使用。
【主权项】
1.一种无烟环保采暖炉,由炉体、炉箅和烟囱口所组成,其特征在于:炉箅上端的炉膛内纵向设有一隔板,隔板分割炉膛为上下端互通的前炉膛和后炉膛。
2.按权利要求1所述的无烟环保采暖炉,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隔板纵向的长度与炉箅上端炉膛内纵向的长度比为I?5: 10。
3.按权利要求1所述的无烟环保采暖炉,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前炉膛占炉膛总体积的2/3,后炉膛占炉膛总体积的1/3。
4.按权利要求1所述的无烟环保采暖炉,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隔板的两侧与炉膛内壁连成一体。
5.按权利要求1所述的无烟环保采暖炉,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隔板为铁板。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属于一种无烟环保采暖炉,采用在炉箅上端的炉膛内纵向设有一隔板,隔板分割炉膛为上下端互通的前炉膛和后炉膛。所述的隔板纵向的长度与炉箅上端炉膛内纵向的长度比为1~5∶10。所述的前炉膛占炉膛总体积的2/3,后炉膛占炉膛总体积的1/3。所述的隔板的两侧与炉膛内壁连成一体。本实用新型使燃煤的燃烧及热量始终保持畅通,且有结构简单,上火快、省煤,无烟尘,不污染环境,安全性好、热利用率高和使用寿命长的优点。
【IPC分类】F24H9-18, F24H1-26
【公开号】CN204555297
【申请号】CN201520141123
【发明人】尹浚生
【申请人】尹浚生
【公开日】2015年8月12日
【申请日】2015年3月13日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