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空调室内主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9039936阅读:163来源:国知局
一种空调室内主机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涉及空调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空调室内主机。
【背景技术】
[0002]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空调产品的“必须”消费属性越来越强,周期性已经很弱。据相关报道,2013年全年,我国空调行业总出货量11133万台,同比上涨6.8% ;其中,内销6235万台,同比上涨9.1%,出口 4897万台,同比上涨4.3%。可见,空调产销量呈上涨趋势,然而,近年空调产品核心技术创新相对不足,多数新品在外观造型、外壳材质、新工艺及显示、控制微创新方面有一定的应用,柱状空调与传统空调相比其结构能给人少许新鲜感觉,除此之外,家用空调器仍没能摆脱传统技术形式,其节能易装、轻薄化设计仍是技术难题,宄其原因分析如下:
[0003]传统空调器的结构,一般由制冷系统、风路系统、电气系统、箱体与面板部分组成,各部分功能如下:
[0004]制冷系统是空调器制冷降温部分,由制冷压缩机、冷凝器、毛细管、蒸发器、电磁换向阀、过滤器和制冷剂等组成一个密封的制冷循环。
[0005]风路系统是空调器内促使房间空气加快热交换部分,由离心风机、轴流风机等设备组成。
[0006]电气系统是空调器内促使压缩机、风机安全运行和温度控制部分,由电动机、温控器、继电器、电容器和加热器等组成。
[0007]箱体与面板是空调器的框架、各组成部件的支承座和气流的导向部分,由箱体、面板和百叶栅等组成。
[0008]由上可知,传统空调的风路系统离不开离心风机、轴流风机以及气流导向百叶栅,要达到好的换热和出风效果,离心风机直径无法做小,为了节省空间减小空调室内机外形尺寸,换热器通常设计成C形将风机半包围起来,这种结构换热器加工工艺复杂,加工成本高,微通道的应用受限,尽管空调行业技术人员针对空调室内机减薄、减轻、工艺性方面已经高度重视并投入大量科研时间,但传统空调室内机外形尺寸大,厚度通常大于25cm,因此厚度减薄,已遇到技术瓶颈。
【实用新型内容】
[0009]本实用新型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更薄、静音、节能、舒适的空调室内主机。
[0010]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空调室内主机,包括壳体、换热器和空气驱动部;所述壳体具有换热腔,所述换热器设置在换热腔内,所述换热腔具有换热入风口和换热出风口,所述换热出风口有两个,分别为第一换热出风口和第二换热出风口,在壳体上设置有空调器出风口,在空调器出风口的四周设置有可使空调器出风口产生负压的空气喷射口 ;所述空调器出风口与第一换热出风口对应,空气驱动部的吸风口与第二换热出风口对应,空气驱动部的吹风口通过空气流道与空气喷射口连通。
[0011]进一步的是:所述换热器包括第一换热器和第二换热器,所述第一换热器与第一换热出风口对应,所述第二换热器与第二换热出风口对应。
[0012]进一步的是:在第一换热器与第一换热出风口和/或第二换热器与第二换热出风口之间设置有风罩。
[0013]进一步的是:所述空气流道为气旋加速风道。
[0014]进一步的是:所述空气喷射口的宽度为0.5mm至1.5mm。
[0015]进一步的是:所述空气喷射口的宽度为0.8mm至1.2mm。
[0016]进一步的是:所述换热器为平板结构。
[0017]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通过采用类似于无叶风扇的原理,采用从空气喷射口中喷出的高速气流,使空调器出风口处产生负压,进而带动空调器出风口从后方的换热器中形成空气流动,进而达到吹风的效果,本实用新型产生的气流平稳,可给用户带来更好的体验感受;另外本实用新型可取消离心风机、轴流风机等传统的结构,因此在工作时更静音;同时还可将换热器采用平板结构,使得整个结构在厚度上可做得更薄。
【附图说明】
[0018]图1、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三维视图;
[0019]图3为本实用新型剖视图;
[0020]图中标记为:壳体1、换热器2、空气驱动部3、换热出风口 4、第一换热出风口 41、第二换热出风口 42、空调器出风口 5、空气喷射口 6、吸风口 31、吹风口 32、空气流道7、风罩8、显示面板9、背板10。
【具体实施方式】
[0021]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说明。
[0022]如图1至图3中所示,本实用新型所述的一种空调室内主机,包括壳体1、换热器2和空气驱动部3 ;所述壳体I具有换热腔,所述换热器2设置在换热腔内,所述换热腔具有换热入风口和换热出风口 4,所述换热出风口 4有两个,分别为第一换热出风口 41和第二换热出风口 42,在壳体I上设置有空调器出风口 5,在空调器出风口 5的四周设置有可使空调器出风口产生负压的空气喷射口 6 ;所述空调器出风口 5与第一换热出风口 41对应,空气驱动部3的吸风口 31与第二换热出风口 42对应,空气驱动部3的吹风口 32通过空气流道7与空气喷射口 6连通。
[0023]其中,所谓在空调器出风口 5的四周设置有可使空调器出风口产生负压的空气喷射口 6,其原理同无叶风扇类似,即通过将空调器出风口 5设置呈喇叭状,并通过空气喷射口 6向外喷射高速空气,由空气动力学原理,即可在空调器出风口 5内产生负压,进而可带动后方空气从空调器出风口 5中吹出。上述后方空气主要从换热入风口流入至换热腔中,经过换热器2进行换热后从空调器出风口 5吹出,通常可在壳体I的背板10上设置相应的气孔作为换热入风口。
[0024]由上可知,本实用新型从空调器出风口 5吹出的气流,由两部分组成,一部分为通过空气驱动部3产生的从空气喷射口 6中吹出的高速气流,另一部分则为空调器出风口 5形成负压后从后方流入的气流。为了使得上述两部分气流都能得到较好的换热,本实用新型将所述空调器出风口 5与第一换热出风口 41对应,空气驱动部3的吸风口 31与第二换热出风口 42对应。进一步还可将换热器2设置为包括第一换热器21和第二换热器22,所述第一换热器21与第一换热出风口 41对应,所述第二换热器22与第二换热出风口 42对应。这样,两部分气流分别采用独立的换热器2进行换热。
[0025]另外,考虑到换热器的体积一般相对换热出风口 4而言会更大,为了使得换热器2与对应的换热出风口 4之间的配合关系更好,可在第一换热器21与第一换热出风口 41和/或第二换热器22与第二换热出风口 42之间设置有风罩8。风罩8 —般可采用喇叭状,即一侧开口较大,而另一侧开口较小,并且通常较大开口的一侧罩在换热器上,而较小开口的一侧与对应换热出风口 4对应,以起到较好的收集气流的效果。
[0026]另外,为了使得从空气喷射口6中吹出的气流的速度较快,通常将所述空气流道7设置为气旋加速风道;使得通过空气驱动部3后产生的气流速度得到进一步的加速。由于气旋加速风道的原理为现有技术,在无叶风扇中也有采用,因此此处不再详细介绍。
[0027]另外,根据实际情况,对于不同的空调器出风口 5,应当设置不同的空气喷射口 6的宽度,通常可将空气喷射口 6的宽度设置为0.5mm至1.5mm,进一步可优选为0.8mm至1.2mm0
[0028]另外,对于换热器2,可采用平板结构,如图中所示,既整个换热器成平板状,并且散热翅片之间的缝隙与换热出风口 4对应。使得气流经过热翅片之间的缝隙后从换热出风口 4流出。
[0029]综上,本实用新型所述的一种空调室内主机,其结构简单,采用类似无叶风扇的原理,可简化结构,降低噪音和节约能源。另外,通过采用平板结构的换热器,可进一步将整体结构做的更薄。
【主权项】
1.一种空调室内主机,包括壳体(I)、换热器(2)和空气驱动部(3);所述壳体(I)具有换热腔,所述换热器(2)设置在换热腔内,所述换热腔具有换热入风口和换热出风口(4),其特征在于:所述换热出风口(4)有两个,分别为第一换热出风口(41)和第二换热出风口(42),在壳体(I)上设置有空调器出风口(5),在空调器出风口(5)的四周设置有可使空调器出风口产生负压的空气喷射口(6);所述空调器出风口(5)与第一换热出风口(41)对应,空气驱动部(3)的吸风口(31)与第二换热出风口(42)对应,空气驱动部(3)的吹风口(32)通过空气流道(7)与空气喷射口(6)连通。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空调室内主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换热器(2)包括第一换热器(21)和第二换热器(22),所述第一换热器(21)与第一换热出风口(41)对应,所述第二换热器(22)与第二换热出风口(42)对应。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空调室内主机,其特征在于:在第一换热器(21)与第一换热出风口(41)和/或第二换热器(22)与第二换热出风口(42)之间设置有风罩(8)。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空调室内主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空气流道(7)为气旋加速风道。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空调室内主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空气喷射口(6)的宽度为 0.5mm 至 1.5mmο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空调室内主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空气喷射口(6)的宽度为0.8mm至1.2謹。7.如权利要求1至6中任一项所述的一种空调室内主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换热器(2)为平板结构。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空调室内主机,属于空调领域,提供一种更薄、静音、节能、舒适的空调室内主机,包括壳体、换热器和空气驱动部;所述壳体具有换热腔,所述换热器设置在换热腔内,所述换热腔具有换热入风口和换热出风口,在壳体上设置有空调器出风口,在空调器出风口的四周设置有可使空调器出风口产生负压的空气喷射口。通过采用类似于无叶风扇的原理,可使产生的气流平稳,给用户带来更好的体验感受;另外本实用新型可取消离心风机、轴流风机等传统的结构,因此在工作时更静音;同时还可将换热器采用平板结构,使得整个结构在厚度上可做得更薄。
【IPC分类】F24F13/30, F24F1/00, F24F13/06
【公开号】CN204693612
【申请号】CN201520189774
【发明人】潘晓勇, 刘勇, 彭德权, 刘佳其, 汪年结, 周未名
【申请人】四川长虹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公开日】2015年10月7日
【申请日】2015年3月31日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