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相变板的毛细管自然对流换热器的制造方法_2

文档序号:9993049阅读:来源:国知局
0]其中,相变板6是由铝合金板围设而成的长方体,相变板6的内部设有波浪形翅片10,该波浪形翅片10将相变板6内部分割为若干个三角柱空腔11,每个三角柱空腔11内填充有相变体,该相变体可根据实际需要采用蓄热型相变材料或蓄冷型相变材料。翅片可极大的提高相变板的平均导热系数,并且相对于其他的翅片结构,这种翅片结构占用空间小,使该相变板能够更多地填充相变材料。在相变板6的蓄、放热过程中,若忽略接触热阻,则内部波浪形翅片10与上下两侧铝合金板的温度相同。翅片的添加使相变板厚度可看作原厚度的1/3?1/2,即相变板6中相变体的导热系数增大为原来的2?3倍。
[0031]在上述实施例中,波浪形翅片10中的翅片夹角可优选均为60°,此时,三角柱空腔11变为等边三角柱空腔。等边三角形的形状更加有利于固定相变板材的形状,使其具有更加出色的结构稳定性。
[0032]在上述实施例中,波浪形翅片10优选为波浪形铝合金翅片。采用铝合金翅片可进一步提高相变板6的导热系数,从而实现在不增大相变板体积的前提下,对相变板6的蓄能速率进彳丁改进提尚。
[0033]在上述实施例中,招合金板的厚度优选为0.3?0.7mm,更优选为0.4?0.6mm,最优选为0.5_。铝合金板的厚度将直接影响换热器的应用效果和经济性。若相变板过薄,则设备中的相变材料过少,蓄存热量(或冷量)过小,放热(冷)时间及热流(冷量)不能满足房间耗热量(制冷量)要求,影响设备使用效果;但若相变板过厚,则相变板受到相变材料自身导热系数的影响,板深处温度升高(降低)缓慢,相变时间延长,导致蓄热(蓄冷)时间过长,且体积较大,影响设备整体的经济性。因此,合适的相变板厚度是影响换热器蓄热或蓄冷经济性的关键,板的厚度需要被限定。
[0034]在上述实施例中,毛细管网栅4的长宽比优选为2: 10研究发现,毛细管网栅4的形状对其换热效率有一定的影响,并且综合空气流动的轨迹来看,当毛细管网栅4的长宽比为2: I时,毛细管网栅4以对流形式或辐射形式向周围空气换热的效率最高。因此,毛细管网栅4的长宽比应被限制。
[0035]在上述实施例中,每根毛细管之间的间距优选为5?10mm,更优选为6?7mm。研究发现,毛细管之间的间距也对毛细管网栅的换热效率产生影响,当该间距在5?1mm范围内时,其能获得最高的换热效率和换热速率。若间距过小,则造成自身的散热困难,若间距过大,则导致传热效果不明显,能量损失较大。
[0036]在上述实施例中,毛细管网栅4的数量优选为3?8个,且这些毛细管网栅4平行间隔排布,每个毛细管网栅4之间间隔2?5cm。每个毛细管网栅4之间的间隔距离应被限制,因为该间隔距离将直接影响毛细管网栅4作为一个整体的传热效果和换热均匀性,若该间隔距离偏小,则造成毛细管网栅4拥挤,对稍远离毛细管网栅4的一部分空气换热不充分,换热效果不佳;若该间隔距离偏大,则导致两片毛细管网栅4之间的空气未能全部充分的进行换热,导致换热效果的下降。因此,毛细管网栅4的数量和间距作为一个有机整体,共同影响着换热器的换热效果,因此都应被限制。
[0037]尽管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案已公开如上,但其并不仅仅限于说明书和实施方式中所列运用,它完全可以被适用于各种适合本实用新型的领域,对于熟悉本领域的人员而言,可容易地实现另外的修改,因此在不背离权利要求及等同范围所限定的一般概念下,本实用新型并不限于特定的细节和这里示出与描述的图例。
【主权项】
1.一种基于相变板的毛细管自然对流换热器,其特征在于,包括: 壳体,其由泡沫板围设而成,内部中空,在所述壳体的一个侧面的上下端分别开设有上通风口和下通风口; 毛细管网栅,其位于所述壳体内部,并由多根等长的毛细管沿竖直方向并排排列,且每根毛细管之间留有间距,每根毛细管的端部之间彼此连通;所述毛细管内设有容置液体流动的空腔;所述毛细管网栅与所述上通风口所在的壳体侧面平行; 相变板,其位于所述壳体内部,并分别贴设于所述上通风口所在的壳体侧面上和该侧面相对的另一侧面上; 其中,所述相变板是由铝合金板围设而成的长方体,所述相变板的内部设有波浪形翅片,该波浪形翅片将所述相变板内部分割为若干个三角柱空腔,每个三角柱空腔内填充有相变体。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相变板的毛细管自然对流换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波浪形翅片中的翅片夹角均为60°。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相变板的毛细管自然对流换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波浪形翅片为波浪形铝合金翅片。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相变板的毛细管自然对流换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铝合金板的厚度为0.3?0.7mm。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基于相变板的毛细管自然对流换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铝合金板的厚度为0.4?0.6mm。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基于相变板的毛细管自然对流换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铝合金板的厚度为0.5mm。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相变板的毛细管自然对流换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毛细管网栅的长宽比为2: I。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相变板的毛细管自然对流换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每根毛细管之间的间距为5?1mm0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基于相变板的毛细管自然对流换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每根毛细管之间的间距为6?7mm。10.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相变板的毛细管自然对流换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毛细管网栅的数量为3?8个,且这些毛细管网栅平行间隔排布,每个毛细管网栅之间间隔2?5cm。
【专利摘要】本案涉及基于相变板的毛细管自然对流换热器,包括:壳体,其侧面的上下端分别设有上通风口和下通风口;毛细管网栅,其由多根等长的毛细管沿竖直方向并排排列;毛细管网栅与上通风口所在的壳体侧面平行;相变板,其分别贴设于所述上通风口所在的壳体侧面上和该侧面相对的另一侧面上;其中,相变板内部设有波浪形翅片,该波浪形翅片将相变板内部分割为若干个三角柱空腔,每个三角柱空腔内填充有相变体。本案通过对结构的改进,实现了对能量的有效回收;用电低谷时主动蓄冷或蓄热,待用电高峰时再释放出,以达到削峰填谷的作用,降低运行成本;此外,通过对换热器内部结构的调整,增加了相变板蓄能的容量和速率,提高了设备的整体能源利用率。
【IPC分类】F24F5/00, F24F13/30
【公开号】CN204902079
【申请号】CN201520619059
【发明人】李翠敏
【申请人】苏州科技学院
【公开日】2015年12月23日
【申请日】2015年8月17日
当前第2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