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调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0053392阅读:450来源:国知局
空调机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涉及空调机。
【背景技术】
[0002]在专利文献1中公开了如下空调机,其在主体内具备送风风扇,在送风风扇的下游形成有由壁面划分出的吹出风路。吹出风路由吹出风路上壁以及吹出风路下壁形成,吹出风路上壁设置于主体内的前部侧,吹出风路下壁设置于主体内的后部侧。在吹出风路的下游部设置有吹出口。吹出口设置于空调机的主体的下表面与前表面。
[0003]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9 - 79846号公报
[0004]当空调机的运转时,使用者有时会对从主体内部的功能部件产生的噪声感到不适。
【实用新型内容】
[0005]本实用新型是鉴于上述情况而产生的,其目的在于提供能够改善噪声问题的空调机。
[0006]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空调机,具备:主体,其具有吸入口以及吹出口 ;送风部,其设置于所述主体内;热交换部,其设置于所述主体内,所述主体包括:前表面、背面、上表面、下表面以及一对侧面,所述吸入口形成于所述前表面、所述上表面以及所述侧面中的任意面,所述吹出口形成于所述下表面而不延伸至所述前表面,所述吹出口的上游为吹出风路,所述吹出风路的所述前表面侧由扩散器形成,第一叶片以及第二叶片被支承为能够活动,所述第一叶片在运转时打开所述吹出口,在运转停止时关闭所述吹出口,所述第二叶片在运转停止时收纳于所述主体内,在运转时从所述吹出口向外伸出。
[0007]优选地,从侧面观察时,所述扩散器具有如下部分,即:越靠近该扩散器的下游侧、越从作为该扩散器的上游部的延长方向的假想线离开的部分。
[0008]优选地,在横向吹风时,所述第二叶片的整体从所述吹出口向外伸出。
[0009]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空调机,能够改善噪声问题。
【附图说明】
[0010]图1是表示从房间内观察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1所示的空调机时的设置状态的图。
[0011]图2是从侧方示出图1的空调机的内部构造的图。
[0012]图3是从侧方示出图1的空调机的内部构造的图。
[0013]图4是从侧方示出图1的空调机的内部构造的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14]以下,基于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空调机(室内机)的实施方式进行说明。此外,图中,相同附图标记表示相同或者对应部分。另外,对于室外机能够使用现有的室外机。
[0015]实施方式1.
[0016]图1是从房间观察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1中的空调机时的设置示意图。图2?图4是从侧方示出图1的空调机的内部构造的图。此外,图2表示空调机的运转停止时的状态,图3表示水平吹风运转时(横向吹风时)的状态,图4表示向下吹风运转时(纵向吹风时)的状态。
[0017]如图1所图示那样,空调机(室内机)100利用主体1构成空调机100的外廓。空调机100以壁挂式空调机为例,被支承于作为空调对象空间的房间11的壁11a。此外,本实用新型的空调机并不限定于设置在一般家庭的房间的情况,例如也可以设置于大厦施设的一个房间或仓库等。
[0018]另外,本实用新型的空调机并不是所谓的天花板埋入型的空调机,而是主体的背面抵接或者靠近对空气调和对象空间进行划分的壁面(除天花板、地板之外的壁),且主体的前表面面向该空气调和对象空间侧的空调机。换言之,本实用新型的空调机并非如天花板埋入型空调机那样在相同的面具有吸入口和吹出口,而是配置为从空气调和对象空间的中央部离开,并靠着对空气调和对象空间进行划分的壁面即可。
[0019]主体1大致构成为长方体状。具体而言,主体1包括:面向房间11的壁11a的背面lc、作为与背面lc相反一侧的前表面la、上表面lb、下表面Id、以及左右一对侧面le。在本实用新型的空调机中,吸入口形成于主体的前表面、上表面以及侧面中的任意面,吹出口形成于下表面而不延伸到前表面。对本实施方式的具体例进行进一步的说明。
[0020]在构成主体1的上部的上表面lb形成有用于将室内空气吸入到空调机100内的栅格式吸入口 2b。另外,在前表面la安装有前表面栅格6,在前表面栅格6的主体高度方向的中央部开口有吸入口 2a。吸入口 2a在前表面栅格6沿横宽方向延伸。在吸入口 2a的下游侧设置有导风壁6a。吸入口 2a的下游侧的流路的前表面侧由前表面栅格6的背面形成,吸入口 2a的下游侧的流路的背面侧由导风壁6a形成。导风壁6a从吸入口 2a的上方的前表面栅格6向背面侧延伸并且向下方延伸。
[0021]在构成主体1的下部的下表面Id形成有用于将调节后的空气供给至室内的吹出口 3。吹出口 3仅在下表面Id开口,而不在前表面la以及左右的侧面le开口。
[0022]在主体1的内部配置有贯流风扇(送风部)8和引导壁10,贯流风扇8具有叶轮8a。贯流风扇8配置于吸入侧风路El以及吹出侧风路E2之间,从吸入口 2a、2b吸入空气,并向吹出口 3吹出空气。引导壁10从贯流风扇8的后方延伸至下方,将从贯流风扇8吹出的空气引导至吹出口 3。
[0023]并且,在主体1的内部配置有:除去从吸入口 2a、2b吸入的空气中的尘埃等的过滤器(通风阻力体)5、将制冷剂的热或者冷传递至空气而生成空调空气的热交换器(热交换部、通风阻力体)7、以及划分吸入侧风路E1以及吹出侧风路E2的稳定器9。
[0024]引导壁10是与稳定器9的下表面侧配合来构成吹出侧风路E2的部件。引导壁10从贯流风扇8遍及至吹出口 3而形成螺旋面。
[0025]过滤器5例如形成为网眼状,除去从吸入口 2a、2b吸入的空气中的尘埃等。过滤器5在从吸入口 2a、2b至吹出口 3的风路中设置于吸入口 2a、2b的下游侧且热交换器7的上游侧。另外,过滤器5从热交换器7的上方延伸至前方。
[0026]热交换器7 (室内热交换器)在供冷运转时作为蒸发器发挥功能而对空气进行冷却,在供暖运转时作为冷凝器(散热器)发挥功能而对空气进行加热。该热交换器7在从吸入口 2a、2b至吹出口 3的风路(主体1内部的中央部)中设置于过滤器5的下游侧且贯流风扇8的上游侧。此外,在图2中,热交换器7的形状形成为包围贯流风扇8的前部以及上部的形状,但这只不过是一个例子,对此并不特别限定。
[0027]热交换器7与具有压缩机、室外热交换器、以及节流装置等可为公知样式的室外机连接,从而构成制冷循环。另外,对于热交换器7,例如使用由导热管和多个翅片而构成的交叉翅片式的翅片管型热交换器。
[0028]在吹出风路3a设置有上下风向叶片(vane)4a和左右风向叶片4b。左右风向叶片4b以能够转动的方式设置在上下风向叶片4a与贯流风扇8之间。上下风向叶片4a是针对从贯流风扇8吹出的空气的方向中的上下方向进行调整的部件,左右风向叶片4b是针对从贯流风扇8吹出的空气的方向中的左右方向进行调整的部件。
[0029]上下风向叶片4a包括第一叶片4al和第二叶片4a2。上述第一叶片4al以及第二叶片4a2分别具有独自的驱动源,从而单独地进行转动。
[0030]第一叶片4al在运转停止时关闭吹出口 3,构成装置体的外表面。换句话说,第一叶片4al兼作为风向控制部和主体外廓设计部。当运转停止时,第一叶片4al的上表面(风路侧面)形成为凸形状。另外,第一叶片4al被设置为能够转动,第一叶片4al的转动轴位于吹出风路3a内的下部的引导壁附近。
[0031]第二叶片4a2在运转停止时收纳于吹出风路3a内,并配置于第一叶片4al与贯流风扇8之间。第二叶片4a2在运转停止时形成为第二叶片4a2整体收纳于主体1内。另一方面,第二叶片4a2在运转时从吹出口 3向外伸出。即,第二叶片4a2作为风向控制部发挥功能,而并不作为主体外廓设计部发挥功能。
[0032]另外,虽在之后进行详细说明,但简言之,第二叶片4a2在水平吹风时(横向吹风时)如图3所示那样与第一叶片4al排成一列,在向下吹风时(纵向吹风时)如图4所示那样与第一叶片4al并排排列。
[0033]另外,第二叶片4a2的转动轴位于吹出口 3内的上部且靠近稳定器的位置。而且,第二叶片4a2在水平吹风时向所谓吹出气流的行进方向、亦即第一叶片4al的前方移动,并与第一叶片4al排成一列。此外,如图3所示在侧视观察的情况下,对于该第一叶片4al与第二叶片4a2的排成一列的配置需要形成为如下状态,即:将第一叶片4al的上游端A与第二叶片4a2的下游端B连结而形成假想线V,则第二叶片4a2的上游端C位于相比上述假想线V更靠下方的位置(形成为第二叶片4a2的上游端C位于相对于假想线V从主体1离开的一侧的状态)。由此,第一叶片4al以及第二叶片4a2在水平吹风时成为一个假想叶片,其中,该假想叶片具有比第一叶片4al以及第二叶片4a2各自的弦长更长的假想弦长,而在向下吹风时则作为具有各自弦长的两个单独的叶片发挥功能。即,可以说能够获得根据风向来变化叶片弦长而不必更换叶片本身这样的形态。
[0034]另外,在水平吹风时,排成一列配置的第一叶片4al与第二叶片4a2之间确保有间隙20。特别是,在本实施方式1中,在排成一列时,以第一叶片4al的上表面(主体侧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