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散热体及应用有该散热体的取暖器的制造方法

文档序号:10077406阅读:328来源:国知局
一种散热体及应用有该散热体的取暖器的制造方法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涉及取暖设施技术领域,具体指一种散热体,本实用新型还涉及应用有该散热体的取暖器。
【背景技术】
[0002]目前,充油式电暖器上所使用的散热体一般是将钢板冲压形成一个个的单片,每个单片上分别冲压有凸起,将两个单片焊接在一起再辅以冲压工艺形成单组片,每个单片上的凸起一方面作为“油包”构成单组片之间的通道,另一方面也便于将两个单组片进行焊接,多个单组片焊接在一起即成为散热片。
[0003]如授权公告号为CN202852980U的中国实用新型专利《一种取暖器散热片结构》(申请号:201220556431.2)披露了一种结构,其包括相互叠合的大片及小片,大片及小片的叠合处设有焊缝圈,大片的边缘主体部分向外延伸并向上或向下翻折形成一翻折部,该翻折部位于小片的边缘之外,从而将小片的边缘包覆起来,从而防止取暖器散热片掉漆生锈,且使磷化液及水等杂质不易留存于翻折部与大片边缘主体部分之间形成的缝隙中。但是,由于上述散热片的大片与小片之间贴合较为紧密,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散热片的散热面积,导致取暖器散热片的散热效果不够理想。
[0004]因此,对于目前的散热体,有待于做进一步的改进。
【实用新型内容】
[0005]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针对现有技术的现状,提供一种散热效果好的散热体。
[0006]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另一个技术问题是针对现有技术的现状,提供一种应用有上述散热体的取暖器。
[0007]本实用新型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散热体,包括相互叠合的第一单片及第二单片,所述第一单片及第二单片上分别具有位于连接处的焊接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单片主体上自其焊接部向第一单片边缘弯折形成第一散热面,对应的,所述第二单片主体上自其焊接部向第二单片边缘弯折形成第二散热面,所述第一单片与第二单片连接完成状态下,所述第一散热面与第二散热面之间的距离自焊接部向外侧逐渐增大。
[0008]在上述方案中,所述第一单片的焊接部内侧向外延伸形成有第一凸起部,对应的,所述第二单片的焊接部内侧形成有与第一凸起部方向相反的第二凸起部,所述第一单片与第二单片连接完成状态下,所述第一凸起部与第二凸起部相对合构成一空腔。当多个散热体连接时,该空腔一方面作为“油包”,另一方面,各散热体的空腔相连接构成流通通道。
[0009]为了便于将多个散热体相连通,所述第一凸起部与第二凸起部上对应开设有一组通孔。
[0010]在上述优选方案中,所述第一单片与第二单片连接完成状态下,所述第一单片与第二单片之间形成有供液体流通的循环通道,以进一步增强散热体的散热效果。
[0011]作为优选,所述的第一散热面和/或第二散热面成型为倾斜面、波纹面、凸弧面中的任意一种或多种。
[0012]—种应用上述散热体的取暖器,其特征在于:包括若干个散热体,相邻两散热体上相对应的第一凸起部与第二凸起部连接从而将各散热体相连通。
[0013]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在于:分别在第一单片与第二单片上设置了相对应的第一散热面、第二散热面,第一单片与第二单片连接完成状态下,第一散热面与第二散热面之间的距离自焊接部向外侧逐渐增大,这样的结构在基本不增加散热体使用材料的基础上,扩大了散热体的散热面积,从而有效提高了散热体的散热效果,本实用新型的散热体比现有技术中将两单片直接叠合的散热体的散热效率提高了至少1.5倍;而本实用新型的取暖器具有较好的传热效果,可以更快的为室内升温。
【附图说明】
[0014]图1为本实用实施例中取暖器的部分结构示意图;
[0015]图2为图1中散热体的结构示意图;
[0016]图3为图2的分解图;
[0017]图4为图2的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18]以下结合附图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描述。
[0019]如图1?4所示,本实施例的取暖器至少包括相互连接的若干个散热体1。本实施例中的散热体1包括相互叠合的第一单片11及第二单片12,第一单片11及第二单片12上分别具有位于连接处的焊接部100,第一单片11主体上自其焊接部100向第一单片11边缘弯折形成第一散热面111,对应的,第二单片12主体上自其焊接部100向第二单片12边缘弯折形成第二散热面121,第一单片11与第二单片12连接完成状态下,第一散热面111与第二散热面121之间的距离自焊接部100向外侧逐渐增大。本实施例中的第一散热面111、第二散热面121均成型为倾斜面,当然,第一散热面111、第二散热面121也可以为波纹面、凸弧面等。这样的结构在不增加散热体1使用材料的基础上,扩大了散热体1的散热面积,从而有效提高了散热体1的散热效果,本实施例散热体1比现有技术中的直接叠合的散热体的散热效率提高了至少1.5倍,而应用有该散热体1的取暖器则可以更快的为室内升温。
[0020]本实施例中的第一散热面111、第二散热面121是分别围绕第一单片11、第二单片12的主体部分形成的整体散热面,需要说明的是,第一散热面111、第二散热面121也可以是围绕第一单片11、第二单片12主体的部分区域设置的局部散热面,例如,第一单片11与第二单片12对合后,第一单片11与第二单片12的上部贴合紧密,而第一单片11与第二单片12下部分别具有自焊接部100向外距离逐渐增大的第一散热面111、第二散热面121 ;当然,第一散热面111、第二散热面121也可以是在第一单片11、第二单片12上间隔布置。
[0021]在本实施例中,第一单片11的焊接部100内侧向外延伸形成有第一凸起部112,对应的,第二单片12的焊接部100内侧形成有与第一凸起部112方向相反的第二凸起部122,第一单片11与第二单片12连接完成状态下,第一凸起部112与第二凸起部122相对合构成一空腔200,第一凸起部112与第二凸起部122上对应开设有一组通孔13,取暖器的多个散热体1连接时,相邻两散热体1上相对应的第一凸起部112与第二凸起部122连接从而将各散热体相连通,空腔200 —方面作为“油包”,另一方面,各散热体1的空腔200相连接构成流通通道。
[0022]第一单片11与第二单片12连接完成状态下,第一单片11与第二单片12之间形成有供液体流通的循环通道14,以进一步增强散热体1的散热效果。
【主权项】
1.一种散热体,包括相互叠合的第一单片及第二单片,所述第一单片及第二单片上分别具有位于连接处的焊接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单片主体上自其焊接部向第一单片边缘弯折形成第一散热面,对应的,所述第二单片主体上自其焊接部向第二单片边缘弯折形成第二散热面,所述第一单片与第二单片连接完成状态下,所述第一散热面与第二散热面之间的距离自焊接部向外侧逐渐增大。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散热体,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单片的焊接部内侧向外延伸形成有第一凸起部,对应的,所述第二单片的焊接部内侧形成有与第一凸起部方向相反的第二凸起部,所述第一单片与第二单片连接完成状态下,所述第一凸起部与第二凸起部相对合构成一空腔。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散热体,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凸起部与第二凸起部上对应开设有一组通孔。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散热体,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单片与第二单片连接完成状态下,所述第一单片与第二单片之间形成有供液体流通的循环通道。5.根据权利要求1?4中任一权利要求所述的散热体,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第一散热面和/或第二散热面成型为倾斜面、波纹面、凸弧面中的任意一种或多种。6.一种应用有权利要求1?4中任一权利要求所述散热体的取暖器,其特征在于:包括若干个散热体,相邻两散热体上相对应的第一凸起部与第二凸起部连接从而将各散热体相连通。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散热体,包括相互叠合的第一单片及第二单片,所述第一单片及第二单片上分别具有位于连接处的焊接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单片主体上自其焊接部向第一单片边缘弯折形成第一散热面,对应的,所述第二单片主体上自其焊接部向第二单片边缘弯折形成第二散热面,所述第一单片与第二单片连接完成状态下,所述第一散热面与第二散热面之间的距离自焊接部向外侧逐渐增大。本实用新型的结构在基本不增加散热体使用材料的基础上,扩大了散热体的散热面积,从而有效提高了散热体的散热效果,本实用新型的散热体比现有技术中的直接叠合的散热体的散热效率提高了至少1.5倍;本实用新型的取暖器具有较好的传热效果,可以更快的为室内升温。
【IPC分类】F24D19/00
【公开号】CN204987211
【申请号】CN201520343239
【发明人】田少蓬
【申请人】田少蓬
【公开日】2016年1月20日
【申请日】2015年5月25日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