冷藏柜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4765926阅读:187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冷藏柜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是关于在前面开口的隔热箱体内有贮藏室、与冷却器进行热交换后的冷气利用送风机从贮藏室上部向该贮藏室内背部送出冷风构成的冷藏柜。
首先对现有技术的冷藏柜100参照图8加以说明。现有技术的冷藏柜100是在前面开口的隔热箱体101内有贮藏室102,在隔热箱体101的前面开口处装有例如开闭自如的双扇门式箱门103。在该隔热箱体101的上面形成机械室27,装载有构成冷却装置24的压缩机28、冷凝器29以及冷凝器用送风机30等。在贮藏室102的上方,设有冷却器35及送风机36,同时在该冷却器35及送风机36的下方装有隔板37。藉此,隔板37与贮藏室102顶面之间形成冷却室38。在隔板37的后方有开口,利用送风机36将冷气由隔板37后方送入贮藏室102。
另一方面,在贮藏室102的侧面及背面,从贮藏室102的上方到贮藏室102的底面附近设置多数的搁板支柱104。这些搁板支柱104在其上下有多数的结合孔104A,将接合爪105装在接合孔104A,该接合爪105上架设网搁板106。在网搁板106的后部,有向上升高形状的防护部件107设置在左右方向,藉此确保网搁板106与贮藏室102背面之间的冷气通路。
但是,在上述网搁板106上装载多数例如收纳在瓦楞纸板等大型收容箱中的物品时,最下层的收容箱通过上述防护件107与贮藏室102之间能确保冷气通路,但是第二层以下的收容箱,由于不能被防护件107止动,将收纳至贮藏室102的背面。因此,来自冷却室38的冷气因该收容箱的缘故没有下降到贮藏室102的下部,就在贮藏室102的上方马上被送风机36送回冷却室38。因此,不能充分地进行贮藏室102全部的冷却,使贮藏室102内的温度不均匀。
因此,本发明是为了解决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而完成的,其目的是提供一种能有效地向贮藏室下部供给冷气,由此提高冷却效果的冷藏柜。
本发明的冷藏柜是在前面开口的隔热箱体内有冷藏室,利用送风机将与冷却器进行热交换后的冷气从贮藏室上部吹向贮藏室内背部的冷藏柜,其特征在于,在贮藏室里面装有贯穿上下的搁板支柱,在贮藏室内架设有用搁板支柱支撑的搁板,该搁板与贮藏室背面之间有规定的间隔、并且在贮藏室背面装有贯穿上下的内部中空的间隔件,该间隔件位于搁板与贮藏室背面之间的间隔内,在送风机的送风侧将间隔件上端开口,同时在贮藏室内下部将间隔件下端开口。因此,冷气能够下降到搁板与贮藏室背面之间。
按照本发明的、在前面开门的隔热箱体内有贮藏室,利用送风机将与冷却器进行热交换后的冷气从贮藏室上部吹向贮藏室内背部的冷藏柜,它在贮藏室内侧装有贯通上下的搁板支柱,在贮藏室内架设有用搁板支柱支撑的搁板,该搁板与贮藏室背面之间有规定的间隔、并且在贮藏室背面装有贯穿上下的内部中空的间隔件,该间隔件位于搁板与贮藏室背面之间的间隔内,在送风机的送风侧将间隔件上端开口,同时在贮藏室内下部将间隔件下端开口,因此冷气能够下降到搁板与贮藏室背面之间,并且由间隔件构成的通道空间使得即使在搁板上放有物品也能确保向贮藏室内下部供给冷气。
因此,本发明的冷藏柜能有效地向贮藏室下部供给冷气,提高冷却效果。
在本发明的一种优选实施方案中,上述间隔件的下端一直延伸至搁板支柱下端的下方。
根据上述优选实施方案,本发明的上述间隔件的下端被设置成一直延伸至搁板支柱下端的下方,因此即使在贮藏室的底面放置物品时,也能将冷气供给到贮藏室的底面附近。
在本发明的另一种优选实施方案中,上述间隔件是由能够在贮藏室外背面用螺丝固定的安装部,以及以隐蔽螺钉形式开闭自如地设置在该安装部上并与安装部之间形成上下开放的通道空间的盖部所构成。
根据上述优选实施方案,本发明的上述间隔件是由能够在贮藏室外背面用螺丝固定的安装部,以及以隐蔽螺钉形式开闭自如地设置在该安装部上,与安装部之间形成上下开放的通道空间的盖部所构成成,因此间隔件的螺丝固定安装部不会露出,改善了外观。


图1是本发明的冷藏柜斜视图。
图2是本发明的冷藏柜纵断面侧面图。
图3是本发明的冷藏柜横断面图。
图4是间隔子的横断面图。
图5贮藏室背面的部分放大横断面图。
图6冷藏柜下部的部分放大侧断面图。
图7的纵断面侧面图。
图8以前的冷藏柜纵断面侧面图。
符号说明R-冷藏柜;2,3-箱门;12-后搁板支柱;13-搁板支柱;12A、13A-接合孔;14-接合爪;15-搁板;15A-框架部件;15B-线条;16-突出部;18-隔热箱体;22-前面开口;30-冷凝器用送风机;35-冷却器;36-送风机;37-隔板;38-冷却室;40-间隔件;41-安装部;42-螺丝;43-盖部;44-接合部;45-接合爪。
以下将根据附图详细说明本发明的实施例。图1为本发明者的冷藏柜R的斜视图,图2为冷藏柜R的纵断侧面图,图3为冷藏柜R的横断面图。以下,常有与过去的冷藏柜100所示符号相同的符号,表示本发明的冷藏柜R也是同样的结构。实施例的冷藏柜R是设置在旅馆或饭店的厨房等的立式商冷冻库,由前面开门的隔热箱体18构成。
另外,在贮藏室20内上部装有冷却装置24的冷却器35,利用该冷却器及装在冷却器35附近的送风机36,将贮藏室20内冷却到规定的温度。在图中,冷却器35及送风机36下方装有的37是隔板,它将装有冷却器35的冷却室38与贮藏室20内区分开。隔板37的后方有开口。藉此,通过送风机36从贮藏室20吸入到冷却室38的冷气与冷却器35进行热交换后从冷却室38的后方送出。
并且,在隔热箱体18的顶面利用前面板25及两侧面和后面板26围成机械室27,在该机械室27内设有构成冷却装置24的压缩机28和冷凝器29等,与冷却器一起形成冷却装置24的公知制冷剂回路。在图2上的30为冷凝器用送风机。
在另一方面,在贮藏室20的前面开口22,利用横向中间隔板23将中央部分上下隔开。于是由中间隔板23隔开的贮藏室20的上下开口22,通过二组双扇门(隔热门)第1层的门2、第2层的门3可以进行开闭自如的关闭。在分别位于上下的开口22的中央部的贮藏室20的顶面及中间隔板23的下面,分别装有导向部件11。贮藏室20内的详细结构在后面叙述。
在面对右侧的第1层的门2的内侧上装有保持部件71。该保持部件71的上端及下端由图上未标出的螺丝固定,在该保持部件71上设有隔离件70。隔离件70在门2的纵向方向延伸,同时以该延伸轴为中心支持保持部件71能转动自如。保持部件71被构成向内突出。
在隔离件70的前面,设有钢板制的前面板72,而且在该隔离件70的上端,分别嵌装由上述导向件11导向的导向槽(与导向件11配合)所形成的帽73。由该结构,将门2打开时,由导向件11与上述导向槽间的配合,使隔离件70得以导向,前面板72能够向着另一扇门3的方向作顺时针转动。这样,隔离件70可避开另一扇门3而向前移动,而且门2、门3可单独开闭。另外,门2、门3可通过将设置在前面的把手50、50向前拉而开闭自如。
在贮藏室20的背面的中间部,在上下之间设有后搁板支柱12。另外,在贮藏室20的两侧面,在其前部和后部的上下之间分别设有搁板支柱13。在后搁板支柱12和搁板支柱13的上下之间,分别穿设有多个结合孔12A和13A,在这些后搁板支柱12和搁板支柱13架设有后面将详述的搁板15,搁板15将贮藏室20分成上下数层。这些后搁板支柱12及搁板支柱13的下端,可以延伸至位于最下层的搁板15安装可能的位置,例如,由上述中间隔板23区分的下方的贮藏室20的中央附近的位置。
贮藏室20的背面,在后搁板支柱12的两侧处装有间隔件40。该间隔件40为硬质合成树脂制的柱状体,从后搁板支柱12和搁板支柱13的上端的上方,向后搁板支柱12与搁板支柱13的下端的下方延伸。间隔件40的上端,在上述送风机36的出风口侧,即在冷却室38的后方形成的开口侧的开口,并且间隔件40的下端在贮藏室20内下部开口。
此间隔件40如图4的部分放大横断面图所示,由在贮藏室20背面用螺丝固定的安装部41、以及通过将用来实行上述螺丝固定的螺丝42进行隐蔽的方式开闭自如地设置在安装部41的盖部43构成。盖部43在本实施例中其断面呈”コ”字形,在形成该”コ”字形的开口部的一端,形成与安装部41接合的接合部44。于是,该盖部43的另一端与安装部41的一端相连形成一体。而且,在该一体形成的端部内侧形成向内突出的突出部46。另一方面,在安装部41的一端,形成有用于接合盖部43的接合部44的接合爪45,同时在另一端,形成有用于保持盖部43的突出部46的凹陷保持部47。此外,在安装部41上形成上下多数的螺丝孔48。
根据以上结构,在贮藏室20的背面安装间隔件40时,盖部43的配合部44与安装部41的接合爪45之间的接合处于打开状态,使间隔件40的安装部41放在贮藏室20背面,用螺丝42固定在贮藏室20的背面。其后,以形成安装部41的保持部47的一侧为中心将盖部43转动,将盖部43的突出部46插入安装部41的保持部47,使盖部43的接合部44与安装部41的接合爪接合。藉此,间隔件40在其内部形成中空的同时,设置在贮藏室20的背面。
由于间隔件40采用如上结构,间隔件40的通过螺丝固定的安装部41不外露,从而改善了外观。并且,间隔件40与安装部41及盖部43形成一体,故可减少部件数量。安装部41与盖部43由于使用了接合部44及接合爪45,装拆容易方便,所以能提高安装作业的效率。
此外,间隔件40因盖部43断面呈”コ”工字状,故与安装部41之间能保证预定的间距。因此,可以确保贮藏室20背面与间隔柱40的前面之间的预定间距。
另一方面,前述的搁板15是由形成外围的框架件15A,以及固定在盖框架件15A上前后贯通的多根线条15B所构成。当框架件15A位于搁板15后边中央部时,也就是安装在贮藏室20时,在与上述后搁板支柱12相接位置的框架件15上,形成有向后方突出的突出部16。
并且,图中的14是接合爪,用于在各支柱12、13上架设搁板15,该接合爪14是由与各支柱12、13形成的接合孔12A及13A相接的接合部(图中未标出),以及在上面安置搁板15,用于止动的止动部件14A构成。
由此在贮藏室20内架设搁板15时,首先在后搁板支柱12及搁板支柱13的架设搁板15的位置上,将接合爪14装在后搁板支柱12及搁板支柱13的结合孔12A及13A上。于是,将搁板15的突出部16与后搁板支柱12装有接合爪14的止动部14A接合后,将构成搁板15侧边的框架部件15A与搁板支柱13上安装的接合爪14的止动部14A接合。
据此,搁板15后边与贮藏室20的背面之间形成间隔,使得搁板15能够稳定架设。另外,搁板15是装在贮藏室20侧面的搁板支柱13与其它的搁板15后边中央部并通过后搁板支柱12支承的,所以可以稳定地支撑搁板15。
以下,参照图6及图7对贮藏室20底面设置的底垫51加以说明。图6表示冷藏柜R下部的部分扩大的侧断面图,图7表示冷藏柜R下部从底面看到的横断面图。底垫51是由形成周边的框架件51A,框架件51A的下面前后贯穿的多根(本实施例为4根)作为固定接地部的接地部件51B,框架件51A上贯穿前后的多数条固定线条51C,以及框架件51A上贯穿左右的固定线条51D构成(本实施例为2条)。
因此,底垫51通过接地部件51B,在比贮藏室20底面稍高位置上可以放置物品,因此可以避免因贮藏室20底面的存留水等原因而使存放的物品受到污染,做到防范于未然。
还有,存留在贮藏室20底面的水,可以沿着底垫51的接地部件51B向前后方向排水,能促进贮藏室20底面的水流泄。
另外,不需要像现有技术一样,为了架设最下层搁板而将贮藏室20侧面设立的支柱延伸至贮藏室下部,同时,还可以消除在支柱上架设最下层搁板时产生的死空间。
在此,底垫51可以通过在通常使用的网搁板下面装设接地部件51B来构成,因此可以用现有的网搁板容易地生产底垫51。
下面就本发明的冷藏柜R的冷气循环参照图2加以说明。如前所述,在冷却室38与冷却器35进行热交换的冷气,利用送风机36从隔板37后方形成的开口吹向贮藏室20。冷却室38吹出的冷气一部分在贮藏室20背面设置的间隔件40上端开口进入,在间隔件40内部下降后,从间隔件40下端开口向贮藏室20内的下方送出。
因此,放置在搁板15上的物品不会堵塞冷气通路,冷气可以供给贮藏室20的下部。因此,能够向贮藏室20下部有效地供给冷气,提高冷却效果。
并且,没有进入间隔件40内部的一部分冷气在间隔件40构成的搁板15与贮藏室20背面之间向下流动。剩下其它的冷气就在贮藏室20内循环。
如上所述,由于贮藏室20的背面设有间隔件40,在搁板15上即便放置例如瓦楞纸板箱等大型的收容箱收存的物品,也可避免由于该物品堵塞搁板15与贮藏室20背面之间的冷气通路。
因此,由于能确保搁板15与贮藏室20背面之间的冷气通路,从冷却室38吹来的冷气能容易地供给贮藏室20的下部,可以提高冷却效果。
另外,间隔柱40因为是安装在中央后搁板支柱12两侧,故能确实有效地阻止因存放物品造成的冷气通路堵塞,使贮藏室20下部的冷却效果能进一步提高。
而且,无需像以前那样在搁板后部设置挡固板,故可以简化搁板的结构,减少作业工程和削减成本得以实现。
此外,因为间隔件40下端向后搁板支柱12下端的下方延伸,即便在贮藏室20的底面放置物品时,该物品也能获得达到贮藏室20的底面附近的冷气供给。
从贮藏室20上部流向贮藏室20底面的冷气,在贮藏室20底面能够沿着底垫51的接地部件51B从背面向前方流通。因此,可以充分地冷却放置在贮藏室20底面的物品。
如上所述,贮藏室20的循环冷气,利用上述的送风机36返回到冷却室38,与冷却器35再次进行热交换后,能够送给贮藏室20内。
如上所述,本发明的冷藏柜,在前面开门的隔热箱体内有贮藏室,利用送风机将与冷却器进行热交换后的冷气从贮藏室上部吹向贮藏室内背部,在贮藏室内侧装有贯通上下的搁板支柱,在贮藏室内架设有用搁板支柱支撑的搁板,该搁板与贮藏室背面之间有规定的间隔、并且在贮藏室背面装有贯穿上下的内部中空的间隔件,该间隔件位于搁板与贮藏室背面之间的间隔内,在送风机的送风侧将间隔件上端开口,同时在贮藏室内下部将间隔件下端开口,因此冷气能够下降到搁板与贮藏室背面之间,并且由间隔件构成的通道空间使得即使在搁板上放有物品也能确保向贮藏室内下部供给冷气。
因此,本发明的冷藏柜能有效地向贮藏室下部供给冷气,提高冷却效果。
并且,在本发明的冷藏柜中,间隔件的下端被设置成延伸至搁板支柱下端的下方,因此即使在贮藏室的底面放置物品时,也能将冷气供给到贮藏室的底面附近。
此外,在本发明的冷藏柜中,间隔件是由能够在贮藏室外背面用螺丝固定的安装部,以及以隐蔽螺钉形式开闭自如地设置在该安装部上并与安装部之间形成上下开放的通道空间的盖部所构成,因此间隔件的螺丝固定安装部不会露出,改善了外观。
权利要求
1.一种具有在前面开口的隔热箱体内有贮藏室,与冷却器进行热交换后的冷气通过送风机从该贮藏室上部向该贮藏室内背部送出冷气结构的冷藏柜,其特征在于,包括在该贮藏室里面装有贯穿上下的搁板支柱;在该贮藏室内架设有用该搁板支柱支撑的搁板,该搁板与该贮藏室背面之间有规定的间隔;以及在该贮藏室背面装有贯穿上下的内部中空的间隔件,该间隔件位于该搁板与该贮藏室背面之间的间隔内,在该送风机的送风侧将该间隔件上端开口,同时在贮藏室内下部将间隔件下端开口。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冷藏柜,其特征在于,所述间隔件的下端一直延伸至所述搁板支柱下端的下方。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冷藏柜,其特征在于,所述间隔件是由能够在所述贮藏室外背面用螺丝固定的安装部,以及以隐蔽螺丝形式开闭自如地设置在该安装部上并与该安装部之间形成上下开放的通道空间的盖部所构成。
全文摘要
一种能有效地向贮藏室下部供给冷气,提高冷却效果的冷藏柜。它由前面开口的隔热箱体(18)内有贮藏室外(20),与冷却器(35)进行热交换后的冷气通过送风机(36)送到贮藏室(20)上部向贮藏室(20)内背面输送冷气的结构构成。在其贮藏室(20)内装有贯穿上下的搁板支柱(13),由搁板支柱(13)支撑的搁板(15)架在贮藏室外(20)内,与贮藏室(20)背面之间保持预定部隔,搁板(15)与贮藏室(20)背面之间的间隔内设有内部中空的间隔支柱(40),在送风机(36)的吹风侧,将间隔柱(40)的上端开口同时,在贮藏室(20)内下部将间隔柱(40)的下端开口。
文档编号F25D11/02GK1373337SQ0110934
公开日2002年10月9日 申请日期2001年2月28日 优先权日2001年2月28日
发明者今井宣充, 山岸庸泰 申请人:三洋电机株式会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