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人工造雪雪枪头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4790026阅读:1026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一种人工造雪雪枪头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用于人工造雪装置喷射水气的雪枪头。
背景技术
人工造雪装置通常是在低温环境中通过向空中喷射水气而形成雪花的。在中国专利CN2171090Y中公开了一种造雪机,该造雪机是将压缩空气与水在喷枪管中混合后再经喷枪嘴向外喷出来制成雪花的。这种水气混合的造雪装置不仅造雪效率较低,耗能较大,而且水和气的含量不宜控制,喷射时稳定性差,整套造雪装置的结构也相对复杂,给现场使用带来了不便。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针对上述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而提供一种具较高造雪效率,使用方便且能简化造雪装置的人工造雪雪枪头。
本实用新型为解决上述提出的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包括有枪管,其不同之处在于枪管内分别设置有水通道6与气通道7,在枪管外设置有喷孔向上倾斜的水喷嘴3,水喷嘴与水通道连通,在水喷嘴的上方对应配置气喷嘴4,气喷嘴与气通道连通。
按上述方案,所述的枪管由内管8和外管5构成,内管构成气通道7,外管与内管之间的环形通道构成水通道6,内、外管同向延伸;在枪管外的不同位置上可设置多对水喷嘴和气喷嘴,每个水喷嘴3与一个气喷嘴4组成一对;水喷嘴具有孔眼效应,设有V型的扁平喷孔,以形成规则的平面V型水流;气喷嘴为一圆孔;每对水、气喷嘴,水喷嘴的喷孔向上倾斜,倾斜角度α=10°~70°,气喷嘴位于水喷嘴的上方,喷孔与径向水平方向平齐,与水喷嘴的喷射方向在空中相交汇。
本实用新型使用时,枪管朝向固定,水通道和气通道分别与压力水源和压力气源相连通,打开水、气阀门,水、气喷嘴同时向空中喷射,通过气流的作用可使规则的V型平面水射流进一步粉碎和细化,在低温环境中使水流形成雪花。在环境温度较低的情况下,可停止气喷射,直接喷射水射流即能形成雪花。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1、成对设置水、气喷嘴,水、气分开喷射,喷射水流稳定,水珠细化均匀,形成的雪花质量好;2、耗能低,造雪效率较高;3、无需水气混合设备,使用时直接与压力水、气源相接即可,使造雪装置得到了简化,给使用也带来了方便。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的正视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的正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进一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包括有一枪管,枪管由内管8和外管5组成,内管为气通道7,下端可与压力气源连通,外管与内管之间的环形通道为水通道6,其下端可与压力水源连通,内、外管同向延伸;在枪管外管沿周向上下不同的位置和方向上可设置多对水喷嘴3和气喷嘴4,每个水喷嘴与一个气喷嘴组成对应的一对,水喷嘴及其喷孔向上倾斜,倾斜角度α可为30°~60°,水喷嘴设有V型的扁平喷孔,具孔眼效应,以形成规则的平面V型水射流,水喷嘴3与水通道6连通;在水喷嘴的上方对应其喷孔设置有气喷嘴,气喷嘴及其喷孔沿枪管径向布设,射流方向沿水平位(与枪管垂直)或略向上倾斜,气喷嘴为一圆孔,喷出的气流在空中与水射流交汇,气喷嘴4穿过外管与内管的气通道7相连通。此外,枪管的下端设有连接(法兰)盘2,以便于雪枪头在雪枪杆1上的安装与更换,并与压力水、气源分别相连通。
权利要求1.一种人工造雪雪枪头,包括有枪管,其特征在于枪管内分别设置有水通道与气通道,在枪管外设置有喷孔向上倾斜的水喷嘴,水喷嘴与水通道连通,在水喷嘴的上方对应配置气喷嘴,气喷嘴与气通道连通。
2.按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人工造雪雪枪头,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枪管由内管和外管构成,内管构成气通道,外管与内管之间的环形通道构成水通道,内、外管同向延伸。
3.按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一种人工造雪雪枪头,其特征在于在枪管外的不同位置上设置多对水喷嘴和气喷嘴,每个水喷嘴与一个气喷嘴组成一对。
4.按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人工造雪雪枪头,其特征在于水喷嘴具有孔眼效应,设有V型的扁平喷孔,以形成规则的平面V型水流,气喷嘴为一圆孔。
5.按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人工造雪雪枪头,其特征在于每对水、气喷嘴,水喷嘴的喷孔向上倾斜,倾斜角度α=10°~70°,气喷嘴位于水喷嘴的上方,喷孔与径向水平方向平齐,与水喷嘴的喷射方向在空中相交汇。
6.按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一种人工造雪雪枪头,其特征在于枪管的下端设有连接盘。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用于人工造雪装置喷射水气的雪枪头。包括有枪管,其不同之处在于枪管内分别设置有水通道与气通道,在枪管外设置有喷孔向上倾斜的水喷嘴,水喷嘴与水通道连通,在水喷嘴的上方对应配置气喷嘴,气喷嘴与气通道连通。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1.成对设置水、气喷嘴,水、气分开喷射,喷射水流稳定,水珠细化均匀,形成的雪花质量好;2.耗能低,造雪效率较高;3.无需水、气混合设备,使用时直接与压力水、气源相接即可,使造雪装置得到了简化,给使用也带来了方便。
文档编号F25C3/04GK2641548SQ0325508
公开日2004年9月15日 申请日期2003年8月12日 优先权日2003年8月12日
发明者李玲 申请人:李玲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