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微通道换热器的制造方法

文档序号:36559阅读:191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一种微通道换热器的制造方法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微通道换热器,包括上散热板、传热管、制冷剂流入口、下散热板,其特征在于,传热管设为蛇形分布状弧形管,传热管的一端与上散热板连接,传热管的另一端与下散热板连接,上散热板位于下散热板的上方且与下散热板平行,下散热板的居中位置设有制冷剂流入口。优点:考虑到空气流的速度分布问题,由于换热器的中心区域通常有更高的空气流速,将微通道换热器设计成制冷剂可由中心区域流入,改善了制冷剂从一侧流入的传统设计,从而提高换热能力。
【专利说明】一种微通道换热器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换热设备【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微通道换热器。

【背景技术】
[0002]换热器是广泛应用于化工、石油化工、制冷、冶金、医药、动力、轻工等行业的一种通用设备,因此换热器的研宄一直备受重视,目前,微通道换热器换热的性能普遍不高,其不足之处在于:(I)微通道换热器采用90°的折管,其设计没有考虑到流动分布不均匀的问题,(2)传统的换热器制冷剂都是从一侧流入,其位置设计没有考虑到空气流的速度分布问题,导致换热效率降低。


【发明内容】

[0003]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考虑到空气流的速度分布问题,将微通道换热器设计成制冷剂可由中心区域流入,从而提高换热能力,此外,由蛇形分布状弧形管代替90°的折管,可以改善流动分布不均匀的问题,因此,提供一种微通道换热器。
[0004]为实现上述目的,采用以下技术方案,本实用新型包括上散热板1、传热管2、制冷剂流入口 3、下散热板4,其特征在于,传热管2设为蛇形分布状弧形管,传热管2的一端与上散热板I连接,传热管2的另一端与下散热板4连接,上散热板I位于下散热板4的上方且与下散热板4平行,下散热板4的居中位置设有制冷剂流入口 3。
[0005]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
[0006](I)考虑到空气流的速度分布问题,由于换热器的中心区域通常有更高的空气流速,将微通道换热器设计成制冷剂可由中心区域流入,改善了制冷剂从一侧流入的传统设计,从而提尚换热能力。
[0007](2)由蛇形分布状弧形管代替90°的折管,改善了两相流的流型分布不均匀的问题,提高了整个换热器的换热性能。

【附图说明】

[0008]图1为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
[0009]图中:上散热板1、传热管2、制冷剂流入口 3、下散热板4。

【具体实施方式】
[0010]实例I
[0011]一种微通道换热器,包括上散热板1、传热管2、制冷剂流入口 3、下散热板4,其特征在于,传热管2设为蛇形分布状弧形管,传热管2的一端与上散热板I连接,传热管2的另一端与下散热板4连接,上散热板I位于下散热板4的上方且与下散热板4平行,下散热板4的居中位置设有制冷剂流入口 3。
[0012]制冷剂从制冷剂流入口 3中流进下散热板4中,通过下散热板4把制冷剂传送到传热管2的中心区域中,再由传热管2的中心区域将制冷剂传送到上散热板I中,制冷剂在上散热板I中左右均匀分布流动,最后流入传热管2的左右两边区域进行换热。
【权利要求】
1.一种微通道换热器,包括上散热板(1)、传热管(2)、制冷剂流入口(3)、下散热板(4),其特征在于,传热管(2)设为蛇形分布状弧形管,传热管(2)的一端与上散热板(I)连接,传热管(2)的另一端与下散热板(4)连接,上散热板(I)位于下散热板(4)的上方且与下散热板(4)平行,下散热板(4)的居中位置设有制冷剂流入口(3)。
【文档编号】F25B39-00GK204301367SQ201420754379
【发明者】王朝 [申请人]王朝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