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层土壤地温水源热泵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4763016阅读:419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浅层土壤地温水源热泵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用于水源热泵空调系统的浅层土壤地温水源热泵。
背景技术
水源热泵的节能、环保已被广泛认可和应用,但是目前水源热泵提取地温需要打出水井和回灌井,而目前用于水源热泵系统的回灌井能够全部回灌的极少,大部分只能将地下水利用旁通管道排入地下污水管道,这是对地下水资源的一种浪费。为了解决回灌问题,又出现了地源热泵空调系统,即在50-100m左右的地表打孔后,在孔中埋设塑料管换热器,组成地源热泵系统。地源热泵虽然克服了井水回灌的问题,但是埋设塑料管换热器施工费用昂贵,施工强度大,施工复杂,而且需要占用大面积的土地,并且由于塑料管接头之多,一旦有一处泄漏,查找和处理非常困难。
实用新型内容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针对上述问题,提供一种可有效解决水源热泵机组用水回灌问题,并且施工简便,工程成本低,不占用地面土地的浅层土壤地温水源热泵。
实现上述目的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浅层土壤地温水源热泵,它包括有水源热泵机组和配置水源供水泵的循环水管,在所述的循环水管中串接有水平埋设于地下土壤中的地温换热管。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还包括所述的地温换热管多根并联组成换热管网后串接于循环水管中;所述多根地温换热管并联组成的换热管网在循环水管中串接多组;所述的地温换热管为密布有渗透孔的滤水管,或者为实壁供水管。
本实用新型利用水平埋设于地下土壤中的地温换热管取代打竖井及在孔中埋设塑料管换热器为水源热泵提供水源,解决了现行水源热泵回灌水困难及造成地下水资源丢失的问题;并且由于浅层水平埋管施工简便,与打竖井及钻孔埋设换热器相比较,工程费用大大降低;又由于系统管路埋入地下,不占用地面,有利于综合使用宝贵的土地资源。


图1是本水源热泵的一种布置结构示意图;图2是多根地温换热管并联组成换热管网后串接于循环水管中的水源热泵结构示意图;图3是串接有多组换热管网的水源热泵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
进行描述如附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具有安装在建筑物机房内的水源热泵机组1和由机组引出的配置有水源供水泵2的循环水管3,在循环水管3中串接有水平埋设于地下土壤中的地温换热管4。
本实用新型的地温换热管4根据施工区地下水位情况可采用密布有渗透孔的滤水管,或者采用实壁供水管。采用滤水管时,埋设沟内应填充碎石,并根据具体情况考虑在滤水管表面附置尼龙过滤网,其水源热泵水源通过地下水向管内渗透而获得,回水也通过换热管渗透至地下,在地下水质不好、腐蚀性强的地区,可为热泵机组配置钛板隔离换热器。当采用实壁供水管时,管路系统应保证密封,试压合格后充入自来水作为水源热泵机组水源,通过管体与周围土壤换热。夏季将水源热量交换至土壤中,冬季将土壤地温热量交换至管内水中。其地温换热管可采用钢筋混凝土、金属、塑料、玻璃钢等多种符合强度、耐腐蚀、抗老化性能要求的材料成型。
如附图2、3给出的,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时,可采用将多根地温换热管4并联组成换热管网及各种形式的分布器后再串接在循环水管3中,而且这种换热管网可以在循环水管3中串连多组,以满足水源热泵对水源水容量和进、出水温的要求。
本实用新型在换热管采用实壁供水管时,也可以在垂直方向水平埋设两层或多层交错排列的换热管,以增加换热量和面积,用于在狭小的场地获取较大的地温热量。
本实用新型循环水管和埋地换热管的直径、长度及管间距离根据设计要求进行设定。
权利要求1.一种浅层土壤地温水源热泵,包括有水源热泵机组(1)和配置水源供水泵(2)的循环水管(3),其特征是在循环水管(3)中串接有水平埋设于地下土壤中的地温换热管(4)。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浅层土壤地温水源热泵,其特征是所述的地温换热管(4)多根并联组成换热管网后串接于循环水管(3)中。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浅层土壤地温水源热泵,其特征是所述的多根地温换热管(4)并联组成的换热管网在循环水管(3)中串接有多组。
4.根据权利要求1、2或3所述的浅层土壤地温水源热泵,其特征是所述的地温换热管(4)为密布有渗透孔的滤水管。
5.根据权利要求1、2或3所述的浅层土壤地温水源热泵,其特征是述的地温换热管(4)为实壁供水管。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用于水源热泵空调系统的浅层土壤地温水源热泵,它由热泵机组和配置供水泵的循环水管及串接于循环水管中水平埋设于地下的地温换热管组成。其所述的地温换热管可以是密布有渗透孔的滤水管,或者为实壁供水管;其所述的地温换热管可多根并联组成换热管网后再串接在循环水管中,并且其换热管网在循环水管中可串接多组。本实用新型利用水平埋设于地下土壤中的地温换热管取代打竖井及在孔中埋设塑料管换热器为水源热泵提供水源,解决了现行水源热泵回灌水困难及造成地下水资源丢失的问题,并且由于浅层水平埋管施工简便,工程费用可大大降低,又由于系统管路埋入地下,不占用地面,有利于综合使用宝贵的土地资源。
文档编号F25B30/06GK2646631SQ20042001582
公开日2004年10月6日 申请日期2004年2月27日 优先权日2004年2月27日
发明者王全龄 申请人:王全龄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