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气—太阳能—地能三热源复合热泵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4769061阅读:91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空气—太阳能—地能三热源复合热泵装置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空气源热泵、地源热泵空调及太阳能热利用领域,尤其涉及 空气一太阳能一地能三热源复合热泵装置。
背景技术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用于采暖、空调及制取生活用热 水方面的能耗占能源总量的比例越来越大。为此,大力开发和有效利用可再生 能源已成为各国的优先发展战略。太阳能作为拥有巨大应用前景和市场的可再 生清洁能源,其开发和有效利用越来越受到广泛的重视。太阳能热泵作为太阳 能热利用综合技术,将太阳能集热技术与热泵技术有机集成,可同时提高太阳 能集热效率和热泵系统性能。因此,创新与开发低成本、高效率的新型太阳能 热泵技术和产品,己成为太阳能热泵技术的研究重点和发展方向。但是,太阳 能是一种间歇性的能源,阴雨天及晚上无法直接利用,使太阳能热泵的应用受 到极大的限制。地源热泵是一种高效节能装置,具有环保、节能、经济、可靠 等显著的优点。地源热泵利用地下水、地下土壤、江河湖泊水中的热量作为热 泵空调系统的冷热源,充分利用地热能这一可再生能源,实现热泵空调系统全 年的高效运行。但地源热泵仍然存在地下水回灌困难,地下水循环量大,循环 水泵能耗较高,地下埋管过多等问题。空气源热泵以空气作为冷热源,结构简 单,安装使用方便,可以充分利用空气中的能源,是一种高效、节能的空调设
备。但在冬季室外气温过低时,空气源热泵系统蒸发温度过低,COP急剧下降,
系统能耗升高,甚至不能正常启动,不能满足正常供暖要求。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在充分利用现有空气源热泵、地源热泵及太阳能热水 集热的成熟技术的基础上,提供一种实现能源综合利用的空气一太阳能一地能三热源复合热泵装置。该装置既解决了太阳能不稳定的问题,又充分利用太阳 能,减少地源热泵地下水用量和能耗,使太阳能热水系统、空气源热泵及地源 热泵三者有机结合。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可通过下述技术措施来实现,但不限制本实用新型。 本实用新型的空气一太阳能一地能三热源复合热泵装置包括压縮机,翅片 一套管式三介质复合式换热器,用户侧换热器,四通换向阀,节流阀,第一循 环水泵,第二循环水泵,旁通阀,太阳能集热器,箱体内设置有换热盘管的蓄 热水箱;其中所述蓄热水箱的两个进水口中的一个进水口通过设置在管路间的 阀门与太阳能集热器的出水口相连接,另一个进水口通过旁通阀和阀门分别与 地下热源供水管道和翅片一套管式三介质复合式换热器中液态热源介质通道的 出口相连通;蓄热水箱的两个出水口中的一个出水口通过设置在管路间的阀门、
第一循环水泵与太阳能集热器的进水口相连接,另一个出水口通过阀门与地下 热源供水管道并联后通过第二循环水泵与翅片一套管式三介质复合式换热器中 由内、外套管构成的两种介质通道中的一种介质——液态热源通道管口的一端
管口相连通;该液态热源通道管口的另一端分别通过设置在管路间的阀门与地 下热源回水管道和蓄热水箱中换热器的进水口相连接;翅片一套管式三介质复 合式换热器中由内、外套管构成的两种介质通道中的另一种介质——热泵工作 介质通道管口的一端管口通过四通换向阀、压縮机与用户侧换热器中换热管一 个端口相连接,该热泵工作介质通道管口的另一端管口通过节流阀接入用户侧 换热器中上述换热管的另一个端口;翅片一套管式三介质复合式换热器的外套 管外壁与翅片之间构成空气热源介质通道。
本实用新型中所述蓄热水箱与其它相关部件的连接方式也可釆用下述技术 措施来实现与蓄热水箱蓄热腔相连通的进水口通过设置在管路间的阀门与太 阳能集热器的出水口相连接,与蓄热水箱蓄热腔相连通的出水口通过设置在管 路间的阀门、第一循环水泵与太阳能集热器的进水口相连接;设置在蓄热水箱 内的换热盘管的进水口通过旁通阀与地下热源供水管道相连通,该换热盘管的 出水口与地下热源供水管道并联后通过第二循环水泵与翅片一套管式三介质复 合式换热器中由内、外套管构成的两种介质通道中的一种介质一~"液态热源通道管口的一端相连通。本实用新型蓄热水箱设置生活热水供水管口补水管口。 也可单独设置一个生活热水箱,该生活热水箱中的进水口通过设置在管路间的 阀门与太阳能集热器的出水口相连接,出水口通过阀门与太阳能集热器的进水 口相连接;在所述生活热水箱上设置有生活热水供水管口和补水管口。
本实用新型中所述蓄热水箱与其它相关部件的连接方式还可采用下述技术 措施来实现与蓄热水箱蓄热腔相连通的进水口通过旁通阀与地下热源供水管 道相连通,与蓄热水箱蓄热腔相连通的出水口与地下热源供水管道并联后通过 第二循环水泵与翅片一套管式三介质复合式换热器中由内、外套管构成的两种 介质通道中的--种介质——液态热源通道管口的一端相连通;设置在蓄热水箱
内的换热盘管的进水口通过设置在管路间的阀门与太阳能集热器的出水口相连 接,该换热盘管的出水口通过设置在管路间的阀门、第一循环水泵与太阳能集
热器的进水口相连接;所述太阳能集热器的出水口通过设置在管路间的阀门与 设置在生活水箱内的换热盘管的进水口相连接,换热盘管的出水口通过阀门与 太阳能集热器的进水口相连接;在所述生活水箱上设置有生活热水供水管口和 补水管口。
本实用新型中所述翅片一套管式三介质复合式换热器包括外套管、穿装在 外套管管腔中的内套管、以及与外套管外壁相结合的翅片;所述内套管外径小 于外套管的孔径,并由内套管外壁与外套管内壁之间的环型空间构成一种介质 (热泵工作介质)通道,内套管的管腔构成另一种介质(液态热源)通道;外套管外 壁与翅片之间构成第三种介质(气态热源)通道。该翅片一套管式三介质复合式换 热器的技术方案已在在先申请的专利申请号为"200710054879.8"申请曰为 20070801的专利申请文件中公开。
由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将太阳能热水集热技术、地源热泵技术和空气 源热泵技术进行了科学合理的结合,并将气态热源换热器与液态热源换热器合 二为一,设计成一体式结构的翅片一套管式三介质复合式换热器,使整个系统 对空气热源、太阳能和地能的利用方式更加灵活多变,在进行热泵循环时,翅 片套管复合式换热器(做为蒸发器)既可以同时利用空气源、太阳能低温热媒及地 下热源作为热泵热源,又可以单独利用空气源、太阳能低温热媒或地下热源作为热泵热源,还可以任意选择上述三者中地二者作为热泵热源。该系统还可实 现白天储存太阳能集热量供热泵夜晚使用,解决太阳能具有间歇性,夜晚无法 直接利用的问题,从而充分提高冬季热泵工作效率。 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优点
(1) 可同时利用太阳能、地下热源和空气三种资源量巨大的可再生清洁能源, 其应用范围非常广泛,不受气候条件和水源条件限制;
(2) 只使用一个换热器——翅片套管复合式换热器即可实现同时从太阳能热 水、地下热源和空气中获取热量,在使热泵机组的供热性能系数COP和运行稳 定性明显提高的同时,使系统组成更为简化;
(3) 太阳能热水环路作为热泵空调蒸发器的低温热源,可实现太阳能集热器
的低温集热,热水温度通常为20 3(TC,集热器集热效率提高,散热损失小。
本实用新型的空气一太阳能一地能三热源复合热泵可以广泛应用于民用建 筑、公共建筑、别墅建筑等所有可以釆用空气源热泵的场所。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原理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第二种实施方式。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第三种实施方式。
图中序号l压縮机,2翅片套管复合式换热器,2'风机,3用户侧换热器, 4四通换向阀,5节流阀,6第二循环水泵,IO换热盘管,11蓄热水箱,12太 阳能集热器,13第一循环水泵,7、 8、 9、 14、 15、 16、 17、 20、 21为连接在 管路间的阀门,18生活水箱。
图4为图1、图2、图3中翅片一套管复合式换热器结构原理图。 图中序号22由内套管管腔构成的另一种介质(液态热源)通道,23由内套 管外壁与外套管内壁之间的环型空间构成的一种介质(热泵工作介质)通道,24 外套管外壁与翅片之间构成的第三种介质(气态热源)通道,25翅片,26外套管, 27内套管。
具体实施方式

本实用新型以下将结合实施例(附图)作进一步描述 实施例1
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的空气一太阳能一地能三热源复合热泵装置包括 压縮机l,翅片一套管式三介质复合式换热器2,用户侧换热器3,四通换向阀
4,节流阀5,第一循环水泵13,第二循环水泵6,旁通阀9,太阳能集热器12, 箱体内设置有换热盘管10的蓄热水箱11;其中与蓄热水箱11蓄热腔相连通的 进水口通过设置在管路间的阀门15与太阳能集热器12的出水口相连接,与蓄 热水箱11蓄热腔相连通的出水口通过设置在管路间的阀门14、第一循环水泵 13与太阳能集热器12的进水口相连接;设置在蓄热水箱11内的换热盘管10的 进水口通过旁通阀9与地下热源供水管道相连通,该换热盘管10的出水口与地 下热源供水管道并联后通过第二循环水泵6与翅片一套管式三介质复合式换热 器2中由内、外套管构成的两种介质通道中的一种介质——液态热源通道管口 的一端相连通;该液态热源通道管口的另一端分别通过设置在管路间的阀门16 和17与地下热源供水管道、地下热源回水管道相连接;翅片一套管式三介质复 合式换热器2中由内、外套管构成的两种介质通道中的另一种介质——热泵工 作介质通道管口的一端通过四通换向阀4、压縮机1与用户侧换热器3中换热管 一个端口相连接,该热泵工作介质通道管口的另一端通过节流阀5接入用户侧 换热器3中上述换热管的另一个端口;翅片一套管式三介质复合式换热器2的
外套管外壁与翅片之间构成空气热源介质通道;蓄热水箱11上设置生活热水供 水接口和补水接口。
实施例2
如图2所示,该实施例与实施例1相比其不同之处在于在蓄热水箱11上 未设置生活热水供水接口和补水口,而是另外单独设置一个生活热水箱18,该 生活水箱中的进水口通过设置在管路间的阀门20与太阳能集热器的出水口相连 接,出水口通过阔门21与太阳能集热器的进水口相连接;在所述生活水箱上设 置有生活热水供水管口和补水管口 。
实施例3如图3所示,该实施例与实施例2的不同之处在于与蓄热水箱ll蓄热腔 相连通的进水口通过旁通阀9与地下热源供水管道相连通,与蓄热水箱11蓄热 腔相连通的出水口与地下热源供水管道并联后通过第二循环水泵6与翅片一套 管式三介质复合式换热器2中由内、外套管构成的两种介质通道中的一种介质
——液态热源通道管口的一端相连通;设置在蓄热水箱11内的换热盘管10的 进水口通过设置在管路间的阀门15与太阳能集热器12的出水口相连接,该换 热盘管10的出水口通过设置在管路间的阀门14、第一循环水泵13与太阳能集 热器12的进水口相连接。
如图4所示,本实用新型中所述翅片一套管式三介质复合式换热器2包括 壳体,位于壳体内的风机2'和换热器本体,所述换热器本体包括以S形盘绕的 外套管26、穿装在外套管管腔中的内套管27、以及与外套管外壁相结合的翅片 25;所述内套管外径小于外套管的孔径,并由内套管外壁与外套管内壁之间的 环型空间构成热泵工作介质通道23,内套管的管腔构成液态热源介质通道22, 翅片25与外套管外壁构成气态热源通道20。当单独与气态热源换热时,关闭通 道22,开启风机,通道23内的热泵工作介质与气态热源进行换热。当单独与液 态热源换热时,关闭风机,通道23内的热泵工作介质与通道22内的液态热源 介质进行换热。当需要与液态和气态热源同时换热时,开启通道22,开启风机, 通道23内的热泵工作介质与通道22内的液态热源介质和通道24内的气态热源 通道同时进行换热。该翅片一套管式三介质复合式换热器的技术方案已在在先 申请的专利申请号为"200710054879.8"申请日为20070801的专利申请文件中 公开。
本实用新型中的太阳能集热器12可选择全玻璃真空管型太阳集热器或平板 型太阳集热器,集热面积根据热泵功率大小及安装地太阳辐射条件确定。太阳 能集热器12可以置于屋顶或阳台,蓄热水箱11和生活热水箱18由钢板或其它 坚硬材料制成,可以置于室内或室外。蓄热水箱11和生活热水箱18内布置电 辅助加热器,从而保证全年的生活热水供水温度。本实用新型中的太阳能集热、 蓄热系统室外、室内管路中的热媒及蓄热水箱ll中的蓄热介质可为水或其它防 冻液。蓄热水箱11和生活热水箱18内换热盘管为紫铜管或其它具有高换热系数盘管。
本实用新型中的压縮机1可选定频压縮机或变频压縮机,可使用现有的常 用工质和新型环保工质做冷媒。
本实用新型的工作流程如下 (1)热泵工作模式
1) 空气源单独供热和太阳能生活热水模式
风机2'打开,第一循环水泵13打开,阀门14、 15打开,第二循环水泵6 关闭,阀门7、 8、 9、 16、 17关闭;制冷剂由压縮机1压缩,经四通换向阀4 至用户侧换热器3向室内释放热量后,经节流阀5进入翅片套管复合式换热器2 吸收空气中热量后进入压縮机进入下一循环;蓄热水箱ll中的生活热水通过第 一循环泵13进入太阳能集热器11,被加热后通过阀门15回到蓄热水箱11。
2) 太阳能热媒供热模式
风机2'关闭,第一循环水泵13打开,第二循环水泵6打开,阀门8、 14、 15、 17打开,阀门7、 9、 16关闭;蓄热水箱ll中的热媒经第一循环水泵13进 入太阳能集热器12,被加热后送回蓄热水箱11;蓄热水箱11中换热盘管二 10 中的热媒吸收蓄热水箱11中的热量后经第二循环水泵6送入翅片套管复合式换 热器2为热泵提供热源;制冷剂由压缩机1压缩,经四通换向阀4至用户侧换 热器3向室内释放热量后,经节流阀5进入翅片套管复合式换热器2吸收太阳 能热媒热量后进入压縮机进入下一循环。
3) 地能单独供热和太阳能生活热水模式
风机2'关闭,第一循环水泵13打开,第二循环水泵6打开,阀门7、 14、 15、 16打开,阀门8、 9、 17关闭;地下热媒经阀门7,第二循环水泵6送入翅 片套管复合式换热器2为热泵提供热源后经阀门16送回地下;制冷剂由压縮机 l压缩,经四通换向阀4至用户侧换热器3向室内释放热量后,经节流阀5进入 翅片套管复合式换热器2吸收地下热媒热量后进入压縮机进入下一循环;蓄热 水箱11中的生活热水通过第一循环泵13进入太阳能集热器11,被加热后通过 阀门15回到蓄热水箱11。
4) 空气源、地能联合供热和太阳能生活热水模式风机2'打开,第一循环水泵13打开,第二循环水泵6打开,阀门7、 14、 15、 16打开,阀门8、 9、 17关闭;地下热媒经阀门7,第二循环水泵6送入翅 片套管复合式换热器2为热泵提供热源后经阀门16送回地下;制冷剂由压縮机 l压縮,经四通换向阀4至用户侧换热器3向室内释放热量后,经节流阀5进入 翅片套管复合式换热器2吸收空气和地下热媒热量后进入压縮机进入下一循环; 蓄热水箱11中的生活热水通过第一循环泵13进入太阳能集热器11,被加热后 通过阀门15回到蓄热水箱11。
5) 空气源、太阳能热媒联合供热模式
风机2'打开,第一循环水泵13打开,第二循环水泵6打开,阀门8、 14、 15、 17打开,阀门7、 9、 16关闭;蓄热水箱ll中的热媒经第一循环水泵13进 入太阳能集热器12,被加热后送回蓄热水箱11;蓄热水箱11中换热盘管二 10 中的热媒吸收蓄热水箱11中的热量后经第二循环水泵6送入翅片套管复合式换 热器2为热泵提供热源;制冷剂由压縮机1压縮,经四通换向阀4至用户侧换 热器3向室内释放热量后,经节流阀5进入翅片套管复合式换热器2吸收空气 和太阳能热媒热量后进入压縮机进入下一循环。
6) 太阳能热媒、地能联合供热模式
A. 太阳能热媒、地能并联
风机2'关闭,第一循环水泵13打开,第二循环水泵6打开,阀门7、 8、 14、 15、 16、 17打开,阀门9关闭;蓄热水箱11中的热媒经第一循环水泵13进入 太阳能集热器12,被加热后送回蓄热水箱lh蓄热水箱11中换热盘管10中的 热媒吸收蓄热水箱11中的热量后与地下热媒汇合后经阀门7、第二循环水泵6 送入翅片套管复合式换热器2为热泵提供热源;制冷剂由压縮机1压縮,经四 通换向阀4至用户侧换热器3向室内释放热量后,经节流阀5进入热源侧换热 器2吸收太阳能热媒和地下热媒热量后进入压縮机进入下一循环。
B. 太阳能热媒、地能串联
风机2'关闭,第一循环水泵13打开,第二循环水泵6打开,阀门8、 9、 14、 15、 16打开,阀门7、 17关闭;蓄热水箱11中的热媒经第一循环水泵13进入 太阳能集热器11,被加热后送回蓄热水箱11;地下热媒经阀门9进入蓄热水箱
ii11的换热盘管10中,吸收蓄热水箱11中的热量后经第二循环水泵6送入翅片 套管复合式换热器2为热泵提供热源;制冷剂由压縮机l压縮,经四通换向阀4
至用户侧换热器3向室内释放热量后,经节流阀5进入热源侧换热器2吸收太
阳能热媒和地下热媒热量后进入压縮机进入下一循环。
7)空气源、地能、太阳能热媒联合工作
A. 太阳能热媒、地能并联
风机2'打开,第一循环水泵13打开,第二循环水泵6打开,阀门7、 8、 14、 15、 16、 17打开,阀门9关闭;蓄热水箱11中的热媒经第一循环水泵13进入 太阳能集热器12,被加热后送回蓄热水箱11;蓄热水箱11中换热盘管10中的 热媒吸收蓄热水箱11中的热量后与地下热媒汇合后经阀门7、第二循环水泵6 送入翅片套管复合式换热器2为热泵提供热源;制冷剂由压縮机1压縮,经四 通换向阀4至用户侧换热器3向室内释放热量后,经节流阀5进入热源侧换热 器2吸收空气、太阳能热媒和地下热媒热量后进入压縮机进入下一循环。
B. 太阳能热媒、地能串联
风机2'打开,第一循环水泵13打开,第二循环水泵6打开,阀门8、 9、 14、 15、 16打开,阀门7、 17关闭;蓄热水箱H中的热媒经第一循环水泵13进入 太阳能集热器ll,被加热后送回蓄热水箱11;地下热媒经阀门9进入蓄热水箱 11的换热盘管10中,吸收蓄热水箱11中的热量后经第二循环水泵6送入翅片 套管复合式换热器2为热泵提供热源;制冷剂由压縮机l压縮,经四通换向阀4 至用户侧换热器3向室内释放热量后,经节流阀5进入热源侧换热器2吸收空 气、太阳能热媒和地下热媒热量后进入压縮机进入下一循环。 (2)制冷工作模式。
l)空气源单独工作和太阳能生活热水模式
风机2'打开,第一循环水泵13打开,阀门14、 15打开,第二循环水泵6 关闭,阀门7、 8、 9、 16、 17关闭;制冷剂由压缩机1压縮,经四通换向阀4 至翅片套管复合式换热器2释放热量后,经节流阀5节流后进入用户侧换热器3 与室内空气对流释放冷量后,冷媒进入压缩机继续进行循环工作;蓄热水箱11 中的生活热水通过第一循环泵13进入太阳能集热器11,被加热后通过阀门15回到蓄热水箱ll。
2) 地能单独工作和太阳能生活热水模式
风机2'关闭,第一循环水泵13打开,第二循环水泵6打开,阀门7、 14、 15、 16打开,阀门8、 9、 17关闭;地下热媒经阀门7,第二循环水泵6送入翅 片套管复合式换热器2为热泵提供热源后经阀门16送回地下;制冷剂由压縮机 l压縮,经四通换向阀4至翅片套管复合式换热器2释放热量后,经节流阀5节 流后进入用户侧换热器3与室内空气对流释放冷量后,冷媒进入压縮机继续进 行循环工作;蓄热水箱11中的生活热水通过第一循环泵13进入太阳能集热器 11,被加热后通过阔门15回到蓄热水箱11。
3) 空气源、地能联合供热和太阳能生活热水模式
风机2'打开,第一循环水泵13打开,第二循环水泵6打开,阀门7、 14、 15、 16打开,阀门8、 9、 17关闭;地下热媒经阀门7,第二循环水泵6送入翅 片套管复合式换热器2为热泵提供热源后经阀门16送回地下;制冷剂由压縮机 l压縮,经四通换向阀4至翅片套管复合式换热器2释放热量后,经节流阀5节 流后进入用户侧换热器3与室内空气对流释放冷量后,冷媒进入压縮机继续进 行循环工作;蓄热水箱11中的生活热水通过第一循环泵13进入太阳能集热器 11,被加热后通过阀门15回到蓄热水箱11。
权利要求1、一种空气-太阳能-地能三热源复合热泵装置,其特征在于该装置包括压缩机(1),翅片-套管式三介质复合式换热器(2),用户侧换热器(3),四通换向阀(4),节流阀(5),第一循环水泵(13),第二循环水泵(6),旁通阀(9),太阳能集热器(12),箱体内设置有换热盘管(10)的蓄热水箱(11);其中所述蓄热水箱(11)的两个进水口中的一个进水口通过设置在管路间的阀门(15)与太阳能集热器(12)的出水口相连接,另一个进水口通过旁通阀(9)和阀门(17)分别与地下热源供水管道和翅片-套管式三介质复合式换热器(2)中液态热源介质通道的出口相连通;蓄热水箱(11)的两个出水口中的一个出水口通过设置在管路间的阀门(14)、第一循环水泵(13)与太阳能集热器(12)的进水口相连接,另一个出水口通过阀门(8)与地下热源供水管道并联后通过第二循环水泵(6)与翅片-套管式三介质复合式换热器(2)中由内、外套管构成的两种介质通道中的一种介质——液态热源通道管口的一端管口相连通;该液态热源通道管口的另一端分别通过设置在管路间的阀门(16)和(17)与地下热源回水管道和蓄热水箱(11)中换热器的进水口相连接;翅片-套管式三介质复合式换热器(2)中由内、外套管构成的两种介质通道中的另一种介质——热泵工作介质通道管口的一端管口通过四通换向阀(4)、压缩机(1)与用户侧换热器(3)中换热管一个端口相连接,该热泵工作介质通道管口的另一端管口通过节流阀(5)接入用户侧换热器(3)中上述换热管的另一个端口;翅片-套管式三介质复合式换热器(2)的外套管外壁与翅片之间构成空气热源介质通道。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气一太阳能一地能三热源复合热泵装置,其 特征在于与蓄热水箱(ll)蓄热腔相连通的进水口通过设置在管路间的阀门 (15)与太阳能集热器(12)的出水口相连接,与蓄热水箱(ll)蓄热腔相连通的出 水口通过设置在管路间的阀门(14)、第一循环水泵(13)与太阳能集热器(12)的 进水口相连接;设置在蓄热水箱(11)内的换热盘管(10)的进水口通过旁通阀(9) 与地下热源供水管道相连通,该换热盘管(10)的出水口通过阀门(8)与地下热源 供水管道并联后通过第二循环水泵(6)与翅片一套管式三介质复合式换热器(2)中由内、外套管构成的两种介质通道中的一种介质——液态热源通道管口的 一端相连通。
3、 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空气一太阳能一地能三热源复合热泵装置,其 特征在于蓄热水箱(ll)上设置生活热水供水管口和补水管口。
4、 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空气一太阳能一地能三热源复合热泵装置,其 特征在于所述太阳能集热器(12)的出水口通过设置在管路间的阀门(20)与生活热水箱(18)的进水口相连接,生活热水箱(18)的出水口通过阀门(21)与太阳能集热器(12)的进水口相连接;在所述生活热水箱(18)上设置有生活热水供水管口和补水管口。
5、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气一太阳能一地能三热源复合热泵装置,其 特征在于与蓄热水箱(11)蓄热腔相连通的进水口通过旁通阀(9)与地下热源供水管道相连通,与蓄热水箱(ll)蓄热腔相连通的出水口与地下热源供水管道并联后通过第二循环水泵(6)与翅片一套管式三介质复合式换热器(2)中由内、外套管构成的两种介质通道中的一种介质一一液态热源通道管口的一端相连通;设置在蓄热水箱(11)内的换热盘管(10)的进水口通过设置在管路间的阀门 (15)与太阳能集热器(12)的出水口相连接,该换热盘管(10)的出水口通过设置 在管路间的阀门(14)、第一循环水泵(13)与太阳能集热器(12)的进水口相连接; 所述太阳能集热器(12)的出水口通过设置在管路间的阀门(20)与生活热水箱 (18)的进水口相连接,生活热水箱(18)的出水口通过阀门(21)与太阳能集热器 (12)的进水口相连接;在所述生活热水箱(18)上设置有生活热水供水管口和补 水管口。
专利摘要一种空气—太阳能—地能三热源复合热泵装置,该装置中的蓄热水箱(11)的两个热交换进水口中的一个进水口与太阳能集热器(12)的出水口相连接,另一个进水口与地下热源供水管道相连通;蓄热水箱(11)的两个热交换出水口中的一个出水口与太阳能集热器(12)的进水口相连接,另一个出水口与地下热源供水管道并联后通过第二循环水泵(6)与翅片—套管式三介质复合式换热器(2)中由内、外套管构成的两种介质通道中的液态热源通道管口的一端相连通;该液态热源通道管口的另一端分别与地下热源供水管道、地下热源回水管道相连接;质复合式换热器中由内、外套管构成的两种介质通道中的热泵工作介质通道的两端口分别与用户侧换热器(3)中换热管的两端口相连接。
文档编号F25B30/00GK201163124SQ20082006936
公开日2008年12月10日 申请日期2008年2月18日 优先权日2008年2月18日
发明者寅 刘, 周光辉, 董秀洁 申请人:中原工学院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