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冰器皿及其方法

文档序号:4796372阅读:499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制冰器皿及其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大体上是有关用于一种制冰器皿,特别是关于具有透气膜之制冰器皿及其方法。
背景技术
一般大家熟知的冰块包含不透明的成分,主要是因为其中具有气体或是气泡,而造成光的反射形成白色。所以一般冰块有的部分透明,有的部分不透明。有先前技术利用格状板,在形成冰的过程中使气体与水通过格状板。因为在形成冰的过程时,气体被迫通过格状板而往下聚集,所以格状板上方形成透明的冰,格状板下方形成不透明的冰。在取出冰后再去除不透明的部分。但是此种方式过于麻烦,其还是形成气泡冰,只是将透明与不透明的部分区隔。

发明内容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提出一种具有透气膜之制冰器皿及其方法,以利于制作透明冰块。一种制冰器皿,包含容器,用来容纳液体;其中所述容器包含至少一腔体,至少设置于所述容器之内底部;透气材质用以使气体得以通过,而阻止液体通过。其中所述透气材质包含聚四氟乙烯透气膜(PTFE Vent)、透气性热融胶贴合加工或透气医疗胶带、PE或 PP透气膜、透气性不织布。在另一实施例中,上述之容器包含至少一部分以透气材质组成,而可以无需构成腔体,但须使气体有逃逸空间。一种制冰方法,包含提供一容器包含至少透气材质用以使气体得以通过,而阻止液体通过;于降温过程中,气体将通过所述透气材质而液体被阻挡无法通过;降温到凝结点以利于形成透明冰块。一种制冰器皿包含容纳空间,用来容纳液体;其中所述容器包含截面为向下延伸表面延伸至底部一开孔,所述制冰器皿包含一夹层配置于所述容纳空间下侧,透过所述开孔连接;隔温结构,环绕所述容纳空间及所述夹层使冰由水面往下形成使气体沿着所述斜面通过所述开孔,使所述气体集中于所述夹层。其中所述隔温结构包含布、保利龙、气体
或真空。


图1,本发明之较佳实施例之结构图。图2,本发明之较佳实施例之工作状态图。图3,本发明之较佳实施例之工作状态图。图4,本发明之较佳实施例之工作状态图。图5,本发明另一实施例之结构图。
图6,本发明又一实施例之结构图。图7,本发明再一实施例之结构图。图8,本发明再一实施例之工作状态图。图9,本发明再一实施例之工作状态图。图10,本发明再一实施例之工作状态图。图11与图IlA为本发明向下延伸表面示意图及容器与夹层套合示意图。主要组件符号说明容器100内底部102透气材质106腔体108透气材质106a腔体108a容器710隔温材质7IOA斜面712夹层 720穿孔 725容器内套7101容器外道710具体实施例方式本发明揭露一种制冰器皿,其包含容器100,用来容纳水以利于制冰,如图1所示, 壳体最好包含一隔温材质,可为组合材质。其内底部102包含一透气材质,例如透气膜106 铺设,在透气材质106内侧之底部具有腔体108用以容纳气体。此透气材质106允许气体, 如水气、氧气或氢气通过,而液态水分子110则无法通过。因此在形成冰的过程中,系从水的表面逐步往下结冰,而迫使气体分子往下移动,直到被迫穿透过透气材质106而在腔体 108聚集,此时液态水110无法通过透气材质(膜)106到达腔体108,参图2。基于液态中之气体116均被强迫聚集在腔体108,液态水110及固态冰112中无气体或微量气体,参图3, 故最后结冰结果将形成晶莹剔透的透明冰块,参图4。利用相同之原理,亦可以在容器100 之侧壁上铺设透气材质(膜)106a,对应此透气材质(膜)106a之内墙亦制作腔体108a用以容纳气体,亦可达相同目的,参图5。若器皿主要部分材质用上述材质制作亦可以达到类似效果,重点在于要使水中气体在结冰过程可以逃逸。在另一实施例中,上述之容器100包含至少一部分以透气材质106组成(例如底部),而可以无需构成腔体,但须使气体有逃逸空间116,参图6。为使冰由上部渐进冷冻,底部及四周可配制隔温材质或部分真空或灌气体,以降低冷气藉由周围交换。上述透气材质106可以举例为聚四氟乙烯防水防尘透气膜(PTFE Vent),聚四氟乙烯隔离膜为100%纯PTFE组成,一面含高黏性背胶,可黏附在各种产品表面,保护产品不与水、灰尘、盐分、腐蚀性液体等污染物接触,使产品暴露于恶劣天候环境中依然具有可靠的性能。薄膜之防水防尘安全等级达IP67,更可耐受极端温度及紫外线照射,薄膜特有奈米孔洞使声音传输损失小、高传输,使用于密闭壳体内时,可有效平衡壳体内外压力,因气体可自由出入壳体,罩壳内壁不易形成水珠。亦可以采用透气性热融胶贴合加工或透气医疗胶带。亦可以为功能性薄膜系以ΡΕ、PP、无机添加剂、助剂为原料,先经造粒然后由薄膜押出机经T-DIE压膜成型延伸而成,具有防水、透气、透湿之功能。其它实施例亦可采透气膜贴合不织布。FULL VENT-可呼吸之橡、塑料。透气膜可为一具有多功能性之PE薄膜,同时具有防水及透气的作用。除透气薄膜外,为增强薄膜本身的强度,以一层或二层不织布再加以贴合的产品,让同时强调透气性与强度的使用。本发明亦揭露其它实施例,参阅图7此实施例包含一容器710,其外包覆隔温材质 710A,亦可以利用气体隔绝,主要目的使四周及底部包复隔温材质,使得冷却过程不易透过此区域进行,进而水由表面开始往下结冰,而不会从旁侧开始结冰。容器710底侧包含截面为向下延伸的表面,如斜面或曲面712 (参阅图11及图11A),上述向下延伸的表面712延伸到底部的一穿孔725,以利水携带气体通过。容器710下侧为一夹层720,用以承载穿过穿孔725之液态水。向下延伸表面712之主要目的在于结冰过程中,迫使水中气体逐渐依序斜面或曲面而被驱赶到夹层720,参考图8,若底部为平面,气泡易卡在或被限于角落而无法疏散到夹层720,或必须钻许多孔配合不同之平面区域,但其仍可能受限于角落区域造成气泡累积,且制作费工。参阅图9,基于隔温材质710A使得冷气不会由旁侧直接传导进入,故结冰只由水面上往下结冰,且迫使气体或气泡116沿着斜面或曲面712被驱赶到夹层720。 最后在容器内之结冰114基于不含气泡,故为透明状,不透明的白冰114A则被限制于夹层 720。因此本发明可以轻易制作出透明冰,参阅图10,且基于本发明有向下延伸表面712之设计,只需设置一穿孔725即可使气泡被驱至夹层720。有关容器710与夹层710可以为一体成型,亦可以利用两中空体7101、7102套合而成,其中两者可以分离,参阅参阅图11及图11A,分别显示截面为向下延伸的表面712为斜面或曲面。隔温材质710A则环绕上述之容器710与夹层710周边即底部,俾使冷气体不易由两侧传导进入,而水只能由水面开始结冰。本发明揭露一实验及对照组,其利用容器710与夹层710 (图中在于容器710下方故无法显现)承载水,旁侧与底部保温结构,材质可以为保利龙或布料或真空、空气间隔,为利于实验本发明此实验采用毛巾布料。置于冷藏库经过一定时间,拿出后观察具有本发明结构之承载容器制得透明冰,而对照组则呈现白雾状的不透明冰,其效果十分显著。(请参照附件所示)本发明揭露之最佳实施例系用以说明,只要在不违背本发明所揭露之权利要求书的精神与范畴下,此领域之熟悉技艺者可以明白其各种不同的修改、添加或取代皆包含于本发明之精神内。
权利要求
1.一种制冰器皿,其特征在于包含容纳空间,用来容纳液体;其中所述容器包含截面为向下延伸表面延伸至底部一开孔, 所述制冰器皿包含一夹层配置于所述容纳空间下侧,透过所述开孔相连;隔温结构,环绕所述容纳空间及所述夹层使冰由水面往下形成使气体沿着所述截面为向下延伸表面通过所述开孔,使所述气体集中于所述夹层。
2.如权利要求1之制冰器皿,其特征在于所述隔温结构包含布、保利龙、气体或真空。
3.如权利要求1之制冰器皿,其特征在于所述向下延伸表面包含斜面或曲面。
4.一种制冰器皿,其特征在于包含容纳空间,用来容纳液体;其中所述容器包含至少一透气材质用以使气体得以通过而阻止液体通过,以利于降温过程中使气体得以逃逸。
5.如权利要求4之制冰器皿,其特征在于所述透气材质包含聚四氟乙烯透气膜(PTFE Vent)、透气性热融胶贴合加工或透气医疗胶带、PE或PP透气膜、透气性不织布。
6.如权利要求4之制冰器皿,其特征在于,更包含一腔体,至少设置于所述容器之底部。
7.一种制冰方法,其特征在于包含提供一容器包含容纳空间用来容纳液体,其中所述容器包含截面为向下延伸表面延伸至底部一开孔,一夹层配置于所述容纳空间下侧,透过所述开孔相连;备置隔温结构,环绕所述容纳空间及所述夹层使冰由水面往下形成使气体沿着所述向下延伸表面通过所述开孔,使所述气体集中于所述夹层,降温至凝结点以利于形成透明冰块。
8.如权利要求7之制冰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隔温结构包含布、保利龙、气体或真空。
9.如权利要求7之制冰器皿,其特征在于所述向下延伸表面包含斜面或曲面。
10.一种制冰方法,其特征在于包含提供一容器用来容纳液体,其中所述容器包含至少一透气材质,使气体得以通过而阻止液体通过;于降温过程中,气体将通过所述透气材质而液体被所述透气材质挡无法通过; 降温至凝结点以利于形成透明冰块。
11.如权利要求10之制冰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透气材质包含聚四氟乙烯透气膜 (PTFE Vent)、透气性热融胶贴合加工或透气医疗胶带、PE或PP透气膜、透气性不织布。
12.如权利要求10之制冰方法,其特征在于更包含一腔体,至少设置于所述容器之底部。
全文摘要
一种制冰器皿,包含容器,用来容纳液体;其中该容器包含至少一腔体,至少设置于该容器之内底部或该容器之内侧墙;透气材质,贴附于该腔体,用以使气体得以通过,而阻止液体通过,进而制作无气泡之透明冰块。
文档编号F25C1/18GK102331128SQ201010225600
公开日2012年1月25日 申请日期2010年7月12日 优先权日2010年7月12日
发明者江国庆 申请人:江国庆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