压缩机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4789584阅读:109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压缩机系统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空调器技术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压缩机系统。
背景技术
空调系统运行时,部分润滑油会随着制冷剂一起排出压缩机,进入到系统配管、冷凝器和蒸发器中,只有当排出到系统中的润滑油能顺利返回到压缩机,维持油的动态平衡,才能确保压缩机油位平衡。因此一定的储油量是保证压缩机可靠运行的最基本条件,只有当储油量超过其需要的最少油量,才能保证压缩机安全可靠运行,同时压缩机中的储油量不能过多,以免降低制冷性能。而在现有技术方案下,压缩机的回油依赖于系统中回油循环,当系统出现故障引起回油不及时或回油循环控制失效时,在没有其它补油来源的情况下,压缩机将处于缺油运行,造成压缩机磨损或损坏;由于这种回油循环属于被动式回油,所以当系统刚完成一次回油动作时,大量存于系统中的润滑油回到压缩机,使得压缩机油位升高,导致降低了压缩机其性能,而在系统进行回油动作进行前,又由于大量的压缩机中的润滑油被冷媒夹带排向了系统中,使得压缩机的油位降低,从而影响了压缩机的可靠性。综上所述,现有技术中压缩机由于回油不稳定的问题导致影响压缩机的性能的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本实用新型旨在提供一种压缩机系统,以解决现有技术中压缩机回油不稳定导致影响压缩机性能和可靠性的问题。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压缩机系统,包括压缩机和气液分离器,气液分离器通过均油管路与压缩机连通,压缩机内部具有排气阀片,压缩机的侧壁设置有均油孔,均油管路的第一端与气液分离器的进管连接、第二端穿过均油孔与压缩机内部连通,均油孔的位置位于压缩机的最低油位与排气阀片之间。进一步地,压缩机为两个以上,均油管路的数量与压缩机的数量相同,气液分离器设置有与压缩机相同数量的出管,气液分离器的每个出管一一对应地与压缩机相连通。进一步地,还包括油气分离器,油气分离器具有进口和回油口,压缩机具有排气口,压缩机与油气分离器的进口通过排气管路连接,油气分离器的回油口通过回油管路与气液分离器的进管连接。进一步地,均油管路上设置有过滤器、节流装置和阀门。进一步地,节流装置为毛细管。进一步地,气液分离器的出管呈U形,出管靠近气液分离器底部的位置设置有过滤件。应用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压缩机系统包括压缩机和气液分离器,气液分离器通过均油管路与压缩机连通,压缩机内部具有排气阀片,压缩机的侧壁设置有均油孔,均油管路的第一端与气液分离器的进管连接、第二端穿过均油孔与压缩机内部连通,均油孔的位置位于压缩机的最低油位与排气阀片之间。在本实用新型的压缩机系统中,压缩机在缺油时其油位低于均油孔的位置,故不会将油通过均油孔排出,同时还能通过吸气从气液分离器中获得一定量的润滑油,这样缺油的压缩机能够及时获得润滑油,从而避免出现压缩机因长时间缺油运行,而损坏压缩机的现象;同时压缩机内富油(油位高于均油孔)时,压缩机会通过均油孔将富余的油排向气液分离器,这样避免了因油位过高而出现油击的情况,由于均油孔的设置使压缩机在自身油位调节方面相对于现有技术来说实现了主动式回油,既解决了缺油的问题又避免了富油造成的油击问题,有效地提高了压缩机的性能。

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的说明书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理解,本实用新型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图1示出了本实用新型的压缩机系统的第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图2示出了图1的压缩机系统的压缩机的结构示意图;图3示出了图1的压缩机系统的气液分离器的结构示意图;图4示出了本实用新型的压缩机系统的第二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图5示出了图4的压缩机系统的气液分离器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申请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下面将参考附图并结合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本实用新型提供了压缩机系统的第一实施例,具体参见图1至图3,压缩机系统包括压缩机10和气液分离器20,气液分离器20通过均油管路30与压缩机10连通,压缩机10内部具有排气阀片11,压缩机10的侧壁设置有均油孔12,均油管路30的第一端与气液分离器20的进管21连接、第二端穿过均油孔12与压缩机10内部连通,均油孔12的位置位于压缩机10的最低油位与排气阀片11之间。其中,均油孔12设置在位于压缩机的高压腔处。当压缩机在运行时,压缩机气缸中压缩腔的压力达到一定值时,排气阀片被弹起进行动作,气缸中的高压冷媒从气缸中排出,排气阀片11的位置如图2所示。从以上的描述中,可以看出第一实施例实现了如下技术效果压缩机系统中,压缩机在缺油时其油位低于均油孔的位置,故不会将油通过均油孔排出,同时还能通过吸气从气液分离器中获得一定量的润滑油,这样缺油的压缩机能够及时获得润滑油,从而避免出现压缩机因长时间缺油运行,而损坏压缩机的现象;同时压缩机内富油(油位高于均油孔)时,压缩机会通过均油孔将富余的油排向气液分离器,这样避免了因油位过高而出现油击的情况,由于均油孔的设置使压缩机在自身油位调节方面相对于现有技术来说实现了主动式回油,既解决了缺油的问题又避免了富油造成的油击问题,有效地提高了压缩机的性能。压缩机油位有个最低要求量,该压缩机允许的最低油位肯定位于排气阀片下方,取排气阀片至该最低油位处的高度为h,同时考虑到压缩机在运行过程中其油面呈凹形,即油面的中心处要稍低于沿压缩机内壁处的油位,故均油孔位置设于高于厂家要求最低油位2h/3处,孔径大小为Φ6ι πι。本实施例进一步优选地,本实施例中压缩机10的数量为两个,均油管路30的数量与压缩机10的数量相同,均油管路30也为两个,气液分离器20设置有与压缩机10相同数量的出管22,每个出管22 —一对应地与压缩机10相连通。均油管路30上设置有过滤器31、节流装置32和阀门33,出管22为并联设置,具体如图3所示,上述的节流装置32为毛细管。从并联的压缩机的均油孔处 连通的均油管路经过滤器、毛细管、电磁阀接到气液分离器的进管。过滤器用于防止毛细管被堵塞,毛细管用于对管内流体进行节流降压。由于在运行过程中压缩机的排气腔是高压,而气液分离器中则是低压状态,故当电磁阀开启时,压缩机排气腔的润滑油能够顺利通过过滤器、毛细管和电磁阀流向气液分离器。优选地,压缩机系统还包括油气分离器40,油气分离器40具有进口和回油口,压缩机10具有排气口,压缩机10与油气分离器40的进口通过排气管路连接,油气分离器40的回油口通过回油管路与气液分离器20的进管21连接。气液分离器20的出管22呈U形,出管22靠近气液分离器20底部的位置设置有过滤件23。本实施例中,压缩机10包括第一压缩机和第二压缩机,若两个压缩机都需运行,则开启两台压缩机及其对应的阀门33。由于两台压缩机的初始油位、运行频率及排油量的差异,可能会存在一台压缩机缺油,另一台压缩机富油的现象。若第一压缩机富油,其运行油位高于均油孔位置,由于运行过程中压缩机排气腔的压力高于气液分离器中的压力,故富油的第一压缩机会将润滑油通过均油孔排向气液分离器中,使得富油的第一压缩机的油位降低;而第二压缩机缺油时,其油位低于均油孔位置,第二压缩机不会将润滑油通过均油孔排向气液分离器;同时两台压缩机在运行过程中都可通过吸气从气液分离器中获得润滑油,故此缺油的第二压缩机油位会上升并达到油位平衡。因此,在此循环过程中富油的压缩机油位会下降,缺油的压缩机油位会上升,直至两台压缩机的油位达到平衡,两台压缩机都处于平油状态。若当两台压缩机同时运行,根据冷量要求,第一压缩机需继续运行,第二压缩机需停机,当两台压缩机同时运行一段时间后,第一压缩机和第二压缩机达到油位平衡,都处于平油状态后,此时将第二压缩机停机并关闭其对应的阀门,第一压缩机运行并开启其对应的阀门。此时因第一压缩机是平油状态,可能会通过均油孔将润滑油排向气液分离器,同时也能够通过吸气将排向气液分离器中润滑油吸回压缩机。另外,均油管路和气液分离器中会存有一定的润滑油,若当第一压缩机缺油时,第一压缩机则不会通过均油孔向气液分离器中排油,但却仍然能够通过吸气从气液分离器中获得润滑油,从而使第一压缩机的油位上升,进而达到平油状态,从而使得单台压缩机和气液分离器及管路形成油位平衡状态。若当第二压缩机在运行,第一压缩机处于停机状态时,根据冷量要求需运行第一压缩机、停止运行第二压缩机时,先同时运行两台压缩机,并开启其对应的阀门,运行一定时间后,再停止运行第二压缩机和关闭其对应的阀门。先运行两台压缩机是为了保障后续需运行的第一压缩机是平油状态,防止第一压缩机单独运行时出现缺油现象。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了压缩机系统的第二实施例,具体参见图4和图5,压缩机系统包括压缩机10和气液分离器20,气液分离器20通过均油管路30与压缩机10连通,压缩机10内部具有排气阀片11,压缩机10的侧壁设置有均油孔12,均油管路30的第一端与气液分离器20的进管21连接、第二端穿过均油孔12与压缩机10内部连通,均油孔12的位置位于压缩机10的最低油位与排气阀片11之间。压缩机10的数量为三个,均油管路30数量也为三个,气液分离器20设置有三个出管22,每个出管22 —一对应地与压缩机10相连通。均油管路30上设置有过滤器31、节流装置32和阀门33。具体参见图5可知,出管22为三个并单独设置,出管22的进口端位于气液分离器的内部、出口端位于气液分离器的外部。上述的第二实施例实现了的技术效果与压缩机系统的第一实施例的效果基本相同,此处不再赘述。本实施例中压缩机包括第一压缩机、第二压缩机和第三压缩机,在三台压缩机同时运行时,开启三台压缩机同时将其对应的阀门都开启,运行一定时间后,由于三台压缩机的初始油位的差异、运行频率及排油量的差异,可能会出现一台压缩机缺油,另两台压缩机富油的现象或两台压缩机缺油,另一台压缩机富油的现象。若第一压缩机缺油,第二压缩机和第三压缩机富油,则富油的第二压缩机和第三压缩机会将润滑油通过均油孔排向气液分离器,而缺油的第一压缩机不会将润滑油通过均油孔将润滑油排向气液分离器,同时三台压缩机都通过吸气从气液分离器中获得润滑油,因此运行一段时间后三台压缩机的油位可以达到又一平衡状态,三台压缩机都是平油状态。两台压缩机缺油和一台压缩机富油的油位平衡过程与上述的过程相似。在本实施例中的压缩机系统根据冷量要求,需关闭一台压缩机或需关闭两台压缩机时,油位平衡的过程与第一实施例中的压缩机系统相似,此处不再赘述。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了一种未示出的压缩机的实施例,本实施例中压缩机系统包括压缩机和气液分离器,压缩机系统的连接关系以及气液分离器的结构均与第一实施例的压缩机系统相同,区别仅在于,压缩机的数量为多个并且数量大于三个,均油管路数量与压缩机数量相同,气液分尚器的出管数量与压缩机数量相同,每个出管 对应地与压缩机相连通。本实施例的技术效果与第一实施例的压缩机系统基本相同,此处不再赘述。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实用新型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权利要求1.一种压缩机系统,包括压缩机(10)和气液分离器(20),所述气液分离器(20)通过均油管路(30)与所述压缩机(10)连通,所述压缩机(10)内部具有排气阀片(11),所述压缩机 (10)的侧壁设置有均油孔(12),所述均油管路(30)的第一端与所述气液分离器(20)的进管(21)连接、第二端穿过所述均油孔(12)与所述压缩机(10)内部连通,其特征在于,所述均油孔(12)的位置位于所述压缩机(10)的最低油位与所述排气阀片(11)之间。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压缩机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压缩机(10)为两个以上,所述均油管路(30)的数量与所述压缩机(10)的数量相同,所述气液分离器(20)设置有与所述压缩机(10)相同数量的出管(22),所述气液分离器(20)的每个出管(22)—一对应地与所述压缩机(10)相连通。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压缩机系统,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油气分离器(40),所述油气分离器(40 )具有进口和回油口,所述压缩机(10 )具有排气口,所述压缩机(10 )与所述油气分离器(40)的进口通过排气管路连接,所述油气分离器(40)的回油口通过回油管路与所述气液分离器(20 )的进管(21)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压缩机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均油管路(30)上设置有过滤器(31)、节流装置(32)和阀门(33)。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压缩机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节流装置(32)为毛细管。
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压缩机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气液分离器(20)的出管(22) 呈U形,所述出管(22 )靠近所述气液分离器(20 )底部的位置设置有过滤件(23 )。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压缩机系统,包括压缩机(10)和气液分离器(20),气液分离器(20)通过均油管路(30)与压缩机(10)连通,压缩机(10)内部具有排气阀片(11),压缩机(10)的侧壁设置有均油孔(12),均油管路(30)的第一端与气液分离器(20)的进管(21)连接、第二端穿过均油孔(12)与压缩机(10)内部连通,均油孔(12)的位置位于压缩机(10)的最低油位与排气阀片(11)之间。本实用新型有效地解决了现有技术中压缩机回油不稳定导致影响压缩机性能和可靠性的问题。
文档编号F25B31/00GK202835927SQ20122055326
公开日2013年3月27日 申请日期2012年10月25日 优先权日2012年10月25日
发明者沈军, 胡强, 张军 申请人: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