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热泵型空调系统及其控制方法

文档序号:4801933阅读:133来源:国知局
一种热泵型空调系统及其控制方法
【专利摘要】本发明提供一种热泵型空调系统及其控制方法,在室外换热器迎风面或者背风面的前侧位置处,挡风装置可以有选择的打开或遮盖住一部分室外换热器,并且当室外换热器作为冷凝器时,使挡风装置处于打开状态,室外空气可以通过挡风装置进入室外换热器;当室外换热器作为蒸发器时,使挡风装置处于关闭状态或不完全打开状态,室外空气通过室外换热器的上端部分进行热交换,没有室外空气或者较少的室外空气进入室外换热器的下端部分进行热交换,本发明不仅不影响空调系统的性能,还能够解决室外换热器作为蒸发器时会产生积油的问题。
【专利说明】一种热泵型空调系统及其控制方法

【技术领域】
[0001]本发明属于空调【技术领域】,特别的本发明涉及一种具有挡风装置的热泵型空调系统及其控制方法。

【背景技术】
[0002]平行流换热器主要由微通道扁管、散热翅片和集流管组成。在微通道扁管的两端设有集流管,用于分配和汇集制冷剂。在相邻的微通道扁管之间设有波纹状的或带有百叶窗形的散热翅片,用以强化蒸发器与空气侧的换热效率。其中,由平行流换热器制成的室外换热器在夏季做冷凝器使用,冬季做蒸发器使用。这种设计在热泵型空调系统中被大量使用。
[0003]但是,在热泵型空调系统中,压缩机润滑油回油困难是一个比较普遍的问题。在空调系统中,压缩机润滑油是与冷媒互溶的,由于油的粘度相对冷媒比较大,在经过各个部件的时候就很有可能会滞留下来。气相制冷剂在离开压缩机时携带着一定量的润滑油,大部分由气相制冷剂的动力带出,极小部分溶解在制冷剂里面。进入冷凝器后,制冷剂发生相变,由气相变为两相。由于液相溶解油的能力远大于气相,因此油基本上都溶解在液相制冷剂里面,然后随制冷剂从冷凝器顺利排出,因而在冷凝器中不存在积油问题。当制冷剂进入蒸发器后,制冷剂由两相变为气相。由于气相制冷剂溶解油很少,因此有很大一部分油重新析出,析出的油需要靠气相制冷剂的动力带出蒸发器。
[0004]对于现有技术的室外用平行流换热器,在做蒸发器使用时,两相的制冷剂从下端进入平行流换热器,在扁管中与空气换热后,变为气态,最后从上端集流管离开平行流换热器通往气液分离器和压缩机。在整个换热器中,主要换热区域在扁管。而且在制热工况下,制冷剂通过扁管前半段之后,绝大部分已经由气液两相变为气态。假设两相制冷剂在扁管中吸热蒸发为气态制冷剂后经过一定距离H进入上端集流管,那么析出的油需要在气态制冷剂动力的带动下通过H的距离才能到达上端集流管。
[0005]如果在扁管中气态制冷剂需要经过的距离在竖直的扁管中占的比例太大,气态制冷剂就不容易完全把润滑油带入上端集流管,有很大一部分油由于重力作用将回落到下端的集流管,造成下端集流管的积油。
[0006]而且,由于室外换热器的换热面积是按照夏季制冷工况设计,在制热工况下,室外换热器作为蒸发器,它的换热面积是大于实际所需要的,也就是说,在制热工况下,作为蒸发器的室外换热器的换热面积过大,使两相制冷剂更容易的吸热蒸发,导致气态制冷剂在扁管中需要经过更大的距离才能到达上端集流管。
[0007]所以,在热泵空调系统的制热工况下,在室外换热器中,气态制冷剂不容易完全把润滑油带入上端集流管,有很大一部分油由于重力作用将回落到下端的集流管,形成下端集流管的积油现象,会导致压缩机缺油,并引发机身过热。长时间的压缩机过热会造成压缩机性能降低,甚至损坏。
[0008]这样,如何防止热泵型空调系统中室外换热器在作为蒸发器使用时积油是目前急需解决的技术问题。


【发明内容】

[0009]为了解决在现有热泵系统中存在平行流换热器在作为蒸发器时存在积油的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热泵型空调系统,包括通过管路连接并能构成制冷循环回路和制热循环回路的压缩机、四通阀、室内换热器、节流装置和室外换热器;所述室外换热器在所述制冷循环回路中作为冷凝器,在所述制热循环回路中作为蒸发器,还包括挡风装置,所述挡风装置设置在所述室外换热器迎风面或者背风面,所述挡风装置可以有选择的打开或遮盖住一部分室外换热器。
[0010]优选的,所述挡风装置包括外框体和固定在所述外框体上的百叶窗结构部,所述百叶窗结构部包括由若干横向或纵向设置、且相互平行的叶片组成的叶片组,所述叶片组通过转动可以有选择的打开或者关闭所述百叶窗结构部。
[0011]优选的,所述挡风装置还包括设置在外框体上的电机,所述电机带动所述叶片组转动,从而打开或者关闭所述百叶窗结构部,所述电机还可以通过带动所述叶片组转动控制所述百叶窗结构部的开口大小。
[0012]优选的,所述挡风装置设置在所述室外换热器迎风面的前侧位置,且与室外换热器之间保持有一定距离,所述挡风装置的长度大于所述室外换热器的长度,所述挡风装置可以有选择的打开或遮盖室所述外换热器的下端部分,当挡风装置关闭时,所述室外换热器的下端部分没有室外空气或只有少量室外空气通过。
[0013]优选的,所述挡风装置固定安装在容纳有室外换热器的容纳箱中,所述挡风装置位于容纳箱上的进风口和室外换热器之间;当所述挡风装置打开时,一部分室外空气先通过挡风装置再进入所述室外换热器的下端部分;当所述挡风装置关闭时,在所述挡风装置的阻挡下,室外空气从所述室外换热器的上端部分进入,所述室外换热器的下端部分没有室外空气或只有少量室外空气通过。
[0014]可选的,所述挡风装置还可以处于不完全打开状态,有较少的室外空气通过挡风装置6进入室外换热器5的下端部分。
[0015]优选的,所述挡风装置安装在用于容纳所述室外换热器的容纳箱的进风口上,所述挡风装置包括上风门和下风门,所述上风门和下风门由不同的电机来带动使所述上风门和下风门打开或关闭;所述上风门在空调系统打开时打开,在空调系统关闭时关闭;所述下风门在所述室外换热器作为蒸发器时关闭,在所述室外换热器作为冷凝器时打开。
[0016]本发明还提供一种热泵空调系统的控制方法,当室外换热器作为冷凝器时,使挡风装置处于打开状态,室外空气可以通过挡风装置进入室外换热器;当室外换热器作为蒸发器时,使所述挡风装置处于关闭状态,室外空气通过室外换热器的上端部分进行热交换,没有室外空气或者较少的室外空气进入室外换热器的下端部分进行热交换。
[0017]优选的,当室外换热器作为蒸发器时,还可以包括如下步骤,使所述挡风装置处于不完全关闭状态,室外空气通过室外换热器的上端部分进行热交换,较少的室外空气进入室外换热器的下端部分进行热交换。
[0018]优选的,当空调系统打开时所述挡风装置上的上风门打开,当空调系统关闭时所述挡风装置上的上风门关闭。
[0019]本发明不仅不影响空调系统性能,还能够使室外换热器在作为蒸发器时,减小气相制冷剂的流动高度,减小了润滑油需要在气相制冷剂带动下流动的距离,抑制了压缩机由于缺少润滑油而导致的机身过热、性能降低、损坏等问题的产生。
[0020]

【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
[0021]图1是本发明的热栗型空调系统不意图;
图2是本发明的第一实施例的室外热交换器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图2所示的室外换热器的侧面示意图;
图4是挡风装置和室外换热器的位置示意图;
图5是图4的侧面不意图;
图6是本发明第一实施例的局部安装结构示意图;
图7是本发明第二实施例的局部安装结构示意图。
[0022]

【具体实施方式】
[0023]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热泵型空调系统,包括管路连接并能构成循环回路压缩机1、四通阀2、室内换热器3、节流装置4、室外换热器5,其中在室外换热器迎风面或背风面的前侧位置处设置有一挡风装置6,该挡风装置可以有选择的打开或遮盖住一部分室外换热器,即该挡风装置可以在室外换热器作为蒸发器时阻挡室外换热器上与挡风装置相对应部分进行热交换,减小了室外换热器的换热面积,而在室外换热器作为冷凝器时则不具有阻挡功能。这样,在制热工况下,通过挡风装置减小室外换热器的换热面积可以减小制冷剂通过室外换热器的高度,防止一部分润滑油不能被气相制冷剂带出室外换热器而导致室外换热器中产生积油。
[0024]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热泵型空调系统进行具体说明。
[0025]图1是本发明的热泵型空调系统示意图,图2是本发明的第一实施例的室外热交换器的结构示意图。
[0026]如图1所示,本发明的热泵型空调系统包括:将低温低压制冷剂压缩成为高温高压制冷剂并排出的压缩机1、用于切换制冷剂流向的四通阀2、室内换热器3、使制冷剂节流降压的节流装置4、室外换热器5和设置在室外换热器迎风面或背风面的前侧位置处的挡风装置6。
[0027]在制冷时,通过四通阀2的切换,压缩机I的出口端与室外换热器5相连通,压缩机2的进口端与室内换热器3相连通,其中高温高压的制冷剂通过室外换热器5时与室外空气进行热交换向室外空气放出热量,低温低压的制冷剂通过室内换热器3时与室内空气进行热交换吸收室内空气的热量。
[0028]在制热时,通过四通阀2的切换,压缩机I的出口端与室内换热器3相连通,压缩机2的进口端与室外换热器5相连通,其中高温高压的制冷剂通过室内换热器3时与室内空气进行热交换向室内空气放出热量,低温低压的制冷剂通过室外换热器5时与室外空气进行热交换吸收室外空气的热量。
[0029]如上所述,通过四通阀2的切换,在制冷时,室外换热器5作为冷凝器,在制热时,室外换热器5作为蒸发器。
[0030]如图2所示,在本发明中,室外换热器5为一微通道换热器,包括两根相互平行设置的第一集流管51和第二集流管52、多根相互平行的设置在第一集流管51和第二集流管52之间的扁管54、以及设置在扁管之间的翅片53。
[0031]其中,第一集流管51的一端密封,另一端设置有供制冷剂进出的第一进出口 55。同样的,第二集流管52的一端密封,另一端设置有供制冷剂进出的第二进出口 56。这里应当说明的是,第一进出口 55和第二进出口 56可以位于微通道换热器的同一侧面,也可以位于微通道换热器的两个侧面。在这里为了能够更加清晰的说明本发明,在本实施例中第一进出口 55和第二进出口 56位于微通道换热器的同一侧面。
[0032]在图2中,实线为制冷时制冷剂的流向,虚线为制热时制冷剂的流向。如图2所示,微通道换热器立式放置,在制冷时该微通道换热器为冷凝器,制冷剂从第二集流管52上的第二进出口 56进入该微通道换热器,制冷剂通过第二集流管52后进入扁管54与室外空气进行热交换放出热量后流入第一集流管51,通过第一进出口 55后流出该微通道换热器。
[0033]制热时该微通道换热器为蒸发器,制冷剂从第一集流管51上的第一进出口 55进入该微通道换热器,制冷剂通过第一集流管51后进入扁管54与室外空气进行热交换吸收热量成为气态制冷剂后流入第二集流管52。
[0034]这里应当说明的是:在空调系统中,制冷剂从压缩机中出来时会带出一部分压缩机润滑油,润滑油在空调管路中或是在制冷剂的带动下流动,或是溶解在制冷剂中随着制冷剂的流动而流动。因为液相制冷剂溶解油的能力远大于气相,所以在制冷剂为气相时,少部分润滑油溶解在气相制冷剂中随着制冷剂的流动而流动,大部分润滑油需要在气相制冷剂的带动下流动。下面对于制冷剂和压缩机润滑油的流动进行具体说明。
[0035]气相制冷剂离开压缩机时携带着一定量的润滑油,其中大部分是由气相制冷剂的动力带出,这部分制冷剂并没有溶解在气相制冷剂中,只有小部分是溶解在制冷剂里面的。从压缩机中出来的制冷剂进入冷凝器后,制冷剂发生相变,由气相变为液相。此时,由于液相制冷剂溶解油的能力远大于气相,因此润滑油能够溶解于液相制冷剂中,然后随着制冷剂从冷凝器中排出。之后制冷剂经过节流装置的节流降压成为气液两相的制冷剂后进入蒸发器,进入蒸发器后,溶解有润滑油的气液两相制冷剂在蒸发器中吸收热量蒸发为气相制冷剂,此时由于气相制冷剂溶解能力低,大部分润滑油重新析出,析出的润滑油由气相制冷剂的动力带出蒸发器,从蒸发器出来的润滑油重新进入压缩机。
[0036]图3是图2所示的室外换热器的侧面示意图。如图3所示,扁管54的高度为H,当室外换热器作为蒸发器时,溶解有润滑油的制冷剂经过节流装置的节流降压成为气液两相的制冷剂后从第一集流管51进入室外换热器5,制冷剂在室外换热器5的扁管54中从下往上流动的过程中吸收热量蒸发为气态制冷剂,在该过程中大部分的润滑油析出。
[0037]制冷剂在扁管中从下往上流动的过程中,经过(Η-h)的高度后蒸发为气相制冷剂,此时润滑油从制冷剂中析出,在制冷剂的带动下经过h的高度后到达第二集流管52。
[0038]图4是挡风装置和室外换热器的位置示意图,图5是图4所示示意图的侧面示意图,其中图5中箭头表示室外风流动方向。如图4和图5所示,挡风装置6设置在微通道换热器迎风面的前侧位置处,且与室外换热器5之间保持有一定距离,挡风装置6可以阻挡室外换热器下端部分的进风。
[0039]这里应当指出,挡风装置6也可以设置在室外换热器的背风侧,当挡风装置6设置在室外换热器的背风侧时,为了保证挡风装置能够阻挡室外空气通过室外换热器,挡风装置6与室外换热器之间的距离要小。本实施例中将挡风装置6设置在室外换热器的迎风面,不仅设置方便,而且使一部分室外空气先经过挡风装置再达到室外换热器,对室外空气的流动控制更加有效。另外,挡风装置6也可以是阻挡室外换热器中间部分的进风。
[0040]在设计挡风装置的高度时,应当满足如下条件:在挡风装置关闭时,制冷剂可以在室外换热器的上端部分上蒸发为气相制冷剂。
[0041]挡风装置6可以是百叶窗结构,挡风装置6包括外框体和位于挡风装置6的中间部分的百叶窗结构部61,百叶窗结构部固定在外框体上,该百叶窗结构部61包括若干横向或纵向设置、且相互平行的叶片组成的叶片组,叶片组可以转动,通过这些叶片组的转动,可以打开或关闭挡风装置。其中,挡风装置6上的百叶窗结构部61的长度大于室外换热器5的长度,这样可以有效的控制室外换热器5上与挡风装置6相对应部分的通风或者不通风。这样,通过挡风装置6上的百叶窗结构部61的打开和关闭,可以控制室外空气能否通过室外换热器5上与挡风装置6相对应部分,从而达到了通过挡风装置6来控制室外换热器6的换热面积。
[0042]具体的,当室外换热器5作为冷凝器使用时,挡风装置6上的百叶窗结构部61打开,室外空气通过挡风装置6后流向室外换热器5,此时室外换热器5的整个迎风面都可以有室外空气进入;当室外换热器5作为蒸发器使用时,挡风装置6上的百叶窗结构部61关闭,室外空气被挡风装置6所阻挡,此时室外换热器5的下端部分由于挡风装置的作用没有室外空气或只有少量的室外空气通过,此时制冷剂与室外空气的热交换主要在室外换热器5的上端部分完成,室外换热器的下端部分不参与热交换或者热交换能力低;
或者,当室外换热器5作为蒸发器使用时,挡风装置6上的百叶窗结构部61不完全打开,一部分进入室外换热器5的上端部分,另外有较少的室外空气通过挡风装置6进入室外换热器5的下端部分,此时室外换热器5的下端部分由于挡风装置的作用只有少量的室外空气通过,此时制冷剂与室外空气的热交换主要在室外换热器5的上端部分完成,室外换热器的下端部分热交换能力低,制冷剂从室外空气中吸收的热量较少。
[0043]这里应当说明,在热泵型空调系统的设计中,室外换热器5是按照制冷工况来设计的,在制热工况下,室外换热器作为蒸发器使用,它的换热面积是大于实际所需要的。相比于设置有挡风装置6的热泵型空调系统,制冷剂在室外换热器5中蒸发为气相制冷剂后流过的高度更大,也就是说润滑油需要在气相制冷剂带动下运动的高度更大。所以,本发明的热泵型空调系统,不仅不会影响室外换热器5的换热效率,而且通过挡风装置6阻挡室外空气进入室外换热器5的下端部分,使制冷剂与室外空气的热交换主要在室外换热器5的上端部分完成,减小了制冷剂在室外换热器5中蒸发为气相制冷剂后所需要流过的高度,减小了润滑油要在气相制冷剂带动下运动的高度,进而减少了润滑油由于重力的作用回落到下端集流管的比例,从而使更多的润滑油能够回到压缩机,抑制了压缩机由于缺少润滑油而导致的机身过热、性能降低、损坏等问题。
[0044]图6是本发明第一实施例的局部安装结构示意图。在室外换热器和挡风装置的具体安装中,可以如图6所示,在安装有室外换热器5的容纳箱7的前端位置处固定安装有挡风装置6,挡风装置6位于进风口与室外换热器之间,挡风装置6通过螺钉固定安装在容纳箱7的前端支架座71上。挡风装置6的外框体上固定有控制百叶窗结构部上的叶片组转动的电机62,通过电机62的转动带动叶片组的转动,从而可以实现百叶窗结构部61的关闭和打开。具体的,当所述挡风装置打开时,一部分室外空气先通过挡风装置再进入所述室外换热器的下端部分;当所述挡风装置关闭时,在所述挡风装置的阻挡下,室外空气从所述室外换热器的上端部分进入,所述室外换热器的下端部分没有室外空气或只有少量室外空气通过。
[0045]而且还可以通过电机的转动控制百叶窗结构部的开口大小,可以控制通过室外换热器5下端部分的进风量,从而使制冷剂在室外换热器5下端部分的换热量较小,制冷剂与室外空气的热交换大部分在室外换热器的上端部分完成。
[0046]具体的动作可以如下:挡风装置由空调控制器控制,挡风装置预设的默认状态为百叶窗结构部完全打开,电机开启后带动叶片组转动关闭百叶窗结构,电机关闭后挡风装置复位到预设的默认状态,当制热时,空调控制器关闭挡风装置,当制冷时,空调控制器打开挡风装置。
[0047]当然,也可以采用机械结构实现百叶窗机构部的打开和关闭,如通过拨杆手动实现百叶窗结构部的打开和关闭。这里采用电机控制百叶窗结构部的关闭和打开,可以实现对百叶窗结构部的自动化控制。
[0048]也可以单独设置挡风装置的控制器,挡风装置也可以通过手动按钮实现挡风装置的开关。
[0049]图7是本发明的第二实施例的局部安装结构示意图。如图7所示,安装有室外换热器5的容纳箱7包括外壳、用于容纳室外换热器5的容纳腔以及用于固定安装室外换热器5的固定座72,在外壳上与室外换热器5的迎风面相对应的位置开设有进风口,在进风口上设置有挡风装置6’。
[0050]挡风装置6’包括上风门63和下风门64,上风门63和下风门64都具有百叶窗结构,上下风门的百叶窗结构的打开和关闭由不同的电机来执行。电机65带动上风门63的百叶窗结构转动使上风门63打开或者关闭,电机62带动下风门64的百叶窗机构转动使下风门64打开或者关闭。
[0051]在具体的使用过程中,上风门63的控制方法可以如下:当空调系统开始运行时,上风门63打开,当空调系统关闭时,上风门63关闭。这里应当指出,上风门63的功能与现有技术中相同位置处风门功能相同,现有技术中相同位置处风门的控制方法都可以用在上风门63中。
[0052]下风门64的结构、动作和控制方法与第一实施例中挡风装置6的结构、动作和控制方法相同,这里不再一一赘述。
[0053]对于空调,特别是汽车空调,安装空间有限,需要合理布置各个部件的安装位置。在本发明的第二实施例中,既不需要改变现有空调的安装空间,也没有增加部件数量,就可以解决现有热泵空调系统中存在的室外换热器积油的问题。
[0054]这里还应当指出的是,挡风装置并不局限有百叶窗结构,还可以是其它形式,如幕布。通过电机带动幕布的上下移动来实现挡风装置的打开和关闭。这里采用百叶窗结构,不仅结构简单、易于控制,而且是整体打开、关闭及控制室外换热器的下端部分,可以充分发挥室外换热器的功能。
[0055]以上所述,仅是本发明的具体实施例而已,并非对本发明作任何形式上的限制,文中出现的上下左右等方位词,并不是限制其方位,还是为了方便说明本发明而按照附图上的方位进行阐述。虽然本发明已以较佳实施例揭露如上,然而并非用以限定本发明。任何熟悉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发明技术方案范围情况下,都可利用上述揭示技术内容对本发明技术方案做出许多可能的变动和修饰,或修改为等同变化的等效实施例。因此,凡是未脱离本发明技术方案的内容,依据本发明的技术实质对以上实施例所做的任何简单修改、等同变化及修饰,均仍属于本发明技术方案保护的范围内。
【权利要求】
1.一种热泵型空调系统,包括通过管路连接并能构成制冷循环回路和制热循环回路的压缩机、四通阀、室内换热器、节流装置和室外换热器;所述室外换热器在所述制冷循环回路中作为冷凝器,在所述制热循环回路中作为蒸发器,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挡风装置,所述挡风装置设置在所述室外换热器迎风面或者背风面,所述挡风装置可以有选择的打开或遮盖住一部分室外换热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热泵型空调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挡风装置包括外框体和固定在所述外框体上的百叶窗结构部,所述百叶窗结构部包括由若干横向或纵向设置、且相互平行的叶片组成的叶片组,所述叶片组通过转动可以有选择的打开或者关闭所述百叶窗结构部。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热泵型空调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挡风装置还包括设置在外框体上的电机,所述电机带动所述叶片组转动,从而打开或者关闭所述百叶窗结构部,所述电机还可以通过带动所述叶片组转动控制所述百叶窗结构部的开口大小。
4.根据权利要求1至3任一项所述的热泵型空调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挡风装置设置在所述室外换热器迎风面的前侧位置,且与室外换热器之间保持有一定距离,所述挡风装置的长度大于所述室外换热器的长度,所述挡风装置可以有选择的打开或遮盖室所述外换热器的下端部分,当挡风装置关闭时,所述室外换热器的下端部分没有室外空气或只有少量室外空气通过。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热泵型空调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挡风装置固定安装在容纳有室外换热器的容纳箱中,所述挡风装置位于容纳箱上的进风口和室外换热器之间;当所述挡风装置打开时,一部分室外空气先通过挡风装置再进入所述室外换热器的下端部分;当所述挡风装置关闭时,在所述挡风装置的阻挡下,室外空气从所述室外换热器的上端部分进入,所述室外换热器的下端部分没有室外空气或只有少量室外空气通过。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热泵型空调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挡风装置还可以处于不完全打开状态,有较少的室外空气通过挡风装置6进入室外换热器5的下端部分。
7.根据权利要求1至3任一项所述的热泵型空调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挡风装置安装在用于容纳所述室外换热器的容纳箱的进风口上,所述挡风装置包括上风门和下风门,所述上风门和下风门由不同的电机来带动使所述上风门和下风门打开或关闭;所述上风门在空调系统打开时打开,在空调系统关闭时关闭;所述下风门在所述室外换热器作为蒸发器时关闭,在所述室外换热器作为冷凝器时打开。
8.一种热泵空调系统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当室外换热器作为冷凝器时,使挡风装置处于打开状态,室外空气可以通过挡风装置进入室外换热器;当室外换热器作为蒸发器时,使所述挡风装置处于关闭状态,室外空气通过室外换热器的上端部分进行热交换,没有室外空气或者较少的室外空气进入室外换热器的下端部分进行热交换。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热泵型空调系统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当室外换热器作为蒸发器时,还可以包括如下步骤,使所述挡风装置处于不完全关闭状态,室外空气通过室外换热器的上端部分进行热交换,较少的室外空气进入室外换热器的下端部分进行热交换。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热泵型空调系统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当空调系统打开时所述挡风装置上的上风门打开,当空调系统关闭时所述挡风装置上的上风门关闭。
【文档编号】F25B39/00GK104236154SQ201310241326
【公开日】2014年12月24日 申请日期:2013年6月19日 优先权日:2013年6月19日
【发明者】不公告发明人 申请人:杭州三花研究院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