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冰装置制造方法

文档序号:4802429阅读:179来源:国知局
制冰装置制造方法
【专利摘要】一种制冰装置,具有能检测出贮冰容器内的冰过量或不足的功能,且能小型化。在该制冰装置(1)中,在制冰盘(20)位于制冰位置的状态下使驱动源(10)朝一侧驱动时,该驱动源(10)的动力经由差动齿轮机构(50)而传递至检冰构件(40),使检冰构件(40)进入贮冰容器(30)内,通过该检冰构件(40)与贮冰容器(30)内的冰或设于比判断为冰不足的位置更靠下方的位置的检冰构件限位件(31)接触,切换差动齿轮机构(50)的输出,将驱动源(10)的动力传递至制冰盘(20),该制冰盘(20)朝脱冰位置移动。
【专利说明】制冰装置
【技术领域】
[0001 ] 本发明涉及一种具有在检测出贮冰容器内的冰过量或不足之后、在不足的情况下自动地补充冰的功能的制冰装置。
【背景技术】
[0002]作为这种制冰装置,已知有一种下述专利文献I记载的制冰装置。在专利文献I记载的制冰装置中,为了用共用的开关检测出制冰盘的位置和贮冰容器内的冰的过量或不足,使用开关按压杆、簧圈等构件,因此,存在不易使装置小型化这样的技术问题。
[0003]现有技术文献
[0004]专利文献
[0005]专利文献1:日本专利特开2001-165539号公报
【发明内容】

[0006]鉴于上述问题,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具有能检测出贮冰容器内的冰过量或不足、并具有比现有结构更适于小型化的结构的制冰装置。
[0007]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的制冰装置的特征是,包括:驱动源;制冰盘,该制冰盘被设成能在制冰位置与脱冰位置之间移动;贮冰容器,该贮冰容器对从上述制冰盘脱冰后的冰进行贮存;检冰构件,该检冰构件与上述贮冰容器内的冰接触以检测出贮冰容器内的冰量过量或不足;差动齿轮机构,该差动齿轮机构输入有上述驱动源的动力,并将该动力输出至上述制冰盘或上述检冰构件;以及检测元件,该检测元件对上述制冰盘的移动进行检测,在上述制冰盘位于上述制冰位置的状态下使上述驱动源朝一侧驱动时,利用朝着阻碍上述制冰盘从上述制冰位置朝上述脱冰位置移动的方向作用于上述制冰盘的阻力,将上述驱动源的动力经由上述差动齿轮机构传递至上述检冰构件,使上述检冰构件进入上述贮冰容器内,通过该检冰构件与上述贮冰容器内的冰或设于比判断为冰不足的位置更靠下方的位置的检冰构件限位件接触,来切换上述差动齿轮机构的输出,并将上述驱动源的动力传递至上述制冰盘,使该制冰盘朝上述脱冰位置移动,根据在上述制冰盘位于上述制冰位置的状态下从上述驱动源朝一侧开始驱动起、直至上述检测元件检测出因上述检冰构件与上述贮冰容器内的冰或上述检冰构件限位件接触而切换上述差动齿轮机构的输出以使上述制冰盘朝上述脱冰位置移动为止的上述驱动源朝一侧的驱动量,来判断上述贮冰容器内的冰量。
[0008]根据上述本发明,能利用差动齿轮机构用一个驱动源来驱动检冰构件及制冰盘这两个构件,并能通过制冰盘的移动来判断贮冰容器内的冰量,因此,装置比现有装置小型。具体而言,将用于检测出贮冰容器内的冰过量或不足的检冰构件与冰或检冰构件限位件接触而阻止移动的结构巧妙地用于切换差动齿轮机构的输出(输出对象从检冰构件朝制冰盘的切换),在这点上是优异的。
[0009]另外,也可采用以下结构:上述检测元件包括开关,该开关通过切换具有弹性的触点构件的接触、非接触状态来检测出上述制冰盘从制冰位置朝脱冰位置一侧移动,为了在上述检冰构件未与上述贮冰容器内的冰或上述检冰构件限位件接触的状态下,将上述驱动源的动力经由上述差动齿轮机构输出至上述检冰构件,朝阻碍上述制冰盘从上述制冰位置朝上述脱冰位置移动的方向作用的上述阻力的至少一部分是使作用于上述制冰盘的上述触点构件发生弹性变形的力。
[0010]上述结构将用于检测出制冰盘位于制冰位置的触点构件巧妙地用作以在阻止检冰构件的移动后才使制冰盘移动的方式使差动齿轮机构起作用的负载(阻力)。具体而言,上述差动齿轮机构包括:恒星齿轮,该恒星齿轮利用上述驱动源进行旋转;多个行星齿轮,这多个行星齿轮与上述恒星齿轮啮合;检冰构件侧输出轮,该检冰构件侧输出轮包括与上述多个行星齿轮啮合的环形齿轮;以及制冰盘侧输出轮,该制冰盘侧输出轮具有将上述多个行星齿轮支承成能自由旋转的行星齿轮支承轴,并驱动上述制冰盘旋转,上述检测元件具有开关,该开关由固定触点构件和可动触点构件构成,其中上述可动触点构件具有通过上述制冰盘侧输出轮的旋转来切换与上述固定触点构件的接触、非接触状态的弹性,使用上述可动触点构件的作用力,以作为作用于上述制冰盘的上述阻力。在该情况下,能采用以下结构:对上述贮冰容器内的冰量过量或不足进行检测的上述检冰构件是由上述检冰构件侧输出轮带动转动且在前端具有冰接触部的转动杆,上述转动杆通过以检冰动作为朝下方移动的方式上下运动来检测出上述贮冰容器内的冰量过量或不足,在上述制冰盘位于上述制冰位置的状态下使上述驱动源朝上述一侧驱动时,上述转动杆能利用自重朝下方移动,因此,在上述差动齿轮机构中,上述检冰构件侧输出轮相对于承受上述阻力的上述制冰盘旋转,从而使上述检冰构件的检冰动作相对于上述制冰盘朝脱冰位置的移动优先进行。
[0011]另外,也可采用以下结构:上述制冰盘在上述制冰位置与上述脱冰位置之间旋转移动,上述检测元件由与上述制冰盘一体旋转的凸轮部和位于该凸轮部的周向外侧的上述开关构成。
[0012]若采用上述结构,则不增大制冰盘旋转的轴线中心方向的尺寸,就能设置检测元件。
[0013]此外,也可采用以下结构:上述凸轮部包括:设于周向外侧的凹部;直径比该凹部的直径大的大径部分;以及位于上述凹部与上述大径部分之间的台阶,上述开关包括通过与上述凸轮部的大径部分接触而朝周向外侧弹性变形的可动触点构件,上述阻力的至少一部分是作用于上述制冰盘的上述可动触点构件越过上述台阶的力。具体而言,能采用以下结构:上述制冰盘侧输出轮驱动上述制冰盘旋转,并驱动与上述制冰盘一体旋转的制冰盘支承体旋转,在上述制冰盘支承体的外周面上形成有凸轮部,该凸轮部具有表示是制冰位置的第一凹部和表示是脱冰位置的第二凹部,使用上述可动触点构件从上述第一凹部脱出的力,以作为作用于上述制冰盘的上述阻力。
[0014]若采用上述结构,则能在可动触点构件越过台阶的状态以外的情况下使可动触点构件不变形,能降低朝阻碍制冰盘在该状态下的移动的方向起作用的阻力。
[0015]另外,也可采用以下结构:在上述制冰盘位于上述脱冰位置的状态下使上述驱动源朝另一侧驱动时,上述驱动源的动力经由上述差动齿轮机构而传递至上述检冰构件,使上述检冰构件远离上述贮冰容器内的冰或上述检冰构件限位件而移动至其移动被阻止的位置,从而切换上述差动齿轮机构的输出,将上述驱动源的动力传递至上述制冰盘,该制冰盘朝上述制冰位置移动。
[0016]若采用上述结构,则即便在脱冰后欲将制冰盘返回至制冰位置时,检冰构件也先进行动作,因此,通过检测出制冰盘返回至制冰位置,能确认检冰构件的回复(返回至原位置)。
[0017]此外,也可采用以下结构:为了在上述制冰盘位于上述脱冰位置的状态下朝另一侧驱动上述驱动源时、利用上述差动齿轮机构将上述驱动源的动力经由检冰构件驱动构件而传递至上述检冰构件,阻碍上述制冰盘从上述脱冰位置起的移动且作用于上述制冰盘的阻力的至少一部分是使作用于上述制冰盘的上述触点构件发生弹性变形的力。
[0018]上述结构将用于检测出制冰盘位于脱冰位置的触点构件巧妙地用作以在阻止检冰构件的移动后才使制冰盘移动的方式使差动齿轮机构起作用的负载(阻力)。
[0019]此外,也可采用以下结构:上述可动触点构件在上述凸轮面的切线方向上延伸。
[0020]若采用上述结构,则即便在使用发生弹性变形的力较大的可动触点构件的情况下,不增大制冰盘旋转的轴线中心方向的尺寸,也能设置检测元件。另外,也可采用以下结构:根据在上述制冰盘位于上述制冰位置的状态下从上述驱动源朝一侧开始驱动起、直至上述检测元件检测出因上述检冰构件与上述贮冰容器内的冰或上述检冰构件限位件接触而切换上述差动齿轮机构的输出以使上述制冰盘朝上述脱冰位置开始移动为止的上述驱动源朝一侧的驱动量,来判断上述贮冰容器内的冰量。
[0021]若采用上述结构,则无需为了判断贮冰容器内的冰量(过量或不足)而使用其它检测构件。
[0022]另外,也可采用以下结构:在从上述制冰盘位于上述脱冰能位置的状态到上述制冰盘位于上述制冰位置的状态为止的上述驱动源朝另一侧驱动量比从上述制冰盘位于上述制冰位置的状态到上述制冰盘位于上述脱冰位置的状态为止的上述驱动源朝一侧的驱动量小的情况下,判断出上述检冰构件未返回至原位置。
[0023]若采用上述结构,则无需为了检测检冰构件是否返回至原位置而使用其它检测构件。
[0024]另外,也可采用以下结构:上述制冰装置还包括制冰盘限位件,该制冰盘限位件阻止位于上述制冰位置的制冰盘朝上述制冰位置方向的相反方向移动,在判断为上述检冰构件未返回至原位置的情况下,从上述制冰盘与上述制冰盘限位件接触的状态进一步使上述驱动源朝另一侧驱动。
[0025]若设置上述制冰盘限位件,则在判断为检冰构件未返回至原位置的情况下,通过进一步使驱动源朝另一侧驱动,可将驱动源的动力全都输出至检冰构件。即,即便在检冰构件卡在贮冰容器内的冰上等、制冰盘先返回至原位置的情况下,在制冰盘返回至原位置之后,驱动源的动力也都传递至检冰构件,因此,能克服冰的阻力等而使检冰杆回复至原位置。
[0026]另外,也可采用以下结构:上述检冰构件构成为能以某一轴为中心进行旋转,并且以在上述检冰构件与上述贮冰容器内的处于不足状态的冰或上述检冰构件限位件接触的状态下使从上述制冰盘下落的冰被朝着与朝向原位置的旋转方向相反一侧引导的方式,使上述制冰盘一侧的面倾斜。
[0027]若采用上述结构,则从制冰盘下落的冰被朝着与检冰构件朝向原位置的方向相反方向引导,因此,能减少在欲使检冰构件返回至原位置时、检冰构件卡在冰上(埋入冰中)的情况。
[0028]另外,也可采用以下结构:上述制冰装置还包括壳体,该壳体收容上述驱动源及上述差动齿轮机构,上述检冰构件以能旋转的方式安装于在上述壳体外侧设置的检冰构件安装部,并包括与上述冰接触的冰接触部和将上述检冰构件安装部的旋转传递至上述冰接触部的连接部,上述连接部及上述检冰构件安装部被设成位于比上述壳体在上述检冰构件的旋转轴线方向上的最外侧的面更靠内侧的位置。
[0029]根据上述结构,包括检冰构件在内的装置整体变得紧凑,提高了朝冰箱等的配置
自由度。
[0030]另外,也可采用以下结构:上述检冰构件构成为能以某一轴为中心进行旋转,并且当上述检冰构件进入上述贮冰容器内时靠近上述贮冰容器内的冰或上述检冰构件限位件的一个面形成得比相反一侧的另一个面大。
[0031]若这样使先与冰或检冰构件限位件接触的一个面比另一个面大,则能防止在检冰构件与冰接触时、冰接触部进入冰之间。即,使检冰构件在冰接触部与冰接触的时间点不能进一步移动(旋转),因此,可顺利地切换差动齿轮机构的输出。
[0032]另外,在该情况下,也可采用以下结构:上述检冰构件在靠近上述检冰构件限位件的一个面设有比上述冰小的凹部。
[0033]若采用上述结构,则能抑制检冰构件的重量增加,并能使一个面比另一个面大。
[0034]另外,也可采用以下结构:上述一个面包括从上述另一个面侧分支出的第一部分的端面和第二部分的端面,上述凹部设于第一部分的端面与第二部分的端面之间。
[0035]若采用上述结构,则能通过使检冰构件返回至原位置的动作来减少冰卡在凹部上的情况,因此,使检冰构件返回(上升)至原位置时的阻力较小。
[0036]另外,也可采用以下结构:上述检冰构件构成为能以某一轴为中心进行旋转,并且最远离上述检冰构件的旋转中心轴的面呈朝外侧隆起的圆弧状。
[0037]若采用上述结构,则即便在检冰构件处于被冰覆盖的情况下,使检冰构件返回(上升)至原位置时的阻力也是较小的。
[0038]发明效果
[0039]本发明的制冰装置利用差动齿轮机构用一个驱动源驱动检冰构件及制冰盘这两个构件,因此,装置比现有技术小型。
【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
[0040]图1是本发明一实施方式的制冰装置的外观图。
[0041]图2是本发明一实施方式的制冰装置的侧视图(从制冰盘的转轴方向观察到的图)。
[0042]图3是驱动源(电动机)、齿轮组及触点构件的分解图。
[0043]图4是制冰盘的外观图。
[0044]图5是表示触点构件(固定触点构件及可动触点构件)与凸轮部的位置关系的图。
[0045]图6是检冰构件的外观图。[0046]图7是表示制冰装置的动作的流程图。
[0047]图8 (a)是示意地表示在贮冰容器内存在某一高度以上的冰的情况(冰的量足够的情况)下、检冰构件与该冰接触的状态的图,图8(b)是示意地表示在贮冰容器内仅存在低于某一高度的冰的情况(冰的量不足的情况)下、检冰构件与该冰接触的状态的图,图8(c)是示意地表示在贮冰容器内仅存在低于某一高度的冰的情况(冰的量不足的情况)下、检冰构件与设于贮冰容器的检冰构件限位件接触的状态的图。
[0048]图9是用于说明检冰构件与壳体的位置关系的图,其是沿着与检冰构件的转轴正交的方向观察检冰构件与检冰构件支承体的连接部分的图。
[0049]图10是变形例的检冰构件(变形例的冰接触部)的外观图。
[0050]图11是用于说明变形例的检冰构件的作用的图。
[0051](符号说明)
[0052]I 制冰装置
[0053]10驱动源(步进电动机)
[0054]13 二号轮
[0055]14行星齿轮
[0056]15检测构件侧输出轮
[0057]151 内齿
[0058]16检冰构件支承体
[0059]17制冰盘侧输出轮
[0060]171行星齿轮支承轴
[0061]18 制冰盘支承体
[0062]183凸轮部
[0063]1831 第一凹部
[0064]1832 第二凹部
[0065]1833大径部分
[0066]20 制冰盘
[0067]30 贮冰容器
[0068]31 检冰构件限位件
[0069]40 检冰构件
[0070]41 连接部
[0071]42 冰接触部
[0072]50 差动齿轮机构
[0073]61 固定触点构件
[0074]62 可动触点构件
[0075]70 壳体
[0076]71 制冰盘限位件
【具体实施方式】
[0077]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进行详细说明。图1及图2中示出整体的本发明一实施方式的制冰装置I包括驱动源10、制冰盘20、贮冰容器30、检冰构件及差动齿轮机构50。以下,对各结构进行说明。
[0078](制冰装置的结构)
[0079]在本实施方式中,使用步进电动机以作为驱动源10。如图3所示,该驱动源10的动力经由构成差动齿轮机构50的齿轮组而被输出至检冰构件40或制冰盘20。本实施方式的齿轮组的结构如下所述。驱动源即步进电动机的输出轴与电动机齿轮11 一体旋转,该电动机齿轮11与一号轮12的大径齿部121哨合。该一号轮12的小径齿部122与二号轮13的大径齿部131啮合。二号轮13的小径齿部132与三个行星齿轮14啮合。这三个行星齿轮14与检冰构件侧输出轮15所具有的内齿151啮合。检冰构件侧输出轮15所具有的外齿152与检冰构件支承体16所具有的齿轮161啮合。另一方面,三个行星齿轮14以能自由旋转的方式支承于与制冰盘侧输出轮17 —体构成的行星齿轮支承轴171。另外,利用防脱板172防止这些行星齿轮14从行星齿轮支承轴171脱落。制冰盘侧输出轮17所具有的外齿173与制冰盘支承体18所具有的齿轮181啮合。
[0080]在上述齿轮组中,具有小径齿部132 (恒星齿轮)的二号轮13、与二号轮13啮合的三个行星齿轮14、具有与这三个行星齿轮14啮合的内齿151 (环形齿轮)的检冰构件侧输出轮15以及对三个行星齿轮14进行支承的制冰盘侧输出轮17构成差动齿轮机构50。SP,如后述的动作说明所述,传递(输入)至二号轮13的驱动源10的动力根据输出侧的负载程度而被输出至检冰构件侧输出轮15或制冰盘侧输出轮17。
[0081]图4所示的制冰盘20是具有能贮存水的多个被划分出的空间21且能弹性变形的构件。在制冰盘20的长边方向一侧的端部(侧面)形成有能供制冰盘支承体18的制冰盘安装部182插入的卡合凹部23。制冰盘安装部182是形成有沿着轴向的两个平面的(以形成这种平面的方式切开的)轴(圆柱)状的部分。制冰盘20的卡合凹部23的截面形状形成为与制冰盘安装部182的截面形状大致相同。这种形状的制冰盘安装部182处于插入卡合凹部23的状态,因此,当制冰盘支承体18旋转时,制冰盘20也这样一体地旋转。制冰盘20以沿着长边方向的轴(与驱动源10即步进电动机的转轴平行的轴)为中心进行旋转。
[0082]在该制冰盘支承体18的制冰盘安装部182与齿轮182之间形成有朝向周向外侧的凸轮部183。在凸轮部183上形成有从旋转中心起的半径相等的大径部分1833和比起大径部分1833在径向上相对较小的两处凹部(第一凹部1831及第二凹部1832)。如图5所示,触点构件中的一方即可动触点构件62 —边从周向外侧对凸轮部183进行施力,一边与该凸轮部183接触。在该可动触点构件62的内侧(靠凸轮部183 —侧)设有两个触点构件中的另一方即固定触点构件61,可动触点构件62和固定触点构件61通过对具有弹性的金属板进行冲压加工而形成,以构成有触点开关。由该有触点开关和凸轮部183构成对制冰盘的移动进行检测的检测元件。当可动触点构件62的形成为大致“V”字状的凸轮滑动接触部的前端与凸轮部183的大径部分1833(除了凹部1831、1832以外的部分)接触时,可动触点构件62朝外侧弹性变形,可动触点构件62与固定触点构件61处于非接触的状态。另一方面,当可动触点构件62的形成为大致“V”字状的凸轮滑动接触部的前端进入凹部1831、1832的内侧时,可动触点构件62的弹性变形量较小(或不发生弹性变形),可动触点构件62与固定触点构件61处于接触的状态。这些触点构件与未图示的控制元件(制冰装置I或装载制冰装置I的冰箱的控制元件)连接。该控制元件能判别可动触点构件62与固定触点构件61是处于接触的状态(以下也简称为接通(状态)),还是处于非接触的状态(以下也简称为断开(状态))。
[0083]贮冰容器30是设置于制冰盘20的下方(将重力方向设为上下方向,下同)且靠制冰盘20的一侧(上方)开口的箱子。如后述的动作说明所述,当判断出在贮冰容器30内未贮存有规定量以上的冰(冰不足)时,制冰盘20内制成的冰下落到该贮冰容器30内。在贮冰容器30内是否存在规定量以上的冰是根据存在于贮冰容器30内的冰的高度(如后所述更严密而言是与检冰构件40接触的位置的冰的高度)确定的。即,若存在于贮冰容器30内的冰的高度处于某一高度以上,则判断为冰的量足够,若低于某一高度,则判断为冰的量不足。在本实施方式中,在比该“高度”低的位置形成有检冰构件限位件31。
[0084]图6所示的检冰构件40是用于判断贮存于贮冰容器30内的冰的过量或不足的构件。该检冰构件40具有:在水平方向(制冰盘20的长边方向)上延伸的冰接触部42 ;以及与该冰接触部42大致正交的连接部41。在连接部41的端部形成有通孔411,通过在该通孔411中插入检冰构件支承体16的检冰构件安装部162,将检冰构件支承体16和检冰构件40连接,检冰构件40以检冰构件支承体16为中心,从位于贮冰容器30的上侧的原位置朝下侧转动以进行判别冰的过量或不足的检冰动作。在本实施方式中,检冰构件安装部162通过所谓的配合而插入通孔411,从而连接两构件。当检冰构件支承体16旋转时,检冰构件40以形成于连接部41的通孔411的中心为旋转中心也进行旋转。具体而言,当沿着该旋转中心轴观察时,冰接触部42上下移动,从而描绘出以该旋转中心轴为中心的圆弧。另夕卜,通孔411的旋转中心轴与制冰盘20的旋转中心轴平行地在水平方向上延伸。因此,冰接触部42始终在水平方向上延伸。当检冰构件40朝下方旋转时,至少冰接触部42进入贮冰容器30内。在后面说明该冰接触部42的具体形状。检冰构件40朝下方旋转的方向是冰接触部42朝下侧移动的方向,因此,能利用冰接触部42的自重使检冰构件40旋转。
[0085](制冰装置的动作)
[0086]I)检冰动作
[0087]参照图7的流程图,对具有上述结构的制冰装置I的动作进行说明。利用未图示的温度传感器等确认出制冰盘20内的水结冰(SI)的控制元件首先对贮存于贮冰容器30内的冰的过量或不足进行检测。在制冰时,制冰盘20位于制冰位置(空间21的开口朝向上方的状态),检冰构件40位于贮冰容器30的外部即原位置。当制冰盘20位于处于水平状态的制冰位置时,可动触点构件62的大致“V”字状的前端部进入凸轮部183的第一凹部1831的内侧,控制元件确认可动触点构件62和固定触点构件61处于接通状态。
[0088]从该状态,当使驱动源10即步进电动机朝一侧旋转(正转:是使检冰构件40进入贮冰容器30内的方向并且是使制冰盘20朝脱冰位置旋转的方向)时(S2),其动力经由一号轮12传递至二号轮13。即,驱动源10的动力被输入差动齿轮机构50。进行以下设定:当制冰盘20位于制冰位置、检冰构件40位于原位置时(当可动触点构件62的凸轮滑动接触部的前端欲越过第一凹部1831与大径部分1833之间的台阶时),用于防止使制冰盘20朝脱冰位置(空间21的开口朝向下方的状态)旋转的阻力因可动触点构件62而作用于制冰盘20,另一方面,用于防止使检冰构件40朝进入贮冰容器30内的方向旋转的阻力几乎不作用于检冰构件40。具体而言,用于检测贮存于贮冰容器30内的冰的量的检冰构件40的动作处于冰接触部42朝重力方向即下侧移动的方向上,因此,能使检冰构件40在阻力极小的状态下容易进入贮冰容器30内。因此,传递至差动齿轮机构50的驱动源10的动力被输出至阻力极小的检冰构件40 —侧。即,二号轮13旋转,与此相对,制冰盘支承体18、即制冰盘侧输出轮17不旋转,与恒星齿轮即小径齿部132啮合的各行星齿轮14自转,藉此,具有内齿151的检冰构件侧输出轮15旋转。
[0089]当检冰构件侧输出轮15旋转时,具有与其外齿152啮合的齿轮161的检冰构件支承体16旋转(S3)。当检冰构件支承体16旋转时,与检冰构件支承体16连接的检冰构件40从位于贮冰容器30上侧的原位置朝下侧旋转。具体而言,冰接触部42朝靠近贮冰容器30的方向旋转而开始下降,之后冰接触部42就进入贮冰容器30内。
[0090]进入贮冰容器30内的检冰构件40的冰接触部42在贮冰容器30内逐渐下降,并移动至与冰或检冰构件限位件31接触而阻碍其移动的位置(S4)。在贮存有足够冰(冰存在规定量以上)的情况下,冰接触部42与存在于某一高度以上的位置的冰接触(参照图8(a))。另一方面,在冰不足的情况下,冰接触部42与存在于低于某一高度的位置的冰接触(参照图8(b)),或与低于该某一高度且设于和冰接触部42的移动轨迹重叠的位置的检冰构件限位件31接触(参照图8(c))。这样,在贮存有足够冰和冰不足中的任一情况下,检冰构件40均移动直至冰接触部42与贮冰容器30内的冰或设于贮冰容器30的检冰构件限位件31接触为止,当冰接触部42与冰或检冰构件限位件31接触时,冰接触部42不能进一步下降,即检冰构件侧输出轮不能进一步旋转。
[0091]当检冰构件40进一步的下降移动被阻碍时,具有内齿151 (环形齿轮)的检冰构件侧输出轮15不能旋转,因此,差动齿轮机构50的输出发生切换,使驱动源10的动力传递至制冰盘20 —侧。S卩,因二号轮13旋转而使与其啮合的各行星齿轮14公转,藉此,具有行星齿轮支承轴171的制冰盘侧输出轮17旋转。
[0092]当制冰盘侧输出轮17旋转时,具有与其外齿173啮合的齿轮182的制冰盘支承体18旋转。当制冰盘支承体18旋转时,与制冰盘支承体18连接的制冰盘20旋转。在制冰盘支承体18上形成有凸轮部183,因此,当制冰盘支承体18旋转时,可动触点构件62的大致“V”字状的前端部从进入凸轮部183的第一凹部1831内侧的状态转移至与大径部分1833接触的状态。藉此,可动触点构件62发生弹性变形而处于与固定触点构件61非接触的状态。即,控制元件根据制冰盘20从制冰位置移动而使可动触点构件62和固定触点构件61由接通状态变为断开状态,来检测出判别冰的过量或不足的检冰动作结束(S5)。
[0093]此处,当上述检冰构件40位于原位置时,防止使制冰盘20朝脱冰位置旋转的阻力的至少一部分因使可动触点构件62弹性变形的力而产生于制冰盘20。即,当位于制冰位置的制冰盘20欲朝脱冰位置旋转时,可动触点构件62发生弹性变形,进入凸轮部183的第一凹部1831内侧的可动触点构件62的大致“V”字状的前端部需越过该第一凹部1831与大径部分1833之间的台阶。当可动触点构件62的大致“V”字状的前端部欲越过该台阶时,欲使可动触点构件62留在第一凹部1831内侧的力(使可动触点构件62发生弹性变形的力的反力)、即阻碍制冰盘20朝脱冰位置旋转的力作用于制冰盘支承体18。这样,在本实施方式中,用于检测制冰盘20位置的触点构件也用作为了使驱动源10的动力经由差动齿轮机构50输出至检冰构件40而产生作用于制冰盘20的阻力的构件。
[0094]另外,作用于上述制冰盘20的阻力既可以仅仅是使可动触点构件62发生弹性变形的力,也可以是其它阻力起作用的结构。作为使其它阻力起作用的结构,能例示出摩擦致动器、配重的固定等。具体而言,能在制冰盘支承体18或制冰盘侧输出齿轮17与壳体70之间设置摩擦机构,将该摩擦机构作为作用于制冰盘20的摩擦致动器。
[0095]在本实施方式中,根据制冰盘20从制冰位置开始移动、即可动触点构件62和固定触点构件61从接通状态切换至断开状态,来判断贮存于贮冰容器30内的冰过量或不足。即,从驱动源10朝一侧开始驱动起、直至因检冰构件40与贮冰容器30内的冰或设于贮冰容器30的检冰构件限位件31接触而阻碍进一步移动为止的时间在结果上表示贮冰容器30内的冰的量,该时间能作为到制冰盘20从制冰位置开始移动为止的时间加以检测。因此,在本实施方式中,根据到制冰盘20从制冰位置开始移动为止的驱动源10的驱动量来判断贮冰容器30内的冰的量。作为该“驱动量”,能例示出步进电动机的步数、驱动时间。以在判断为贮冰容器30内的冰足够的情况下的最低的冰的高度为基准,在冰为该高度的情况下从驱动源10朝一侧开始驱动起、直至制冰盘20从制冰位置开始移动为止的驱动量被设定为阈值,并存储于控制元件内的存储器。若驱动量低于该阈值,则在贮冰容器30内存在该高度以上的冰,检冰构件40的冰接触部42与该高度以上的冰接触(参照图8 (a)),因此,判断出贮冰容器30内的冰的量是足够的(S6“否”)。另一方面,若驱动量处于该阈值以上,则在贮冰容器30内仅存在低于该高度的冰,检冰构件40的冰接触部42与低于该高度的冰接触(参照图8(b)),或与被设定为低于该高度的检冰构件限位件31接触(参照图8(c)),因此,判断出贮冰容器30内的冰不足(S6 “是”)。如上所述检测出的到制冰盘20从制冰位置开始移动为止的驱动量也存储于控制元件内的存储器。
[0096]另外,能改变上述阈值。例如,只要能根据伴随着季节变化的冰的需求变化等恰当地设定被认为不足的量和被认为足够的量的阈值即可。
[0097]在上述S6中判断为贮冰容器30内的冰的量足够时,无需在当前时间点使制冰盘20内的冰脱冰,因此,使驱动源10朝另一侧驱动(逆转)(S7),以使检冰构件40返回至原位置,并使制冰盘20返回至制冰位置(S8?S11)。以可动触点构件62和固定触点构件61从断开状态切换至接通状态为契机,判断出制冰盘20返回至制冰位置,并停止驱动源10(S12) ο具体而言,可动触点构件62和固定触点构件61从断开状态变为接通状态后,在进一步驱动驱动源10规定的驱动量之后停止驱动源10。在从停止驱动源10起经过了预先设定的一定时间之后,再次开始对贮冰容器30内的冰的量进行确认的动作。另外,在判断为冰的量足够的情况下,当获得驱动量时,即当制冰盘20从制冰位置移动而使可动触点构件62和固定触点构件61从接通状态切换至断开状态时,制冰盘20仅相对于水平状态稍许倾斜,制冰盘20不会旋转90度以上。因此,尽管判断出冰的量足够,但不会出现冰从制冰盘20落下的情况。
[0098]另一方面,在上述S6中判断出贮冰容器30内的冰不足时,即在从驱动源10朝一侧开始驱动起、直至制冰盘20由制冰位置开始移动为止的驱动源10的移动量处于上述阈值以上的情况下,就这样使驱动源10持续朝上述一侧驱动(S13)。当制冰盘20大致旋转180度而移动至空间21的开口朝向下侧的脱冰位置时,设于制冰盘20的突起22与未图示的框体(对制冰盘20的一侧端部(支承于制冰盘支承体18 —侧的相反一侧)进行支承的构件)的一部分接触。这样突起22与框体的一部分接触,使制冰盘20扭转而变形。藉此,制冰盘20内的冰下落至贮冰容器30内(S14)。此时,检冰构件40位于制冰盘20的空间21的开口下方。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当制冰盘20移动至脱冰位置时,可动触点构件62的大致“V”字状的前端部进入凸轮部183的第二凹部1832的内侧。S卩,在制冰盘20扭转变形的状态下,可动触点构件62不会爬上凸轮部183的台阶,因此,阻碍制冰盘20旋转的阻力较小。因此,能降低用于使制冰盘20变形的驱动源10即步进电动机的驱动转矩。控制元件根据处于断开状态的可动触点构件62和固定触点构件61变为接通状态,来检测出制冰盘20移动至脱冰位置。
[0099]在确认了制冰盘20移动至脱冰位置之后,使驱动源10朝另一侧驱动(S15)。此时,进行以下设定:用于阻碍使制冰盘20朝制冰位置旋转的阻力作用于制冰盘20,另一方面,用于阻碍使检冰构件40朝返回至原位置的方向旋转的阻力几乎不作用于检冰构件40。因此,传递至差动齿轮机构50的驱动源10的动力被输出至阻力极小的检冰构件40 —侧(S16)。S卩,进行设定,以在脱冰动作结束之后,也是检冰构件40先于制冰盘20进行动作。
[0100]此时,作用于制冰盘20的阻力的至少一部分由使可动触点构件62弹性变形的力产生。即,当位于脱冰位置的制冰盘20欲朝制冰位置旋转时,进入凸轮部183的第二凹部1832内侧的可动触点构件62的大致“V”字状的前端部需越过该第二凹部1832与大径部分1833之间的台阶。当可动触点构件62的大致“V”字状的前端部欲越过该台阶时,可动触点构件62发生弹性变形,欲使其留在第二凹部1832的内侧的力、即阻碍制冰盘20朝制冰位置旋转的力作用于制冰盘支承体18。这样,在本实施方式中,在开始检冰之前以及在脱冰后的各个情况下,由使检测制冰盘20位置用的触点构件发生弹性变形的力(欲越过形成于凸轮183的台阶时产生的阻力)获得用于使检冰构件40先于制冰盘20进行动作的阻力的至少一部分。
[0101]另外,在作用于上述制冰盘20的阻力还由上述摩擦致动器、配重产生的情况下,这些构件的阻力也作用于制冰盘20。
[0102]当检冰构件40返回至原位置时(S17),检冰构件40的连接部41与收容有驱动源10和各齿轮的壳体70接触。在本实施方式中,在壳体70上形成有台阶,位于原位置的检冰构件40的连接部41位于在检冰构件40的转轴方向上低一级的部分。具体而言,检冰构件支承体16的检冰构件安装部162从该低一级的部分朝外侧突出,检冰构件40的连接部41与该突出的部分连接。检冰构件40 (连接部41)及对其进行支承的检冰构件支承部(检冰构件安装部162)被设成位于壳体70在检冰构件40的转轴方向上的比最外侧表面更靠内侧的位置(参照图9)。换言之,上述台阶的大小被设定为比检冰构件40的连接部41的厚度大。这样,装置整体更为紧凑。当驱动源10朝另一侧驱动而使检冰构件40返回至原位置时,该检冰构件40的移动因连接部41与上述壳体70的台阶接触而被阻碍。当这样停止检冰构件40的移动时,具有内齿151 (环形齿轮)的检冰构件侧输出轮15不能进一步旋转,因此,差动齿轮机构50的输出发生切换,使驱动源10的动力传递至制冰盘20 —侧。S卩,二号轮13的旋转通过使与其啮合的各行星齿轮14公转而使具有行星齿轮支承轴171的制冰盘侧输出轮17旋转,以使制冰盘支承体18朝制冰位置的方向即相反方向旋转。这样,在本实施方式中,通过在壳体70上设置台阶,并使检冰构件40的至少一部分位于因该台阶而变低的部分,从而使装置整体变得紧凑,且该台阶还用作返回至原位置的检冰构件40的限位件(差动齿轮机构50的输出的切换要素)。
[0103]通过使差动齿轮机构50的输出切换,制冰盘20朝制冰位置的方向开始旋转(S18),制冰盘20返回至制冰位置(S19)。可动触点构件62的大致“V”字状的前端部从进入凸轮部183的第二凹部1832内侧的状态经由与大径部分1833接触的状态而处于进入第一凹部1831内侧的状态。即,处于接通状态的触点构件经由断开状态而再次成为接通状态。控制元件根据两触点构件再次处于接触状态而判断出制冰盘20返回至制冰位置(S19)。在确认了制冰盘20返回至制冰位置之后,停止驱动源10(S20)。在驱动源10停止之后,朝变空的制冰盘20供水,并一直待机至制冰完成为止。
[0104]在朝制冰盘20供水直至制冰完成为止期间,在制冰盘20的空间21内存在水。由空间21内的水产生的水蒸气进入壳体70的内部而可能使霜附着在可动触点构件62、固定触点构件61上。在本实施方式中,在朝制冰盘20供水直至制冰完成为止期间,可动触点构件62与固定触点构件61接触,因此,能防止因附着于可动触点构件62、固定触点构件61的霜而阻碍可动触点构件62与固定触点构件61导通。
[0105]这样,在脱水动作之后,基本上,使检冰构件40先移动至原位置,然后,使制冰盘20移动至制冰位置。然而,检冰构件40卡在贮冰容器30内的冰上等,有时这会成为阻力(该阻力比作用于制冰盘20的阻力大)而使制冰盘20先移动。在本实施方式中,将存储于控制元件内的存储器的制冰盘20从制冰位置移动至脱冰位置时的驱动源10的驱动量(上述)与脱冰后从脱冰位置移动至制冰位置时的驱动源10的驱动量(即脱冰前后处于接通状态的触点构件经由断开状态而再次成为接通状态期间的驱动量)进行比较,在脱冰后从脱冰位置移动至制冰位置时的驱动源10的驱动量较小的情况下,判断出制冰盘20先于检冰构件40移动。S卩,是检冰构件40的驱动源10的动力并不用于检冰构件40的移动,并相应地使驱动源10的驱动量变小这样的判断。
[0106]当这样判断时,使驱动源10进一步朝另一侧驱动。在本实施方式中,在支承制冰盘20的框体上设有制冰盘限位件71,该制冰盘限位件71阻止位于制冰位置的制冰盘20朝着与朝向脱冰位置的方向相反的方向旋转。因此,当从制冰盘20与该制冰盘限位件71接触的状态进一步使驱动源10朝另一侧驱动时,驱动源10的动力经由差动齿轮机构50而全都传递至检冰构件40。S卩,在制冰盘20与制冰盘限位件71接触之后,驱动源10的动力都传递至检冰构件40,因此,利用该较大的力来消除检冰构件40卡在贮冰容器30内的冰上的状态,以使检冰构件40返回至原位置。在检冰构件40返回至原位置的情况下,使驱动源10朝另一侧开始驱动起的驱动量肯定与制冰盘20从制冰位置移动至脱冰位置时的驱动量大致一致,因此,当使驱动源10朝另一侧开始驱动起的驱动量大致等于或稍许超过制冰盘20从制冰位置移动至脱冰位置时的驱动源10的驱动量时,判断为检冰构件40返回至原位置,停止驱动源10。
[0107](其他结构等)
[0108]在本实施方式中,为减少检冰构件40卡在贮冰容器30内的冰上而导致动作被阻碍的情况,因此,与冰接触的冰接触部42形成为以下形状。
[0109]当判断出贮冰容器30内的冰的量足够时,检冰构件40在冰接触部42与冰接触的状态下停止,并以制冰盘20的冰不脱冰的方式返回至原位置,因此,不会产生冰接触部42卡在冰上等问题。另一方面,当检冰构件40的冰接触部42与存在于低于某一高度的位置的冰或检冰构件限位件31接触时,冰在该接触的状态下会下落至贮冰容器30。因此,在检冰构件40的冰接触部42与存在于低于某一高度的位置的冰或检冰构件31接触的状态下,冰接触部42的靠制冰盘20 —侧的面(上侧的面)以对朝着与检冰构件40朝向原位置的旋转方向相反一侧下落的冰进行引导的方式倾斜。具体而言,如图8所示,若将检冰构件40朝向原位置的方向设为图8的绕右(逆时针),则当检冰构件40的冰接触部42与位于低于某一高度的位置的冰或检冰构件限位件31接触的图8(b)及图8(c)所示的状态时,冰接触部42的靠制冰盘20—侧的面以朝向上方逐渐朝向右侧的方式倾斜。若采用上述结构,则从上方下落的冰与冰接触部42的靠制冰盘20 —侧的面抵接而被引导至图8(b)及图8(c)的左侧。由此,当检冰构件40朝向原位置绕右开始旋转时,之前刚下落的冰不易成为阻碍检冰构件40旋转的主要原因。
[0110]另外,在本实施方式的制冰装置I中,将通过检冰构件40与冰或检冰构件限位件31接触来阻止移动用于切换差动齿轮机构50的输出。根据这点,也可将检冰构件40设为图10中例示的形状(检冰构件40a?40d)。在进入贮冰容器内的方向上观察,图10所示的各检冰构件40a?40d中,冰接触部42a?42d的靠近贮冰容器30内的冰或检冰构件限位件31的面、即先与冰或检冰构件限位件31接触一侧的面(一个面43a?43d)形成得比相反侧的面(另一个面44a?44d)大。
[0111]若这样使先与冰或检冰构件限位件31接触的一个面43a?43d的面积比另一个面44a?44d的面积大,则如图11所示,能防止检冰构件40a?40d与冰接触时、冰接触部42a?42d进入冰之间(冰接触部42a?42d潜入冰下)。即,能防止检冰构件40a?40d在冰接触部42a?42d与冰接触的时间点进一步移动(旋转),因此,可顺利地切换差动齿轮机构50的输出(输出从检冰构件40a?40d朝制冰盘20切换)。
[0112]另外,当与一个面43a?43d —起增大另一个面44a?44d(简单地增大冰接触部42a?42d的厚度)时,在冰下落至冰接触部42a?42d上而覆盖冰接触部42a?42d的情况下,可能难以使检冰构件40a?40d返回(上升)至原位置,因此,尽可能减小另一个面44a?44d是较为理想的。
[0113]另外,在一个面43a?43d上设有凹部49。由于设置凹部49,因此能抑制因增大一个面43a?43c而导致检冰构件40a?40c的重量增加。即,能抑制因检冰构件40a?40c的重量大幅增加而导致用于使检冰构件40a?40c进行动作的转矩增大。另外,在检冰构件40a?40c是树脂的成形件的情况下,也有助于抑制成形时的缩孔量。另外,如图10(c)所示,若采用将第一部分451c和第二部分452c连接的连接部46c的结构,则能抑制重量的增加,并能提高检冰构件40c (冰接触部42c)的强度。另外,凹部49比冰小,因此,能防止冰进入凹部49。
[0114]图10(a)?图10(c)的检冰构件40a?40c的上述一个面43a?43c是包括从另一个面44a?44c 一侧分支的第一部分451a?451c的端面和第二部分452a?452c的端面的结构。即,当以用与检冰构件40a?40c的转轴正交的平面进行剖切而得到的截面观察时,是从另一个面44a?44c 一侧朝一个面43a?43c—侧分支的形状。既可以如图10(a)那样在一个面43a与另一个面44a之间分支为第一部分451a和第二部分452a(可以形成为截面呈大致“Y”字状),也可如图10(b)及图10(c)那样从另一个面44b、44c分支为第一部分451b、451c和第二部分452b、452c (可以形成为截面呈大致“V”字状)。若采用上述形状,则在分支的第一部分451a?451c与第二部分452a?452c之间存在空间,因此,能将该空间设为凹部49。
[0115]如图10(d)所示的结构那样,通过设置朝向上方突出的部分47d,也能使一个面43d比另一个面44d大。若采用上述结构,则朝上方突出的部分47d不仅发挥出增大一个面43d的面积这样的功能,也可发挥出作为提高冰接触部42d的主体部分(在转轴方向上延伸的部分)强度的肋的功能。
[0116]另外,图10所示的各检冰构件40a?40d的最远离检冰构件40a?40d的旋转中心轴的面48a?48d(外侧的面)呈朝外侧隆起的圆弧状。若采用上述圆弧状,则即便在冰接触部42a?42d被下落的冰覆盖的情况下,使检冰构件40a?40d返回(上升)至原位置时的阻力也会变小。为了进一步减小该阻力,只要使上述面48a?48d的圆弧的中心与检冰构件40a?40d的旋转中心轴一致即可。
[0117]另外,在具有用于将驱动源10的动力传递至检冰构件40或制冰盘20的差动齿轮机构50的齿轮组中,从驱动源10到检冰构件40为止的减速比从驱动源10到制冰盘20为止的减速比低。这样,可加速对于驱动无需较大力的检冰构件40的动作。
[0118]根据以上说明的本实施方式的制冰装置1,起到了以下作用效果。
[0119]本实施方式的制冰装置I能利用差动齿轮机构50由一个驱动源10驱动检冰构件40及制冰盘20这两个构件,因此,能使装置比现有技术变得小型。具体而言,将用于检测出贮冰容器30内的冰过量或不足的检冰构件40与冰或检冰构件限位件31接触而阻止移动的结构巧妙地用于切换差动齿轮机构50的输出(输出对象从检冰构件40朝制冰盘20的切换),在这点上是优异的。
[0120]另外,还能将用于检测出制冰盘20位于制冰位置或脱冰位置的可动触点构件62用作以下负载(阻力),该负载(阻力)以将检冰构件40的移动被阻止作为契机来使制冰盘20移动的方式使差动齿轮机构50起作用。
[0121]另外,能根据在制冰盘20位于制冰位置的状态下从驱动源10朝一侧开始驱动起直至因检冰构件40与制冰容器30内的冰或检冰构件限位件31接触而切换差动齿轮机构50的输出、使制冰盘20朝上述脱冰位置开始移动为止(触点构件从接通状态变为断开状态为止)的驱动源10的驱动量,来判断出贮冰容器30内的贮冰量(过量或不足),因此,无需为了判断贮冰容器30内的冰量而使用其它检测构件。
[0122]另外,脱冰后检冰构件40是否返回至原位置是根据从制冰盘20位于脱冰位置的状态到位于制冰位置的状态为止的驱动源10朝另一侧的驱动量是否比从制冰盘20位于制冰位置的状态到位于脱冰位置的状态为止的驱动源10朝一侧的驱动量小来进行判断的,因此,为了检测出检冰构件40是否返回至原位置,无需使用其它检测构件。
[0123]另外,在脱冰后,在尽管使驱动源10朝另一侧驱动但仍然判断为检冰构件40未返回至原位置的情况下,当使驱动源10进一步朝另一侧驱动时,制冰盘20的旋转会被制冰盘限位件71阻止,因此,驱动源10的动力全都被输出至检冰构件40。S卩,驱动源10的动力都传递至检冰构件40,因此,能克服冰的阻力等使检冰杆回复至原位置。
[0124]另外,检冰构件40以在与贮冰容器30内的处于不足状态的冰或检冰构件限位件31接触的状态下使从制冰盘20下落的冰被朝着与朝向原位置的旋转方向相反一侧引导的方式,使制冰盘20 —侧的面倾斜,因此,能减少在欲使检冰构件40返回至原位置时、检冰构件40卡在冰上(埋入冰中)的情况。
[0125]另外,检冰构件40被设成位于比壳体70最外侧的面更靠内侧的位置,因此,包括检冰构件40的装置整体变得紧凑,提高了朝冰箱等的配置自由度。[0126]以上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进行了详细说明,但本发明不限定于上述实施方式,可在不脱离本发明技术思想的范围内进行各种改变。
[0127]例如,在本实施方式中,将检冰构件限位件31设于贮冰容器30,但也可在壳体70的外侧设置对检冰构件40的连接部41的移动进行限制的限制部,并使该限制部作为检冰构件限位件起作用。另外,也可在壳体70内侧设置对检冰构件输出轮15或检冰构件支承体16的移动进行限制的限制部,并使该限制部作为检冰构件限位件起作用。
【权利要求】
1.一种制冰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驱动源; 制冰盘,该制冰盘被设成能在制冰位置与脱冰位置之间移动; 贮冰容器,该贮冰容器对从所述制冰盘脱冰后的冰进行贮存; 检冰构件,该检冰构件与所述贮冰容器内的冰接触以检测出贮冰容器内的冰量过量或不足; 差动齿轮机构,该差动齿轮机构输入有所述驱动源的动力,并将该动力输出至所述制冰盘或所述检冰构件;以及 检测元件,该检测元件对所述制冰盘的移动进行检测, 在所述制冰盘位于所述制冰位置的状态下使所述驱动源朝一侧驱动时,利用朝着阻碍所述制冰盘从所述制冰位置朝所述脱冰位置移动的方向作用于所述制冰盘的阻力,将所述驱动源的动力经由所述差动齿轮机构传递至所述检冰构件,使所述检冰构件进入所述贮冰容器内, 通过所述检冰构件与所述贮冰容器内的冰或设于比判断为冰不足的位置更靠下方的位置的检冰构件限位件接触,来切换所述差动齿轮机构的输出,并将所述驱动源的动力传递至所述制冰盘,使该制冰盘朝所述脱冰位置移动, 根据所述驱动源朝一侧的驱动量,来判断所述贮冰容器内的冰量,其中,所述驱动量是指在所述制冰盘位于所述制冰位置的状态下从所述驱动源朝一侧开始驱动起,直至所述检测元件检测出因所述检冰构件与所述贮冰容器内的冰或所述检冰构件限位件接触而切换所述差动齿轮机构的输出、使所述制冰盘朝所述脱冰位置移动为止的驱动量。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制冰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检测元件包括开关,该开关通过切换具有弹性的触点构件的接触、非接触状态来检测出所述制冰盘从制冰位置朝脱冰位置一侧移动, 为了在所述检冰构件未与所述贮冰容器内的冰或所述检冰构件限位件接触的状态下将所述驱动源的动力经由所述差动齿轮机构输出至所述检冰构件,朝阻碍所述制冰盘从所述制冰位置朝所述脱冰位置移动的方向作用的所述阻力的至少一部分是使作用于所述制冰盘的所述触点构件发生弹性变形的力。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制冰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制冰盘在所述制冰位置与所述脱冰位置之间旋转移动, 所述检测元件由与所述制冰盘一体旋转的凸轮部和位于该凸轮部的周向外侧的所述开关构成。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制冰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凸轮部包括:设于周向外侧的凹部;直径比该凹部的直径大的大径部分;以及位于所述凹部与所述大径部分之间的台阶, 所述开关包括通过与所述凸轮部的大径部分接触而朝周向外侧弹性变形的可动触点构件, 所述阻力的至少一部分是作用于所述制冰盘的所述可动触点构件越过所述台阶的力。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制冰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可动触点构件在所述凸轮面的切线方向上延伸。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制冰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检冰构件构成为能以某一轴为中心进行旋转,并且当所述检冰构件进入所述贮冰容器内时靠近所述贮冰容器内的冰或所述检冰构件限位件的一个面形成得比相反一侧的另一个面大。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制冰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差动齿轮机构包括: 恒星齿轮,该恒星齿轮利用所述驱动源进行旋转; 多个行星齿轮,这多个行星齿轮与所述恒星齿轮啮合; 检冰构件侧输出轮,该检冰构件侧输出轮包括与所述多个行星齿轮啮合的环形齿轮;以及 制冰盘侧输出轮,该制冰盘侧输出轮具有将所述多个行星齿轮支承成能自由旋转的行星齿轮支承轴,并驱动所述制冰盘旋转, 所述检测元件具有开关,该开关由固定触点构件和可动触点构件构成,其中所述可动触点构件具有通过所述制冰盘侧输出轮的旋转来切换与所述固定触点构件的接触、非接触状态的弹性, 使用所述可动触点构件的作用力,以作为作用于所述制冰盘的所述阻力。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制冰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制冰盘侧输出轮驱动所述制冰盘旋转,并驱动与所述制冰盘一体旋转的制冰盘支承体旋转, 在所述制冰盘支承体的外周面上形成有凸轮部,该凸轮部具有表示是制冰位置的第一凹部和表示是脱冰位置的第二凹部, 使用所述可动触点构件从所述第一凹部脱出的力,以作为作用于所述制冰盘的所述阻力。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制冰装置,其特征在于, 对所述贮冰容器内的冰量过量或不足进行检测的所述检冰构件是转动杆,该转动杆由所述检冰构件侧输出轮带动转动,且前端具有冰接触部, 所述转动杆通过以检冰动作为朝下方移动的方式上下运动,来检测出所述贮冰容器内的冰量过量或不足, 在所述制冰盘位于所述制冰位置的状态下使所述驱动源朝所述一侧驱动时,在所述差动齿轮机构中,使利用自重朝下方移动的所述转动杆移动的所述检冰构件侧输出轮相对于承受所述阻力的所述制冰盘旋转,从而使所述检冰构件的检冰动作相对于所述制冰盘朝脱冰位置的移动优先进行。
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制冰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检冰构件的所述冰接触部中,在所述检冰构件进入所述贮冰容器内时靠近所述贮冰容器内的冰或所述检冰构件限位件的一个面形成得比相反一侧的另一个面大。
11.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制冰装置,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制冰盘位于所述脱冰位置的状态下使所述驱动源朝另一侧驱动时,所述驱动源的动力经由所述差动齿轮机构而传递至所述检冰构件,使所述检冰构件远离所述贮冰容器内的冰或所述检冰构件限位件而移动至所述检冰构件的移动被阻止的位置,从而切换所述差动齿轮机构的输出,将所述驱动源的动力传递至所述制冰盘,该制冰盘朝所述制冰位置移动。
12.如权利要求11所述的制冰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检测元件包括开关,该开关通过切换具有弹性的触点构件的接触、非接触状态来检测出所述制冰盘从脱冰位置朝制冰位置一侧移动, 为了在所述制冰盘位于所述脱冰位置的状态下朝另一侧驱动所述驱动源时,利用所述差动齿轮机构将所述驱动源的动力经由驱动所述检冰构件的检冰构件驱动构件而传递至所述检冰构件,阻碍所述制冰盘从所述脱冰位置起的移动且作用于所述制冰盘的阻力的至少一部分是使作用于所述制冰盘的所述触点构件发生弹性变形的力。
13.如权利要求12所述的制冰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检冰构件构成为能以某一轴为中心进行旋转,并且所述制冰盘一侧的面倾斜,以在所述检冰构件与所述贮冰容器内的处于不足状态的冰或所述检冰构件限位件接触的状态下,使从所述制冰盘下落的冰被朝着与朝向原位置的旋转方向相反一侧引导。
14.如权利要求12所述的制冰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检冰构件构成为能以某一轴为中心进行旋转,并且当所述检冰构件进入所述贮冰容器内时靠近所述贮冰容器内的冰或所述检冰构件限位件的一个面形成得比相反一侧的另一个面大。
15.如权利要求11所述的制冰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差动齿轮机构包括: 恒星齿 轮,该恒星齿轮利用所述驱动源进行旋转; 多个行星齿轮,这多个行星齿轮与所述恒星齿轮啮合; 检冰构件侧输出轮,该检冰构件侧输出轮是包括与所述多个行星齿轮啮合的环形齿轮的检冰构件驱动构件;以及 制冰盘侧输出轮,该制冰盘侧输出轮具有将所述多个行星齿轮支承成能自由旋转的行星齿轮支承轴,并驱动所述制冰盘旋转, 所述检测元件具有开关,该开关由固定触点构件和可动触点构件构成,其中所述可动触点构件具有通过所述制冰盘侧输出轮的旋转来切换与所述固定触点构件的接触、非接触状态的弹性, 使用所述可动触点构件的作用力,以作为作用于所述制冰盘的所述阻力。
16.如权利要求15所述的制冰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制冰盘侧输出轮驱动所述制冰盘旋转,并驱动与所述制冰盘一体旋转的制冰盘支承体旋转, 在所述制冰盘支承体的外周面上形成有凸轮部,该凸轮部具有表示是所述制冰位置的第一凹部和表示是所述脱冰位置的第二凹部, 使用所述可动触点构件从所述第一凹部脱出的力和所述可动触点构件从所述第二凹部脱出的力,以作为作用于所述制冰盘的所述阻力。
17.如权利要求16所述的制冰装置,其特征在于, 对所述贮冰容器内的冰量过量或不足进行检测的所述检冰构件是转动杆,该转动杆由所述检冰构件侧输出轮带动转动,且前端具有冰接触部,所述转动杆通过以检冰动作为朝下方移动的方式上下运动,来检测出所述贮冰容器内的冰量过量或不足, 在所述制冰盘位于所述制冰位置的状态下使所述驱动源朝所述一侧驱动时,在所述差动齿轮机构中,使利用自重朝下方移动的所述转动杆移动的所述检冰构件侧输出轮相对于承受所述阻力的所述制冰盘旋转,从而使所述检冰构件的检冰动作相对于所述制冰盘朝脱冰位置的移动优先进行。
1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制冰装置,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制冰盘位于所述脱冰位置的状态下使所述驱动源朝另一侧驱动时,在从所述制冰盘位于所述脱冰位置的状态到所述制冰盘位于所述制冰位置的状态为止的所述驱动源朝另一侧驱动量比从所述制冰盘位于所述制冰位置的状态到所述制冰盘位于所述脱冰位置的状态为止的所述驱动源朝一侧的驱动量小的情况下,判断出所述检冰构件未返回至原位置。
19.如权利要求18所述的制冰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制冰装置还包括制冰盘限位件,该制冰盘限位件阻止位于所述制冰位置的制冰盘朝所述制冰位置方向的相反方向移动, 在判断为所述检冰构件未返回至原位置的情况下,从所述制冰盘与所述制冰盘限位件接触的状态进一步使所述驱动源朝另一侧驱动。
20.如权利要求18所述的制冰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检冰构件构成为能以某一轴为中心进行旋转,并且当所述检冰构件进入所述贮冰容器内时靠近所述贮冰容器内的冰或所述检冰构件限位件的一个面形成得比相反一侧的另一个面大。
21.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制冰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检冰构件构成为能以某一轴为中心进行旋转,并且所述制冰盘一侧的面倾斜,以在所述检冰构件与所述贮冰容器内的处于不足状态的冰或所述检冰构件限位件接触的状态下,使从所述制冰盘下落的冰被朝着与朝向原位置的旋转方向相反一侧引导。
2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制冰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制冰装置还包括壳体,该壳体收容所述驱动源及所述差动齿轮机构, 所述检冰构件以能旋转的方式安装于在所述壳体外侧设置的检冰构件安装部,并包括与所述冰接触的冰接触部和将所述检冰构件安装部的旋转传递至所述冰接触部的连接部, 所述连接部及所述检冰构件安装部被设成位于比所述壳体在所述检冰构件的旋转轴线方向上的最外侧的面更靠内侧的位置。
2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制冰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检冰构件构成为能以某一轴为中心进行旋转,并且当所述检冰构件进入所述贮冰容器内时靠近所述贮冰容器内的冰或所述检冰构件限位件的一个面形成得比相反一侧的另一个面大。
24.如权利要求23所述的制冰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检冰构件在靠近所述检冰构件限位件的一个面设有比所述冰小的凹部。
25.如权利要求24所述的制冰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一个面包括从所述另一个面侧分支出的第一部分的端面和第二部分的端面,所述凹部设于第一部分的端面与第二部分的端面之间。
26.如权利要求1至25中任一项所述的制冰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检冰构件构成为能以某一轴为中心进行旋转,并且最远离所述检冰构件的旋转中心轴的面呈朝外侧隆起的圆弧·状。
【文档编号】F25C1/24GK103712393SQ201310447133
【公开日】2014年4月9日 申请日期:2013年9月27日 优先权日:2012年9月28日
【发明者】小沢滋, 北原裕士, 林勝彦, 伊藤章宏, 仓谷大树 申请人:日本电产三协株式会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