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制冷冷胆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4805280阅读:1467来源:国知局
电子制冷冷胆的制作方法
【专利摘要】本新型公开了一种电子制冷冷胆,包括驱动电机、涡轮风叶、涡轮风道、风道盖板、制冷片、大散热片和小散热片,其中小散热片安装在水箱上,制冷片紧贴小散热片安装,涡轮风道固定到水箱上,其与制冷片对应的位置透空,大散热片紧贴制冷片安装,涡轮风叶安装在涡轮风道前端,驱动电机安装在涡轮风叶中心轴端,风道盖板安装在大散热片外侧。本实用新型采用制冷片(电子式)制冷,并结合水箱,将小散热片卧进水箱,减小体积,尽量节约空间采用涡轮风叶和涡轮风道,体积大大减小,适用于壁挂机,管线机,RO机等薄型设各。
【专利说明】电子制冷冷胆
【技术领域】
[0001 ]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用于饮用水设备的电子制冷冷胆。
【背景技术】
[0002]目前,市场上的饮用水设备上的制冷系统普遍存在结构体积大,噪音大,制冷效果差的缺陷,由于其体积较大,对于一些特殊(壁挂机,管线机,RO机等)的薄型设备,均不适用,造成这些薄型饮用水设备没有冰水,不方便用户使用。
实用新型内容
[0003]本实用新型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适用于薄型饮用水设备的电子制冷冷胆。
[0004]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所采取的技术方案是:一种电子制冷冷胆,包括驱动电机、涡轮风叶、涡轮风道、风道盖板、制冷片、大散热片和小散热片,其中小散热片安装在水箱上,制冷片紧贴小散热片安装,涡轮风道固定到水箱上,其与制冷片对应的位置透空,大散热片紧贴制冷片安装,涡轮风叶安装在涡轮风道前端,驱动电机安装在涡轮风叶中心轴端,风道盖板安装在大散热片外侧,所述大散热片和小散热片与制冷片之间分别设置有导热层。
[0005]所述涡流风道、涡流风叶和大散热片之间构成散热结构。
[0006]所述导热层是导热硅脂。
[0007]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所产生的有益效果在于:本实用新型采用制冷片(电子式)制冷,并结合水箱,将小散热片卧进水箱,减小体积,尽量节约空间采用涡轮风叶和涡轮风道,体积大大减小,适用于壁挂机,管线机,RO机等薄型设备。
【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
[0008]图1是本实用新型水箱结构示意图;
[0009]图2是本实用新型小散热片结构示意图;
[0010]图3是本实用新型制冷片结构示意图;
[0011]图4是本实用新型涡轮风道结构示意图;
[0012]图5是本实用新型驱动电机结构示意图;
[0013]图6是本实用新型涡轮风叶结构示意图;
[0014]图7是本实用新型大散热片结构示意图;
[0015]图8是本实用新型风道盖板结构示意图;
[0016]其中:1、水箱,2、小散热片,3、制冷片,4、涡轮风叶,5、驱动电机,6、涡轮风道,7、大
散热片,8、风道盖板。
【具体实施方式】[0017]下面结合附图1-8对实用新型做进一步详细描述:本新型是针对壁挂机,管线机,RO机等饮用水设备进行开发的,体积小,便于安装,解决了薄型饮用水设备没有冰水的问题,如图1?6所示,本新型包括驱动电机5、涡轮风叶4、涡轮风道6、风道盖板8、制冷片3、大散热片7和小散热片2,其安装顺序为:将小散热片2安装在水箱I上,水箱I与散热片相结合,散热片卧进水箱中,节约空间、增加换热面积,制冷片3紧贴小散热片2安装,再安装涡轮风叶4和涡轮风道6,涡轮风叶4安装在涡轮风道6前端,涡轮风道6固定到水箱I上,其与制冷片2对应的位置透空,这样可以进一步降低设备占用空间,接着再将大散热片7紧贴制冷片3安装,然后将驱动电机5安装在涡轮风叶4中心轴端,最后将风道盖板8安装在大散热片7外侧。涡轮风叶4在驱动电机5的带动下会形成涡流气流,这样涡流空气会充分接触大散热片7,提高流经大散热片7气流的换热效率,使气流气体充分与大散热片7接触同样体积的气体可以带走更多的热量。
[0018]安装过程中,可以在制冷片3与大散热片7和小散热片2之间设置导热层,这样可以增加制冷片3与大散热片7和小散热片2之间的热传递效率,导热层的导热材料优选为导热硅脂,然后再用螺丝紧固,以增加散热传导,保证散热效果。
【权利要求】
1.一种电子制冷冷胆,其特征在于:包括驱动电机(5)、涡轮风叶(4)、涡轮风道(6)、风道盖板(8)、制冷片(3)、大散热片(7)和小散热片(2),其中小散热片(2)安装在水箱(I)上,制冷片(3)紧贴小散热片(2)安装,涡轮风道(6)固定到水箱(I)上,其与制冷片(3)对应的位置透空,大散热片(7)紧贴制冷片(3)安装,涡轮风叶(4)安装在涡轮风道(6)前端,驱动电机(5)安装在涡轮风叶(4)中心轴端,风道盖板(8)安装在大散热片(7)外侧,所述大散热片(7)和小散热片(2)与制冷片(3)之间分别设置有导热层。
【文档编号】F25B21/00GK203671986SQ201320692409
【公开日】2014年6月25日 申请日期:2013年11月6日 优先权日:2013年11月6日
【发明者】章爱能, 陈迪锋 申请人:章爱能, 陈迪锋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