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柜式空调器室内的制造方法

文档序号:4786868阅读:262来源:国知局
立柜式空调器室内的制造方法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涉及空调器,提供一种立柜式空调器室内机,包括室内机壳体、位于所述空调外壳内的风道组件及换热器组件,所述空调外壳开设有进风口和出风口,所述进风口、所述换热器组件、所述风道组件及所述出风口共同形成气流通道,所述室内机壳体内还设有位于所述换热器组件以及所述风道组件正下方的冷藏箱单元,所述冷藏箱单元包括用于冷藏的箱体以及用于支撑所述箱体的底座,所述箱体的顶部支撑所述换热器组件以及所述风道组件。本实用新型室内机兼具空调器与冰箱两种功能,同时采用冷藏箱单元的箱体顶部支撑换热器组件以及风道组件,底座支撑箱体,这种结构既优化了室内机的安装,而且整体的支撑结构比较稳定。
【专利说明】立柜式空调器室内机

【技术领域】
[0001] 本实用新型涉及空调器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立柜式空调器室内机。

【背景技术】
[0002] 在当今的家庭生活中,空调与冰箱逐渐成为一种不可或缺的家用电器。但是对于 现有家庭来说,室内空间有限,而立柜式空调器与冰箱均会占用室内一定的有效面积,为有 效优化两者的占用空间,目前出现了一种空冰一体机的理论,将立柜式空调器与冰箱结合 为一整体,使其兼具空调器与冰箱两种功能。在这种空冰一体机中,空调器与冰箱多采用 一套制冷系统工作,但是由于在正常家庭生活中,冰箱基本处于长期工作中,当空调器工作 时,两部分同时工作对压缩机的要求非常高,不易实现,而采用冰箱的制冷系统虽然可满足 制冷要求,但是该制冷系统在搬运的过程中不能出现过大的倾斜,运输比较困难,而且无论 是在这种空冰一体机理论中还是普通的空调器中,空调器内的换热器组件以及风道组件等 部件均安装于空调器的外壳上,安装时非常麻烦,需要将换热器组件以及风道组件的各个 部件一一对应地安装于空调器外壳上,安装时非常麻烦,工作效率比较低。 实用新型内容
[0003]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立柜式空调器室内机,旨在用于解决现有的空调 器在安装时换热器组件以及风道组件安装不方便的问题。
[0004]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立柜式空调器室内机, 包括室内机壳体、位于所述空调外壳内的风道组件及换热器组件,所述空调外壳开设有进 风口和出风口,所述进风口、所述换热器组件、所述风道组件及所述出风口共同形成气流通 道,所述室内机壳体内还设有位于所述换热器组件以及所述风道组件正下方的冷藏箱单 元,所述冷藏箱单元包括用于冷藏的箱体以及用于支撑所述箱体的底座,所述箱体的顶部 支撑所述换热器组件以及所述风道组件。
[0005] 具体地,所述换热器组件与所述风道组件连接。
[0006] 具体地,所述换热器组件包括换热器支架以及设于所述换热器支架内的换热器, 所述换热器支架与所述风道组件连接。
[0007] 进一步地,所述箱体顶部通过第一安装结构连接所述换热器组件,且所述箱体顶 部支撑所述换热器组件于所述第一安装结构。
[0008] 具体地,所述第一安装结构包括所述换热器组件的底部且向下延伸的若干第一凸 起部以及设于所述箱体的顶部设有与各所述第一凸起部一一对应的若干第一凹陷部,每一 所述第一凸起部分别伸入与其对应的所述第一凹陷部内卡接。
[0009]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安装结构包括设于所述换热器组件与所述箱体顶部之间的连 接板,所述连接板分别与所述换热器组件的底部以及所述箱体的顶部固定连接。
[0010] 具体地,所述箱体顶部通过第二安装结构连接所述风道组件,且所述箱体顶部支 撑所述风道组件于所述第二安装结构。 toon] 具体地,所述第二安装结构包括于所述风道组件底部向下延伸的若干第二凸起部 以及于所述箱体的顶部且与各所述第二凸起部一一对应的若干第二凹陷部,各所述第二凹 陷部卡设且支撑各所述第二凸起部。
[0012] 进一步地,所述室内机壳体还包括相对且坚直设置的两个侧板,每一所述侧板分 别与所述换热器组件、所述风道组件以及所述箱体的外表面卡接。
[0013] 进一步地,所述箱体的外表面设有若干加强筋,各所述加强筋均呈坚直方向设置。
[0014] 本实用新型具有下列技术效果:
[0015] 本实用新型的立柜式空调器室内机中,换热器组件以及风道组件位于冷藏箱单元 的正上方,冷藏箱单元的箱体通过顶部位置支撑位于其上方的换热器组件以及风道组件。 在这种结构中,换热器组件与风道组件整体与冷藏箱单元为两个单独的个体,在对室内机 组装时非常方便,安装效率高,而且采用箱体支撑换热器组件与风道组件,底座支撑箱体, 箱体为过渡支撑,其作为箱状结构,不但有利于支撑换热器组件以及风道组件,同时对底座 的作用力比较均衡,室内机内支撑结构比较稳定。

【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
[0016]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立柜式空调器室内机的结构示意图;
[0017] 图2为图1的立柜式空调器室内机的箱体支撑风道组件以及换热器组件的结构示 意图;
[0018] 图3为图1的立柜式空调器室内机的箱体、风道组件以及换热器组件三者之间的 爆炸图;
[0019] 图4为图3中B处放大图;
[0020] 图5为图3中C处放大图;
[0021] 图6为图1的立柜式空调器室内机的换热器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0022] 图7为图1的立柜式空调器室内机的换热器支架的结构示意图;
[0023] 图8为图1的立柜式空调器室内机的换热器的结构示意图;
[0024] 图9为图1的立柜式空调器室内机的上压板以及接水盘的结构示意图;
[0025] 图10为图7中D处放大图;
[0026] 图11为图1的立柜式空调器室内机的风道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7]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 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 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0028] 参见图1以及图2,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立柜式空调器室内机,包括室内 机壳体1以及位于室内机壳体内的冷藏箱单元2,室内机壳体1内还设有换热器组件11以 及风道组件12,室内机壳体1上开设有进风口与出风口,进风口、换热器组件11、风道组件 12以及出风口依次形成气流通道,换热器组件11用于调节由进风口进入室内机壳体1内 空气的温度,风道组件12则是用于将换热器组件11调温后的空气由出风口排出室内机壳 体1之外,两者配合使用可以根据需要用于调节周围环境温度,冷藏箱单元2则包括一个用 于冷藏食物的箱体21以及用于支撑箱体的底座22,底座22支撑箱体21,通过箱体21顶部 支撑位于上方的换热器组件11以及风道组件12,对此本实用新型的室内机兼具空调与冷 藏两种功能。在本实用新型中,换热器组件11以及风道组件12配合使用,其与冷藏箱单元 2两者独立工作,两部分采用两套制冷系统进行制冷,两者之间相互独立,具体地,换热器组 件11与风道组件12的制冷系统采用换热器组件11与室外机(图中未示出)的冷凝器以 及压缩机配合形成一套制冷系统,而对于冷藏箱单元2的制冷系统则采用半导体制冷片来 实现,且半导体制冷片的冷端位于冷藏箱单元2内侧,热端则位于冷藏箱单元2的外侧,由 于两套制冷系统单独工作,互不干涉其可有效降低对各套制冷系统的工作要求,而且搬运 时比较方便不会产生制冷液回流的现象。在本实施例中,在一定程度上换热器组件11与风 道组件12的整体结构与冷藏箱单元2之间为两个单独的个体,对此在组装室内机时,单独 组装换热器组件11以及风道组件12的各部件,然后将风道组件12与换热器组件11进行 连接,待两者组装完成后,再将其整体置于冷藏箱单元2的正上方,通过冷藏箱箱体21的顶 部实现对换热器组件11以及风道组件12的支撑,在整个组装过程中,各部件之间的安装互 不干涉,非常方便,安装效率比较高,而且采用箱体21顶部支撑换热器组件11与风道组件 12有利于箱体21的受力,箱体21位于底座22上,通过底座22支撑箱体21,从而在这种结 构中底座22为整个室内机的支撑点,箱体21起到过渡支撑的作用,又箱体21为箱状结构, 其与底座22之间具有较大的接触面积,底座22受力比较均勻,室内机的稳定性高,对于底 座22其应采用强度较高的材料支撑,以对其上方室内机的各部件产生较大的支撑力。
[0029] 参见图1以及图3,进一步地,换热器组件与风道组件之间固定连接,对于换热器 组件11包括坚直设置的换热器支架111以及换热器112,换热器支架111用于固定换热器 112,且其底部与箱体21的顶部之间通过第一安装结构进行连接固定,箱体21顶部通过对 换热器支架111底部的支撑可实现对换热器组件11与风道组件12的整体支撑。在这种结 构中,风道组件12与换热器组件11之间固定,具体地为风道组件12与换热器支架111连 接,对此箱体21顶部支撑换热器支架111,即可实现对换热器组件11以及风道组件12的支 撑,换热器组件11与风道组件12整体稳定支撑于箱体21顶部。一般地,为避免出现换热 器支架111造成箱体21顶部受力不均的情况,在箱体21顶部支撑换热器支架111底部时, 应尽量加大箱体21顶部与换热器支架111底部之间的接触面积,减少换热器组件11与风 道组件12整体对箱体21顶部的压强。
[0030] 参见图1、图3-图5,对于第一安装结构可采用多种结构形式,比如第一安装结构 可以作为换热器支架111底部或箱体21顶部的一部分,即换热器支架111底部与箱体21 顶部之间直接进行连接固定,具体地第一安装结构包括位于换热器支架111底部的若干第 一凸起部1111以及位于箱体21顶部的若干第一凹陷部211,各第一凸起部1111均向下延 伸,且各第一凸起部1111与第一凹陷部211 -一对应,在将换热器组件11与风道组件12组 装至冷藏箱单元2上时,每一第一凸起部1111均分别伸入与其对应的第一凹陷部211内并 且两者之间卡接,从而实现换热器组件11与冷藏箱单元2之间的连接固定,一般地换热器 支架111底部为方形,第一凸起部1111与第一凹陷部211的设置个数均为四个,四个第一 凸起部1111分布于换热器支架111底部的四个拐角附近,以使换热器支架111安装后具有 较强的稳定性。优化上述第一安装结构的实施结构,第一安装结构还包括若干连接件,在每 一第一凸起部1111的外表面上均开设有第一连接孔1112,对应地在箱体21顶部位于每一 第一凹陷部211处也均开设有第二连接孔2111,该第二连接孔2111贯穿第一凹陷部211内 夕卜,且在第一凸起部1111卡接于第一凹陷部211内时,第一连接孔1112与第二连接孔2111 一一对应,每一连接件依次穿设固定其中一第二连接孔2111以及对应的第一连接孔1112。 一般地,第一连接孔1112与第二连接孔2111均为螺纹孔,连接件则为连接螺钉或连接螺栓 等,通过连接件将换热器支架111的第一凸起部1111与箱体21的第一凹陷部211进行连 接固定,能够进一步加强换热器支架111底部与箱体21顶部之间连接的稳定性,两者不会 轻易出现脱离。
[0031] 在第一安装结构的另一种结构形式中,第一安装结构可以作为一种过渡件,其不 为换热器支架111或箱体21的一部分。具体地第一安装结构为一连接板(图中未示出), 该连接板位于换热器支架111底部与箱体21顶部之间,连接板分别与换热器支架111底部 以及箱体21顶部固定连接,对于固定连接可以直接采取若干螺栓等锁紧,即通过连接板间 接形成换热器支架111与冷藏箱单元2之间的连接固定,箱体21顶部直接支撑连接板的下 表面,通过力的传递作用,连接板的上表面支撑换热器支架111的底部。
[0032] 参见图1、图6-图9,进一步地,对于换热器组件11还包括上压板114以及接水盘 113,上压板114与接水盘113均与换热器支架111形成固定连接,换热器112夹设于压板 与接水盘113之间,且换热器112的上端部与上压板114扣接,换热器112的下端部卡设于 接水盘113内。对于换热器支架111的结构,其为坚直设置的框状结构,通过一坚直设置的 基板1113以及相对设置的两边板1114围合形成一个坚直放置的通槽1115结构,通槽1115 的开口 11151正对基板1113,通槽1115还具有相对设置的上端口 11152与下端口 11153。 在本实用新型中换热器112采用平行流换热器112,呈板状结构,其位于通槽1115内主要通 过上端部以及下端部形成固定,上压板114卡设于换热器支架111的上端口 11152处,对应 地接水盘113则卡设于下端口 11153处,上压板114固定换热器112的上端部,接水盘113 固定换热器112的下端部,从而使得两者夹设固定换热器112。具体地换热器112的下端部 直接卡设于接水盘113内,接水盘113具有集水槽1131,换热器112沿坚直方向的投影落于 该集水槽1131内,从而可以使得换热器112工作时其表面液化水可沿换热器112表面流至 集水槽1131内,再由集水槽1131引出的导水管排出室内机外,当然对于换热器支架111的 上端口 11152以及下端口 11153处均应分别设置用于与上压板114以及接水盘113卡接的 相关结构,比如卡槽或者定位柱等,两两之间也可采用螺栓等锁紧。
[0033] 进一步地,在接水盘113上开设有两个导孔1132,换热器112的输入管1121以及 输出管1122分别穿设该两个导孔1132沿箱体21的外表面向下铺设。在本实施例中,由于 换热器112位于箱体21的正上方,为避免换热器112的输入管1121以及输出管1122由室 内机的上部分引出,影响室内机整体的美观,对此可将其沿箱体21外表面向下铺设,使得 换热器112的输入管1121以及输出管1122沿室内机的底部引出,而且输入管1121以及输 出管1122沿箱体21外表面向下铺设,两者抵靠箱体21的外表面还可以起到防止换热器组 件11侧翻的作用,进一步加强箱体21顶部支撑换热器组件11以及风道组件12时的稳定 性。由于换热器112位于换热器支架111的通槽1115内,输入管1121以及输出管1122可 分别沿两个导孔1132穿设接水盘113。针对这种结构,两个导孔1132不应开设于集水槽 1131内,避免集水槽1131内的水沿导孔1132流出,本实施例中,接水盘113具有一个延伸 部1133,两个导孔1132均开设于该延伸部1133内,由于在安装时直接将换热器112的输入 管1121以及输出管1122沿坚直方向穿设两个导孔1132不是很方便,因此该延伸部1133 可由两拼接板11331组成,其中一拼接板11331与接水盘113的集水槽1131部分一体成 型,两拼接板11331之间可采用螺钉进行连接固定,每一导孔1132均被两拼接板11331分 割为两个半孔,两半孔分别位于两拼接板11331上,即当两拼接板11331连接固定时可围设 成两个完整的导孔1132,这样在将换热器112的输入管1121以及输出管1122穿设两导孔 1132时,可先拆卸其中一拼接板11331,再将输入管1121以及输出管1122沿水平方向置于 另一拼接板11331的两个半孔内,最后用螺钉等将两拼接板11331连接固定,从而实现输入 管1121以及输出管1122穿设两个导孔1132,方便快速。
[0034] 参见图1、参见图6以及图11,箱体21顶部支撑风道组件12,对于风道组件12包 括具有风道1211的出风框121以及设于出风框121内的贯流风轮122,出风框121与贯流 风轮122均为坚直设置,贯流风轮122主要用于将室内机外一侧的空气吸入室内机壳体1 内并形成气流,该气流在经换热器组件11时与换热器112进行换热以改变其温度,然后温 度改变后的气流继续在贯流风轮122的作用下进入风道1211内并由室内机另一侧排出,从 而起到改变室内机周围环境温度的作用,箱体21顶部通过对出风框121底部的支撑可实现 对换热器组件11与风道组件12的整体支撑,风道组件12与换热器组件11固定连接,具体 为出风框121与换热器112之间进行连接,风道组件12固定于换热器支架111通槽1115 的开口 11151处,在换热器支架111的基板上设置连接孔,出风框121可沿两边板伸入通槽 内,然后采用螺钉等与基板上的连接孔进行锁紧固定。在本实施例中,箱体21顶部可起到 支撑出风框121底部的作用,然后通过出风框121实现对风道组件12整体的支撑,进而支 撑整个换热器组件11以及风道组件12。
[0035] 进一步地,箱体21顶部通过第二安装结构连接风道组件12,且箱体21顶部支撑风 道组件12于第二安装结构,第二安装结构包括包括于风道组件12底部向下延伸的若干第 二凸起部1212以及于箱体21的顶部且与各第二凸起部1212 -一对应的若干第二凹陷部 212,各第二凹陷部212卡设且支撑各第二凸起部1212,具体地为各第二凸起部1212位于出 风框121底部,各第二凹陷部212用于卡接与其对应的第二凸起部1212,且可实现对该第 二凸起部1212的支撑。在这种结构中,出风框121的底部与箱体21顶部之间通过若干组 第二凸起部1212以及第二凹陷212部进行卡接,保证了两者间连接的稳定,同时风道1211 之剑底部与箱体21顶部之间还应具有较大的接触面积,通过每一接触面实现箱体21顶部 对换热器组件11以及风道组件12的支撑,而且两者间的接触面积越大,换热器组件11以 及风道组件12整体对箱体21顶部的作用力较均匀化,以使接触面处的箱体21顶部压强较 小,从而保证箱体21作为底座时的稳定性。当然还可以在出风框121底部以及箱体21顶 部之间也可设置一与两者均连接的连接板(图中未示出),通过连接板间接连接出风框121 与箱体21,而且通过这种连接板的板状结构还可以有效保证出风框121底部与箱体21顶部 之间的间接接触面积,减小压强。对于第二凸起部1212在出风框121底部上的安设位置, 应尽量靠近换热器组件11 一侧,因为在出风框121上还设置有贯流风轮122以及电机等, 这些部件在出风框121的安设位置均偏向于换热器组件11 一侧,而出风框121远离换热器 组件11 一侧主要为风道1211,质量较轻,从而使得出风框121的整体重心应偏向换热器组 件11 一侧,对此为了保证箱体21支撑风道组件12时的平稳性,各第二凸起部1212应靠近 换热器组件12。
[0036] 再次参见图3、图10以及图11,箱体21顶部用于同时支撑换热器支架111底部以 及出风框121底部,在这种结构中,换热器支架111与出风框121均受到支撑力作用,通过 受力分析可知在箱体21顶部支撑换热器组件11与风道组件12整体时,换热器组件11与 风道组件12整体的重心应位于风道组件12与换热器组件11之间,而单一的风道组件12 以及换热器组件11的重心均位于自身上,对此采用两组支撑力支撑空换热器组件11与风 道组件12的整体结构,可使得换热器组件11与风道组件12的整体结构对箱体21顶部的 作用力均坚直方向,从而可以避免室内机整体出现侧翻的可能性,同时箱体21的受力更加 均衡,具有较强的稳定性。在这种结构形式中,换热器组件11与风道组件12之间的固定连 接通过换热器支架111与出风框121之间的卡接来实现,在出风框121上沿坚直方向间隔 设有若干挂钩1213,且各挂钩1213均向下延伸,对应地在换热器支架111上设有沿坚直方 向间隔设置的若干凹槽1116,各凹槽1116与各挂钩1213 -一对应,且其具有朝向上方的 开口 11161,在将出风框121固定于换热器支架111上时,每一挂钩1213均沿其对应的凹 槽1116的开口 11161伸入该凹槽1116内,同时两者之间形成卡接,即通过各凹槽1116与 挂钩1213的配合形成出风框121与换热器支架111之间的连接,而且由于重力作用,凹槽 1116位于与其对应的挂钩1213下方,连接比较稳定。
[0037] 再次参见图1以及图3,继续优化上述实施方案,室内机壳体1还包括坚直设置的 两个侧板13,两侧板13相对设置,且每一侧板13同时与换热器组件、风道组件以及箱体卡 接,具体地为每一侧板13分别与换热器组件11的换热器支架111、风道组件12的出风框 121以及箱体21的外表面卡接。换热器支架111、出风框121以及箱体21均具有坚直设置 的两个相对侧面,当采用箱体21顶部支撑换热器组件11以及风道组件12时,换热器支架 111的两个相对侧面、出风框121的两个相对侧面以及箱体21的两个相对侧面均--对应, 位于同一侧,且每一组近似位于同一平面上,当每一侧板13同时卡接换热器组件11、风道 组件12以及箱体21外表面时,该侧板13的上半部分同时卡接风道组件12以及换热器组 件11,其下半部分则卡接于箱体21外表面。针对卡接结构,在换热器支架111、出风框121 以及箱体21的上均设有若干卡槽,各卡槽间隔设置,对应地在每一侧板13上也间隔设置有 若干卡脚,将其中一侧板13沿换热器支架111、出风框121以及箱体21的其中一侧面放置 时,该侧板13上的卡脚与换热器支架111、出风框121以及箱体21的卡槽一一对应,将各卡 脚 对应卡设于各卡槽内,从而使得该侧板13固定于换热器支架111、出风框121以及箱 体21上,对此换热器支架111、出风框121以及箱体21通过两个侧板13在两相对侧面上形 成连接状态,两个侧板13夹设换热器支架111、出风框121以及箱体21,从而可以进一步加 强换热器组件11、风道组件12以及箱体21三者之间连接的稳定性,箱体21顶部稳定支撑 换热器组件11以及风道组件12,同时两侧板13还对换热器支架111、出风框121以及箱体 21外表面具有一定的保护作用。
[0038] 进一步地,对于箱体21的结构,可在箱体21的外表面上设置若干条加强筋213,各 加强筋213均沿坚直方向设置。由于箱体21主要用于冷藏食物,对此其内部多为中空结构, 当其用于支撑上方的换热器组件11以及风道组件12时,箱体21的最终受力部位为用于围 设该箱体21的侧面板214,在本实施例中,于箱体21的各侧面板214的外表面均设置坚直 方向的加强筋213,其可有效加强每一侧面板214的自身强度,保证箱体21的使用寿命。
[0039]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实施例而已,其结构并不限于上述列举的形状, 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 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权利要求】
1. 一种立柜式空调器室内机,包括室内机壳体、位于所述空调外壳内的风道组件及换 热器组件,所述空调外壳开设有进风口和出风口,所述进风口、所述换热器组件、所述风道 组件及所述出风口共同形成气流通道,其特征在于:所述室内机壳体内还设有位于所述换 热器组件以及所述风道组件正下方的冷藏箱单元,所述冷藏箱单元包括用于冷藏的箱体及 用于支撑箱体的底座,所述箱体的顶部支撑所述换热器组件以及所述风道组件。
2.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立柜式空调器室内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换热器组件与所述风 道组件连接。
3. 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立柜式空调器室内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换热器组件包括换热 器支架以及设于所述换热器支架内的换热器,所述换热器支架与所述风道组件连接。
4.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立柜式空调器室内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箱体顶部通过第一安 装结构连接所述换热器组件,且所述箱体顶部支撑所述换热器组件于所述第一安装结构。
5. 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立柜式空调器室内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安装结构包括所 述换热器组件的底部且向下延伸的若干第一凸起部以及设于所述箱体的顶部设有与各所 述第一凸起部一一对应的若干第一凹陷部,每一所述第一凸起部分别伸入与其对应的所述 第一凹陷部内卡接。
6. 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立柜式空调器室内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安装结构包括设 于所述换热器组件与所述箱体顶部之间的连接板,所述连接板分别与所述换热器组件的底 部以及所述箱体的顶部固定连接。
7.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立柜式空调器室内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箱体顶部通过第二安 装结构连接所述风道组件,且所述箱体顶部支撑所述风道组件于所述第二安装结构。
8. 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立柜式空调器室内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安装结构包括于 所述风道组件底部向下延伸的若干第二凸起部以及于所述箱体的顶部且与各所述第二凸 起部一一对应的若干第二凹陷部,各所述第二凹陷部卡设且支撑各所述第二凸起部。
9.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立柜式空调器室内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室内机壳体还包括相 对且坚直设置的两个侧板,每一所述侧板分别与所述换热器组件、所述风道组件以及所述 箱体的外表面卡接。
10. 如权利要求1-9任一项所述的立柜式空调器室内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箱体的外表 面设有若干加强筋,各所述加强筋均呈坚直方向设置。
【文档编号】F25D23/12GK203907780SQ201420288426
【公开日】2014年10月29日 申请日期:2014年5月30日 优先权日:2014年5月30日
【发明者】王锋珂, 李贤华, 刘冲, 方康乐, 钟志尧 申请人:美的集团武汉制冷设备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