冰箱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4786869阅读:125来源:国知局
冰箱的制作方法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冰箱。冰箱(100)具备:框体(10),其至少具有一个储藏室;冷冻循环回路,其具有压缩机(1)、冷凝器(5)、毛细管(6)以及蒸发器(7),并在蒸发器(7)对朝向储藏室供给的空气进行冷却;蒸发皿(2),其供对蒸发器(7)进行除霜时所产生的水存积;以及多个散热片(4),它们设置于将压缩机(1)与冷凝器(5)连接的冷凝管(3),并且它们的下部浸入到存积于蒸发皿的水内,多个散热片(4)中的至少一部分的散热片(4)的翅片间距被设为使得在这些散热片间产生毛细现象的宽度。
【专利说明】冰箱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冰箱,该冰箱具备对冷却器的除霜功能、且具有使因除霜而产生的水自动蒸发的功能。

【背景技术】
[0002]以往,提出了如下冰箱:利用将压缩机与冷凝器连接的冷凝管的热、亦即从压缩机排出的高温制冷剂的热,使对冷却器进行除霜时所产生的水(附着于蒸发器的霜融化而成的水,以下称为除霜水)蒸发。
[0003]作为这种现有的冰箱,例如,提出了如下冰箱:将冷凝管配置于浸入到蒸发皿内的除霜水中的位置,利用冷凝管的热使蒸发皿内的除霜水蒸发(参照专利文献I)。
[0004]另外,例如,作为这种现有的冰箱,还提出了如下冰箱:将散热片安装于冷凝管,并将该散热片配置于浸入到蒸发皿内的除霜水中的位置,利用冷凝管的传递至散热片的热使蒸发皿内的除霜水蒸发(参照专利文献2、3)。
[0005]另外,在专利文献3中还公开有如下技术:将金属多孔质体设置于冷凝管,并将该金属多孔质体配置于浸入到蒸发皿内的除霜水中的位置,从而借助因金属多孔质体而产生的毛细现象将除霜水吸出,由此促进除霜水的蒸发。
[0006]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平6 - 301854号公报
[0007]专利文献2:日本特开平10 - 197133号公报
[0008]专利文献3:日本特开平9 - 269180号公报
[0009]对于使冷凝管或者设置于该冷凝管的散热片浸入于除霜水从而使蒸发皿内的除霜水蒸发的现有的冰箱而言,并未特别想法设法地促进除霜水的蒸发。因此,对于这种现有的冰箱而言,为了促进除霜水的蒸发,需要通过增大浸入到除霜水内的冷凝管或者散热片的表面积而增大针对除霜水的加热面积(与除霜水接触的冷凝管、散热片的面积)。因此,对于这种现有的冰箱而言,存在如下问题:为了促进除霜水的蒸发而导致材料费增加。
[0010]另外,对于将金属多孔质体设置于冷凝管并利用因金属多孔质体而产生的毛细现象将除霜水吸出、从而促进除霜水的蒸发的现有的冰箱而言,存在如下问题:产生用于对金属多孔质体进行成型的费用,从而依然会导致材料费增加。另外,对于使用金属多孔质体的现有的冰箱而言,由于除霜水内所含有的垃圾以及杂质(从冰箱内、设置位置周围混入到除霜水内的垃圾以及杂质)将金属多孔质体的孔堵塞而导致不会产生毛细现象,因此,无法确保长期的可靠性。
实用新型内容
[0011]本实用新型是为了解决上述那样的问题而完成的,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冰箱,不会使材料费增加,与现有的冰箱相比能够更加促进除霜水的蒸发,从而能够确保长期的可靠性。
[0012]本实用新型所涉及的冰箱具备:框体,其至少具有一个储藏室;冷冻循环回路,其具有压缩机、冷凝器、减压机构以及蒸发器,并在上述蒸发器对朝向上述储藏室供给的空气进行冷却;蒸发皿,其供对上述蒸发器进行除霜时所产生的水存积;以及多个散热片,它们设置于将上述压缩机与上述冷凝器连接的冷凝管,并且它们的下部浸入到存积于上述蒸发M的上述水内,多个上述散热片中的至少一部分的上述散热片的翅片间距被设为使得在这些散热片间产生毛细现象的宽度。
[0013]由于本实用新型所涉及的冰箱而言,由于多个上述散热片中的至少一部分上述散热片的翅片间距被设为使得在这些散热片间产生毛细现象的宽度,因此,能够在散热片间将蒸发皿内的除霜水吸上来,从而能够增加针对除霜水的加热面积。因此,与利用散热片使除霜水蒸发的现有的冰箱相比,若材料费等同,则本实用新型所涉及的冰箱能够比现有的冰箱更加促进除霜水的蒸发,并且,在将除霜水的蒸发量设为与现有的冰箱等同的情况下,本实用新型所涉及的冰箱更能削减材料费。
[0014]因此,对于本实用新型所涉及的冰箱而言,在材料费与现有的冰箱的材料费等同的情况下,能够削减冰箱的耗电量,在将使除霜水蒸发的性能设为与现有的冰箱等同的情况下,本实用新型所涉及的冰箱能够使冰箱成本降低。
[0015]另外,对于本实用新型所涉及的冰箱而言,由于在散热片间产生毛细现象,因此,与使用金属多孔质体的情况相比,能够确保长期的可靠性。

【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
[0016]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I所涉及的冰箱的侧视剖视图。
[0017]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I所涉及的冰箱的制冷剂回路图。
[0018]图3是用于对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I所涉及的冰箱的蒸发皿附近的结构进行说明的说明图。
[0019]图4是用于对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I所涉及的冰箱的使蒸发皿内的除霜水蒸发的动作进行说明的说明图。
[0020]图5是用于对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I所涉及的冰箱的使蒸发皿内的除霜水蒸发的动作进行说明的说明图。
[0021]图6是用于对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2所涉及的冰箱的蒸发皿附近的结构进行说明的说明图。
[0022]图7是用于对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3所涉及的冰箱的蒸发皿附近的结构进行说明的说明图。
[0023]附图标记的说明:
[0024]1...压缩机;2...蒸发皿;3...冷凝管;4...散热片;5...冷凝器;6...毛细管;7...蒸发器;10...框体;11...冷藏室;12...制冰室;13...切换室;14...冷冻室;
15...蔬菜室;16...冷却室;17...送风机;18...排水管;19...机械室;21...除霜水;
22...因毛细现象而增加的除霜水21与散热片4的界面;23...送风机;100...冰箱。

【具体实施方式】
[0025]实施方式1.
[0026]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I所涉及的冰箱的侧视剖视图。此外,图1中将纸面左侧设为冰箱100的正面侧(前侧),由此示出本实施方式I所涉及的冰箱。
[0027]如图1所示,本实施方式I所涉及的冰箱100具备至少具有一个储藏室的框体10。在图1中,示出了如下框体10,该框体10作为储藏室而分别划分设置有冷藏室11、冷冻室14、蔬菜室15、储藏冰的制冰室12、以及能够切换为冷冻室14或冷藏室11的温度带的切换室13。
[0028]另外,在框体10的背面侧,形成有与各储藏室连通的冷却室16。而且,在冷却室16内,设置有对从储藏室向冷却室16流入的空气进行冷却的蒸发器7、以及向储藏室供给由蒸发器7冷却后的空气(使之返回)的送风机17等。对于本实施方式I所涉及的冰箱100而言,例如,以下述方式而构成了包括蒸发器7的冷冻循环回路,利用蒸发器7对从储藏室向冷却室16流入的空气进行冷却。
[0029]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I所涉及的冰箱的制冷剂回路图。
[0030]如图2所示,本实施方式I所涉及的冰箱100构成为,利用制冷剂配管将压缩机1、冷凝器5、作为减压机构的毛细管6以及蒸发器7连接。压缩机I是将低温低压的气体制冷剂(从蒸发器7流出的制冷剂)压缩为高温高压的气体制冷剂的装置。该压缩机I在形成于框体10的下部(更详细而言为冷却室16的下方)的机械室19内设置。冷凝器5经由冷凝管3而与压缩机I的制冷剂排出口连接,并使从压缩机I排出的高温高压的气体制冷剂冷凝为低温高压的液体制冷剂。此外,在本实施方式I中,将布满框体10内的侧面部等处的制冷剂配管用作冷凝器5。
[0031]毛细管6是使从冷凝器5流出的低温高压的液体制冷剂减压膨胀为低温低压的气液二相制冷剂的装置。蒸发器7是使从毛细管6流出的低温低压的气液二相制冷剂与从储藏室向冷却室16流入的空气(向储藏室供给的空气)进行热交换、从而以上述方式对从储藏室向冷却室16流入的空气进行冷却的装置。
[0032]这里,从储藏室向冷却室16流入的空气含有从储藏在储藏室内的食品等所产生的水分。因此,该水分以霜的形态而附着于对从储藏室向冷却室16流入的空气进行冷却的蒸发器7。因此,需要定期地对蒸发器7进行除霜。因此,本实施方式I所涉及的冰箱100具备:排水管18,借助该排水管18而将对蒸发器7进行除霜时所产生的水(附着于蒸发器7的霜融化而成的水,以下称为除霜水)从冷却室16内排出;以及蒸发皿2,该蒸发皿2供从该排水管18流出的除霜水存积。在本实施方式I中,将蒸发皿2配置在机械室19内,其中,该机械室19设置于冷却室16的下方。
[0033]此外,作为对蒸发器7进行除霜的方法,可以采用下述的各种公知的方法:使压缩机I所排出的高温高压的制冷剂流入到蒸发器7而使附着于蒸发器7的霜融化的方法;以及利用设置于蒸发器7的附近的加热器而使附着于蒸发器7的霜融化的方法等。
[0034]另外,本实施方式I所涉及的冰箱100形成为如下结构:利用冷凝管3的热、SP利用从压缩机I排出的高温制冷剂的热使除霜水蒸发,以使用户可以不对积存于蒸发皿2的除霜水进行处理(或者,能够减少处理的次数)。此时,本实施方式I的冰箱100的蒸发皿2的附近形成为如下结构,从而,与利用冷凝管3的热使除霜水蒸发的现有的冰箱相比,不会使材料费增加,能够促进除霜水的蒸发,从而能够确保长期的可靠性。
[0035]图3是用于对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I所涉及的冰箱的蒸发皿附近的结构进行说明的说明图。
[0036]如图3所示,在蒸发皿2的上方配置有将压缩机I与冷凝器5连接的冷凝管3。另夕卜,在冷凝管3的配置于蒸发皿2的上方的部分设置有多个散热片4。而且,在本实施方式I中,将各散热片4间的翅片间距P设为使得在这些散热片4间产生毛细现象的宽度。另夕卜,在本实施方式I中,将冷凝管3的配置于蒸发皿2的上方的部分配置于如下高度,在蒸发皿2内充满水的状态下,该高度确保因毛细现象而在散热片4间上升的除霜水不到达冷凝管3。而且,仅对散热片4实施防腐处理(防止因除霜水而使散热片4腐蚀的表面处理坐')
寸/ ο
[0037]此外,在本实施方式I所涉及的蒸发皿2,并未特别设置将存积在蒸发皿2内的除霜水排出的结构(例如,形成于蒸发皿的排水口等)。因此,除霜水存积至蒸发皿2的上端的状态成为满水状态。在具备将存积在蒸发皿2内的除霜水排出的结构的情况下、亦即在具备当蒸发皿2内的除霜水存积至恒定高度时将蒸发皿2内的除霜水强制性地排出的结构的情况下,除霜水在蒸发皿2内存积至恒定高度的状态成为满水状态。
[0038]例如,在本实施方式I中,使各散热片4间的翅片间距P满足2mm < P彡3mm。另夕卜,将冷凝管3的配置于蒸发皿2的上方的部分与蒸发皿内成为满水状态时的水面高度之间的距离h设为10_以上。
[0039]在这样构成的冰箱100中,使蒸发皿2内的除霜水蒸发的动作如下。
[0040]图4以及图5是用于对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I所涉及的冰箱的使蒸发皿内的除霜水蒸发的动作进行说明的说明图。此外,图4是示出蒸发皿2附近的结构的图,图5是示出散热片4的下部附近的图(立体图)。
[0041 ] 若因对蒸发器7的除霜而产生的除霜水21从排水管18通过而流入到蒸发皿2 (参照图1)、且在蒸发器7内存积有规定量的除霜水21,则形成为设置于冷凝管3的散热片4的下部浸入到除霜水21的状态。由此,从散热片4表面上的与除霜水21接触的范围,将冷凝管3的热(从压缩机I排出的高温制冷剂的热)传递至除霜水21而对除霜水21进行加热,从而使除霜水21蒸发。
[0042]此时,在本实施方式I中,如上述那样,将各散热片4间的翅片间距P设为能够产生毛细现象的宽度。因此,借助毛细现象而在散热片4间例如将蒸发皿2内的除霜水21吸上来5mm?7mm左右。S卩,如图5所示,与现有的冰箱相比,能够使针对除霜水21的加热面积(与除霜水21接触的散热片4表面的面积)增加与因毛细现象而增加的除霜水21和散热片4的界面22相应的量。
[0043]因此,对于本实施方式I所涉及的冰箱100而言,在将本实施方式I所涉及的散热片4的个数以及大小等(即材料费)设为与现有的冰箱等同的情况下,与现有的冰箱相比,更能够促进除霜水21的蒸发,从而能够削减冰箱100的耗电量。另外,对于本实施方式I所涉及的冰箱100而言,在将除霜水21的蒸发量设为与现有的冰箱等同的情况下,能够削减材料费,从而能够使冰箱100的成本降低。
[0044]另外,由于本实施方式I所涉及的冰箱100在散热片4间产生毛细现象,所以与利用金属多孔质体来促进除霜水的蒸发的现有的冰箱不同,不会发生除霜水21内所含有的垃圾以及杂质将散热片4间堵塞而导致不产生毛细现象的情况,还能够确保长期的可靠性。
[0045]另外,对于本实施方式I所涉及的冰箱100而言,冷凝管3的配置于蒸发皿2的上方的部分配置于如下高度,在蒸发皿2内成为满水的状态下,该高度确保因毛细现象而在散热片4间上升的除霜水21不到达冷凝管3。因此,无需考虑由除霜水21引起的冷凝管3的腐蚀。例如,由于仅对散热片4实施防腐处理(防止因除霜水而使散热片4腐蚀的表面处理等)即可,所以能够使冰箱100成本降低。
[0046]另外,对于本实施方式I所涉及的冰箱100而言,由于将蒸发皿2配置在收纳有压缩机I的机械室19内,所以利用压缩机I的热能够进一步促进蒸发皿2内的除霜水21的蒸发。
[0047]另外,对于本实施方式I所涉及的冰箱100而言,由于将蒸发皿2配置在设置于冷却室16的下方的机械室19内,因此,不使用泵等动力源而借助重力便能够将除霜水21汇集至蒸发皿2,从而能够进一步削减冰箱100的耗电量。此外,即使将蒸发皿2配置于框体10的下方,也能够得到相同的效果。
[0048]此外,在本实施方式I中,将所有翅片间距P都设为能够产生毛细现象的宽度,但是,通过将至少一部分的翅片间距P设为能够产生毛细现象的宽度,便能够得到本实施方式I所示的效果。
[0049]实施方式2.
[0050]在实施方式I中,将冷凝管3的配置于蒸发皿2的上方的部分配置于如下高度,在蒸发皿2内成为满水的状态下,该高度确保因毛细现象而在散热片4间上升的除霜水21不到达冷凝管3。但是并不限定于此,当然也可以将冷凝管3的配置于蒸发皿2的上方的部分配置成使得因毛细现象而在散热片4间上升的除霜水21到达冷凝管3。此外,在本实施方式2中,并未特别说明的项目与实施方式I相同,针对相同的功能、结构采用相同的附图标记加以叙述。
[0051]图6是用于对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2所涉及的冰箱的蒸发皿附近的结构进行说明的说明图。
[0052]对于本实施方式2所涉及的冰箱100而言,将散热片4间的翅片间距P的一部分设为:比实施方式I的翅片间距P窄、且使得在蒸发皿2内成为满水的状态下因毛细现象而在散热片4间上升的除霜水21到达冷凝管3的翅片间距(例如Omm < P彡2mm)。
[0053]通过以该方式构成冰箱100,能够使针对除霜水21的加热面积(与除霜水21接触的冷凝管3以及散热片4表面的面积)增加。因此,对于本实施方式2所涉及的冰箱100而言,在将本实施方式2所涉及的散热片4的个数以及大小等(即材料费)设为与现有的冰箱等同的情况下,与现有的冰箱相比,能够进一步促进除霜水21的蒸发,从而能够进一步削减冰箱100的耗电量。
[0054]另外,对于本实施方式2所涉及的冰箱100而言,在将除霜水21的蒸发量设为与现有的冰箱等同的情况下,能够进一步削减材料费,从而能够进一步使冰箱100成本降低。
[0055]另外,对于本实施方式2所涉及的冰箱100而言,在将除霜水21的蒸发量设为与实施方式I等同的程度的情况下,与实施方式I相比,与使除霜水21蒸发的能力的提高相应地,能够使冷凝管3的长度(换言之为散热片4的配置空间)缩短,因此,能够使冰箱100小型化。
[0056]此时,对散热片4以及冷凝管3的除霜水21会到达的范围实施防腐处理,不对冷凝管3的配置于蒸发皿2的上方的部分中的、除霜水21不到达的范围的至少一部分实施防腐处理(例如,仅对除霜水21会到达的范围实施防腐处理),从而能够防止冰箱100的不必要的成本的提升。
[0057]实施方式3.
[0058]可以在实施方式I或者实施方式2所示的冰箱100设置如下的送风机23。此外,在本实施方式3中,未特别说明的项目与实施方式I或者实施方式2相同,针对相同的功能、结构采用相同的附图标记加以叙述。
[0059]图7是用于对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3所涉及的冰箱的蒸发皿附近的结构进行说明的说明图。
[0060]本实施方式3的冰箱100具备至少向散热片4的比冷凝管3靠下方的位置送风的送风机23。因此,能够使冷凝管3以及/或者散热片4表面与除霜水21之间产生强制对流。因此,本实施方式3所涉及的冰箱100能够进一步提高使除霜水21蒸发的能力。
[0061]因此,对于本实施方式3所涉及的冰箱100而言,在将散热片4的个数以及大小等(即材料费)设为与实施方式I以及实施方式2等同的情况下,能够进一步促进除霜水21的蒸发,从而能够进一步削减冰箱100的耗电量。
[0062]另外,对于本实施方式3所涉及的冰箱100而言,在将除霜水21的蒸发量设为与实施方式I以及实施方式2等同的情况下,与实施方式I以及实施方式2相比,能够削减冷凝管3的长度、散热片4的大小(表面积)以及蒸发皿2的体积等,从而能够进一步实现成本的降低。
【权利要求】
1.一种冰箱,其特征在于,具备: 框体,其至少具有一个储藏室; 冷冻循环回路,其具有压缩机、冷凝器、减压机构以及蒸发器,并在所述蒸发器对朝向所述储藏室供给的空气进行冷却; 蒸发皿,其供对所述蒸发器进行除霜时所产生的水存积;以及多个散热片,它们设置于将所述压缩机与所述冷凝器连接的冷凝管,并且它们的下部浸入到存积于所述蒸发皿的所述水内, 多个所述散热片中的至少一部分的所述散热片的翅片间距被设为使得在这些散热片间产生毛细现象的宽度。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冰箱,其特征在于, 所述冷凝管的配置于所述蒸发皿的上方的部分配置于如下高度,在所述蒸发皿内充满水的状态下,所述高度确保因毛细现象而在所述散热片间上升的所述水不到达该冷凝管。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冰箱,其特征在于, 产生毛细现象的所述散热片的翅片间距大于2mm且处于3mm以下, 所述冷凝管的配置于所述蒸发皿的上方的部分与所述蒸发皿内成为满水状态时的水面高度之间的距离设为1mm以上。
4.根据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冰箱,其特征在于, 仅对所述散热片实施防腐处理。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冰箱,其特征在于, 产生毛细现象的所述散热片间的翅片间距的一部分成为如下翅片间距,在所述蒸发皿内充满水的状态下,所述翅片间距确保因毛细现象而在所述散热片间上升的所述水到达该冷凝管, 对所述散热片、以及所述冷凝管的至少所述水到达的范围实施防腐处理, 对所述冷凝管的配置于所述蒸发皿的上方的部分中的所述水不到达的范围的至少一部分不实施防腐处理。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冰箱,其特征在于, 确保因毛细现象而在所述散热片间上升的所述水到达该冷凝管的翅片间距大于Omm且处于2mm以下。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冰箱,其特征在于, 所述框体具有对所述压缩机进行收纳的机械室, 所述蒸发皿配置于所述机械室。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冰箱,其特征在于, 所述蒸发皿配置于所述框体的下方。
9.根据权利要求1、2、3、5、6、7、8中任一项所述的冰箱,其特征在于, 具备至少朝所述散热片的比所述冷凝管靠下方的位置送风的送风机。
【文档编号】F25D21/14GK203940678SQ201420288489
【公开日】2014年11月12日 申请日期:2014年5月30日 优先权日:2013年6月4日
【发明者】中西佑介, 铃木秀直 申请人:三菱电机株式会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