室外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047514发布日期:2018-11-24 10:59阅读:161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涉及使用1,1,2-三氟乙烯的制冷循环装置的室外机。

背景技术

近年来,从防止全球变暖的观点出发而要求温室效应气体的削减。关于空气调节机等制冷循环装置使用的制冷剂,也研讨了全球变暖系数(gwp)更低的制冷剂。目前,作为空气调节机用而广泛使用的r410a的gwp是2088这样非常大的值。近年开始引进的二氟甲烷(r32)的gwp也为675这样相当大的值。

作为gwp低的制冷剂,存在二氧化碳(r744:gwp=1)、氨(r717:gwp=0)、丙烷(r290:gwp=6)、2,3,3,3-四氟丙烷(r1234yf:gwp=4)、1,3,3,3-四氟丙烷(r1234ze:gwp=6)等。

由于这些低gwp制冷剂存在下述的课题,因此难以应用于一般的空气调节机。

■r744:动作压力非常高,因此存在确保耐压的课题。而且,由于临界温度为较低的31℃,因此空气调节机用途中的性能的确保成为课题。

■r717:由于为高毒性,因此存在确保安全的课题。

■r290:由于为强燃性,因此存在确保安全的课题。

■r1234yf及r1234ze:由于在低动作压力下体积流量增大,因此存在压力损失增大引起的性能下降的课题。

作为解决上述课题的制冷剂,存在1,1,2-三氟乙烯(hfo-1123)(例如,参照专利文献1)。该制冷剂特别是存在以下的优点。

■动作压力高且制冷剂的体积流量小,因此压力损失小,容易确保性能。

■gwp小于1,作为全球变暖对策而优越性高。

在先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国际公开第2012/157764号

非专利文献

非专利文献1:andrewe.feiring、jond.hulburt、“trifluoroethylenedeflagration”、chemical&engineeringnews(22dec1997)vol.75、no.51、pp.6



技术实现要素:

发明要解决的课题

hfo-1123存在下述的课题。

(1)在高温高压的状态下,如果施加点火能量,则会发生爆炸(例如,参照非专利文献1)。

因此,为了将hfo-1123适用于制冷循环装置而需要解决上述课题。

关于上述课题,可知由于歧化反应的连锁而发生爆炸的情况。该现象发生的条件为下述的两点。

(1a)在制冷循环装置(特别是压缩机)的内部产生点火能量(高温部),引起歧化反应。

(1b)在高温高压的状态下,歧化反应连锁地扩散。

本发明为了解决上述那样的课题而作出,其目的在于得到一种即便使用hfo-1123也能够确保安全性的制冷循环装置的室外机。

用于解决课题的方案

本发明的室外机被用于供含有1,1,2-三氟乙烯的混合制冷剂进行循环的制冷循环装置,其中,所述室外机具备:框体;及供所述混合制冷剂流动的配管,所述配管收纳于所述框体,具有弯曲部,该弯曲部具有耐压比所述配管的其他部分低的断裂诱导构造,在该断裂诱导构造与所述框体的外部之间具备板。

发明效果

通过使用本发明的室外机来构成制冷循环装置,在混合制冷剂的压力异常上升的情况下,配管在断裂诱导构造部分处断裂,因此能够将混合制冷剂向配管外部放出。因此,能够防止1,1,2-三氟乙烯(hfo-1123)的歧化反应作为连锁反应而扩散的情况,能够防止歧化反应引起的爆炸。

另外,本发明的室外机在弯曲部具备断裂诱导构造,因此能够在小规模且没有飞散物或飞散物少的状态下使断裂诱导构造断裂。此外,本发明的室外机在断裂诱导构造与所述框体的外部之间具备板,因此也能够防止从断裂部位吹出的混合制冷剂向室外机的外部喷出。

因此,通过使用本发明的室外机来构成制冷循环装置,能够得到即便使用hfo-1123也能够确保安全性的制冷循环装置。

附图说明

图1是具备本发明的实施方式1的室外机的制冷循环装置的回路图。

图2是表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1的室外换热器的侧视图。

图3是本发明的实施方式1的室外机的从上方示出的剖视图。

图4是表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1的u形弯管的侧视图。

图5是表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2的室外换热器的弯曲部的剖视图。

图6是表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3的室外换热器的弯曲部的剖视图。

图7是表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5的u形弯管的侧视图。

图8是具备本发明的实施方式6的室外机的制冷循环装置的回路图。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方式1.

图1是具备本发明的实施方式1的室外机的制冷循环装置的回路图。

在本实施方式1中,制冷循环装置100是空气调节机。需要说明的是,即使制冷循环装置100为空气调节机以外的设备(例如,热泵循环装置),也可以适用本实施方式1的室外机110。

制冷循环装置100具备供制冷剂循环的制冷剂回路50。制冷剂回路50通过将压缩机1、流路切换装置2、室外换热器10、膨胀阀3及室内换热器4利用制冷剂配管连接而构成。

压缩机1是对从吸入口吸入的低压的气体制冷剂进行压缩并将其作为高压的气体制冷剂而从排出口1a排出的结构。需要说明的是,本实施方式1的压缩机1在吸入口设有将液态制冷剂与气体制冷剂分离的吸入消声器1b。流路切换装置2例如是四通阀,通过制冷剂配管而与压缩机1的排出口1a连接。流路切换装置2是将从压缩机1排出的高压气体制冷剂的流入目的地切换为室外换热器10或室内换热器4的结构。

室外换热器10在制冷时作为冷凝器进行动作,使由压缩机1压缩后的制冷剂散热。而且,室外换热器10在制热时作为蒸发器进行动作,在室外空气与通过膨胀阀3膨胀后的制冷剂之间进行换热而对制冷剂进行加热。本实施方式1的室外换热器10例如是翅片管型换热器,形成为如下的结构。

图2是表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1的室外换热器的侧视图。

室外换热器10具有:空出规定间隔而并列设置的多个翅片11;以及空出规定间隔而并列设置,并贯通翅片11的多个传热管12。而且,室外换热器10具有将2个传热管12连接的弯曲部13。例如,弯曲部13通过将1根配管弯曲成发夹状而与2个传热管12形成为一体。而且,例如,弯曲部13有时由与传热管12分体的u形弯管13a构成。u形弯管13a通过钎焊而与2个传热管12连接。

再次着眼于图1,膨胀阀3使由冷凝器散热后的制冷剂、即流入到膨胀阀3的制冷剂膨胀。室内换热器4在制热时作为冷凝器进行动作,使由压缩机1压缩后的制冷剂散热。而且,室内换热器4在制冷时作为蒸发器进行动作,在室内空气与通过膨胀阀3膨胀后的制冷剂之间进行换热而对制冷剂进行加热。室内换热器4例如是翅片管型换热器。需要说明的是,当制冷循环装置100为仅进行制冷或制热中的一方的装置时,不需要流路切换装置2。

在本实施方式1中,作为在制冷剂回路50中循环的制冷剂,可使用1,1,2-三氟乙烯(hfo-1123)与不同于该hfo-1123的其他制冷剂混合后的混合制冷剂。

作为优选的制冷剂,可以使用hfo-1123与二氟甲烷(r32)的混合制冷剂。需要说明的是,作为所述其他制冷剂,除了r32以外,也可以使用2,3,3,3-四氟丙烷(r1234yf)、反式-1,3,3,3-四氟丙烷(r1234ze(e))、顺式-1,3,3,3-四氟丙烷(r1234ze(z))、1,1,1,2-四氟乙烷(r134a)、1,1,1,2,2-五氟乙烷(r125)。而且,作为所述其他制冷剂,可以采用上述制冷剂中的至少2种,并与hfo-1123混合。

上述制冷剂回路50的各结构收纳于室外机110或室内机120。详细而言,室内换热器4收纳于室内机120。而且,压缩机1、流路切换装置2、室外换热器10及将它们连接的制冷剂配管收纳于室外机110。即,将它们连接的制冷剂配管成为本发明中的“收纳于室外机的框体的配管”。而且,构成室外换热器10的传热管12、弯曲部13及u形弯管13a也成为本发明中的“收纳于室外机的框体的配管”。需要说明的是,膨胀阀3收纳于室外机110或室内机120。在图1中,示出将膨胀阀3收纳于室外机110的例子。

另外,室外机110与室内机120通过设置于制冷剂回路50的开闭阀55能够连接及分离。即,室外机110及室内机120分别设置于设置部位之后,能够通过开闭阀55连接。例如,在向室外机110封入混合制冷剂并将开闭阀55关闭的状态下,将该室外机110设置于设置部位。而且,将室内机120设置于设置部位。然后,通过开闭阀55将室外机110与室内机120连接,将开闭阀55打开。由此,混合制冷剂能够在制冷剂回路50内循环,制冷循环装置100能够使用。

图3是本发明的实施方式1的室外机的从上方示出的剖视图。

以下,使用图3,说明收纳于室外机110的各结构的具体的配置。

室外机110具备由钢板等板形成的大致长方体的框体111。该框体111的内部由钢板等板即分隔板112分隔成机械室113和鼓风室114。换言之,框体111具备机械室113及鼓风室114。而且,在鼓风室114的背面部及左侧面部形成有吸入口114a,在前面部形成有吹出口114b。

在鼓风室114中,以翅片11与吸入口114a相向的方式收纳室外换热器10。而且,在鼓风室114中,以与吹出口114b相向的方式设置例如作为螺旋桨式风扇的鼓风机20。即,成为通过鼓风机20的驱动,从吸入口114a向鼓风室114内吸入室外空气,并从吹出口114b吹出的结构。并且,向鼓风室114内吸入的空气在室外换热器10中通过时,与在室外换热器10中流动的混合制冷剂进行换热。

在此,室外换热器10的弯曲部13配置在不与吸入口114a相向的位置。详细而言,如图2所示,在室外换热器10的两端部形成有弯曲部13。一方的端部的弯曲部13配置于比在鼓风室114的左侧面部形成的吸入口114a靠前方的位置。即,本实施方式1的室外机110在该弯曲部13与室外机110的框体111的外部之间具备构成鼓风室114的左侧面部的前侧部分的板111d和构成鼓风室114的前面部的左侧部分的板111e。而且,另一方的端部的弯曲部13收纳于机械室113。即,本实施方式1的室外机110在该弯曲部13与室外机110的框体111的外部之间具备构成机械室113的板111a、111b、111c和分隔板112。需要说明的是,在本实施方式1中,将收纳于机械室113的一侧的弯曲部13设为u形弯管13a。

另外,在机械室113也收纳有压缩机1及流路切换装置2等。

在如上所述构成的制冷循环装置100运转时,关于在制冷剂回路50中循环的混合制冷剂,从压缩机1的排出口1a至膨胀阀3的流入口的混合制冷剂为高压侧,从膨胀阀3的流出口至压缩机1的吸入口的混合制冷剂为低压侧。在本实施方式1中,混合制冷剂中的hfo-1123的比率为1wt%以上且35wt%以下。在这样的混合制冷剂的情况下,无论不同于hfo-1123的其他制冷剂的种类如何,制冷剂回路50中的混合制冷剂的高压侧的压力都为大致4mpa以下。

在此,在制冷循环装置100成为例如以下那样的状态时,存在制冷剂回路50中的混合制冷剂的高压侧的压力异常上升的情况。

(1)在室外换热器10作为冷凝器进行动作的状态下,在鼓风机20停止时,在室外换热器10内流动的高温高压的气体制冷剂无法冷凝,制冷剂回路50中的混合制冷剂的高压侧的压力异常上升。

(2)在室外换热器10作为冷凝器进行动作的状态下,在室外机110的吸入口114a或吹出口114b的附近放置有物品时,在鼓风室114中通过的室外空气的量减少,因此在室外换热器10内流动的高温高压的气体制冷剂无法冷凝,制冷剂回路50中的混合制冷剂的高压侧的压力异常上升。

(3)在忘记打开开闭阀55的状态下开始制冷循环装置100的运转的结果是,制冷剂回路50中的混合制冷剂的高压侧的压力异常上升。

(4)制冷剂回路50内由于老化等而堵塞,制冷剂回路50中的混合制冷剂的高压侧的压力异常上升。

另外,如上所述,混合制冷剂含有的hfo-1123在高温高压的状态下,歧化反应连锁地扩散。因此,例如从压缩机1内的点火源(电机、向该电机进行电力供给的配线等)等对hfo-1123进行点火时,hfo-1123的歧化反应作为连锁反应而扩散,可能会发生歧化反应引起的爆炸。

因此,本实施方式1的室外机110在室外换热器10的弯曲部13具备与构成制冷剂回路50的配管的其他的部分相比耐压低的断裂诱导构造30。具体而言,本实施方式1的断裂诱导构造30为如下的结构。需要说明的是,以下,说明在u形弯管13a具备断裂诱导构造30的例子。

图4是表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1的u形弯管的侧视图。需要说明的是,图4将一部分作为剖面示出。

如图4所示,本实施方式1的断裂诱导构造30为具有切口31的切口构造。该切口31在配管的外周例如在整周形成。由此,在制冷剂回路50中的混合制冷剂的高压侧的压力异常上升时,断裂诱导构造30断裂,因此能够将混合制冷剂向配管外部放出,能够将制冷剂回路50中的压力释放。因此,能够防止hfo-1123的歧化反应作为连锁反应而扩散的情况,能够防止歧化反应引起的爆炸。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1中,由于是作为弯曲部13的u形弯管13a断裂的结构,因此能够使断裂为小规模,也能够成为没有飞散物或飞散物少的状态。在此,详细说明该效果时,以图4所示的状态观察u形弯管13a。即,为了简便起见,将与u形弯管13a的上侧端部连接的传热管12称为传热管12a,将与u形弯管13a的下侧端部连接的传热管12称为传热管12b,将u形弯管13a的比切口31靠上侧的部分称为上部分13a1,将u形弯管13a的比切口31靠下侧的部分称为下部分13a2。

在切口31断裂时,由于从切口31吹出的混合制冷剂的势头,向上方推压的力作用于u形弯管13a的上部分13a1。该力也作用于与上部分13a1连接的传热管12a。然而,由于作为直线状配管的传热管12a的反作用力而使上部分13a1被向下方压下。同样,在切口31断裂时,由于从切口31吹出的混合制冷剂的势头,向下方压下的力作用于u形弯管13a的下部分13a2。该力也作用于与下部分13a2连接的传热管12b。然而,由于作为直线状配管的传热管12b的反作用力而使下部分13a2被向上方推压。因此,在切口31断裂时,u形弯管13a的上部分13a1及下部分13a2的移动小,能够减小u形弯管13a的断裂。而且,由于u形弯管13a的上部分13a1及下部分13a2的移动小,能够抑制上部分13a1及下部分13a2与附近的部件的干涉,因此也能够成为没有飞散物或飞散物少的状态。

此外,在本实施方式1中,将u形弯管13a收纳于机械室113。即,在具备切口31的u形弯管13a与室外机110的框体111的外部之间具备构成机械室113的板111a、111b、111c和分隔板112。因此,也能够防止从作为断裂部位的切口31吹出的混合制冷剂向室外机110的外部喷出的情况。

因此,通过使用本实施方式1的室外机110构成制冷循环装置100,能够得到即便使用hfo-1123也能够确保安全性的制冷循环装置100。

需要说明的是,切口31优选设为不贯通u形弯管13a而为u形弯管13a的未形成切口31的部位的壁厚的30%以上的深度。换言之,u形弯管13a的未形成切口31的部位的壁厚为t,切口31的深度为d时,优选设为0.3t≤d<t。通过这样设定切口31的深度,耐压差变得明确,能够使断裂诱导构造30比其他配管部分可靠地提前断裂。

另外,如本实施方式1那样混合制冷剂中的hfo-1123的比率为35wt%以下时,优选设为断裂诱导构造30在10mpa~15mpa下发生断裂的结构。详细而言,将压缩机1的电机的绕组及向该电机进行电力供给的配线包覆的树脂通常具有230℃~250℃左右的耐热性。因此,该树脂熔化而使绕组或配线露出的温度推定为约300℃。因此,发明者们验证了在300℃的环境下使用hfo-1123的比率为35wt%以下的混合制冷剂时,在何种程度的压力下hfo-1123的歧化反应作为连锁反应而扩散。由验证的结果可知,当成为比15mpa高的压力时,hfo-1123的歧化反应作为连锁反应而扩散。而且可知,在制冷剂回路50中的混合制冷剂的高压侧的压力如上所述异常上升的情况下,该高压侧的压力有时会上升至10mpa附近。因此,如本实施方式1那样混合制冷剂中的hfo-1123的比率为35wt%以下时,优选设为断裂诱导构造30在10mpa~15mpa下发生断裂的结构。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1中,在室外换热器10的弯曲部13中的收纳于机械室113的弯曲部13设有作为断裂诱导构造30的切口31。并不局限于此,也可以在配置于鼓风室114的弯曲部13设置切口31。如上所述,在该弯曲部13与室外机110的框体111的外部之间具备构成鼓风室114的左侧面部的前侧部分的板111d和构成鼓风室114的前面部的左侧部分的板111e。因此,即使在收纳于机械室113的弯曲部13设置切口31,也能够防止从切口31吹出的混合制冷剂向室外机110的外部喷出。但是,在鼓风室114形成有吸入口114a及吹出口114b这样大的开口部。另一方面,在机械室113没有这样大的开口部。因此,在收纳于机械室113的弯曲部13设有切口31能够进一步防止从切口31吹出的混合制冷剂向室外机110的外部喷出。

实施方式2.

在实施方式1中,采用了切口构造作为断裂诱导构造30。然而,断裂诱导构造30的构造没有限定为切口构造,可以设为例如如下的构造。需要说明的是,在本实施方式2中,关于没有特别记述的项目,与实施方式1相同,并对相同功能或结构使用相同的附图标记来叙述。

图5是表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2的室外换热器的弯曲部的剖视图。需要说明的是,图5(a)示出后述的薄壁部32的截面。图5(b)示出弯曲部13中的薄壁部32以外的部位的截面。

在本实施方式2的室外换热器10的弯曲部13的一部分形成有壁厚比该弯曲部13的其他部位薄的薄壁部32。并且,在本实施方式2中,将该薄壁部32作为断裂诱导构造30。换言之,本实施方式2的断裂诱导构造30为薄壁构造。

薄壁部32的耐压比弯曲部13中的薄壁部32以外的部位的耐压低。因此,当制冷剂回路50中的混合制冷剂的高压侧的压力异常上升时,薄壁部32断裂,因此能够将混合制冷剂向配管外部放出,能够将制冷剂回路50中的压力释放。因此,在将薄壁部32作为断裂诱导构造30的情况下,也能够防止hfo-1123的歧化反应作为连锁反应而扩散的情况,能够防止歧化反应引起的爆炸。

在此,薄壁部32优选将薄壁化率设为70%以下。在薄壁部32的壁厚为t3,弯曲部13中的薄壁部32以外的部位的壁厚为t4时,薄壁化率通过t3/t4进行定义。即,薄壁部32优选设为t3/t4≤0.7。通过这样设定薄壁部32的薄壁化率,耐压差变得明确,能够使断裂诱导构造30比其他配管部分可靠地提前断裂。薄壁部32的薄壁化率的下限值只要根据断裂诱导构造30断裂的压力的下限值适当决定即可。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实施方式2中,在剖视观察弯曲部13时,遍及配管的整周地减薄壁厚,从而遍及配管的整周地形成薄壁部32。然而,并不局限于此,在剖视观察弯曲部13时,也可以减薄整周中的一部分的壁厚,将该部分作为薄壁部32。

另外,当然也可以将本实施方式2所示的断裂诱导构造30的构造与实施方式1所示的断裂诱导构造30的构造组合。即,可以在薄壁部32形成切口31来作为断裂诱导构造30。通过将实施方式1、2所示的构造组合来构成断裂诱导构造30,能够使断裂诱导构造30在更接近于目标值的压力下断裂,能够减小断裂诱导构造30断裂的压力范围的幅度。即,能够使制冷循环装置100的运转更稳定。

实施方式3.

断裂诱导构造30的构造没有限定为实施方式1、2,可以设为例如如下的构造。需要说明的是,在本实施方式3中,关于没有特别记述的项目,与实施方式1相同,并对相同的功能或结构使用相同的附图标记来叙述。

图6是表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3的室外换热器的弯曲部的剖视图。需要说明的是,图6(a)示出后述的扁平部33的截面。图6(b)示出弯曲部13中的扁平部33以外的部位的截面。

本实施方式3的室外换热器10的弯曲部13的一部分成为外周部的截面为大致椭圆形状的扁平部33。而且,弯曲部13中的扁平部33以外的部位形成为圆管状,外周部的截面为圆状。并且,在本实施方式3中,将该扁平部33作为断裂诱导构造30。换言之,本实施方式3的断裂诱导构造30为扁平构造。

扁平部33的耐压比弯曲部13中的扁平部33以外的部位即圆管部分的耐压低。因此,在制冷剂回路50中的混合制冷剂的高压侧的压力异常上升时,扁平部33断裂,因此能够将混合制冷剂向配管外部放出,能够将制冷剂回路50中的压力释放。因此,在将扁平部33作为断裂诱导构造30的情况下,也能够防止hfo-1123的歧化反应作为连锁反应而扩散的情况,能够防止歧化反应引起的爆炸。

在此,扁平部33优选将扁平率设为10%以上。在扁平部33的外周部的截面的长半径为d1,扁平部33的外周部的截面的短半径为d2,弯曲部13中的扁平部33以外的部位的外周部的截面的直径为d3时,扁平率通过(d1-d2)/d3进行定义。即,扁平部33优选设为(d1-d2)/d3≥0.1。通过这样设定扁平部33的扁平率,耐压差变得明确,能够使断裂诱导构造30比其他配管部分可靠地提前断裂。扁平部33的扁平率的上限值只要根据断裂诱导构造30断裂的压力的下限值适当决定即可。

需要说明的是,可以将弯曲部13整体设为扁平部33。该弯曲部13的耐压比构成制冷剂回路50的配管的其他部分低。因此,在制冷剂回路50中的混合制冷剂的高压侧的压力异常上升时,作为扁平部33的弯曲部13断裂,能够将混合制冷剂向配管外部放出,能够将制冷剂回路50中的压力释放。因此,在将弯曲部13整体设为扁平部33的情况下,也能够防止hfo-1123的歧化反应作为连锁反应而扩散的情况,能够防止歧化反应引起的爆炸。在将弯曲部13整体设为扁平部33的情况下,扁平率也优选为10%以上。扁平率由于与d3=(d1+d2)/2近似,可以通过(d1-d2)/{(d1+d2)/2}进行定义。

另外,当然也可以将本实施方式3所示的断裂诱导构造30的构造与实施方式1、2所示的断裂诱导构造30的构造组合。例如,可以在扁平部33形成薄壁部32及切口31中的至少一方,来作为断裂诱导构造30。通过将实施方式1~实施方式3所示的构造组合来构成断裂诱导构造30,能够使断裂诱导构造30在更接近于目标值的压力下断裂,能够减小断裂诱导构造30断裂的压力范围的幅度。即,能够使制冷循环装置100的运转更稳定。

实施方式4.

断裂诱导构造30的构造没有限定为实施方式1~实施方式3,可以设为例如如下的构造。需要说明的是,在本实施方式4中,关于未特别记述的项目,与实施方式1相同,并对相同的功能或结构使用相同的附图标记来叙述。

本实施方式4的室外换热器10的弯曲部13为金属制。并且,本实施方式4的室外换热器10的弯曲部13在其一部分形成有结晶的粒径比该弯曲部的其他部位大的粗大部。通过对弯曲部13的一部分进行加热而使结晶的粒径比其他部位大,能够形成粗大部。并且,在本实施方式4中,将该粗大部作为断裂诱导构造30。换言之,本实施方式4的断裂诱导构造30为结晶粗大构造。

粗大部的耐压比弯曲部13中的粗大部以外的部位的耐压低。因此,在制冷剂回路50中的混合制冷剂的高压侧的压力异常上升时,粗大部断裂,因此能够将混合制冷剂向配管外部放出,能够将制冷剂回路50中的压力释放。因此,在将粗大部作为断裂诱导构造30的情况下,也能够防止hfo-1123的歧化反应作为连锁反应而扩散的情况,能够防止歧化反应引起的爆炸。

需要说明的是,当然可以将本实施方式4所示的断裂诱导构造30的构造与实施方式1~实施方式3所示的断裂诱导构造30的构造组合。例如,可以在粗大部形成扁平部33、薄壁部32及切口31中的至少1个,来作为断裂诱导构造30。通过将实施方式1~实施方式4所示的构造组合来构成断裂诱导构造30,能够使断裂诱导构造30在更接近于目标值的压力下断裂,能够减小断裂诱导构造30断裂的压力范围的幅度。即,能够使制冷循环装置100的运转更稳定。

实施方式5.

在u形弯管13a设置断裂诱导构造30的情况下,可以设为例如如下的构造。需要说明的是,在本实施方式5中,关于没有特别记述的项目,与实施方式1相同,并对相同的功能或结构使用相同的附图标记来叙述。

图7是表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5的u形弯管的侧视图。

在本实施方式5的u形弯管13a的例如两端部形成有将该端部扩张而成的扩管部34。并且,以在扩管部34插入有传热管12的状态将传热管12与扩管部34钎焊,将传热管12与u形弯管13a连接。并且,在本实施方式5中,将该扩管部34作为断裂诱导构造30。

在将u形弯管13a的两端部扩张而形成扩管部34的情况下,扩管部34的壁厚比弯曲部13中的扩管部34以外的部位的壁厚薄。因此,扩管部34的耐压比弯曲部13中的扩管部34以外的部位的耐压低。因此,在制冷剂回路50中的混合制冷剂的高压侧的压力异常上升时,扩管部34断裂,因此能够将混合制冷剂向配管外部放出,能够将制冷剂回路50中的压力释放。因此,在将扩管部34作为断裂诱导构造30的情况下,也能够防止hfo-1123的歧化反应作为连锁反应而扩散的情况,能够防止歧化反应引起的爆炸。详细而言,扩管部34的端部由于传热管12的插入而成为双重管构造。因此,在未成为双重管构造的扩管部34的根部部分(图7的z部分),扩管部34断裂。

在此,扩管部34优选将薄壁化率设为70%以下。在扩管部34的壁厚为t1,弯曲部13中的扩管部34以外的部位的壁厚为t2时,薄壁化率通过t1/t2进行定义。即,扩管部34优选为t1/t2≤0.7。通过这样设定扩管部34的薄壁化率,耐压差变得明确,能够使断裂诱导构造30比其他配管部分可靠地提前断裂。扩管部34的薄壁化率的下限值只要根据断裂诱导构造30断裂的压力的下限值适当决定即可。

需要说明的是,当然可以将本实施方式5所示的断裂诱导构造30的构造与实施方式1~实施方式4所示的断裂诱导构造30的构造组合。例如,可以在扩管部34形成粗大部、扁平部33、薄壁部32及切口31中的至少1个,来作为断裂诱导构造30。通过将实施方式1~实施方式5所示的构造组合来构成断裂诱导构造30,能够使断裂诱导构造30在更接近于目标值的压力下断裂,能够减小断裂诱导构造30断裂的压力范围的幅度。即,能够使制冷循环装置100的运转更稳定。

实施方式6.

本发明的设置断裂诱导构造30的部位没有限定为室外换热器10的弯曲部13。例如,可以在如下的部位设置断裂诱导构造30。需要说明的是,在本实施方式6中,关于没有特别记述的项目,与实施方式1~实施方式5中的任一实施方式相同,并对相同的功能或结构使用相同的附图标记来叙述。

图8是具备本发明的实施方式6的室外机的制冷循环装置的回路图。

本实施方式6的室外机110在将压缩机1的排出口1a与流路切换装置2连接的制冷剂配管上、即压缩机1的排出口1a与流路切换装置2之间,具备弯曲部6。如上所述,将压缩机1的排出口1a与流路切换装置2连接的制冷剂配管为本发明中的“收纳于室外机的框体的配管”。而且,从图3可知,由于压缩机1及流路切换装置2设置于机械室113,因此在压缩机1与流路切换装置2的连接部位设置的弯曲部6也设置于机械室113。即,在弯曲部6与室外机110的框体111的外部之间具备构成机械室113的板111a、111b、111c和分隔板112。

因此,通过与实施方式1~实施方式5所示的室外换热器10的弯曲部13同样地形成弯曲部6,并在该弯曲部6设置实施方式1~实施方式5所示的断裂诱导构造30,能够得到与实施方式1~实施方式5同样的效果。

特别是通过如本实施方式6那样在弯曲部6设置断裂诱导构造30,能够得到以下的效果。即,在制冷循环装置100进行制热运转时,室外换热器10作为蒸发器进行动作。因此,在如实施方式1~实施方式5那样在室外换热器10的弯曲部13设有断裂诱导构造30的情况下,在制热运转时,断裂诱导构造30配置在制冷剂回路50的低压侧。因此,在制热运转时,断裂诱导构造30不进行动作、即不断裂。另一方面,通过如本实施方式6那样在压缩机1的排出口1a与流路切换装置2之间设置弯曲部6并在该弯曲部6具备断裂诱导构造30,由此,在制热运转时及制冷运转时这双方,断裂诱导构造30配置于制冷剂回路50的高压侧。因此,通过如本实施方式6那样具备断裂诱导构造30,能够在制热运转时及制冷运转时这双方使断裂诱导构造30动作。

附图标记说明

1压缩机,1a排出口,1b吸入消声器,2流路切换装置,3膨胀阀,4室内换热器,6弯曲部,10室外换热器,11翅片,12(12a、12b)传热管,13弯曲部,13au形弯管(弯曲部),13a1上部分,13a2下部分,20鼓风机,30断裂诱导构造,31切口,32薄壁部,33扁平部,34扩管部,50制冷剂回路,55开闭阀,100制冷循环装置,110室外机,111框体,111a~111e板,112分隔板,113机械室,114鼓风室,114a吸入口,114b吹出口,120室内机。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