控制方法以及控制系统与流程

文档序号:17054328发布日期:2019-03-05 20:56阅读:123来源:国知局
控制方法以及控制系统与流程

本发明涉及制冷控制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控制方法以及控制系统。



背景技术:

热管理系统中,阀装置根据系统命令控制工作介质的流量或通断。不同工况条件下,阀装置在关阀阶段,为了能够保证各项关阀指标达标,均会将阀装置运行到过关的机械限位点,从而造成阀针和阀口等部件的磨损,降低阀装置使用寿命。因此,如何控制阀装置在关阀时既能够满足关阀指标又能够降低磨损,是本领域技术人员面临的一个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控制方法以及控制系统,能够在满足关阀指标的同时,降低阀针和阀口等部件因过关造成的磨损。

一种控制方法,所述控制方法能够控制阀装置运行到关阀位置,定义所述阀装置从全开位置到全关位置的行程为关阀总行程,所述关阀位置至少包括第一关阀位置和第二关阀位置,所述第一关阀位置和所述第二关阀位置不同,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发送关阀命令给所述阀装置;

得到当前工作介质流向;

根据所述当前工作介质流向,得到所述阀装置的关阀位置;

控制所述阀装置运行到所述关阀位置。

一种控制方法,所述控制方法能够控制制冷系统中的阀装置运行到关阀位置,定义所述阀装置从全开位置到全关位置的行程为关阀总行程,所述制冷系统至少包括两种工作模式,所述关阀位置至少包括第一关阀位置和第二关阀位置,所述第一关阀位置和所述第二关阀位置不同,至少有两种不同的工作模式下,所述制冷系统的工作介质经过所述阀装置的流向不同,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发送关阀命令给所述阀装置;

得到所述制冷系统的工作模式;

根据所述工作模式,得到所述阀装置的关阀位置;

控制所述阀装置运行到所述关阀位置。

一种控制系统,所述控制系统能够控制阀装置运行到关阀位置,定义所述阀装置从全开位置到全关位置的行程为关阀总行程,其特征在于,所述系统包括:发送模块、运算模块、接收模块和执行模块;

所述发送模块,能够用于发送关阀命令给所述阀装置;

所述运算模块,能够用于根据所述当前工作介质流向得到所述关阀位置;

所述接收模块,能够用于接收阀装置的关阀位置;

所述执行模块,能够用于控制所述阀装置运行到关阀位置。

控制系统以及控制方法可以根据当前工作介质流向或者根据制冷系统的工作模式,控制阀装置运行到相应的关阀位置,工作介质流向不同或制冷系统工作模式不同时,对应的关阀位置不同;由于制冷系统在不同的工作模式下,工作介质流向不同,对应的系统的压力不同,系统压力不同对应的关阀位置不同,这样既能够保证阀装置在关阀时内漏值达标,又能够降低每次关阀时产生的阀针和阀口等部件的机械磨损,有利于提高阀装置的寿命。

【附图说明】

图1是电子膨胀阀和控制系统的示意框图;

图2是图1中标示有位置点的一种电子膨胀阀结构示意图;

图3是图2中位置点在关阀总行程中的示意图;

图4是电子膨胀阀的关阀控制方法的一种实施例的流程示意图;

图5是电子膨胀阀的开阀控制方法的一种实施例的流程示意图;

图6是电子膨胀阀的控制方法的另一种实施例的流程示意图;

图7是制冷系统的示意框图;

图8是制冷模式下制冷剂流动路径的一种实施例示意图;

图9是制热模式下制冷剂流动路径的一种实施例示意图;

图10是制冷模式下制冷剂流动路径的第二种实施例示意图;

图11是制热模式下制冷剂流动路径的第二种实施例示意图;

图12是除湿模式下制冷剂流动路径的一种实施例示意图;

图13是制冷系统控制方法的一种实施例示意图;

图14是电子膨胀阀控制系统的一种实施例的示意框图。

【具体实施方式】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控制方法和控制系统,能够控制阀装置的运行,阀装置可以为电子膨胀阀,也可以为冷媒阀或一些包括步进电机的截止阀,此处不再一一列举。其中电子膨胀阀、冷媒阀以及应用步进电机的截止阀可以应用于车载空调系统中。以下以应用于车载空调系统中的电子膨胀阀作为阀装置进行介绍,由于实施例中是以电子膨胀阀进行说明的,所述的工作介质为制冷剂。参见图1,图1是电子膨胀阀和控制系统的示意框图。该控制系统包括:主控制器10以及电机控制器20,电子膨胀阀1包括电机30、阀体40以及阀组件50。主控制器10发送控制信号给电机控制器20,电机控制器20根据主控制器10的控制信号发送脉冲信号给电机30以驱动电机30动作,电机30动作带动与之相连的阀组件50相对阀体40移动,从而调整电子膨胀阀1开关阀的位置。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控制方法以及控制系统,应用于上述电机控制器20来控制电机30动作,以减小电机30动作所消耗的能量,降低系统能耗。当然,也可以由主控制器10直接控制电机30的运行,省去电机控制器20。

首先结合图2和图3对电子膨胀阀1的关阀总行程及关阀总行程中涉及的位置点进行说明。关阀总行程为电子膨胀阀1从全开位置到全关位置的行程。图2是图1中标示有位置点的一种电子膨胀阀结构示意图,电子膨胀阀1包括电机30、阀体40以及阀组件50,电机30包括线圈2和转子3,阀组件50包括传动元件6以及止动元件5、缓冲弹簧7以及阀针8,电子膨胀阀1成型有阀口9。本实施例中,阀口9成形于阀座4,阀座4与阀体40固定连接。线圈2通电产生激励磁场带动转子3转动,转子3通过传动元件6将转动转换为阀针8的上下移动;止动元件5随转子3一起转动,并对转子3起到上下限位的作用。缓冲弹簧7设置于传动元件6和阀针8之间,阀针8与阀口9配合以实现对制冷剂的密封或流量调节。电子膨胀阀还包括第一通道11和第二通道12,第一通道11与制冷剂进口p1连通,第二通道12与制冷剂出口p2连通。

图3是图2中位置点在关阀总行程中的示意图。其中d点为全开位置,a点为全关位置,电子膨胀阀1在d点的流量达到最大值;e点为电子膨胀阀1的目标位置,根据主控制器10发出的流量目标命令对e点的位置进行调整,以满足不同的流量目标,目标位置e点位于全开位置d点和全关位置a点之间;c点为流量零点,电子膨胀阀1位于c点时,流道刚刚开始导通或者流量的理论值为零;b点为电子膨胀阀1的第一关阀位置,第一关阀位置b点在全关位置a点和流量零点c点之间,接近全关位置a点但未达到全关位置a点,当前制冷剂流向为正向时,即制冷剂从制冷剂进口p1流入,制冷剂出口p2流出,此时与制冷剂进口p1连通的第一通道11的制冷剂的压力大于与制冷剂出口p2连通的第二通道12的制冷剂压力,此时阀针8受到关阀作用力,控制电子膨胀阀1运行到第一关阀位置b点。本实施例中,第一关阀位置b点与全开位置d点之间的行程为关阀总行程的90%~99%,电子膨胀阀1运行到第一关阀位置b点时,能够满足关阀指标,同时阀针8和阀口9等部件所受的摩擦力较小;当前制冷剂流向为反向时,即制冷剂从制冷剂出口p2流入,制冷剂进口p1流出,此时与制冷剂进口p1连通的第一通道11的制冷剂压力小于与制冷剂出口p2连通的第二通道12的制冷剂压力,此时阀针8受到开阀作用力,控制电子膨胀阀1运行到第二关阀位置a点,第二关阀位置a点为全关位置,以保证密封性。第二关阀位置a点是初始化完成后电子膨胀阀1的位置,也是电子膨胀阀1的全关机械限位点,电子膨胀阀1运行到第二关阀位置a点时,能够满足关阀指标。

第一关阀位置b点主要受电子膨胀阀1的缓冲弹簧7的弹性系数的影响,缓冲弹簧7的弹性系数越小,第一关阀位置b点与全开位置d点之间可选择的行程范围越大。对于不同的电子膨胀阀,第一关阀位置b点与全开位置d点之间的行程是不同的。例如,缓冲弹簧7的弹性系数为3n/mm时,第一关阀位置b点与全开位置d点之间可选择的行程范围为关阀总行程的90%~99%;缓冲弹簧7的弹性系数为5n/mm时,第一关阀位置b点与全开位置d点之间可选择的行程范围为关阀总行程的92%~99%;缓冲弹簧7的弹性系数为7n/mm时,第一关阀位置b点与全开位置d点之间可选择的行程范围为关阀总行程的95%~99%;缓冲弹簧7的弹性系数为10n/mm时,第一关阀位置b点与全开位置d点之间可选择的行程范围为关阀总行程的96%~99%。本实施例只是选取了其中一种情况对控制方法进行描述,当然,也可以采用其它弹性系数的缓冲弹簧7来进行关阀位置的控制,此处不再一一列举。

电子膨胀阀的一种关阀控制方法实施例:

参见图4,图4是电子膨胀阀的关阀控制方法的一种实施例的流程示意图。

本实施例提供的电子膨胀阀1的关阀控制方法,包括:

s101、发送关阀命令给电子膨胀阀1;

为了使电子膨胀阀1能够正常运行,初次开启时,需要对电子膨胀阀1进行初始化,这样可以保证电子膨胀阀1的工作精度。

这里需要说明的是,对电子膨胀阀1上电进行初始化的动作只需在电子膨胀阀1第一次启动的时候或故障排除之后进行,此时,电子膨胀阀1被强制运行到第二关阀位置a点。

s102、得到当前制冷剂流向;

可以理解的是,汽车空调在工作时,制冷剂的流向是随时变化的。制冷剂的流向直接影响到电子膨胀阀1受到的制冷剂压力的方向,从而影响到电子膨胀阀1的关阀位置。

当制冷剂流向为正向时,制冷剂对电子膨胀阀1的压力与电子膨胀阀1的关阀方向一致,制冷剂压力对电子膨胀阀1的关阀动作起促进作用;当制冷剂流向为反向时,制冷剂对电子膨胀阀1的压力与电子膨胀阀1的关阀方向相反,制冷剂压力对电子膨胀阀1的关阀动作起阻碍作用。

s103、根据当前制冷剂流向,得到所述电子膨胀阀1的关阀位置;

本实施例中的电子膨胀阀1的关阀位置主要受制冷剂的流向影响,电子膨胀阀成型后,缓冲弹簧7的弹性系数同时被确定,第一关阀位置b点和全关位置a点的位置也被确定。因此,实际工况中,同一个电子膨胀阀1的关阀位置主要受制冷剂流向影响,制冷剂流向不同,电子膨胀阀1的关阀位置也不同。当前制冷剂流向为正向时,制冷剂压力对电子膨胀阀1的关阀起促进作用,此时电子膨胀阀1的关阀位置为第一关阀位置b点,即与全开位置d点之间行程为关阀总行程的90%~99%的位置;当前制冷剂流向为反向时,制冷剂压力对电子膨胀阀1的关阀起阻碍作用,此时为了满足关阀指标,电子膨胀阀1的关阀位置为第二关阀位置a点,也就是全关位置a点。根据实际制冷剂流向实时得到关阀位置,可以保证在每次关阀时各项关阀指标都能达标,同时降低了每次关阀时因过关对阀针和阀口等部件产生的磨损,有利于提高电子膨胀阀的寿命和控制精度。

s104、控制所述电子膨胀阀1运行到所述关阀位置;

由于电子膨胀阀1正常工作时,需要根据实际的流量目标,停在关阀总行程中的某一满足相应流量目标的目标位置e点,因此,电子膨胀阀1的关阀动作也是从目标位置e点开始的。当电子膨胀阀1接到关阀命令且制冷剂流向为正向时,电机控制器20会控制电子膨胀阀1运行到第一关阀位置b点,完成关阀动作;当电子膨胀阀1接到关阀命令且制冷剂流向为反向时,电机控制器20会控制电子膨胀阀1运行到第二关阀位置a点,完成关阀动作。在关阀动作完成之后,未接到新的开阀命令之前,由主控制器10监控制冷剂流向的变化情况,如果制冷剂流向不变,电子膨胀阀1保持在原关阀位置;如果制冷剂流向由正向变为反向,将电子膨胀阀1从第一关阀位置b点调整到第二关阀位置a点;如果制冷剂流向由反向变为正向,将电子膨胀阀1从第二关阀位置a点调整到第一关阀位置b点。

电子膨胀阀的一种开阀控制方法实施例:

参见图5,图5是电子膨胀阀的开阀控制方法的一种实施例的流程示意图。

本实施例提供的电子膨胀阀1开阀控制方法,包括:

s201、发送开阀命令给电子膨胀阀1;

可以理解的是,这里所说的电子膨胀阀1的开阀并非初始化开阀,而是与上文的关阀动作一致的关阀之后的开阀动作。

s202、得到当前制冷剂流向和流量目标;

这里需要说明的是,汽车空调系统运行时,在关阀动作完成之后,可以直接根据当前制冷剂流向得到上次电子膨胀阀1的关阀位置,这个关阀位置同时也是电子膨胀阀1的开阀起点位置;根据主控制器10发送的流量目标命令,得到流量目标对应的目标位置e点的位置,这个目标位置e点就是电子膨胀阀1的开阀终点位置。

s203、根据当前制冷剂流向和流量目标,得到电子膨胀阀1的开阀起点位置和开阀终点位置;

当前制冷剂流向为正向时,电子膨胀阀1的开阀起点位置为第一关阀位置b点;当前制冷剂流向为反向时,电子膨胀阀1的开阀起点位置为第二关阀位置a点;根据实际流量目标,得到流量目标对应的目标位置e点的位置,目标位置e点的位置为开阀终点位置。

s204、控制电子膨胀阀1从开阀起点位置运行到开阀终点位置;

在确定电子膨胀阀1的开阀起点位置和开阀终点位置之后,由主控制器10发送控制命令给电机控制器20,控制电机30带动阀组件50运动,完成开阀动作。

电子膨胀阀控制方法的另一种实施例:

参见图6,图6是电子膨胀阀的控制方法的另一种实施例的流程示意图。

首先,汽车空调系统开始启动;

s301、电子膨胀阀1上电并完成初始化;

这里电子膨胀阀1的初始化动作一般只在电子膨胀阀1第一次启动或故障排除之后的启动中进行,对电子膨胀阀1进行上电并完成初始化来保证电子膨胀阀1的流量控制精度。此时,控制电子膨胀阀运行到全关位置a点。

s302、电子膨胀阀1收到运行到目标位置e点的开阀命令;由主控制器10发送开阀命令及流量目标给电子膨胀阀1,并将相应的开阀起点位置和开阀终点位置信息发送给电子膨胀阀1,这里的开阀起点位置为全关位置a点,开阀终点位置为满足流量目标的目标位置e点;

这里需要说明的是,目标位置e点位于全开位置d点和全关位置a点之间,是一个目标位置变量,根据流量目标命令实时变化,每次开阀时的目标位置e点可以相同,也可以不同,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

s303、电子膨胀阀1运行到目标位置e点;

控制电子膨胀阀1从全关位置a点运行到目标位置e点,空调系统开始稳定运行。

s304、电子膨胀阀1收到关阀命令和制冷剂流向信息;

空调运行一段时间后,主控制器10发送关阀命令和当前制冷剂流向信息给电子膨胀阀1。

s305、得到当前制冷剂流向;

由主控制器10得到当前制冷剂流向,并根据当前制冷剂流向得到电子膨胀阀1的关阀位置。当前制冷剂流向为正向时,电子膨胀阀1的关阀位置为第一关阀位置b点;当前制冷剂流向为反向时,电子膨胀阀1的关阀位置为第二关阀位置a点。

s306、当制冷剂流向为正向时,电子膨胀阀1运行到第一关阀位置b点;

当前制冷剂流向为正向时,电子膨胀阀1的关阀位置为第一关阀位置b点,第一关阀位置b点与全开位置d点之间的行程为关阀总行程的90%~99%,控制电子膨胀阀1运行到第一关阀位置b点。

s307、当制冷剂流向为反向时,电子膨胀阀1运行到第二关阀位置a点;

当前制冷剂流向为反向时,电子膨胀阀1的关阀位置为第二关阀位置a点,第二关阀位置a点为关阀总行程中的全关位置,控制电子膨胀阀1运行到第二关阀位置a点。

s308、电子膨胀阀1关阀完成;

电子膨胀阀1运行到相应的关阀位置,完成关阀动作。

s309、监控开阀命令及制冷剂流向;

完成关阀动作后,由电机控制器20接收主控制器10发出的开阀命令以及制冷剂流向信息并控制电子膨胀阀开阀动作。如果在接到新的开阀命令前,主控制器10监控到制冷剂流向未发生变化,在接到新的开阀命令后,则回到步骤s302,依次重复开关阀动作;如果在接到开阀命令前,主控制器10监控到制冷剂流向发生改变,参照步骤s310。

s310、监控到制冷剂流向发生改变;

主控制器10监控到制冷剂流向发生改变并将变化情况发送给电机控制器20,控制电子膨胀阀1调整关阀位置。

s311、制冷剂流向由反向变为正向,调整电子膨胀阀1运行到第一关阀位置b点;

当主控制器10监控到制冷剂流向由反向变为正向时,电机控制器20控制电子膨胀阀1调整关阀位置,将关阀位置从第二关阀位置a点调整到第一关阀位置b点。

s312、制冷剂流向由正向变为反向,调整电子膨胀阀1运行到第二关阀位置a点;

当主控制器10监控到制冷剂流向由正向变为反向时,电机控制器20控制电子膨胀阀1调整关阀位置,将关阀位置从第一关阀位置b点调整到第二关阀位置a点。

s308、电子膨胀阀1关阀完成;

根据制冷剂的流向变化实时调整关阀位置,完成关阀动作,继续监控开阀命令及制冷剂流向变化,如此重复,控制电子膨胀阀1的开关阀动作。

当然,也可以根据制冷系统的工作模式来得到关阀位置。

参见图7,图7是制冷系统的示意框图。以空调制冷系统为例,空调制冷系统主要包括四个部分:压缩机a1、室外换热器a2、阀装置a3以及室内换热器a4,这里的阀装置a3是电子膨胀阀。

参见图8,图8是制冷模式下制冷剂流动路径的一种实施例示意图,制冷模式时,气体制冷剂经压缩机a1压缩从低温低压气体变为高温高压气体,进入室外换热器a2,室外换热器a2此时作为冷凝器,制冷剂在室外换热器a2中冷凝液化放热成为液体,液体经阀装置a3减压,进入室内换热器a4,室内换热器a4此时作为蒸发器,制冷剂在室内换热器a4中蒸发气化吸热成为低温低压的气体,并回到压缩机a1进行下一轮循环。在这个过程中,室外换热器a2将热量向外界释放,室内换热器a4吸收室内空气的热量,从而达到降低室内温度的目的。此时,制冷剂的流向是从室外换热器a2流向阀装置a3,规定此时制冷剂的流向为正向,那么制冷模式下,收到关阀命令后,制冷系统控制阀装置运行到第一关阀位置。定义阀装置a3从全开位置到全关位置的行程为关阀总行程,这里所说的第一关阀位置为与全开位置之间行程为关阀总行程的90%~99%的位置。

参见图9,图9是制热模式下制冷剂流动路径的一种实施例示意图,制热模式时,气体制冷剂经压缩机a1压缩从低温低压气体变为高温高压气体,进入室内换热器a4,室内换热器a4此时作为冷凝器,制冷剂在室内换热器a4中冷凝液化放热成为液体,液体经阀装置a3减压,进入室外换热器a2,室外换热器a2此时作为蒸发器,制冷剂在室外换热器a2中蒸发气化吸热成为低温低压的气体,并回到压缩机a1进行下一轮循环。在这个过程中,室内换热器a4将热量向室内释放,室外换热器a2吸收室外空气的热量,从而达到提高室内温度的目的。此时,制冷剂的流向是从阀装置a3流向室外换热器a2,那么制热模式下,制冷剂的流向为反向,收到关阀命令后,制冷系统控制阀装置运行到第二关阀位置,这里所说的第二关阀位置为关阀总行程的全关位置。

本实施例中,制冷模式和制热模式下制冷剂的流向不同,对应的关阀位置也不同,在实际工况中,制冷系统还包括除制冷模式和制热模式以外的其他工作模式,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第二种实施例进行介绍。

参见图10,图10是制冷模式下制冷剂流动路径的第二种实施例示意图,其中实线部分表示制冷剂流动路径,箭头方向代表了制冷剂的流动方向。制冷模式下,制冷剂从压缩机a1流出后进入空调箱a6,通过空调箱a6进入室外换热器a2进行热交换,再通过阀装置a3进入空调箱a6,此时空调箱a6相当于蒸发器,从空调箱a6流出经由气液分离器a5回到压缩机a1,完成一个工作循环。规定从室外换热器a2流入阀装置a3的制冷剂流向为正向,那么制冷模式下,制冷系统接到关阀命令后,控制阀装置a3运行到相应的第一关阀位置。

参见图11,图11是制热模式下制冷剂流动路径的第二种实施例示意图,其中实线部分表示制冷剂流动路径,箭头方向代表了制冷剂的流动方向。制热模式下,制冷剂从压缩机a1流出后进入空调箱a6,完成冷凝与蒸发的全部热交换过程之后经由阀装置a3直接通过气液分离器a5回到压缩机,完成工作循环。在制热模式下,制冷剂的流向是由阀装置a3流入室外换热器a2的,与制冷模式下制冷剂流向相反,因此,制冷系统接到关阀命令后,控制阀装置a3运行到第二关阀位置。

参见图12,图12是除湿模式下制冷剂流动路径的一种实施例示意图,其中实线部分表示制冷剂流动路径,箭头方向代表了制冷剂的流动方向。除湿模式下,制冷剂流向与制冷模式下制冷剂流向类似,只是在经过阀装置a3之后,可以经由室外换热器a2流向气液分离器a5,也可以直接流向气液分离器a5,完成工作循环。在除湿模式下,制冷剂的流向也是由阀装置a3流入室外换热器a2的,因此,除湿模式下的关阀位置与制冷模式下的关阀位置相同,制冷系统接到关阀命令后,控制阀装置a3运行到第一关阀位置。

实际工作条件下,制冷系统的制冷模式和除湿模式下的制冷剂流动方向是相同的。在制冷系统的设计阶段,还可以根据实际需要将制冷模式下的制冷剂流向设计为从室内换热器a4流向阀装置a3的反向流动过程,这样一来,制冷模式下的制冷剂流动方向为反向,制热模式下制冷剂的流动方向为正向,除湿模式下制冷剂流动方向为反向;制冷剂流动方向为正向时,阀装置的关阀位置为第一关阀位置;制冷剂的流向为反向时,阀装置的关阀位置为第二关阀位置。

当然,制冷系统还包括其他的工作模式,而且制冷模式、制热模式和除湿模式也分别包括几个等级不同的模式条件,如第一制冷模式、第二制冷模式、第一制热模式、第二制热模式、单独除湿模式以及制冷除湿模式等,此处不再一一列举。不同工作模式下制冷剂的流向由制冷系统本身的设计方案决定。制冷系统设计成型后,不同工作模式下对应制冷剂的流向是确定的,也就是说,对于同一制冷系统,同一工作模式只对应同一种制冷剂流向,同一种制冷剂的流向只对应一个关阀位置,工作模式确定,制冷剂流向确定,关阀位置也确定。可以直接根据制冷系统的当前工作模式来得到关阀位置,并根据工作模式的切换,控制阀装置的开关阀动作或调整关阀位置。

参见图13,图13是制冷系统控制方法的一种实施例示意图。一般情况下,制冷系统的工作模式不同,制冷剂的流向不同,系统的工作循环方向不同。制冷系统的工作模式主要包括制冷模式、制热模式以及除湿模式等。制冷系统设计定型以后,同一种工作模式下的制冷剂流向相同,关阀位置也相同。

s401、发送关阀命令给阀装置;

主控制器10发送关阀的命令给阀装置,控制电子膨胀阀启动。

s402、得到制冷系统的工作模式;

主控制器10发送关阀命令之后,首先得到制冷系统当前工作模式的相关信息。工作模式不同,制冷剂的流向不同,关阀位置也不同。

s403、根据制冷系统的工作模式,得到阀装置的关阀位置;

主控制器10根据制冷系统的当前工作模式得到对应工作模式下的关阀位置。

s404、控制阀装置运行到关阀位置;

控制制冷系统的阀装置运行到对应关阀位置后,完成关阀动作。

制冷系统的控制方法与电子膨胀阀的控制方法类似,只是将对制冷剂的流向的确定改为对制冷系统工作模式的确定,从而得到关阀位置。具体控制方法与前文类似,此处不再赘述。

基于上述实施例提供的控制方法,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控制系统。

参见图14,图14是电子膨胀阀控制系统的一种实施例的示意框图。

本实施例提供的电子膨胀阀的控制系统,包括:发送模块100,运算模块200,接收模块300和执行模块400;

发送模块100,能够用于发送控制信号;

运算模块200,能够用于根据当前制冷剂的流向或制冷系统的工作模式及流量目标得到关阀位置、开阀起点位置或开阀终点位置等信息;

接收模块300,能够用于接收关阀位置、开阀起点位置和开阀终点位置等信息;

执行模块400,能够用于执行控制命令,控制电子膨胀阀1运行到相应的位置。本实施例提供的控制系统,在发送模块100发送控制信号给电子膨胀阀1后,运算模块200得到相对应的关阀位置,开阀起点位置或开阀终点位置等信息,接收模块300接收相应的控制命令和关阀位置,开阀起点位置和开阀终点位置等信息,执行模块400根据接收模块300接收到的相关信息,控制电子膨胀阀1运行到相应的关阀位置,开阀起点位置或开阀终点位置。

本实施例提供的控制方法以及控制系统,在空调系统运行时,电子膨胀阀从全开位置d点到全关位置a点的行程为关阀总行程。当接到关阀命令时,得到当前的制冷剂流向,制冷剂流向为正向时,电子膨胀阀的关阀位置为第一关阀位置b点,第一关阀位置b点与全开位置d点之间的行程为关阀总行程的90%~99%;当制冷剂流向为反向时,电子膨胀阀的关阀位置为第二关阀位置a点,第二关阀位置a点为关阀总行程的全关位置,控制电子膨胀阀每次都运行到相应的关阀位置,可以保证电子膨胀阀在关阀时既能满足关阀指标,又能最大限度地降低阀针和阀口等部件的机械磨损,有利于提高电子膨胀阀的流量控制精度和工作效率以及寿命。

以上所述,仅是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非对本发明作任何形式上的限制。虽然本发明已以较佳实施例揭露如上,然而并非用以限定本发明。任何熟悉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发明技术方案范围情况下,都可利用上述揭示的方法和技术内容对本发明技术方案做出许多可能的变动和修饰,或修改为等同变化的等效实施例。因此,凡是未脱离本发明技术方案的内容,依据本发明的技术实质对以上实施例所做的任何简单修改、等同变化及修饰,均仍属于本发明技术方案保护的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