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储物装置及具有该储物装置的冰箱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940654阅读:472来源:国知局
一种储物装置及具有该储物装置的冰箱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制冷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能够根据需要改变储物区的数量的储物装置及具有该储物装置的冰箱。



背景技术:

现有的设于冰箱内的储物装置的内部空间比较单一,各种食物之间无分隔地堆放在一起,在用户需要取用食物时,需要花费较多的时间辨认以及翻找需要的食物,不便于用户快速地取用食物。

第CN202853251号中国实用新型专利公开了一种冰箱用储物盒及冰箱,储物盒内设有用以对储物盒的存储空间进行分隔的分隔部件,该分隔部件包括固定于储物盒底壁上的转轴以及安装在该转轴上的多个隔板,多个所述隔板能够围绕该转轴独立转动,从而对存储空间进行分隔且能够调节每个分隔出的存储空间的大小;但是,该分隔部件无法改变分隔出的存储空间的数量且该分隔部件仅适用于呈圆形的储物盒,通用性较差。

有鉴于此,有必要提供一种新的储物装置及具有该储物装置的冰箱,以解决上述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够根据需要改变储物区的数量的储物装置及具有该储物装置的冰箱。

为实现上述实用新型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储物装置,包括底壁、自所述底壁向上延伸的两对侧壁以及设于所述储物装置内以将所述储物装置分隔为多个储物区的分隔组件,所述分隔组件包括第一隔板以及转动连接于第一隔板上的第二隔板,所述第一隔板以及第二隔板均与所述底壁相垂直,所述第一隔板的两端滑动连接于一对侧壁的内侧上,所述第一隔板上设有用以在所述第二隔板转动至与所述第一隔板位于同一平面或者与所述第一隔板所在平面相平行时收容所述第二隔板的收容区。

作为本实用新型进一步改进的技术方案,连接所述第一隔板的一对侧壁的内侧凹设有沿该侧壁的长度方向延伸的滑槽,所述第一隔板的两端凸设有收容于所述滑槽内且能够沿所述滑槽滑动的突伸件。

作为本实用新型进一步改进的技术方案,所述分隔组件包括分设于所述第一隔板两侧的两个第二隔板。

作为本实用新型进一步改进的技术方案,所述分隔组件包括至少一个具有上下贯穿的通孔的连接柱、用以穿过所述通孔的转轴;所述第一隔板包括固定连接于所述连接柱两侧的两个子隔板,所述第二隔板枢转连接于所述转轴上异于所述连接柱所在的位置处。

作为本实用新型进一步改进的技术方案,所述分隔组件包括沿上下方向间隔设置的两个连接柱,所述转轴的两端分别收容于两个所述连接柱的通孔内;所述第二隔板枢转连接于位于两个连接柱之间的转轴上。

作为本实用新型进一步改进的技术方案,所述分隔组件还包括设于位于下侧的连接柱的下侧的用以遮蔽所述通孔的遮蔽罩;或者所述分隔组件还包括设于位于下侧的连接柱的下侧以及位于上侧的连接柱的上侧的用以遮蔽所述通孔的遮蔽罩。

作为本实用新型进一步改进的技术方案,所述分隔组件包括分设于所述第一隔板两侧的两个第二隔板;两个所述第二隔板枢转连接于所述转轴上的不同位置处。

作为本实用新型进一步改进的技术方案,所述分隔组件包括分设于所述第一隔板两侧的两个第二隔板;用以分别收容两个所述第二隔板的两个收容区分设于两个所述子隔板上。

作为本实用新型进一步改进的技术方案,所述收容区自所述第一隔板上连接所述第二隔板的一侧向相对的另一侧凹陷形成;或者所述收容区自所述第一隔板上连接所述第二隔板的一侧向相对的另一侧贯穿形成。

为实现上述实用新型的目的,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冰箱,包括箱体以及收容于所述箱体内的上述储物装置。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实用新型中的储物装置通过设置滑动连接于侧壁上的第一隔板以及与所述第一隔板转动连接的第二隔板,且所述第一隔板上设有用以在所述第二隔板转动至与所述第一隔板位于同一平面或者与所述第一隔板所在平面相平行时收容所述第二隔板的收容区,从而可以通过转动所述第二隔板来调节储物区的大小和数量,调节方便且通用性强。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中的储物装置中的第二隔板转动至与第一隔板之间具有夹角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所示的储物装置中的第二隔板收容于收容区内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图2中A处的放大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中的分隔组件的分解图。

图5是图4所示的分隔组件的分解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将结合附图所示的各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详细描述,请参照图1至图5所示,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方式。

请参图1至图5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储物装置100及具有该储物装置100的冰箱。所述储物装置100用以储放需要保鲜的食物。

所述储物装置100包括底壁1、自所述底壁1向上延伸的两对侧壁2以及设于所述储物装置100内以将所述储物装置100分隔为多个储物区的分隔组件3,从而能够将不同的食物储存于不同的储物区内,可以防止食物之间的挤压且便于用户取用。

所述分隔组件3包括第一隔板31以及转动连接于第一隔板31上的第二隔板32,所述第一隔板31以及第二隔板32均与所述底壁1相垂直,从而通过第一隔板31以及第二隔板32能够将储物装置100分隔为多个储物区,以便于存放不同种类的食物。

所述第一隔板31的两端滑动连接于一对侧壁2的内侧上,一方面,可以通过移动所述第一隔板31来改变位于所述第一隔板31两侧的储物区的大小,提高对储物装置100的分隔的灵活性;另一方面,能够提高第一隔板31固定的稳定性,防止第一隔板31发生倾倒。

具体地,连接所述第一隔板31的一对侧壁2的内侧凹设有沿该侧壁2的长度方向延伸的滑槽21,所述第一隔板31的两端凸设有收容于所述滑槽21内且能够沿所述滑槽21滑动的突伸件311。

所述第一隔板31上设有用以在所述第二隔板32转动至与所述第一隔板31位于同一平面或者与所述第一隔板31所在平面相平行时收容所述第二隔板32的收容区312,一方面,能够通过转动调节所述第二隔板32,从而改变储物区的数量以及大小;另一方面,在所述第二隔板32收容于所述收容区312内后,能够移动所述第一隔板31,改变第一隔板31两侧的储物区的大小,或者在需要储放大件物品时,将第一隔板31移动至靠近侧壁2的位置处,不影响所述储物装置100内的储物空间。

本实施方式中,所述收容区312自所述第一隔板31上连接所述第二隔板32的一侧向相对的另一侧凹陷形成,一方面,所述第一隔板31以及第二隔板32能够将各个储物区分隔开来,防止发生串味的现象,有利于保鲜;另一方面,在所述第二隔板32收容于所述收容区312内后,不会凸出于所述第一隔板32的外侧,从而增大储物区的储存空间。

当然,于其他实施方式中所述收容区312也可以自所述第一隔板31上连接所述第二隔板32的一侧向相对的另一侧贯穿形成,即在所述第二隔板32与所述第一隔板31之间具有夹角时,第一隔板31两侧的储物区相连通,在所述第二隔板32收容于所述收容区312内后,所述第一隔板31两侧的储物区相分隔,这样设置,能够减小所述第一隔板31的厚度,有利于增大储物空间。

进一步地,所述分隔组件3包括至少一个具有上下贯穿的通孔331的连接柱33、用以穿过所述通孔331的转轴34;所述第一隔板31包括固定连接于所述连接柱33两侧的两个子隔板313,所述第二隔板32枢转连接于所述转轴34上异于所述连接柱33所在的位置处,从而所述第二隔板32能够绕所述转轴34转动以通过调节所述第二隔板32改变储物区的大小和数量。

具体地,所述分隔组件3包括沿上下方向间隔设置的两个连接柱33,所述转轴34的两端分别收容于两个所述连接柱33的通孔331内;所述第二隔板32枢转连接于位于两个连接柱33之间的转轴34上。

进一步地,所述分隔组件3还包括设于位于下侧的连接柱33的下侧的用以遮蔽所述通孔331的遮蔽罩35,以防止所述转轴34向下移动,导致所述连接柱33与转轴34的装配不稳定。

当然,位于上侧的连接柱33的上侧也可以设置该遮蔽罩,以防止所述转轴34向上移动,导致所述连接柱33与转轴34的装配不稳定。

本实施方式中,所述分隔组件3包括分设于所述第一隔板31两侧的两个第二隔板32,从而当两个所述第二隔板32均与所述第一隔板31之间具有夹角时,所述分隔组件3能够将所述储物装置100分隔为4个储物区;当两个所述第二隔板32中的一个转动至与所述第一隔板31位于同一平面或者与所述第一隔板31所在平面相平行时,所述分隔组件3能够将所述储物装置分隔为3个或者2个储物区;当两个所述第二隔板32均转动至与所述第一隔板31位于同一平面或者与所述第一隔板31所在平面相平行时,所述分隔组件3能够将所述储物装置分隔为2个或者1个储物区。

具体地,本实施方式中的两个所述第二隔板32枢转连接于所述转轴34上的不同位置处,以使两个所述第二隔板32在转动的过程中不会产生干涉。

所述第一隔板31上设有用以分别收容两个所述第二隔板32的两个收容区312,且两个所述收容区312分设于两个所述子隔板313上,当所述收容区312为凹陷形成时,两个所述收容区312设于两个所述子隔板313相对的两侧,且凹陷方向相反,从而,在两个所述第二隔板32收容于各自的收容区312内后,不会增加所述第一隔板31的整体厚度。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中的储物装置100通过设置滑动连接于侧壁2上的第一隔板31以及与所述第一隔板31转动连接的第二隔板32,且所述第一隔板31上设有用以在所述第二隔板32转动至与所述第一隔板31位于同一平面或者与所述第一隔板31所在平面相平行时收容所述第二隔板32的收容区312,从而可以通过转动所述第二隔板32来调节储物区的大小和数量,调节方便且通用性强。

应当理解,虽然本说明书按照实施方式加以描述,但并非每个实施方式仅包含一个独立的技术方案,说明书的这种叙述方式仅仅是为清楚起见,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将说明书作为一个整体,各实施方式中的技术方案也可以经适当组合,形成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的其他实施方式。

上文所列出的一系列的详细说明仅仅是针对本实用新型的可行性实施方式的具体说明,它们并非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凡未脱离本实用新型技艺精神所作的等效实施方式或变更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