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片冰机的制冰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670170发布日期:2018-06-12 19:44阅读:326来源:国知局
一种片冰机的制冰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冰的制造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片冰机的制冰装置。



背景技术:

海水片冰机可以直接被安装在渔船上面,利用海水制冰,打捞起来的海鲜可以迅速得到冷冻保鲜处理。在全世界范围内渔业是片冰机最主要的应用领域之一。现有的片冰机,刮刀的切割效率低,且刮刀使用一段时间后,刀尖易磨损,严重影响了制冰机的制冰效率。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克服上述现有技术的缺陷,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刮刀磨损率低、使用寿命长且刮刀切割效率高的片冰机的制冰装置,尤其是一种船用海水制冰机的制冰装置。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为:

一种片冰机的制冰装置,所述制冰装置包括刮冰机构和制冰筒,所述刮冰机构包括旋转冰刀和刀架,所述刀架包括设于制冰筒中心的转动主轴和连接支架,所述连接支架一端与所述转动主轴相连,另一端与所述旋转冰刀相连;所述旋转冰刀上设有刀刃,所述刀刃包括对称设置的两个刃面,所述刃面由刀尖斜壁和基座斜壁连接而成,所述基座斜壁的倾斜角度大于所述刀尖斜壁的倾斜角度。

其中,所述基座斜壁的倾斜角度为70~85°,所述刀尖斜壁的倾斜角度为60~75°。

优选地,所述基座斜壁的倾斜角度为77~80°,所述刀尖斜壁的倾斜角度为65~70°。

其中,所述刀刃的尖端距离所述制冰筒内壁的最短距离为0.2~0.4mm。

优选地,所述刀刃的尖端距离所述制冰筒内壁的最短距离为0.25~0.3mm。

其中,所述旋转冰刀还包括圆柱外壁,所述刀刃设在所述圆柱外壁上且沿所述圆柱外壁螺旋延伸。

其中,所述刀刃均匀分布且所述刀刃的个数为4~8个,所述刀刃间相互平行。

优选地,所述刀刃的个数为6个。

其中,所述制冰筒内壁上设有凹槽。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片冰机的制冰装置,通过设置可沿制冰筒内壁滚动的旋转冰刀,并在旋转冰刀上设置由两个对称的刃面组成且单个刃面由刀尖斜壁和基座斜壁连接而成的刀刃,旋转冰刀刮冰时,刀尖斜壁和基座斜壁各自对筒壁上的冰层产生一个挤压力,增大了冰刀对冰层的挤压程度,使冰层更易破裂落下,从而提高了旋转冰刀的切割效率,同时也减小了对刀刃尖端的磨损,延长了旋转冰刀的使用寿命。

附图说明

图1所示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一种片冰机的制冰装置的结构的俯视图;

图2所示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一种片冰机的制冰装置的结构的主视图;

图3所示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旋转冰刀结构的俯视图。

标号说明:

1、制冰筒;2、旋转冰刀;3、转动主轴;4、连接支架;5、刀刃;6、刀尖斜壁;7、基座斜壁;8、凹槽。

具体实施方式

为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内容、所实现目的及效果,以下结合实施方式并配合附图予以说明。

本实用新型最关键的构思在于:通过设置可沿制冰筒内壁滚动的旋转冰刀,并在旋转冰刀上设置由两个对称的刃面组成且单个刃面由刀尖斜壁和基座斜壁连接而成的刀刃,不仅提高了刀刃对筒壁上冰层的挤压程度,提高了旋转冰刀的切割效率,而且减小了对刀刃尖端的磨损,延长了旋转冰刀的使用寿命。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片冰机的制冰装置,所述制冰装置包括刮冰机构和制冰筒,所述刮冰机构包括旋转冰刀和刀架,所述刀架包括设于制冰筒中心的转动主轴和连接支架,所述连接支架一端与所述转动主轴相连,另一端与所述旋转冰刀相连;所述旋转冰刀上设有刀刃,所述刀刃包括对称设置的两个刃面,所述刃面由刀尖斜壁和基座斜壁连接而成,所述基座斜壁的倾斜角度大于所述刀尖斜壁的倾斜角度。

从上述描述可知,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片冰机的制冰装置,通过设置可沿制冰筒内壁滚动的旋转冰刀,并在旋转冰刀上设置由两个对称的刃面组成且单个刃面由刀尖斜壁和基座斜壁连接而成的刀刃,旋转冰刀刮冰时,刀尖斜壁和基座斜壁各自对筒壁上的冰层产生一个挤压力,增大了冰刀对冰层的挤压程度,使冰层更易破裂落下,从而提高了旋转冰刀的切割效率,同时也减小对刀刃尖端的磨损,延长了旋转冰刀的使用寿命。

进一步的,所述基座斜壁的倾斜角度为70~85°,所述刀尖斜壁的倾斜角度为60~75°。

从上述描述可知,刀刃的基座斜壁和刀尖斜壁的倾斜角度分别设置在上述范围内时,既能保证刀刃具有足够的强度,又使得刀刃对筒壁上的冰层具有足够的切割力。

优选地,所述基座斜壁的倾斜角度为77~80°,所述刀尖斜壁的倾斜角度为65~70°。

从上述描述可知,当刀刃的基座斜壁和刀尖斜壁的倾斜角度分别设置为77~80°以及65~70°时,刀刃的强度和切割效果最佳。

进一步的,所述刀刃的尖端距离所述制冰筒内壁的最短距离为0.2~0.4mm。

优选地,所述刀刃的尖端距离所述制冰筒内壁的最短距离为0.25~0.3mm。

从上述描述可知,刀刃的尖端距离所述制冰筒内壁的最短距离设置在上述范围内时,刀刃对筒壁上冰层的切割效果最佳。

进一步的,所述旋转冰刀还包括圆柱外壁,所述刀刃设在所述圆柱外壁上且沿所述圆柱外壁螺旋延伸。

进一步的,所述刀刃均匀分布且所述刀刃的个数为4~8个,所述刀刃间相互平行。

优选地,所述刀刃的个数为6个。

从上述描述可知,多个平行的螺旋形的刀刃对筒壁上的冰层同时进行挤压切割,大大提高了旋转冰刀的切割效率,同时使得切割出的冰片形状、大小统一

进一步的,所述制冰筒内壁上设有凹槽。

从上述描述可知,制冰筒内壁上的凹槽一方面可以增加制冰筒的蒸发面积,同时,附着在凹槽筒壁上的水更容易结冰,形成冰核,起到更好的凝冰效果;另一方面冰刀刮冰时,凹槽也会对冰层提供一定的阻力,使冰层更容易破裂落下,进而提高制冰效率。

请参照图1至图3所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一为:

一种片冰机的制冰装置,所述制冰装置包括刮冰机构和制冰筒1,所述刮冰机构包括旋转冰刀2和刀架,所述刀架包括设于制冰筒中心的转动主轴3和连接支架4,所述连接支架4一端与所述转动主轴3相连,另一端与所述旋转冰刀2相连;所述旋转冰刀2上设有刀刃5,所述刀刃5包括对称设置的两个刃面,所述刃面由刀尖斜壁6和基座斜壁7连接而成,所述基座斜壁7的倾斜角度大于所述刀尖斜壁6的倾斜角度。

其中,所述基座斜壁7的倾斜角度为77~80°,所述刀尖斜壁6的倾斜角度为65~70°。

其中,所述刀刃5的尖端距离所述制冰筒1内壁的最短距离为0.25~0.3mm。

其中,所述旋转冰刀2还包括圆柱外壁,所述刀刃设在所述圆柱外壁上且沿所述圆柱外壁螺旋延伸。

其中,所述刀刃5均匀分布且所述刀刃5的个数为6个,所述刀刃5间相互平行。

其中,所述制冰筒1内壁上设有凹槽8。

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二为:

实施例二与实施例一的区别在于,所述基座斜壁7的倾斜角度为70~76°,所述刀尖斜壁6的倾斜角度为60~64°。

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三为:

实施例三与实施例一的区别在于,所述基座斜壁7的倾斜角度为81~85°,所述刀尖斜壁6的倾斜角度为71~75°。

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四为:

实施例四与实施例一的区别在于,所述刀刃5的尖端距离所述制冰筒1内壁的最短距离为0.2~0.24mm。

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五为:

实施例五与实施例一的区别在于,所述刀刃5的尖端距离所述制冰筒1内壁的最短距离为0.31~0.4mm。

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六为:

实施例六与实施例一的区别在于,所述刀刃5的个数为4个。

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七为:

实施例七与实施例一的区别在于,所述刀刃5的个数为8个。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片冰机的制冰装置,通过设置可沿制冰筒内壁滚动的旋转冰刀,并在旋转冰刀上设置由两个对称的刃面组成且单个刃面由刀尖斜壁和基座斜壁连接而成的刀刃,不仅提高了刀刃对筒壁上冰层的挤压程度,提高了旋转冰刀的切割效率,而且减小了刀刃尖端的磨损率,延长了旋转冰刀的使用寿命;并且通过进一步限定刀刃的刀尖斜壁和基座斜壁的倾斜角度、刀刃尖端与制冰筒内壁的最短距离以及刀刃的个数,进一步提高了旋转冰刀的切割效率,进而提高了制冰装置的制冰效率。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专利范围,凡是利用本实用新型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同变换,或直接或间接运用在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同理包括在本实用新型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