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半导体热管式冷热保藏柜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872063发布日期:2018-07-07 00:51阅读:199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冷热保藏柜,具体是一种半导体热管式冷热保藏柜。



背景技术:

传统冷热保藏柜采用压缩机制冷制热,压缩机运行时噪音非常大,需要进一步改进。

随着半导体制冷制热模块的技术日趋成熟,把半导体制冷制热模块应用在冷热保藏柜中,降低其工作噪音,是亟待解决的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上述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而提供一种半导体热管式冷热保藏柜,其工作噪音低,冷热保藏效果好。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

一种半导体热管式冷热保藏柜,包括设有容腔和工作腔的柜体,所述工作腔通过隔热层分隔成第一换热腔、第二换热腔和电器腔;所述第一换热腔设有与容腔连通的进风口和出风口,内部设有内循环风机和第一热能换热器;所述第二换热腔设有与外界连通的散热孔,内部设有外循环风机和第二热能换热器;所述电器腔内设有相互电连接的控制模块和半导体制冷制热模块,半导体制冷制热模块的两个工作端面分别与第一热能换热器、第二热能换热器的受热端接触抵靠。

所述第一换热腔、隔热层和第二换热腔呈上中下结构,电器腔位于它们的旁侧,进风口和出风口分别倾斜过度连接于容腔的相对两侧。

所述第一换热腔构成内循环风道,内循环风机和第一热能换热器横向依次布设在其内;所述第二换热腔构成外循环风道,外循环风机和第二热能换热器竖向依次布设在其内;所述内循环风机位于靠近进风口的位置,第一热能换热器靠近出风口的位置,第一热能换热器、半导体制冷制热模块和第二热能换热器之间呈上中下结构,外循环风机位于第二热能换热器下侧。

所述内循环风机为贯流风轮,外循环风机为轴流风扇。

所述第一换热腔内还设有辅助加热装置,其位于内循环风机和第一热能换热器之间。

所述辅助加热装置为PTC辅助加热装置。

所述第一热能换热器和第二热能换热器分别为翅片式换热器或热管翅片式换热器,它们通过换热器基座安装在工作腔内,并把半导体制冷制热模块固定在两热能换热器之间。

所述工作腔的底部设有与第一散热翅片、第二散热翅片水路连接的接水盘。

所述容腔底部设有接水装置,其通过工作腔内设置的接水管与接水盘连通。

所述柜体上对应容腔开合连接有柜门,所述柜门由门框和设置在门框前后两侧的玻璃构成,两层玻璃构成保温层。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如下:

冷热保藏柜采用半导体制冷制热模块作为制冷、制热源,通过简单的切换,即可实现制冷、制热,满足保藏柜冷热保藏使用。

半导体制冷制热模块工作时不会产生噪音,有效降低冷热保藏柜的工作噪音。

半导体制冷制热模块通过热能换热器换热,即使半导体制冷制热模块的工作端面面积较小,也能及时把热量传递到容腔或外界,换热效果好,能够满足快速制冷、制热的使用。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的剖视图1。

图2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的剖视图2。

图3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的剖视图3。

图4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第一热能换热器和第二热能换热器的装配立体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描述。

参见图1-图4,本半导体热管式冷热保藏柜,包括设有容腔100和工作腔的柜体1,其特征在于,所述工作腔通过隔热层101分隔成第一换热腔102、第二换热腔103和电器腔104;所述第一换热腔102设有与容腔100连通的进风口1021和出风口1022,内部设有内循环风机31和第一热能换热器32;所述第二换热腔103设有与外界连通的散热孔1031,内部设有外循环风机41和第二热能换热器42;所述电器腔104内设有相互电连接的控制模块51和半导体制冷制热模块52,半导体制冷制热模块52的两个工作端面分别与第一热能换热器32、第二热能换热器42的受热端接触抵靠。

半导体制冷制热模块产生的热量及冷量通过热能换热器快速传递到容腔100或外界中,不受半导体制冷制热模块工作端面面积较小所影响,换热效果好,能够对大容量容腔100的制冷、制热;半导体制冷制热模块工作时,不会产生额外的噪音,能够大幅降低冷热保藏柜工作噪音,提高用户使用体感,用户更加热衷于该类产品,市场前景大。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换热腔102、隔热层101和第二换热腔103呈上中下结构,电器腔104位于它们的旁侧,结构非常紧凑,有助于缩小整机体积,进风口1021和出风口1022分别倾斜过度连接于容腔100的相对两侧,进风、出风效果好,能够在内腔100内形成更好的内循环气流,有助提高制冷均匀性及制冷效果。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换热腔102构成内循环风道,内循环风机31和第一热能换热器32横向依次布设在其内;所述第二换热腔103构成外循环风道,外循环风机41和第二热能换热器42竖向依次布设在其内;所述内循环风机31位于靠近进风口1021的位置,第一热能换热器32靠近出风口1022的位置,第一热能换热器32、半导体制冷制热模块52和第二热能换热器42之间呈上中下结构,外循环风机41位于第二热能换热器42下侧。该布局方式有助缩小第一换热腔102、第二换热腔103的内部结构,内部布局更加合理,热损耗低,提高换热效果,有助提高冷热保藏柜的保藏效果。

进一步地,所述内循环风机31为贯流风轮,外循环风机41为轴流风扇。贯流风轮风量大、吹风面积广且噪音低,能够有助形成覆盖范围更广的气流,提高换热效果,有助提高冷热保藏柜的保藏效果,如图2所示,轴流风扇能够更集中对第二热能换热器42吹气换热。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换热腔102内还设有辅助加热装置(图中未标出),其位于内循环风机31和第一热能换热器32之间。所述辅助加热装置为PTC辅助加热装置。制热时,PTC辅助加热装置能够起到辅助加热的目的,快速对冷热保藏柜内部升温,有助提高冷热保藏柜的保藏效果。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热能换热器32和第二热能换热器42分别为翅片式换热器或热管翅片式换热器,它们通过换热器基座53安装在工作腔内,并把半导体制冷制热模块52固定在两热能换热器之间,装配简便,换热效果好,且体积小,而且制造成本低,有助降低冷热保藏柜的制造成本,不会产生紊流且风阻低,提高换热效果,有助提高冷热保藏柜的保藏效果。

进一步地,所述工作腔的底部设有与第一散热翅片321、第二散热翅片421水路连接的接水盘6,可用于接住冷凝时所产生的冷凝水。所述容腔100底部设有接水装置,其通过工作腔内设置的接水管61与接水盘6连通。

进一步地,所述柜体1上对应容腔100开合连接有柜门11,所述柜门11由门框和设置在门框前后两侧的玻璃构成,两层玻璃构成保温层,隔热、保温效果好,有助提高冷热保藏柜的保藏效果。

以上所揭露的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而已,而非以此来限定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保护范围,依本实用新型保护范围内所作的等同变化,仍属本实用新型所保护的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