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冰机以及制冷冰箱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1107970发布日期:2020-06-16 21:28阅读:149来源:国知局
出冰机以及制冷冰箱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出冰机以及制冷冰箱。



背景技术:

在具备供给水及冰中的至少一种供给物的供给机构的冰箱中,已知有以下构成:其具备检测机构和控制部,检测机构检测容器的容量与供给物的供给量之差或者容器的上部位置与该容器内的供给物的上部位置之差,控制部控制供给物的供给,控制部基于检测机构的检测结果而停止供给物的供给(例如参照专利文献1)。

在先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17-015323号公报



技术实现要素:

发明所要解决的课题

但是,在专利文献1所示那样的供给机构即出冰机中,当将作为供给物的冰往容器内倒注时,若容器的尺寸特别小,则存在冰会向容器外飞散或洒落的可能性。另外,若为了使冰难以向容器外洒落而将冰注出的速度放慢,则这样在容器的尺寸特别大的场合会导致直至相对于容器的容量积满冰为止耗费时间。

本发明是为了解决上述那样的课题而做出的。其目的在于获得对于各种容器的尺寸都不会使冰洒落且能够迅速地向容器注入冰的出冰机以及制冷冰箱。

用于解决课题的方案

本发明所涉及的出冰机具备:注出部,该注出部向容器倒注冰;传感器,该传感器检测上述容器的高度以及上述容器的开口部的大小;以及注出速度变更机构,该注出速度变更机构根据上述容器的高度以及上述容器的开口部的大小来变更从上述注出部注出的冰的每单位时间的量。

另外,本发明所涉及的制冷冰箱具备如上所述那样构成的出冰机。

发明的效果

根据本发明所涉及的出冰机以及制冷冰箱,可发挥对于各种容器的尺寸都不会使冰洒落且能够迅速地向容器注入冰这样的效果。

附图说明

图1是具备本发明的实施方式1所涉及的出冰机的制冷冰箱的主视图。

图2是具备本发明的实施方式1所涉及的出冰机的制冷冰箱的纵剖视图。

图3是本发明的实施方式1所涉及的出冰机部分的剖视图。

图4是本发明的实施方式1所涉及的出冰机部分的主视图。

图5是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1所涉及的出冰机的容器尺寸检测进行说明的图。

图6是示出具备本发明的实施方式1所涉及的出冰机的制冷冰箱的控制系统的构成的框图。

图7是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1所涉及的出冰机的容器尺寸与注出口盖的位置的关系进行说明的图。

图8是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1所涉及的出冰机的容器尺寸与注出口盖的位置的关系进行说明的图。

图9是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1所涉及的出冰机的容器尺寸与注出口盖的位置的关系进行说明的图。

图10是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1所涉及的出冰机的容器尺寸与注出口盖的位置的关系进行说明的图。

图11是示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1所涉及的出冰机的动作例的流程图。

图12是具备本发明的实施方式1所涉及的出冰机的制冷冰箱的其他例的主视图。

图13是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2所涉及的出冰机的容器中的冰高度与注出口盖的位置的关系进行说明的图。

图14是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2所涉及的出冰机的容器中的冰高度与注出口盖的位置的关系进行说明的图。

图15是示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2所涉及的出冰机的动作例的流程图。

图16是具备本发明的实施方式3所涉及的出冰机的制冷冰箱的纵剖视图。

图17是本发明的实施方式3所涉及的出冰机部分的剖视图。

图18是本发明的实施方式3所涉及的出冰机部分的剖视图。

图19是示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3所涉及的出冰机的动作例的流程图。

具体实施方式

参照附图对用于实施本发明的方式进行说明。在各图中,对相同或者相当的部分标注相同的附图标记,对于重复的说明予以适当地简化或省略。另外,本发明并不限定于以下的实施方式,在不脱落本发明的构思的范围内能够进行各种变形。

实施方式1.

图1至图12涉及本发明的实施方式1,图1是具备出冰机的制冷冰箱的主视图,图2是具备出冰机的制冷冰箱的纵剖视图,图3是出冰机部分的剖视图,图4是出冰机部分的主视图,图5是对出冰机的容器尺寸检测进行说明的图,图6是示出具备出冰机的制冷冰箱的控制系统的构成的框图,图7至图10是对出冰机的容器尺寸与注出口盖的位置的关系进行说明的图,图11是表示出冰机的动作例的流程图,图12是具备出冰机的制冷冰箱的其他例的主视图。

另外,在各图中,有时各构成部件的尺寸的关系或形状等与实际情况不同。另外,说明书中的各构成部件彼此的位置关系(例如上下关系等)原则上是将制冷冰箱设置成能够使用的状态时的位置关系。

本发明的实施方式1所涉及的制冷冰箱1具有绝热箱体。绝热箱体使前面(正面)开口并在内部形成有贮存空间。绝热箱体具有外箱、内箱以及绝热材料。外箱为钢铁制。内箱为树脂制。内箱配置在外箱的内侧。绝热材料例如是发泡聚氨酯、真空绝热材料等,被充填在外箱与内箱之间的空间中。形成在绝热箱体的内部的贮存空间由1个或多个分隔部件划分成收纳保存食品的多个贮存室。

如图1以及图2所示那样,在此,制冷冰箱1例如具有冷藏室100以及冷冻室200来作为多个贮存室。这些贮存室在绝热箱体中配置成在上下方向形成为2层构成。

冷藏室100配置在绝热箱体的最上层。在形成于冷藏室100的前面的开口部,设有将该开口部开闭的旋转式的冷藏室门7。在此,冷藏室门7为双开式(左右对开式),由右门7b以及左门7a构成。

如图1所示那样,在制冷冰箱1的前面的冷藏室门7(例如左门7a),设有操作面板6以及出冰部9。出冰部9是后述的将在制冰室300制造出来的冰向冰箱外排出的出冰机。即,制冷冰箱1具备本发明的实施方式1所涉及的出冰机。出冰部9具备注出冰的注出部14。

操作面板6如图6所示那样具备操作部6a以及显示部6b。操作部6a是用于设定各贮存室的保冷温度以及制冷冰箱1的动作模式(解冻模式等)或使用后述的出冰部9的操作开关。显示部6b是显示各贮存室的温度等各种信息的液晶显示器。另外,操作面板6也可具备兼作操作部6a和显示部6b的触碰面板。

冷冻室200配置在冷藏室100的下方。冷冻室200主要是在跨较长期间冷冻保存贮存对象时使用。冷冻室200通过抽拉式的门进行开闭。该抽拉式的门通过使固定设置在门上的框架相对于水平地形成在冷冻室200的左右的内壁面上的轨道滑动,从而能够在制冷冰箱1的进深方向(前后方向)开闭。

如图2所示那样,在冷藏室100的内部设有多个架板。冷藏室100的内部由这些架板在上下方向分隔成多个空间(隔架)。在冷藏室100内的最上层设有制冰室300。制冰室300在冷藏室100内绝热式地被划分。制冰室300内通过来自后述的风路5的冷气而被冷却至能够制冰的温度。

在冷藏室100内的最下层设有供水箱17。在供水箱17中贮存用于在制冰室300制冰的水。在供水箱17与制冰室300之间设有供水管18。供水管18用于将供水箱17内的制冰用的水送往制冰室300。通过供水泵23,供水箱17内的水经过供水管18而被送往制冰室300。供水管18配置成沿着冷藏室100的内部的例如背面。

另外,如图2所示那样,在冷冻室200的内部,推拉自如地置纳有能够在内部收纳食品等的收纳盒201。收纳盒201由前述的框架支撑,构成为与门的开闭联动地在前后方向滑动。在此图示的例子中,设于冷冻室200的收纳盒201的数量为1个,而在考虑制冷冰箱1整体的容量要提高收纳性以及整理容易度等的场合,也可以设置2个以上的收纳盒201。

制冷冰箱1具备对向各贮存室供给的空气进行冷却的制冷循环回路。制冷循环回路由压缩机2、冷凝器(未图示)、节流装置(未图示)以及冷却器3等构成。压缩机2将制冷循环回路内的制冷剂压缩并排出。冷凝器使从压缩机2排出的制冷剂冷凝。节流装置使从冷凝器流出的制冷剂膨胀。冷却器3利用在节流装置膨胀的制冷剂将向各贮存室供给的空气冷却。压缩机2例如像图2所示那样配置在制冷冰箱1的背面侧的下部。

如图2所示那样,在制冷冰箱1中,形成有用于将由制冷循环回路冷却的空气向各贮存室供给的风路5。该风路5主要配置在制冷冰箱1内的背面侧。制冷循环回路的冷却器3设置在该风路5内。另外,在风路5内,还设置有用于将在冷却器3冷却的空气送往各贮存室的送风风扇4。

若送风风扇4动作,则由冷却器3冷却的空气(冷气)经过风路5而被送往冷藏室100、冷冻室200以及制冰室300,将这些贮存室内冷却。在从风路5通往冷藏室100的中途的部位,设有未图示的风挡。风挡对风路5通往冷藏室100的部位进行开闭。通过使风挡的开闭状态变化,能够调节向冷藏室100供给的冷气的送风量。另外,通过控制压缩机2的运转而能调节冷气的温度。

在制冷冰箱1的例如上端部分的背面侧,收容有控制装置8。在控制装置8中,设有用于实施制冷冰箱1的动作所必需的各种控制的控制电路等。作为控制装置8所具备的控制电路,例如可列举用于基于各贮存室内温度以及被输入给操作面板6的信息等来对压缩机2及送风风扇4的动作和风挡的开度进行控制的电路。另外,各贮存室内温度能够由设置在各个贮存室的热敏电阻等检测。

如图2所示那样,在制冰室300的内部,设有制冰盘10、贮冰盒11、旋转装置16以及检冰杆19。制冰盘10由制冰室300之内的未图示的框架支撑。在制冰盘10上,形成有多个制冰格(未图示)。贮冰盒11配置在制冰盘10的下方。贮冰盒11是贮存冰的贮冰部。贮冰盒11接收从制冰盘10脱落的冰,将冰贮存起来。

制冰盘10能以上下翻转的方式旋转地被支撑在制冰室300内。旋转装置16能使制冰盘10旋转而使制冰盘10的上下翻转。检冰杆19用于检测贮冰盒11内的冰量。通过将检冰杆19下探直至与贮冰盒11内的冰接触,从而能检测贮冰盒11内的冰的高度。在制冰室300内的制冰盘10的上方,配置有供水管18的一端。

在制冰时,首先,从供水管18供给供水箱17内的水,向制冰盘10的各制冰格内注水。如前述那样,制冰室300内利用来自风路5的冷气被冷却至能制冰的温度。因而,在制冰盘10的各制冰格内将水冷却并冻结。这样,能够在制冰盘10的各制冰格内制冰。当制冰结束时,首先,由检冰杆19检测贮冰盒11内的冰量。并且,若贮冰盒11内的冰不是满量,则旋转装置16使制冰盘10旋转。此时,制冰盘10扭转变形,在制冰盘10的制冰格内制成的冰被剥离而脱落。如上所述,制造出大致均等的形状以及大小的冰。另外,将由制冰盘10制造出的单个冰的大小设为x。

在冷藏室门7中形成有连通通道13。连通通道13设在左门7a以及右门7b之中的设有出冰部9的那侧,即在此设在左门7a中。连通通道13的上端与贮冰盒11的前部连通。连通通道13的下端与出冰部9的注出部14连通。

在贮冰盒11内设有冰搬送机构12。冰搬送机构12例如是螺杆式传送器。通过利用搬送机构驱动装置15使冰搬送机构12的螺杆旋转,将贮冰盒11内的冰向连通通道13送出。被送出至连通通道13的冰经过连通通道13,从出冰部9的注出部14向冰箱外被注出。如上所述构成的冰搬送机构12是从作为贮冰部的贮冰盒11向注出部14搬送冰的搬送部的一例。另外,通过变更搬送机构驱动装置15驱动冰搬送机构12的螺杆的旋转速度,能够变更搬送部对冰的搬送速度。

接下来,参照图3以及图4对出冰部9的构成进行说明。在出冰部9中,形成有凹陷成前面敞开的长方体状的空间。在该空间的上表面部设有注出部14。在注出部14形成有注出口。注出口是冰所通过的开口。在注出部14设有注出口盖20。注出口盖20是对注出口进行开闭的部件。图3以及图4示出注出口盖20关闭的状态。在将上面开口的容器放置到前述的空间内的状态、即容器位于注出部14的下方的状态下,若出冰部9动作,则注出口盖20打开,从注出部14向容器内倒注冰。

出冰部9具备尺寸检测传感器21。尺寸检测传感器21是对位于注出部14的下方的容器的高度以及该容器的开口部的大小进行检测的传感器。在此,尺寸检测传感器21例如使用红外线传感器、超声波传感器等测距传感器。尺寸检测传感器21能够检测自该传感器至对象点的距离、以及从该传感器观看的该对象点的方向与基准方向(例如该传感器的正面方向)所成的角度。

参照图5,对尺寸检测传感器21检测容器的高度以及容器的开口部的大小的具体的方法例进行说明。具体来讲,例如尺寸检测传感器21检测图5所示的l1、l2、θ1、θ2以及yl的各值。在此,l1是自尺寸检测传感器21至容器的上端部的左端的直线距离,l2是自尺寸检测传感器21至容器的上端部的右端的直线距离,θ1是从尺寸检测传感器21观看的容器的上端部的左端的方向与基准方向(在此是铅垂方向)所成的角度,θ2是从尺寸检测传感器21观看的容器的上端部的右端的方向与基准方向所成的角度,yl是自尺寸检测传感器21至容器的底面的直线距离。

这样,容器的上面开口部的大小(直径)x以及容器的高度y可以辅助地使用图5所示的xc1、xc2以及yc0的各尺寸,同时分别根据下式(1)、(2)来算出。

x=xc1+xc2=l1·sin(θ1)+l2·sin(θ2)···(1)

y=yl-yc0=yl-l1·cos(θ1)···(2)

这样,尺寸检测传感器21能够检测位于注出部14的下方的容器的高度y以及容器的开口部的大小x。另外,尺寸检测传感器21并不限定于红外线传感器、超声波传感器等测距传感器。作为尺寸检测传感器21,除此之外例如还可以使用照相机等。在作为尺寸检测传感器21使用照相机的场合,取得由该照相机对出冰部9以及容器进行摄影而得的图像。并且,通过解析所取得的图像来检测容器的高度以及开口部的大小。

图6是示出制冷冰箱1的控制系统的功能性构成的框图。在该图6中,特别示出了与制冰室300以及出冰部9的控制相关的部分。控制装置8例如具备微机,并且具备处理器8a以及存储器8b。控制装置8通过由处理器8a执行存储器8b所存储的程序,执行预先设定的处理,控制制冷冰箱1。

虽在图6中没有图示,但对控制装置8输入从设置于各贮存室的热敏电阻输出的各贮存室内温度的检测信号。另外,对控制装置8也输入来自操作面板6的操作部6a的操作信号。控制装置8基于所输入的信号执行以下处理:控制压缩机2及送风风扇4的动作和风挡的开度等,以便将包括制冰室300在内的各贮存室内维持成设定的温度。另外,控制装置8对操作面板6的显示部6b输出显示信号。

图6所示的温度传感器22用于判定制冰盘10中的制冰结束。温度传感器22设置在制冰室300内的制冰盘10的上方。温度传感器22检测制冰盘10内的水或者冰的温度。从温度传感器22输出的制冰盘10内的水(冰)的温度的检测信号被输入给控制装置8。另外,在控制装置8中,也输入从检冰杆19输出的贮冰盒11内的冰量的检测信号。

控制装置8使供水泵23和旋转装置16动作,进行制冰动作的控制。在该制冰动作的控制中,使用从检冰杆19输出的贮冰盒11内的冰量的检测信号、从温度传感器22输出的制冰盘10内的水(冰)的温度的检测信号以及来自操作部6a的操作信号。例如,当温度传感器22检测到制冰盘10内的水(冰)变成预先设定的温度以下时,控制装置8判断为制冰结束。

进而,对控制装置8输入从尺寸检测传感器21输出的检测信号。并且,控制装置8若从操作面板6的操作部6a被输入冰注出的操作信号,则使搬送机构驱动装置15以及注出口盖20动作,进行冰注出动作的控制。在该冰注出动作的控制中,使用尺寸检测传感器21的检测信号。

在冰注出动作的控制中,首先,控制装置8利用搬送机构驱动装置15使冰搬送机构12的螺杆按恒定速度旋转。并且,控制装置8将出冰部9的注出口盖20打开。贮冰盒11内的冰经由连通通道13地经过注出部14的注出口,从注出部14被注入容器。

在该实施方式1中,设有左右一对注出口盖20。左侧的注出口盖20的左端部能够旋转地安装在注出部14的注出口的左缘部。右侧的注出口盖20的右端部能够旋转地安装在注出部14的注出口的右缘部。左右一对注出口盖20如此相向地配置。

如上所述构成的一对注出口盖20如图7至图9所示那样,注出口盖20的末端朝向容器侧敞开。因而,经过注出部14的注出口的冰与注出口盖20接触而被导向容器的开口部。这样,注出口盖20构成将从注出部14注出的冰导向容器的开口部的引导部件。

本发明所涉及的出冰机具备注出速度变更机构。注出速度变更机构根据容器的高度以及容器的开口部的大小来变更从注出部14注出的冰的每单位时间的量。在该实施方式1中,注出速度变更机构由控制装置8和注出口盖20构成。即,控制装置8根据尺寸检测传感器21检测到的容器的高度以及容器的开口部的大小来变更注出口盖20的开度。

在此所说的注出口盖20的开度是指一对注出口盖20的末端间的距离。若变更注出口盖20的开度,则能够使每单位时间可在注出口盖20的末端间通过的冰的个数(数量)。因此,通过变更注出口盖20的开度,使从注出部14注出的冰的每单位时间的量变更。

在此,注出口盖20的末端的间的空间是在注出部14中冰所通过的路径的一部分。因此,也可以说,在该实施方式1中,注出速度变更机构根据容器的高度以及容器的开口部的大小,变更注出部14中的冰所通过的路径的剖面面积。另外,变更注出部14中的冰所通过的路径的剖面面积的方法并不限于在此例示的注出口盖20的开度的变更。除此以外,也可以例如在注出部14的注出口设置节流部,利用该节流部来变更注出口的开口面积。

控制装置8基本上是随着由尺寸检测传感器21检测到的容器的开口部的大小x越大,则将注出口盖20的开度设定得越大。即,注出速度变更机构随着容器的开口部的大小越大,则将从注出部14向容器注出的冰的每单位时间的量设定得越多。另外,控制装置8基本上是随着由尺寸检测传感器21检测到的容器的高度y越高,则将注出口盖20的开度设定得越大。即,注出速度变更机构随着容器的高度越高,则将从注出部14向容器注出的冰的每单位时间的量设定得越多。

这样,在为开口部的大小或者高度小的容器时,能够一点一点地注出冰,因而可抑制冰猛地被注出而没有被容器接住导致冰从容器洒落的情形。另外,在为开口部大的容器时,能够一下子将冰注出,因而可缩短冰注满容器为止的时间。这样,对于各种容器的尺寸,都不会使冰洒落且能迅速地向容器注入冰。

接下来,参照图7至图10,对根据容器的尺寸由控制装置8对注出口盖20的开度进行控制的具体例进行说明。当使用者将杯子等容器放置到出冰部9,对操作面板6进行操作,将冰注出设为开始时,尺寸检测传感器21检测容器的尺寸。具体来讲,尺寸检测传感器21通过前述的方法,检测容器的开口部的大小(直径)x和容器的高度y。并且,控制装置8如图7所示那样,将注出口盖20的开度xd调整成比检测到的容器的开口部的大小x小且比注出的单个冰的大小x(以下简称为“冰的大小x”)大的尺寸。

此时,控制装置8对检测到的容器的开口部的大小x与阈值x1进行比较。阈值x1被预先设定。并且,在容器的开口部的大小x为阈值x1以上的场合,控制装置8如图8所示那样,将注出口盖20的开度xd设为最大开度xd1。最大开度xd1是预先设定的尺寸。另外,阈值x1被预先设定为最大开度xd1以上的值。另外,在此所示的例子中,最大开度xd1等于注出部14的注出口的直径。

另外,控制装置8对检测到的容器的高度y与阈值y1进行比较。阈值y1被预先设定。并且,在检测到的容器的高度y小于阈值y1的场合,控制装置8如图9所示那样,将注出口盖20的开度xd设为最小开度xd2。最小开度xd2是预先设定的尺寸。最小开度xd2被设定成比冰的大小x大的尺寸。这样,在容器的高度y小的场合,能够一点一点地注出冰,因而,能够抑制冰猛地被注出而从容器的底面弹起导致洒落的情形。

另外,控制装置8在检测到的容器的开口部的大小x为冰的大小x以下的场合,控制装置8如图10所示那样,保持注出口盖20关闭的状态。在该场合,控制装置8不使搬送机构驱动装置15驱动而保持冰搬送机构12停止的状态。也就是说,不进行冰的注出。这样,在容器的开口部的大小为单个冰的大小以下的场合,不注出冰,由此可防止冰未进入容器而洒落的情形。另外,此时,控制装置8也可以使操作面板6的显示部6b显示例如“容器过小。”等的示错信息。

另外,如前述那样,尺寸检测传感器21能够检测从该传感器观看的对象点的方向与基准方向所成的角度。因此,通过检测自尺寸检测传感器21至容器的开口部的缘部的距离以及方向,尺寸检测传感器21能够检测容器的开口部的位置。因而,控制装置8也可以基于由尺寸检测传感器21检测到的容器的开口部的位置,使作为一对引导部件的注出口盖20各自的末端朝向容器的开口部。这样,在容器的位置从注出部14的正下方偏移的场合也能够利用作为引导部件的注出口盖20将冰引导至容器的开口部,可抑制冰洒落的情形。

接下来,参照图11的流程图,对如上所述构成的出冰机的冰注出动作的控制例进行说明。当使用者对操作面板6的操作部6a进行操作,将冰注出动作设成开始时,首先,在步骤s101中,尺寸检测传感器21检测位于出冰部9的容器的尺寸。并且,控制装置8取得尺寸检测传感器21检测到的容器的尺寸、即容器的开口部的大小x以及容器的高度y。在步骤s101之后,处理进入步骤s102。

在步骤s102中,控制装置8确认在步骤s101中取得的容器的开口部的大小x是否大于冰的大小x与间隙a之和。冰的大小x例如是30mm。间隙a是预先设定的尺寸。在此,将间隙a设为例如4mm。在容器的开口部的大小x不大于冰的大小x与间隙a之和的场合,处理进入步骤s103。

在步骤s103中,控制装置8确认在步骤s101中取得的容器的开口部的大小x是否大于冰的大小x。在容器的开口部的大小x不大于冰的大小x的场合,处理进入步骤s115。

在步骤s115中,控制装置8使操作面板6的显示部6b显示容器过小这样的示错信息。当步骤s115的处理结束时,一系列的冰注出动作结束。另外,也可以是,在步骤s102中,在容器的开口部的大小x不大于冰的大小x与间隙a之和的场合,处理不经由步骤s103而直接进入步骤s115。

另一方面,在步骤s102中,在容器的开口部的大小x大于冰的大小x与间隙a之和的场合,处理进入步骤s104。在步骤s104中,控制装置8确认在步骤s101中取得的容器的高度y是否为阈值y1以上。阈值y1例如是60mm。在容器的高度y为阈值y1以上的场合,处理进入步骤s105。

在步骤s105中,控制装置8确认在步骤s101中取得的容器的开口部的大小x是否为阈值x1以上。阈值x1例如是100mm。在容器的开口部的大小x不是阈值x1以上的场合,处理进入步骤s106。

在步骤s106中,控制装置8将注出口盖20的开度xd设定成通过从在步骤s101中取得的容器的开口部的大小x减去前述的间隙a而得的值。

另一方面,在步骤s105中容器的开口部的大小x为阈值x1以上的场合,处理进入步骤s107。在步骤s107中,控制装置8将注出口盖20的开度xd设定成最大开度xd1。最大开度xd1被预先设定成阈值x1以上的值。在此,例如将最大开度xd1设为与阈值x1相等的100mm。

另一方面,在步骤s103中容器的开口部的大小x大于冰的大小x的场合,处理进入步骤s108。另外,在步骤s104中容器的高度y不是阈值y1以上的场合,处理也进入步骤s108。

在步骤s108中,控制装置8将注出口盖20的开度xd设定为最小开度xd2。最小开度xd2被预先设定成冰的大小x与前述的间隙a之和以上的值。在此,例如将最小开度xd2设为与冰的大小x和间隙a之和相等的34mm。

在步骤s106、步骤s107以及步骤s108之后,处理进入步骤s109。在步骤s109中,控制装置8使搬送机构驱动装置15驱动,开始冰搬送机构12对冰的搬送。在步骤s109之后,处理进入步骤s110。

在步骤s110中,控制装置8将计时器变数t的值初始化为0,开始计时器的计时。在步骤s110之后,处理进入步骤s111。在步骤s111中,控制装置8以在步骤s106、步骤s107或者步骤s108中设定的开度xd将注出口盖20打开。这样,冰向容器的注出开始。在步骤s111之后,处理进入步骤s112。

在步骤s112中,控制装置8确认计时器变数t的值是否达到预先设定的时间tr,即确认自在步骤s110开始计时起是否经过了时间tr。时间tr例如是20秒。在自计时开始起仍未经过时间tr的场合,持续冰向容器的注出直至经过时间tr为止。并且,若自计时开始起经过了时间tr,则处理进入步骤s113。

在步骤s113中,控制装置8使搬送机构驱动装置15停止,使冰搬送机构12对冰的搬送停止。在步骤s113之后,处理进入步骤s114。在步骤s114中,控制装置8将注出口盖20关闭。这样,冰向容器的注出停止。当步骤s114的处理结束时,一系列的冰注出动作结束。

另外,例如也可以通过使用者对操作面板6的操作部6a进行操作而将注出口盖20的开度固定成预先设定的值。即,也可以无论容器的高度以及容器的开口部的大小如何都将从注出部14注出的冰的每单位时间的量固定。或者,也能够通过对操作部6a的操作由使用者将注出口盖20的开度设定成任意的值。

另外,设置制冰室300的部位并不限定于冷藏室100内。制冰室300也可以设在冷冻室200或者其他贮存室内。例如,也可以如图12所示那样,在左右横排地配置有冷藏室100和冷冻室200的制冷冰箱1中,在冷冻室200内设置制冰室300。另外,制冰室300也可以不设在其他贮存室内,而是独立地设置。

实施方式2.

图13至图15涉及本发明的实施方式2,图13以及图14是对出冰机的容器中的冰高度与注出口盖的位置的关系进行说明的图,图15是表示出冰机的动作例的流程图。

作为在此所说明的实施方式2,在前述的实施方式1的构成中,进一步根据容器内的冰的高度来变更向容器注出的冰的每单位时间的量。以下,关于该实施方式2所涉及的出冰机,列举以实施方式1的构成为基础的场合的例子,以与实施方式1的差异点为中心进行说明。

在本发明的实施方式2所涉及的出冰机中,尺寸检测传感器21能够像以下那样进一步检测容器内的冰的高度。即,尺寸检测传感器21在冰从注出部14向容器内的注出开始之后,与实施方式1所说明的自尺寸检测传感器21至容器的底面的直线距离yl的检测同样地,检测自尺寸检测传感器21至容器内的冰的上端面的直线距离。在此,实施方式1的图5所示的yc0的值是已知的。因而,通过从自尺寸检测传感器21至容器内的冰的上端面的直线距离减去yc0,能够求出容器的上端部与容器内的冰的高度的差值yi。

另外,容器内的冰的高度根据该差值yi和容器的高度y来求出。只要容器不变更也就是只要是在1次的冰注出过程中,容器的高度y就没有变化。因而,容器内的冰的高度和前述的差值yi是实质上相同的物理方面的意思。因而,以下,有时不特别区分容器的上端部与容器内的冰的高度的差值yi和容器内的冰的高度,都是指“容器内的冰的高度”。

并且,在本发明的实施方式2所涉及的出冰机中,注出速度变更机构还根据容器内的冰的高度来变更从注出部注出的冰的每单位时间的量。接下来,参照图13以及图14,对根据容器内的冰的高度由控制装置8对注出口盖20的开度进行控制的具体例进行说明。

当使用者将杯子等容器放置于出冰部9,对操作面板6进行操作,将冰注出设为开始时,通过实施方式1所说明那样的控制例,控制装置8以开度xd将注出口盖20打开而开始冰的注出。在冰向容器的注出开始之后,尺寸检测传感器21检测容器内的冰的高度yi。并且,控制装置8对检测到的容器内的冰的高度yi与阈值y2进行比较。阈值y2被预先设定。并且,在容器内的冰的高度yi为阈值y2以下的场合,控制装置8如图13所示那样,将注出口盖20的开度xd设为前述的最小开度xd2。

通过这样,在容器内冰堆积的场合,能够使冰的注出速度变慢。并且,能够抑制在容器内堆积的冰之上进一步猛地注出冰而导致冰反弹等洒落的情形。

另外,控制装置8对检测到的容器内的冰的高度yi与阈值y3进行比较。阈值y3被预先设定为阈值y2以下的值。并且,在容器内的冰的高度yi变成阈值y3以下的场合,控制装置8如图14所示那样,使搬送机构驱动装置15停止,使冰的注出停止。通过这样,能够抑制冰的注出量过多而导致洒落的情形。

接下来,参照图15的流程图,对如上所述构成的出冰机的冰注出动作的控制例进行说明。该图15的步骤s201~s211与作为实施方式1说明的图11的步骤s101~s111同样。另外,图15的步骤s219~s221与图11的步骤s113~s115同样。因此,在此省略这些步骤的内容说明。

若在步骤s211中冰向容器的注出开始,则处理进入步骤s212。在步骤s212中,尺寸检测传感器21通过前述的方法来检测容器内的冰的高度yi。并且,控制装置8取得尺寸检测传感器21所检测的容器内的冰的高度yi。在步骤s212之后,处理进入步骤s213。

在步骤s213中,控制装置8确认在步骤s212取得的容器内的冰的高度yi是否为阈值y2以下。阈值y2例如为60mm。在容器内的冰的高度yi不是阈值y2以下的场合,处理进入步骤s214。

在步骤s214中,控制装置8确认计时器变数t的值是否达到预先设定的时间tm,即确认自在步骤s210中计时开始起是否经过了时间tm。时间tm例如是30秒。在自计时开始起未经过时间tm的场合,处理返回步骤s212。另一方面,若自计时开始起经过了时间tm,则处理进入步骤s219。

另一方面,在步骤s213中容器内的冰的高度yi为阈值y2以下的场合,处理进入步骤s215。在步骤s215中,控制装置8将注出口盖20的开度xd变更为前述的最小开度xd2。另外,在至此为止进行着步骤s208的处理而注出口盖20的开度xd已经是最小开度xd2的场合,在该步骤s215中不作任何特别操作而是维持注出口盖20的开度xd为最小开度xd2的状态。在步骤s212之后,处理进入步骤s216。

在步骤s216中,尺寸检测传感器21通过前述的方法,检测容器内的冰的高度yi的最新值。并且,控制装置8取得尺寸检测传感器21所检测的容器内的冰的高度yi。在步骤s216之后,处理进入步骤s217。

在步骤s217中,控制装置8确认在步骤s216取得的容器内的冰的高度yi是否为阈值y3以下。阈值y3例如是20mm。在容器内的冰的高度yi为阈值y3以下的场合,处理进入步骤s219。另一方面,在容器内的冰的高度yi不是阈值y3以下的场合,处理进入步骤s218。

在步骤s218中,控制装置8确认计时器变数t的值是否达到前述的时间tm,即,自在步骤s210中开始计时起是否经过时间tm。在自计时开始起仍未经过时间tm的场合,处理返回步骤s216。另一方面,若自计时开始起经过时间tm,则处理进入步骤s219。

另外,关于其他的构成、动作等与实施方式1同样,在此省略其说明。

实施方式3.

图16至图19涉及本发明的实施方式3,图16是具备出冰机的制冷冰箱的纵剖视图,图17以及图18是出冰机部分的剖视图,图19是表示出冰机的动作例的流程图。

作为在此所说明的实施方式3,在前述的实施方式1或者实施方式2的构成中,不使注出口盖的开度变化而是使冰搬送机构的搬送速度变化,从而变更向容器注出的冰的每单位时间的量。以下,关于该实施方式3所涉及的出冰机,列举以实施方式1的构成为基础的场合的例子,以与实施方式1的差异点为中心进行说明。

在具备本发明的实施方式3所涉及的出冰机(出冰部9)的制冷冰箱1中,如图16所示那样,连通通道13的内径即冰所通过的路径的剖面面积形成为大致恒定。另外,也可以不像实施方式1以及实施方式2那样将注出口盖20以左右一对设置。图17以及图18所示的构成是由1个注出口盖20对注出部14的注出口进行开闭的例子。在该例子中,注出口盖20的前端部能够旋转地安装于注出部14的注出口的前缘部。并且,注出口盖20以始终恒定的开度打开。另外,通过将注出口盖20朝注出口的前侧打开,能够抑制从注出口注出的冰向近前侧洒落的情形。

并且,在本发明的实施方式3所涉及的出冰机中,注出速度变更机构根据容器的高度以及容器的开口部的大小来变更冰搬送机构12对冰的搬送速度。在实施方式1中如前述那样,通过变更搬送机构驱动装置15驱动冰搬送机构12的螺杆的旋转速度,能够变更搬送部对冰的搬送速度。搬送机构驱动装置15的动作由控制装置8控制。因此,在该实施方式3中,由控制装置8以及搬送机构驱动装置15构成注出速度变更机构。

接下来,对根据容器的高度以及容器的开口部的大小由控制装置8对冰的搬送速度进行控制的具体例进行说明。当使用者将杯子等容器放置到出冰部9,对操作面板6进行操作,将冰注出设成开始时,尺寸检测传感器21检测容器的尺寸。具体来讲,尺寸检测传感器21通过与实施方式1同样的方法,检测容器的开口部的大小(直径)x和容器的高度y。

并且,控制装置8在容器的开口部的大小x小于前述的阈值x1的场合,或者在容器的高度y小于前述的阈值y1的场合,将冰搬送机构12的螺杆的旋转速度设为v1。v1被预先设定。另外,在容器的开口部的大小x为阈值x1以上且容器的高度y为阈值y1以上的场合,控制装置8将冰搬送机构12的螺杆的旋转速度设为v2。v2被预先设定成比前述的v1大的值。

接下来,参照图19的流程图,对如上所述构成的出冰机的冰注出动作的控制例进行说明。该图19的步骤s301与作为实施方式1说明的图11的步骤s101同样。另外,另外,图19的步骤s308~s313与图11的步骤s110~s115同样。因此,在此省略这些步骤的内容说明。

在步骤s301中,在取得了处于出冰部9的容器的尺寸、即容器的开口部的大小x以及容器的高度y之后,处理进入步骤s302。在步骤s302中,控制装置8确认在步骤s301中取得的容器的开口部的大小x是否比冰的大小x大。在容器的开口部的大小x不比冰的大小x大的场合,处理进入步骤s313。另一方面,在容器的开口部的大小x比冰的大小x大的场合,处理进入步骤s303。

在步骤s303中,控制装置8确认在步骤s301中取得的容器的高度y是否在前述的阈值y1以上。在容器的高度y为阈值y1以上的场合,处理进入步骤s304。

在步骤s304中,控制装置8确认在步骤s301中取得的容器的开口部的大小x是否为前述的阈值x1以上。在容器的开口部的大小x不是阈值x1以上的场合,处理进入步骤s305。另外,在步骤s303中容器的高度y不是阈值y1以上的场合,处理也进入步骤s305。在步骤s305中,控制装置8将冰搬送机构12的螺杆旋转速度vd设定为v1。v1例如是20rpm。

另一方面,在步骤s304中容器的开口部的大小x为阈值x1以上的场合,处理进入步骤s306。在步骤s306中,控制装置8将冰搬送机构12的螺杆旋转速度vd设定为v2。v2例如是40rpm。

在步骤s305以及步骤s306之后,处理进入步骤s307。在步骤s307中,控制装置8使搬送机构驱动装置15驱动,以便以在步骤s305或者步骤s306中设定的旋转速度v使冰搬送机构12的螺杆旋转,使冰搬送机构12对冰的搬送开始。在步骤s307之后,处理进入步骤s308。

另外,关于其他的构成、动作等,与实施方式1或者实施方式2同样,在此省略其说明。

在如上所述构成的出冰机中,也能发挥与实施方式1或者实施方式2同样的效果。即,在为开口部的大小或者高度小的容器时,能够一点一点地将冰注出,因而,可以抑制冰猛地被注出而容器接不住导致冰从容器洒落的情形。另外,在为开口部大的容器时,能够一下子将冰注出,因而,能够将冰积满容器为止的时间缩短。这样,对于各种容器的尺寸,冰都不会洒落且能迅速地向容器注入冰。

工业实用性

本发明能够利用于向上面开口的容器内倒注冰的出冰机。另外,也能够利用于具备这样的出冰机的制冷冰箱。

附图标记的说明

1制冷冰箱

2压缩机

3冷却器

4送风风扇

5风路

6操作面板

6a操作部

6b显示部

7冷藏室门

7a左门

7b右门

8控制装置

9出冰部

10制冰盘

11贮冰盒

12冰搬送机构

13连通通道

14注出部

15搬送机构驱动装置

16旋转装置

17供水箱

18供水管

19检冰杆

20注出口盖

21尺寸检测传感器

22温度传感器

23供水泵

90绝热箱体

100冷藏室

200冷冻室

201收纳盒

300制冰室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