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于制冷器具的静音送风装置及制冷器具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9784125发布日期:2020-01-24 13:20阅读:145来源:国知局
用于制冷器具的静音送风装置及制冷器具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制冷设备,特别是涉及一种用于制冷器具的静音送风装置及制冷器具。



背景技术:

传统的风冷冰箱主要是利用风机将冷气吹入冰箱的储物间室内,替换储物间室内的热空气以达到降低储物间室内温度的目的。由于利用风机带动冰箱箱体内的空气流动,因此冰箱的储物间室内温度冷却速度相对较快,且能够自动除霜,使用起来非常方便。

然而,随着人们对冰箱容积需求的增加,需要将风机的转速及其直径加大以满足冷冻需求,这样就使得冰箱运行时的噪音增大。同时,由于风机盖板上的送风口的风量大小有差异,在风机周围的送风口风量大,远离风机的送风口风量小,导致储物间室内不同区域的温度有差异。并且,风机通常安装在位于蒸发器上方的风机盖板上,风机占用一定的蒸发器室空间,影响了蒸发器尺寸的进一步扩展,蒸发器选型时需要综合考虑换热量和风机尺寸,限制较大。另外,用于安装风机的风机盖板的结构也非常复杂,成本较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第一方面的一个目的旨在克服现有技术中的至少一个缺陷,提供一种用于制冷器具的噪音较小的静音送风装置。

本发明第一方面的一个进一步的目的是简化静音送风装置的结构。

本发明第一方面的另一个进一步的目的是减小静音送风装置占用的空间。

本发明第二方面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具有上述静音送风装置的制冷器具。

根据本发明的第一方面,本发明提供一种用于制冷器具的静音送风装置,所述制冷器具包括箱体,所述箱体内限定有储物间室和位于所述储物间室后侧的蒸发器室,

所述静音送风装置包括风道盖板组件,设置于所述蒸发器室和所述储物间室之间,所述风道盖板组件包括朝向所述蒸发器室的后盖板和朝向所述储物间室且与所述后盖板相对设置的前盖板,所述前盖板和所述后盖板之间形成有一空腔,所述后盖板上开设有用于连通所述空腔和所述蒸发器室的进风口,所述前盖板上开设有用于连通所述空腔和所述储物间室的出风口;其中

所述空腔配置成其内部容积可受控地扩大和缩小,以在其容积扩大的过程中促使所述蒸发器室内的气流经所述进风口流向所述空腔、在其容积缩小的过程中促使所述空腔内的气流经所述出风口流向所述储物间室。

可选地,所述后盖板上设有一弹性膜片,所述空腔的容积可变区域形成在所述弹性膜片和所述前盖板之间;且

所述静音送风装置还包括驱动机构,所述驱动机构配置成受控地促使所述弹性膜片在舒张状态和收缩状态之间往复地切换,以

在所述弹性膜片由所述收缩状态切换至所述舒张状态的过程中逐渐扩大所述空腔的体积,从而促使所述蒸发器室内的气流经所述进风口流向所述空腔;

在所述弹性膜片由所述舒张状态切换至所述收缩状态的过程中逐渐压缩所述空腔的体积,从而促使所述空腔内的气流经所述出风口流向所述储物间室。

可选地,所述驱动机构包括:

铁芯,设置于所述前盖板上,并处于所述空腔中;以及

线圈,缠绕在所述铁芯上,且配置成:在接通电源时产生磁场,以将所述铁芯磁化,从而吸引所述弹性膜片,促使所述弹性膜片收缩至所述收缩状态;在断开电源时,允许所述弹性膜片在其自身弹性恢复力的作用下恢复至舒张状态。

可选地,所述出风口的数量为多个,多个所述出风口在所述前盖板上的分布设置成在所述弹性膜片由所述舒张状态切换至所述收缩状态的收缩过程中使得每个所述出风口均具有相同的出风量。

可选地,所述进风口处设有第一单向阀,所述第一单向阀配置成在所述空腔的容积扩大的过程中打开所述进风口、在所述空腔的容积缩小的过程中关闭所述进风口,以仅允许所述蒸发器室内的气流流向所述空腔、且阻止所述空腔内的气流流向所述蒸发器室。

可选地,

所述出风口处设有第二单向阀,所述第二单向阀配置成在所述空腔的容积扩大的过程中关闭所述出风口、在所述空腔的容积缩小的过程中打开所述出风口,以阻止所述储物间室内的气流流向所述空腔、且仅允许所述空腔内的气流流向所述储物间室。

可选地,所述制冷器具还包括设置于所述蒸发器室内的蒸发器,用于提供冷却气流;且

所述静音送风装置位于所述蒸发器的前侧。

可选地,所述箱体内还限定有位于所述储物间室上方的另一储物间室和位于所述另一储物间室后侧的送风风道,所述送风风道的下端通过电控风门选择性地与所述空腔相连通,以选择性地允许所述空腔内的气流流入所述送风风道,从而流向所述另一储物间室。

可选地,所述静音送风装置与处于其下方的所述箱体的底壁间隔设置,以在所述静音送风装置的底部与所述箱体的底壁之间形成用于供所述储物间室内的气流返回至所述蒸发器室的回风口。

根据本发明的第二方面,本发明还提供一种制冷器具,包括:

箱体,其内限定有储物间室和位于所述储物间室一侧的蒸发器室;

蒸发器,设置于所述蒸发器室中,用于为所述储物间室提供冷却气流;和

上述任一所述的静音送风装置,设置于所述蒸发器室和所述储物间室之间,用于促使所述蒸发器室内的冷却气流流向所述储物间室。

本发明的静音送风装置特别设计一容积可变的空腔,利用空腔内部容积交替扩大和缩小的过程实现不断地向储物间室送风的目的,替代了现有技术中的送风风机,从而避免了风机叶轮旋转引起空气扰动所带来的较大噪音,并且本发明的静音送风装置中,空腔内部容积扩大和缩小过程中空气的扰动较小,因此噪音较小。

进一步地,本发明利用弹性膜片与前盖板形成空腔的容积可变区域,结构比较简单。进一步地,本发明利用具有铁芯和线圈的驱动机构驱动弹性膜片舒展或收缩,因此只需要周期性地向线圈通入电流即可,结构简单,易于控制,且易于实现,降低了成本。

进一步地,本发明的静音送风装置位于制冷器具蒸发器的前侧,因此其不会如现有的风机一样占用蒸发器上方的空间,不会对蒸发器的尺寸有所影响或有所限制,蒸发器的尺寸可根据储物间室的实际冷量需求进行选择或调整。

进一步地,静音送风装置包括多个出风口,该多个出风口在前盖板上的分布设置成在弹性膜片的收缩过程中使得每个出风口均具有相同的出风量。由此,可确保送往储物间室内的气流更加地均匀,以提高储物间室内的冷藏和/或冷冻储藏效果。

根据下文结合附图对本发明具体实施例的详细描述,本领域技术人员将会更加明了本发明的上述以及其他目的、优点和特征。

附图说明

后文将参照附图以示例性而非限制性的方式详细描述本发明的一些具体实施例。附图中相同的附图标记标示了相同或类似的部件或部分。本领域技术人员应该理解,这些附图未必是按比例绘制的。附图中:

图1是根据本发明一个实施例的制冷器具的示意性结构图;

图2和图3是根据本发明一个实施例的用于制冷器具的静音送风装置的不同状态示意性结构图;

图4是根据本发明一个实施例的制冷器具内的气流流动方向示意图;

图5是根据本发明另一个实施例的制冷器具的示意性结构图。

具体实施方式

本发明首先提供一种用于制冷器具的静音送风装置。图1是根据本发明一个实施例的制冷器具的示意性结构图。本发明提供的制冷器具1包括箱体10,箱体10内限定有储物间室11和位于储物间室11一侧的蒸发器室12。蒸发器室12例如可以位于储物间室11的后侧。储物间室11内具有用于供用户存放物品的储物空间,蒸发器室12用于容装制冷器具1的蒸发器40、化霜加热器等装置。箱体10的前侧可具有前向开口,制冷器具1还可包括用于覆盖箱体前向开口的门体20,门体20与箱体10可枢转地连接。

图2和图3是根据本发明一个实施例的用于制冷器具的静音送风装置的不同状态示意性结构图,图4是根据本发明一个实施例的制冷器具内的气流流动方向示意图,图4中的曲线空心箭头表示气流流动方向。参见图1至图4,本发明的静音送风装置30包括风道盖板组件31,设置于蒸发器室12和储物间室11之间,以用于将蒸发器室12和储物间室11隔开。风道盖板组件31包括朝向蒸发器室12的后盖板311和朝向储物间室11且与后盖板311相对设置的前盖板312。前盖板312可与后盖板311间隔设置。前盖板312和后盖板311之间形成有一空腔32,后盖板311上开设有用于连通空腔32和蒸发器室12的进风口313,前盖板312上开设有用于连通空腔32和储物间室11的出风口314。

特别地,空腔32配置成其内部容积可受控地扩大和缩小,以在其容积扩大的过程中(参见图2)促使蒸发器室12内的气流经进风口313流向空腔32、在其容积缩小的过程中(参见图3)促使空腔32内的气流经出风口314流向储物间室11。具体地,在空腔32的容积扩大的过程中,其内部的气压减小,外部气流可经进风口313流入空腔32内。在空腔32的容积缩小的过程中,其内部的空气被压缩,气压增大,促使其内部的气流通过出风口314流向储物间室11,从而完成一次送风的过程。也就是说,本发明的静音送风装置30利用空腔32容积的变化在空腔32的内外之间产生气压差,利用该气压差实现气流的有效流动,不存在风机等扰流部件。

本发明的静音送风装置30特别设计一容积可变的空腔32,利用空腔32内部容积交替扩大和缩小的过程实现不断地向储物间室11送风的目的,替代了现有技术中的送风风机,从而避免了风机叶轮旋转引起空气扰动所带来的较大噪音,并且本发明的静音送风装置30中,空腔32内部容积扩大和缩小过程中空气的扰动较小,因此噪音较小。

在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中,后盖板311上设有一弹性膜片315,空腔32的容积可变区域形成在弹性膜片315和前盖板312之间。本发明利用弹性膜片315与前盖板312形成空腔32的容积可变区域,结构比较简单。具体地,空腔32可具有容积可变区域和容积不可变区域。后盖板311上可开设有一面积较大的缺口,弹性膜片315覆盖在该缺口上,并与该缺口的边缘通过胶黏、焊接等合适的方式密封连接,以防止弹性膜片315与该缺口的边缘之间的交界面处漏气而影响进出风。空腔32的容积可变区域即形成在弹性膜片315和前盖板312之间,空腔32的容积不可变区域则形成在后盖板311的除上述缺口之外的板体与前盖板312之间。进风口313可开设在后盖板311板体的位于弹性膜片315上方的区域内,以使得经进风口313进入空腔32的气流均为由下往上地流经蒸发器40、并与蒸发器40进行热交换后的冷却气流。

进一步地,静音送风装置30还包括驱动机构33,驱动机构33配置成受控地促使弹性膜片315在舒张状态和收缩状态之间往复地切换,以在弹性膜片315由其收缩状态切换至其舒张状态的过程中逐渐扩大空腔32的体积,从而促使蒸发器室12内的气流经进风口313流向空腔32;且在弹性膜片315由其舒张状态切换至其收缩状态的过程中逐渐压缩空腔32的体积,从而促使空腔32内的气流经出风口314流向储物间室11。也就是说,弹性膜片315处于舒张状态时,空腔32的容积达到最大;弹性膜片315处于收缩状态时,空腔32的容积达到最小。参见图2和图3,其中图2所示状态中,驱动机构33驱动弹性膜片315沿图2中的箭头q变形,此时,弹性膜片315处于由其收缩状态切换至其舒张状态的过程中,图2中的曲线空心箭头示出了气流的流动方向。图3所示状态中,驱动机构33驱动弹性膜片315沿图3中箭头p变形,此时,弹性膜片315处于由其舒张状态切换至其收缩状态的过程中,图3中的曲线空心箭头示出了气流的流动方向。

具体地,弹性膜片315处于舒张状态时,弹性膜片315可朝后凸出弯曲至最大程度;弹性膜片315处于收缩状态时,弹性膜片315可处于与后盖板311的板体平齐的位置,也可以处于相对于后盖板311的板体稍朝后凸出的位置,还可以处于相对于后盖板311的板体稍朝前凸出的位置。

在本发明的一些替代性实施例中,也可以通过除弹性膜片315之外的其他部件形成容积可变的空腔32。

在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中,驱动机构33可包括铁芯331和线圈332。铁芯331设置于前盖板312上,并处于空腔32中。线圈332缠绕在铁芯331上,且配置成:在接通电源时产生磁场,以将铁芯331磁化,从而吸引弹性膜片315,促使弹性膜片315收缩至其收缩状态;在断开电源时,允许弹性膜片315在其自身弹性恢复力的作用下恢复至舒张状态。本发明利用具有铁芯331和线圈332的驱动机构33驱动弹性膜片315舒展或收缩,因此只需要周期性地向线圈332通入电流即可,结构简单,易于控制,且易于实现,降低了成本。

具体地,铁芯331的一端固定在前盖板312上,另一端朝后凸出延伸。当线圈332通电后产生磁场,将铁芯331磁化,铁芯331的另一端形成磁极,从而对弹性膜片315产生较大的朝前的吸引力,该吸引力促使弹性膜片315朝前收缩,压缩空腔32内的空气,促使空气从出风口314排向储物间室11。当线圈332断电后,磁场消失,铁芯331的磁性消失,其对弹性膜片315的吸引力也消失。此时弹性膜片315在其自身弹性恢复力的作用下朝后扩展,直至恢复至舒张状态,在该过程中,空腔32内的气压降低,蒸发器室12内的气流经进风口313被吸入空腔32内。通过线圈332不断的通电、断电过程,气流被不断的压缩、排出、吸入,从而实现了向储物间室11内持续地供给冷却气流的过程。

在本发明的一些替代性实施例中,用于驱动弹性膜片315在其舒张状态和收缩状态之间往复切换的驱动装置30也可以为能够促使弹性膜片315变形的机械类结构、电动类结构或其他磁性机构。

在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中,静音送风装置30与处于其下方的箱体10的底壁14间隔设置,以在静音送风装置30的底部与箱体10的底壁14之间形成用于供储物间室11内的气流返回至蒸发器室12的回风口15。随着静音送风装置30不断地向储物间室11提供冷却气流,储物间室11内的气压增大,储物间室11内原有的空气会经回风口15返回至蒸发器室12,由此,实现了制冷器具10内的气流循环。

在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中,出风口314的数量为多个,多个出风口314在前盖板312上的分布设置成在弹性膜片315由其舒张状态切换至其收缩状态的收缩过程中使得每个出风口314均具有相同的出风量。由此,可确保送往储物间室11内的气流更加地均匀,以提高储物间室11内的冷藏和/或冷冻储藏效果。

具体地,多个出风口314可以沿竖向依次分布在前盖板312上。

在一些替代性实施例中,多个出风口314在前盖板312上的分布也可设置成在弹性膜片315由其舒张状态切换至其收缩状态的收缩过程中使得每个出风口314均具有不同的出风量。

在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中,进风口313处设有第一单向阀316,第一单向阀316配置成在空腔32的容积扩大的过程中打开进风口313、在空腔32的容积缩小的过程中关闭进风口313,以仅允许蒸发器室12内的气流流向空腔32、且阻止空腔32内的气流流向蒸发器室12。进一步地,出风口314处设有第二单向阀317,第二单向阀317配置成在空腔32的容积扩大的过程中关闭出风口314、在空腔32的容积缩小的过程中打开出风口314,以阻止储物间室11内的气流流向空腔32、且仅允许空腔32内的气流流向储物间室11。

也就是说,本发明通过分别在进风口313和出风口314处设置第一单向阀316和第二单向阀317,可在空腔32的容积扩大的过程中(例如可以为弹性膜片315由其收缩状态切换至其舒张状态的过程中),使得进风口313是打开的,出风口314是关闭的,由此,可仅允许蒸发器室12内的气流经进风口313进入空腔32、避免储物间室11内的气流经出风口314回流至空腔32。同时,在空腔32的容积缩小的过程中(例如可以为弹性膜片315由其舒张状态切换至其收缩状态的过程中),使得进风口313是关闭的,出风口314是打开的,由此,可仅允许空腔32内的气流流入储物间室11、避免空腔32内的气流回流至蒸发器室12。由此,以简单的结构保证了蒸发器室12、空腔32和储物间室11之间正常的气流流动方向,避免产生无效的气体流动。

具体地,第一单向阀316可以为从进风口313的前侧可掀开地覆盖进风口313的阀片,也就是说,第一单向阀316可位于进风口313的处于空腔32内的一侧。第二单向阀317可以为从出风口314的前侧可掀开地覆盖出风口314的阀片,也就是说,第二单向阀316可位于出风口314的处于储物间室11内的一侧。由此,当弹性膜片315由其舒张状态切换至其收缩状态的过程中,空腔32内的容积减小,气压增大,以促使第一单向阀316贴紧进风口313、并将第二单向阀317掀开,从而关闭进风口313、打开出风口314。当弹性膜片315由其收缩状态切换至其舒张状态的过程中,空腔32内的容积扩大,气压减小,以促使第一单向阀316掀开、并促使第二单向阀317贴紧出风口314,从而打开进风口313、关闭出风口314。

在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中,制冷器具1还包括设置于蒸发器室12内的蒸发器40,用于提供冷却气流。静音送风装置30位于蒸发器40的前侧,因此其不会如现有的风机一样占用蒸发器40上方的空间,不会对蒸发器40的尺寸有所影响或有所限制,蒸发器40的尺寸可根据储物间室11的实际冷量需求进行选择或调整。

进一步地,静音送风装置整体大致呈条形或板状,因此其占用储物间室11的空间非常小。

图5是根据本发明另一个实施例的制冷器具的示意性结构图。在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中,箱体10内还限定有位于储物间室11上方的另一储物间室13和位于另一储物间室13后侧的送风风道19,送风风道19的下端通过电控风门16选择性地与空腔32相连通,以选择性地允许空腔32内的气流流入送风风道19,从而流向另一储物间室13。

具体地,空腔32的顶部与送风风道19的下端相连,空腔32的顶部可设有一开口,电控风门16可设置于该开口附近,以受控地将空腔32与送风风道19连通、或阻断空腔32与送风风道19之间的连通,从而选择性地向另一储物间室13提供冷却气流。

进一步地,储物间室11可以为用于冷冻食品的冷冻室,另一储物间室13可以为用于冷藏食品的冷藏室。

本发明还提供一种制冷器具,本发明的制冷器具1包括箱体10和蒸发器40。箱体10内限定有储物间室11和位于储物间室11一侧的蒸发器室12。蒸发器40设置于蒸发器室12中,用于为储物间室11提供冷却气流。进一步地,制冷器具1还包括利用冷媒管路相连的压缩机50、冷凝器60和节流装置70,压缩机50、冷凝器60、节流装置70和蒸发器40构成制冷器具1的制冷循环系统的主要部件。

特别地,制冷器具1还包括上述任一实施例中所描述的静音送风装置30,其设置于蒸发器室12和储物间室11之间,用于促使蒸发器室12内的冷却气流流向储物间室11。

如前所述,静音送风装置30利用空腔32容积的变化在空腔32的内外之间产生气压差,利用该气压差实现气流的有效流动,不存在风机等扰流部件。也就是说,本发明的制冷器具1利用静音送风装置30代替传统的风机等驱动部件向储物间室11内送风,气流扰动较小,噪音较小。并且,本发明的制冷器具1取消了结构复杂的风机支撑盖板,简化了结构,降低了成本。

本领域技术人员应理解,本发明的制冷器具1可以为冰箱、冰柜或其他具有制冷功能的装置。

本领域技术人员应理解,本发明实施例中所称的“上”、“下”、“内”、“外”、“顶”、“底”、“前”、“后”等用于表示方位或位置关系的用语是以静音送风装置30安装在制冷器具1后的实际使用状态为基准而言的,这些用语仅是为了便于描述和理解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部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

至此,本领域技术人员应认识到,虽然本文已详尽示出和描述了本发明的多个示例性实施例,但是,在不脱离本发明精神和范围的情况下,仍可根据本发明公开的内容直接确定或推导出符合本发明原理的许多其他变型或修改。因此,本发明的范围应被理解和认定为覆盖了所有这些其他变型或修改。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