冰箱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8411540发布日期:2019-08-13 18:22阅读:126来源:国知局
冰箱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冰箱。



背景技术:

就通常的冰箱而言,冷藏室、冷冻室、蔬菜室等由于储藏的食品不同而适当的储藏温度不同,所以设有多个储藏室,其中,冷藏室多被设计得最大。因此,在冷藏室内,冷却箱内的冷气的温度分布容易不均匀。因此,如专利文献1所示,在冷藏室箱内设置冷气循环风扇,从而谋求冷藏室内的均温化。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0-88422号公报



技术实现要素:

发明所要解决的课题

但是,在专利文献1的情况下,由于在箱内设置冷气循环风扇,因此冷气直接接触食品,会促进食品的干燥。

用于解决课题的方案

为了解决上述课题,冰箱具备:第一冷藏温度带室;第二冷藏温度带室;以及冷冻温度带室,并具备:设于上述第一冷藏温度带室的背部的第一冷却器;将上述第一冷却器的冷气送风至上述第一冷藏温度带室的第一鼓风机;从上述第一冷却器流经上述第一冷藏温度带室并返回上述第一冷却器的第一风路;设于上述冷冻温度带室或上述第二冷藏温度带室的背部的第二冷却器;将上述第二冷却器的冷气送风至上述冷冻温度带室或第二冷藏温度带室的第二鼓风机;以及从上述第二冷却器流经上述冷冻温度带室或上述第二冷藏温度带室并返回上述第二冷却器的第二风路,上述冰箱的特征在于,上述第一风路的输出口不设于上述第一冷藏温度带室的前表面,来自上述第一冷却器的主流冷气前往上述第一冷藏温度带室内的壁面。

发明效果

根据本发明,在具备冷藏用冷却器和冷冻用冷却器的冰箱中,能够提供实现冷藏室内的均温化并且也不会促进食品的干燥的冰箱。

附图说明

图1是应用本发明的冰箱的主视外观图。

图2是表示图1所示的冰箱的纵剖面的纵剖视图。

图3是表示图1所示的冰箱的横剖面的横剖视图。

图4是表示实施例的冰箱的风路结构的模式图。

图5是表示实施例的冰箱的冷冻循环结构的示意图。

图6是表示实施例的冰箱的正常时的运转的时间图的一例。

图中:

1—冰箱,2—冷藏室(第一冷藏温度带室),2a、2b—冷藏室门,3—制冰室,4—上层冷冻室,5—下层冷冻室,3a、4a、5a—冷冻室门,6—蔬菜室(第二冷藏温度带室),6a—蔬菜室门,7—冷冻室(3、4、5的总称),8a—冷藏用冷却器室(第一冷却器收纳室),8b—冷冻用冷却器室(第二冷却器收纳室),9a—冷藏用风扇(第一鼓风机),9b—冷冻用风扇(第二鼓风机),10—绝热箱体,10a—外箱,10b—内箱,11—冷藏室送风路,11a—冷藏室输出口,12—冷冻室送风路,12a—冷冻室输出口,13—蔬菜室送风路,13a—蔬菜室输出口,14a—冷藏用冷却器(第一冷却器),14b—冷冻用冷却器(第二冷却器),15a、15b—15c—冷藏室回流风路,16—铰链罩,17—冷冻室回流口,18—蔬菜室回流风路,18a—蔬菜室回流口,19—蔬菜室风挡,21—辐射加热器,22a、22b—排水口,23a、23b—流槽,24—压缩机,25—风路,26—箱外风扇,27a—冷藏用排水管,27b—冷冻用排水管,28、29、30—绝热隔壁,31—控制基板,32—蒸发皿,35—冰鲜室,39—机械室,40a—冷藏用冷却器温度传感器,40b—冷冻用冷却器温度传感器,41—冷藏室温度传感器,42—冷冻室温度传感器,43—蔬菜室温度传感器,50a、50b—箱外散热器(散热机构),50c—结露抑制配管(散热机构),51—干燥机,52—三通阀(制冷剂控制机构),53a—冷藏用毛细管(减压机构),53b—冷冻用毛细管(减压机构),54a—冷藏用气液分离器,54b—冷冻用气液分离器,55a、55b—热交换部,56—止回阀,91—除臭部件,95a、95b—冷藏室衬垫(第一密封部件),96a、96b、96c—冷冻室衬垫(第二密封部件),97—蔬菜室衬垫(第三密封部件),101—流槽部加热器,102—排水管上部加热器,103—排水管下部加热器。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使用附图,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详细进行说明,本发明不限定于以下的实施方式,在本发明的技术性的概念中,将各种变形例、应用例都包含于其范围。

<第一实施方式>

对本发明的冰箱的实施例进行说明。首先,参照图1~图5,对实施例的冰箱的结构进行说明。图1是实施例的冰箱的主视图,图2是图1的a-a剖视图,图3是图2的b-b剖视图,图4是表示实施例的冰箱的风路结构的模式图,图5是表示实施例的冰箱的冷冻循环的结构的示意图。冰箱1的绝热箱体10在前方开口,自上方起以冷藏室2(第一冷藏温度带室)、左右并排设置的制冰室3和上层冷冻室4、下层冷冻室5、蔬菜室6(第二冷藏温度带室)的顺序形成储藏室。以下,制冰室3、上层冷冻室4、下层冷冻室5总称为冷冻室7(冷冻温度带室)。

冷藏室2的前方的开口由左右分割的旋转式的冷藏室门2a、2b开闭,制冰室3、上层冷冻室4、下层冷冻室5以及蔬菜室6的前方的开口分别由抽屉式的制冰室门3a、上层冷冻室门4a、下层冷冻室门5a、蔬菜室门6a开闭。在冷藏室门2a、2b的箱内侧外周具备作为密封部件的冷藏室衬垫95a、95b(第一密封部件),在制冰室门3a、上层冷冻室门4a、下层冷冻室门5a的箱内侧外周具备作为密封部件的冷冻室衬垫96a、96b、96c(第二密封部件),在作为蔬菜室6的门的蔬菜室门6a的箱内侧外周具备作为密封部件的蔬菜室衬垫97(第三密封部件),在关闭了各门时,与绝热箱体10的前缘部接触,从而抑制箱内外的空气的流通。冷藏室衬垫95a、95b的周长分别为2271mm、2441mm,冷藏室衬垫95a、95b的全部周长(第一密封部件的周长)为4712mm。冷冻室衬垫96a、96b、96c的周长分别为976mm、1416mm、2087mm,冷冻室衬垫96a、96b、96c的全部周长(第二密封部件的周长)为4209mm。另外,蔬菜室衬垫97的周长(第三密封部件的周长)为2107mm。

为了固定冰箱1和门2a、2b,在冷藏室2上部及下部设有门铰链(未图示),上部的门铰链用门铰链罩16覆盖。另外,在门2a设有进行箱内的温度设定的操作的操作部99。

冷藏室2的温度和冷冻室7的温度能够由使用者经由操作部99选择维持温度等级。具体而言,冷藏室2和冷冻室7的维持温度等级的设定能够分别设定为“强”、“中”、“弱”三个等级阶段,冷藏室2在“强”下维持为约2℃,在“中”下维持约4℃,在“弱”下维持约6℃,冷冻室7在“强”下维持为约-22℃,在“中”下维持为约-20℃,在“弱”下维持为约-18℃。此外,蔬菜室6平均维持为7℃左右。

冰箱1的宽度w为w=685mm(参照图1),进深d为d=738mm(参照图2),高度h为h=1833mm(参照图1),绝热箱体10的开口部的冷藏室高度尺寸hr为hr=787mm,冷冻室高度尺寸hf为hf=482mm,蔬菜室高度尺寸hv为hv=334mm(参照图2)。基于jisc9801-3:2015的全额定内容积为602l,详细地,冷藏室为308l,为全额定内容积的51.2%,冷冻室为180l为29.9%(全额定内容积的28%以上),蔬菜室为114l,占全额定内容积的18.9%。

如图2所示,由在外箱10a与内箱10b之间填充泡沫绝热件(例如,泡沫聚氨酯)而形成的绝热箱体10将冰箱1的箱外和箱内隔开。在绝热箱体10除了泡沫绝热件外,还在钢板制的外箱10a与合成树脂制的内箱10b之间安装有多个真空绝热件36。冷藏室2和上层冷冻室4及制冰室3由绝热隔壁28(空气流通遮断机构)隔开,下层冷冻室5和蔬菜室6由绝热隔壁29隔开。另外,在制冰室3、上层冷冻室4、以及下层冷冻室5的各储藏室的前表面侧设有用于防止经由门3a、4a、5a的间隙的箱内外的空气流通的绝热隔壁30。

在冷藏室2的门2a、2b的箱内侧设有向上方开口的多个门兜33a、33b、33c和多个搁板34a、34b、34c、34d,划分成多个储藏空间。此外,最上部的门兜33a的开口高度(图2中的虚线)设于比最上层的搁板34a高的位置。在冷冻室7及蔬菜室6具备分别与门3a、4a、5a、6a一体地拉出的制冰室容器(未图示)、上层冷冻室容器4b、下层冷冻室容器5b、蔬菜室容器6b。蔬菜室容器6b分为上下两层,在下层侧的前方具备能够收纳饮品的瓶类的瓶收纳空间6c。瓶收纳空间6c的高度尺寸确保305mm以上(本实施例中,315mm),以便能够立起地收纳1.5l、2l的饮品的瓶的方式。另外,能够收纳饮品用的瓶通过商品目录、使用说明书、广告媒体等的字面、图、相片、影像而被使用者所周知。

在绝热隔壁28的上方设有能够设定为比冷藏室2的温度带低的冰鲜室35。就冰鲜室35而言,使用者能够经由操作部99选择设定温度。具体而言,能够设定为维持冷藏温度带的约0~3℃的“温度等级1”和维持冷冻温度带的约-3~0℃的“温度等级2”的任一个。

在冷藏室2的大致背部具备冷藏用冷却器室8a,在冷藏用冷却器室8a内收纳有作为翅片管式热交换器的冷藏用冷却器14a(第一冷却器)。在冷藏用冷却器14a的上方具备冷藏用风扇9a(第一鼓风机)。另外,在冷藏室2背部的宽度方向的大致中心具备冷藏室送风路11,在冷藏室送风路11的上部具备冷藏室输出口11a,冷藏室输出口11a具备使吹出的空气指向上方的指向机构。此外,在本实施例的冰箱中,作为冷藏室输出口11a的指向机构,将冷藏室输出口11a的开口面朝向上方。从冷藏室输出口11a朝向上方吹出来的冷却空气如图2中箭头所示地沿冷藏室2的顶棚面流动,到达冷藏室2的前方的区域,在搁板34a、34b、34c的前方与门兜33a、33b、33c产生的间隙流动,经由设于搁板34c与搁板34d之间的空间的左后方的开口92(参照图3)进入冰鲜室35的后方空间,并从设于冷藏用冷却器室8a的下部前表面、下部左侧面、下部右前表面的冷藏室回流风路15a、15b、15c(参照图3)返回冷藏用冷却器室8a。另外,在搁板34c与搁板34d之间的空间流动的空气的一部分从设于搁板34c与搁板34d之间的空间的右后方的冷藏室回流风路15d(参照图3)返回冷藏用冷却器室8a。此外,在冷藏室回流风路15c的一部分以与在冷藏室2流动的空气接触的方式具备除臭部件91(作为一例,开孔结构除臭部件)。

通过形成这样的风路结构,从冷藏用冷却器14a输出的冷气不直接接触收纳于搁板的食品地流通,因此不促进食品的干燥也能够冷却冷藏室2内。此外,本实施例的输出口11a构成为,以上方为开口使冷气碰到上方的壁面,但开口的位置不限定于上方,即使构成为使输出口的开口为左右方向,使冷气碰到左右的侧壁面,也能够达到上述目的。另外,即使在前表面稍微具有开口,如果上方的开口面积相对于前表面的开口面积足够大,使主流冷气前往冷藏室2的顶面,则也能够达到上述目的。

另外,在本实施例中,从冷藏用冷却器14a输出来的冷气沿冷藏室2内的顶面向前表面侧流动,容易从冷藏室2的门2a、2b的上方到达门兜33a的开口部,因此具有能够迅速冷却门兜33a内的效果。

在冷冻室7的大致背部具备冷冻用冷却器室8b,在冷冻用冷却器室8b内收纳有作为翅片管式热交换器的冷冻用冷却器14b(第二冷却器)。在冷冻用冷却器14b的上方具备冷冻用风扇9b。另外,在冷冻室7的背部具备冷冻室送风路12,在冷冻用风扇9b(第二鼓风机)的前方的冷冻室送风路12具备多个冷冻室输出口12a。在冷冻室用冷却器室8b的下部前方具备供输送至冷冻室7的空气返回的冷冻室回流风路17(参照图2及图3)。

作为向蔬菜室6的风路的蔬菜室送风路13从冷冻室送风路12的右下方分支形成,且通过绝热隔壁29。作为蔬菜室送风路13的出口的蔬菜室输出口13a设置为,与蔬菜室6背部右上的绝热隔壁29下表面的高度大致一致,且向下方开口。在蔬菜室送风路13具备蔬菜室6的冷却控制机构亦即蔬菜室风挡19(参照图3)。在蔬菜室6与冷冻室7之间的绝热隔壁29的左下部前方具备蔬菜室回流流入口18a,形成如下的流路:经由在绝热隔壁29内通过的蔬菜室回流风路18到达设于冷冻用冷却器室8b的下部前方的蔬菜室回流流出口18b的流路。

接下来,参照图4,对本实施例的冰箱的风路结构进行说明。通过驱动冷藏用风扇9a,与冷藏用冷却器14a进行热交换而成为低温的空气经由冷藏室送风路11、冷藏室输出口11a送风至冷藏室2,冷却冷藏室2内。送风至冷藏室2的空气从冷藏室回流风路15a、15b、15c及15d(参照图3)返回冷藏用冷却器室8a。以下,将从该冷藏用冷却器室8a流经冷藏室2并返回冷藏用冷却器室8a的风路称为冷藏风路111(第一风路)。另外,通过驱动冷冻用风扇9b,与冷冻用冷却器14b进行热交换而成为低温的空气经由冷冻室送风路12、冷冻室输出口12a送风至冷冻室7,冷却冷冻室7内。输送至冷冻室7的空气从冷冻室回流风路17返回冷冻用冷却器室8b。另外,在蔬菜室风挡19为敞开状态的情况下,流入至冷冻室送风路12的冷却空气的一部分在蔬菜室送风路13流动,经由蔬菜室输出口13a到达蔬菜室6,冷却蔬菜室6内。输送至蔬菜室6的空气流经蔬菜室回流风路18返回冷冻用冷却器室8b。以下,将从该冷冻用冷却器室8b流经冷冻室7并返回冷冻用冷却器室8b的风路和从冷冻用冷却器室8b流经蔬菜室6并返回冷冻用冷却器室8b的风路称为冷冻蔬菜风路112(第二风路)。

在本实施例的冰箱中,冷藏用风扇9a是叶片直径(翼径)为100mm的离心风扇(後向きファン:倒叶风扇),冷冻用风扇9b是叶片直径为110mm的轴流风扇(螺旋桨式鼓风机)。离心风扇具有将从轴向吸入来的空气转向90度沿径向吹出的特性。另一方面,轴流风扇具有将从轴向吸入来的空气沿轴向吹出的特性。因此,在使沿轴向吸入来的流动转向90度的风路中,离心风扇的安装性优异,在将沿轴向吸入来的流动沿轴向吹出的风路中,轴流风扇的安装性优异。因此,作为冷藏用风扇9a,由于成为将从前方吸入来的空气转向90度向上方的冷藏室送风路11吹出的结构,所以采用作为离心风扇的倒叶风扇,作为冷冻用风扇9b,由于成为将从后方吸入来的空气向前方的冷冻室送风路12吹出的结构,所以采用作为轴流风扇的螺旋桨式鼓风机,成为空间效率高的冰箱。

如图2及图3所示,在冷藏室2、冷冻室7、蔬菜室6的箱内背面侧具备冷藏室温度传感器41、冷冻室温度传感器42、蔬菜室温度传感器43,分别检测冷藏室2、冷冻室7、蔬菜室6的温度。另外,在冷藏用冷却器14a的上部具备冷藏用冷却器温度传感器40a,在冷冻用冷却器14b的上部具备冷冻用冷却器温度传感器40b,检测冷藏用冷却器14a及冷冻用冷却器14b的温度。另外,在冰箱1的顶棚部的门铰链罩16的内部具备检测外部空气(箱外空气)的温度、湿度的外部空气温湿度传感器37,在门2a、2b、3a、4a、5a、6a具备分别检测开闭状态的门传感器(未图示)。

另外,在冷冻用冷却器室8b的下部具备用于加热冷冻用冷却器14b的除霜加热器21。除霜加热器21例如是50w~200w的电加热器,在本实施例中,设置150w的辐射加热器。冷冻用冷却器14b的除霜时产生的除霜水(融解水)流下至配备于冷冻用冷却器室8b的下部的流槽23b,经由排水口22b、冷冻用排水管27b到达设于冰箱1的后方(背面侧)下部的机械室39,排出至设于机械室39内的压缩机24的上部的蒸发皿32。

另外,关于冷藏用冷却器14a的除霜方法后面进行叙述,冷藏用冷却器14a的除霜时产生的除霜水流下至配备于冷藏用冷却器室8a的下部的流槽23a,经由排水口22a、冷藏用排水管27a排出至配备于压缩机24的上部的蒸发皿32。

在机械室39内与上述的压缩机24、蒸发皿32一同具备作为翅片管式热交换器的箱外散热器50a、箱外风扇26。通过箱外风扇26的驱动,在压缩机24、箱外散热器50a、蒸发皿32流动空气,促进来自压缩机24和箱外散热器50a的散热,提高节能性能,并且通过对蒸发皿32通风,促进滞留于蒸发皿32的除霜水的蒸发,抑制溢水,提高可靠性。

如图3所示,在流槽23a具备使在流槽23a冻结的除霜水融解的流槽加热器101。另外,在冷藏用排水管27a具备排水管上部加热器102及排水管下部加热器103。此外,流槽加热器101、排水管上部加热器102、排水管下部加热器103均为负载量比除霜加热器21低的加热器,在本实施例中,使流槽加热器101为6w,使排水管上部加热器102为3w,使排水管下部加热器103为1w。

在此,若驱动冷藏用风扇9a,则经由设于冷藏用冷却器室8a的右上的冷藏室回流口15b,使来自冷藏室2的回流空气朝向流槽23a向下方流动,加热流槽23a,提高温度。由此,能够得到降低使在流槽23a冻结的除霜水融解的流槽加热器101的加热量的效果,提高节能性能。

另外,排水管27a下部相比冷冻室7及冷冻用冷却器室8b接近外箱10a。由此,能够降低使在排水管27a冻结的除霜水融解的排水管下部加热器103的加热量,提高节能性能。

在冰箱1的顶棚部(参照图2)配置有控制基板31,在该控制基板31上搭载有作为控制装置的一部分的cpu、rom、ram等存储器、接口电路等。控制基板31与冷藏室温度传感器41、冷冻室温度传感器42、蔬菜室温度传感器43、冷却器温度传感器40a、40b等连接,上述的cpu基于这些输出值、操作部99的设定、预先记录于上述的rom的程序等,进行压缩机24、冷藏用风扇9a、冷冻用风扇9b的接通/断开、转速控制、除霜加热器21、流槽加热器101、排水管上部加热器102、排水管下部加热器103、以及后述的三通阀52的控制等。

图5是实施例1的冰箱的冷冻循环(制冷剂流路)。本实施例的冰箱1中,具备:压缩机24(工作容积9.2cc);进行制冷剂的散热的箱外散热器50a和壁面散热配管50b;抑制向绝热隔壁28、29、30的前缘部的结露的结露抑制配管50c(将箱外散热器50a、箱外散热器50b、结露抑制配管50c称为散热机构);作为制冷剂流控制机构的三通阀52;使制冷剂减压的减压机构即冷藏用毛细管53a;冷冻用毛细管53b;以及使制冷剂和箱内的空气进行热交换而将箱内的热进行吸热的冷藏用冷却器14a及冷冻用冷却器14b。另外,在三通阀52的上游具备去除冷冻循环中的水分的干燥机51,在冷藏用冷却器14a的下游和冷冻用冷却器14b的下游分别具备防止液体制冷剂流入压缩机24的冷藏用气液分离器54a、冷冻用气液分离器54b。而且,在冷冻用气液分离器54b的下游具备止回阀56。将这些结构要素通过制冷剂配管连接,从而构成冷冻循环。此外,在本实施例的冰箱中,由压缩机24、冷藏用风扇9a、冷冻用风扇9b的转速来调整冷藏用冷却器14a及冷冻用冷却器14b的温度,因此将压缩机24、冷藏用风扇9a、冷冻用风扇9b称作冷却器温度调整机构。另外,制冷剂使用可燃性制冷剂的异丁烷,制冷剂量封入量为88g。

三通阀52具备流出口52a和流出口52b,是具备以下状态的制冷剂流控制阀:使流出口52a为敞开状态且使流出口52b为关闭状态,向冷藏用毛细管53a侧流动制冷剂的状态1(冷藏模式);使流出口52a为关闭状态且使流出口52b为敞开状态,向冷冻用毛细管53b侧流动制冷剂的状态2(冷冻模式);以及将流出口52a、52b均为关闭状态的状态3(全闭模式)。

在三通阀52控制为状态1(冷藏模式)的情况下,从压缩机24输出来的制冷剂流经箱外散热器50a、箱外散热器50b、结露抑制配管50c进行散热,经由干燥机51到达三通阀52。由于三通阀52为状态1(流出口52a为敞开状态,流出口52b为关闭状态),因此,接下来,制冷剂流经冷藏用毛细管53a被减压,到达冷藏用冷却器14a,与冷藏室2的回流空气进行热交换。离开冷藏用冷却器14a的制冷剂通过冷藏用气液分离器54a,在与毛细管53a接触的接触部57a流动,从而与在毛细管53a内流动的制冷剂进行热交换之后返回压缩机24。

在三通阀52控制为状态2(冷冻模式)的情况下,从压缩机24输出来的制冷剂流经箱外散热器50a、箱外散热器50b、结露抑制配管50c流动进行散热,经由干燥机51到达三通阀52。由于三通阀52为状态2(流出口52a为关闭状态,流出口52b为敞开状态),因此,接下来,制冷剂流经冷冻用毛细管53b被减压进行低温化,在冷冻用冷却器14b与冷冻室7的回流空气及蔬菜室6的回流空气(蔬菜室风挡19为敞开状态的情况)进行热交换。离开冷冻用冷却器14b的制冷剂通过冷冻用气液分离器54b,在与毛细管53b接触的接触部57b流动,从而与在毛细管53b内流动的制冷剂进行热交换之后返回压缩机24。

在三通阀52控制为状态3(全闭模式)的情况下,若驱动压缩机24,则成为不从冷藏用毛细管53a、冷冻用毛细管53b供给制冷剂的状态,因此冷藏用冷却器14a内的制冷剂或冷冻用冷却器14b内的制冷剂被回收至散热机构侧(详情后述)。

本实施例的冰箱通过适当实施以下的各运转来冷却冰箱1的箱内各储藏室,上述运转为:“冷藏运转”,将三通阀52控制为状态1(冷藏模式),使压缩机24为驱动状态,使冷藏用风扇9a为驱动状态,使冷冻用风扇9b为停止状态,从而冷却冷藏室2;“冷冻蔬菜运转”,将三通阀52控制为状态2(冷冻模式),使压缩机24为驱动状态,使蔬菜室风挡19为敞开状态,使冷藏用风扇9a为驱动状态或停止状态,使冷冻用风扇9b为驱动状态,从而冷却冷冻室7和蔬菜室6;“冷冻运转”,将三通阀52控制为状态2(冷冻模式),使压缩机24为驱动状态,使蔬菜室风挡19为关闭状态,使冷藏用风扇9a为驱动状态或停止状态,使冷冻用风扇9b为驱动状态,从而冷却冷冻室7;“制冷剂回收运转”,将三通阀52控制为状态3(全闭模式),使压缩机24为驱动状态,将冷藏用冷却器14a内的制冷剂或冷冻用冷却器14b内的制冷剂回收至散热机构侧;“运转停止”,将三通阀52设为状态3(全闭模式),使压缩机24为停止状态,使冷藏用风扇9a为停止状态,使冷冻用风扇9b为停止状态;“冷藏用冷却器除霜运转”,将三通阀52控制为状态2(冷冻模式)且将压缩机24控制为驱动状态,或者将三通阀52控制为状态3(全闭模式)且将压缩机24控制为停止状态,成为制冷剂不流动于冷藏用冷却器14a的状态,使冷藏用风扇为驱动状态,利用在冷藏用冷却器14a的表面成长的霜、冷却器本身的蓄冷热量一边冷却冷藏室2一边进行冷藏用冷却器14a的除霜;“冷冻用冷却器除霜运转”,使三通阀52为状态3(全闭模式),使压缩机24为停止状态,使冷藏用风扇9a为驱动状态或停止状态,使冷冻用风扇9b为停止状态,使除霜加热器21为通电状态,从而进行冷冻用冷却器14b的除霜。

图6是表示将本实施例的冰箱设置于32℃且相对湿度70%的环境下进行通常运转模式下的稳定冷却运转的状态的时间图。此外,冷藏室2的维持温度等级设定为“中”,冷冻室7的维持温度等级设定为“中”,冰鲜室35设定为“温度等级1”。

经过时间t0是冷却冷藏室2的冷藏运转开始后的经过时间。在通常运转模式下的冷藏运转中,三通阀52控制为状态1(冷藏模式),以速度1(800min-1)驱动压缩机24,向冷藏用冷却器14a供给制冷剂,从而降低冷藏用冷却器14a的温度。该状态下,以速度2(1500min-1)驱动冷藏用风扇9a,从而通过冷藏用冷却器14a而成为低温的空气从冷藏室输出口11a(参照图2)向冷藏室2内吹出,冷藏室2被冷却,温度降低。

在此,冷藏运转中的冷藏用冷却器14a的时间平均温度为-6℃,比后述的冷冻运转中的冷冻用冷却器14b的时间平均温度的-24℃高。一般地,冷却器温度(蒸发温度)高,则冷冻循环制冷系数(相对于压缩机24的输入的吸热量的比例)高,节能性能高。冷冻室7为了维持冷冻温度,需要使冷冻用冷却器14b的温度成为低温,但冷藏室2维持冷藏温度即可,因此,以提高冷藏用冷却器14a的温度的方式控制冷藏用风扇9a及压缩机24的转速,提高了节能性能。在经过时间t1,冷藏室温度传感器41检测的冷藏室温度tr降低至冷藏运转结束温度tr_off,从而从冷藏运转切换至制冷剂回收运转。在制冷剂回收运转中,三通阀52控制为状态3(全闭模式),以速度1(800min-1)驱动压缩机24,以速度2(1500min-1)驱动冷藏用风扇9a,冷藏用冷却器14a内的制冷剂可在两分钟被回收(δta1=2min)。由此,能够抑制在接下来的冷冻蔬菜运转及冷冻运转中的制冷剂不足而引起的冷却效率降低。此外,由于此时冷藏用风扇9a被驱动,从而可将冷藏用冷却器14a内的残留制冷剂有效利用于冷藏室2的冷却,并且能够利用冷藏室2内的空气的加热来缓和冷藏用冷却器14a内的压力降低。由此,可抑制压缩机24的吸入制冷剂的比容积增加,能够在比较短的时间回收较多的制冷剂,能够提高冷却效率。

若制冷剂回收运转结束(经过时间t2),则判断是否实施冷藏用冷却器除霜运转,在此,由于冰鲜室35的设定为“温度等级1”,所以冷藏用风扇9a以速度1(900min-1)被驱动,进行冷藏用冷却器除霜运转。由此,冷藏用冷却器14a的温度上升,并且利用霜和冷藏用冷却器14a的蓄冷热量得到的冷却效果可缓和冷藏室2的温度上升。这样,具备进行冷藏用冷却器的除霜运转并驱动冷藏用风扇的模式,从而冷藏用风扇的驱动时间比后述的冷冻用风扇的驱动时间长,另外,会长时间循环冷藏室内的空气,能够实现冷藏室箱内的均温化。

另外,由于在经过时间t2冷冻室温度传感器42所检测的冷冻室温度tf成为冷冻蔬菜运转开始温度tf_on以上,因此开始冷冻蔬菜运转,蔬菜室6被冷却,蔬菜室温度tv降低。在冷冻蔬菜运转中,三通阀52控制为状态2(冷冻模式),压缩机24以速度2(1400min-1)被驱动,向冷冻用冷却器14b供给制冷剂,冷冻用冷却器14b成为低温。该状态下,蔬菜室风挡19敞开,冷冻用风扇9b以速度1(1200min-1)被驱动,从而冷冻室7和蔬菜室6被通过冷冻用冷却器14b而成为低温的空气冷却。

在经过时间t3蔬菜室温度传感器43所检测的蔬菜室温度tv达到蔬菜室冷却结束温度tv_off,从而关闭蔬菜室风挡19,过渡到冷冻运转。

在经过时间t4,冷冻室温度传感器42所检测的冷冻室温度tf达到冷冻运转结束温度tf_off,而且蔬菜室风挡19关闭,因此冷冻运转结束。此时冷藏室温度传感器41所检测的冷藏室温度tr达到冷藏运转开始温度tr_on以上,因此冷藏运转开始条件成立,进行制冷剂回收运转。在制冷剂回收运转中,三通阀52控制为状态3(全闭模式),压缩机24以速度2(1400min-1)被驱动,冷冻用风扇9b以速度1(1200min-1)被驱动,冷冻用冷却器14b内的制冷剂可1.5分钟被回收(δtb1=1.5min)。由此,能够抑制在接下来的冷藏运转的制冷剂不足引起的冷却效率降低。此外,此时驱动冷冻用风扇9b,从而将冷冻用冷却器14b内的残留制冷剂有效利用于冷冻室7的冷却,并且能够利用冷冻室7内的空气的加热来缓和冷冻用冷却器14b内的压力降低。由此,能够抑制压缩机24的吸入制冷剂的比容积增加,能够在比较短的时间回收较多的制冷剂,提高冷却效率。

冷却冷冻室7的运转是冷冻蔬菜运转(t2~t3)、冷冻运转(t3~t4)、制冷剂回收运转(t4~t5),以进行这些运转的期间的冷冻用冷却器14b的时间平均温度为约-24℃的方式控制冷冻用风扇9b及压缩机24。另外,在进行冷藏用风扇9a为驱动状态的冷冻运转和冷藏用冷却器除霜运转期间的冷藏室输出空气温度的时间平均值为-1.5℃,成为比冷冻室维持温度tf_keep(-20℃)与冷藏室维持温度tr_keep(4℃)的算术平均值(-8℃)高的温度。

从制冷剂回收运转结束的经过时间t5再次开始冷藏运转,以后周期性地重复上述的运转,冷藏室2维持为约4℃,冷冻室7维持为约-20℃,蔬菜室维持为约7℃。

在此,蔬菜室6基本上存储含较多水分的蔬菜和水果,因此,蔬菜室6内的相对湿度处于较高的状态。但是,在本实施例中,冷藏室2由独立的风路并利用专用的冷藏用冷却器14a冷却,蔬菜室6由别的风路并利用别的冷冻用冷却器14b冷却,因此,蔬菜室6内的空气不会被送风至冷藏室2的风路。因此,蔬菜室2内的多湿的空气不会到达冷藏室冷却器14a,能够抑制霜向冷藏室冷却器14a的附着,防止冷藏室2的冷却性能的降低。

此外,本发明不限于上述的所示的实施例,包含各种变形例。例如,上述所示的实施例是为了容易理解地说明本发明而详细说明的例,并不一定限定于具备所说明的全部的结构。另外,能够将某实施例的结构的一部分置换成其它实施例的结构,另外,也能够对某实施例的结构添加其它实施例的结构。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