冷藏运输车用循环冷媒控制装置及控制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7298355发布日期:2019-04-03 04:39阅读:249来源:国知局
冷藏运输车用循环冷媒控制装置及控制方法与流程

本发明涉及一种循环冷媒控制装置及控制方法,具体而言,涉及一种冷藏运输车用循环冷媒控制装置及控制方法,属于车用制冷设备设计制造领域。



背景技术:

冷藏运输车一般都需要在车辆自身的乘员舱空调制冷循环装置的基础上,再增加一套独立的冷藏货箱制冷循环装置,以达到同时为乘员舱、冷藏货箱进行制冷的目的。这样一来,冷藏运输车上就会出现两套独立的制冷装置,这样也就使得一辆冷藏运输车上配置有两套压缩机。如此的结构设置无疑会导致布置困难,双压缩机动力负载增大,内燃机电控一般只支持一路压缩机的负载接入控制,双压缩机不同步接入会带来电控系统匹配困难。由此开发困难可能导致选择取消乘员舱空调系统,这不符合现代驾驶员的驾乘需求;又则因满足双压缩机不同步工作对内燃机怠速的冲击,可能提高怠速或加大排量,这不但不符合目前运输业内所提倡的节能环保的发展趋势,而且也会使得冷链运输的成本增加。为解决上述问题,将两套制冷循环系统进行集成、共用压缩机成为一种选择。但是由于货舱与乘员舱制冷温度、循环冷媒流阻差异,带来的影响会极其复杂,简单的一分二会可能导致冷媒大部分流向乘员舱导致蒸发器结霜,相应的货舱制冷得不到保证。

为解决这个问题,出现了用于冷藏运输车的一拖二冷藏机组(中国专利cn205373124u),其在基本的一分二基础上,增加第一单向阀和第二单向阀,意图保持双循环各自膨胀蒸发过程独立,但是最终各自低压侧冷媒累积至与压缩机低压侧压力一致,复杂的相互影响并不能解决流量合理分配问题;又出现了冷藏运输车的冷藏机组与驾驶室空调系统(中国专利cn2864520y)通过将货舱蒸发器和乘员舱蒸发器串联来规避流量分配问题,但是带来新问题,冷媒从冷藏蒸发器出来后应是低温低压气态冷媒,前蒸发器的膨胀阀作用有限,同时,经管路吸热,低温低压气态冷媒到其前蒸发器含有的冷量很小,应用意义不大。

综上所述,如何在现有技术的基础上提出一种新的冷藏运输车用循环冷媒控制装置及控制方法,克服现有技术中存在着诸多缺陷,实现两套制冷循环系统的充分集成,也就成为了本领域内技术人员亟待解决的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克服现有技术存在的上述缺陷,本发明的目的就是提供一种能让乘员仓及冷藏货箱两套制冷循环系统充分集成,以实现对冷藏运输车上双制冷系统进行控制调节的冷藏运输车用循环冷媒控制装置及控制方法。

一种冷藏运输车用循环冷媒控制装置,包括双冷媒循环系统,所述双冷媒循环系统包括乘员舱空调冷媒循环系统及冷藏货箱冷媒循环系统,还包括控制器,以及所述乘员舱空调冷媒循环系统及冷藏货箱冷媒循环系统二者共用的压缩机,所述控制器与所述乘员舱空调冷媒循环系统及冷藏货箱冷媒循环系统控制连接、用于实现对冷藏运输车上双冷媒循环系统的控制调节;所述压缩机的输出一路与乘员舱空调冷媒循环系统的输入联通、另一路与冷藏货箱冷媒循环系统的输入联通;在所述压缩机的输出与乘员舱空调冷媒循环系统的输入之间的管路上设有用于控制冷媒流量的电子膨胀阀;在压缩机的输出与冷藏货箱冷媒循环系统的输入之间的管路上设有用于控制冷媒流量的流量调节器。

优选地,所述乘员舱空调冷媒循环系统包括冷凝干燥组件、压力开关以及乘员舱蒸发器;所述冷凝干燥组件的输入与所述压缩机的输出联通、所述冷凝干燥组件的输出与所述压力开关的输入联通,所述压力开关的输出一路与所述控制器的输入联通、另一路与所述乘员舱蒸发器的输入联通,所述乘员舱蒸发器的输出一路与所述控制器的输入联通、另一路与所述压缩机的输入联通;所述电子膨胀阀设置于所述压力开关的输出与所述乘员舱蒸发器的输入之间的管路上,所述电子膨胀阀的输入一路与所述压力开关的输出联通、另一路与所述控制器的输出联通,所述电子膨胀阀的输出与所述乘员舱蒸发器的输入联通;

所述冷藏货箱冷媒循环系统包括货舱冷藏机组以及冷藏机组电路,所述冷藏机组电路与所述货舱冷藏机组电性连接;所述压缩机的输出一路与所述控制器的输入联通、一路与所述冷凝干燥组件的输入联通、另一路与所述货舱冷藏机组的输入联通;所述流量调节器设置于所述压缩机的输出与所述货舱冷藏机组的输入之间的管路上。

优选地,所述流量调节器的输入一路与所述压缩机的输出联通、另一路与所述控制器的输出联通,所述流量调节器的输出与所述货舱冷藏机组的输入联通,所述货舱冷藏机组的输出与所述压缩机的输入联通,所述冷藏机组电路的输出与所述控制器的输入联通;

所述冷藏货箱冷媒循环系统还包括货舱温度传感器,所述货舱温度传感器的输出与所述控制器的输入联通。

优选地,所述流量调节器的输入与所述压缩机的输出联通,所述流量调节器的输出一路与所述货舱冷藏机组的输入联通、另一路与所述冷藏机组电路的输入联通,所述货舱冷藏机组的输出与所述压缩机的输入联通,所述冷藏机组电路的输出与所述控制器的输入联通。

优选地,还包括所述乘员舱空调冷媒循环系统及冷藏货箱冷媒循环系统二者共用的通用设备,所述通用设备包括冷凝干燥组件及压力开关,所述压缩机的输出与所述冷凝干燥组件的输入联通,所述冷凝干燥组件的输出与所述压力开关的输入联通;

所述乘员舱空调冷媒循环系统包括乘员舱蒸发器,所述冷藏货箱冷媒循环系统包括货舱冷藏机组;所述压力开关的输出一路与所述控制器的输入联通、一路与所述乘员舱蒸发器的输入联通、另一路与所述货舱冷藏机组的输入联通,所述乘员舱蒸发器的输出一路与所述控制器的输入联通、另一路与所述压缩机的输入联通,所述货舱冷藏机组的输出一路与所述控制器的输入联通、另一路与所述压缩机的输入联通;

所述电子膨胀阀设置于所述压力开关的输出与所述乘员舱蒸发器的输入之间的管路上,所述电子膨胀阀的输入一路与所述压力开关的输出联通、另一路与所述控制器的输出联通,所述电子膨胀阀的输出与所述乘员舱蒸发器的输入联通;

所述流量调节器设置于所述压力开关的输出与所述货舱冷藏机组的输入之间的管路上,所述流量调节器的输入一路与所述压力开关的输出联通、另一路与所述控制器的输出联通,所述流量调节器的输出与所述货舱冷藏机组的输入联通,所述流量调节器为电子膨胀阀。

优选地,所述冷凝干燥组件包括冷凝器及干燥器,所述冷凝器与所述干燥器电性连接。

本发明还揭示了一种冷藏运输车用循环冷媒控制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s1、运行冷藏运输车用循环冷媒控制装置,控制器接收货舱当前温度输入并判断是否已接收货舱目标温度输入,所述控制器依据判断结果选择执行后续操作,

当判断结果为无货舱目标温度输入时,进入s2步骤,

当判断结果为有货舱目标温度输入时,进入s3步骤;

s2、所述控制器判断乘员舱空调冷媒循环系统的开闭状况并依据开闭状况选择执行后续操作,

当开闭状况为乘员舱空调冷媒循环系统未开启时,进入s21步骤,

当开闭状况为乘员舱空调冷媒循环系统已开启时,进入s22步骤;

s3、所述控制器判断装置运行指令并依据装置运行指令选择执行后续操作,

当装置运行指令为仅开启乘员舱空调冷媒循环系统时,进入s31步骤,

当装置运行指令为仅开启货舱空调冷媒循环系统时,进入s32步骤,

当装置运行指令为同时开启乘员舱空调冷媒循环系统及货舱空调冷媒循环系统时,进入s33步骤;

当乘员舱空调冷媒循环系统和冷藏货箱冷媒循环系统均处于开启时,所述控制器分析当前降温速率,若低于所述控制器内预设降温速率,所述控制器在乘员舱空调冷媒循环系统的工况对所述电子膨胀阀的开度需求的基础上逐步降低所述电子膨胀阀的开度。

优选地,所述s21步骤具体包括,

所述控制器控制电子膨胀阀保持完全切断状态,并在冷藏货箱冷媒循环系统内的压缩机驱动信号为压缩机运转需求时驱动压缩机运作,随后所述控制器判断流量调节器的连接关系并依据连接关系选择执行后续操作,

当连接关系为流量调节器与所述控制器联通且不与冷藏机组电路联通时,进入s211步骤,

当连接关系为流量调节器与冷藏机组电路联通且不与所述控制器联通时,进入s212步骤;

所述s211步骤具体包括,

所述控制器根据冷藏货箱冷媒循环系统内的压缩机驱动信号控制所述流量调节器,当所述压缩机驱动信号为压缩机运转需求时控制所述流量调节器导通,当所述压缩机驱动信号为压缩机停止时控制所述流量调节器同步或延长预定时间后断开;

所述s212步骤具体包括,

所述控制器根据冷藏货箱冷媒循环系统内的压缩机驱动信号控制所述流量调节器,当所述压缩机驱动信号存在时控制所述流量调节器导通;

所述s22步骤具体包括,

所述控制器接收冷藏货箱冷媒循环系统内的压缩机驱动信号并依据接收结果选择执行后续操作,

当所述控制器未收到压缩机驱动信号时,进入s221步骤,

当所述控制器收到压缩机驱动信号且所述压缩机驱动信号为压缩机运转需求时,进入s222步骤;

所述s221步骤具体包括,

所述控制器依据乘员舱空调冷媒循环系统的工况调节电子膨胀阀的开度、并控制压缩机的运作;

所述s222步骤具体包括,

所述控制器依据所接收的货舱当前温度,分析当前降温速率,

当所述当前降温速率低于所述控制器内的预设降温速率、且当前系统压力不高于所述控制器内的报警压力时,所述控制器在乘员舱空调冷媒循环系统的工况对所述电子膨胀阀的开度需求的基础上逐步降低所述电子膨胀阀的开度;

当所述当前系统压力高于所述控制器内的报警压力时,所述控制器在乘员舱空调冷媒循环系统的工况对所述电子膨胀阀的开度需求的基础上加大所述电子膨胀阀的开度,直至所述压缩机驱动信号转为压缩机停止,所述控制器更新此时的温度为预测低温下限t0,随后依据乘员舱空调冷媒循环系统的工况逐渐恢复所述电子膨胀阀的开度,直至所述压缩机驱动信号再次转为压缩机运转需求,所述控制器更新此时的温度为预测低温上限t1;

所述s222步骤还包括,

当货舱温度由更新后的预测低温上限t1向预测低温下限t0下降时,所述控制器分析当前降温速率,当所述当前降温速率低于所述控制器内的预设降温速率、且当前系统压力不高于所述控制器内的报警压力时,所述控制器在乘员舱空调冷媒循环系统的工况对所述电子膨胀阀的开度需求的基础上逐步降低所述电子膨胀阀的开度;

当所述当前系统压力高于所述控制器内的报警压力时,所述控制器在乘员舱空调冷媒循环系统的工况对所述电子膨胀阀的开度需求的基础上加大所述电子膨胀阀的开度至所述当前系统压力低于所述控制器内的报警压力后再逐渐降低所述电子膨胀阀的开度,直至所述压缩机驱动信号转为压缩机停止。

优选地,所述s31步骤具体包括,

控制流量调节器保持切断状态,所述控制器依据乘员舱空调冷媒循环系统的工况调节电子膨胀阀的开度并控制压缩机运作;

所述s32步骤具体包括,

所述控制器控制电子膨胀阀保持切断状态;所述控制器依据货舱空调冷媒循环系统的工况控制压缩机运作;

所述s33步骤具体包括,

所述控制器依据所接收的货舱当前温度,将所述货舱当前温度与货舱目标温度的上、下限进行比较,若所述货舱当前温度高于所述货舱目标温度的上限时判定此时为打冷降温阶段,若所述货舱当前温度位于所述货舱目标温度的上、下限之间时判定此时为保温降温阶段,分别针对打冷降温阶段和保温降温阶段向所述控制器设定不同的降温速率;所述控制器分析当前降温速率,当所述当前降温速率低于预设降温速率、且当前系统压力不高于所述控制器内的报警压力时,所述控制器在乘员舱空调冷媒循环系统的工况对所述电子膨胀阀的开度需求的基础上逐步降低所述电子膨胀阀的开度;当所述当前系统压力高于所述控制器内的报警压力时,所述控制器在乘员舱空调冷媒循环系统的工况对所述电子膨胀阀的开度需求的基础上加大所述电子膨胀阀的开度至所述当前系统压力低于所述控制器内的报警压力后再逐渐降低所述电子膨胀阀的开度,直到所述货舱当前温度达到所述货舱目标温度的上、下限之间,此时所述控制器在保证所述货舱当前温度不变的情况下,依据乘员舱空调冷媒循环系统的工况逐步调节并恢复所述电子膨胀阀的开度。

优选地,当货舱空调冷媒循环系统处于保温降温阶段、且乘员舱空调冷媒循环系统达到目标温度需停机时,停止压缩机并保证所述货舱当前温度在所述货舱目标温度的上、下限范围内,待乘员舱空调冷媒循环系统再次发出压缩机运转需求时启动所述压缩机。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优点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本发明有效地实现了乘员舱空调制冷循环系统及冷藏货箱制冷循环系统的集成,充分地保证了两者各自的制冷效果,克服了现有技术中存在的制冷效果波动的问题。同时,本发明解决了冷媒流量动态分配的问题,使得两套制冷循环系统能够共用一套压缩机,不仅减少了车辆制冷系统中的零部件数量、降低了设备成本,而且也更为符合目前运输业内所提倡的节能环保的发展趋势。此外,本发明也为同领域内的其他相关问题提供了参考,可以以此为依据进行拓展延伸,运用于同领域内其他多制冷系统集成的技术方案中,具有十分广阔的应用前景。

以下便结合实施例附图,对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的详述,以使本发明技术方案更易于理解、掌握。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第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第二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第三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第四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其中:1、控制器;2、电子膨胀阀;3、流量调节器;4、压缩机;5、冷凝干燥组件;6、压力开关;7、乘员舱蒸发器;8、货舱冷藏机组;9、冷藏机组电路;10、货舱温度传感器。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所示,本发明揭示了一种冷藏运输车用循环冷媒控制装置,包括双冷媒循环系统,所述双冷媒循环系统包括乘员舱空调冷媒循环系统及冷藏货箱冷媒循环系统。所述冷藏运输车用循环冷媒控制装置还包括用于实现对所述双冷媒循环系统的控制调节的控制器1,以及所述乘员舱空调冷媒循环系统及冷藏货箱冷媒循环系统二者共用的压缩机4,所述控制器1与所述乘员舱空调冷媒循环系统及冷藏货箱冷媒循环系统控制连接、用于实现对冷藏运输车上双冷媒循环系统的控制调节;所述压缩机4的输出一路与乘员舱空调冷媒循环系统的输入联通、另一路与冷藏货箱冷媒循环系统的输入联通;在所述压缩机4的输出与乘员舱空调冷媒循环系统的输入之间的管路上设有用于控制冷媒流量的电子膨胀阀2;在压缩机的输出与冷藏货箱冷媒循环系统的输入之间的管路上设有用于控制冷媒流量的流量调节器3。

如图1~图3所示,所述乘员舱空调冷媒循环系统包括冷凝干燥组件5、压力开关6以及乘员舱蒸发器7;所述冷凝干燥组件5的输入与所述压缩机4的输出联通、所述冷凝干燥组件5的输出与所述压力开关的输入联通,所述压力开关6的输出一路与所述控制器1的输入联通、另一路与所述乘员舱蒸发器7的输入联通,所述乘员舱蒸发器7的输出一路与所述控制器1的输入联通、另一路与所述压缩机4的输入联通;所述电子膨胀阀2设置于所述压力开关6的输出与所述乘员舱蒸发器7的输入之间的管路上,所述电子膨胀阀2的输入一路与所述压力开关的输出联通、另一路与所述控制器1的输出联通,所述电子膨胀阀2的输出与所述乘员舱蒸发器7的输入联通。

所述冷藏货箱冷媒循环系统包括货舱冷藏机组8以及冷藏机组电路9,所述冷藏机组电路9与所述货舱冷藏机组8电性连接;所述压缩机4的输出一路与所述控制器1的输入联通、一路与所述冷凝干燥组件5的输入联通、另一路与所述货舱冷藏机组8的输入联通;所述流量调节器3设置于所述压缩机4的输出与所述货舱冷藏机组8的输入之间的管路上。

所述流量调节器3的输入一路与所述压缩机4的输出联通、另一路与所述控制器1的输出联通,所述流量调节器3的输出与所述货舱冷藏机组8的输入联通,所述货舱冷藏机组8的输出与所述压缩机4的输入联通,所述冷藏机组电路9的输出与所述控制器1的输入联通。

如图3所示,在本发明的第三实施例中,所述冷藏货箱冷媒循环系统还包括货舱温度传感器10,所述货舱温度传感器的输出与所述控制器1的输入联通。

如图2所示,在本发明的第二实施例中,所述流量调节器3的输入与所述压缩机4的输出联通,所述流量调节器3的输出一路与所述货舱冷藏机组8的输入联通、另一路与所述冷藏机组电路9的输入联通,所述货舱冷藏机组8的输出与所述压缩机4的输入联通,所述冷藏机组电路9的输出与所述控制器1的输入联通。

需要说明的是,本发明的装置还存在其他结构的实施例,具体而言,如图4所示,所述冷藏运输车用循环冷媒控制装置还包括所述乘员舱空调冷媒循环系统及冷藏货箱冷媒循环系统二者共用的通用设备,所述通用设备包括冷凝干燥组件5及压力开关6,所述压缩机4的输出与所述冷凝干燥组件5的输入联通,所述冷凝干燥组件5的输出与所述压力开关6的输入联通。

所述乘员舱空调冷媒循环系统包括乘员舱蒸发器7,所述冷藏货箱冷媒循环系统包括货舱冷藏机组8;所述压力开关6的输出一路与所述控制器1的输入联通、一路与所述乘员舱蒸发器7的输入联通、另一路与所述货舱冷藏机组8的输入联通,所述乘员舱蒸发器7的输出一路与所述控制器1的输入联通、另一路与所述压缩机4的输入联通,所述货舱冷藏机组8的输出一路与所述控制器1的输入联通、另一路与所述压缩机4的输入联通。

所述电子膨胀阀2设置于所述压力开关6的输出与所述乘员舱蒸发器7的输入之间的管路上,所述电子膨胀阀2的输入一路与所述压力开关6的输出联通、另一路与所述控制器1的输出联通,所述电子膨胀阀2的输出与所述乘员舱蒸发器7的输入联通。

所述流量调节器3设置于所述压力开关6的输出与所述货舱冷藏机组8的输入之间的管路上,所述流量调节器3的输入一路与所述压力开关6的输出联通、另一路与所述控制器1的输出联通,所述流量调节器3的输出与所述货舱冷藏机组8的输入联通,所述流量调节器3为电子膨胀阀。

需要补充说明的是,上述实施例中的所述冷凝干燥组件5包括冷凝器及干燥器,所述冷凝器与所述干燥器电性连接。

本发明还揭示了一种冷藏运输车用循环冷媒控制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s1、运行冷藏运输车用循环冷媒控制装置,控制器1接收货舱当前温度输入并判断是否已接收货舱目标温度输入,所述控制器1依据判断结果选择执行后续操作,

当判断结果为无货舱目标温度输入时,进入s2步骤,

当判断结果为有货舱目标温度输入时,进入s3步骤;

s2、所述控制器1判断乘员舱空调冷媒循环系统的开闭状况并依据开闭状况选择执行后续操作,

当开闭状况为乘员舱空调冷媒循环系统未开启时,进入s21步骤,

当开闭状况为乘员舱空调冷媒循环系统已开启时,进入s22步骤;

s3、所述控制器1判断装置运行指令并依据装置运行指令选择执行后续操作,

当装置运行指令为仅开启乘员舱空调冷媒循环系统时,进入s31步骤,

当装置运行指令为仅开启货舱空调冷媒循环系统时,进入s32步骤,

当装置运行指令为同时开启乘员舱空调冷媒循环系统及货舱空调冷媒循环系统时,进入s33步骤。

在本方法中,当乘员舱空调冷媒循环系统和冷藏货箱冷媒循环系统均处于开启时,所述控制器1分析当前降温速率,若低于所述控制器1内预设降温速率,所述控制器1在乘员舱空调冷媒循环系统的工况对所述电子膨胀阀2的开度需求的基础上逐步降低所述电子膨胀阀2的开度。

以下具体说明上述方法步骤,所述s21步骤具体包括:

所述控制器1控制电子膨胀阀2保持完全切断状态,并在冷藏货箱冷媒循环系统内的压缩机驱动信号为压缩机运转需求时驱动压缩机4运作,随后所述控制器1判断流量调节器3的连接关系并依据连接关系选择执行后续操作,

当连接关系为流量调节器3与所述控制器1联通且不与冷藏机组电路9联通时,进入s211步骤,

当连接关系为流量调节器3与冷藏机组电路9联通且不与所述控制器1联通时,进入s212步骤;

所述s211步骤具体包括:

所述控制器1根据冷藏货箱冷媒循环系统内的压缩机驱动信号控制所述流量调节器3,当所述压缩机驱动信号为压缩机运转需求时控制所述流量调节器3导通,当所述压缩机驱动信号为压缩机停止时控制所述流量调节器3同步或延长预定时间后断开;

所述s212步骤具体包括:

所述控制器1根据冷藏货箱冷媒循环系统内的压缩机驱动信号控制所述流量调节器3,当所述压缩机驱动信号存在时控制所述流量调节器3导通。

所述s22步骤具体包括:

所述控制器1接收冷藏货箱冷媒循环系统内的压缩机驱动信号并依据接收结果选择执行后续操作,

当所述控制器1未收到压缩机驱动信号时,进入s221步骤,

当所述控制器1收到压缩机驱动信号且所述压缩机驱动信号为压缩机运转需求时,进入s222步骤;

所述s221步骤具体包括:

所述控制器1依据乘员舱空调冷媒循环系统的工况调节电子膨胀阀2的开度、并控制压缩机4的运作;

所述s222步骤具体包括:

所述控制器1依据所接收的货舱当前温度,分析当前降温速率,

当所述当前降温速率低于所述控制器1内的预设降温速率、且当前系统压力不高于所述控制器1内的报警压力时,所述控制器1在乘员舱空调冷媒循环系统的工况对所述电子膨胀阀2的开度需求的基础上逐步降低所述电子膨胀阀2的开度;

当所述当前系统压力高于所述控制器1内的报警压力时,所述控制器1在乘员舱空调冷媒循环系统的工况对所述电子膨胀阀2的开度需求的基础上加大所述电子膨胀阀2的开度,直至所述压缩机驱动信号转为压缩机停止,所述控制器1更新此时的温度为预测低温下限t0,随后依据乘员舱空调冷媒循环系统的工况逐渐恢复所述电子膨胀阀2的开度,直至所述压缩机驱动信号再次转为压缩机运转需求,所述控制器1更新此时的温度为预测低温上限t1。

此外,当货舱温度由更新后的预测低温上限t1向预测低温下限t0下降时,所述控制器1分析当前降温速率,当所述当前降温速率低于所述控制器1内的预设降温速率、且当前系统压力不高于所述控制器1内的报警压力时,所述控制器1在乘员舱空调冷媒循环系统的工况对所述电子膨胀阀2的开度需求的基础上逐步降低所述电子膨胀阀2的开度;

当所述当前系统压力高于所述控制器1内的报警压力时,所述控制器1在乘员舱空调冷媒循环系统的工况对所述电子膨胀阀2的开度需求的基础上加大所述电子膨胀阀2的开度至所述当前系统压力低于所述控制器1内的报警压力后再逐渐降低所述电子膨胀阀2的开度,直至所述压缩机驱动信号转为压缩机停止。

所述s31步骤具体包括:

控制流量调节器3保持切断状态,所述控制器1依据乘员舱空调冷媒循环系统的工况调节电子膨胀阀2的开度并控制压缩机4运作。

所述s32步骤具体包括:

所述控制器1控制电子膨胀阀2保持切断状态;所述控制器1依据货舱空调冷媒循环系统的工况控制压缩机4运作。

所述s33步骤具体包括:

所述控制器1依据所接收的货舱当前温度,将所述货舱当前温度与货舱目标温度的上、下限进行比较,若所述货舱当前温度高于所述货舱目标温度的上限时判定此时为打冷降温阶段,若所述货舱当前温度位于所述货舱目标温度的上、下限之间时判定此时为保温降温阶段,分别针对打冷降温阶段和保温降温阶段向所述控制器1设定不同的降温速率;所述控制器1分析当前降温速率,当所述当前降温速率低于预设降温速率、且当前系统压力不高于所述控制器1内的报警压力时,所述控制器1在乘员舱空调冷媒循环系统的工况对所述电子膨胀阀2的开度需求的基础上逐步降低所述电子膨胀阀2的开度;当所述当前系统压力高于所述控制器1内的报警压力时,所述控制器1在乘员舱空调冷媒循环系统的工况对所述电子膨胀阀2的开度需求的基础上加大所述电子膨胀阀2的开度至所述当前系统压力低于所述控制器1内的报警压力后再逐渐降低所述电子膨胀阀2的开度,直到所述货舱当前温度达到所述货舱目标温度的上、下限之间,此时所述控制器1在保证所述货舱当前温度不变的情况下,依据乘员舱空调冷媒循环系统的工况逐步调节并恢复所述电子膨胀阀2的开度。

由于在一般情况下,货舱的温度变化慢,乘员舱温度变化快,因此,当货舱空调冷媒循环系统处于保温降温阶段、且乘员舱空调冷媒循环系统达到目标温度需停机时,停止压缩机4并保证所述货舱当前温度在所述货舱目标温度的上、下限范围内,待乘员舱空调冷媒循环系统再次发出压缩机运转需求时启动所述压缩机4,以减少所述压缩机4的启停次数。

本发明有效地实现了乘员舱空调制冷循环系统及冷藏货箱制冷循环系统的集成,充分地保证了两者各自的制冷效果,克服了现有技术中存在的制冷效果波动的问题。

同时,本发明解决了冷媒流量动态分配的问题,使得两套制冷循环系统能够共用一套压缩机,不仅减少了车辆制冷系统中的零部件数量、降低了设备成本,而且也更为符合目前运输业内所提倡的节能环保的发展趋势。

此外,本发明也为同领域内的其他相关问题提供了参考,可以以此为依据进行拓展延伸,运用于同领域内其他多制冷系统集成的技术方案中,具有十分广阔的应用前景。

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显然本发明不限于上述示范性实施例的细节,而且在不背离本发明的精神和基本特征的情况下,能够以其他的具体形式实现本发明。因此,无论从哪一点来看,均应将实施例看作是示范性的,而且是非限制性的,本发明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而不是上述说明限定,因此旨在将落在权利要求的等同要件的含义和范围内的所有变化囊括在本发明内,不应将权利要求中的任何附图标记视为限制所涉及的权利要求。

此外,应当理解,虽然本说明书按照实施方式加以描述,但并非每个实施方式仅包含一个独立的技术方案,说明书的这种叙述方式仅仅是为清楚起见,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将说明书作为一个整体,各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也可以经适当组合,形成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的其他实施方式。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