冰箱及其控制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7844729发布日期:2019-06-11 21:36阅读:146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涉及制冷设备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冰箱及其控制方法。



背景技术:

传统的冰箱包括箱体、压缩制冷系统和门体。箱体可包括内胆、保温层和外壳,内胆内具有储物空间,门体用于打开或关闭储物空间。压缩制冷系统可包括压缩机、冷凝器、节流装置和蒸发器。冰箱可为风冷冰箱或直冷冰箱,蒸发器用于产生冷量,并向储物空间提供冷量。目前的双系统冰箱两个蒸发器串联连接,冷藏冷冻间室无法单独控制,且冷藏冷冻两个间室的温度波动比较大。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旨在克服现有冰箱的至少一个缺陷,提供一种新颖的冰箱及其控制方法,其成本低,占用空间小,冷藏冷冻间室温度波动小。

为此,一方面,本发明提出了一种冰箱,包括箱体和制冷系统,所述箱体内具有第一储物间室和第二储物间室,其中,所述制冷系统包括:

双吸气压缩机,其具有压缩出口、第一进气口和第二进气口;

冷凝装置,所述冷凝装置的进口连通所述双吸气压缩机的所述压缩出口;

节流装置,所述节流装置的进口连通所述冷凝装置的出口;

第一蒸发器,配置成向所述第一储物间室提供冷量,所述第一蒸发器的出口连通所述第一进气口;

第二蒸发器,配置成向所述第二储物间室提供冷量,所述第二蒸发器的出口连通所述第二进气口;和

阀门,其具有阀进口、第一阀出口和第二阀出口,所述阀进口连通节流装置的出口,所述第一阀出口连通所述第一蒸发器的进口,所述第二阀出口连通所述第二蒸发器的进口。

可选地,所述冷凝装置为一个冷凝器;所述节流装置为一个毛细管;

所述第一储物间室为冷藏室,所述第二储物间室为冷冻室。

可选地,所述阀门为电动阀,包括步进电机,以通过所述步进电机控制所述第一阀出口的开闭状态、所述第二阀出口的开闭状态,以及在所述第一阀出口和所述第二阀出口同时打开时分配流经所述第一阀出口和所述第二阀出口的冷媒量。

另一方面,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上述任一项所述的冰箱的控制方法,包括:

判断所述第一储物间室是否处于需冷状态,以及判断所述第二储物间室是否处于需冷状态;

根据所述第一储物间室是否处于需冷状态和所述第二储物间室处于需冷状态,控制所述阀门。

可选地,冰箱的控制方法还包括:根据所述第一储物间室是否处于需冷状态和所述第二储物间室处于需冷状态,控制所述双吸气压缩机的转速。

可选地,在所述第一储物间室和所述第二储物间室均处于需冷状态时,使所述第一阀出口和所述第二阀出口均与所述阀进口连通。

可选地,冰箱的控制方法还包括:在所述第一储物间室的温度达到第一预设温度后,减小所述第一阀出口的开度,以减小流过所述第一蒸发器的冷媒量。

可选地,冰箱的控制方法还包括:在所述第二储物间室的温度达到第二预设温度后,降低所述双吸气压缩机的转速。

可选地,所述冰箱的控制方法还包括:在所述第一储物间室的温度达到第三预设温度后,断开所述第一阀出口和所述阀进口;

在所述第二储物间室的温度达到第四预设温度后,关闭所述双吸气压缩机。

可选地,在所述第一储物间室单独处于需冷状态时,使所述第一阀出口与所述阀进口连通,且使所述双吸气压缩机以第一预设转速运转;

在所述第二储物间室单独处于需冷状态时,使所述第二阀出口与所述阀进口连通,且使所述双吸气压缩机以第二预设转速运转;

所述第一预设转速小于所述第二预设转速。

本发明的冰箱及其控制方法中,由于具有阀门和双吸气压缩机,做到双系统冰箱的蒸发器纯并联且单独控制开停及温控波动,电动阀可精确的控制冷藏冷冻的制冷剂流量,冷藏冷冻温度波动都可以做到精准控制。

相比于现有方案中的采用一个单吸气压缩机和两个蒸发器的方案存在的:冷藏冷冻靠电磁阀调节流量控制开停,无法同时保证两个间室的温控波动都控制的很小的问题,本发明可使单独控制蒸发器的开停及相应间室的温控波动,电动阀可精确的控制冷藏冷冻的制冷剂流量,冷藏冷冻温度波动都可以做到精准控制。

相比于现有方案中的采用两个压缩机和两个蒸发器的方案存在的:成本和对压机舱空间范围的要求增加的问题,本发明具有较低的成本和较低的空间需求,可显著扩大冰箱的有效储物体积。

根据下文结合附图对本发明具体实施例的详细描述,本领域技术人员将会更加明了本发明的上述以及其他目的、优点和特征。

附图说明

后文将参照附图以示例性而非限制性的方式详细描述本发明的一些具体实施例。附图中相同的附图标记标示了相同或类似的部件或部分。本领域技术人员应该理解,这些附图未必是按比例绘制的。附图中:

图1是根据本发明一个实施例的冰箱中制冷系统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图1是根据本发明一个实施例的冰箱中制冷系统的示意图。如图1所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冰箱,包括箱体和制冷系统,箱体内具有第一储物间室和第二储物间室。制冷系统可设置于箱体内,且制冷系统可包括双吸气压缩机20、冷凝装置30、节流装置40、第一蒸发器51、第二蒸发器52和阀门60。双吸气压缩机20具有第一进气口和第二进气口。第一蒸发器51配置成向第一储物间室提供冷量,第二蒸发器52配置成向第二储物间室提供冷量。阀门60具有阀进口、第一阀出口和第二阀出口。

冷凝装置30的进口连通双吸气压缩机20的压缩出口;节流装置40的进口连通冷凝装置30的出口;阀进口连通节流装置40的出口,第一阀出口连通第一蒸发器51的进口,第二阀出口连通第二蒸发器52的进口。第一蒸发器51的出口连通第一进气口,第二蒸发器52的出口连通第二进气口。阀门60配置成调整进入第一蒸发器51和第二蒸发器52的冷媒量,即阀门60可合理地调节制冷剂流量,合理地调节/分配进入第一蒸发器51和进入第二蒸发器52的冷媒量。如阀门60可以使第一阀出口关闭、或使第二阀出口关闭、同时使第一阀出口和第二阀出口打开、调节第一阀出口的开度、调节第二阀出口的开度等。

在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中,冷凝装置30为一个冷凝器;节流装置40为一个毛细管;第一储物间室为冷藏室,第二储物间室为冷冻室。阀门60为电动阀,包括步进电机,以通过步进电机控制第一阀出口的开闭状态、第二阀出口的开闭状态,以及在第一阀出口和第二阀出口同时打开时分配流经第一阀出口和第二阀出口的冷媒量。电动阀也可被称为电子电动阀。电子电动阀阀将制冷剂分配到第二蒸发器52和第二蒸发器52,可以单独控制冷藏冷冻的开停,这样冷藏和冷冻内的温度可以做到精准控制。

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用于上述任一种冰箱的控制方法,可包括:判断第一储物间室是否处于需冷状态,以及判断第二储物间室是否处于需冷状态。以及根据第一储物间室是否处于需冷状态和第二储物间室处于需冷状态,控制阀门60。如在第一储物间室单独处于需冷状态时,使第一阀出口与阀进口连通。在第二储物间室单独处于需冷状态时,使第二阀出口与阀进口连通。在第一储物间室和第二储物间室均处于需冷状态时,使第一阀出口和第二阀出口均与阀进口连通。

在本发明的一些进一步的实施例中,控制方法还可包括:根据第一储物间室是否处于需冷状态和第二储物间室处于需冷状态,控制双吸气压缩机20的转速。

如在第一储物间室单独处于需冷状态时,使第一阀出口与阀进口连通。且使双吸气压缩机20以第一预设转速运转。在第二储物间室单独处于需冷状态时,使第二阀出口与阀进口连通,且使双吸气压缩机20以第二预设转速运转。在第一储物间室和第二储物间室均处于需冷状态时,使第一阀出口和第二阀出口均与阀进口连通,且使双吸气压缩机20以第三预设转速运转。第一预设转速小于第二预设转速,第二预设转速小于第三预设转速。第一预设转速可为低转速,双吸气压缩机20转速为1800rpm以内。第二预设转速可为中低转速,双吸气压缩机20转速为3000rpm以内。第三预设转速可为中高转速。

也就是说,当第一储物间室和第二储物间室中任意一个温度达到开机点时,双吸气压缩机20开机,同时阀门60向对应侧打开。仅冷藏侧制冷,双吸气压缩机20则以低转速运行;仅冷冻侧制冷,双吸气压缩机20则以中低转速运行;当冷藏冷冻都需要制冷,此时阀门60处于冷藏冷冻都开通的状态,双吸气压缩机20转速范围可处于中高转速,加速冷藏冷冻的温度降低。

在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中,冰箱的控制方法还包括在第一储物间室的温度达到第一预设温度后,减小第一阀出口的开度,以减小流过第一蒸发器51的冷媒量。该步骤不仅适用于第一储物间室单独需求制冷时,还适用于第一储物间室和第二储物间室同时需求制冷时。通过调节阀门60中第一阀出口的开度,减小冷藏支路制冷剂的流量,使冷藏侧的温度降低斜率变小,降低温度波动范围,实现冷藏室温度的精准控制,同时,不影响冷冻拉低温的速度。第一预设温度可高于第一储物间室关机点温度2℃至4℃。

在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中,冰箱的控制方法还包括在第二储物间室的温度达到第二预设温度后,降低双吸气压缩机20的转速。该步骤不仅适用于第二储物间室单独需求制冷时,还适用于第一储物间室和第二储物间室同时需求制冷时。此时,将压缩机的转速调节到中低转速,阀门60开度可不做调节,减小冷冻室温度波动范围。如果此过程中或在此过程之前,在第一储物间室的温度达到第三预设温度后,断开第一阀出口和阀进口,将冷藏支路关闭,冷藏不制冷。第二预设温度可高于第二储物间室关机点温度5℃至8℃。第三预设温度可为第一储物间室关机点温度。

在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中,在第一储物间室的温度达到第三预设温度后,断开第一阀出口和阀进口。进一步地,当第一储物间室单独需求制冷时可断开第一阀出口和阀进口并关闭双吸气压缩机20,或者仅关闭双吸气压缩机20。在第二储物间室的温度达到第四预设温度后,关闭双吸气压缩机20。第四预设温度可为第二储物间室关机点温度。

至此,本领域技术人员应认识到,虽然本文已详尽示出和描述了本发明的多个示例性实施例,但是,在不脱离本发明精神和范围的情况下,仍可根据本发明公开的内容直接确定或推导出符合本发明原理的许多其他变型或修改。因此,本发明的范围应被理解和认定为覆盖了所有这些其他变型或修改。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