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于冰箱的风道组件及冰箱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589888发布日期:2018-10-02 18:49阅读:449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冷藏冷冻技术,特别是涉及一种用于冰箱的风道组件及冰箱。



背景技术:

目前冰箱市场上以双温区或多温区冰箱居多,其中一些冰箱具备一定容积的变温区,但变温区的容积一般都比较小。针对某些有宗教信仰的特殊群体来说,其需求肉食较少,因此较少用到冰箱的冷冻功能。因此,市场上常见的冰箱对这些特殊群体来说,不是特别实用。

为此,现有技术中出现了一种能够将冰箱冷冻功能转化为冷藏功能的冰箱,但这种冰箱通常具有分别用于向冷藏室和冷冻室驱动送风的冷藏风机和冷冻风机两个独立受控的风机系统,结构复杂,成本较高,并且占用空间较大。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第一方面的一个目的旨在克服现有技术中的至少一个缺陷,提供一种用于冰箱的风道组件,以利用简单的风道结构实现将冰箱的冷冻功能转换成冷藏功能的目的。

本实用新型第一方面的一个进一步的目的是减小风道组件在前后方向上的厚度,避免占用冷冻室的储物空间。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第一方面,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用于冰箱的风道组件,所述冰箱具有上下布置的冷藏室和冷冻室、以及处于所述冷冻室后方以用于为所述冷藏室和所述冷冻室提供冷却气流的蒸发器室,

所述风道组件内形成有用于连通所述蒸发器室和所述冷冻室的双层风道结构,所述双层风道结构包括处于后侧并与所述蒸发器室直接连通的取风风道和处于前侧并与所述冷冻室直接连通的冷冻风道;且

所述风道组件还包括送风接头,所述送风接头配置成选择性地将来自于所述取风风道的冷却气流换向后输送至所述冷冻风道。

可选地,所述送风接头内形成用于连通所述取风风道和所述冷冻风道的冷冻过渡风道,所述冷冻过渡风道内设有受控地打开和/或关闭的冷冻风门,以导通和/或阻断所述取风风道与所述冷冻风道的连通,从而控制送往所述冷冻室的冷却气流的量。

可选地,所述送风接头连接在所述双层风道结构的上方,以用于将来自于所述取风风道内的向上流动的冷却气流换向后向下输送至所述冷冻风道中。

可选地,所述风道组件包括位于后侧的风道底板以及位于前侧的盖体,所述盖体与所述风道底板之间设有隔板,以将所述盖体与所述风道底板之间限定的至少部分空间分隔成处于后侧的所述取风风道和处于前侧的所述冷冻风道。

可选地,所述送风接头的底部前侧具有与所述冷冻风道连通的第一接口,所述送风接头的底部后侧具有与所述取风风道连通的第二接口,所述第一接口与所述第二接口相互隔开;且

所述送风接头具有顶部开口,以便于拆装所述冷冻风门,所述顶部开口的与所述冷冻过渡风道相对应的区域设有与所述送风接头可拆卸连接的密封块,以促使经所述第二接口向上流入所述冷冻过渡风道的冷却气流换向后向下流向所述第一接口。

可选地,所述送风接头内还形成有与所述冷冻过渡风道相互隔离的冷藏过渡风道,所述冷藏过渡风道的一端与所述取风风道连通,另一端直接或间接地与所述冷藏室连通;且

所述冷藏过渡风道内设有受控地打开和/或关闭的冷藏风门,以控制送往所述冷藏室的冷却气流的量。

可选地,所述取风风道内设有风机,以驱动所述蒸发器室内的冷却气流流入所述取风风道,并流向所述冷冻过渡风道和所述冷藏过渡风道。

可选地,所述风道底板的上部向后凹陷,所述隔板设置于所述盖体与所述风道底板之间的上部,并覆盖所述风道底板向后凹陷的区域,以在所述风道底板的上部与所述隔板之间形成所述取风风道、在所述风道底板的下部与所述盖体的下部之间以及所述隔板与所述盖体的上部之间形成所述冷冻风道。

可选地,所述风道组件还包括:

风道盖板,覆盖于所述盖体的前侧,以遮蔽所述盖体;且

所述盖体和所述风道盖板上均开设有多个冷冻送风口,所述盖体的冷冻送风口与所述风道盖板的冷冻送风口一一对应设置。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第二方面,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冰箱,包括:

箱体,所述箱体内限定有用于储存物品的冷藏室和冷冻室、以及用于为所述冷藏室和所述冷冻室提供冷却气流的蒸发器室;以及

上述任一所述的风道组件,设置于所述箱体内,且所述风道组件内形成有用于连通所述蒸发器室和所述冷冻室的双层风道结构,以受控地将所述蒸发器室内的至少部分冷却气流输送至所述冷冻室。

本实用新型的风道组件通过在其内部形成用于连通蒸发器室和冷冻室的双层风道结构,利用该双层风道结构的布局使得用于从蒸发器室获取冷却气流的取风风道和用于向冷冻室输送冷却气流的冷冻风道分隔开,从而避免了取风风道内的冷却气流对冷冻室产生影响。并且,风道组件还包括送风接头,用于选择性地将来自于取风风道的冷却气流换向后输送至冷冻风道,一方面,可使得输送至冷冻室的冷却气流的量得到控制,另一方面,还能够利用换向这一巧妙的结构设计实现取风风道与冷冻风道之间距离较短的连通路径,结构简单,成本较低,且设计思路新颖。

进一步地,取风风道和冷冻风道是在从前往后依次设置的盖体、隔板和风道底板之间形成的通道,两个通道在前后方向上的厚度都比较薄,因此,不会占用冷冻室的储物空间,也不会更加整个冰箱的厚度。

进一步地,送风接头位于风道底板和盖体的上方,用于将来自于取风风道的向上流动的冷却气流换向后向下输送至位于取风风道前侧的冷冻风道中,由此,不会增加风道组件在前后方向上的厚度,进一步避免了占用冷冻室的储物空间。

根据下文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例的详细描述,本领域技术人员将会更加明了本实用新型的上述以及其他目的、优点和特征。

附图说明

后文将参照附图以示例性而非限制性的方式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具体实施例。附图中相同的附图标记标示了相同或类似的部件或部分。本领域技术人员应该理解,这些附图未必是按比例绘制的。附图中:

图1是根据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的冰箱的示意性结构图;

图2是图1中部分A的示意性放大图;

图3是根据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的风道组件的示意性结构图;

图4是根据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的风道组件的示意性结构分解图;

图5是根据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的送风接头的示意性分解图;

图6是根据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的送风接头的示意性剖视图;

图7是根据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的风道组件的另一示意性结构分解图。

具体实施方式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一种用于冰箱的风道组件,图1是根据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的冰箱的示意性结构图,图2是图1中部分A的示意性放大图,参见图1和图2,本实用新型的冰箱1具有冰箱具有上下布置的冷藏室21和冷冻室22、以及处于冷冻室22后方以用于为冷藏室21和冷冻室22提供冷却气流的蒸发器室23。具体地,冰箱1可包括箱体20和门体60,冷藏室21、冷冻室22和蒸发器室23均限定在箱体20内,且冷藏室21处于冷冻室22的上方,蒸发器室23处于冷冻室22的后方。门体60与箱体20的前侧相连,以打开和/或关闭冷冻室22和冷藏室21。蒸发器室23内可设有用于与流经其的气流进行热交换的蒸发器50,从而产生冷却气流。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风道组件10设置于箱体20内。图3是根据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的风道组件的示意性结构图,图4是根据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的风道组件的示意性结构分解图。具体地,图4示出了送风接头13沿箭头P所指方向选择大致90度后所呈现的分解状态。参见图1至图4,本实用新型的风道组件10内形成有用于连通蒸发器室23和冷冻室22的双层风道结构,以受控地将蒸发器室23内的至少部分冷却气流输送至冷冻室22。该双层风道结构包括处于后侧并与蒸发器室23直接连通的取风风道11和处于前侧并与冷冻室22直接连通的冷冻风道12。

进一步地,风道组件10还包括送风接头13,送风接头13配置成选择性地将来自于取风风道11的冷却气流换向后输送至冷冻风道12。

本实用新型的风道组件10通过在其内部形成用于连通蒸发器室23和冷冻室22的双层风道结构,利用该双层风道结构的布局使得用于从蒸发器室23获取冷却气流的取风风道和11用于向冷冻室22输送冷却气流的冷冻风道12分隔开,从而避免了取风风道11内的冷却气流对冷冻室22产生影响。并且,风道组件10还包括送风接头13,用于选择性地将来自于取风风道11的冷却气流换向后输送至冷冻风道12,一方面,可使得输送至冷冻室22的冷却气流的量得到控制,另一方面,还能够利用换向这一巧妙的结构设计实现取风风道11与冷冻风道12之间距离较短的连通路径,结构简单,成本较低,且设计思路新颖。

图5是根据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的送风接头的示意性分解图,图6是根据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的送风接头的示意性剖视图。图5和图6中的冷冻风门14和冷藏风门15均处于打开状态,且图6中的虚线箭头表示冷却气流的流向。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送风接头13内形成用于连通取风风道11和冷冻风道12的冷冻过渡风道131,冷冻过渡风道131内设有受控地打开和/或关闭的冷冻风门14,以导通和/或阻断取风风道11与冷冻风道12的连通,从而控制送往冷冻室22的冷却气流的量。也就是说,取风风道11内的冷却气流需要经冷冻过渡风道131流向冷冻风道12,冷冻过渡风道131内的冷冻风门14能够对流向冷冻风道12的冷却气流的量进行控制,从而避免取风风道11对冷冻风道12产生影响。当冷冻室22需要作为冷藏室使用时,只需要控制冷冻风门14的开闭以控制冷却室22内的冷却气流的量即可。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替代性实施例中,冷冻风门14还可以采用其他结构代替,只要能够受控地导通和/或阻断取风风道11与冷冻风道12的连通即可。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送风接头13连接在双层风道结构的上方,以用于将来自于取风风道11内的向上流动的冷却气流换向后向下输送至冷冻风道12中。由此,不会增加风道组件10在前后方向上的厚度,进一步避免了占用冷冻室22的储物空间。

图7是根据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的风道组件的另一示意性结构分解图。进一步地,风道组件10包括位于后侧的风道底板17以及位于前侧的盖体16,盖体16与风道底板17之间设有隔板19,以将盖体16与风道底板17之间限定的至少部分空间分隔成处于后侧的取风风道11和处于前侧的冷冻风道12。也就是说,取风风道11和冷冻风道12是在从前往后依次设置的盖体16、隔板19和风道17之间形成的通道,两个通道在前后方向上的厚度都比较薄,因此,不会占用冷冻室12的储物空间,也不会更加整个冰箱1的厚度。

具体地,风道底板17和隔板19之间限定有取风风道11,隔板19与盖体16之间限定有冷冻风道12,由于取风风道11与冷冻风道12通过隔板19隔开,因此,取风风道11不会对冷冻风道12产生直接影响。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送风接头13的底部前侧具有与冷冻风道12连通的第一接口133,送风接头13的底部后侧具有与取风风道11连通的第二接口134,第一接口133与第二接口134相互隔开。第一接口133与冷冻风道12的顶部出风口密封地连通,第二接口134与取风风道11的顶部出风口密封地连通。

进一步地,送风接头13具有顶部开口135,以便于拆装冷冻风门14,顶部开口135的与冷冻过渡风道131相对应的区域设有与送风接头13可拆卸连接的密封块136,以促使经第二接口134向上流入冷冻过渡风道131的冷却气流换向后向下流向第一接口133。密封快136的设置既能够便于安装和拆卸冷冻风门14,又能够实现冷冻过渡风道131内的气流换向,结构简单,减小了送风接头13的体积。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送风接头13内还形成有与冷冻过渡风道131相互隔离的冷藏过渡风道132,冷藏过渡风道132的一端与取风风道11连通,另一端直接或间接地与冷藏室21连通。冷藏过渡风道132的用于与冷藏室21连通的端口处于上方,并敞开。也就是说,送往冷藏室21和冷冻室22的冷却气流均来自于取风风道11,取风风道11内的冷却气流来自于蒸发器室23。冷藏过渡风道132内设有受控地打开和/或关闭的冷藏风门15,以控制送往冷藏室21的冷却气流的量。具体地,送风接头13的底部还形成有用于与取风风道11连接的第三接口137,第三接口137位于冷藏过渡风道132的底部。

进一步地,取风风道11内设有风机30,以驱动蒸发器室23内的冷却气流流入取风风道11,并流向冷冻过渡风道131和冷藏过渡风道132。具体地,风道底板17的上部向后凹陷的区域内还具有进一步向后凹陷的风机容纳腔,风机30设置于该风机容纳腔中。风机容纳腔的后壁上开设有与蒸发器室23连通的通孔,该通孔形成取风风道11的进风口。

蒸发器室23内的冷却气流在风机30的驱动作用下经上述进风口进入取风风道11内,并经由取风风道11顶部的出风口流向冷藏过渡风道132和冷冻过渡风道131。当冷藏室21和冷冻室22需要制冷时,冷藏风门15和冷冻风门14均打开,冷藏过渡风道132内的冷却气流直接或通过其他风道(例如箱体20内限定的冷藏风道24)间接地流向冷藏室21,冷冻过渡风道131内的冷却气流流向冷冻风道12,进而通过冷冻送风口161和181流入冷冻室22。当任一间室不需要制冷时,只需要关闭相应间室的风门即可,由此两个间室内的温度均能够受到控制。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风道底板17的上部向后凹陷,隔板19设置于盖体16与风道底板17之间的上部,并覆盖风道底板17向后凹陷的区域,以在风道底板17的上部与隔板19之间形成取风风道11、在风道底板17的下部与盖体16的下部之间以及隔板19与盖体16的上部之间形成冷冻风道12。由此,冷冻风道12在高度方向上的分布范围较大,几乎与整个盖体16的高度方向相同,也就相当于与冷冻室12在高度方向上的分布区域大致对应,因此当在盖体16上开设多个不同高度的冷冻送风口时,即可向冷冻室12内均匀地送风。

具体地,隔板19与风道底板17的两个侧部配合界面和底部配合界面之间均形成气密密封,仅在隔板19与风道底板17之间的上部留有开口,从而形成取风风道11的出风口。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风道组件10还包括风道盖板18,其覆盖于盖体16的前侧,以遮蔽盖体16。从而避免盖体16裸露于冷冻室12内影响冰箱1的整体美观。进一步地,盖体16和风道盖板18上均开设有多个冷冻送风口,盖体16的冷冻送风口161与风道盖板18的冷冻送风口181一一对应设置。具体地,多个冷冻送风口161可均匀或非均匀地分布于盖体16的上部区域、中部区域和下部区域,以尽可能均匀地向冷冻室12内送风。

隔板19与风道底板17之间、盖体16与风道底板17之间、以及盖体16与风道盖板18之间可采用卡接、螺钉连接或其他合适的方式紧固连接。

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冰箱1,其包括箱体20和上述任一实施例中所描述的风道组件10。风道组件10设置于箱体20内,且风道组件10内形成有用于连通蒸发器室23和冷冻室22的双层风道结构,以受控地将蒸发器室23内的至少部分冷却气流输送至冷冻室22。

由于本实用新型特别设计的风道组件10,可在不增加风机和蒸发器的前提下,使得冷冻室22的冷却气流量得到控制,从而实现冷冻转冷藏的功能转换,满足了不同用户的使用需求,降低了成本。

本领域技术人员应理解,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所称的“上”、“下”、“内”、“外”、“横”、“前”、“后”等用于表示方位或位置关系的用语是以冰箱1和风道组件10的实际使用状态为基准而言的,这些用语仅是为了便于描述和理解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部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至此,本领域技术人员应认识到,虽然本文已详尽示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多个示例性实施例,但是,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精神和范围的情况下,仍可根据本实用新型公开的内容直接确定或推导出符合本实用新型原理的许多其他变型或修改。因此,本实用新型的范围应被理解和认定为覆盖了所有这些其他变型或修改。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