储液器组件、压缩机组件及空调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271037发布日期:2018-12-14 22:15阅读:224来源:国知局
储液器组件、压缩机组件及空调器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制冷设备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储液器组件、压缩机组件及空调器。



背景技术:

空调、冰箱等装置为了实现制冷剂的循环需要压缩机组件的参与,压缩机组件的主要部件包括压缩机及储液器。为了实现对压缩机的控制,例如启动、停止以及运行频率等,还需要包括电控单元。

电控单元对压缩机的控制时一般会损耗一定的功率,这些功率的一部分会转化为热量,这些热量需要及时散发才能保证电控单元的正常工作。现有的电控单元一般通过空气对流进行散热,散热效果不理想。

为了解决电控单元散热不理想的问题,现有的技术方案还提供一种利用储液器热传递接触散热的储液器组件。但是,利用储液器对电控单元进行散热有时候会出现电控单元过冷而达到露点,进而导致电控单元上产生冷凝水,破坏了原有的绝缘性能。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是提出一种储液器组件,旨在现有的储液器组件中电控单元在利用储液器散热时绝缘性易受破坏的技术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提出的储液器组件,包括压缩机、储液器及电控单元,所述电控单元用以控制所述压缩机的运行,所述电控单元包括电控元件,所述电控单元固定在所述储液器的外侧;

所述电控单元密封设置;

所述储液器组件还包括:

散热件,与所述储液器热传递接触,用以将所述电控元件产生的热量传递至所述储液器。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储液器组件还包括盒体,所述电控元件设于所述盒体内,所述盒体朝向储液器的一侧开设有窗口,所述窗口与所述散热件配合以密封所述电控单元,所述散热件经所述窗口接收所述电控元件产生的热量。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储液器组件还包括密封圈,所述窗口通过所述密封圈与所述散热件密封配合。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窗口的边缘部具有朝向所述储液器的外配合面,所述散热件具有与所述外配合面相对的第一配合面,所述密封圈设于所述外配合面及所述第一配合面之间。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窗口的边缘部具有背向所述储液器的内配合面,所述储液器组件还包括设于所述盒体内的支架,所述支架具有与所述内配合面相对的压接面;

所述密封圈具有供所述窗口的边缘部嵌置的密封槽,所述密封槽具有相对的第一侧壁及第二侧壁,所述第一侧壁位于所述外配合面及所述第一配合面之间,所述第二侧壁位于所述内配合面及所述压接面之间。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窗口的边缘部具有背向所述储液器的内配合面;

所述储液器组件还包括设于所述盒体内的支架,所述支架具有与所述内配合面相对的压接面;

所述散热件具有与所述压接面相对的第二配合面;所述密封圈覆盖所述内配合面及所述第二配合面,所述密封圈位于所述压接面与所述内配合面之间。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散热件包括与所述储液器贴合的基板以及设于所述基板背向所述储液器一面的凸块,所述支架具有对应所述凸块设置的敞口,所述敞口的内周面与所述凸块的外周面相配合。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电控元件包括功率控制模块,所述支架上设有朝向所述散热件开口的限位孔,所述限位孔与所述功率控制模块限位配合。所述散热件经所述窗口与所述功率控制模块热传递接触。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储液器组件还包括设于所述盒体内的支架,所述支架抵接于所述散热件与所述窗口边缘的连接处;所述支架与所述盒体的配合面,以及所述支架与所述散热件的配合面均呈弯折状延伸。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盒体包括盒身及盒盖,所述盒身开设有安装口及所述窗口,所述盒盖密封盖合于所述安装口。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储液器组件,通过设置散热件为电控单元进行散热,并将电控单元密封设置,如此即使电控单元的温度达到露点,产生的冷凝水也不会侵入到电控元件,进而电控单元原有绝缘性能不受影响,工作的可靠性高。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示出的结构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储液器组件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中储液器组件的盒体、支架、及电控单元的爆炸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储液器组件一实施例的正视示意图;

图4为图3中沿线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5为图3中沿线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6为图5中A处储液器组件第一实施例的局部放大图;

图7为图6中部分结构的分解结构示意图;

图8为图5中A处储液器组件第二实施例的局部放大图;

图9为图8中部分结构的分解结构示意图;

图10为图5中A处储液器组件第三实施例的局部放大图;

图11为图10中部分结构的分解结构示意图;

图12为图5中A处储液器组件第四实施例的局部放大图;

图13为图12中部分结构的分解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号说明:

本实用新型目的的实现、功能特点及优点将结合实施例,参照附图做进一步说明。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需要说明,若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有涉及方向性指示(诸如上、下、左、右、前、后……),则该方向性指示仅用于解释在某一特定姿态(如附图所示)下各部件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运动情况等,如果该特定姿态发生改变时,则该方向性指示也相应地随之改变。

另外,若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有涉及“第一”、“第二”等的描述,则该“第一”、“第二”等的描述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其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另外,各个实施例之间的技术方案可以相互结合,但是必须是以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为基础,当技术方案的结合出现相互矛盾或无法实现时应当认为这种技术方案的结合不存在,也不在本实用新型要求的保护范围之内。

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储液器组件。

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如图1及图2所示,该储液器组件包括压缩机1、储液器2及电控单元3,电控单元3包括电控元件(未标示),电控单元3固定在储液器2的外侧;电控单元3密封设置;储液器组件还包括散热件(4a,4b,4c,4d),散热件(4a,4b,4c,4d)与储液器2热传递接触,用以将电控元件产生的热量传递至储液器2。

在本实施例中,储液器组件可应用于空调、冰箱等常见的产品,也可应用于通过冷媒循环以达到换热目的的产品,例如空气能热水器。压缩机1及储液器2用以沟通储液器组件冷媒循环系统的基本单元,可以理解的是,该冷媒循环系统还包括一些连接管路、控制阀、膨胀阀、换热器等部件,具体可以参照现有技术,在此不作赘述。

压缩机1及储液器2均为现有的零部件,其具体的作用可以参照相关的技术资料。压缩机1从吸气管吸入低温低压的制冷剂气体,通过电机运转带动活塞对其进行压缩后,向排气管排出高温高压的制冷剂气体,为制冷循环提供动力。电控单元3对压缩机1进行控制主要是对压缩机1的电极进行控制。储液器2与压缩机1吸气管相连,存储液态制冷剂,并防止液态制冷剂流入压缩机1而产生液击。

电控元件主要为在控制压缩机1的过程中产生热量并需要降温才能保证正常工作的元件,作为示例,电控元件可包括:IPM(Intelligent Power Module),即智能功率模块、电机驱动逆变器、PFC(功率因素校正装置)。

电控单元3密封设置可以是采用绝缘材质将电控单元3整个包裹起来,以隔绝电控单元3与空气;也可以是将电控单元3置于密闭的空间内,例如置于密闭的盒子内。这种密闭程度只要能满足不产生冷凝水即可。

散热件(4a,4b,4c,4d)通常采用热传导性能优异的材质制成,其形状可以不作具体的限定,但要保证散热件(4a,4b,4c,4d)与储液器2之间的热接触面积。

散热件(4a,4b,4c,4d)与电控元件之间的散热,既可以采用传统的空气对流的方式进行散热,也可以采用散热件(4a,4b,4c,4d)与电控元件接触而以热传递接触的方式进行散热。在采用空气对流的方式进行散热时,还可以附加地采用散热风扇强化空气对流。

本实用新型储液器组件通过设置散热件(4a,4b,4c,4d)为电控单元3进行散热,并将电控单元3密封设置,如此即使电控单元3的温度达到露点,产生的冷凝水也不会侵入到电控元件,进而电控单元3原有绝缘性能不受影响,工作的可靠性高。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具体示例中,请一并参照图3至图5,储液器组件还包括盒体5,电控元件设于盒体5内,盒体5朝向储液器2的一侧开设有窗口511,窗口511与散热件(4a,4b,4c,4d)配合以密封电控单元3,散热件(4a,4b,4c,4d)经窗口511接收电控元件产生的热量。

在本实施例中,通过将电控元件设于盒体5内,是使电控元件与外部空间隔绝的一种相对简单的方式,且从装配的角度更易于实现。盒体5上开设窗口511可以方便散热件(4a,4b,4c,4d)接收电控元件产生的热量。窗口511与散热件(4a,4b,4c,4d)之间的密封配合,可以是焊接、胶水粘接或密封件连接或简单的机械贴合等方式。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具体示例中,储液器组件还包括密封圈(6a,6b,6c),窗口511通过密封圈(6a,6b,6c)与散热件(4a,4b,4c,4d)密封配合。通过设置密封圈(6a,6b,6c)可以使得盒体5与散热件(4a,4b,4c,4d)在振动的环境中也能保持良好地密封;此外,也方便盒体5与散热件(4a,4b,4c,4d)装配。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具体示例中,请参照图6及图7,在本实用新型的第一实施例中,窗口511的边缘部具有朝向储液器2的外配合面511a,散热件4a具有与外配合面511a相对的第一配合面41a,密封圈6a设于外配合面511a及第一配合面41a之间。

在本实施例中,装配时可以依次将密封圈6a、及盒体5装配至储液器2。在一些实施例中,盒体5的外配合面511a及第一配合面41a一起保持对密封圈6a的预压作用,如此在振动的环境中也能保持对电控单元3隔绝盒体5外界的空气。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具体示例中,请参照图8及图9,在本实用新型的第二实施例中,窗口511的边缘部具有背向储液器2的内配合面511b,储液器组件还包括设于盒体5内的支架7b,支架7b具有与内配合面511b相对的压接面71b;密封圈6b具有供窗口511的边缘部嵌置的密封槽61b,密封槽61b具有相对的第一侧壁62b及第二侧壁63b,第一侧壁62b位于外配合面511a及第一配合面41b之间,第二侧壁63b位于内配合面511b及压接面71b之间。

在本实施例中,密封圈6b通过密封槽61b与窗口511的边缘部嵌接,如此在装配时,密封圈6b可以预先装配至盒体5。并且,密封圈6b通过第一侧壁62b及第二侧壁63b可以实现两层密封,从而达到更好地有益效果。

在结合散热件4b包括与储液器2贴合的基板以及设于基板41背向储液器2一面的凸块的进一步实施例中,密封圈6b的内壁面与凸块42的外周面配合还可以形成第三层密封。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具体示例中,请参照图10及图11,在本实用新型的第三实施例中,窗口511的边缘部具有背向储液器2的内配合面511b;储液器组件还包括设于盒体5内的支架7c,支架7c具有与内配合面511b相对的压接面71c;散热件4c具有与压接面71c相对的第二配合面42c;密封圈6c覆盖内配合面511b及第二配合面42c,且位于压接面71c与内配合面511b之间。

在本实施例中,利用支架7c向靠近散热件4c的方向挤压密封圈6c,可以保持盒体5与散热件4c之间的密封配合,并将盒体5固定至散热件4c或储液器2上。在结合散热件4c包括与储液器2贴合的基板以及设于基板41背向储液器2一面的凸块的进一步实施例中,第一配合面41c形成在基板上,第二配合面42c形成在凸块上,窗口511的边缘部还抵靠在基板上,支架7c敞口72c的内周面与凸块的外周面配合既可以起到限位支架7c的作用,也可以起到密封的作用。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具体示例中,散热件(4a,4b,4c,4d)包括与储液器2贴合的基板41以及设于基板41背向储液器2一面的凸块42,支架(7a,7b,7c,7d)具有对应凸块42设置的敞口(72a,72b,72c,72d),敞口(72a,72b,72c,72d)的内周面与凸块42的外周面相配合。在本实施例中,支架(7a,7b,7c,7d)敞口(72a,72b,72c,72d)的内周面与凸块42的外周面配合既可以起到限位支架(7a,7b,7c,7d)的作用,防止支架(7a,7b,7c,7d)相对散热件(4a,4b,4c,4d)错动。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具体示例中,电控元件包括功率控制模块311,支架(7a,7b,7c,7d)上设有朝向散热件(4a,4b,4c,4d)开口的限位孔(73a,73b,73c,73d),限位孔(73a,73b,73c,73d)与功率控制模块311限位配合。散热件(4a,4b,4c,4d)经窗口511与功率控制模块311热传递接触。

在本实施例中,方便散热件(4a,4b,4c,4d)同时与储液器2及功率控制模块311热传递接触,如此功率控制模块311的散热效果更高。功率控制模块311例如IPM,通常相较其他电控元件消耗的功率较高,产生的热量也相对较高,因此,通过将功率控制模块311与散热件(4a,4b,4c,4d)热传递接触,有利于为功率控制模块311提供更优的散热条件,这种散热安排更为合理,能够保证电控单元3整体得到有效散热。

在一些实施例中,电控单元3还包括电路板32,通过将功率控制模块311安装在电路板32上,功率控制模块311产生的热量传递至电路板32则还可以通过电路板32散热。或者电路板32产生的热量能经散热件(4a,4b,4c,4d)传递至储液器2进而达到散热的目的。可以理解的是,电路板32能集成基本的电路连接,并为安装在其上的功率控制模块311提供支撑,并方便功率控制模块311与其他的电控元件电连接

可以理解的是,由于压缩机1在运行时会产生振动,而储液器2与压缩机1固定连接,如此电控单元3与储液器2之间和/或电控单元3与压缩机1之间存在振动传递路径时电控单元3也会被迫振动。例如储液器2的振动可以通过散热件(4a,4b,4c,4d)、功率控制模块311以及电路板32传递至电控单元3。通过在支架(7a,7b,7c,7d)上设置限位孔(73a,73b,73c,73d)以限位功率控制模块311,可以防止功率控制模块311在这种振动环境中相对电路板32产生移位,进而导致工作故障。可以理解的是,支架(7a,7b,7c,7d)与散热件(4a,4b,4c,4d)之间可以通过螺钉、螺栓等紧固零件固定连接,也可以采用焊接或胶粘的方式固定连接。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具体示例中,支架(7a,7b,7c,7d)除了与散热件(4a,4b,4c,4d)固定连接外,还与电路板32固定连接。

在一些实施例中,电控元件还包括电容312、电感313。在电控单元3的电控元件中,电容312及电控产生的热量通常远小于功率控制模块311,虽然如此,电容312及电感313仍需要得到散热才能保证正常工作。在一些实施例中,电容312及电感313设置电路板32朝向储液器2的一面,如此可以使得电容312及电感313产生的热量能较快地辐射至储液器2,进而得到更为高效地散热。为了方便电容312的散热,还可以在电容312的外壁面与盒体5的内壁面之间设置绝缘散热胶垫。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具体示例中,请参照图12及图13,在本实用新型的第四实施例中,储液器组件还包括设于盒体5内的支架7d,抵接于散热件4d与窗口511边缘的连接处;并且支架7d与盒体5的配合面,以及支架7d与散热件4d的配合面均呈弯折状延伸。

本实施例中,仅仅通过支架7d与盒体5之间,以及支架7d与散热件4d之间的机械配合就能实现散热件4d与盒体5之间的密封,结构简单。

具体的,作为示例,窗口511的边缘部具有背向储液器2的内配合面511b;

盒体5的内壁面包括环形的第一台阶面513及第二台阶面514,第一台阶面513连接在内配合面511b与第二台阶面514之间;

散热件4d包括与储液器2贴合的基板41以及设于基板41背向储液器2一面的凸块42;

凸块42具有背向储液器2的正面421,以及与基板41相连的侧面422;正面421与侧面422的连接处设有环形的凹槽423;

凹槽423具有与内配合面511b相接的第三台阶面424,以及连接在第三台阶面424与正面421之间的第四台阶面425;

支架7d支架7d具有与内配合面511b及第三台阶面424配合的压接面71d,支架7d的外周面形成有与第一台阶面513及第二台阶面514适配的第一凹部74d,支架7d的内周面形成有与第四台阶面425及正面421适配的第二凹部75d。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具体示例中,盒体5包括盒身51及盒盖52,盒身51开设有安装口512及窗口511,盒盖52密封盖合于安装口512。

本实施例中,由于盒体5由分体的盒身51及盒盖52配合而成,由此,装配时,电控单元3可以经由安装口512装入盒身51,然后再将盒盖52密封盖合于安装口512。盒盖52与盒身51之间的密封可以为焊接、胶水粘接,密封件连接或机械密封贴合等方式。在一些实施例中,为了方便盒盖52与盒身51之间的密封。盒盖52上设有与安装口512的边缘部适配的环形槽521。具体地,窗口511开设在盒身51的与盒盖52相对的底壁上,盒盖52可拆卸盖合于盒身51的安装口512处。

本实用新型还提出一种压缩机组件,该压缩机组件包括压缩机以及储液器组件,该储液器组件的具体结构参照上述实施例,由于本空调器采用了上述所有实施例的全部技术方案,因此至少具有上述实施例的技术方案所带来的所有有益效果,在此不再一一赘述。

在本实施例中,可以理解的是,电控单元3用以控制压缩机1的运行。以该压缩机组件应用于分体式空调器为例,压缩机组件通常设置于室外,包括外壳这样的防护组件。

本实用新型还提出一种空调器,该空调器包括压缩机,以及储液器组件,该储液器组件的具体结构参照上述实施例,由于本空调器采用了上述所有实施例的全部技术方案,因此至少具有上述实施例的技术方案所带来的所有有益效果,在此不再一一赘述。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专利范围,凡是在本实用新型的发明构思下,利用本实用新型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变换,或直接/间接运用在其他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包括在本实用新型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