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冷剂压缩装置、空调及其交通工具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865176发布日期:2019-02-15 20:07阅读:152来源:国知局
制冷剂压缩装置、空调及其交通工具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空调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制冷剂压缩装置、空调及其交通工具。



背景技术:

随着互联网技术、云计算技术的快速发展,使得数据中心的数量得到了迅猛的增长,且数据中心的规模也逐渐扩大。而数据中心一直都属于高显热比、高发热密度的大型机房,其发热密度一般为每平方一千瓦至五千瓦,而数据中心都是存放精密设备、服务器等重要设备的场所,由于服务器对温湿度、洁净度要求很高,因此需要保证数据中心内的环境温湿度一直维持在一个恒温恒湿的状态。为了使得数据中心能够保持在恒温恒湿的环境,目前主要的解决的手段是在数据中心内设置专用的机房空调系统,通过机房空调来保持数据中心的恒温状态。

目前,随着舰船日益大型化、信息化的发展,舰船上也设置了专门的机房,机房内设置有维持机房环境(恒温恒湿)的空调来实现对一些服务器的集中管理。其中,空调最关键的核心部件为制冷剂压缩装置,而压缩机又是制冷剂压缩装置的核心。

本申请人发现现有技术至少存在以下技术问题:压缩机为整个制冷剂压缩装置(空调)的核心,一旦正在运行的压缩机发生故障无法正常工作时,整个制冷剂压缩装置将无法正常运行,可靠性差。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制冷剂压缩装置、空调及其交通工具,以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压缩机发生损坏时,整个制冷剂压缩装置(空调)将无法正常工作,可靠性差的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诸多技术方案中的优选技术方案所能产生的诸多技术效果详见下文阐述。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以下技术方案: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制冷剂压缩装置,包括制冷剂通路以及至少两台压缩机,其中:每台所述压缩机均设置于所述制冷剂通路上且均能用于制冷剂的压缩,所述压缩机中的部分所述压缩机停止工作时,其余部分压缩机能接替停止工作的压缩机继续其压缩所述制冷剂的工作。

优选地,所述制冷剂压缩装置还包括控制器,所述控制器与所述压缩机电连接,控制器能实时检测所述压缩机的工作状态,并在压缩机中的部分所述压缩机停止工作时,控制其余部分压缩机接替停止工作的压缩机继续其压缩所述制冷剂的工作。

优选地,所述压缩机为两台,分别为主压缩机和备用压缩机,所述主压缩机和所述备用压缩机均与所述控制器电连接,所述主压缩机和所述备用压缩机中的其一停止工作时,所述控制器能控制另一压缩机接替停止工作的压缩机继续其压缩所述制冷剂的工作。

优选地,所述制冷剂压缩装置包括设置在所述制冷剂通路上的冷凝器、节流装置和蒸发器,每台所述压缩机的排气口、冷凝器、节流装置、蒸发器和压缩机的吸气口通过管路相互连通形成循环管路。

优选地,每台所述压缩机与所述蒸发器和所述冷凝器相连的所述管路上均设置有电磁阀和单向阀,所述单向阀与所述电磁阀串联,所述电磁阀与所述控制器相连接且所述控制器能控制所述电磁阀的启闭。

优选地,所述管路包括压缩机排气口连接支管、排气管、压缩机吸气口连接支管和吸气管,每台所述压缩机的排气口连接所述排气口连接支管,所述排气口连接支管汇入所述排气管且通过所述排气管与所述冷凝器连接,每台所述压缩机的吸气口连接所述吸气口连接支管,所述吸气口连接支管汇入所述吸气管且通过所述吸气管与所述蒸发器连接,每条所述排气口连接支管和每条所述吸气口连接支管上均设置有所述单向阀与所述电磁阀。

一种空调,包括所述制冷剂压缩装置。

优选地,所述空调还包括环境监控单元和安防监控单元,所述制冷剂压缩装置设置于所述空调的壳体内,所述环境监控单元和所述安防监控单元设置于所述空调的壳体的外侧或所述空调所处的房间内,且所述环境监控单元和所述安防监控单元均与所述控制器相连接。

优选地,所述环境监控单元包括温湿度传感器、漏水传感器和浸水传感器中的任一种或几种。

优选地,所述安防监控单元包括用于监控所述空调所处房间门禁的安防传感器。

优选地,所述空调还包括新风装置,所述新风装置设置于所述空调的壳体内且与所述控制器相连接,所述空调的壳体上设置有新风口、回风口和出风口,通过所述回风口进入的空气和通过所述新风口引入的新风流经所述新风装置处理后由所述空调的送风风机通过所述出风口送出。

优选地,所述空调还包括显示单元,所述显示单元与所述控制器相连接。

优选地,所述显示单元包括主显示器和副显示器,所述主显示器和所述副显示器均与所述控制器相连接,所述主显示器安装于所述空调的壳体的外侧,所述副显示器安装于所述空调所处的房间外。

优选地,所述空调还包括三通阀且所述三通阀位于所述空调的壳体的外侧,所述空调的冷凝器上设置有进水口和出水口,所述进水口处设置有所述三通阀,所述三通阀的一端连通水源,另一端连通所述出水口。

优选地,所述空调内设置有隔板,所述隔板将所述空调的壳体内部自上而下分成上腔室和与所述上腔室连通的下腔室,所述上腔室内设有蒸发器、压缩机设备、冷凝器、加湿器和电加热装置,所述压缩机设备和与之相连的所述冷凝器安装在所述隔板上,所述蒸发器、加湿器和电加热装置设置于所述压缩机和所述冷凝器的上方,所述下腔室内设有送风风机。

优选地,所述蒸发器呈倒“V”形布置在所述上腔室内,所述电加热装置为PTC加热器且均匀的安装在所述蒸发器的表面,所述加湿器安装在呈倒“V”形的所述蒸发器的两个翅片连接处的下方。

优选地,所述送风风机为下沉式EC风机。

一种交通工具,包括所述空调。

优选地,所述交通工具为舰船。

优选地,所述舰船上设置有放置所述空调的机房,所述机房设置有应急通风口,所述应急通风口处设置有风阀开关,所述风阀开关与所述控制器相连接且能控制所述风阀开关的启闭,所述压缩机均无法工作时,所述控制器能控制所述风阀开关开启。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制冷剂压缩装置,包括制冷剂通路以及至少两台压缩机,其每台所述压缩机均设置于所述制冷剂通路上且均能用于制冷剂的压缩,该装置做了应急设计,当其中部分(一台或一台以上)压缩机出现故障导致无法正常工作时,仍可启动其余部分(一台或一台以上)压缩机接替停止工作的压缩机继续其压缩制冷剂的工作,以保证制冷剂压缩装置的正常运转,该制冷剂压缩装置应用于空调上时提高了空调运行的可靠性。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空调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空调的系统原理图。

附图标记:1、主压缩机;2、备用压缩机;3、冷凝器;4、节流装置;5、蒸发器;6、排气口;7、吸气口;8、电磁阀;9、单向阀;10、新风装置;11、新风口;12、空调的壳体;13、三通阀;14、隔板;15、上腔室;16、下腔室;17、加湿器;18、电加热装置;19、送风风机。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行详细的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得到的所有其它实施方式,都属于本实用新型所保护的范围。

参见图1和图2,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制冷剂压缩装置,包括制冷剂通路以及至少两台压缩机,其中:每台压缩机均设置于制冷剂通路上且均能用于制冷剂的压缩,压缩机中的部分压缩机停止工作时,其余部分压缩机能接替停止工作的压缩机继续其压缩制冷剂的工作。该装置做了应急设计,当其中部分(一台或一台以上)压缩机出现故障导致无法正常工作时,仍可启动(手动或自动启动均可)其余部分(一台或一台以上)压缩机继续其压缩制冷剂的工作,以保证制冷剂压缩装置的正常运转,提高了该制冷剂压缩装置运行的可靠性。

作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可选地实施方式,制冷剂压缩装置还包括控制器,控制器与压缩机电连接,控制器能实时检测压缩机的工作状态,并在压缩机中的部分压缩机停止工作时,控制其余部分压缩机接替停止工作的压缩机继续其压缩制冷剂的工作,控制器的设置实现了整个装置的自动化,避免了人工操作,安全性更佳。

作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可选地实施方式,制冷剂压缩装置包括设置在制冷剂通路上的冷凝器3、节流装置4和蒸发器5,每台压缩机的排气口6、冷凝器3、节流装置4、蒸发器5和压缩机的吸气口7通过管路相互连通形成循环管路。每台压缩机与蒸发器5和冷凝器3相连的管路上均设置有电磁阀8和单向阀9,单向阀9与电磁阀8串联,单向阀9的设置防止压缩机中的高压侧逆流,电磁阀8与控制器相连接且控制器能控制电磁阀8的启闭,通过电磁阀8的启闭来控制对应的压缩机的运行状态。

具体的,管路包括压缩机排气口连接支管、排气管、压缩机吸气口连接支管和吸气管,每台压缩机的排气口6连接排气口连接支管,排气口连接支管汇入排气管且通过排气管与冷凝器3连接,每台压缩机的吸气口7连接吸气口连接支管,吸气口连接支管汇入吸气管且通过吸气管与蒸发器5连接,每条排气口连接支管和每条吸气口连接支管上均设置有单向阀9与电磁阀8。

实施例1:

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制冷剂压缩装置,如图2所示,包括制冷剂通路、两台压缩机以及控制器,两台压缩机分别为主压缩机1和备用压缩机2,主压缩机1和备用压缩机2均与控制器电连接,主压缩机1和备用压缩机2中的其一停止工作时,控制器能控制另一压缩机接替停止工作的压缩机继续其压缩制冷剂的工作。

主压缩机1的排气口6、冷凝器3、节流装置4、蒸发器5和主压缩机1的吸气口7通过管路相互连通形成循环管路,备用压缩机2的排气口6、冷凝器3、节流装置4、蒸发器5和备用压缩机2的吸气口7通过管路相互连通形成循环管路,主压缩机1的排气口6和备用压缩机2的排气口6分别连接一条排气口连接支管,两条排气口连接支管汇入排气管且通过排气管与冷凝器3连接,冷凝器3与节流装置4通过管路连接,节流装置4与蒸发器5通过管路连接,主压缩机1的吸气口7和备用压缩机2的吸气口7分别连接一条吸气口连接支管,两条吸气口连接支管汇入吸气管且通过吸气管与蒸发器5连接,主压缩机1和备用压缩机2共用排气管和吸气管,每条排气口连接支管和每条吸气口连接支管上均设置有单向阀9与电磁阀8,单向阀9与电磁阀8串联,单向阀9的设置防止另一台压缩机开启时高压侧逆流到本台压缩机中,电磁阀8与控制器相连接且控制器能控制电磁阀8的启闭,通过控制电磁阀8来控制对应的压缩机(主压缩机1或备用压缩机2)的运行状态。

制冷剂压缩装置运行时,其中一台压缩机吸入低温气态冷媒后将其压缩成高温高压气态冷媒,在冷凝器3中经过冷却成为液态冷媒,再经过节流装置4(电子膨胀阀)的节流后,在蒸发器5内蒸发吸热,成为低压气态冷媒,进入该压缩机,完成一个制冷循环。

实施例2:

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空调,如图1所示,包括实施例1中的制冷剂压缩装置,此外,该空调还包括环境监控单元和安防监控单元,制冷剂压缩装置设置于空调的壳体12内,环境监控单元和安防监控单元设置于空调的壳体12的外侧或空调所处的房间内,且环境监控单元和安防监控单元均与控制器相连接。其中,环境监控单元包括温湿度传感器、漏水传感器和浸水传感器中的任一种或几种;安防监控单元包括用于监控空调所处房间门禁的安防传感器,主要防止无关人员开门进入,即门异常开关报警。可实时监控空调所处房间(比如机房)的状态,使空调的功能更加全面。

空调还包括新风装置10和三通阀13,新风装置10设置于空调的壳体12内且与控制器相连接,空调的壳体12上设置有新风口11、回风口和出风口,通过回风口进入的空气和通过新风口11引入的新风流经新风装置10处理后,由空调的送风风机19通过出风口送出。三通阀13位于空调的壳体12的外侧,空调的冷凝器3上设置有进水口31和出水口32,进水口31处设置有三通阀13,三通阀13的一端连通水源,另一端连通出水口32,降低了接管的难度。新风装置10可采用微正压新风机,通过风管从机房外引进新风,保证机房内的微正压环境,新风装置10和三通阀13集成在空调机组上,减少了工程安装难度。

此外,空调还包括显示单元,显示单元包括主显示器和副显示器,主显示器和副显示器均与控制器相连接,主显示器安装于空调的壳体12的外侧,也可设置于空调的壳体12的内侧,方便用户对空调进行排查,副显示器安装于空调所处的房间外。用户在空调所处的房间外即可操控整个空调机组,查看整个房间的状态,特别适用于舰船的机房,无需打开机房舱门,避免恒温、恒湿状态波动。

考虑到该空调运用到舰船上时,空间宝贵、各分系统的重量要求严格,因此要求空调机组的尺寸小、重量轻,故在空调内设置隔板14,隔板14将空调的壳体12内部自上而下分成上腔室15和与上腔室15连通的下腔室16,上腔室15内设有蒸发器5、压缩机、冷凝器3、加湿器17和电加热装置18,室内空气通过蒸发器5被降温除湿,再经过电加热装置18升温和加湿器17加湿,通过冷凝器3、加湿器17和电加热装置18的综合处理,可实现升温、降温、除湿、加湿的功能,从而保证房间内恒温恒湿的指标。压缩机设备和与之相连的冷凝器3安装在隔板14上,蒸发器5、加湿器17和电加热装置18设置于压缩机和冷凝器3的上方,下腔室16内设有送风风机19。其中,蒸发器5呈倒“V”形布置在上腔室15内,电加热装置18为PTC加热器且均匀的安装在蒸发器5的表面,在有限空间内能最大化增加换热面积,加湿器17的喷杆安装在呈倒“V”形的蒸发器5的两个翅片连接处的下方,能最大化利用空调机组的有限空间。考虑到海水的腐蚀性,其冷凝器3可选用壳管冷凝器3或套管冷凝器3。送风风机19为下沉式EC风机,空调安装前送风风机19安装于空调的壳体12内;现场安装时,将送风风机19下沉于房间的地板下(如果是机房的话,机房地板为架高地板,形成的空间用于送风),减小了空调机组的高度尺寸。采用隔板14架高冷凝器3、压缩机等部件,空调的壳体12内的零部件可分多层布局,结构更加紧凑,减小空调机组的长度和宽度尺寸,从而减小了占地面积。

实施例3:

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交通工具,包括实施例2中的空调,该交通工具为舰船,舰船上设置有放置空调的机房,机房设置有应急通风口,取中央空调的送风或新风送风,应急通风口处设置有风阀开关,风阀开关与控制器相连接,当机房空调正常运行时,应急风阀关闭;压缩机均无法工作时,控制器能控制风阀开关开启,进行紧急通风,保证机房的应急散热。

以上,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可轻易想到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应以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为准。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