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冷系统以及新能源冷藏车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939881发布日期:2019-02-22 21:09阅读:366来源:国知局
制冷系统以及新能源冷藏车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运输领域,更具体地说,涉及一种制冷系统以及包括所述制冷系统的新能源冷藏车。



背景技术:

随着世界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对环保意识的重视,节能、安全、无污染的新能源汽车是未来的发展趋势。随着对食品、药品的质量要求不断提高,在运输过程中保证其品质新鲜、安全变的尤为重要。因此,新能源冷藏车应运而生。

然而,现有的新能源冷藏车要么通过安装发动机带动压缩机制冷系统,通过压缩机制冷系统中的蒸发器对新能源冷藏车的冷藏车厢进行降温;要么通过采用蓄冷式保温冷藏车厢。然而,这两种方式要么会造成新能源冷藏车的负荷过重,续航时间短,要么会造成保温时间短,保温效果和运输时间受到限制。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针对现有技术的上述缺陷,提供一种既能节约能源,保证新能源冷藏车的续航时间,又能保证保温时间和保温效果的制冷系统以及包括所述制冷系统的新能源冷藏车。

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构造一种制冷系统,包括:压缩机、冷凝组件、蓄冷箱和膨胀阀,所述压缩机与所述蓄冷箱流体连通以将所述蓄冷箱中存储的低温低压制冷剂气体压缩成高温高压制冷剂气体,所述冷凝组件与所述蓄冷箱流体连通以将所述高温高压制冷剂气体冷凝成高压中温制冷剂液体,所述膨胀阀与所述冷凝组件流体连通以将所述高压中温制冷剂液体降压节流并将降压节流后的低压中温制冷剂液体返回到所述蓄冷箱,所述低压中温制冷剂液体在所述蓄冷箱中膨胀蒸发成低温低压制冷剂气体;所述低温低压制冷剂气体与所述蓄冷箱内部的蓄冷液进行热交换以存储冷量,所述蓄冷液与外部环境气体进行热交换以降低环境温度。

在本实用新型所述的制冷系统中,所述蓄冷箱包括箱体,设置在所述箱体外部接触周围环境的散热片,设置在所述蓄冷箱内部的蛇形盘管,所述低温低压制冷剂气体存储在所述蛇形盘管中。

在本实用新型所述的制冷系统中,所述蛇形盘管浸泡在所述蓄冷液中且包括与所述压缩机流体连通的制冷剂出口和与所述膨胀阀流体连通的制冷剂入口。

在本实用新型所述的制冷系统中,所述蓄冷箱上开设蓄冷液加注口和安全阀。

在本实用新型所述的制冷系统中,进一步包括用于检测设置所述制冷系统的周围环境温度和/或用于检测所述蓄冷液的温度的温度传感器,以及基于所述温度传感器控制所述压缩机和所述冷凝组件工作的电磁阀。

在本实用新型所述的制冷系统中,进一步包括电源逆变器,所述电磁阀通过所述电源逆变器与新能源冷藏车的汽车蓄电池电连接或直接连接外部交流电源。

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采用的另一技术方案是,构造一种新能源冷藏车,包括驾驶室系统以及冷藏车厢,以及上述的制冷系统。

在本实用新型所述的新能源冷藏车中,所述制冷系统设置在所述冷藏车厢内部,所述冷藏车厢的厢壁包括外玻璃纤维层、内玻璃纤维层以及设置在所述外玻璃纤维层和所述内玻璃纤维层之间的保温泡沫。

在本实用新型所述的新能源冷藏车中,所述冷藏车厢进一步包括安装在所述冷藏车厢的靠近驾驶室一侧的蓄冷板,多个所述蓄冷板固定在蓄冷板支架上,所述蓄冷板支架周围设置隔板,每个所述蓄冷板包括外壳、冷却液以及设置在所述外壳中的冷却液容器,所述外壳上设置多个热量交换口。

在本实用新型所述的新能源冷藏车中,所述外壳和所述冷却液容器均由PC胶板制成,所述冷却液包括硅酸钠,聚酰胺和纤维素,所述冷却液的比容是水的六倍。

实施本实用新型的制冷系统和包括该制冷系统的新能源冷藏车,通过在进行冷藏运输之前所述低温低压制冷剂气体与所述蓄冷箱内部的蓄冷液进行热交换以存储冷量,在冷藏运输之时所述蓄冷液与外部环境气体进行热交换以降低环境温度,既能节约能源,保证新能源冷藏车的续航时间,又能保证保温时间和保温效果。进一步地,通过设置温度传感器,能够自动控制所述压缩机和/或所述冷凝机工作,进而保证冷藏效果。再进一步地,通过设置电源逆变器,可以利用新能源车的汽车蓄电池进行供电,进而保证了在运输途中可以进行制冷降温,进一步确保了冷藏效果。再进一步地,采用蓄冷板,可以进一步提供高效、稳定可靠的制冷。

附图说明

下面将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附图中:

图1是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第一实施例的制冷系统原理框图;

图2A是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第二实施例的蓄冷箱的结构示意图;

图2B是根据图2A所示的蓄冷箱的截面图;

图2C是根据图2A所示的蓄冷箱的侧视图;

图3是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第二实施例的制冷系统原理框图;

图4是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第一实施例的新能源冷藏车的结构示意图;

图5是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第二实施例的新能源冷藏车的冷藏车厢的结构示意图;

图6是图5所示的冷藏车厢的蓄冷板支架的优选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制冷系统,包括:压缩机、冷凝组件、蓄冷箱和膨胀阀,所述压缩机与所述蓄冷箱流体连通以将所述蓄冷箱中存储的低温低压制冷剂气体压缩成高温高压制冷剂气体,所述冷凝组件与所述蓄冷箱流体连通以将所述高温高压制冷剂气体冷凝成高压中温制冷剂液体,所述膨胀阀与所述冷凝组件流体连通以将所述高压中温制冷剂液体降压节流并将降压节流后的低压中温制冷剂液体返回到所述蓄冷箱,所述低压中温制冷剂液体在所述蓄冷箱中膨胀蒸发成低温低压制冷剂气体;所述低温低压制冷剂气体与所述蓄冷箱内部的蓄冷液进行热交换以存储冷量,所述蓄冷液与外部环境气体进行热交换以降低环境温度。实施本实用新型的制冷系统,通过在进行冷藏运输之前所述低温低压制冷剂气体与所述蓄冷箱内部的蓄冷液进行热交换以存储冷量,在冷藏运输之时所述蓄冷液与外部环境气体进行热交换以降低环境温度,既能节约能源,保证新能源冷藏车的续航时间,又能保证保温时间和保温效果。

图1是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第一实施例的制冷系统原理框图。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的制冷系统包括:压缩机100、冷凝组件200、蓄冷箱300和膨胀阀400。如图1所示,所述压缩机100与所述蓄冷箱300流体连通以将所述蓄冷箱300中存储的低温低压制冷剂气体压缩成高温高压制冷剂气体,所述冷凝组件200与所述蓄冷箱300流体连通以将所述高温高压制冷剂气体冷凝成高压中温制冷剂液体,所述膨胀阀400与所述冷凝组件200流体连通以将所述高压中温制冷剂液体降压节流并将降压节流后的低压中温制冷剂液体返回到所述蓄冷箱300,所述低压中温制冷剂液体在所述蓄冷箱300中膨胀蒸发成低温低压制冷剂气体;所述低温低压制冷剂气体与所述蓄冷箱300内部的蓄冷液进行热交换以存储冷量,所述蓄冷液与外部环境气体进行热交换以降低环境温度。通过这样的循环过程,可以达到制冷以及降低环境温度的效果。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压缩机100、冷凝组件200、蓄冷箱300和膨胀阀400可以采用本领域中已知的任何压缩机、冷凝组件、蓄冷箱和膨胀阀构造。只要其能够完成上述功能即可。

在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中,所述蓄冷箱300内设置蛇形盘管,所述低温低压制冷剂气体存贮在该蛇形盘管中。同时,所述蛇形盘管浸泡在蓄冷液中。在本实用新型的其他优选实施例中,所述低温低压制冷剂气体存贮所述蓄冷箱300内设置的内部存储结构中;所述蓄冷液可以存储在所述蓄冷箱300内设置的外部存储结构中,只要所述低温低压制冷剂气体和所述蓄冷液之间能够进行热交换即可。在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中,压缩机100、冷凝组件200、蓄冷箱300和膨胀阀400之间可以通过铜管连通,并且该制冷系统优选设置在冷藏车厢中。

在本实用新型中,压缩机100把蓄冷箱300的蛇型盘管里的低温低压制冷剂气体压缩成高温高压制冷剂气体,并将其经过铜管排到冷凝组件200的冷凝器中,冷凝器把高温高压制冷剂气体冷凝成高压中温制冷剂液体,该高压中温液体经过铜管流到膨胀阀400,膨胀阀400把高压中温制冷剂节流降压,节流降压后的低压中温制冷剂液体经铜管流入蓄冷箱300的蛇型盘管。该低压中温制冷剂液体在蛇型盘管膨胀蒸发成低温低压制冷剂气体。蛇型盘管内的低温低压制冷剂气体和蓄冷箱300内部的蓄冷液进行热交换,从而达到蓄冷功能。然后,蛇形盘管里低温低压制冷剂气体再经过铜管流回压缩机100。这样往复上述的循环,从而达到制冷效果。同时蓄冷箱300里的蓄冷液把制出的冷量储存起来,在通过与冷藏车厢中的环境气体进行热交换,这样冷藏车厢可以达到冷藏效果。这样,在本实用新型中,蓄冷箱取代了普通压缩式制冷系统里的蒸发器,蓄冷箱承载蓄冷液。蓄冷液把冷量预先储存,然而经过蓄冷箱300与冷藏车厢中的环境气体进行自然的热交换,从面达到冷藏目的。

实施本实用新型的制冷系统,通过在进行冷藏运输之前所述低温低压制冷剂气体与所述蓄冷箱内部的蓄冷液进行热交换以存储冷量,在冷藏运输之时所述蓄冷液与外部环境气体进行热交换以降低环境温度,既能节约能源,保证新能源冷藏车的续航时间,又能保证保温时间和保温效果。

图2A-2C示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的蓄冷箱。如图2A-2C所示,所述蓄冷箱300包括箱体350,设置在所述箱体350外部接触周围环境的散热片360,设置在所述蓄冷箱300内部的蛇形盘管340,所述低温低压制冷剂气体存储在所述蛇形盘管340中。进一步如图2A所示,该箱体350优选为矩形箱体,箱体内装满蓄冷液。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优选实施例中,所述蓄冷液包括硅酸钠,聚酰胺和纤维素,所述冷却液的比容是水的六倍。所述蛇形盘管340浸泡在所述蓄冷液中且包括制冷剂出口340和制冷剂入口350。所述制冷剂出口340优选通过铜管与所述压缩机100流体连通,所述制冷剂入口350优选通过铜管与所述膨胀阀400流体连通。进一步如图2B所示,所述蓄冷箱300上开设蓄冷液加注口320和安全阀310。如图所示2A-2C,在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中,所述箱体350为矩形箱体。

图3是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第二实施例的制冷系统原理框图。如图3所示,本实用新型的制冷系统包括:压缩机100、冷凝组件200、蓄冷箱300、膨胀阀400、温度传感器、电磁阀500和电源逆变器600。如图1所示,所述压缩机100与所述蓄冷箱300流体连通以将所述蓄冷箱300中存储的低温低压制冷剂气体压缩成高温高压制冷剂气体,所述冷凝组件200与所述蓄冷箱300流体连通以将所述高温高压制冷剂气体冷凝成高压中温制冷剂液体,所述膨胀阀400与所述冷凝组件200流体连通以将所述高压中温制冷剂液体降压节流并将降压节流后的低压中温制冷剂液体返回到所述蓄冷箱300,所述低压中温制冷剂液体在所述蓄冷箱300中膨胀蒸发成低温低压制冷剂气体;所述低温低压制冷剂气体与所述蓄冷箱300内部的蓄冷液进行热交换以存储冷量,所述蓄冷液与外部环境气体进行热交换以降低环境温度。通过这样的循环过程,可以达到制冷以及降低环境温度的效果。

在本实施例,所述温度传感器设置在所述制冷系统的周围环境(例如冷藏车厢)中。所述温度传感器与电磁阀500通信连接,所述电磁阀500分别电连接所述压缩机100和所述冷凝组件200,以及电源逆变器600。所述电源逆变器600连接汽车蓄电池。这样,如果新能源冷藏车在启动状态下,当温度传感器检测到所述制冷系统的周围环境的温度高于设定温度时,控制所述电磁阀500闭合。汽车蓄电池通过电磁阀500向所述压缩机100和所述冷凝组件200供电,从而启动该制冷系统。当温度传感器检测到所述制冷系统的周围环境的温度等于或者低于设定温度时,控制所述电磁阀500断开。这样汽车蓄电池不会通过电磁阀500向所述压缩机100和所述冷凝组件200向供电,从而关闭该制冷系统。当新能源冷藏车在未启动状态下,当温度传感器检测到所述制冷系统的周围环境的温度高于设定温度时,控制所述电磁阀500闭合。外部AC电源可以通过电磁阀500向所述压缩机100和所述冷凝组件200供电,从而启动该制冷系统。当温度传感器检测到所述制冷系统的周围环境的温度等于或者低于设定温度时,控制所述电磁阀500断开。这样外部AC电源不能通过电磁阀500向所述压缩机100和所述冷凝组件200供电,从而关闭该制冷系统。

在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优选实施例中,所述温度传感器设置在所述蓄冷箱300以检测蓄冷液的温度。所述温度传感器与电磁阀500通信连接,所述电磁阀500分别电连接所述压缩机100和所述冷凝组件200,以及电源逆变器600。所述电源逆变器600连接汽车蓄电池。这样,如果新能源冷藏车在启动状态下,当温度传感器检测到所述蓄冷液的温度高于设定温度时,控制所述电磁阀500闭合。汽车蓄电池通过电磁阀500向所述压缩机100和所述冷凝组件200供电,从而启动该制冷系统。当温度传感器检测到所述蓄冷液的温度等于或者低于设定温度时,控制所述电磁阀500断开。这样汽车蓄电池不会通过电磁阀500向所述压缩机100和所述冷凝组件200向供电,从而关闭该制冷系统。当新能源冷藏车在未启动状态下,当温度传感器检测到所述蓄冷液的温度高于设定温度时,控制所述电磁阀500闭合。外部AC电源可以通过电磁阀500向所述压缩机100和所述冷凝组件200供电,从而启动该制冷系统。当温度传感器检测到所述蓄冷液的温度等于或者低于设定温度时,控制所述电磁阀500断开。这样外部AC电源不能通过电磁阀500向所述压缩机100和所述冷凝组件200供电,从而关闭该制冷系统。在本实施例中,在设置该制冷系统的设备(如新能源冷藏车)进行运输之前,可以通过外部电源工作,提前给蓄冷箱里的蓄冷液降温(充冷)。待蓄冷液达到预先设定温度时,所述压缩机100和所述冷凝组件200停止工作。这时后可断开外接电源。新能源冷藏车可进行运输作业。当新能源冷藏车在运输途中蓄冷液温度不达标时,新能源冷藏车可利用车辆上的电源,继续工作,为蓄冷液降温。从而保证车厢的温度达到预定温度。

在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的优选实施例中,可以分别在所述蓄冷箱和所述制冷系统的周围环境中设置温度传感器,在两者检测到的温度均高于设定值,或者其中一者高于设定值时,启动所述制冷系统。

本领域技术人员知悉,本实用新型的制冷系统可以应用于各种环境,运输工具或者地域,尤其优选适用于各种运输工具,特别是新能源冷藏车。

实施本实用新型的制冷系统,通过在进行冷藏运输之前所述低温低压制冷剂气体与所述蓄冷箱内部的蓄冷液进行热交换以存储冷量,在冷藏运输之时所述蓄冷液与外部环境气体进行热交换以降低环境温度,既能节约能源,保证新能源冷藏车的续航时间,又能保证保温时间和保温效果。进一步地,通过设置温度传感器,能够自动控制所述压缩机和/或所述冷凝机工作,进而保证冷藏效果。再进一步地,通过设置电源逆变器,可以利用新能源车的汽车蓄电池进行供电,进而保证了在运输途中可以进行制冷降温,进一步确保了冷藏效果。

图4是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第一实施例的新能源冷藏车的结构示意图。如图4所示,本实用新型的新能源冷藏车包括驾驶室系统、冷藏车厢40以及所述的制冷系统30。所述制冷系统30可以根据图1-3中所示的任意实施例构造。在本实施例中,所述驾驶室系统和所述冷藏车厢40可以采用本领域中已知的任何驾驶室系统和冷藏车厢构造。

实施本实用新型的新能源冷藏车,通过在进行冷藏运输之前所述低温低压制冷剂气体与所述蓄冷箱内部的蓄冷液进行热交换以存储冷量,在冷藏运输之时所述蓄冷液与外部环境气体进行热交换以降低环境温度,既能节约能源,保证新能源冷藏车的续航时间,又能保证保温时间和保温效果。进一步地,通过设置温度传感器,能够自动控制所述压缩机和/或所述冷凝机工作,进而保证冷藏效果。再进一步地,通过设置电源逆变器,可以利用新能源车的汽车蓄电池进行供电,进而保证了在运输途中可以进行制冷降温,进一步确保了冷藏效果。

图5是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第二实施例的新能源冷藏车的冷藏车厢的结构示意图。在图5所示的新能源冷藏车中,其包括驾驶室系统、冷藏车厢40以及所述的制冷系统30。所述制冷系统30可以根据图1-3中所示的任意实施例构造。进一步的,该冷藏车厢40的厢壁包括外玻璃纤维层41、内玻璃纤维层43以及设置在所述外玻璃纤维层41和所述内玻璃纤维层43之间的保温泡沫42。在本实施例中,厢壁的壁厚均为100mm,尺寸为3003mm*1900mm*1800mm。外玻璃纤维层41和内玻璃纤维层43由厚度为2mm的玻璃纤维板(FR-4)构成。保温泡沫42可以由环戊烷保温泡沫构成。冷藏车厢40的整体传的热系数是0.2W/(m2*K)。该冷藏车厢40的底部可以通过U型槽钢与新能源冷藏车的底盘连接,由U型螺栓固定。

进一步如图5所示,所述冷藏车厢40内进一步设置多个蓄冷板50和多个防撞胶70。在图5所示的实施例中,所述蓄冷板50设置在所述冷藏车厢40的底壁和靠近驾驶室一侧的侧壁之间,多个防撞胶70分别设置在所述冷藏车厢40的其他侧壁上。每个侧壁上可以分别设置两排防撞胶70。当然,在本实用新型的其他优选实施例中,可以将所述蓄冷板50设置在所述冷藏车厢40中的任意位置,例如所述冷藏车厢40的靠近驾驶室一侧。防撞胶70的大小,数量以及位置也可以根据实际情况确定。

在图5所示实施例中,多个所述蓄冷板50固定在蓄冷板支架60上,所述蓄冷板支架60可以是不锈钢支架,其顶部设置顶部隔板、侧部设置侧部隔板,从而将其与周围环境间隔开。图6是图5所示的冷藏车厢的蓄冷板支架的优选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如图6所示,所述蓄冷板支架60包括框体61以及设置在所述框体61上的各个支承板62。所述蓄冷板50可以放置在各个支承板62上。在本实施例中,蓄冷板50的规格可以选择430mm*278mm*30mm,一共安装63块蓄冷板50。每个所述蓄冷板50包括外壳52、冷却液53以及设置在所述外壳52中的冷却液容器54。所述外壳52上设置多个热量交换口51以供冷藏车厢40内的气体与冷却液交换热量。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外壳52和所述冷却液容器54均由PC胶板制成。所述冷却液包括硅酸钠,聚酰胺和纤维素,所述冷却液的比容是水的六倍,冰点温度为-30℃。

实施本实用新型的新能源冷藏车,通过在进行冷藏运输之前所述低温低压制冷剂气体与所述蓄冷箱内部的蓄冷液进行热交换以存储冷量,在冷藏运输之时所述蓄冷液与外部环境气体进行热交换以降低环境温度,既能节约能源,保证新能源冷藏车的续航时间,又能保证保温时间和保温效果。进一步地,通过设置温度传感器,能够自动控制所述压缩机和/或所述冷凝机工作,进而保证冷藏效果。再进一步地,通过设置电源逆变器,可以利用新能源车的汽车蓄电池进行供电,进而保证了在运输途中可以进行制冷降温,进一步确保了冷藏效果。再进一步地,采用蓄冷板,可以进一步提供高效、稳定可靠的制冷。

尽管已经相对于一个或多个实现方式示出并描述了本公开,但是本领域技术人员基于对本说明书和附图的阅读和理解将会想到等价变型和修改。本公开包括所有这样的修改和变型,并且仅由所附权利要求的范围限制。特别地关于由上述装置或设备行的各种功能,用于描述这样的装置或设备的术语旨在对应于执行所述装置或设备的指定功能(例如其在功能上是等价的)的任意装置或设备(除非另外指示),即使在结构上与执行本文所示的本公开的示范性实现方式中的功能的公开结构不等同。此外,尽管本公开的特定特征已经相对于若干实现方式中的仅一个被公开,但是这种特征可以与如可以对给定或特定应用而言是期望和有利的其他实现方式的一个或多个其他特征组合。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