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区域供能系统制冷循环过冷节电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416141发布日期:2019-04-16 23:17阅读:163来源:国知局
一种区域供能系统制冷循环过冷节电系统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供热、供燃气、通风与空调领域范围,特别是一种区域集中供能系统制冷循环过冷节电技术。



背景技术:

目前,在建筑用制冷系统中,受限于夏季室外环境温度较高的影响,使用冷却塔对制冷系统冷凝器进行冷却,出冷凝器的制冷剂过冷度一般只做到3~5℃。

对于制冷系统内部循环而言,提高制冷系统的冷凝过程制冷剂的过冷温度,将减少制冷系统节流闪蒸损失,从而增加制冷量,最终提高制冷系数COP。根据相关研究表明,冷凝温度每降低1℃,制冷系统制冷效率将提高1.2%。因此研究如何提高制冷过程过冷度对建筑节能具有重要的意义。

制冷系统过冷的方式有很多种。如可以增加冷却塔出力,可适当增大冷却塔参数,增大风机功率和换热面积,实现冷凝器液体过冷。但是,这种方式同样也提高了冷却塔的耗电功率。另外,夏季室外环境温度较高,常常高于30℃,受制于环境温度的影响,冷却塔的所能实现的过冷能力有限;可以引入自来水的冷量,由于自来水在夏季时的温度相对环境的温度较低,在原先存在冷却塔冷却的前提下,考虑将自来水通入冷凝器,可实现制冷系统的过冷。这种方法存在自来水的后处理问题,自来水大量浪费。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区域供能系统制冷循环过冷节电系统,能够稳定地提升整个系统的制冷系数,能够减少压缩机功耗。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区域供能系统制冷循环过冷节电系统,包括制冷剂循环系统,冷却水系统,蓄能系统,过冷水循环系统一,过冷水循环系统二,冷冻水系统及中间换热装置。

制冷剂循环系统包括压缩机、冷凝器、过冷器、电磁节流阀、蒸发器,使用管路依次连接形成闭环,制冷剂在压缩机中压缩形成高温高压气体,进入冷凝器中冷凝,变成低温高压液体,进入电磁节流阀中节流降压,变成低温低压气液混合物,然后进入蒸发器中蒸发吸热变成气态制冷剂,最后回到压缩机;

冷却水系统包含冷却塔、冷却水泵、冷却塔控制阀及冷凝器,冷却塔使用风冷式冷却塔,冷却循环介质为水;

蓄能系统包含乙二醇泵、蒸发器、蓄能水池、蓄能控制阀和中间控制阀二;

过冷水循环系统一依次包含循环控制阀、过冷循环泵一、过冷器、蓄能水池及循环管路连接;

过冷水循环系统二依次包含过冷循环泵二、过冷循环阀、过冷器,蓄能水池及循环管路连接;

冷冻水系统依次由冷冻水泵、用户端控制阀、换热器及用户终端组成。

本实用新型在常规冷却塔冷却的基础上,另外使用少量的蓄能装置中的冷量,实现出冷凝器的制冷剂大幅度过冷。该装置能够稳定地提升整个系统的制冷系数,能够减少压缩机功耗。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系统示意图。

其中有:压缩机1,蒸发器4,冷凝器21,冷却塔5,蓄能装置7,过冷器22,换热器8,用户终端9,过冷循环泵一61,乙二醇泵62,冷冻水泵63,冷却水泵64,过冷循环泵二65,电磁节流阀31,循环控制阀32,过冷循环阀38,蓄能控制阀33,中间控制阀一34,中间控制阀二35,换热器控制阀36,冷却塔控制阀37,用户端控制阀39。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的描述。

如图1,一种区域供能系统制冷循环过冷节电系统,包括制冷剂循环系统,冷却水系统,蓄能系统,过冷水循环系统一,过冷水循环系统二,冷冻水系统及中间换热装置。

制冷剂循环系统包括压缩机1、冷凝器21、过冷器22、电磁节流阀31、蒸发器4,使用管路依次连接形成闭环,制冷剂在压缩机1中压缩形成高温高压气体,进入冷凝器21中冷凝,变成低温高压液体,进入电磁节流阀31中节流降压,变成低温低压气液混合物,然后进入蒸发器4中蒸发吸热变成气态制冷剂,最后回到压缩机1;

冷却水系统包含冷却塔5、冷却水泵64、冷却塔控制阀37及冷凝器21,冷却塔使用风冷式冷却塔,冷却循环介质为水;

蓄能系统包含乙二醇泵62、蒸发器4、蓄能水池7、蓄能控制阀33和中间控制阀二35;

过冷水循环系统一依次包含循环控制阀32、过冷循环泵一61、过冷器22、蓄能水池7及循环管路连接;

过冷水循环系统二依次包含过冷循环泵二65、过冷循环阀38、过冷器22,蓄能水池7及循环管路连接;

冷冻水系统依次由冷冻水泵63、用户端控制阀39、换热器8及用户终端9组成。

本系统可进行多工况过冷运行。

过冷水循环系统一+主机供冷:开启制冷系统、冷却水系统、冷冻水系统和过冷水循环系统一。运行过冷循环泵一61、乙二醇泵62、冷冻水泵63和冷却水泵64,关闭过冷循环泵二65,开启阀门32、34、36、37、39,调节阀门35,关闭阀门33、38。

过冷水循环系统二+主机供冷:开启制冷系统、冷却水系统、冷冻水系统和过冷水循环系统二。运行过冷循环泵二65、乙二醇泵62、冷冻水泵63和冷却水泵64,关闭过冷循环泵一61,开启阀门32、34、36、37、38,调节阀门35,关闭阀门32、33。

过冷水循环系统一+过冷水循环系统二+主机供冷:开启制冷系统、冷却水系统、冷冻水系统和过冷水循环系统一和过冷水循环系统二。运行过冷循环泵一61、过冷循环泵二65、乙二醇泵62、冷却水泵64和冷冻水泵63,开启阀门32、34、36、37、38、39,调节阀门35,关闭阀门33。

过冷水循环系统一+主机供冷+释冷供能:开启制冷系统、冷却水系统、冷冻水系统、蓄能系统和过冷水循环系统一。运行过冷循环泵一61、乙二醇泵62、冷冻水泵63和冷却水泵64,关闭过冷循环泵二65。开启阀门32、37、39,调节阀门33、34、35、36。

过冷水循环系统二+主机供冷+释冷供能:开启制冷系统、冷却水系统、冷冻水系统、蓄能系统和过冷水循环系统二。运行过冷循环泵二65、乙二醇泵62、冷冻水泵63和冷却水泵64,关闭过冷循环泵一61。开启阀门32、37、39,调节阀门33、34、35、36。

过冷水循环系统一+过冷水循环系统二+主机供冷+释冷供能:开启制冷系统、冷却水系统、冷冻水系统和蓄能系统和过冷水循环系统一和过冷水循环系统二。运行过冷循环泵一61、乙二醇泵62、冷冻水泵63和冷却水泵64、过冷循环泵二65。开启阀门32、37、38、39,调节阀门33、34、35、36。

针对以上实施方案,本发明以典型制冷系统为例进行计算。冷冻水供回水温度设为7℃/12℃,冷却水供回水温度设为32℃/37℃,设定冷凝器2的制冷剂侧温度为45℃,蒸发器4的制冷剂侧温度为-5℃。正常条件制冷系统冷凝器2制冷剂侧过冷度为5℃。压缩机1排气过热度7℃,在原先存在的过冷度为5℃情况下,使用过冷器22提高过冷度。当采用过冷水循环系统一,可使制冷介质过冷度达到20~25℃,当采用过冷水循环系统二,可使制冷介质过冷度达到17~20℃。当采用这两种共同作用时,制冷剂介质过冷度可达到19~23℃。

设定制冷负荷需求量不变。当采用过冷水循环系统一方案时,制冷循环的节流前制冷剂过冷度由5℃增加到25℃时,制冷剂循环流量下降,制冷剂干度由原来的25%降低到10.2%。系统制冷COP提高了19.29%。当采用过冷水循环系统二方案时,制冷循环的节流前制冷剂过冷度由5℃增加到20℃时,制冷剂循环流量下降,制冷剂干度由25%降低到13.8%。系统制冷COP提高了14.54%。当采用以上两种方案,压缩机消耗的功率都降低,压缩机耗电减少,节约用电成本。此时冷凝器和蒸发器尺寸不变。

此系统特别适用于存在峰谷电价的地区。当采用制冷+蓄冷的技术形式,如夜晚11:00~次日8:00时,电价较低,对冷水池进行蓄冷,此时蓄冷水池所蓄的冷量包含两部分,一是白天冷负荷正常削峰填谷的冷量,二是为过冷循环系统所蓄的冷量。在此两种冷量的共同作用下,在白天电价较高时,开启释冷和过冷循环,减少主机功耗,此种方法可显著节约用户用电成本。

另外,在一个昼夜期间,蓄能装置中的温度远低于环境温度,因此开启过冷水循环可使机组运行处于过冷状态,主机运行耗电降低。

此种技术的应用不限于普通建筑,还包含食品冷藏、冷库等场所。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