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冰浆生成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615133发布日期:2019-05-07 21:31阅读:393来源:国知局
一种冰浆生成器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属于中央空调设备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冰浆生成器。



背景技术:

冰蓄冷技术是电力“移峰填谷”和解决尖峰电力不足的重要方法之一,而基于冰浆的动态蓄能方式是目前蓄冷领域最新的技术之一。动态冰浆由微小的冰晶和溶液组成,冰晶粒子的直径一般在几十微米到几百微米,而溶液通常是由水和冰点调节剂(如乙二醇、乙醇或氯化钠等)构成。这种混和溶液有着很好的传输性能,能够像普通流体一样在管道内运输或者在冰槽中贮存,冰晶在传热过程具有相变特性,冰晶粒子的瞬间相变将释放出大量的冷量,可以快速降温及快速响应冷负荷的变化,使得动态冰浆的单位容积冷容量比同等冷水的冷容量要高出许多,因而可以大幅度地减小输送管直径、降低泵功消耗、减小换热器的结构尺寸。制冰技术一般分为静态制冰和动态制冰。静态制冰技术发展得比较早,它与动态制冰技术的最大区别就是静态制取的冰不参与输送,并且制冰不连续进行,难以用于制取冰浆。动态制冰的主要方法目前有过冷水法、冷冻蒸汽法、真空闪蒸法和气体直接接触法等。然而,目前冰浆生成器在生成冰浆时,存在的问题是,其产生的部分冷、热量不能被有效回收循环利用,而且冰浆的生成过程不能有效控制,如生成的冰浆中冰与水之间的质量比不能调控。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解决现有技术存在的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冰浆生成器。

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冰浆生成器,包括依次循环连接的第一蒸发器、第二蒸发器、压缩机、冷凝器、膨胀阀以及吸收冷凝器中热量的冷却水循环装置;第一蒸发器内设有冰浆室以及用于凝华冰晶的水蒸汽管,第二蒸发器上设有冷冻水出口和入液口,冷冻水出口与冰浆室导通,被第二蒸发器冷却后的冷冻水与生成的冰晶在冰浆室内混合成冰浆后,存储于冰槽中。

可选地,所述冷却水循环装置包括依次连接的气液分离阀、冷却水泵以及冷却水热量回收装置,所述冷凝器上设有第一冷却水出口和第一冷却水入口,第一冷却水出口与气液分离阀的进液口相连,气液分离阀的出气口与所述水蒸汽管的进气口相连,气液分离阀的出液口与冷却水泵的入液口相连,第一冷却水入口与冷却水热量回收装置的出液口相连,第一冷却水入口与冷却水热量回收装置之间设有进气阀。

可选地,所述冷却水热量回收装置包括外壳和设于外壳内的层状热交换器,所述层状热交换器包括多个片状式的热交换壳,各热交换壳之间相互平行,热交换壳内为冷却水通道,各热交换外壳内的冷却水通道通过左侧管和右侧管连接,左侧管的一端向下延伸出外壳的底部作为第二冷却水入口,右侧管的一端向上延伸出外壳的顶部作为第二冷却水出口,外壳的底部和顶部分别设有低温水入口和高温水出口。

可选地,所述第二冷却水入口、第二冷却水出口、低温水入口和高温水出口处分别设有第一温度传感器、第二温度传感器、第三温度传感器和第四温度传感器。

可选地,还包括数据传送模块,所述第一温度传感器、第二温度传感器、第三温度传感器和第四温度传感器均与数据传送模块通信连接,数据传送模块为蓝牙模块或是wifi模块。

可选地,所述水蒸汽管的入口处设有蒸汽阀。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冰浆生成器,冰浆生成效率高,生成过程可控,并且各环节产生的冷、热量均能被有效回收循环利用,节能环保;在制冰浆时,将冰晶和冷冻水分开形成,再混合形成冰浆,可通过控制水蒸汽的量来控制冰晶生成的量,进而控制冰浆的生成过程。

附图说明

图1是冰浆生成器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第一蒸发器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层状热交换器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

21-压缩机,22-冷凝器,23-膨胀阀,24-第一蒸发器,24b-冰浆室,24c- 水蒸汽管,25-第二蒸发器,26-蒸汽阀,27-冰槽,30-冷却水循环装置,31- 冷却水泵,31-冷却水泵,32-进气阀,33-气液分离阀,40-冷却水热量回收装置,41-外壳,42-热交换壳,43-左侧管,44-右侧管,45-低温水入口,46-高温水出口,47-第一温度传感器,48-第二温度传感器,49-第三温度传感器,410- 第四温度传感器,50-数据传送模块,51-手机,52-机房监控电脑。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及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阐述。

实施例

如图1-图3所示,一种冰浆生成器,包括依次循环连接的第一蒸发器24、第二蒸发器25、压缩机21、冷凝器22、膨胀阀23以及吸收冷凝器22中热量的冷却水循环装置30;第一蒸发器24内设有冰浆室24b以及用于凝华冰晶的水蒸汽管24c,第二蒸发器25上设有冷冻水出口和入液口,冷冻水出口与冰浆室24b导通,被第二蒸发器25冷却后的冷冻水与生成的冰晶在冰浆室24b内混合成冰浆后,存储于冰槽27中。其中,所述水蒸汽管24c的入口处设有蒸汽阀 26。

所述冷却水循环装置30包括依次连接的气液分离阀33、冷却水泵31以及冷却水热量回收装置40,所述冷凝器22上设有第一冷却水出口和第一冷却水入口,第一冷却水出口与气液分离阀33的进液口相连,气液分离阀33的出气口与所述水蒸汽管24c的进气口相连,气液分离阀33的出液口与冷却水泵31 的入液口相连,第一冷却水入口与冷却水热量回收装置40的出液口相连,第一冷却水入口与冷却水热量回收装置40之间设有进气阀32。

所述冷却水热量回收装置40包括外壳41和设于外壳41内的层状热交换器,所述层状热交换器包括多个片状式的热交换壳42,各热交换壳42之间相互平行,热交换壳42内为冷却水通道,各热交换外壳42内的冷却水通道通过左侧管43和右侧管44连接,左侧管43的一端向下延伸出外壳41的底部作为第二冷却水入口,右侧管44的一端向上延伸出外壳41的顶部作为第二冷却水出口,外壳41的底部和顶部分别设有低温水入口45和高温水出口46。

所述第二冷却水入口、第二冷却水出口、低温水入口45和高温水出口46 处分别设有第一温度传感器47、第二温度传感器48、第三温度传感器49和第四温度传感器410。

其中,还设有数据传送模块50,所述第一温度传感器47、第二温度传感器 48、第三温度传感器49和第四温度传感器410均与数据传送模块50通信连接,数据传送模块50为蓝牙模块或是wifi模块。

工作原理如下:

膨胀阀23使中温高压的液体制冷剂通过其节流成为低温低压的湿蒸汽,然后湿蒸汽态制冷剂在第一蒸发器24中吸收热量,使得水蒸汽管24c中的水蒸汽直接凝华为冰晶,凝华后的冰晶落入冰浆室24b,接着湿蒸汽态制冷剂继续通入第二蒸发器25中,将通入第二蒸发器25中的水冷却成冷冻水,冷冻水通入冰浆室24b与其内的冰晶混合形成冰浆,形成的冰浆被存储与冰槽27中。

湿蒸汽态制冷剂通过第二蒸发器25后,成为低温低压气体,通过压缩机21压缩成高温高压气体,在冷凝器22中释放出热量成液态,释放的热量由冷却水吸收,冷却泵31将吸收热量后的冷却水送到废热回收单元40,从左侧管43下端的冷却水入口进入热交换外壳42内,外部低温水通过低温水入口45接入外壳41,热交换外壳42的导热良好,低温水吸收热交换外壳42内冷却水的热量后,由高温水出口46流出,其可与楼层供热水管相连,作为生活所需热水使用,有效地将冷却水的热量回收利用,与传统的直接将冷却水的热量释放到空气中相比,更节能环保;被吸收热量后的冷却水从右侧管44的第二冷却水出口流出继续通入至冷凝器22,完成一个循环。

其中,进气阀32的设置可向冷却水中鼓入空气,冷却水经过冷凝器22吸收热量后,由于气泡的存在,气泡内会形成水蒸汽,形成的水蒸汽通过气液分离阀33被分离出来并通入至水蒸汽管24c中,为凝华冰晶提供水蒸汽。

并且,可通过数据传送模块50与手机51、机房监控电脑52等通信,将传感器测试的数据发送至用户手机51或是机房监控电脑52,以方便监控废热回收单元40,其中,第一温度传感器47和第二温度传感器48分别用于测试冷却水热量被吸收前后的温度,第三温度传感器49和第四温度传感器410分别用于测试外部低温水吸收热量前后的温度。

另外,可通过蒸汽阀26控制通入水蒸汽管24c内的蒸汽量,进而控制冰晶的生成量,以调节冰浆的生成过程。

本实用新型不局限于上述可选实施方式,任何人在本实用新型的启示下都可得出其他各种形式的产品,但不论在其形状或结构上作任何变化,凡是落入本实用新型权利要求界定范围内的技术方案,均落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