逆流冷凝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8169460发布日期:2019-07-13 09:47阅读:643来源:国知局
逆流冷凝器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汽车冷凝器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逆流冷凝器。



背景技术:

在现有技术中,冷凝器的结构如图7所示,从图中可以看出,制冷剂流向是由上向下的,制冷剂由上方的进入口6进入时温度较高,一般高于80℃,由下方的排出口7排出时温度较低,一般在45℃左右,这样,就会在冷凝器的下端形成过冷端,冷凝器的过冷部分对整个空调系统制冷效果起到关键作用。

由于汽车车身前端空间有限,需要布置大量的汽车零部件,为了最大化利用空间或者为了降低车身成本,有时中冷器等其他汽车零部件会挡在冷凝器过冷端前面,导致汽车行驶时,过冷端没有足够的迎面风,风量不够,过冷端无法充分换热,会大大降低整个汽车空调的制冷效果。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针对以上问题,提供了一种结构紧凑,提高冷凝效率的逆流冷凝器。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包括通过扁管连通的左集液管和右集液管,所述左集液管的两端和右集液管的两端均设有密封盖,所述扁管上设有若干翅片,所述左集液管设有进口和出口,所述右集液管上设有干燥瓶,

所述进口位于出口的下方,所述左集液管内设有隔板,所述隔板位于进口和出口之间,所述隔板将左集液管分为腔室一和腔室二;

所述干燥瓶侧壁设有进液口和出液口,所述进液口和出液口连通右集热管,所述右集液管内设有隔片,所述隔片位于进液口和出液口之间,所述隔片将右集液管分为腔室三和腔室四。

所述干燥瓶包括本体,所述本体上的出液口和进液口上下设置,所述本体的下端设有堵头,本体的上端设有顶盖,所述本体内设有干燥剂袋和过滤装置,

所述过滤装置位于本体底部,所述过滤装置包括过滤网和支撑体,所述支撑体设于堵头顶部、用于支撑过滤网,所述进液口位于过滤网的下部,所述出液口位于过滤网的上部;

所述干燥剂袋设于本体内,位于过滤网上部。

还包括吸液管,所述吸液管的上端连通出液口,所述吸液管的下端穿设过滤网、位于进液口的上方。

所述吸液管的上部呈圆弧状。

还包括导向板,所述导向板连接在冷凝器底部,所述导向板包括若干首尾依次铰接的导向块,所述导向板上设有橡胶阻尼层。

本实用新型在工作中,高温气态的制冷剂由位于下部的进口进入腔室一,通过扁管在内部流通至腔室三,再经过干燥瓶干燥后进入腔室四,然后通过扁管内部流通至腔室二;流动过程中,制冷剂通过翅片和空气进行热交换,放出热量从而让气态制冷剂液化,达到制冷效果;本案中,制冷剂由位于冷凝器的下部的进口进入,再由位于冷凝器上部的出口流出,即制冷剂是由下向上的逆向运动,这样,冷凝器的上部温度低于下部温度,也就是说,冷凝器的过冷端位于上部,使得过冷端具有足够的迎风面,从而充分换热,提高制冷效果,这种逆流结构可以有效的解决车身布置的难题,可以有效的应对车身前端复杂的环境。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的俯视图,

图3是图1的左视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中干燥瓶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的优化结构示意图,

图6是图5中导向板结构示意图,

图7是背景技术图;

图中1是左集液管,11是密封盖,

12是进口,13是出口,14是隔板,15是腔室一,16是腔室二,

2是右集液管,21是隔片,22是腔室三,23是腔室四,

3是扁管,31是翅片,

4是本体,41是进液口,42是出液口,43是堵头,44是顶盖,45是干燥剂袋,46是过滤装置,461是过滤网,462是支撑体,47是吸液管,

5是导向板,51是导向块,52是橡胶阻尼层,

6是进入口,7是排出口。

具体实施方式

本实用新型如图1-6所示,包括通过扁管3连通的左集液管1和右集液管2,所述左集液管1的两端和右集液管2的两端均设有密封盖11,所述扁管3上设有若干翅片31,所述左集液管1设有进口12和出口13,所述右集液管2上设有干燥瓶,

所述进口12位于出口13的下方,所述左集液管1内设有隔板14,所述隔板14位于进口12和出口13之间,所述隔板14将左集液管1分为互不相通的腔室一15和腔室二16;

所述干燥瓶侧壁设有进液口41和出液口42,所述进液口41和出液口42连通右集热管2,所述右集液管2内设有隔片21,所述隔片21位于进液口41和出液口42之间,所述隔片21将右集液管2分为互不相通的腔室三22和腔室四23。高温气态的制冷剂由位于下部的进口进入左集液管的下部,即腔室一,通过扁管在内部流通至右集流管的下部,即腔室三,再经过干燥瓶干燥后进入右集液管上部,即腔室四,然后通过扁管内部流通至左集液管上部,即腔室二;流动过程中,制冷剂通过翅片和空气进行热交换,放出热量从而让气态制冷剂液化,达到制冷效果;本案中,制冷剂由位于冷凝器的下部的进口进入,再由位于冷凝器上部的出口流出,即制冷剂是由下向上的逆向运动,这样,冷凝器的上部温度低于下部温度,也就是说,冷凝器的过冷端位于上部,使得过冷端具有足够的迎风面,从而充分换热,提高制冷效果,这种逆流结构可以有效的解决车身布置的难题,可以有效的应对车身前端复杂的环境。

所述干燥瓶包括本体4,所述本体4上的出液口42和进液口41上下设置,所述本体4的下端设有堵头43,本体4的上端设有顶盖44,所述本体4内设有干燥剂袋45和过滤装置,

所述过滤装置位于本体4底部,所述过滤装置包括过滤网461和支撑体462,所述支撑体462设于堵头43顶部、用于支撑过滤网461,所述进液口41位于过滤网461的下部,所述出液口42位于过滤网461的上部;

所述干燥剂袋45设于本体1内,位于过滤网461上部。在进入干燥瓶时,制冷剂为气液混合态,制冷剂先经过过滤网过滤,去除其中的杂质,再通过干燥剂袋进行干燥,去除制冷剂中夹杂的水分;本案中顶盖通过钎焊密封,堵头通过螺纹连接,再加入O型圈密封,方便安装加工。

还包括吸液管47,所述吸液管47的上端连通出液口42,所述吸液管47的下端穿设过滤网461、位于进液口41的上方。由于进入到干燥瓶的制冷剂为气液混合态,这样,其中气态制冷剂上升,而液态制冷剂位于干燥瓶底端,通过压力作用,制冷剂经过过滤网过滤处理后,从吸液管底部向上挤压,直至进入右集流管的上部,即腔室四,最后通过冷凝器上部分的扁管流至左集流管,最终从冷凝器出口流出;现有的逆流式冷凝器,进口在集液管最下方,出口在集液管最上方,由于制冷剂向上挤压流经路径过长,使得压缩机油很容易沉积至冷凝器底部,而在本案中,含有压缩机油的制冷剂流入干燥瓶底部之后,即使压缩机油分离出来,流入干燥瓶底部后,通过吸液管很容易将制冷剂挤压至右集液管的顶部,极大避免了冷凝器底部积油的情况,提高了制冷剂循环中压缩机油的循环率,可减少压缩机的出厂注油量。

所述吸液管47的上部呈圆弧状。这样,吸液管上部与出液口之间不需要连接头,而且,吸液管的上部呈圆弧状,使得制冷剂和压缩机油在经过吸液管的圆弧段后加速离开吸液管,加速了制冷剂的移动,提高制冷效果。

还包括导向板5,所述导向板5连接在冷凝器底部,所述导向板5包括若干首尾依次铰接的导向块51,所述导向板5上设有橡胶阻尼层52。导向块相互铰接,使得相邻导向块之间角度可调,同时,导向板上设有橡胶阻尼层,这样,将导向板的一端固定在冷凝器底部后,弯折导向块,在阻尼层的作用下将导向板定型、呈J形,这样,位于冷凝器下方的气流,在导向板的导向作用下,吹向冷凝器表面,为冷凝器提供足够的风量,提高制冷效果。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