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渔船加冰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8210168发布日期:2019-07-19 22:12阅读:616来源:国知局
一种渔船加冰机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供冰设备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渔船加冰机。



背景技术:

渔船出港捕鱼前,需存储大量碎冰,以便及时冷藏渔获,确保渔获新鲜。流动式加冰机械因机动灵活,在渔码头被广泛使用,加冰机主要由输冰机构和碎冰机构两大部分构成。传统加冰机的工作流程为,先将大块块冰搬运至倾斜布置的链式输冰机构上,块冰由输送链被输送至位于高处的碎冰机构入料口,完成碎冰后由滑道将碎冰送入渔船舱内。其不足之处主要存在以下三点:一是采用倾斜布置的链式输冰机构输送块冰,设备水平尺寸较大,占用前沿码头场地资源较多,会妨碍其它车辆等通行;二是链式输冰机构中转动部件较多,机构复杂,设备故障率高;三是为方便碎冰溜入船舱,碎冰机构设置在高处,导致设备整体重心高,给设备的检查维护和转运带来不便。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结构紧凑简单、机动灵活、检修转运方便、占用场地小的渔船加冰机。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渔船加冰机,包括有支撑架、碎冰机构和输冰机构,碎冰机构安装在支撑架上,输冰机构与碎冰机构对接,其特征在于:所述输冰机构包括有竖直设置的筒体,筒体下部侧面设有输冰进料口,筒体上部侧面设有输冰出料口,筒体里面设有螺旋输送机构,螺旋输送机构连接有输送驱动装置形成螺旋向上提升的送料结构;输冰机构通过其输冰进料口与碎冰机构对接,通过其输冰出料口与渔船对接。

进一步地,所述筒体的底部固定在支撑架的底板上,在筒体的顶部设有端盖,端盖将筒体内部盖住;所述输送驱动装置为电机,电机安装在筒体底部旁边与螺旋输送机构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碎冰机构包括有碎冰驱动装置、滚筒、外罩和碎冰出料滑槽,滚筒安装于外罩里面,碎冰驱动装置及外罩安装在支撑架上,滚筒连接碎冰驱动装置;碎冰出料滑槽位于外罩的尾端,输冰机构的输冰进料口与该碎冰出料滑槽对接;碎冰出料滑槽上设有观察窗口,可以检查碎冰情况。碎冰机构的外罩底部为倾斜状,如与地面夹角为33°,方便块冰、碎冰下滑。碎冰出料滑槽与输冰进料口留有1~3mm间隙,以减少碎冰机构的振动传入输冰机构。

进一步地,在滚筒的表面焊接有冰刀形成对块冰的破碎机构,冰刀高速运动,通过插入、撞击块冰使之破碎,冰刀运动方向朝里,以有利于块冰紧贴碎冰机构外罩,防止反弹。

进一步地,在滚筒上方的外罩中设置有可打开的弧形罩,弧形罩设置有与碎冰驱动装置联动并可在弧形罩打开时关闭碎冰驱动装置的安全连锁,即弧形罩打开时,滚筒不能运转,弧形罩关闭后方能运转;而碎冰驱动装置设置有安全保护机构,在碎冰机构堵料或过载时会自动切断电机电源并报警。

进一步地,在碎冰机构的前端设有用于和供冰机构(如冷藏车)对接的搭板,搭板的宽度为350~550mm,离地高度为1000~1400mm。工作时,搭板搭接于冷藏车尾部,方便块冰进入碎冰机构。

进一步地,在支撑架的底板底面安装有便于进行移动的滚轮。

进一步地,所述输冰出料口通过一柔性滑道与渔船对接,所述柔性滑道采用耐磨无毒布料制成,可减少外部环境污染物进入,柔性滑道一端与输冰出料口可设计为可拆卸连接,另一端深入渔船舱中。渔船处于低水位,柔性滑道过长时,应在底板靠冷藏车一侧配载,防止渔船加冰机发生倾覆;渔船加冰机工作时,将滚轮锁紧,防止滑动。

优选地,所述筒体的外径为200~500mm,高度为1500~4000mm。

进一步地,输送驱动装置与碎冰驱动装置之间设计为电气连锁结构,以控制加冰机启动时输送驱动装置先运转,碎冰驱动装置后运转;而加冰机停机时碎冰驱动装置先停机,输送驱动装置后停机。并且螺旋输送机构的输送能力不小于碎冰机构最大碎冰能力。

碎冰机构和输冰机构采用不锈钢材料制作,可减少磨损、腐蚀。

工作时,先启动加冰机,待其运转稳定后再将冷藏车内块冰通过搭板送至碎冰机构内,由滚筒将块冰破碎成小颗粒碎冰,碎冰通过碎冰出料滑槽进入输冰机构的输冰进料口,输冰机构将碎冰垂直输送至高处,最后碎冰通过输冰出料口输出,由柔性滑道将碎冰送入渔船舱中。

本发明新型通过调整碎冰和输冰顺序,将碎冰机构设置在下部,解决了传统加冰机重心偏高的问题;通过采用垂直螺旋输冰方式代替传统倾斜链式输冰方式,解决了传统加冰机结构尺寸大、转运不方便,以及机构复杂、故障率高的问题;通过封闭式输送结构可减少外部环境污染物进入,保证碎冰卫生质量。可适应多种不利工况下的复杂作业环境,从而具有较高的推广价值和经济效益。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俯视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在渔港码头加冰使用过程示意图。

图中,1为滚轮,2为底板,3为支撑架,4为碎冰机构,41为碎冰驱动装置,42为搭板,43为滚筒,44为弧形罩,45为碎冰出料滑槽,5为输冰机构,51为筒体,52为螺旋输送机构,53为端盖,54为输送驱动装置,55为输冰进料口,56为输冰出料口,6为柔性滑道。

具体实施方式

本实施例中,参照图1、图2和图3,所述渔船加冰机,包括有支撑架3、碎冰机构4和输冰机构5,碎冰机构4安装在支撑架3上,输冰机构5与碎冰机构4对接;所述输冰机构5包括有竖直设置的筒体51,筒体51下部侧面设有输冰进料口55,筒体51上部侧面设有输冰出料口56,筒体51里面设有螺旋输送机构52,螺旋输送机构52连接有输送驱动装置54形成螺旋向上提升的送料结构;输冰机构5通过其输冰进料口55与碎冰机构4对接,通过其输冰出料口56与渔船对接。

所述筒体51的底部固定在支撑架3的底板2上,在筒体51的顶部设有端盖53,端盖53将筒体51的内部盖住;所述输送驱动装置54为电机,电机安装在筒体51底部旁边与螺旋输送机构52连接。

所述碎冰机构4包括有碎冰驱动装置41、滚筒43、外罩和碎冰出料滑槽45,滚筒43安装于外罩里面,碎冰驱动装置41及外罩安装在支撑架3上,滚筒43连接碎冰驱动装置41;碎冰出料滑槽45位于外罩的尾端,输冰机构5的输冰进料口55与该碎冰出料滑槽45对接;碎冰出料滑槽45上设有观察窗口,可以检查碎冰情况。碎冰机构4的外罩底部为倾斜状,如与地面夹角为33°,方便块冰、碎冰下滑。碎冰出料滑槽45与输冰进料口55留有1~3mm间隙,以减少碎冰机构4的振动传入输冰机构5。

在滚筒43的表面焊接有冰刀形成对块冰的破碎机构,冰刀高速运动,通过插入、撞击块冰使之破碎,冰刀运动方向朝里,以有利于块冰紧贴碎冰机构外罩,防止反弹。

在滚筒43上方的外罩中设置有可打开的弧形罩44,弧形罩44设置有与碎冰驱动装置41联动并可在弧形罩44打开时关闭碎冰驱动装置41的安全连锁,即弧形罩44打开时,滚筒43不能运转,弧形罩44关闭后方能运转;而碎冰驱动装置41设置有安全保护机构,在碎冰机构堵料或过载时会自动切断电机电源并报警。

在碎冰机构4的前端设有用于和供冰机构(如冷藏车)对接的搭板42,搭板42的宽度为350~550mm,离地高度为1000~1400mm。工作时,搭板42搭接于冷藏车尾部,方便块冰进入碎冰机构4。

在支撑架3的底板2底面安装有便于进行移动的滚轮1,滚轮1具有刹止结构,以便实现驻停。

所述输冰出料口56通过一柔性滑道6与渔船对接,所述柔性滑道6采用耐磨无毒布料制成,可减少外部环境污染物进入,柔性滑道6一端与输冰出料口56可设计为可拆卸连接,另一端深入渔船舱中。渔船处于低水位,柔性滑道6过长时,应在底板2靠冷藏车一侧配载,防止渔船加冰机发生倾覆;渔船加冰机工作时,将滚轮1锁紧,防止滑动。

所述筒体51的外径为200~500mm,高度为1500~4000mm。

输送驱动装置54与碎冰驱动装置41之间设计为电气连锁结构,以控制加冰机启动时输送驱动装置54先运转,碎冰驱动装置41后运转;而加冰机停机时碎冰驱动装置41先停机,输送驱动装置54后停机。并且螺旋输送机构52的输送能力不小于碎冰机构4最大碎冰能力。

碎冰机构4和输冰机构5采用不锈钢材料制作,可减少磨损、腐蚀。

工作时,先启动加冰机,待其运转稳定后再将冷藏车内块冰通过搭板42送至碎冰机构4内,由滚筒43将块冰破碎成小颗粒碎冰,碎冰通过碎冰出料滑槽45进入输冰机构5的输冰进料口55,输冰机构5将碎冰垂直输送至高处,最后碎冰通过输冰出料口56输出,由柔性滑道6将碎冰送入渔船舱中。

以上已将本实用新型做一详细说明,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之较佳实施例而已,当不能限定本实用新型实施范围,即凡依本申请范围所作均等变化与修饰,皆应仍属本实用新型涵盖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