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调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8626903发布日期:2019-09-06 23:08阅读:176来源:国知局
空调系统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空气调节的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空调系统。



背景技术:

相关技术中,在某些季节,室内温度并不高,但湿度很大,用户只有除湿需求,没有制冷需求。但是相关技术的空调系统的除湿是依靠将空气降温至露点温度以下,从而使得空调系统在除湿的同时,必然会降低室内温度,进而使用户的湿冷感觉强烈,影响用户的舒适性。为解决上述的技术问题,相关技术的空调系统,在室外机中增加四通阀,并增加一根高压气管。进而在空调系统的室内机除湿运转时,空调系统不但可以向室内机输送低温液态冷媒用来制冷之外,还通过高压气管输送高温高压气态冷媒,用来制热。使得被冷却除湿后的室内空气,能够恢复到设定温度,实现不降温除湿,极大提升了室内的舒适度。但是上述的结构设置使得空调系统多了一根高压气管和换向组件,安装时需要多安装一根铜管,进而增加了空调系统的成本和安装工作量。同时使空调系统的形成为三管制空调系统,而三管制空调系统的室外机与普通的热泵外机相比结构复杂,制造成本高,由此热泵外机无法应用于三管制空调系统中,同时三管制空调系统的室外机由于成本较高,也不适宜作为通用型室外机使用。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旨在至少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之一。为此,本发明的一个目的在于提出一种空调系统,可实现恒温除湿功能。同时可使空调系统能够应用热泵外机,使空调生产厂家无需专门生产用于可实现恒温除湿功能的空调系统的室外机,由此可降低厂家生产空调系统的成本,提高空调系统的生产效率。

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空调系统,包括:第一室内机,所述第一室内机包括主换热组件和辅换热组件;室外机,所述室外机包括:压缩机,所述压缩机具有排气口和回气口;换向组件,所述换向组件包括第一阀口至第四阀口,所述第一阀口与所述排气口连通,且所述第一阀口与所述第二阀口和第三阀口中的一个连通,所述第四阀口与所述第二阀口和第三阀口中的另一个连通,且所述第四阀口与所述回气口连通;室外换热器,所述室外换热器的第一端与所述第三阀口连通;切换装置,所述切换装置包括:第一气液分离器,所述第一气液分离器包括第一气液入口、第一气体出口和第一液体出口,所述第一气液入口与所述室外换热器的第二端相连,所述第一液体出口分别与所述主换热组件的第一端和所述辅换热组件的第一端相连,所述主换热组件的第二端与所述第二阀口相连,所述辅换热组件的第二端分别与所述第一气体出口和所述第二阀口相连;第一控制阀,所述第一控制阀连接在所述辅换热组件与所述第一气液分离器之间以导通或切断所述辅换热组件与所述第一气液分离器之间的流路;第二控制阀,所述第二控制阀连接在所述辅换热组件和所述换向组件之间以导通或切断所述辅换热组件与所述换向组件之间的流路。

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空调系统,通过在第一室内机和室外机之间设置切换装置,使切换装置包括:第一气液分离器、第一控制阀和第二控制阀。其中,第一气液分离器包括第一气液入口、第一气体出口和第一液体出口,第一气液入口与室外换热器的第二端相连,第一液体出口分别与主换热组件的第一端和辅换热组件的第一端相连,主换热组件的第二端与第二阀口相连,辅换热组件的第二端分别与第一气体出口和第二阀口相连。第一控制阀连接在辅换热组件与第一气液分离器之间以导通或切断辅换热组件与第一气液分离器之间的流路。第二控制阀连接在辅换热组件和换向组件之间以导通或切断辅换热组件与换向组件之间的流路。从而可实现恒温除湿功能。同时可使空调系统能够应用热泵外机,使空调生产厂家无需专门生产用于可实现恒温除湿功能的空调系统的室外机,由此可降低厂家生产空调系统的成本,提高空调系统的生产效率。

根据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所述室外机还包括第一旁通管路和第三控制阀,所述第一旁通管路的第一端与所述排气口相连,所述第一旁通管路的第二端与所述第一气液入口相连,所述第三控制阀连接在所述第一旁通管路中以导通或切断所述第一旁通管路。

在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三控制阀为电磁阀或电子膨胀阀。

根据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所述切换装置还包括过冷器和第一节流装置,所述过冷器具有主换热流路和辅换热流路,所述主换热流路的进口与所述第一液体出口相连,所述主换热流路的出口分别与所述第一节流装置的第一端和所述第一室内机相连,所述第一节流装置的第二端与所述辅换热流路的进口相连,所述辅换热流路的出口与所述第二阀口相连。

在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节流装置为电子膨胀阀或热力膨胀阀。

根据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所述切换装置还包括第二节流装置,所述第二节流装置的第一端与所述第一液体出口相连,所述第二节流装置的第二端分别与所述主换热组件的第一端和所述辅换热组件的第一端相连。

在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空调系统还包括第二室内机和第三室内机,所述第二室内机的第一端与所述第二节流装置的第二端相连,所述第二室内机的第二端与所述第二阀口相连,所述第三室内机的第一端与所述第二节流装置的第二端相连,所述第三室内机的第二端分别与所述第一气体出口和所述第二阀口相连,所述第三室内机与所述第一气液分离器之间连接有第四控制阀以导通或切断所述第三室内机与所述第一气液分离器之间的流路,所述第三室内机和所述换向组件之间连接有第五控制阀以导通或切断所述第三室内机与所述换向组件之间的流路。

在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二节流装置、所述第四控制阀和所述第五控制阀分别为电磁阀。

根据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所述切换装置还包括第二旁通管路和第六控制阀,所述第二旁通管路的第一端分别与所述主换热组件的第一端和所述辅换热组件的第一端相连,所述第二旁通管路的第二端与所述室外换热器的第二端相连,所述第六控制阀连接在所述第二旁通管路中以导通或切断所述第二旁通管路。

在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六控制阀为电子膨胀阀或热力膨胀阀。

在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六控制阀为单向阀,所述单向阀用于将从所述第一室内机流出的冷媒导向所述室外换热器。

根据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所述第一控制阀和所述第二控制阀中的至少一个为电磁阀。

根据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所述空调系统为二管制多联机系统。

本发明的附加方面和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中部分给出,部分将从下面的描述中变得明显,或通过本发明的实践了解到。

附图说明

本发明的上述和/或附加的方面和优点从结合下面附图对实施例的描述中将变得明显和容易理解,其中:

图1是根据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的空调系统的制冷示意图;

图2是根据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的空调系统的制热示意图;

图3是根据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的空调系统的恒温除湿示意图。

附图标记:

空调系统100;

第一室内机1;

主换热组件11;主换热器111;主节流装置112;

辅换热组件12;辅换热器121;辅节流装置122;

室外机2;

压缩机21;排气口211;回气口212;

换向组件22;第一阀口221;第二阀口222;第三阀口223;第四阀口224;

室外换热器23;第一旁通管路24;第三控制阀25;

油分离器26;进口261;出口262;回油口263;毛细管26a;

第二气液分离器27;第二气液入口271;第二气体出口272;

室外节流装置28;

切换装置3;

第一气液分离器31;第一气液入口311;第一气体出口312;第一液体出口313;

第一控制阀32;第二控制阀33;

过冷器34;主换热流路341;辅换热流露342;

第一节流装置35;第二节流装置36;第二旁通管路37;第六控制阀38。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详细描述本发明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仅用于解释本发明,而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

下面参考图1-图3描述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空调系统100。空调系统100可以为二管制空调系统100,空调系统100也可以为二管制的多联机系统。

如图1-图3所示,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空调系统100,包括:第一室内机1、室外机2和切换装置3。

具体而言,第一室内机1包括主换热组件11和辅换热组件12。从而可知,第一室内机1可通过主换热组件11和辅换热组件12与室内空气进行换热,进而实现第一室内机1对室内空间的换热功能。

室外机2包括:压缩机21、换向组件22和室外换热器23。其中压缩机21具有排气口211和回气口212。换向组件22包括第一阀口221至第四阀口224,第一阀口221与排气口211连通,且第一阀口221与第二阀口222和第三阀口223中的一个连通,第四阀口224与第二阀口222和第三阀口223中的另一个连通,且第四阀口224与回气口212连通。室外换热器23的第一端与第三阀口223连通。由此可知,当第一阀口221与第二阀口222连通时,第四阀口224与第三阀口223连通。当第一阀口221与第三阀口223连通时,第四阀口224与第二阀口222连通。

由于室外换热器23的第一端与第三阀口223连通,从而当第一阀口221与第三阀口223连通时,第二阀口222与第四阀口224相连,则压缩机21内的高温高压的冷媒首先流经室外换热器23,进而可实现空调系统100的制冷功能或除湿功能。当第一阀口221与第二阀口222连通时,则第四阀口224与第三阀口223连通,则压缩机21排出的高温高压的冷媒首先可流经第一室内机1的主换热组件11和辅换热组件12,然后流过室外换热器23后流回压缩机21的回气口212,进而可实现空调系统100的制热功能。

切换装置3包括:第一气液分离器31、第一控制阀32和第二控制阀33。其中,第一气液分离器31包括第一气液入口311、第一气体出口312和第一液体出口313,第一气液入口311与室外换热器23的第二端相连,第一液体出口313分别与主换热组件11的第一端和辅换热组件12的第一端相连,主换热组件11的第二端与第二阀口222相连,辅换热组件12的第二端分别与第一气体出口312和第二阀口222相连。

第一控制阀32连接在辅换热组件12与第一气液分离器31之间以导通或切断辅换热组件12与第一气液分离器31之间的流路。第二控制阀33连接在辅换热组件12和换向组件22之间以导通或切断辅换热组件12与换向组件22之间的流路。从而可知,当第一控制阀32开启,第二控制阀33关闭时,辅换热组件12的第二端与第一气体出口312连通。当第一控制阀32关闭,第二控制阀33开启时,辅换热组件12的第二端与第二阀口222连通。

由此可知,在本发明实施例的空调系统100中,室外机2与第一室内机1通过切换装置3相连,室外机2与切换装置3之间只有两根连接管,从而使本发明实施例的空调系统100可以为二管制空调系统100,使室外机2可在二管制的空调系统100中通用,例如二管制的多联机系统,有利于扩大室外机2的适用范围,降低厂家生产空调系统100的成本。

如图1所示,在本发明实施例的空调系统100中,当第一阀口221与第三阀口223连通,第一控制阀32关闭且第二控制阀33开启时,则第二阀口222与第四阀口224连通,辅换热组件12与第二阀口222连通。此时,压缩机21内的高温高压的气态冷媒经排气口211排出后,依次流经第一阀口221和第三阀口223,然后流动至室外换热器23进行冷凝放热,换热后的高温高压的纯液态冷媒流动至第一气液分离器31内,由第一气液分离出的液态冷媒由第一液体出口313流出且朝向第一室内机1流动,其中一部分冷媒流经主换热组件11进行蒸发吸热,另一部分冷媒流经辅换热器121进行蒸发吸热,换热后的冷媒均在流过第二阀口222和第四阀口224后经压缩机21的回气口212流回压缩机21。由此可实现空调系统100的纯制冷功能。

如图2所示,在本发明实施例的空调系统100中,当第一阀口221与第二阀口222连通,第一控制阀32关闭且第二控制阀33开启时,则第三阀口223与第四阀口224连通,辅换热组件12与第二阀口222连通。此时,压缩机21内的高温高压的气态冷媒经排气口211排出后,依次流经第一阀口221和第二阀口222,然后朝向第一室内机1流动,其中一部分冷媒流经主换热组件11进行冷凝放热,另一部分冷媒流经第二控制阀33后流动至辅换热组件12进行冷凝放热,两路换热后的冷媒均在流经第一气液分离器31后流向室外换热器23进行蒸发吸热,换热后的冷媒再依次流过第三阀口223和第四阀口224,最后经压缩机21的回气口212流回压缩机21。由此可实现空调系统100的纯制热功能。

如图3所示,在本发明实施例的空调系统100中,当第一阀口221与第三阀口223连通,第一控制阀32开启且第二控制阀33关闭时,则第二阀口222与第四阀口224连通,辅换热组件12与第一气体出口312连通。此时,压缩机21内的高温高压的气态冷媒经排气口211排出后,依次流经第一阀口221和第三阀口223,然后流动至室外换热器23进行冷凝放热,此时可减小室外换热器23的输出,由此使得流经室外换热器23的冷媒为高温高压的气液两相状态,然后冷媒流动至第一气液分离器31内,由第一气液分离器31分离出的气态冷媒由第一气体出口312流出且流经第一控制阀322后朝向辅换热组件12流动,冷媒在辅换热组件12处进行冷凝放热后流向主换热组件11。由第一气液分离器31分离出的液态冷媒由第一液体出口313流出且朝向主换热组件11流动,两路冷媒均在主换热组件11处进行蒸发吸热,换热后的冷媒均在流过第二阀口222和第四阀口224后经压缩机21的回气口212流回压缩机21。

同时可知,此时,第一室内机1中的主换热组件11进行制冷,而辅换热组件12进行制热,从而空调系统100可控制室内回风首先流经主换热组件11,进而主换热组件11可与空气进行换热以降低空气的温度,使空气中的水蒸气的温度达到露点以下,进而使水蒸气可以冷凝成液态的水,由此可以降低空气的湿度,达到除湿的目的。已知经主换热组件11换热后的空气温度降低,空调系统100使与主换热组件11换热后的空气再流经辅换热组件12以与辅换热组件12进行换热,进而可以提高空气的温度。由此不但达到了除湿的目的,而且可在一定程度上保证空气的温度不下降,有利于实现恒温除湿,进而提高用户的舒适性。使本发明实施例的空调系统100可用于在某些季节(例如梅雨季节),室内温度并不高,但湿度很大的环境下。需要说明的是,当空调系统100在进行恒温除湿时,为了在一定程度上保证第一气液分离器31中分离出来的气态冷媒的量,可进一步减小室外换热器23的输出而使冷媒进行冷凝放热不充分。其中减小室外换热器23的输出可以通过降低室外换热器23处的风机转速来实现。

可以理解的是,若在利用本发明实施例的空调系统100进行除湿时,使进入到第一室内机1的气流先流经辅换热组件12以换热升温,再流经主换热组件11以进行换热而降温除湿(此时的温度需降到露点以下),则排出至室内的空气仍然为低温的空气,无法实现恒温除湿的目的。由此可知,在利用本发明实施例的空调系统100进行除湿时,需要控制室内回风的方向,使进入到第一室内机1的气流顺次流经主换热组件11和辅换热组件12(例如,在生产第一室内机1时,可使主换热组件11和辅换热组件12在气流的流动方向上顺次排布),即使空气先降温,将水蒸气冷凝成液体,然后再使除湿后的空气升温,由此才可以得到恒温干燥的空气,达到大体恒温除湿的目的。

综上可知,本发明实施例的空调系统100可实现空调系统100的恒温除湿功能,进而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实施例的空调系统100可以减少一根铜管的安装,进而减少空调系统100的生产成本和安装工作量。同时可使本发明实施例的空调系统100能够应用热泵外机,使空调生产厂家无需专门生产用于可实现恒温除湿功能的空调系统的室外机,由此可降低厂家生产空调系统100的成本,提高空调系统100的生产效率。

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空调系统100,通过在第一室内机1和室外机2之间设置切换装置3,使切换装置3包括:第一气液分离器31、第一控制阀32和第二控制阀33。其中,第一气液分离器31包括第一气液入口311、第一气体出口312和第一液体出口313,第一气液入口311与室外换热器23的第二端相连,第一液体出口313分别与主换热组件11的第一端和辅换热组件12的第一端相连,主换热组件11的第二端与第二阀口222相连,辅换热组件12的第二端分别与第一气体出口312和第二阀口222相连。第一控制阀32连接在辅换热组件12与第一气液分离器31之间以导通或切断辅换热组件12与第一气液分离器31之间的流路。第二控制阀33连接在辅换热组件12和换向组件22之间以导通或切断辅换热组件12与换向组件22之间的流路。从而可实现空调系统100的恒温除湿功能。同时可使空调系统100能够应用热泵外机,使空调生产厂家无需专门生产用于可实现恒温除湿功能的空调系统的室外机,由此可降低厂家生产空调系统100的成本,提高空调系统100的生产效率。

如图1-图3所示,根据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室外机2还包括第一旁通管路24和第三控制阀25,第一旁通管路24的第一端与排气口211相连,第一旁通管路24的第二端与第一气液入口311相连,第三控制阀25连接在第一旁通管路24中以导通或切断第一旁通管路24。由此可知,在第三控制阀25导通第一旁通管路24时,由压缩机21的排气口211排出的高温高压的气态冷媒中的一部分可直接经过第一旁通管路24直接流动至第一气液分离器31中。从而在空调系统100进行恒温除湿时,可控制第三控制阀25导通第一旁通管路24,进而可以增大进入到第一气液分离器31中的气态冷媒的流量,由此有利于增大流动至辅换热组件12处的气态冷媒,进而提高辅换热组件12对空气的换热能力,有利于提高经主换热组件11降温除湿后的空气的温度,有利于进一步保证空调系统100的恒温除湿功能。可以理解的是,当空调系统100进行纯制冷或纯制热时,可关闭第三控制阀25,有利于保证空调系统100的换热效率,保证空调系统100的可靠性。

在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中,第三控制阀25为电磁阀或电子膨胀阀。由此不但可以保证第三控制阀25的可靠性,而且还可以使第三控制阀25具有调节流经第一旁通管路24的气态冷媒的流量的作用。当然第三控制阀25还可以形成为其他结构,例如热力膨胀阀,只要保证第三控制阀25能够有效地导通或切断第一旁通管路24即可。

如图1-图3所示,根据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切换装置3还包括过冷器34和第一节流装置35,过冷器34具有主换热流路341和辅换热流路342,主换热流路341的进口261与第一液体出口313相连,主换热流路341的出口262分别与第一节流装置35的第一端和第一室内机1相连,第一节流装置35的第二端与辅换热流路342的进口261相连,辅换热流路342的出口262与第二阀口222相连。

从而当空调系统100进行纯制冷或者除湿时,可控制第一节流装置35开启。已知,由第一液体出口313排出的液态冷媒中难免会夹带一些气态的冷媒,当上述的冷媒经过主换热流路341后,一部分会经过第一节流装置35的节流降压作用后可进入到辅换热流路342内,然后辅换热流路342内的冷媒与主换热流路341内的冷媒进行换热,辅换热流路342内的冷媒由低温低压的气液两相态在过冷器34内蒸发换热变成过热态气体,最终流经第二阀口222和第四阀口224后经过回气口212流回压缩机21。主换热流路341内冷媒经过换热变成过冷态冷媒,进而可流入至第一室内机1中进行蒸发吸热,实现第一室内机1的制冷功能或除湿功能。从而可知,本发明实施例的空调系统100,通过使切换装置3包括过冷器34和第一节流装置35,从而可以有效地提高第一室内机1的制冷能力和除湿能力,同时有效地降低第一室内机1用于制冷时内部(例如节流装置)产生的冷媒噪声。提高用户的舒适性,有利于提高空调系统100的可靠性。可以理解的是,当空调系统100进行纯制热时,应控制第一节流装置35关闭以防止由流过第二阀口222的高温高压的气态冷媒流入辅换热流路342内而影响空调系统100的换热效率。

在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中,第一节流装置35为电子膨胀阀或热力膨胀阀。由此可以保证第一节流装置35的节流降压的可靠性,进而保证切换装置3的可靠性,保证空调系统100工作的可靠性。

如图1-图3所示,根据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切换装置3还包括第二节流装置36,第二节流装置36的第一端与第一液体出口313相连,第二节流装置36的第二端分别与主换热组件11的第一端和辅换热组件12的第一端相连。已知,当空调系统100进行恒温除湿时,由第一气体出口312排出的冷媒和由第一液体出口313排出的冷媒压强大体相同,经过第一气体出口312排出的冷媒需要流至辅换热组件12进行冷凝放热,而此时辅换热组件12的第一端与第一液体出口313相连,辅换热组件12的第二端与第一气体出口312相连,从而第二节流装置36的设置可以有效地对从第一液体出口313流出的冷媒进行节流降压,由此可使得辅换热组件12第二端的冷媒压强大于第一端的压强,由此可以保证冷媒的顺利流动,使冷媒在辅换热组件12和主换热组件11中与空气能够可靠地进行换热。由此可实现空调系统100的恒温除湿功能。提高空调系统100的可靠性。

在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中,空调系统100还包括第二室内机(图未示出)和第三室内机(图未示出),第二室内机的第一端与第二节流装置36的第二端相连,第二室内机的第二端与第二阀口222相连,第三室内机的第一端与第二节流装置36的第二端相连,第三室内机的第二端分别与第一气体出口312和第二阀口222相连,第三室内机与第一气液分离器31之间连接有第四控制阀(图未示出)以导通或切断第三室内机与第一气液分离器31之间的流路,第三室内机和换向组件22之间连接有第五控制阀(图未示出)以导通或切断第三室内机与换向组件22之间的流路。由此可知,空调系统100形成为多联机系统,可以将第一室内机1至第三室内机安装至三个房间,实现对三个房间的换热功能。

综上可知,在本发明实施例的空调系统100中,当第一阀口221与第三阀口223连通,第四控制阀关闭且第五控制阀开启时,则第二阀口222与第四阀口224连通,第三室内机与第二阀口222连通。此时,压缩机21内的高温高压的气态冷媒经排气口211排出后,依次流经第一阀口221和第三阀口223,然后流动至室外换热器23进行冷凝放热,换热后的冷媒流动至第一气液分离器31内,由第一气液分离出的液态冷媒由第一液体出口313流出后经第二节流装置36节流降压,然后其中一部分冷媒流经第二室内机进行蒸发吸热,另一部分冷媒流经第三室内机进行蒸发吸热,换热后的冷媒均在流过第二阀口222和第四阀口224后经压缩机21的回气口212流回压缩机21。由此可实现空调系统100的纯制冷功能,即第二室内机和第三室内机可实现同时制冷效果。

在本发明实施例的空调系统100中,当第一阀口221与第二阀口222连通,第四控制阀关闭且第五控制阀开启时,则第三阀口223与第四阀口224连通,第三室内机与第二阀口222连通。此时,压缩机21内的高温高压的气态冷媒经排气口211排出后,依次流经第一阀口221和第二阀口222,然后朝向第二室内机和第三室内机流动,其中一部分冷媒流经第二室内机进行冷凝放热,另一部分冷媒流经第五控制阀后流动至第三室内机进行冷凝放热,两路换热后的冷媒均在流经第一气液分离器31后流向室外换热器23进行蒸发吸热,换热后的冷媒再依次流过第三阀口223和第四阀口224,最后经压缩机21的回气口212流回压缩机21。由此可实现空调系统100的纯制热功能,即第二室内机和第三室内机可实现同时制热效果。

在本发明实施例的空调系统100中,当第一阀口221与第三阀口223连通,第四控制阀开启且第五控制阀关闭时,则第二阀口222与第四阀口224连通,第三室内机与第一气体出口312连通。此时,压缩机21内的高温高压的气态冷媒经排气口211排出后,依次流经第一阀口221和第三阀口223,然后流动至室外换热器23进行冷凝放热,换热后的冷媒流动至第一气液分离器31内,由第一气液分离器31分离出的气态冷媒由第一气体出口312流出且在流经第四控制阀后朝向第三室内机流动,冷媒在第三室内机处进行冷凝放热,由此使得第三室内机实现制热效果。换热后的冷媒流向第二室内机,由第一气液分离器31分离出的液态冷媒由第一液体出口313流出经第二节流装置36节流降压后朝向第二室内机流动,两路冷媒均在第二室内机处进行蒸发吸热,换热后的冷媒均在流过第二阀口222和第四阀口224后经压缩机21的回气口212流回压缩机21。由此使得第二室内机实现制冷效果。从而使本发明实施例的空调系统100可实现同时制冷制热的效果,使空调系统100的功能多样化,满足同一个家庭中不同的换热需求,有效地提升用户的使用感受。

在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中,第二节流装置36、第四控制阀和第五控制阀分别为电磁阀。从而使第二节流装置36、第四控制阀和第五控制阀可以有效且可靠地控制冷媒的流量,提高空调系统100使用的可靠性。

如图1-图3所示,根据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切换装置3还包括第二旁通管路37和第六控制阀38,第二旁通管路37的第一端分别与主换热组件11的第一端和辅换热组件12的第一端相连,第二旁通管路37的第二端与室外换热器23的第二端相连,第六控制阀38连接在第二旁通管路37中以导通或切断第二旁通管路37。由此可知,当第六控制阀38开启时,第二旁通管路37导通,当第六控制阀38关闭时,第二旁观管路被切断。从而在空调系统100进行纯制冷和恒温除湿时,可关闭第六控制阀38以切断第二旁通管路37。在空调系统100进行纯制热时,可打开第六控制阀38,从而可使流经主换热组件11和辅换热组件12的冷媒无需流经第一气液分离器31,而是分别通过第二旁通管路37直接流动至室外换热器23进行蒸发吸热,换热后的冷媒在流经第三阀口223和第四阀口224后,最终通过回气口212流回压缩机21。由此可以提高空调系统100的可靠性。

在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中,第六控制阀38为电子膨胀阀或热力膨胀阀。也就是说,第六控制阀38不但具有导通和切断第二旁通管路37的功能,还可以节流降压。从而提高了第六控制阀38的可靠性,有利于提高空调系统100的可靠性。

在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中,第六控制阀38为单向阀,单向阀用于将从第一室内机1流出的冷媒导向室外换热器23。从而可以保证在空调系统100进行纯制冷和恒温除湿时,冷媒不会流经第二旁通管路37,在空调系统100进行纯制热时,在第一室内机1换热后的冷媒可以直接通过第二旁通管路37而流动至室外机2。进而提高空调系统100的可靠性,同时使第六控制阀38的结构简单、成本低。

根据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第一控制阀32和第二控制阀33中的至少一个为电磁阀。由此可知,在本发明的具体实施例中,第一控制阀32和第二控制阀33中的一个可以为电磁阀,第一控制阀32和第二控制阀33也可以均为电磁阀。已知电磁阀具有成本低、反应灵敏、可靠性高的优点,从而可以提高空调系统100的可靠性。

如图1-图3所示,根据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室外机2还包括油分离器26,油分离器26包括进口261、出口262和回油口263,进口261与排气口211相连,出口262与第一阀口221相连,回油口263与回气口212相连。已知油分离器26可以实现冷媒气体与润滑油的分离,分离完成后的冷媒气体通过出口262排出并流向换向组件22,分离出的润滑油可以通过回油口263和回气口212流回至到压缩机21中,从而可以实现润滑油的循环利用。

如图1-图3所示,在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中,回油口263与回气口212之间设有毛细管26a。已知毛细管26a具有节流的作用,从而可以对由回油口263流向回气口212的介质(润滑油或润滑油中夹杂的气态冷媒)起到节流降压的作用,进而使介质可以顺利地流回压缩机21。

在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中,回油口263与回气口212之间设有过滤器(图未示出)。从而过滤器可以有效地过滤流回压缩机21的润滑油,有效地避免润滑油中夹杂的固体渣(如在生产油分离器26或润滑油的流动管路时留在内部的金属屑渣)等随着润滑油流回压缩机21,进而有利于提高压缩机21使用的可靠性,提高空调系统100的可靠性。

如图1-图3所示,根据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室外机2还包括第二气液分离器27,第二气液分离器27包括第二气液入口271和第二气体出口272,第二气液入口271与第四阀口224相连,第二气体出口272与回气口212相连。由此可以保证压缩机21的正常运行。具体而言,换热完成后的冷媒回流到压缩机21中进行再次压缩,由此可以保证冷媒的循环利用。通常换热完成后的冷媒为气液两相的状态,由于液态的冷媒压缩比很小,液态冷媒进入到压缩机21后容易导致压缩机21的动力部件的损坏。而第二气液分离器27的设置可以实现气态和液态冷媒的分离。当气液两相的冷媒进入到第二气液分离器27后,第二气液分离器27可以将气态的冷媒分离并从第二气体出口272排出,最终通过回气口212流回到压缩机21中,第二气液分离器27分离出的液态的冷媒则存储在第二气液分离器27中。

如图1-图3所示,根据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主换热组件11包括串联设置的主换热器111和主节流装置112,辅换热组件12包括串联设置的辅换热器121和辅节流装置122。从而可知,主节流装置112可对流经主换热组件11的冷媒进行节流降压,辅节流装置122可对流经辅换热组件12的冷媒进行节流降压,由此可以保证主换热组件11和辅换热组件12的换热效果,保证空调系统100的可靠运行。

根据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换向组件22为四通阀。由此,不但使得换向组件22的结构简单、成本低,而且使换向组件22的反应灵敏、工作的可靠性高。

根据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室外机2还包括室外节流装置28,室外节流装置28的两端分别与室外换热器23和切换装置3相连。由此可以保证冷媒在空调系统100的流路中流动的可靠性,使空调系统100能够可靠运行。

根据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压缩机21为多缸压缩机21。由此可以提高压缩机21对冷媒的压缩能力,提高空调系统100的换热效率,提高空调系统100的能效。

下面参考图1-图3对根据本发明一个具体实施例的空调系统100的结构进行详细说明。但是需要说明的是,下述的说明仅具有示例性,普通技术人员在阅读了本发明的下述技术方案之后,显然可以对其中的技术方案或者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组合或者替换、修改,这也落入本发明所要求的保护范围之内。

如图1-图3所示,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空调系统100,空调系统100为二管制多联机系统。空调系统100包括:第一室内机1、室外机2和切换装置3。

其中第一室内机1包括:主换热组件11和辅换热组件12,主换热组件11包括串联设置的主换热器111和主节流装置112,辅换热组件12包括串联设置的辅换热器121和辅节流装置122。

室外机2包括:压缩机21、换向组件22、室外换热器23、室外节流装置28、油分离器26和第二气液分离器27。

其中压缩机21具有排气口211和回气口212。换向组件22为四通阀,换向组件22包括第一阀口221至第四阀口224,第一阀口221与第二阀口222和第三阀口223中的一个连通,第四阀口224与第二阀口222和第三阀口223中的另一个连通。油分离器26包括进口261、出口262和回油口263,进口261与排气口211相连,出口262与第一阀口221相连,回油口263与回气口212相连。回油口263与回气口212之间设有毛细管26a。第二气液分离器27包括第二气液入口271和第二气体出口272,第二气液入口271与第四阀口224相连,第二气体出口272与回气口212相连。室外换热器23的第一端与第三阀口223连通、第二端与室外节流装置28相连。

切换装置3包括:第一气液分离器31、第一控制阀32、第二控制阀33、过冷器34、第一节流装置35和第二节流装置36。

其中,第一气液分离器31包括第一气液入口311、第一气体出口312和第一液体出口313,第一气液入口311与室外节流装置28相连,第一液体出口313分别与主换热组件11的第一端和辅换热组件12的第一端相连,主换热组件11的第二端与第二阀口222相连,辅换热组件12的第二端分别与第一气体出口312和第二阀口222相连。第一控制阀32连接在辅换热组件12与第一气液分离器31之间以导通或切断辅换热组件12与第一气液分离器31之间的流路。第二控制阀33连接在辅换热组件12和换向组件22之间以导通或切断辅换热组件12与换向组件22之间的流路。其中第一控制阀32和第二控制阀33分别为电磁阀。

过冷器34具有主换热流路341和辅换热流路342,主换热流路341的进口261与第一液体出口313相连,主换热流路341的出口262分别与第一节流装置35的第一端和第一室内机1相连,第一节流装置35的第二端与辅换热流路342的进口261相连,辅换热流路342的出口262与第二阀口222相连。第二节流装置36的第一端与第一液体出口313相连,第二节流装置36的第二端分别与主换热组件11的第一端和辅换热组件12的第一端相连。并且第一节流装置35为电子膨胀阀,第二节流装置36为电磁阀。

切换装置3还包括第二旁通管路37和第六控制阀38,第二旁通管路37的第一端分别与主换热组件11的第一端和辅换热组件12的第一端相连,第二旁通管路37的第二端与室外换热器23的第二端相连,第六控制阀38连接在第二旁通管路37中以导通或切断第二旁通管路37。并且第六控制阀38为单向阀,单向阀用于将从第一室内机1流出的冷媒导向室外换热器23。

其中室外机2还包括第一旁通管路24和第三控制阀25,第一旁通管路24的第一端与排气口211相连,第一旁通管路24的第二端与第一气液入口311相连,第三控制阀25连接在第一旁通管路24中以导通或切断第一旁通管路24。并且第三控制阀25为电磁阀。

由此,如图1所示,在本发明实施例的空调系统100进行纯制冷时,控制换向组件22的第一阀口221与第三阀口223连通,第一控制阀32关闭、第二控制阀33开启、第三控制阀25关闭,控制第一节流装置35自动控制,第二节流装置36保持全开状态,此时,第二阀口222与第四阀口224连通,辅换热组件12与第二阀口222连通。压缩机21内的高温高压的气态冷媒经排气口211排出后,依次流经第一阀口221和第三阀口223,然后流动至室外换热器23进行冷凝放热,从而使冷媒形成为高压液态冷媒,换热后的冷媒流动至第一气液分离器31内,由第一气液分离出的液态冷媒由第一液体出口313流出且朝向第一室内机1流动,其中一部分冷媒流经主换热组件11进行蒸发吸热,另一部分冷媒流经辅换热器121进行蒸发吸热,经主换热组件11和辅换热组件12换热后的冷媒形成为低压气态,换热后的冷媒均在流过第二阀口222和第四阀口224后进入到第二气液分离器27中,被第二气液分离器27分离出的气态冷媒经过回气口212流回压缩机21,液态冷媒留在第二气液分离器27中。

如图2所示,在本发明实施例的空调系统100进行纯制热时,控制第一阀口221与第二阀口222连通,第一控制阀32关闭、第二控制阀33开启和第三控制阀25关闭,控制第一节流装置35关闭,第二节流装置36保持全开状态,此时第三阀口223与第四阀口224连通,辅换热组件12与第二阀口222连通。压缩机21内的高温高压的气态冷媒经排气口211排出后,依次流经第一阀口221和第二阀口222,然后朝向第一室内机1流动,其中一部分冷媒流经主换热组件11进行冷凝放热,另一部分冷媒流经第二控制阀33后流动至辅换热组件12进行冷凝放热,两路换热后的冷媒汇合后流回至切换装置3,并且通过第二旁通管路37流动至室外机2,经室外节流装置28节流降压后流动至室外换热器23处,在室外换热器23处进行蒸发吸热,进而使换热后的冷媒形成为低压气态冷媒,然后冷媒再依次流过第三阀口223和第四阀口224,然后进入到第二气液分离器27中,被第二气液分离器27分离出的气态冷媒经过回气口212流回压缩机21,液态冷媒留在第二气液分离器27中。

如图3所述,在本发明实施例的空调系统100进行恒温除湿时,控制第一阀口221与第三阀口223连通,第一控制阀32和第三控制阀25开启,第二控制阀33关闭,控制第一节流装置35自动控制,第二节流装置36保持全开状态,此时,第二阀口222与第四阀口224连通,辅换热组件12与第一气体出口312连通。压缩机21内的高温高压的气态冷媒经排气口211排出后,依次流经第一阀口221和第三阀口223,一部分冷媒流动至室外换热器23进行冷凝放热,控制换热后的冷媒被不完全冷却而形成高压气液混合的冷媒,另一部分冷媒流经第一旁通管路24,流经第一旁通管路24的冷媒为高压的气态冷媒,两路冷媒混合后经第一气液入口311流进第一气液分离器31中,由第一气液分离器31分离出的气态冷媒由第一气体出口312流出且流经第一控制阀32后朝向辅换热组件12流动,冷媒在辅换热组件12处进行冷凝放热后流向主换热组件11。由第一气液分离器31分离出的液态冷媒由第一液体出口313流出且朝向主换热组件11流动,两路冷媒均在主换热组件11处进行蒸发吸热,进而使换热后的冷媒形成为低压气态冷媒,换热后的冷媒再依次流经第二阀口222和第四阀口224,然后进入到第二气液分离器27中,被第二气液分离器27分离出的气态冷媒经过回气口212流回压缩机21,液态冷媒留在第二气液分离器27中。

综上可知,本发明实施例的空调系统100具有纯制冷功能、纯制热功能和恒温除湿功能,并且可实现二管制空调系统100的恒温除湿功能,进而可以减少空调系统100的生产成本和安装工作量。同时可使二管制的空调系统100可使用热泵外机,使空调生产厂家无需专门生产用于可实现恒温除湿功能的空调系统的室外机,由此可降低厂家生产空调系统100的成本,提高空调系统100的生产效率。

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空调系统100的其他构成以及操作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而言都是已知的,这里不再详细描述。

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顺时针”、“逆时针”、“轴向”、“径向”、“周向”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发明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此外,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除非另有说明,“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

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连通”、“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连通,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连通,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发明中的具体含义。

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参考术语“一个实施例”、“一些实施例”、“示意性实施例”、“示例”、“具体示例”、或“一些示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包含于本发明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一定指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示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可以在任何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

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发明的实施例,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发明的原理和宗旨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发明的范围由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