烟气热焓自驱动净化处理与热能利用系统及使用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20607253发布日期:2020-05-01 22:12阅读:163来源:国知局
烟气热焓自驱动净化处理与热能利用系统及使用方法与流程

本发明涉及废气净化、冷却、蒸汽发生、吸收式热泵、吸收式制冷等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烟气热焓自驱动净化处理与热能利用系统及使用方法。



背景技术:

工业生产中很多领域涉及烟气冷却、过滤等净化处理,如火电厂烟气脱硫脱硝,纺织印染等行业含有挥发性有机化合物(voc)废气的脱除,干燥工艺中高含湿废气的能量回收等。

用溶剂吸收有害成份是烟气净化工艺中交常见的操作。为提高吸收操作效率,往往要对烟气进行冷却,以降低操温度,而这又造成能量的浪费,同时吸上液还需再生,或补充吸收剂,使得工艺复杂,运行成本较高,在运用热泵进行干燥废气能量回收时,则往往要向环境排放部分能量,以达到干燥系统的能量平衡,故也存在能量的浪费。

因此,需要对现有技术进行改进。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高效的烟气热焓自驱动净化处理与热能利用系统及使用方法。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烟气净化系统,包括发生器一、发生器二、蒸发器一、冷却器、蒸发器二、蒸发器三、吸收器一、冷凝器一、吸收器二和冷凝器二;

所述发生器一、发生器二、蒸发器一、冷却器、蒸发器二、蒸发器三、吸收器一、冷凝器一、吸收器二和冷凝器二的烟气通道连通;

所述发生器一的蒸汽出口与冷凝器二的换热管进口连接,冷凝器二的换热管出口经过节流阀一与蒸发器二的换热管进口连接,蒸发器二的换热管出口与吸收器二的气体进口连接;

所述发生器一的浓溶液出口经过溶液泵一与吸收器二的浓溶液进口连接,吸收器二的稀溶液出口与发生器一的稀溶液进口连接;

所述发生器二的蒸汽出口与冷凝器三进口连接,冷凝器三出口经节流阀三后与蒸发器一的换热管进口连接,蒸发器一的换热管出口吸收器三的蒸汽进口连接,吸收器三的稀溶液出口与发生器二的稀溶液进口连接,发生器二的浓溶液出口经过溶液泵六与吸收器三的浓溶液进口连接;

所述吸收器三和发生器二的换热管通过溶液泵七相互连接;

所述发生器二的蒸汽出口与冷凝器一的换热管进口连接,冷凝器一的换热管出口经节流阀二与蒸发器三的换热管进口连接,蒸发器三的换热管出口与吸收器一的换热管进口连接,吸收器一的换热管出口通过溶液泵二与发生器二的稀溶液进口连接,发生器二的浓溶液出口经过溶液泵三与吸收器一的浓溶液进口连接。

本发明还提供一种烟气、废气热能回收利用系统,包括发生器二、蒸发器一、冷凝器三、吸收器三、冷凝器四、吸收器四、发生器三、蒸发器三和预热器;

所述发生器二的浓溶液出口通过溶液溶液泵六与吸收器三的浓溶液进口连接,发生器二的蒸汽出口与冷凝器三进口连接,冷凝器三出口经过节流阀三与蒸发器一的蒸汽进口连接,蒸发器一的蒸汽出口与吸收器三的蒸汽进口连接,吸收器三的稀溶液出口通过溶液泵五与发生器二的稀溶液进口连接;

所述发生器三的浓溶液出口通过溶液泵九与吸收器四的浓溶液进口连接,

所述发生器三的蒸汽出口与冷凝器四进口连接,冷凝器四的出口经过节流阀四与蒸发器三的进口连接,蒸发器三的蒸汽出口与吸收器四的蒸汽进口连接;

所述吸收器四的稀溶液出口经过溶液泵八与发生器三的稀溶液进口连接;

所述预热器的出口与吸收器四的换热管进口连接,吸收器四的换热管出口通过溶液泵七与吸收器三的换热管进口连接。

本发明还提供一种高温热能回收利用的系统,包括发生器二、蒸发器一、冷凝器三、吸收器三、冷凝器四、吸收器四、发生器三、蒸发器三、吸收器五、吸收器六、蒸发器四和冷凝器五;

所述发生器二的浓溶液出口通过溶液溶液泵六与吸收器三的浓溶液进口连接,发生器二的蒸汽出口与冷凝器三进口连接,冷凝器三出口经过节流阀三与蒸发器一的蒸汽进口连接,蒸发器一的蒸汽出口与吸收器三的蒸汽进口连接,吸收器三的稀溶液出口通过溶液泵五与发生器二的稀溶液进口连接;

所述发生器三的浓溶液出口通过溶液泵九与吸收器四的浓溶液进口连接,

所述发生器三的蒸汽出口与冷凝器四进口连接,冷凝器四的出口经过节流阀四与蒸发器三的进口连接,蒸发器三的蒸汽出口与吸收器四的蒸汽进口连接;

所述吸收器四的稀溶液出口经过溶液泵八与发生器三的稀溶液进口连接;

所述吸收器三和吸收器五的换热管通过溶液泵七相互连接;

所述吸收器五的蒸汽出口与冷凝器五的蒸汽进口连接,冷凝器五的液体出口通过节流阀五后与蒸发器四的液体进口连接,蒸发器四的蒸汽出口与吸收器六的蒸汽进口连接;

所述吸收器五的浓溶液出口与吸收器六的浓溶液进口连接,吸收器六的稀溶液出口通过溶液泵十一与发生器二的稀溶液进口连接;

所述蒸发器四和吸收器四的换热管相互连接。

本发明还提供一种烟气净化系统使用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废气先进入发生器一,流过发生器一的换热管外表面,放出热量,加热淋布在换热管内壁面上的稀溶液,稀溶液吸热后蒸发、浓缩,产生的蒸汽进入冷凝器二的换热管,在管内冷凝放热,加热流过冷凝器二的换热管外表面的废气;蒸汽在冷凝器二的换热管内冷凝放热后,成为液体,经节流阀一进入蒸发器二的换热管内,在换热管内壁面蒸发、吸热,同时冷却流经蒸的换热管外表面的废气,液体吸热成为气体后,进入吸收器二,发生器一中产生的浓溶液经溶液泵一也送入吸收器二,淋布在吸收器二的换热管的内壁面上,吸收来自蒸发器二的蒸汽,流过吸收器二的换热管外表面的废气被加热;

2)、废气从发生器一流出后进入发生器二,流经发生器二的换热管的外表面,加热淋布在换热管内表面的稀溶液,产生的蒸汽进入冷凝器三,在冷凝器三的换热管外表面冷凝成液体,经节流阀三节流后进入蒸发器一,淋布在蒸发器一的换热管内表面上蒸发吸热,产生的蒸汽进入吸收器三,被淋布在吸收器三换热管外表面的浓溶液吸收;在发生器二的换热管内被加热浓缩后的溶液由溶液泵六送入吸收器三,淋布在吸收器三的换热管外辟面上,吸收来自蒸发器一的蒸汽,放出热量加热换热管内的载热剂,载热剂由溶液泵七驱动在发生器二的换热管和吸收器三的换热管内循环;

3)、废气从蒸发器一流出后,进入冷却器,被冷却器的换热管内的冷却水进一步冷却后,进入蒸发器二,流经被蒸发器二的换热管外表面,被换热管内壁面上蒸发吸热的液体冷却后,进入蒸发器三,流经蒸发器三的换热管外表面,被换热管内壁面上蒸发吸热的液体进一步冷却,湿度降低后,依次流经吸收器一、冷凝器一、吸收器二、冷凝器二的换热管的外表面,被依次加热;

4)、蒸发器二中产生的蒸汽进入吸收器二,被淋布在吸收器二的换热管内辟面上的溶液吸收,放出热量加热流经吸收器二的换热管外表面的废气;吸收器二的稀溶液经溶液泵四送入发生器一中蒸发、浓缩;

5)、发生器二中产生的蒸汽进入冷凝器一的换热管,在换热管内避面冷凝放热,加热流经换热管外表面的废气,冷凝后的液体经节流阀二节流后进入蒸发器三,在蒸发器三的换热管内壁面上蒸发吸热,冷却流经蒸发器三的换热管外表面的废气;

6)、蒸发器三中产生的蒸汽进入吸收器一,发生器二中生产的浓溶液由溶液泵三送入吸收器一,淋布在吸收器一的换热管的内壁面上,吸收来自蒸发器三的蒸汽,放出热量加热流经吸收器一的换热管外表面的废气;吸收器一中,吸收蒸汽后的溶液由溶液泵二送入发生器二,淋布在发生器二的换热管外表面上,被管内的载热剂加热,蒸发、浓缩,产生的蒸汽进入冷凝器一冷凝放热,浓溶液由溶液泵三送入吸收器一。

本发明还提供一种烟气、废气热能回收利用系统使用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烟气依次流过发生器二、蒸发器一、发生器三、蒸发器三、预热器,在流经上述部件时,烟气放出热量,温度逐级降低;在发生器二中稀溶液被浓缩、再生成为浓溶液后,由溶液溶液泵六送入吸收器三,喷淋在吸收器三的盘管上;

2)、发生器二中产生的蒸汽在冷凝器三中被冷却水冷却,冷凝成液体后,经节流阀三节流后进入蒸发器一,在蒸发器一的换热管中蒸发,从流经换热管外的烟气中吸热,成为蒸汽后,进入吸收器三,被来自发生器二的浓溶液吸收,放出潜热,加热吸收器三盘管中的载热介质;浓溶液在吸收器三中吸收蒸发器一产生的蒸汽后成为稀溶液,由溶液泵五送入发生器二中再生,浓缩成为浓溶液;

3)、烟气流经发生器二、蒸发器一后,流过发生器三的换热管的外壁面,加热换热管内的稀溶液,使之浓缩为浓溶液后,由溶液泵九送入吸收器四,发生器三中产生的蒸汽进入冷凝器四,被冷凝器四中换热管内的冷却水冷却,冷凝成为液体后,经节流阀四节流降压,进入蒸发器三的换热管内,从流经换热管外的烟气中吸热蒸发,成为蒸汽后进入吸收器四,被喷淋在吸收器四的换热管表面的浓溶液吸收,放出潜热,加热吸收器四换热管内的载热介质,浓溶液吸收蒸汽后成为稀溶液,由溶液泵八送入发生器三的换热管内,从管外烟气中吸热再生;烟气流经蒸发器三的换热管外壁后,进入预热器,流经预热器的换热管外壁,预热换热管内的载热介质;

4)、载热介质由溶液泵十送入预热器预热后,进入吸收器四,被加热后,再经泵送入吸收器三进行加热。

本发明还提供一种高温热能回收利用系统使用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烟气依次流过发生器二、蒸发器一、发生器三和蒸发器三,在流经上述部件时,烟气放出热量,温度逐级降低;在发生器二中稀溶液被浓缩、再生成为浓溶液后,由溶液溶液泵六送入吸收器三,喷淋在吸收器三的盘管上;

2)、发生器二中产生的蒸汽在冷凝器三中被冷却水冷却,冷凝成液体后,经节流阀三节流后进入蒸发器一,在蒸发器一的换热管中蒸发,从流经换热管外的烟气中吸热,成为蒸汽后,进入吸收器三,被来自发生器二的浓溶液吸收,放出潜热,加热吸收器三盘管中的载热介质;浓溶液在吸收器三中吸收蒸发器一产生的蒸汽后成为稀溶液,由溶液泵五送入发生器二中再生,浓缩成为浓溶液;

3)、烟气流经发生器二、蒸发器一后,流过发生器三的换热管的外壁面,加热换热管内的稀溶液,使之浓缩为浓溶液后,由溶液泵九送入吸收器四,发生器三中产生的蒸汽进入冷凝器四,被冷凝器四中换热管内的冷却水冷却,冷凝成为液体后,经节流阀四节流降压,进入蒸发器三的换热管内,从流经换热管外的烟气中吸热蒸发,成为蒸汽后进入吸收器四,被喷淋在吸收器四的换热管表面的浓溶液吸收,放出潜热,加热吸收器四换热管内的载热介质,浓溶液吸收蒸汽后成为稀溶液,由溶液泵八送入发生器三的换热管内,从管外烟气中吸热再生;

4)、载热介质在发生器二中吸热后,由溶液泵七送入发生器二的换热管内,加热喷淋在发生器二的换热管外表面的稀溶液,放出热量温度降低后,回到吸收器三的换热管内重新吸热升温;发生器二中产生的蒸汽进入冷凝器五,被冷凝器五的换热管内的冷却水冷却,冷凝成液体后,经节流阀五进入蒸发器四,喷淋在蒸发器四的换热管外表面蒸发,从蒸发器四的换热管内的载热介质中吸热,成为蒸汽后,进入吸收器六;

5)、稀溶液在发生器二中再生、浓缩后,进入吸收器五,喷淋在吸收器六的换热管外表面,吸收来自蒸发器四的蒸汽,加热吸收器六的换热管内的载热介质;浓溶液在吸收器六中吸收蒸汽后成为稀溶液,由溶液泵十一送入发生器二,喷淋在发生器二的换热管外表面,从发生器二的换热管内的载热介质中吸热,被浓缩、再生;载热介质在吸收器四的换热管内被加热后,进入蒸发器四的换热管内,加热喷淋在蒸发器四的换热管外表面的液体,放出热量温度降低后,回到吸收器四的换热管内,重新吸热。

本发明实施例1所示的系统和工作流程、使用目的,与两份对比文件均不同。

本发明实施例2与对比文件cn201711228266.1“一种烟气驱动余热回收型吸收式热泵”存在差别:对比文件的流程,是众所周知的第一类吸收式热泵的流程,本发明(实施例2)的流程,是第二类吸收式热泵的流程,也叫升温型吸收式热泵,或热变换器(这也是众所周知的);另一个不同是,本发明的方案,是第二类吸收式热泵的串联,可以获得更高温度的热能。共同点是本发明于对比文件的系统中,烟气均先后流过发生器、蒸发器,对比文件中烟气一次流过发生器、蒸发器,本发明申请中烟气两次流过发生器、蒸发器,可以将烟气温度降得更低,热能回收利用更充分,发生温度更高,效率更高;

对比文件cn201810878182.0“一种燃气锅炉烟气余热和凝结水回收的吸收式热泵系统”,同样采用了第一类吸收式热泵,和本发明采用的第二类吸收式热泵的流程不同。第一类吸收式热泵和第二类吸收式热泵的区别,在于发生器生产的蒸汽的热量的处理,第一类吸收式热泵中是利用的,在第二类吸收式热泵中是通过冷却水带走的,这样的好处是冷凝压力更低,相同的热源温度下,发生器可以把溶液浓缩到更高的浓度,从而在吸收器中可以获得温度更高的热能(吸收器可以在更高的温度下工作)

同理,本发明实施例3的系统方案、流程,也是采用第二类吸收式热泵,和对比文件采用第一类吸收式热泵流程有重要区别。

本发明烟气热焓自驱动净化处理与热能利用系统及使用方法的技术优势为:

本发明用废气自身热焓驱动吸收式热泵进行废气处理和能量回收利用。首先利用废气温度较高段的热能驱动吸收式热泵,废气温度降低到饱和温度附近后,再利用含湿量较高的废气的热焓驱动第二类升温型吸收式热泵,得到温度较高的热能,驱动吸收式热泵,先通过蒸发器进一步冷却废气,使其可冷凝的有害成份降低,再通过吸收器、冷凝器将冷却净化、除湿后的废气加热升温后,排入环境或送入干燥系统。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图1为烟气净化系统原理图;

图2为热能回收利用系统原理图;

图3为高温热能回收利用系统原理图;

图4为发生器、蒸发器、吸收器和冷凝器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发生器一,2.发生器二,22.发生器三,3.蒸发器一,5.蒸发器二,6.蒸发器三,4.冷却器,7.吸收器一,9.吸收器二,21吸收器三,8.冷凝器一,10.冷凝器一,20.冷凝器三,11.节流阀一,13.节流阀二,19.节流阀三,12.溶液泵一,14.溶液泵二,15.溶液泵三,16.溶液泵四,17.溶液泵五,18.溶液泵六,23.溶液泵七,24.管板,25.换热管,26翅片,27.下集箱,29.壳体,28.上集箱。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进一步描述,但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并不仅限于此。

实施例1、烟气净化系统,如图1所示,包括发生器一1、发生器二2、蒸发器一3、冷却器4、蒸发器二5、蒸发器三6、吸收器一7、冷凝器一8、吸收器二9和冷凝器二10。

发生器一1、发生器二2、蒸发器一3、冷却器4、蒸发器二5、蒸发器三6、吸收器一7、冷凝器一8、吸收器二9和冷凝器二10的烟气通道相互连通。

发生器一1的蒸汽出口与冷凝器二10的换热管进口连接,冷凝器二10的换热管出口经过节流阀一11与蒸发器二5的换热管进口连接,蒸发器二5的换热管出口与吸收器二9的气体进口连接。

发生器一1的浓溶液出口经过溶液泵一12与吸收器二9的浓溶液进口连接,吸收器二9的稀溶液出口与发生器一1的稀溶液进口连接。

发生器二2的蒸汽出口与冷凝器三20进口连接,冷凝器三20出口经节流阀三19后与蒸发器一3的换热管进口连接,蒸发器一3的换热管出口吸收器三21的蒸汽进口连接,吸收器三21的稀溶液出口与发生器二2的稀溶液进口连接,发生器二2的浓溶液出口经过溶液泵六18与吸收器三21的浓溶液进口连接。

吸收器三21和发生器二22的换热管通过溶液泵七23相互连接。

发生器二22的蒸汽出口与冷凝器一8的换热管进口连接,冷凝器一8的换热管出口经节流阀二13与蒸发器三6的换热管进口连接,蒸发器三6的换热管出口与吸收器一7的换热管进口连接,吸收器一7的换热管出口通过溶液泵二14与发生器二22的稀溶液进口连接,发生器二22的浓溶液出口经过溶液泵三15与吸收器一7的浓溶液进口连接。

发生器一1、发生器二2、蒸发器一3、蒸发器二5、蒸发器三6、吸收器一7、冷凝器一8、吸收器二9、冷凝器二10的结构均相同,如图4所示,均包括壳体29,壳体29中设置有喷淋器、管板24和换热管25。

壳体29中由上下两块水平设置的管板24从上到下分隔出上集箱28、供废气通过的废气通道和下集箱27,换热管25穿过两块管板24和废气通道,用于连同上集箱28和下集箱27。换热管25固定在管板24上,换热管25设置有翅片26,翅片26位于废气通道中,换热管25的顶部穿过管板24后在上集箱28中露出适当长度,并在这部分换热管25上开出多个缺口。上集箱28中的喷淋器位于换热管25和管板24的正上方,喷淋器喷淋出液体,液体可以从缺口流入换热管25内,淋布在换热管25的内壁上。缺口可以倾斜适当角度,使进液有一定程度的旋流,在内壁上更均匀。

上集箱28设置有溶液进口(稀溶液进口等),并与喷淋器连接,上集箱28还可以设置有蒸汽出口;下集箱27设置有溶液出口(浓溶液发生器、稀溶液吸收器等)。

烟气净化系统的使用方法为:

废气先进入发生器一1,流过发生器一1的换热管外表面,放出热量,加热淋布在换热管内壁面上的稀溶液,稀溶液吸热后蒸发、浓缩,产生的蒸汽进入冷凝器二10的换热管,在管内冷凝放热,加热流过冷凝器二10的换热管外表面的废气。蒸汽在冷凝器二10的换热管内冷凝放热后,成为液体,经节流阀一11进入蒸发器二5的换热管内,在换热管内壁面蒸发、吸热,同时冷却流经蒸5的换热管外表面的废气,液体吸热成为气体后,进入吸收器二9,发生器一1中产生的浓溶液经溶液泵一12也送入吸收器二9,淋布在吸收器二9的换热管的内壁面上,吸收来自蒸发器二5的蒸汽,流过吸收器二9的换热管外表面的废气被加热。

废气从发生器一1流出后进入发生器二2,流经发生器二2的换热管的外表面,加热淋布在换热管内表面的稀溶液,产生的蒸汽进入冷凝器三20,在冷凝器三20的换热管外表面冷凝成液体,经节流阀三19节流后进入蒸发器一3,淋布在蒸发器一3的换热管内表面上蒸发吸热,产生的蒸汽进入吸收器三21,被淋布在吸收器三21换热管外表面的浓溶液吸收;在发生器二2的换热管内被加热浓缩后的溶液由溶液泵六18送入吸收器三21,淋布在吸收器三21的换热管外辟面上,吸收来自蒸发器一3的蒸汽,放出热量加热换热管内的载热剂,载热剂由溶液泵七23驱动在发生器二23的换热管和吸收器三21的换热管内循环。

废气从蒸发器一3流出后,进入冷却器4,冷却器4可以用冷却水给烟气冷却降温,降低后面蒸发器的负荷,被冷却器4的换热管内的冷却水进一步冷却后,进入蒸发器二5,流经被蒸发器二5的换热管外表面,被换热管内壁面上蒸发吸热的液体冷却后,进入蒸发器三6,流经蒸发器三6的换热管外表面,被换热管内壁面上蒸发吸热的液体进一步冷却,湿度降低后,依次流经吸收器一7、冷凝器一8、吸收器二9、冷凝器二10的换热管的外表面,被依次加热。

蒸发器二5中产生的蒸汽进入吸收器二9,被淋布在吸收器二9的换热管内辟面上的溶液吸收,放出热量加热流经吸收器二9的换热管外表面的废气;吸收器二9的稀溶液经溶液泵四16送入发生器一1中蒸发、浓缩。

发生器二22中产生的蒸汽进入冷凝器一8的换热管,在换热管内避面冷凝放热,加热流经换热管外表面的废气,冷凝后的液体经节流阀二13节流后进入蒸发器三6,在蒸发器三6的换热管内壁面上蒸发吸热,冷却流经蒸发器三6的换热管外表面的废气。

蒸发器三6中产生的蒸汽进入吸收器一7,发生器二22中生产的浓溶液由溶液泵三15送入吸收器一7,淋布在吸收器一7的换热管的内壁面上,吸收来自蒸发器三6的蒸汽,放出热量加热流经吸收器一7的换热管外表面的废气。吸收器一7中,吸收蒸汽后的溶液由溶液泵二14送入发生器二22,淋布在发生器二22的换热管外表面上,被管内的载热剂加热,蒸发、浓缩,产生的蒸汽进入冷凝器一8冷凝放热,浓溶液由溶液泵三15送入吸收器一7。

实施例2、烟气、废气热能回收利用系统,如图2所示;包括发生器二2、蒸发器一3、冷凝器三20、吸收器三21、冷凝器四202、吸收器四212、发生器三222、蒸发器三322和预热器422。

发生器三222、蒸发器三322的结构与实施例1中的发生器一1、发生器二2、蒸发器一3、蒸发器二5等等相同。

发生器二2的浓溶液出口通过溶液溶液泵六18与吸收器三21的浓溶液进口连接,发生器二2的蒸汽出口与冷凝器三20进口连接,冷凝器三20出口经过节流阀三19与蒸发器一3的蒸汽进口连接,蒸发器一3的蒸汽出口与吸收器三21的蒸汽进口连接,吸收器三21的稀溶液出口通过溶液泵五17与发生器二2的稀溶液进口连接。

发生器三222的浓溶液出口通过溶液泵九182与吸收器四212的浓溶液进口连接,

发生器三222的蒸汽出口与冷凝器四202进口连接,冷凝器四202的出口经过节流阀四192与蒸发器三322的进口连接,蒸发器三322的蒸汽出口与吸收器四212的蒸汽进口连接。

吸收器四212的稀溶液出口经过溶液泵八172与发生器三222的稀溶液进口连接。

预热器422的出口与吸收器四212的换热管进口连接,吸收器四212的换热管出口通过溶液泵七23与吸收器三21的换热管进口连接。

烟气、废气热能回收利用系统的使用方法为:

烟气依次流过发生器二2、蒸发器一3、发生器三222、蒸发器三322、预热器422,在流经上述部件时,烟气放出热量,温度逐级降低;在发生器二2中稀溶液被浓缩、再生成为浓溶液后,由溶液溶液泵六18送入吸收器三21,喷淋在吸收器三21的盘管上;发生器二2中产生的蒸汽在冷凝器三20中被冷却水冷却,冷凝成液体后,经节流阀三19节流后进入蒸发器一3,在蒸发器一3的换热管中蒸发,从流经换热管外的烟气中吸热,成为蒸汽后,进入吸收器三21,被来自发生器二2的浓溶液吸收,放出潜热,加热吸收器三21盘管中的载热介质;浓溶液在吸收器三21中吸收蒸发器一3产生的蒸汽后成为稀溶液,由溶液泵五17送入发生器二2中再生,浓缩成为浓溶液。烟气流经发生器二2、蒸发器一3后,流过发生器三222的换热管的外壁面,加热换热管内的稀溶液,使之浓缩为浓溶液后,由溶液泵九182送入吸收器四212,发生器三222中产生的蒸汽进入冷凝器四202,被冷凝器四202中换热管内的冷却水冷却,冷凝成为液体后,经节流阀四192节流降压,进入蒸发器三322的换热管内,从流经换热管外的烟气中吸热蒸发,成为蒸汽后进入吸收器四212,被喷淋在吸收器四212的换热管表面的浓溶液吸收,放出潜热,加热吸收器四212的换热管内的载热介质,浓溶液吸收蒸汽后成为稀溶液,由溶液泵八172送入发生器三222的换热管内,从管外烟气中吸热再生。烟气流经蒸发器三322的换热管外壁后,进入预热器422,流经预热器422的换热管外壁,预热换热管内的载热介质。

载热介质由溶液泵十232送入预热器422预热后,进入吸收器四212,被加热后,再经泵送入吸收器三21进行加热。

实施例3、高温热能回收利用的系统,如图3所示;包括发生器二2、蒸发器一3、冷凝器三20、吸收器三21、冷凝器四202、吸收器四212、发生器三222、蒸发器三322、吸收器五203、吸收器六204、蒸发器四205和冷凝器五206。

发生器二2的浓溶液出口通过溶液溶液泵六18与吸收器三21的浓溶液进口连接,发生器二2的蒸汽出口与冷凝器三20进口连接,冷凝器三20出口经过节流阀三19与蒸发器一3的蒸汽进口连接,蒸发器一3的蒸汽出口与吸收器三21的蒸汽进口连接,吸收器三21的稀溶液出口通过溶液泵五17与发生器二2的稀溶液进口连接。

发生器三222的浓溶液出口通过溶液泵九182与吸收器四212的浓溶液进口连接,

发生器三222的蒸汽出口与冷凝器四202进口连接,冷凝器四202的出口经过节流阀四192与蒸发器三322的进口连接,蒸发器三322的蒸汽出口与吸收器四212的蒸汽进口连接。

吸收器四212的稀溶液出口经过溶液泵八172与发生器三222的稀溶液进口连接。

吸收器三21和吸收器五203的换热管通过溶液泵七23相互连接。

吸收器五203的蒸汽出口与冷凝器五206的蒸汽进口连接,冷凝器五206的液体出口通过节流阀五207后与蒸发器四205的液体进口连接,蒸发器四205的蒸汽出口与吸收器六204的蒸汽进口连接。

吸收器五203的浓溶液出口与吸收器六204的浓溶液进口连接,吸收器六204的稀溶液出口通过溶液泵十一218与发生器二203的稀溶液进口连接。

蒸发器四205和吸收器四212的换热管相互连接。

高温热能回收利用的系统的使用方法为:

烟气依次流过发生器二2、蒸发器一3、发生器三222和蒸发器三322,在流经上述部件时,烟气放出热量,温度逐级降低;在发生器二2中稀溶液被浓缩、再生成为浓溶液后,由溶液溶液泵六18送入吸收器三21,喷淋在吸收器三21的盘管上;发生器二2中产生的蒸汽在冷凝器三20中被冷却水冷却,冷凝成液体后,经节流阀三19节流后进入蒸发器一3,在蒸发器一3的换热管中蒸发,从流经换热管外的烟气中吸热,成为蒸汽后,进入吸收器三21,被来自发生器二2的浓溶液吸收,放出潜热,加热吸收器三21盘管中的载热介质;浓溶液在吸收器三21中吸收蒸发器一3产生的蒸汽后成为稀溶液,由溶液泵五17送入发生器二2中再生,浓缩成为浓溶液。烟气流经发生器二2、蒸发器一3后,流过发生器三222的换热管的外壁面,加热换热管内的稀溶液,使之浓缩为浓溶液后,由溶液泵九182送入吸收器四212,发生器三222中产生的蒸汽进入冷凝器四202,被冷凝器四202中换热管内的冷却水冷却,冷凝成为液体后,经节流阀四192节流降压,进入蒸发器三322的换热管内,从流经换热管外的烟气中吸热蒸发,成为蒸汽后进入吸收器四212,被喷淋在吸收器四212的换热管表面的浓溶液吸收,放出潜热,加热吸收器四212换热管内的载热介质,浓溶液吸收蒸汽后成为稀溶液,由溶液泵八172送入发生器三222的换热管内,从管外烟气中吸热再生。

载热介质在发生器二21中吸热后,由溶液泵七23送入发生器二203的换热管内,加热喷淋在发生器二203的换热管外表面的稀溶液,放出热量温度降低后,回到吸收器三21的换热管内重新吸热升温;发生器二203中产生的蒸汽进入冷凝器五206,被冷凝器五206的换热管内的冷却水冷却,冷凝成液体后,经节流阀五207进入蒸发器四205,喷淋在蒸发器四205的换热管外表面蒸发,从蒸发器四205的换热管内的载热介质中吸热,成为蒸汽后,进入吸收器六204;稀溶液在发生器二203中再生、浓缩后,进入吸收器五203,喷淋在吸收器六204的换热管外表面,吸收来自蒸发器四205的蒸汽,加热吸收器六204的换热管内的载热介质;浓溶液在吸收器六204中吸收蒸汽后成为稀溶液,由溶液泵十一218送入发生器二203,喷淋在发生器二203的换热管外表面,从发生器二203的换热管内的载热介质中吸热,被浓缩、再生。载热介质在吸收器四212的换热管内被加热后,进入蒸发器四205的换热管内,加热喷淋在蒸发器四205的换热管外表面的液体,放出热量温度降低后,回到吸收器四212的换热管内,重新吸热。

最后,还需要注意的是,以上列举的仅是本发明的若干个具体实施例。显然,本发明不限于以上实施例,还可以有许多变形。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能从本发明公开的内容直接导出或联想到的所有变形,均应认为是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