冰箱以及冰柜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9549596发布日期:2019-12-31 14:23阅读:242来源:国知局
冰箱以及冰柜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冰箱以及冰柜。



背景技术:

已知如下技术:在对食品进行快速冷冻时,使用金属制成的托盘(参照专利文献1)。在专利文献1的技术中,在配置于冰箱的冷冻室内的容器的底部,设置由热传导性好的铝或者不锈钢钢板构成的金属制成的托盘,将食品载置于托盘之上,从而进行快速冷冻。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0-304435号公报

然而,由于金属制成的托盘通常热容量较小,因此快速冷冻的进一步的高效化成为课题。



技术实现要素:

因此,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实现快速冷冻的进一步高效化。

本实用新型所涉及的第1方案的冰箱具有:冷冻室,其设置于冰箱主体;防冻液容器,其收容于所述冷冻室内,且封入有防冻液;传热部件,其设置于所述防冻液容器的一个部位,与被冷冻物接触;以及挟持部件,其在与所述传热部件之间夹着所述被冷冻物。

根据上述结构,防冻液容器的与被冷冻物接触的传热部件的热传导率比防冻液的热传导率高。因此,当利用防冻液容器夹持被冷冻物时,能够高效地对与传热部件接触的被冷冻物进行冷却。

本实用新型所涉及的第2方案的冰箱在第1方案的基础上,所述传热部件的热传导率比所述防冻液的热传导率高。

本实用新型所涉及的第3方案的冰箱在第2方案的基础上,所述传热部件和所述挟持部件相互之间接近或分离移动自如。

本实用新型所涉及的第4方案的冰箱在第2或第3方案的基础上,所述挟持部件的至少与所述被冷冻物接触的部位的热传导率比所述防冻液的热传导率高。

本实用新型所涉及的第5方案的冰箱在第4方案的基础上,所述挟持部件由封入有防冻液的第2防冻液容器构成,所述第2防冻液容器具备与所述被冷冻物接触的第2传热部件。

本实用新型所涉及的第6方案的冰箱在第1方案~第5方案中的任意一个方案的基础上,所述传热部件在与所述防冻液相接的部位设置有翅片。

本实用新型所涉及的第7方案的冰箱在第1方案~第6方案中的任意一个方案的基础上,具备搅拌器,该搅拌器用于搅拌所述防冻液容器内的防冻液。

本实用新型所涉及的第8方案的冰箱在第7方案的基础上,具有:温度传感器,其用于检测所述被冷冻物的温度;以及控制部,其在所述温度传感器所检测出的温度低于规定值时,使所述搅拌器的工作停止。

本实用新型所涉及的第9方案的冰箱在第5方案的基础上,所述第2传热部件在与所述防冻液相接的部位设置有翅片。

本实用新型所涉及的第10方案的冰箱在第5方案或第9方案的基础上,具备第2搅拌器,该第2搅拌器用于搅拌所述第2防冻液容器内的防冻液。

本实用新型所涉及的第11方案的冰箱在第10方案的基础上,具有:温度传感器,其用于检测所述被冷冻物的温度;以及控制部,其在所述温度传感器所检测出的温度低于规定值时,使所述第2搅拌器的工作停止。

本实用新型所涉及的第12方案的冰柜,具备:冷冻室,防冻液容器,其收容于所述冷冻室内,且封入有防冻液;传热部件,其设置于所述防冻液容器的一个部位,与被冷冻物接触;以及挟持部件,其在与所述传热部件之间夹着所述被冷冻物。

根据上述结构,除了与上述冰箱相同的技术效果之外,还能够将快速冷冻装置作为冰柜单独使用,因此,通用性提高了。

附图说明

图1是第1实施方式涉及的冰箱的主视图。

图2是图1的a-a剖视图。

图3是图2所示的快速冷冻装置的立体图。

图4是将图2所示的快速冷冻装置与搅拌器驱动用的电动机等一起示出的剖视图。

图5是与食品一起示出使前侧的防冻液容器从图4的状态起相对于后侧的防冻液容器分离的状态的动作说明图。

图6是表示使前侧的防冻液容器从图5的状态起相对于后侧的防冻液容器接近而对食品进行夹持的状态的动作说明图。

图7是第2实施方式涉及的冰柜的剖视图。

图8是表示使前侧的防冻液容器相对于后侧的防冻液容器接近或离开移动自如的例子的侧视图。

附图标记说明

1冰箱;3冰箱主体;13下冷冻室(冷冻室);43快速冷冻装置;47防冻液容器(第2防冻液容器、夹持部件);49防冻液容器;51搅拌器;55板(第2传热部件);55a翅片;57、63防冻液;61板(传热部件);61a翅片;83温度传感器;87食品(被冷冻物);89控制部;91冰柜;97冷冻室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基于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进行说明。

[第1实施方式]

如图1、图2所示,本实用新型的第1实施方式涉及的冰箱1,在冰箱主体3的内部,作为储藏室,从上层向下层依次设置有冷藏室5以及蔬菜室7,在蔬菜室7的下部,以左右排列的方式设置有制冰室9和上冷冻室11。并且,作为储藏室,在制冰室9以及上冷冻室11的下部设置有下冷冻室13。各储藏室通过间隔壁而分隔开。此外,在下面的说明中,“前后方向”是指,在图2中将左侧的冰箱前表面侧设为前、将右侧的冰箱背面(里)侧设为后的前后方向,“左右方向”是从图1中的冰箱前表面侧观察的左右方向。

在冷藏室5的前表面,设置有:用于使冷藏室5的前面开口部打开或关闭的左右开闭门15、17。左侧的开闭门15借助图1中左侧端部的未图示的铰接件而向左右打开或关闭、右侧的开闭门17借助图1中右侧端部的未图示的铰接件而向左右打开或关闭。在蔬菜室7、制冰室9、上冷冻室11以及下冷冻室13各自的前表面,设置有使各自的前面开口部打开或关闭的抽拉式的抽屉门19、21、23以及25。抽屉式门19、21、23以及25都由冰箱主体3的未图示的各导轨引导而前后滑动移动。

在冰箱主体3的下冷冻室13的后方下部形成有机械室27,机械室27中收容有压缩机29。在冰箱主体3的后方的蔬菜室7的后侧形成有送风管道31,在送风管道31的上部配置有冷藏用冷气循环扇33,在下部配置有冷藏室及蔬菜室用冷却器35。并且,在冰箱主体3的后方的制冰室9、上冷冻室11以及下冷冻室13的后侧形成有送风管道37,在送风管道37的上部配置有冷冻用冷气循环扇39,在下部配置有冷冻室用冷却器41。

冷藏室及蔬菜室用冷却器35以及冷冻室用冷却器41由从压缩机29供给的冷媒进行冷却。通过冷藏用冷气循环扇33和冷藏室及蔬菜室用冷却器35工作,冷藏室5以及蔬菜室7分别被冷却并保持在规定的设定温度。通过冷冻用冷气循环扇39和冷冻室用冷却器41工作,制冰室9、上冷冻室11以及下冷冻室13分别被冷却并保持在规定的设定温度。在冷冻用冷气循环扇39附近的冷气流路内设置有储藏室用风门39a,由未图示的控制电路进行储藏室用风门39a的角度调整。

如图2所示,在最下层的下冷冻室13中,以将快速冷冻装置43设置于底壁45上的状态对该快速冷冻装置43进行收容。如图3所示,快速冷冻装置43具备在前后方向上相互对置的成对的防冻液容器47、49。成对的防冻液容器47、49的基本形状大致相同,但位于后方的防冻液容器49中设置有搅拌器51。此外,图3的成对的防冻液容器47、49是以相对于图2所示的实际的彼此之间的位置关系进一步分离的状态示出的。

前方的防冻液容器47包括:箱状的容器主体53、铝制成的板55。容器主体53例如为树脂制成,具备上壁53a、下壁53b、左右的侧壁53c、53d以及端壁53e。由上壁53a、下壁53b以及侧壁53c、53d形成为矩形的框状部,由端壁53e覆盖框状部的一方(前方)的开口部。由板55覆盖框状部的另一方(后方)的开口部。

在防冻液容器47的内部封入有防冻液57。防冻液57以盐水作为主成分,除此之外还可以混入例如乙醇、防腐剂。对于防冻液57,在将板55安装于容器主体53之后,从形成于容器主体53的未图示的填充孔来填充防冻液57。在对防冻液57进行填充之后,填塞填充孔。此外,也可以在防冻液57注入至容器主体53之后,将板55安装于容器主体53。

板55在与防冻液57接触的那一侧形成有翅片55a。翅片55a在上下方向上延伸,且沿左右方向设置有多个。翅片55a的上端部嵌入于在容器主体53的上壁53a形成的凹部53a1。同样地,虽然未图示,但是翅片55a的下端部嵌入于在容器主体53的下壁53b形成的凹部。

此外,翅片55a也可以不形成于与上壁53a以及下壁53b对应的部位,而是如图4所示地,在板55安装于容器主体53的状态下整体嵌入于容器主体53的内部。板55例如通过热熔接而接合于容器主体53的上壁53a、下壁53b以及侧壁53c、53d的各端面。板55也可以使用粘接剂与容器主体53接合。

与防冻液容器47相同地,后方的防冻液容器49包括:箱状的容器主体59、铝制成的板61。容器主体59例如为树脂制成的,具备上壁59a、下壁59b、左右的侧壁59c、59d以及端壁59e。由上壁59a、下壁59b以及侧壁59c、59d形成为矩形的框状部,由端壁59e覆盖框状部的一方(后方)的开口部。由板61覆盖框状部的另一方(后方)的开口部。

在防冻液容器49的内部封入有防冻液63。防冻液63以盐水作为主成分,除此之外还可以混入例如乙醇、防腐剂。对于防冻液63,在将板61安装于容器主体59之后,从形成于容器主体59的未图示的填充孔来填充防冻液63。在对防冻液63进行填充之后,填塞填充孔。此外,也可以在将防冻液63注入至容器主体59之后,将板61安装于容器主体59。

板61在与防冻液63接触的那一侧形成有翅片61a。翅片61a在上下方向上延伸,且沿左右方向而设置有多个。翅片61a的上端部嵌入于在容器主体59的上壁59a形成的凹部59a1。同样地,虽然未图示,但是翅片61a的下端部嵌入于在容器主体59的下壁59b形成的凹部。

此外,翅片61a也可以不形成于与上壁59a以及下壁59b对应的部位,而是如图4所示地,在板61安装于容器主体59的状态下整体嵌入于容器主体59的内部。板61例如通过热熔接而接合于容器主体59的上壁59a、下壁59b以及侧壁59c、59d的各端面。板61也可以使用粘接剂与容器主体59接合。

防冻液容器49具备搅拌器51。搅拌器51在旋转轴67的前端安装有多个叶片69。旋转轴67插入于端壁59e的通孔59h,前端与多个叶片69一起位于防冻液容器49的内部。叶片69位于防冻液容器49的内部的中央附近。通孔59h和旋转轴67之间,由密封件71气密性地进行密封。

成对的防冻液容器47、49由图3、图4所示的褶皱部73进行连结。褶皱部73设置为左右成对,一方将与容器主体53的左侧的侧壁53c对应的位置的板55、和与容器主体59的左侧的59c对应的位置的板61彼此连接,另一方将与容器主体53的右侧的侧壁53d对应的位置的板55、和与容器主体59的右侧的侧壁59d对应的位置的板61彼此连接。图3中以双点划线示出将褶皱部73安装在防冻液容器47侧的状态。

褶皱部73保持于图4所示的成对的防冻液容器47、49相互接近的状态下的位置,通过握持安装于防冻液容器47的把手75并进行拉伸,褶皱部73从该状态伸长。由于褶皱部73的伸长,成对的防冻液容器47、49彼此的间隔扩大。如果手从把手75离开,则褶皱部73收缩,成对的防冻液容器47、49彼此之间的间隔缩窄,返回至图4的状态。

即,前侧的防冻液容器47在下冷冻室13内在前后方向上移动自如,后侧的防冻液容器49固定于下冷冻室13的底壁45。也可以在底壁45上设置导轨,该导轨用于供防冻液容器47在前后方向上进行滑动移动。

如图2所示,在下冷冻室13内,在防冻液容器49的后方的底壁45上设置有电动机77。电动机77与旋转轴67连结,通过对旋转轴67进行旋转驱动而使叶片69旋转。通过叶片69的旋转来搅拌防冻液63。

快速冷冻装置43以及电动机77设置于下冷冻室13内的例如右侧(图2中纸面外侧)的大致一半的区域。在下冷冻室13内的左侧(图2中纸面里侧)的大致一半的区域配置下部容器79。在下部容器79之上,以在前后方向上移动自如的方式配置有上部容器81。

下部容器79由安装于抽屉式门25的未图示的左右成对的支承臂支承,通过拉出抽屉门25而将下部容器79与上部容器81一起拉出。下部容器79以及上部容器81收纳冷冻食品,从抽屉式门25拆卸自如。

在防冻液容器47、49彼此之间的上方设置有温度传感器83。温度传感器83安装于将上冷冻室11和下冷冻室13隔开的间隔壁85的下表面。作为温度传感器83,可以使用例如非接触式的远红外线传感器。温度传感器83用于检测收纳于快速冷冻装置43的防冻液容器47、49彼此之间的、作为被冷冻物的后述的食品87的温度。

图4所示的控制部89导入由温度传感器83检测到的检测温度。作为温度传感器83的检测温度,当是使得食品87为不冻结状态、或者有可能产生食品滴液的温度时,控制部89对电动机77进行驱动而使搅拌器51工作。具体而言,当为-5℃以上的温度时,对电动机77进行驱动,在低于-5℃的低温状态下,使电动机77停止。在低于-5℃时,食品所含的水分的大部分为冻结状态。

下面,说明使食品87冷冻时的步骤。

在用户如图2的双点划线所示地拉出下冷冻室13的抽屉式门25时,下部容器79以及上部容器81也一起被拉出。此时,能够容易地从下冷冻室13的外部确认相对于下部容器79以及上部容器81而位于右侧(图2中为纸面外侧)的快速冷冻装置43。

在该状态下,用户握持把手75并如图5所示地向前方拉出前侧的防冻液容器47,扩大了防冻液容器47、49彼此之间的间隔。然后,将食品87放入扩大了间隔的防冻液容器47、49彼此之间,松开把手75,从而如图6所示,利用褶皱部73的复原力来夹持食品87。此时,食品87可以如图6所示地离开底壁45,也可以载置在底壁45上。在利用成对的防冻液容器47、49夹持食品87之后,关闭抽屉式门25。

在图6的状态下,食品87的前后两侧分别与板55、61接触,从而实现了快速冷冻。此时,温度传感器83对食品87的温度进行检测,在检测温度为-5℃以上时,对电动机77进行驱动而使搅拌器51工作,使叶片69旋转。通过使得叶片69旋转,从而防冻液容器49内的防冻液63受到搅拌。如果温度传感器83的检测温度低于-5℃,则使电动机77停止而将搅拌器51设为停止状态。

下面,说明本实施方式的作用效果。

本实施方式的冰箱1具有:下冷冻室13,其设置于冰箱主体3;防冻液容器47、49,它们收容于下冷冻室13内,且分别封入有防冻液57、63;以及板55、61,它们设置于防冻液容器47、49的一个部位,与食品87接触。板55、61是热传导率比防冻液57、63的热传导率高的铝制成的。

防冻液57、63以及板55、61在下冷冻室13内受到冷却。因此,食品87在与板55、61接触的状态下,由防冻液57、63以及板55、61进行冷却。构成防冻液57、63的水的热容量比构成板55、61的铝的热容量大4倍左右,相反地,热容量小的铝的热传导率比水的热传导率高400倍左右。

由此,通过使用热容量大的防冻液57、63和热传导率高的铝制成的板55、61,从而能够提高热交换效率,能够实现快速冷冻的进一步高效化。

在本实施方式中,具备防冻液容器47,该防冻液容器47作为在与作为传热部件的板61之间夹着食品87的挟持部件。在该情况下,食品87从前后两侧得到冷却,因此冷却效率提高。

在本实施方式中,防冻液容器47相对于具备板61的防冻液容器49接近或分离移动自如。因此,在将食品87投入至防冻液容器47、49彼此之间时,通过使防冻液容器47从防冻液容器49分离,从而能够容易地进行投入,取出操作也变得容易。

在本实施方式中,防冻液容器47的作为与食品87接触的部位的板55的热传导率比防冻液57的热传导率高。因此,当利用防冻液容器47在与防冻液容器49之间夹持食品87时,能够高效地对与板55接触的食品87进行冷却。

在本实施方式中,夹持部件由封入有防冻液57的作为第2防冻液容器的防冻液容器47构成,防冻液容器47具备与食品87接触的作为第2传热部件的板55。在该情况下,防冻液容器47具备铝制成的板55,由此,对于食品87,能够利用热传导率高的铝制成的板55、61来夹持食品87,能够高效地对食品87进行冷却。

本实施方式的板55、61也可以在与防冻液57、63接触的部位设置有翅片55a、61a。因此,板55、61从防冻液57、63更高效地被进行热传递而得到冷却。

本实施方式具备用于对防冻液容器49内的防冻液63进行搅拌的搅拌器51。这里的防冻液63在防冻液容器49内受到搅拌,将如产生循环流那样地发生大幅的动作。由此,防冻液容器49内的防冻液63的、因粘性而产生的边界膜被破坏,温度被均匀化,从而能够抑制热交换率受阻碍的情况。因此,由防冻液容器47、49从两侧夹着的食品87,特别是能够经由板61而进行更高效的快速冷冻,该板61与受到搅拌的防冻液63之间的热交换效率良好进行。

此外,防冻液容器47中也可以设置与搅拌器51相同的第2搅拌器。由此,防冻液57在防冻液容器47内也受到搅拌,将如产生循环流那样地发生大幅的动作。因此,被防冻液容器47、49从两侧夹入的食品8经由防冻液57、63而与板55、61之间的热交换进一步高效地进行,能够进行更高效的快速冷冻。

本实施方式具有:温度传感器83,其用于检测食品87的温度;以及控制部89,其在温度传感器83检测到的温度低于-5℃时,使搅拌器51的工作停止。因此,搅拌器51仅在温度传感器83检测到的温度为-5℃以上时工作,能够削减无用的消耗电力。控制部89可以对设置于防冻液容器47的第2搅拌器也进行与搅拌器51相同的控制。

[第2实施方式]

作为第2实施方式,还可以将快速冷冻装置43单独用作冰柜91,而并非如第1实施方式那样用于冰箱1中。在该情况下,如图7所示,将快速冷冻装置43以及电动机77收容配置于柜壳93内。柜壳93具有:柜壳主体93a;以及门93b,其使柜壳主体93a的图7中左侧的开口部打开或关闭。

在柜壳主体93a的顶棚部分安装有冷却器95。与图2所示的冷冻室用冷却器41相同地,冷却器95由从未图示的压缩机供给的冷媒进行冷却。因此,柜壳93的内部空间成为利用冷却器95进行冷却的冷冻室97,快速冷冻装置43的防冻液57、63以及板55、61也得到冷却。

第2实施方式具有:冷冻室97;防冻液容器47、49,它们收容于冷冻室97内,且分别封入有防冻液57、63;以及板55、61,它们设置于防冻液容器47、49的一个部位,与食品87接触。板55、61是热传导率比防冻液57、63的热传导率高的铝制成的。

防冻液57、63以及板55、61在冷冻室97内得到冷却。因此,食品87在与板55、61接触的状态下,由防冻液57、63以及板55、61进行冷却。被封入于防冻液容器47、49的防冻液57、63的热容量比板55、61的热容量大,相反地,构成热容量小的板55、61的铝的热传导率比防冻液57、63的热传导率高400倍左右。

由此,通过使用热容量大的防冻液57、63和热传导率高的铝制成的板55、61,从而能够提高热交换效率,能够实现快速冷冻的进一步高效化。此时,能够将快速冷冻装置43作为冰柜91单独使用,因此通用性提高。

以上,对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进行了说明,但上述实施方式不过是为了容易理解本实用新型而记载的示例而已,本实用新型并不限定于该实施方式。本实用新型的技术范围不局限于上述实施方式所公开的具体的技术事项,还包含据此容易导出的各种各样的变形、变更、替代技术等。

例如,在图2、图7中,将防冻液容器47、49沿前后方向配置,但也可以将防冻液容器47、49沿左右方向(图2、7中与纸面正交的方向)、上下方向配置。在沿上下方向配置的情况下,需要另外设置用于安装位于上部的防冻液容器的安装件等。

图2中将快速冷冻装置43配置于左右方向的右侧,但也可以配置于左侧。在该情况下,下部容器79以及上部容器81处于左右方向的右侧。图2中,将快速冷冻装置43设置于与上冷冻室11相比特别是上下方向的高度低的下冷冻室13,但只要能够投入食品87,也可以设置于上冷冻室11。另外,还可以将快速冷冻装置43设置于下部容器79内。

作为搅拌器51,还可以使用不具有叶片69的离心搅拌器、超声波振动。在使用超声波振动的情况下,将超声波振子配置于防冻液容器47、49的内部,向防冻液57、63直接施加振动而进行搅拌。或者,也可以使超声波振子与容器主体53、59的外表面接触,隔着容器主体53、59向防冻液57、63施加振动而进行搅拌。

作为使叶片69、离心搅拌器旋转时的动力传递机构,也可以以端壁53e、59e为边界而在容器主体53、59的内部和外部之间使用磁耦合方式等的磁力。在该情况下,不需要在端壁53e、59e设置供旋转轴67插入的通孔,因此构造简单化。

也可以利用金刚石对铝制的板55、61的表面进行涂层处理。由此,热传导效率提高,并且能够抑制板55、61的腐蚀。为了抑制板55、61的腐蚀,也可以进行氧化铝膜处理。

也可以在利用例如接触式传感器等检测出前侧的防冻液容器47在前后方向上发生移动时,由控制部89使搅拌器51工作一定时间。此时,也可以根据夹持食品87时的防冻液容器47的位置使搅拌器51的工作时间发生变化。例如,在防冻液容器47相对于防冻液容器49处于更远的位置时,会投入更大的食品87,此时,使搅拌器51的工作时间更长。相反地,在防冻液容器47相对于防冻液容器49处于更接近的位置时,会投入更小的食品87,此时使搅拌器51的工作时间更短。

作为使防冻液容器47和防冻液容器49以相互接近或分离的方式移动的构造,还可以使用图8所示的拉伸螺旋弹簧90来替代使用褶皱部73。拉伸螺旋弹簧90安装于防冻液容器47的左右方向的侧面和比防冻液容器47靠后方侧的底壁45之间。利用拉伸螺旋弹簧90,将防冻液容器47向防冻液容器49侧拉伸。此时,防冻液容器47可以与防冻液容器49接触,但也可以为通过未图示的止动件而定位在接近防冻液容器49的位置的状态。拉伸螺旋弹簧90可以成对地设置于防冻液容器47的左右两侧。

在该情况下,用户在拉出下冷冻室13的抽屉门25的状态下,握持设置于防冻液容器47的把手75,使防冻液容器47克服拉伸螺旋弹簧90的弹性力而向近手侧移动,从而扩大开与防冻液容器49的间隔。

向扩大了间隔的状态的防冻液容器47和防冻液容器49之间投入食品87,之后如果使手离开把手75,则防冻液容器47由于拉伸螺旋弹簧90的弹性力而接近防冻液容器49。由此,食品87被夹在防冻液容器47和防冻液容器49之间。此外,拉伸螺旋弹簧90也可以将防冻液容器47和防冻液容器49连结起来。另外,也可以设置以夹着食品87的状态下将防冻液容器47固定于底壁45的锁定机构。通过设置锁定机构,从而能够更可靠地维持夹着食品87的状态,能高效地进行快速冷冻。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