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虹吸式制冷系统的立式循环桶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9843675发布日期:2020-02-07 22:19阅读:509来源:国知局
一种用于虹吸式制冷系统的立式循环桶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制冷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用于虹吸式制冷系统的立式循环桶。



背景技术:

目前,在制冷领域有一种虹吸式蒸发器,虹吸式蒸发器由两部分组成,上部为气液分离器即循环桶,下部为换热器,节流后的制冷剂液体进入循环桶,其中保持一定的静液压力,凭借重力向换热器管程供液,液态制冷剂在换热器中吸热,部分气化使进、出口液体产生密度差(位能差),此压差产生动力,使制冷剂在循环桶和换热器之间不断循环。循环桶一般分为卧式和立式两种,但现有循环桶往往存在负荷波动时气液分离效果不佳导致压缩机回液的问题,从而给压缩机运行带来危害。



技术实现要素:

发明目的:本实用新型目的在于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用于虹吸式制冷系统的立式循环桶。

技术方案:本实用新型所述一种用于虹吸式制冷系统的立式循环桶,包括中空的立式壳体,用于封闭立式壳体上下两端的上盖板和下盖板,以及与虹吸式蒸发器的管程连通的上升循环管和下降循环管,所述上升循环管安装在立式壳体的中部侧面,所述上升循环管的安装位置的上下两侧还分别设置有上挡液板和下挡液板,在所述上挡液板和上盖板之间设置有除雾网,所述除雾网由不锈钢丝网铺陈而成,所述除雾网边缘处的上下用格栅固定于立式壳体内壁上,用于拦截制冷剂液滴与雾气;

所述上升循环管的一端端部伸入立式壳体内,并开有向下斜口,其另一端设有与外部管路连接的上升循环管口法兰,在上升循环管与下挡板之间设置有进液管,所述进液管的一端端部伸入立式壳体内,并开有向下斜口,另一端设有与外部管路连接的进液管口法兰;所述下降循环管的上端安装在所述下盖板上,并与立式壳体连通,其下端设有与外部管路连接的下降循环管口法兰,所述上盖板上开设有出气管口,所述出气管口上连接有出气管,所述出气管的自由端设有与外部管路连接的出气管口法兰。

优选地,所述上挡液板呈半圆形,位于与上升循环管入口相对一侧的上方;下挡液板为一方形平板,方形平板的四个角与壳体内壁焊接固定,两挡液板将所述制冷剂气体出口与位于所述下挡液板下方的制冷剂液体隔开。

优选地,下挡液板位于下盖板上方80mm~100mm位置。

优选地,所述立式壳体的侧面还设置有液位计,所述液位计包括液位计套管和液位传感器,所述液位计套管平行于所述立式壳体设置,并分别通过液位计气相管和液位计液相管与立式壳体相互连通,液位计套管的底部高度与所述气液分离器的底部高度一致,液位传感器安装于所述液位计套管内,所述液位传感器的外部接线与制冷机组的控制系统连接。

优选地,所述液位计液相管的两端分别位于液位计套管底端和立式壳体底端,并连通液位计套管底端和立式壳体底端;所述液位计气相管的一端安装在液位计套管的上部侧面,另一端安装在与立式壳体相对应的侧面上。

有益效果:(1)本实用新型的立式壳体内,在所述上挡液板和上盖板之间设置有除雾网,通过设置除雾网能够有效拦截制冷剂液滴与雾气,防止未蒸发的液体制冷剂被带出立式壳体,从而避免压缩机回液现象的发生,有效地解决了现有技术中压缩机回液的问题;

(2)本实用新型在所述上升循环管安装位置的上下两侧还分别设置有上挡液板和下挡液板,上挡液板能够防止从上升循环管内喷出的制冷剂液体飞溅被制冷剂气体裹挟进入制冷剂气体出口,下挡液板防止从上升循环管内喷出的制冷剂液体在向下滴落时对底部液位产生的波动影响,两挡液板配合立式壳体的立式的安装结构,彻底保证了制冷剂气液分离,使虹吸式蒸发器在发挥能效优势同时,进一步提高了制冷系统运行的可靠性;

(3)本实用新型在立式壳体的侧面设置了液位计,液位计内液体高度与气液分离器中制冷剂的高度保持一致,液位控制的高度在80mm~120mm范围内,液位计将液位信号传给制冷机组的控制系统,控制系统根据液位高度来实现制冷剂的供液量控制。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所述立式循环桶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出气管口法兰;2-除雾网;3-上挡液板;4-立式壳体;5-液位计气相管;6-液位计;7-液位计套管;8-液位计液相管;9-下降循环管;10-下降循环管口法兰;11-出气管;12-上盖板;13-上升循环管;14-上升循环管口法兰;15-进液管;16-进液管口法兰;17-下盖板;18-下挡液板。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通过附图对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进行详细说明,但是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不局限于所述实施例。

实施例:一种用于虹吸式制冷系统的立式循环桶,如图1所示,包括中空的立式壳体4,用于封闭立式壳体4上下两端的上盖板12和下盖板17,以及与虹吸式蒸发器的管程连通的上升循环管13和下降循环管9,上升循环管13安装在立式壳体4的中部侧面,上升循环管13的安装位置的上下两侧还分别设置有上挡液板3和下挡液板18,上挡液板3呈半圆形,位于与上升循环管13入口相对一侧的上方,防止从上升循环管13内喷出的制冷剂液体飞溅被制冷剂气体裹挟进入制冷剂气体出口;下挡液板18为一方形平板,方形平板的四个角与壳体内壁焊接固定,下挡液板18位于下盖板17上方80mm~100mm位置,下挡液板18是为了防止从上升循环管13内喷出的制冷剂液体在向下滴落时对底部液位产生的波动影响;在上挡液板3和上盖板12之间设置有除雾网2,除雾网2由不锈钢丝网铺陈而成,所述除雾网边缘处的上下用格栅固定于立式壳体4内壁上,用于拦截制冷剂液滴与雾气,防止未蒸发的液体制冷剂被带出立式壳体,从而避免了压缩机回液现象的发生。

上升循环管13的一端端部伸入立式壳体4内,并开有向下斜口,其另一端设有与外部管路连接的上升循环管口法兰14,在上升循环管13与下挡板之间设置有进液管15,进液管15的一端端部伸入立式壳体4内,并开有向下斜口,另一端设有与外部管路连接的进液管口法兰16;下降循环管9的上端安装在下盖板17上,并与立式壳体4连通,其下端设有与外部管路连接的下降循环管口法兰10,上盖板12上开设有出气管口,出气管口上连接有出气管11,出气管11的自由端设有与外部管路连接的出气管口法兰1。

立式壳体4的侧面还设置有液位计6,液位计6包括液位计套管7和液位传感器,液位计套管7平行于立式壳体4设置,并分别通过液位计气相管5和液位计液相管8与立式壳体4相互连通,液位计液相管8的两端分别位于液位计套管7底端和立式壳体4底端,并连通液位计套管7底端和立式壳体4底端;液位计气相管5的一端安装在液位计套管7的上部侧面,另一端安装在与立式壳体4相对应的侧面上;液位计套管7的底部高度与气液分离器的底部高度一致,液位传感器安装于液位计套管7内,液位传感器的外部接线与制冷机组的控制系统连接。

如上所述,尽管参照特定的优选实施例已经表示和表述了本实用新型,但其不得解释为对本实用新型自身的限制。在不脱离所附权利要求定义的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范围前提下,可对其在形式上和细节上作出各种变化。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