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涉及,特别涉及一种空调。
背景技术: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用户对空调的需求也越来越高。空调需要对室内温度进行调节,以使得室内温度满足用户的需求,然而,现有的空调的制冷的效果并不好。
技术实现要素:
鉴于上述问题,提出了实用新型以便提供一种克服上述问题或者至少部分地解决上述问题的空调。
本实用新型的一个目的是提供一种制冷效果好的空调。
本实用新型的一个进一步的目的是使得这种空调制热效果提升。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空调,包括:冷媒主回路,其包括由冷媒管路连接的压缩机、室内换热器、节流装置以及室外换热器,且所述冷媒主回路被构造为在所述空调制冷运行时,所述压缩机的出口与所述室外换热器的进口连接,所述压缩机的进口与所述室内换热器的出口连接;第一冷媒支路,被构造为在所述空调制冷运行时,输送所述室内换热器的出口与所述压缩机的进口之间的至少部分冷媒,并使所述至少部分冷媒与所述室外换热器内冷媒交换热量。
可选地,还包括:换向阀,设置于所述冷媒主回路,并被构造为具有使所述空调制冷运行的第一状态以及使所述空调制热运行的第二状态;在所述换向阀处于所述第一状态时,连接所述压缩机的出口与所述室外换热器的进口,连接所述室内换热器的出口与所述压缩机的进口;在所述换向阀处于所述第二状态时,连接所述压缩机的出口与所述室内换热器的进口,连接所述室外换热器的出口与所述压缩机的进口。
可选地,所述第一冷媒支路的第一端连接所述冷媒主回路的冷媒管路位于所述换向阀与所述压缩机的进口之间的管段,所述第一冷媒支路的第二端连接所述冷媒主回路的冷媒管路位于所述室外换热器与所述节流装置之间的管段,以将所述至少部分冷媒输送至所述室外换热器与所述节流装置之间的所述冷媒主回路。
可选地,还包括:第一流量阀,设置于所述第一冷媒支路,并被构造为在所述空调制冷运行时开启,并在所述空调制热运行时关闭。
可选地,还包括:第二冷媒支路,被构造为在所述空调制热运行时,输送所述室内换热器的进口与所述压缩机的出口之间的至少另一部分冷媒,并使所述至少另一部分冷媒与所述室外换热器内冷媒交换热量。
可选地,所述第二冷媒支路的一端连接所述冷媒主回路的冷媒管路位于所述换向阀与所述室内换热器之间的管段,另一端连接所述第一冷媒支路位于所述第一冷媒支路的第二端与所述第一流量阀之间的管段,所述第二冷媒支路通过所述第一冷媒支路使所述至少另一部分冷媒与所述室外换热器内冷媒交换热量。
可选地,还包括:第二流量阀,设置于所述第二冷媒支路,并被构造为在所述空调制热运行时开启,并在所述空调制冷运行时关闭。
可选地,所述第一冷媒支路的冷媒管路的内径小于所述冷媒主回路的冷媒管路的内径。
可选地,所述第一冷媒支路的部分区段穿插或盘绕于所述室外换热器的盘管的下部区段。
可选地,所述节流装置为毛细管。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空调,包括冷媒主回路以及第一冷媒支路,冷媒主回路包括由冷媒管路连接的压缩机、室内换热器、节流装置以及室外换热器,且冷媒主回路被构造为在空调制冷运行时,压缩机的出口与室外换热器的进口连接,压缩机的进口与室内换热器的出口连接,第一冷媒支路被构造为在空调制冷运行时,输送室内换热器的出口与压缩机的进口之间的至少部分冷媒,并使至少部分冷媒与室外换热器内冷媒交换热量。这种设置方式使得部分低温低压的冷媒与室外换热器内的冷媒换热,便于室外换热器内的冷媒释放热量,从而提升了空调的制冷效果。
进一步地,第二冷媒支路在空调制热运行时,输送室内换热器的进口与压缩机的出口之间的至少另一部分冷媒,并使至少另一部分冷媒与室外换热器内冷媒交换热量。这种设置方式使得部分高温高压的冷媒与室外换热器内的冷媒换热,便于室外换热器内的冷媒吸收热量,且防止了室外换热器表面结霜,从而提升了空调的制热效果。
根据下文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例的详细描述,本领域技术人员将会更加明了本实用新型的上述以及其他目的、优点和特征。
附图说明
后文将参照附图以示例性而非限制性的方式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具体实施例。附图中相同的附图标记标示了相同或类似的部件或部分。本领域技术人员应该理解,这些附图未必是按比例绘制的。附图中:
图1是根据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的空调制冷运行时的冷媒流动示意图;
图2是根据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的空调制热运行时的冷媒流动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图1是根据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的空调制冷运行时的冷媒流动示意图。空调包括冷媒主回路100以及第一冷媒支路200,冷媒主回路100包括由冷媒管路连接的压缩机110、室内换热器120、节流装置130以及室外换热器140,且冷媒主回路100被构造为在空调制冷运行时,压缩机110的出口与室外换热器140的进口连接,压缩机110的进口与室内换热器120的出口连接,第一冷媒支路200被构造为在空调制冷运行时,输送室内换热器120的出口与压缩机110的进口之间的至少部分冷媒,并使至少部分冷媒与室外换热器140内冷媒交换热量。
这种设置方式使得部分低温低压的冷媒与室外换热器140内的冷媒换热,便于室外换热器140内的冷媒释放热量,从而提升了空调的制冷效果。
空调还可以包括换向阀300,换向阀300设置于冷媒主回路100,并被构造为具有使空调制冷运行的第一状态以及使空调制热运行的第二状态。图2是根据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的空调制热运行时的冷媒流动示意图。
在换向阀300处于第一状态时,连接压缩机110的出口与室外换热器140的进口,连接室内换热器120的出口与压缩机110的进口。
在换向阀300处于第二状态时,连接压缩机110的出口与室内换热器120的进口,连接室外换热器140的出口与压缩机110的进口。
这种设置方式使得空调既可以用于制冷,又可以用于制热,使得用户可以根据需求选择空调制冷运行或制热运行,提升了用户体验。
第一冷媒支路200的第一端连接冷媒主回路100的冷媒管路位于换向阀300与压缩机110的进口之间的管段,第一冷媒支路200的第二端连接冷媒主回路100位于室外换热器140与节流装置130之间的管段,以将至少部分冷媒输送至室外换热器140与节流装置130之间的冷媒主回路100。
这种设置方式使得与室外换热器140内冷媒交换热量的至少部分冷媒可以再次进入节流装置130,在节流装置130的节流降压的作用下再次回到冷媒主回路100,保证了冷媒主回路100的冷媒量。
空调还可以包括第一流量阀400,设置于第一冷媒支路200,并被构造为在空调制冷运行时开启。第一流量阀400并在空调制热运行时关闭,这种设置方式保证了冷媒主回路100的冷媒量,从而保证了空调的制热效果。
空调还可以包括第二冷媒支路500,第二冷媒支路500被构造为在空调制热运行时,输送室内换热器120的进口与压缩机110的出口之间的至少另一部分冷媒(至少另一部分冷媒与至少部分冷媒为用词上的区分,并不是指冷媒中的一部分与另一部分),并使至少另一部分冷媒与室外换热器140内冷媒交换热量。
这种设置方式使得部分高温高压的冷媒与室外换热器140内的冷媒换热,便于室外换热器140内的冷媒吸收热量,且防止了室外换热器140表面结霜,从而提升了空调的制热效果。
第二冷媒支路500的一端连接冷媒主回路100的冷媒管路位于换向阀300与室内换热器120之间的管段。第二冷媒支路500的另一端连接第一冷媒支路200位于第一冷媒支路200的第二端与第一流量阀400之间的管段,第二冷媒支路500通过第一冷媒支路200使至少另一部分冷媒与室外换热器140内冷媒交换热量。这种设置方式使得空调的结构简单,且节省了成本。
空调还可以包括第二流量阀600,第二流量阀600设置于第二冷媒支路500,并被构造为在空调制热运行时开启。第二流量阀600并在空调制冷运行时关闭。这种设置方式保证了冷媒主回路100的冷媒量,从而保证了空调的制冷效果。
第一冷媒支路200的冷媒管路的内径可以小于冷媒主回路100的冷媒管路的内径。这种设置方式使得第一冷媒支路200内的冷媒在虹吸压力差的作用下进入冷媒主回路100,而不需要额外增加其他使第一冷媒支路200内的冷媒进入冷媒主回路100的装置。
在另一些实施例中,第一冷媒支路200可以设置有单向阀,从而保证第一冷媒支路200内的冷媒进入冷媒主回路100,并且第一冷媒支路200的冷媒管路的内径大小与第二冷媒支路500的冷媒管路的内径大小相同,从而保证冷媒由第二冷媒支路500进入第一冷媒支路200时冷媒流量不变,保证了系统的稳定。
第一冷媒支路200的部分区段可以穿插或盘绕于室外换热器140的盘管的下部区段。例如,第一冷媒支路200的部分区段穿插于室外换热器140的盘管的下部区段,以使室内换热器120的出口与压缩机110的进口之间的至少部分冷媒与室外换热器140内冷媒交换热量,且这种设置方式使得第一冷媒支路200的结构简单,成本较低。第一冷媒支路200的部分区段缠绕于室外换热器140的盘管的下部区段,以使室内换热器120的出口与压缩机110的进口之间的至少部分冷媒与室外换热器140内冷媒交换热量,这种设置方式提高了热量的交换效率,提高了空调制冷运行时的制冷效率以及制热运行时的制热效率。
且由于室外换热器140的盘管的下部区段由于冷媒容易沉积且受换热气流的影响较小,因此,室外换热器140的盘管的下部区段的冷媒的换热效果并不好,将第一冷媒支路200的部分区段可以穿插或盘绕于室外换热器140的盘管的下部区段,对空调制冷运行时的制冷效率以及制热运行时的制热效率提升更加明显。且第一冷媒支路200的位置较低更便于第一冷媒支路200的安装,提高了生产效率。
节流装置130可以为毛细管,毛细管制作简单、成本较低,且运动部件少、可靠性好。
空调制冷运行时,冷媒在压缩机110中被压缩成高温高压的冷媒蒸气,冷媒蒸气进入室外换热器140,冷媒蒸气在室外换热器140中冷凝放热成为高温高压的液体,再经过节流装置130,之后降压成低温低压的气液混合物进入室内换热器120,冷媒在室内换热器120中吸热蒸发后一部分通过冷媒主回路100进入压缩机110,另一部分进入第一冷媒支路200,并在第一冷媒支路200内与室外换热器140内的冷媒换热,再重新返回冷媒主回路100,以完成制冷循环。
空调制热运行时,冷媒在压缩机110中被压缩成高温高压的冷媒蒸气,冷媒蒸气一部分进入室内换热器120,另一部分进入第二冷媒支路500与室外换热器140内冷媒交换热量,冷媒蒸气在室内换热器120中冷凝放热成为高温高压的液体,再经过节流装置130,之后降压成低温低压的气液混合物进入室外换热器140,冷媒在室外换热器140中吸热蒸发后进入压缩机110,以完成制热循环。
空调包括冷媒主回路100以及第一冷媒支路200,冷媒主回路100包括由冷媒管路连接的压缩机110、室内换热器120、节流装置130以及室外换热器140,且冷媒主回路100被构造为在空调制冷运行时,压缩机110的出口与室外换热器140的进口连接,压缩机110的进口与室内换热器120的出口连接,第一冷媒支路200被构造为在空调制冷运行时,输送室内换热器120的出口与压缩机110的进口之间的至少部分冷媒,并使至少部分冷媒与室外换热器140内冷媒交换热量。这种设置方式使得部分低温低压的冷媒与室外换热器140内的冷媒换热,便于室外换热器140内的冷媒释放热量,从而提升了空调的制冷效果。
第二冷媒支路500在空调制热运行时,输送室内换热器120的进口与压缩机110的出口之间的至少另一部分冷媒,并使至少另一部分冷媒与室外换热器140内冷媒交换热量。这种设置方式使得部分高温高压的冷媒与室外换热器140内的冷媒换热,便于室外换热器140内的冷媒吸收热量,且防止了室外换热器140表面结霜,从而提升了空调的制热效果。
至此,本领域技术人员应认识到,虽然本文已详尽示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多个示例性实施例,但是,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精神和范围的情况下,仍可根据本实用新型公开的内容直接确定或推导出符合本实用新型原理的许多其他变型或修改。因此,本实用新型的范围应被理解和认定为覆盖了所有这些其他变型或修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