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制冷剂流量可调的改装型蒸发器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0864379发布日期:2020-05-22 21:50阅读:160来源:国知局
一种制冷剂流量可调的改装型蒸发器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制冷剂流量可调的改装型蒸发器装置。



背景技术:

随着冷藏航运业的迅猛发展,制冷机组更新换代加快。carrier531机型是一种过渡机型,其蒸发器carrier不做常备库存,经常供应不足。511型蒸发器其安装位置与531机型蒸发器相同,但进出口管路不同、内部管路及散热片不同。目前由于备件缺乏,在新型蒸发器检修期间采用停工维修,影响了企业运作,如何解决531机型的修理,备件缺乏问题是亟待解决的。

511机型存量巨大,二手备件容易获得。如研发成功,可对大量的511蒸发器进行改造后使用,可在检修期间替换新机型正常运作,避免长时间停工造成的经济损失,能够节约成本,提高利润,并可为客户降低修箱费,可获得更多的客户好评,从而获得更高的维修份额。

对于蒸发器的换热器上,强制对流中换热器上风压高的支路制冷剂能够很好吸热空气热,而对于风压小的支路制冷剂未能充分吸热蒸发,则会导致支路出口制冷温度较低。由于分配器多个分流孔加工精度不一致、分流管插入深度不一致和焊接对中性差及各支路分流毛细管长度和内径弯曲变形不同、换热器上各支路可能管长不同等原因而导致每个支路很难平衡流量大小;在进行机型检修期替换时,如果仅利用系统调整了总的冷媒充注量,不能有效调节各个支路的流量,对检修期间的生产正常运作会带来不利影响。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提出了一种制冷剂流量可调的改装型蒸发器装置,使用制冷剂流量调节套管不需要改变原有结构,就能够获得每个支路平衡流量大小测定,满足新型号蒸发器检修时期利用旧型号替换使用需求,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制冷剂流量可调的改装型蒸发器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依次连接的制冷剂进管、制冷剂调节器、蒸发器翅片和制冷剂出管;

所述制冷剂调节器由外管、内管、连接板、第一阀芯、第二阀芯、密封圈、第一阀门、第二阀门、第一出口管和第二出口管组成;所述外管的左侧与制冷剂进管连接,所述外管的内壁与内管通过连接板固定连接,所述第一阀芯位于外管与内管之间与第一阀门滑动连接,所述第二阀芯位于内管一端的内侧与第二阀门滑动连接,所述第一出口管和第二出口管并列设置在外管的外壁与外管内部连通,所述第一出口管和第二出口管还与蒸发器翅片的两个管路连通;

所述第一阀芯与外管螺纹连接,通过转动第一阀门改变外管与第一阀芯之间的间隙来控制第一出口管的流量;所述第二阀芯与第一阀门螺纹连接,通过转动第二阀门改变内管与第二阀芯之间的间隙来控制第二出口管的流量。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阀门与第一阀芯通过滑槽滑块结构实现滑动连接,所述第一阀门与外管转动连接,通过转动第一阀门带动第一阀芯转动,第一阀芯能够在螺纹作用下沿着第一阀门的滑槽径向滑动。

进一步的,所述第二阀门与第二阀芯通过滑槽滑块结构实现滑动连接,所述第二阀门与第一阀门转动连接,通过转动第一阀门带动第一阀芯转动,第二阀芯在螺纹作用下沿着第一阀门的滑槽径向滑动。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阀芯为圆环形结构,第一阀芯左侧为锥形结构,右侧设有外螺纹与外管的内螺纹咬合。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阀芯内侧设置有密封圈。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阀芯外侧在第一出口管和第二出口管之间设置有密封圈。

进一步的,所述第二阀芯为圆环形结构,第一阀芯左侧为锥形结构,右侧设有外螺纹与第一阀门的内螺纹咬合。

进一步的,所述第二阀芯外侧设置有密封圈。

进一步的,所述外管与第一阀芯配合的区域设有梯形结构;所述内管与第二阀芯配合的区域设有梯形结构。

进一步的,在所述外管与第一阀芯配合区域梯形结构的上表面处,外管与内管之间区域的横截面和内管内壁内侧区域的横截面的面积相等。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

1.本实用新型通过对旧型号蒸发器进行改造,不破坏原有的结构,只修改进出口管路,使其满足新机型的使用要求,利用系统调整总的冷媒充注量,并利用本申请的制冷剂调节器有效调节各个支路的流量,使得对检修期间利用本申请改装后的蒸发器能够替代新型蒸发器生产正常运作。

2.本实用新型根据不同机型的参数及蒸发器换热面积等调整冷媒充注量、调整蒸发器膨胀阀开度,待检修期过后,能够直接拆卸管路将原机型替换,就能完成检修期间的旧机型蒸发器辅助运作,节约检修成本,提高经济效益。

附图说明

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的说明书附图用来提供对本申请的进一步理解,本申请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申请,并不构成对本申请的不当限定。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改装型蒸发器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制冷剂调节器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制冷剂调节器的立体示意图;

其中:1、制冷剂进管,2、制冷剂调节器,3、蒸发器翅片,4、制冷剂进出管,201、外管,202、第一阀芯,203、内管,204、连接板,205、密封圈,206、第一阀门,207、第二阀门,208、第二阀芯,209、第二出口管,210、第一出口管。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与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应该指出,以下详细说明都是例示性的,旨在对本申请提供进一步的说明。除非另有指明,本文使用的所有技术和科学术语具有与本申请所属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相同含义。

需要注意的是,这里所使用的术语仅是为了描述具体实施方式,而非意图限制根据本申请的示例性实施方式。如在这里所使用的,除非上下文另外明确指出,否则单数形式也意图包括复数形式,此外,还应当理解的是,当在本说明书中使用术语“包含”和/或“包括”时,其指明存在特征、步骤、操作、器件、组件和/或它们的组合。

在本实用新型中,术语如“上”、“下”、“左”、“右”、“前”、“后”、“竖直”、“水平”、“侧”、“底”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只是为了便于叙述本实用新型各部件或元件结构关系而确定的关系词,并非特指本实用新型中任一部件或元件,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本实用新型中,术语如“固接”、“相连”、“连接”等应做广义理解,表示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一体地连接或可拆卸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对于本领域的相关科研或技术人员,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确定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实施例1:

一种制冷剂流量可调的改装型蒸发器装置,包括依次连接的制冷剂进管1、制冷剂调节器2、蒸发器翅片3和制冷剂进出管4,所述制冷剂调节器位于制冷剂进管和蒸发器翅片之间;

所述制冷剂调节器由外管201、内管203、连接板204、第一阀芯202、第二阀芯208、密封圈205、第一阀门206、第二阀门207、第一出口管210和第二出口管209组成;所述外管201的左侧与制冷剂进管1连接,所述外管201与内管203通过连接板204固定连接,所述第一阀芯202位于外管201与内管203之间与第一阀门206滑动连接,所述第二阀芯208位于内管203一端的内侧与第二阀门207滑动连接,所述第一出口管210和第二出口管209并列设置在外管一侧与外管内部连通,所述第一出口管210和第二出口管209还与蒸发器翅片3的两个管路连通。

所述第一阀芯202与外管201螺纹连接,通过转动第一阀门206改变外管201与第一阀芯202之间的间隙来控制第一出口管210的流量;所述第二阀芯208与第一阀门206螺纹连接,通过转动第二阀门207改变内管202与第二阀芯208之间的间隙来控制第二出口管的流量。

所述第一阀门与第一阀芯通过滑槽滑块结构实现滑动连接,所述第一阀门与外管转动连接,通过转动第一阀门带动第一阀芯转动,第一阀芯能够在螺纹作用下沿着第一阀门的滑槽径向滑动。

所述第二阀门与第二阀芯通过滑槽滑块结构实现滑动连接,所述第二阀门与第一阀门转动连接,通过转动第一阀门带动第一阀芯转动,第二阀芯在螺纹作用下沿着第一阀门的滑槽径向滑动。

所述第一阀芯为圆环形结构,第一阀芯左侧为锥形结构,右侧设有外螺纹与外管的内螺纹咬合;

所述第一阀芯内侧设置有密封圈,用于防止外管与内管之间漏水。

所述第一阀芯外侧在第一出口管和第二出口管之间设置有密封圈,用于防止外管与内管之间的流量泄漏到第二出口管处。

所述第二阀芯为圆环形结构,第一阀芯左侧为锥形结构,右侧设有外螺纹与第一阀门的内螺纹咬合;

所述第二阀芯外侧设置有密封圈,用于防止漏水。

外管与第一阀芯配合的区域设有梯形结构;所述内管与第二阀芯配合的区域设有梯形结构。所述梯形结构能够与锥形结构配合调节间隙大小,用于控制流量。

在所述外管与第一阀芯配合区域梯形结构的上表面处,外管与内管之间区域的横截面和内管内壁内侧区域的横截面的面积相等;

所述连接板为板状结构,不会影响制冷剂的流量调整。

所述第一阀门在与第一阀芯配合的一端设置有板状连接段,不会阻碍制冷剂流动,将制冷剂顺利从第二出口管排出。

所述第一阀门为环状结构、板状连接段、环状结构依次连接组合而成。板状连接段能够让制冷剂顺利通过,不会产生阻碍作用;与第一阀芯配合区域的环状结构具有滑槽,可以与第一阀芯的滑块实现滑动配合作用。

所述第二阀门与第一阀门转动连接,利用第一阀门的凸起部位与外壁的凹槽配合实现转动。

所述第一阀门与外壁转动连接,利用第二阀门的凸起部位与第一阀门的凹槽配合实现转动。

研究511和531机型的制冷工作原理、参数,研究蒸发器换热面积与参数的关系,研究调整冷媒充注量和膨胀阀开度调节机组工作参数的可行性,对改造的工艺予以确定。测绘并制作符合531机型管路布局的蒸发器进出口管路。制作满足性能要求的蒸发器。

1、保证使用改造后蒸发器的机组的工作参数无较大变化,避免造成制冷、除湿效率过低。进出口管路的改造不能造成蒸发器结构改变及内部铜管、铝制翅片的损伤。进出口管路的尺寸必须精确,避免安装时造成蒸发器盘管、管路变形或受力,造成使用寿命降低、铜管受力磨损泄漏。测绘蒸发器盘管、进出口管路的精确尺寸;加工符合尺寸的进出口管路;通过气焊将进出口管路和焊接到蒸发器上;安装固定再热盘管到蒸发器盘管上;通过实验获得机组的制冷、除湿等工作参数数据。

2、研究冷藏集装箱的制冷及除湿工作原理,及其对蒸发器热交换能力的要求。冷藏集装箱机组制冷及除湿均需通过制冷剂在蒸发器内蒸发时吸收冷藏集装箱内的热量。对比carrier511和531机型的机组制冷和除湿性能。测量计算新旧蒸发器的热交换面积的差别。根据上述对比计算,估算出需要增加的冷媒量、膨胀阀开度调整值等。测绘蒸发器盘管、进出口管路等的精确尺寸。加工制作符合要求的进出口管路和制冷剂调节器。通过气焊将进出口管路和制冷剂调节器焊接到蒸发器。将改造后的蒸发器盘管安装到531机型的制冷机组上。通过反复实验获得冷机制冷、除湿数据,进行验证。根据实验结果修正冷媒充注量、膨胀阀开度调整值,直至实验结果符合531型冷藏集装箱机组的性能要求。

3、使用改装后的蒸发器,冷机可控制箱内相对湿度在65~95%范围内;使用改装后的蒸发器,冷机制冷量可达到10528w。压缩机电流值由17.6amps调整为13amps;蒸发器盘管加热器数量由6变为4个。

注意事项:蒸发器管路气焊工艺;蒸发器热交换面积对增加制冷和除湿能力的影响;蒸发器膨胀阀开度对制冷和除湿能力的影响;冷媒量对制冷和除湿能力的影响。

本实用新型研究了冷藏集装箱蒸发器热交换面积、冷媒量、蒸发器膨胀阀开度等,分别与制冷性能和除湿性能的关系。对蒸发器的改造及实验,研究了紫铜气焊工艺,提高了冷藏机组的修理技术。填补了相关技术空白,可在检修期间为船舶海工产业链提供技术支持和维修服务,待检修完毕后恢复正常的生产运作,提高了检修期间的经济效益。本实用新型成果可用于蒸发器的改装、翻新,利用了闲置的蒸发器等。

本实用新型通过对旧型号蒸发器进行改造,不破坏原有的结构,只修改进出口管路,使其满足新机型的使用要求,利用系统调整总的冷媒充注量,并利用本申请的制冷剂调节器有效调节各个支路的流量,使得对检修期间利用本申请改装后的蒸发器能够替代新型蒸发器生产正常运作。根据不同机型的参数及蒸发器换热面积等调整冷媒充注量、调整蒸发器膨胀阀开度,待检修期过后,能够直接拆卸管路将原机型替换,就能完成检修期间的旧机型蒸发器辅助运作,节约检修成本,提高经济效益。

以上仅为本申请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申请,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申请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申请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申请的保护范围之内。

上述虽然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进行了描述,但并非对本实用新型保护范围的限制,所属领域技术人员应该明白,在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的基础上,本领域技术人员不需要付出创造性劳动即可做出的各种修改或变形仍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以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