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CO和H2深冷分离系统的快速冷却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1051640发布日期:2020-06-09 21:18阅读:379来源:国知局
一种CO和H2深冷分离系统的快速冷却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co和h2深冷分离技术,具体地说是一种co和h2深冷分离系统的快速冷却装置。



背景技术:

现有技术中,co和h2深冷分离的冷却过程是采用板式换热器、精馏塔、分离罐及节流阀组成的冷却系统来实现的,在进行冷却时,直接利用压缩机循环氮气来节流降温,使其达到可以实现co和h2分离的温度,现有的这种直接利用氮气循环降温的方式,其达到可以实现co和h2分离的温度所需的时间至少是5天,该降温过程十分缓慢,整个周期较长,不利于生产效率的提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能够加快co和h2分离过程中降温冷却速度,缩短达到分离条件的时间,从而提高生产效率的co和h2深冷分离系统的快速冷却装置。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的co和h2深冷分离系统的快速冷却装置,包括液氮储罐以及与液氮储罐连接的液氮气化装置,液氮气化装置连接有一条气路管线和一条液路管线,气路管线具有两路气体输出线路,其中一条气体输出线路经过一号阀门v1、二号阀门v2及三号阀门v3后与冷却系统的冷箱连接,另外一条气体输出线路经过四号阀门v4、五号阀门v5与冷却系统的火炬连接,液路管线具有三路液体输出线路,其中一条液体输出线路经过一号调节阀和三号阀门v3后与冷却系统的冷箱连接,另外一条液体输出线路经过六号阀门v6、五号阀门v5与冷却系统的火炬连接,还有一条液体输出线路经过二号调节阀与换热器连接。

所述气路管线和液路管线能够汇入到一条总管线上,所述三号阀门v3安装在总管线上。

所述总管线为llp-co管线。

所述液氮储罐上设置有压力表,所述火炬的进线管路上设置有安全阀。

所述换热器为板式换热器。

所述液氮储罐与液氮气化装置之间设置有七号阀门v7。

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在于:

由于在冷却系统之前设置有液氮储罐、液氮气化装置以及连接在液氮气化装置上的气路管线和液路管线,与此同时在气路管线和液路管线上设置有多个相互配合的阀门,由此通过获得的实时温度改变氮气的状态来实现温度的调节,最终使其达到可以实现co和h2分离的温度,调节过程中,气路和液路管线之间的有效切换,大大加快了co和h2分离过程中降温冷却过程,缩短达到co和h2分离条件的时间,从而提高了生产效率。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co和h2深冷分离系统的快速冷却装置的工艺流程图。

图中1为液氮储罐;2为液氮气化装置;3为气路管线;4为液路管线;5为一号调节阀;6为二号调节阀;7为安全阀;v1为一号阀门;v2为二号阀门;v3为三号阀门;v4为四号阀门;v5为五号阀门;v6为六号阀门;v7为七号阀门。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的co和h2深冷分离系统的快速冷却装置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实施例一:

如图所示,本实用新型的co和h2深冷分离系统的快速冷却装置,包括液氮储罐1以及与液氮储罐1连接的液氮气化装置2,液氮气化装置2连接有一条气路管线3和一条液路管线4,气路管线3和液路管线4能够汇入到一条总管线上,总管线上安装三号阀门v3,气路管线3具有两路气体输出线路,其中一条气体输出线路经过一号阀门v1、二号阀门v2及三号阀门v3后与冷却系统的冷箱连接,另外一条气体输出线路经过四号阀门v4、五号阀门v5与冷却系统的火炬连接,液路管线4具有三路液体输出线路,其中一条液体输出线路经过一号调节阀5和三号阀门v3后与冷却系统的冷箱连接,另外一条液体输出线路经过六号阀门v6、五号阀门v5与冷却系统的火炬连接,还有一条液体输出线路经过二号调节阀6与换热器连接,需要指出的是换热器优选为板式换热器。

进一步地,所说的总管线为llp-co管线,所说的液氮储罐1上设置有压力表,火炬的进线管路上设置有安全阀7,液氮储罐1与液氮气化装置2之间还设置有七号阀门v7。

实施例二:

一种co和h2深冷分离系统的快速冷却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a、氮气补充,打开五号阀门v5,同时利用四号阀门v4控制液氮气化装置上的压力表pi显示的压力为0.1mpa,打开一号阀门v1、二号阀门v2及三号阀门v3通入冷氮气至冷箱内,补入的氮气通过冷箱的出口进行放空,补入冷氮气时控制换热器温差为0℃,其中,在冷氮气补入时,降温速度必然加快,但是在此过程中,应当控制降温加快速度(新增速度)不应当超过1℃/小时。

b、当冷箱端面的温度达到-78℃时,关闭冷氮气的气路管线,打开一号调节阀5及三号阀门v3通入液氮至冷箱内,整个过程控制换热器温差0℃;

c、当冷箱端面的温度达到-130℃时,关闭一号调节阀5,打开二号调节阀6向换热器补入液氮,控制冷箱端面温差0℃。

实施例三:

一种co和h2深冷分离系统的快速冷却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a、氮气补充,打开五号阀门v5,同时利用四号阀门v4控制液氮气化装置上的压力表pi显示的压力为0.1mpa,打开一号阀门v1、二号阀门v2及三号阀门v3通入冷氮气至冷箱内,补入的氮气通过冷箱的出口进行放空,补入冷氮气时控制换热器温差为15℃,其中,在冷氮气补入时,降温速度必然加快,但是在此过程中,应当控制降温加快速度(新增速度)不应当超过1.2℃/小时。

b、当冷箱端面的温度达到-80℃时,关闭冷氮气的气路管线,打开一号调节阀5及三号阀门v3通入液氮至冷箱内,整个过程控制换热器温差15℃;

c、当冷箱端面的温度达到-140℃时,关闭一号调节阀5,打开二号调节阀6向换热器补入液氮,控制冷箱端面温差25℃。

实施例四:

一种co和h2深冷分离系统的快速冷却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a、氮气补充,打开五号阀门v5,同时利用四号阀门v4控制液氮气化装置上的压力表pi显示的压力为0.2mpa,打开一号阀门v1、二号阀门v2及三号阀门v3通入冷氮气至冷箱内,补入的氮气通过冷箱的出口进行放空,补入冷氮气时控制换热器温差为20℃,其中,在冷氮气补入时,降温速度必然加快,但是在此过程中,应当控制降温加快速度(新增速度)不应当超过1.5℃/小时。

b、当冷箱端面的温度达到-100℃时,关闭冷氮气的气路管线,打开一号调节阀5及三号阀门v3通入液氮至冷箱内,整个过程控制换热器温差20℃;

c、当冷箱端面的温度达到-150℃时,关闭一号调节阀5,打开二号调节阀6向换热器补入液氮,控制冷箱端面温差50℃。

经过实践证明,通过本实用新型的co和h2深冷分离系统的快速冷却装置对co和h2分离,达到分离条件缩短为3-4天,在实际应用中创造效益,其冷箱(co和h2分离装置)开车时间按照缩短1-2天计算,工作所使用的压缩机氮气循环时间节约1-2天。



技术特征:

1.一种co和h2深冷分离系统的快速冷却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液氮储罐(1)以及与液氮储罐(1)连接的液氮气化装置(2),所述液氮气化装置(2)连接有一条气路管线(3)和一条液路管线(4),所述气路管线(3)具有两路气体输出线路,其中一条气体输出线路经过一号阀门(v1)、二号阀门(v2)及三号阀门(v3)后与冷却系统的冷箱连接,另外一条气体输出线路经过四号阀门(v4)、五号阀门(v5)与冷却系统的火炬连接,所述液路管线(4)具有三路液体输出线路,其中一条液体输出线路经过一号调节阀(5)和三号阀门(v3)后与冷却系统的冷箱连接,另外一条液体输出线路经过六号阀门(v6)、五号阀门(v5)与冷却系统的火炬连接,还有一条液体输出线路经过二号调节阀(6)与换热器连接。

2.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co和h2深冷分离系统的快速冷却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气路管线(3)和液路管线(4)能够汇入到一条总管线上,所述三号阀门(v3)安装在总管线上。

3.按照权利要求2所述的co和h2深冷分离系统的快速冷却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总管线为llp-co管线。

4.按照权利要求1-3之一所述的co和h2深冷分离系统的快速冷却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液氮储罐(1)上设置有压力表,所述火炬的进线管路上设置有安全阀(7)。

5.按照权利要求4所述的co和h2深冷分离系统的快速冷却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换热器为板式换热器。

6.按照权利要求5所述的co和h2深冷分离系统的快速冷却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液氮储罐(1)与液氮气化装置(2)之间设置有七号阀门(v7)。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CO和H2深冷分离系统的快速冷却装置。它包括液氮储罐以及与液氮储罐连接的液氮气化装置,液氮气化装置连接有气路管线和液路管线,气路管线具有两路气体输出线路,其中一条气体输出线路与冷箱连接,另外一条气体输出线路与火炬连接,液路管线具有三路液体输出线路,其中一条液体输出线路与冷箱连接,另外一条液体输出线路与火炬连接,还有一条液体输出线路与换热器连接。其优点是:通过获得的实时温度改变氮气的状态来实现温度的调节,使其达到可以实现CO和H2分离的温度,其气路和液路管线之间的有效切换,大大加快了CO和H2分离过程中降温冷却过程,缩短达到CO和H2分离条件的时间,从而提高了生产效率。

技术研发人员:冯玉祥;朱桂生;邵守言;戴小卉;凌晨;唐丽;叶兴平;陈红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江苏索普化工股份有限公司;江苏索普工程科技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19.09.24
技术公布日:2020.06.09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