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改进的板式换热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0894607发布日期:2020-05-26 18:16阅读:205来源:国知局
一种改进的板式换热器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本实用新型属于制冷技术,具体地说是一种改进的板式换热器。



背景技术:
:冷凝器是制冷系统的主要设备,根据冷却介质和冷却方式的不同,冷凝器一般可分为水冷式、风冷式和蒸发式。蒸发式冷凝器是以喷淋水为冷却介质,水在盘管外形成水膜,与盘管内制冷剂进行热交换,吸热后温度升高,部分冷却水蒸发带走大量的热量,气化的水蒸气由风机吸走排入大气。由于蒸发式冷凝器比水冷式、风冷式的冷凝温度低而得到了大量推广使用,但是目前蒸发式冷凝器的盘管式结构存在体积大、阻力大、管内攒液量大、换热效率不高的问题。申请号201520724454.3《一种蒸发式冷凝器结构》提出了一种竖直的换热板,来代替盘管,但是该结构的缺陷在于薄竖板片和制冷剂进出支管的连接可靠性较差。板壳式换热器由镜像关系的两个板片焊接成板片对,板片对之间的外缘焊接在一起,焊接结构非常可靠,以高耐压而著称。但是用目前的板壳式换热器直接代替盘管,由于板片之间的间隙过小,存在板片外侧冷却水阻力过大,通风不畅,达不到蒸发冷的效果。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就是提出一种改进的板式换热器,以解决背景技术存在:盘管式结构存在体积大、阻力大、管内攒液量大、换热效率不高;板壳式换热器存在板片外侧冷却水阻力过大,通风不畅的问题。解决该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改进的板式换热器,左端板焊接左压板,右端板焊接右压板,左端板与右端板之间设置若干板片,右端板和右压板或左端板和左压板上设置介质进口和/或介质出口;其特征在于:左端板和右端板的周边之间联接若干固定条;若干环状的分隔块和若干板片形成与介质进口相通的通道,若干环状的分隔块和若干板片形成与介质出口相通的通道;两个环状的分隔块和两个成镜像关系的板片焊接组成一个“板片对”;相邻“板片对”之间的外缘焊接,最左边“板片对”和左压板的外缘焊接,最右边“板片对”和右压板的外缘焊接;每个“板片对”的两个板片之间设置有若干竖直布置的挡条,挡条的厚度和分隔块的厚度相同。其中,板片的表面是增强换热的波纹结构。板片外形是圆形或椭圆形或方形。挡条和固定条、分隔块相联接。板片内侧介质是制冷剂或水或气体或载冷剂。

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比较所具有的有益效果是: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一方面,相邻“板片对”的间距为零,内侧介质按照波纹通道流动,强化换热,凸显板式换热器换热好的优势,换热器整体体积小,介质流动阻力小,介质攒液少。另一方面,由于分隔块和挡条的存在,板片外侧间距较大,冷却水在板片外形成液膜,风在板片间隙可以很顺利的以小压降通过,部分冷却水蒸发的气体也能很顺畅的被风带走,实现蒸发冷的效果;再者,挡条的厚度和分隔块的厚度相同,使得板片在轴线向的变形受到限制,起到了压紧板片的作用,换热器能承受住板内介质的压力。本实用新型在制冷系统中既可以作为冷凝器使用,也可以作为蒸发器使用,还可以作为冷却器使用。

附图说明: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图1的a—a的剖视图。图3是本实用新型中“板片对”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1:参考图1、图2,图3,一种改进的板式换热器,左端板1焊接左压板2,右端板7焊接右压板6,左端板1与右端板7之间设置若干板片5,右端板7和右压板6或左端板1和左压板2上设置介质进口8和/或介质出口9;其特征在于:左端板1和右端板7的周边之间联接若干固定条3;若干环状的分隔块4和若干板片5形成与介质进口8相通的通道,若干环状的分隔块4和若干板片5形成与介质出口9相通的通道;两个环状的分隔块4和两个成镜像关系的板片5焊接组成一个“板片对”;相邻“板片对”之间的外缘焊接,最左边“板片对”和左压板2的外缘焊接,最右边“板片对”和右压板6的外缘焊接;每个“板片对”的两个板片5之间设置有若干竖直布置的挡条10,挡条10的厚度和分隔块4的厚度相同;板片5的表面是增强换热的波纹结构;板片5外形是圆形或椭圆形或方形;挡条10和固定条3、分隔块4相联接;板片5内侧介质是制冷剂或水或气体或载冷剂。



技术特征:

1.一种改进的板式换热器,左端板(1)焊接左压板(2),右端板(7)焊接右压板(6),左端板(1)与右端板(7)之间设置若干板片(5),右端板(7)和右压板(6)或左端板(1)和左压板(2)上设置介质进口(8)和/或介质出口(9);其特征在于:左端板(1)和右端板(7)的周边之间联接若干固定条(3);若干环状的分隔块(4)和若干板片(5)形成与介质进口(8)相通的通道,若干环状的分隔块(4)和若干板片(5)形成与介质出口(9)相通的通道;两个环状的分隔块(4)和两个成镜像关系的板片(5)焊接组成一个“板片对”;相邻“板片对”之间的外缘焊接,最左边“板片对”和左压板(2)的外缘焊接,最右边“板片对”和右压板(6)的外缘焊接;每个“板片对”的两个板片(5)之间设置有若干竖直布置的挡条(10),挡条(10)的厚度和分隔块(4)的厚度相同。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改进的板式换热器,其特征在于板片(5)的表面是增强换热的波纹结构。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一种改进的板式换热器,其特征在于板片(5)外形是圆形或椭圆形或方形。

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一种改进的板式换热器,其特征在于挡条(10)和固定条(3)、分隔块(4)相联接。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一种改进的板式换热器,其特征在于挡条(10)和固定条(3)、分隔块(4)相联接。

6.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一种改进的板式换热器,其特征在于板片(5)内侧介质是制冷剂或水或气体或载冷剂。

7.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一种改进的板式换热器,其特征在于板片(5)内侧介质是制冷剂或水或气体或载冷剂。

8.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一种改进的板式换热器,其特征在于板片(5)内侧介质是制冷剂或水或气体或载冷剂。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属于一种改进的板式换热器。所要解决的问题就是背景技术存在的:盘管式体积大、阻力大、管内攒液量大、换热效率不高;板壳式冷却水阻力过大,通风不畅的问题。其技术方案要点是:左端板和右端板的周边之间联接若干固定条;若干环状的分隔块和若干板片形成与介质进口相通的通道和与介质出口相通的通道;两个环状的分隔块和两个成镜像关系的板片焊接组成一个“板片对”;相邻“板片对”之间的外缘焊接,最左边“板片对”和左压板的外缘焊接,最右边“板片对”和右压板的外缘焊接;每个“板片对”的两个板片之间设置有若干竖直布置的挡条,挡条的厚度和分隔块的厚度相同。应用于制冷系统的冷凝器或蒸发器或冷却器。

技术研发人员:吴家伟;张永立;宁会锋;刘忠范;崔振林;孙小亮;刘聪;徐琳琳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吴家伟
技术研发日:2019.09.27
技术公布日:2020.05.26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