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全工况四管制模块化冷(热)水机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0894507发布日期:2020-05-26 18:16阅读:401来源:国知局
一种全工况四管制模块化冷(热)水机组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空调系统,尤其是一种模块化冷(热)水机组,具体的说是一种全工况四管制模块化冷(热)水机组。



背景技术:

随着建筑功能的多样化,越来越多的分区设计,使同一建筑内同时有制冷和制热的需求。四管制机组因其可在使用冷水除湿的同时,免费获得再热,使其可以有效满足此类应用场所的需求,并可大大节省运行成本和设备初投资。但是,目前使用的四管制机组大都结构复杂,零部件众多,使其生产成本高昂,不利于普及推广。同时,也难以适应在-15℃到48℃环温下的全工况运行。因此,急需加以改进。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全工况四管制模块化冷(热)水机组,不仅结构简单,零部件减少,且能做到-15℃到48℃环温全工况运行,充分满足客户使用需求,还可大大节省成本和设备初投资,利于节能环保,具有广泛推广使用的价值。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全工况四管制模块化冷(热)水机组,压缩机的排气口和吸气口分别连接四通阀的d口和气液分离器的出口;所述四通阀的c口连接第一换热器的第一端;该四通阀的s口同时连接第二换热器的第一端和所述气液分离器的入口;该四通阀的e口连接第三换热器的第二端;

所述第一换热器的第二端和所述第二换热器的第二端相集结;该集结点与所述第一换热器的第二端之间依次设有并联的第一节流组件和第二电动球阀;所述集结点与所述第二换热器的第二端之间设有第二节流部件;所述集结点依次经过电磁换向阀组件和储液器后与所述第三换热器第一端相连;

所述第二换热器设有冷水进水管和冷水出水管,所述第三换热器设有热水进水管和热水出水管;

所述第一节流组件包括相互并联的第一节流部件和第一单向阀;

所述电磁换向阀组件包括相互并联的电磁阀和第二单向阀。

进一步的,所述四通阀的c口与所述第一换热器之间的管路上设有第一电动球阀。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换热器上还设有风机。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设计合理,结构简单,可大幅减少机组的零部件数量,节省成本和设备初投资,利于节能环保;同时,还可做到-15℃到48℃环温下的全工况运行,充分满足客户使用需求,具有广泛推广使用的价值。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系统示意图。

图2是制冷模式下的冷媒流向示意图。

图3是制热模式下的冷媒流向示意图。

图4是制冷再热模式下的冷媒流向示意图。

其中:1-压缩机;2-四通阀;3-第一电动球阀;4-第一换热器;5-风机;6-第二电动球阀;7-第一节流部件;8-第一单向阀;9-第二换热器;10-第二节流部件;11-第二单向阀;12-电磁阀;13-储液器;14-第三换热器。图中箭头为冷媒流向。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说明。

如图1所示。

一种全工况四管制模块化冷(热)水机组,包括压缩机、四通阀、第一换热器、第二换热器、第三换热器、第一节流部件、第二节流部件、第一单向阀、第二单向阀、电磁阀、储液器和气液分离器。

所述压缩机的排气口和吸气口分别连接所述四通阀的d口和所述气液分离器的出口;所述四通阀的c口连接所述第一换热器的第一端;该四通阀的s口连接所述第二换热器的第一端和所述气液分离器的入口;该四通阀的e口连接所述第三换热器的第二端。

所述第一换热器的第二端和所述第二换热器的第二端相集结;该集结点与所述第一换热器的第二端之间依次设有相互并联的第一节流组件和第二电动球阀;所述集结点与所述第二换热器的第二端之间设有第二节流部件;所述集结点依次经过电磁换向阀组件和储液器后与所述第三换热器第一端相连。

所述第二换热器和第三换热器均为水侧换热器,其内部设有水换热结构,能够与冷媒进行换热,获得相应的冷水或热水。所述第二换热器设有冷水进水管和冷水出水管,所述第三换热器设有热水进水管和热水出水管,可使冷水或热水的循环流动。

所述第一节流组件包括相互并联的第一节流部件和第一单向阀,其中,所述第一节流部件的正向为指向所述第一换热器。所述第一单向阀的方向为背离所述第一换热器。

所述电磁换向阀组件包括相互并联的电磁阀和第二单向阀,其中,所述电磁阀的正向为指向所述第三换热器;所述第二单向阀的方向为背离所述第三换热器。

所述四通阀的c口与所述第一换热器之间的管路上设有第一电动球阀,可确保所述第一换热器能够被彻底关闭,避免冷媒泄漏。

所述第一换热器为风侧换热器,其上设有多个并联的风机,且其中至少有一台为变频风机或双速风机,可增强所述第一换热器的换热能力和效果。

本实用新型的运行过程如下:

1.制冷模式。如图2所示,此时,四通阀掉电;第一电动球阀和第二电动球阀全开;第一节流部件全关;第二节流部件开启相应开度,起节流作用。冷媒的流向为:压缩机--四通阀dc--第一电动球阀--第一换热器--第二电动球阀--第一单向阀--第二节流部件--第二换热器--气液分离器--压缩机。其中,第一换热器作为冷凝器,第二换热器作为蒸发器。

2.制热模式。如图3所示,此时,四通阀得电;第一电动球阀和第二电动球阀全开;第一节流部件开启相应开度,起节流作用;第二节流部件关闭;冷媒流向为:压缩机--四通阀de--第三换热器--储液器--第二单向阀--第一节流部件--第二电动球阀--第一换热器--第一电动球阀--四通阀cs--气液分离器--压缩机。其中,第三换热器作为冷凝器,第一换热器作为蒸发器。冷媒在第三换热器中冷凝而放热,并可与该第三换热器中的循环水进行换热,使水温上升,为用户提供热水。

3.制冷再热模式。如图4所示,此时,四通阀得电;第一电动球阀和第二电动球阀全关;第一节流部件全关;第二节流部件开启相应开度,起节流作用。冷媒流向为:压缩机--四通阀de--第三换热器--储液器--第二单向阀--第二节流部件--第二换热器--气液分离器--压缩机。其中,第三换热器作为冷凝器,冷媒在冷凝的过程中放热,并与循环水进行换热,使水温上升,为用户提供热水。同时,第二换热器作为蒸发器,冷媒在蒸发过程中吸热,并与循环水进行换热,使水温降低,为用户提供可用于除湿的冷水。在此模式中,所述第一电动球阀和第二电动球阀保持全关,可以避免系统循环冷媒和油进入第一换热器,提高系统运行的可靠性。

本实用新型未涉及部分均与现有技术相同或可采用现有技术加以实现。



技术特征:

1.一种全工况四管制模块化冷(热)水机组,其特征是:

压缩机的排气口和吸气口分别连接四通阀的d口和气液分离器的出口;所述四通阀的c口连接第一换热器的第一端;该四通阀的s口同时连接第二换热器的第一端和所述气液分离器的入口;该四通阀的e口连接第三换热器的第二端;

所述第一换热器的第二端和所述第二换热器的第二端相集结;该集结点与所述第一换热器的第二端之间依次设有并联的第一节流组件和第二电动球阀;所述集结点与所述第二换热器的第二端之间设有第二节流部件;所述集结点依次经过电磁换向阀组件和储液器后与所述第三换热器第一端相连;

所述第二换热器设有冷水进水管和冷水出水管,所述第三换热器设有热水进水管和热水出水管;

所述第一节流组件包括相互并联的第一节流部件和第一单向阀;

所述电磁换向阀组件包括相互并联的电磁阀和第二单向阀。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全工况四管制模块化冷(热)水机组,其特征是:所述四通阀的c口与所述第一换热器之间的管路上设有第一电动球阀。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全工况四管制模块化冷(热)水机组,其特征是:所述第一换热器上还设有风机。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全工况四管制模块化冷(热)水机组,压缩机的排气口和吸气口分别连接四通阀的D口和气液分离器的出口;所述四通阀的C口连接第一换热器的第一端;该四通阀的S口连接第二换热器的第一端和所述气液分离器的入口;该四通阀的E口连接第三换热器的第二端;所述第一换热器的第二端和所述第二换热器的第二端相集结;该集结点与所述第一换热器的第二端之间依次设有并联的第一节流组件和第二电动球阀;所述集结点与所述第二换热器的第二端之间设有第二节流部件;所述集结点依次经过电磁换向阀组件和储液器后与所述第三换热器第一端相连。本实用新型可有效减少零部件,简化结构,并实现全工况运行。

技术研发人员:梅奎;杨亚华;王飞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南京天加环境科技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19.10.10
技术公布日:2020.05.26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