冰箱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0832323发布日期:2020-05-22 16:26阅读:148来源:国知局
冰箱的制作方法

本申请是申请号为2015100678160、申请日为2015年2月9日、发明名称为“冰箱”的发明专利申请的分案申请。

本发明的本实施方式涉及冰箱。



背景技术:

例如对于家庭用冰箱而言,一般具有冷藏温度带的储藏室和冷冻温度带的储藏室。另外,在冰箱的隔热箱体中,作为隔热壁的隔热材料使用由泡沫聚氨酯构成的泡沫隔热材料、隔热性能比该泡沫隔热材料优良的真空隔热板。

在先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14-6039号公报



技术实现要素:

在构成隔热箱体的隔热壁中,作为例如储藏室的后壁的厚度基本上是:不管与冷藏温度带的储藏室对应的部分还是与冷冻温度带的储藏室对应的部分都相同。因此,存在不能确保隔热壁所需的隔热性能、或者厚度超过所需的厚度这样的问题。

因此,本发明提供一种冰箱,该冰箱具备隔热箱体,该隔热箱体具有储藏温度带不同的多个储藏室,且构成该隔热箱体的隔热壁的隔热材料使用真空隔热板,在这样构成的冰箱中,具有与储藏室的储藏温度带相应的厚度的隔热壁,隔热性能稳定。

本发明的第1技术方案的冰箱具备隔热箱体,该隔热箱体具有储藏温度带不同的多个储藏室,构成该隔热箱体的隔热壁的隔热材料使用真空隔热板。储藏室中储藏温度带高的储藏室所对应的隔热壁的厚度与储藏温度带低的储藏室所对应的隔热壁的厚度不同。

根据上述构成,由于储藏室中储藏温度带高的储藏室所对应的隔热壁的厚度与储藏温度带低的储藏室所对应的隔热壁的厚度不同,因此,本发明的冰箱具有与储藏室的储藏温度带相应的厚度的隔热壁,隔热性能稳定。

本发明的第2技术方案的冰箱在第1技术方案所述的冰箱的基础上,上述隔热壁的隔热材料也使用泡沫隔热材料,存在有该泡沫隔热材料的部位与没有该泡沫隔热材料的部位的上述隔热壁的厚度不同。

本发明的第3技术方案的冰箱在第2技术方案所述的冰箱的基础上,上述隔热壁中隔热材料未使用泡沫隔热材料或者使用量少的部分,仅被用于上述储藏室中储藏温度带高的储藏室的隔热壁。

本发明的第4技术方案的冰箱在第2或者第3技术方案所述的冰箱的基础上,上述隔热壁中隔热材料未使用泡沫隔热材料或者使用量少的部分,仅被用于上述储藏室的后壁。

本发明的第5技术方案的冰箱在第1至第4技术方案中任意一项技术方案所述的冰箱的基础上,在上述隔热壁中未使用泡沫隔热材料的部分,在上述储藏室侧的内板与上述真空隔热板之间设置有薄板。

本发明的第6技术方案的冰箱在第1至第5技术方案中任意一项技术方案所述的冰箱的基础上,在上述隔热箱体中,在存在于上述储藏室侧的内板上设置有向上述储藏室侧突出的部件安装用的凸部。

本发明的第7技术方案的冰箱在第2至第6技术方案中任意一项技术方案所述的冰箱的基础上,在上述隔热箱体中,在存在于上述储藏室侧的内板上的上述泡沫隔热材料进入的狭小部位且是成为行进终点的部位,设置有跑气孔,并且用薄板封堵该跑气孔。

本发明的第8技术方案的冰箱在第1至第7技术方案中任意一项技术方案所述的冰箱的基础上,在上述隔热箱体中,在存在于上述储藏室侧的内板上设置有向储藏室侧突出的凸部,上述凸部位于上述真空隔热板的周围。

本发明的第9技术方案的冰箱在第1至第8技术方案中任意一项技术方案所述的冰箱的基础上,在上述隔热箱体中,在存在于上述储藏室侧的内板上设置有向储藏室侧突出的凸部,将由该凸部包围的凹部作为冷气管道。

本发明的第10技术方案的冰箱在第1至第9技术方案中任意一项技术方案所述的冰箱的基础上,上述储藏室中储藏温度带高的储藏室的进深尺寸比储藏温度带低的储藏室的进深尺寸长。

本发明的第11技术方案的冰箱在第1至第10技术方案中任意一项技术方案所述的冰箱的基础上,在形成于上述隔热箱体的内部的冷气管道中,在该冷气管道中流过的冷气不流到不存在上述真空隔热板的部位。

本发明的第12技术方案的冰箱在第2至第11技术方案中任意一项技术方案所述的冰箱的基础上,在上述隔热箱体中,在存在于上述储藏室侧的内板上,以位于上述隔热壁的存在泡沫隔热材料的部位与没有泡沫隔热材料的部位之间的边界部分的方式设置有倾斜部。

本发明的第13技术方案的冰箱在第2至第12技术方案中任意一项技术方案所述的冰箱的基础上,在上述隔热箱体的隔热壁的存在泡沫隔热材料的部位与没有泡沫隔热材料的部位之间的边界部分,且在存在于上述储藏室侧的内板与上述真空隔热板之间,设置有防止泡沫隔热材料浸入的薄板。

本发明的第14技术方案的冰箱在第1至第13技术方案中任意一项技术方案所述的冰箱的基础上,上述隔热箱体中,存在于上述储藏室侧的内板具有加强用成形部。

本发明的第15技术方案的冰箱在第14技术方案所述的冰箱的基础上,具有覆盖上述加强用成形部的罩。

本发明的第16技术方案的冰箱在第1至第15技术方案中任意一项技术方案所述的冰箱的基础上,上述隔热箱体的隔热壁中,存在于上述储藏室侧的内板和上述真空隔热板通过粘接剂粘接。

本发明的第17技术方案的冰箱在第1至第15技术方案中任意一项技术方案所述的冰箱的基础上,上述隔热箱体的隔热壁中,存在于上述储藏室侧的内板与上述真空隔热板之间未用粘接剂粘接的部位,从上述储藏室侧起被罩覆盖。

本发明的第18技术方案的冰箱在第2至第17技术方案中任意一项技术方案所述的冰箱的基础上,泡沫隔热材料以包围上述真空隔热板的周围的方式存在。

本发明的第19技术方案的冰箱在第2至第18技术方案中任意一项技术方案所述的冰箱的基础上,上述隔热箱体的角部的泡沫隔热材料厚。

本发明的第20技术方案的冰箱在第2至第19技术方案中任意一项技术方案所述的冰箱的基础上,在上述隔热箱体中泡沫隔热材料厚的部分,该泡沫隔热材料与上述真空隔热板重叠。

本发明的第21技术方案的冰箱在第1至第20技术方案中任意一项技术方案所述的冰箱的基础上,在上述隔热箱体的角部,存在有收纳电气布线的电气布线收纳盒。

本发明的第22技术方案的冰箱在第1至第21技术方案中任意一项技术方案所述的冰箱的基础上,在形成于上述真空隔热板的阶梯部,配置有散热管。

本发明的第23技术方案的冰箱在第2至第22技术方案中任意一项技术方案所述的冰箱的基础上,在上述隔热箱体中,存在于上述储藏室侧的内板上设置有倒角部,该倒角部在注入泡沫隔热材料的原液时将该原液引导到上述隔热箱体的侧壁。

本发明的第24技术方案的冰箱在第2至第23技术方案中任意一项技术方案所述的冰箱的基础上,在上述隔热箱体中,在注入泡沫隔热材料的原液的注入口的注入标的,设置有引导部件,该引导部件具有将上述原液引导到上述隔热箱体的侧壁的引导面。

本发明的第25技术方案的冰箱在第1至第24技术方案中任意一项技术方案所述的冰箱的基础上,在上述隔热箱体的角部,使上述储藏室侧的内板的角度和与上述储藏室相反侧的外板的角度不同。

本发明的第26技术方案的冰箱在第25技术方案所述的冰箱的基础上,在上述隔热箱体的角部,将上述内板的角度形成得比上述外板的角度缓和。

本发明的第27技术方案的冰箱在第23或者第24技术方案所述的冰箱的基础上,在上述隔热箱体的上述外板的角部附近,形成有注入泡沫隔热材料的原液的注入口。

本发明的第28技术方案的冰箱在第25至第27技术方案中任意一项技术方案所述的冰箱的基础上,上述隔热箱体的上述外板的角部的外侧被形成为平坦的,利用该平坦部来进行螺栓固定。

本发明的第29技术方案的冰箱在第1至第28技术方案中任意一项技术方案所述的冰箱的基础上,在上述隔热箱体的储藏室侧的内板和与储藏室相反侧的外板连结的连结部分设置有软带。

本发明的第30技术方案的冰箱在第1至第29技术方案中任意一项技术方案所述的冰箱的基础上,在构成上述隔热箱体的底部的外板的金属制的底板上,通过点焊固定有金属制的加强板。

本发明的第31技术方案的冰箱在第1至第30技术方案中任意一项技术方案所述的冰箱的基础上,具备在上述储藏室中的储藏温度带低的储藏室的后部设置的加强板、以及接收冷却器的除霜水的排水筒,将上述加强板卡合固定于上述排水筒。

本发明的第32技术方案的冰箱在第1至第31技术方案中任意一项技术方案所述的冰箱的基础上,具备接收冷却器的除霜水的排水筒,将该排水筒通过固定部固定于上述隔热箱体的左右的侧壁上。

附图说明

图1是一实施方式的冰箱的概略纵向剖断侧视图。

图2是隔热箱体的主视图。

图3是隔热箱体的后视图。

图4是隔热箱体的纵向剖断侧视图。

图5是从背部的底面侧观察隔热箱体的状态下的立体图。

图6是沿着图2的x6-x6线的横向剖断俯视图。

图7是沿着图2的x7-x7线的横向剖断俯视图。

图8是沿着图2的x8-x8线的横向剖断俯视图。

图9是冷藏室部分的放大横向剖断俯视图。

图10是冷冻室部分的放大横向剖断俯视图。

图11是图4的y11部分的放大剖视图。

图12是后壁用的真空隔热板的立体图。

图13是图4的y13部分的放大剖视图。

图14是电气布线收纳盒附近的横向剖断俯视图。

图15是从单个电气布线收纳盒的正面侧观察的立体图。

图16是底板和加强板的立体图。

图17是从内箱的正面侧观察的立体图。

图18是从内箱的背面侧观察的立体图。

图19是排水筒固定部分的横向剖断俯视图。

图20是表示冷冻室用的加强板的安装部分的纵向剖断侧视图。

图21是表示冷冻室用的加强板的安装方法的纵向剖断侧视图。

符号说明:

1-隔热箱体、2-外箱(外板)、3-内箱(内板)、4-冷藏室(冷藏温度带的储藏室)、5-蔬菜室(冷藏温度带的储藏室)、6-制冰室(冷冻温度带的储藏室)、7-小冷冻室(冷冻温度带的储藏室)、8-主冷冻室(冷冻温度带的储藏室)、15-隔热隔离壁、20-冷藏用冷却器、21-冷冻用冷却器、26-冷气管道、32-管道罩(罩)、39-排水筒、41-控制装置、43-左侧壁、44-右侧壁、45-顶壁、46-底部壁、47-后壁、47a-冷藏温度带用后壁、47b-冷冻温度带用后壁、50-螺栓、53-左侧板、54-右侧板、55-顶板、56-底板、57-背板、58-加强板、59-侧部加强板、60-注入口、63-左侧板、64-右侧板、65-顶板、66-底板、67-背板、68-中间隔离部、70-真空隔热板、71-泡沫隔热材料、72、73、74、75-真空隔热板、76、76a-倒角部、77-引导部件、77a-引导面、78-角部、79-部件安装用的凸部、80-凸部、81-跑气孔、82-薄板、83-加强用成形部、84-薄板、85-倾斜部、86-薄板、87a-阶梯部、87b-槽部、88-散热管、89-槽部、90-托盘支撑用凸部、91-加强用成形部、93-电气布线收纳盒、94-固定部、98-加强板、99-固定部、100-卡合爪、103-软带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参照附图来说明一实施方式的冰箱。

首先,如图1所示,冰箱的隔热箱体1由在钢板制的外箱2与合成树脂制的内箱3之间的空间部设置有隔热材料的隔热壁构成,内部设置有多个储藏室,详细构成后面叙述。作为储藏室,具体而言,从上层起设置有冷藏室4、蔬菜室5,在其下方左右并排设置有制冰室6和小冷冻室7(参照图2),在它们的下方设置有主冷冻室8。在制冰室6内设置有自动制冰装置9。

冷藏室4和蔬菜室5都是冷藏温度带(例如1~4℃的正温度带)的储藏室,它们之间被合成树脂制的隔离壁10上下隔离。在冷藏室4的前表面以能够在前后方向上转动的方式设置有铰链开闭式的隔热门4a。在该隔热门4a的背面部设置有门搁架4b。在蔬菜室5的前表面设置有推拉式的隔热门5a。在该隔热门5a的背面部连结有构成储藏容器的下部壳体11。在下部壳体11的上部设置有形状比下部壳体11小的上部壳体12。在冷藏室4内的最下部(隔离壁10的上部)设置有冷藏食品室13。在该冷藏食品室13内以能够拉出和推入的方式设置有冷藏壳体14。

制冰室6、小冷冻室7和主冷冻室8都是冷冻温度带(例如-10~-20℃的负温度带)的储藏室。冷藏温度带的蔬菜室5与冷冻温度带的制冰室6及小冷冻室7之间被隔热隔离壁15上下隔离。该隔热隔离壁15与隔热箱体1设置成一体。因此,冷藏温度带的储藏室(冷藏室4、蔬菜室5)和冷冻温度带的储藏室(制冰室6、小冷冻室7、主冷冻室8)的储藏温度带不同,它们之间被隔热隔离壁15上下隔离。在制冰室6的前表面设置有推拉式的隔热门6a,在该隔热门6a的背面部连结有储冰容器16。在小冷冻室7的前表面虽然未图示,但是也设置有连结储藏容器的推拉式的隔热门。在主冷冻室8的前表面也设置有推拉式的隔热门8a,在该隔热门8a的背面部连结有构成储藏容器的下部容器17和上部容器18。

在隔热箱体1内组装有用于冷却上述各储藏室的制冷循环回路。该制冷循环回路构成为包括:冷却作为冷藏温度带的储藏室的冷藏室4和蔬菜室5的冷藏用冷却器20、冷却作为冷冻温度带的储藏室的制冰室6、小冷冻室7和主冷冻室8的冷冻用冷却器21。在隔热箱体1的下端部背面侧设置有机械室22。在该机械室22内设置有构成制冷循环回路的压缩机23、冷凝器(未图示)、对它们进行冷却的冷却风扇(它也未图示)、除霜水蒸发盘24等。

在隔热箱体1内的冷藏温度带的储藏室(冷藏室4、蔬菜室5)的里侧,如下所述那样设置有冷藏用冷却器20、用于将该冷藏用冷却器20所生成的冷气提供给冷藏室4(和蔬菜室5)内的冷气管道26、用于使冷气循环的冷藏侧送风风扇27等。兼做送风管道的冷藏侧冷却器室28被设置成位于冷藏室4的最下层的冷藏食品室13的后方,在该冷藏侧冷却器室28内设置有冷藏用冷却器20。在冷藏侧冷却器室28的前侧下部,设置有吸入蔬菜室5内的空气吸入口29。在冷藏侧冷却器室28的后部侧的下部,设置有接收冷藏用冷却器20的除霜水的冷藏侧水接收部30。冷藏侧水接收部30所接收的水经由排水软管30a(参照图18)被导出到上述机械室22内的除霜水蒸发盘24而被蒸发。

在冷藏食品室13的后方设置有冷藏侧送风风扇27,并且设置有送风管道31。送风管道31的下端部与上述冷藏侧冷却器室28的上部连通,送风管道31的上端部与上述冷气管道26的下端部连通。冷气管道26沿着冷藏室4的背面向上方延伸,从前方起被管道罩32覆盖。管道罩32上设置有:用于将流过冷气管道26内的冷气提供到冷藏室4和冷藏室13内的多个冷气喷出口33。此外,虽然未图示,但是,在构成冷藏室4的底板的隔离壁10的后部的左右角部,形成有使冷藏室4与蔬菜室5连通的连通口。

在该构成中,当冷藏侧送风风扇27被驱动时,如图1的箭头所示,蔬菜室5内的空气从吸入口29被吸入到冷藏侧冷却器室28内,该被吸入的空气被吹出到送风管道31侧。被吹出到送风管道31侧的空气经由冷气管道26从多个冷气喷出口33被吹出到冷藏室4内和冷藏食品室13内。被吹出到冷藏室4内的冷气的一部分又被提供到蔬菜室5内。然后,最终经由冷藏侧冷却器室28被吸入到送风管道31内,如此这样地进行循环。在该过程中,流过冷藏侧冷却器室28内的空气被冷藏用冷却器20冷却而变成冷气,该冷气被提供给冷藏室4和蔬菜室5,由此,冷藏室4和蔬菜室5被冷却到冷藏温度带的温度。

在隔热箱体1内的冷冻温度带的储藏室(制冰室6、小冷冻室7、主冷冻室8)的里侧,设置有兼做送风管道的冷冻侧冷却器室35。冷冻用冷却器21和除霜电热器(未图示)配置成位于该冷冻侧冷却器室35的下部。冷冻侧送风风扇36被配置成位于冷冻侧冷却器室35的上部。在冷冻侧冷却器室35的前表面侧,与各储藏室(制冰室6、小冷冻室7、主冷冻室8)相对应地设置有冷气喷出口37,在下部设置有吸入口38。

接收冷冻用冷却器21除霜时的除霜水的排水筒39被设置成位于冷冻用冷却器21的下方。该排水筒39经由贯穿隔热箱体1的底部隔热壁的排水管40而与机械室22内的上述除霜水蒸发盘24连通。由此,排水筒39接收的除霜水也经由排水管40被导出到除霜水蒸发盘24,在该除霜水蒸发盘24被蒸发。

在该构成中,当冷冻侧送风风扇36被驱动时,冷冻用冷却器21所生成的冷气进行以下循环:从各冷气喷出口37被提供到制冰室6、小冷冻室7、主冷冻室8内,之后,从吸入口38返回到冷冻侧冷却器室35内。由此,这些制冰室6、小冷冻室7、主冷冻室8被冷却到冷冻温度带的温度。此外,在隔热箱体1的顶部的隔热壁的上表面侧,设置有控制该冰箱的动作的控制装置41。

接下来,也参照图2~图21对隔热箱体1的具体构成进行说明。隔热箱体1具有左侧壁43、右侧壁44、顶壁45、底部壁46、后壁47、以及上述隔热隔离壁15,前表面形成有开口。这些壁43~47和隔热隔离壁15构成隔热箱体1的隔热壁。

构成隔热箱体1的外板的外箱2是钢板制的,具有左侧板53、右侧板54、顶板55、底板56和背板57,前表面开口。此时,左侧板53、右侧板54和顶板55是将一张长条形钢板弯折成大致u字状而形成的。底板56上以弯折的方式形成有用于形成机械室22的曲轴状的弯曲部56。在该底板56上如图16所示,在前部的左右两侧和后上部的左右两侧,通过点焊固定有金属板制的加强板58,从而被加强。此外,在该底板56的左右两侧仍然是通过点焊而固定有金属制的侧部加强板59(参照图5),从而被加强。

在左侧板53和右侧板54各自的前端部形成有向内侧突出的连结片53a、54a(参照图6~图8),在各自的后端部形成有指向前方的连结片53b、54b。在背板57的左右两端部形成有插入上述左侧板53和右侧板54的连结片53b、54b并卡合的连结片。如图3和图5所示,在背板57的左右两侧部的上部和下部,形成有用于注入后述的泡沫隔热材料的原液的注入口60。注入口60形成于4个部位。此外,在背板57上设置有多条沿上下方向延伸的加强用成形部61。

构成隔热箱体1的内板的内箱3是合成树脂制的,是利用真空成形机进行一体成形而得到的。该内箱3具有与外箱2的左侧板53、右侧板54、顶板55、底板56和背板57对应的左侧板63、右侧板64、顶板65、底板66和背板67,并且具有形成上述隔热隔离壁15的外壳的中间隔离部68,前表面开口。在前表面开口部的周缘部形成有向侧方伸出的凸缘部。在底板66上与外箱2的底板56的弯曲部56a对应地形成有用于形成机械室22的弯曲部66a。左侧板63和右侧板64的凸缘部插入外箱2的左侧板53和右侧板54的连结片53a、54a并卡合。

如图6~图8所示,在左侧壁43的内部,作为隔热材料设置有真空隔热板70、由泡沫聚氨酯构成的泡沫隔热材料71。真空隔热板70沿着左侧壁43在上下方向上延伸,并且通过粘接剂粘接于外箱2的左侧板53的内表面。泡沫隔热材料71设置于真空隔热板70与内箱3的左侧板63之间以及真空隔热板70的周围。

在右侧壁44的内部,与左侧壁43一样,作为隔热材料也设置有真空隔热板72和泡沫隔热材料71。真空隔热板72沿着右侧壁44在上下方向上延伸,并且利用粘接剂粘接于外箱2的右侧板54的内表面。泡沫隔热材料71设置于真空隔热板72与内箱3的右侧板64之间以及真空隔热板72的周围。

如图1和图4所示,在顶壁45的内部,作为隔热材料也设置有真空隔热板73和泡沫隔热材料71。真空隔热板73的一部分利用粘接剂粘接于内箱3的顶板65。泡沫隔热材料71设置于真空隔热板73与外箱2的顶板55之间、真空隔热板73与内箱3的顶板65之间以及真空隔热板73的周围。

在底部壁46的内部,作为隔热材料也设置有真空隔热板74和泡沫隔热材料71。真空隔热板74从侧面观察呈l字形,利用粘接剂粘接于外箱2的底板56的上表面。泡沫隔热材料71设置于真空隔热板74与内箱3的底板66之间、真空隔热板74与外箱2的底板56之间以及真空隔热板74的周围。

在后壁47的内部,作为隔热材料设置有真空隔热板75、泡沫隔热材料71。真空隔热板75沿着后壁47在上下方向上延伸。对于该后壁47而言,与作为冷藏温度带的储藏室的冷藏室4及蔬菜室5对应的冷藏温度带用后壁47a和与作为冷冻温度带的储藏室的制冰室6、小冷冻室7及主冷冻室8对应的冷冻温度带用后壁47b的厚度不同。对于冷藏温度带用后壁47a而言,作为外箱2的背板57与内箱3的背板67之间的隔热材料,基本上是真空隔热板75,一部分如后所述加入了泡沫隔热材料71。对于冷冻温度带用后壁47b而言,作为外箱2的背板57与内箱3的背板67之间的隔热材料基本上是并用了真空隔热板75和泡沫隔热材料71,泡沫隔热材料71设置于内箱3的背板67与真空隔热板75之间。

这样,对于后壁47而言,由于冷冻温度带用后壁47b的隔热材料并用了真空隔热板75和泡沫隔热材料71,因此基本上,隔热材料的厚度形成为比仅用真空隔热板75的冷藏温度带用后壁47a厚。与此相伴,如图4所示,作为冷藏温度带的储藏室的冷藏室4和蔬菜室5的进深尺寸l1设定为比作为冷冻温度带的储藏室的制冰室6、小冷冻室7和主冷冻室8的进深尺寸l2大(l1>l2)。对于隔热隔离壁15而言,在内箱3的中间隔离部68的内部,作为隔热材料填充有泡沫隔热材料71。

在此,对将泡沫隔热材料71填充于隔热箱体1的各隔热壁的填充方法进行简单说明。在组合外箱2和内箱3的同时,配置与各隔热壁对应的真空隔热板70、72、73、74、75。然后,在使隔热箱体1的开口部向下的状态下,从形成于成为上表面的外箱2的背板57的4个部位的注入口60,注入泡沫隔热材料的原液。所注入的原液从左右的侧壁43、44内的空间中流下,到达左侧板53与左侧板63的前部的连结部、以及右侧板54与右侧板64的前部的连结部,从这里形成泡沫并扩展到周围的空间。扩展后的泡沫隔热材料71还扩展到左右的侧壁43、44的空间、顶壁45的空间、底部壁46的空间以及隔热隔离壁15的空间来进行填充,最终还扩展到后壁47的空间来进行填充。

此时,在隔热箱体1的左右的后部的角部,以位于内箱3的角部的方式形成有比90度的角度缓和的倒角部76(参照图6、图9)。在内箱3的角部也设置有角度不同的倒角部76a。因此,从注入口60注入的泡沫隔热材料的原液容易沿着该倒角部76、76a被导入到左侧壁43和右侧壁44的空间。另外,在隔热箱体1的角部,在靠近该隔热箱体1的底部的注入口60的注入前端的内部,如图8所示,配置有具有倾斜状的引导面77a的引导部件77。通过设置该引导部件77,与倒角部76、76a一样,从注入口60注入的泡沫隔热材料的原液容易被引导到左侧壁43和右侧壁44的空间。

在隔热箱体1的左右的后部的角部,外箱2的背板57的左右两端部的角部78被弯折成大致90度。因此,在隔热箱体1的左右的后部的角部,成为内箱3的角部的倒角部76、76a和外箱2的背板57的角部78的弯曲角度不同,内箱3的倒角部76、76a的角度形成为比外箱2的角部78的角度缓和。在隔热箱体1的左右和上下的后部的角部,不存在真空隔热板,泡沫隔热材料71的厚度变厚。此外,在泡沫隔热材料71的厚度特别大的部分,如图8和图10所示,真空隔热板75和泡沫隔热材料71重叠。

在背板57的左右两侧的下端部以位于角部78的外侧的方式形成有平坦部,背板57的下端部利用该平坦部并通过螺栓50(参照图5、图8)固定于侧部加强板59。

在内箱3的背板67上,且在与冷藏室4对应的部位,如图2所示,以位于上部的左右的方式设置有部件安装用的凸部79,并且设置有与该凸部79相连的向下方延伸的凸部80。这些凸部79和80向前方突出,在内部的空间部填充有泡沫隔热材料71。这些左右的凸部79和80整体上呈l字形,左右呈彼此相向的形态。将被这些左右的凸部79、80包围而成的凹部作为上述冷气管道26。在左右的部件安装用的凸部79上形成有部件安装用的安装孔79a,利用该安装孔79a安装上述管道罩32。

左右的凸部79、80为位于后壁47的真空隔热板75的周围的形态。在这些凸部79、80的前表面形成有多个跑气孔81。该跑气孔81在进行泡沫隔热材料71的泡沫填充时起到跑气孔的作用。形成有该跑气孔81的部位是进行泡沫隔热材料71的泡沫填充时该泡沫隔热材料71进入的狭小部位,而且是成为行进终点的部位。该跑气孔81在填充泡沫隔热材料71之前,如图18所示,用薄板82封堵。该薄板82虽然透气,但是具有阻止泡沫隔热材料71泄漏的功能。此外,通过在凸部80的背面侧粘贴薄板82,具有以下功能:即使存在形成凸部80和跑气孔81时产生的毛刺,也能防止该毛刺损伤真空隔热板75。

此外,在内箱3的背板67上,且在由左右的凸部79、80夹持的部位,设置有2条沿上下方向延伸的加强用成形部83。该加强用成形部83的向前方的突出尺寸小,泡沫隔热材料71进不到背面侧,从而形成空间部。并且,在部件安装用的上述凸部79上安装了上述管道罩32的状态下,左右的凸部79、80以及加强用成形部83被该管道罩32覆盖而从前方看不到。此时,凸部79、80还起到加强用成形部的作用。此外,关于后壁47的冷藏温度带用后壁47a,内箱3的背板67与真空隔热板75之间未被粘接剂粘接,该未被粘接的部分的背板67从前方被管道罩32覆盖。

在内箱3的背板67的背面,如图18所示,从由凸部79、80包围的部位到下侧被粘贴薄板84。该薄板84也具有防止背板67侧的成形用的毛刺损伤真空隔热板75的功能。

对于后壁47而言,在与隔热隔离壁15连接的连接部分,如图1、图4、图13所示,且在内箱3的背板67上,设置有倾斜成前低后高的状态的倾斜部85,泡沫隔热材料71进到该倾斜部85的背面,其中该隔热隔离壁15为没有泡沫隔热材料71的冷藏温度带用后壁47a和存在泡沫隔热材料71的冷冻温度带用后壁47b的边界部分。如图18所示,在内箱3的背板57的背面,从倾斜部85的上端到上方的部位粘贴有薄板86。该薄板86用于防止进行泡沫隔热材料71的泡沫填充时泡沫隔热材料71浸入背板57与真空隔热板75之间。

在后壁47的真空隔热板75上,如图1、图4、图11、图12所示,在背面侧的上端部和下端部形成有沿宽度方向延伸的阶梯部87a,并且形成有沿上下方向延伸的且与这些阶梯部87a连通的2条槽部87b,在该阶梯部87a和槽部87b配置有散热管88。通过这样的构成,不必在外箱3的背板57侧形成用于设置散热管88的凹部。此时,上下的阶梯部87a通过间隔性地剔除真空隔热板75的芯材料来形成,2条槽部87b通过利用压辊的按压成形形成为凹状。此外,在左侧壁43的真空隔热板70和右侧壁44的真空隔热板72的外侧,也形成有沿上下方向延伸的2条槽部89,这些槽部89中也配置有散热管88(参照图6~图10)。

对于左侧壁43和右侧壁44而言,在内箱3的左侧板63和右侧板64上,以位于与冷藏室4对应的部位的方式设置有多个托盘支撑用凸部90。这些托盘支撑用凸部90沿着前后方向延伸,并上下配置多层。另外,在内箱3的左侧板63和右侧板64上,以位于与冷藏室4对应的部位的前部的方式设置有沿着上下方向延伸的加强用成形部91。在托盘支撑用凸部90和加强用成形部91的背面的空间部,也填充有泡沫隔热材料71。

如图2所示,在隔热箱体1的左后部的角部,以位于冷藏室4的下部里侧的方式设置有电气布线收纳盒93。该电气布线收纳盒93在进行泡沫隔热材料71的泡沫填充前安装于内箱3,在泡沫隔热材料71的泡沫填充后,如图14所示,电气布线收纳盒93的背面成为被泡沫隔热材料71覆盖的状态。在该电气布线收纳盒93中收纳有未图示的电气部件的电气布线。

在图1、图2中,在主冷冻室8的里侧,以位于上述机械室22的上方的方式配置有上述排水筒39。该排水筒39例如由合成树脂制成,呈左右方向长的矩形的容器状,如图19所示,在左右的两侧部具有向侧方突出的销状的固定部94。在内箱3的左侧板63和右侧板64上,以位于与排水筒39对应的部位的方式设置有向排水筒39侧突出的凸部95,在这些凸部95的排水筒39侧的表面上形成有安装孔96。排水筒39在进行泡沫隔热材料71的泡沫填充前,将左右的固定部94插入内箱3侧的安装孔96。此时,在进行泡沫隔热材料71的泡沫填充前的状态下,内箱3能够充分进行弹性变形,因此能够将这些固定部94容易地插入于安装孔96。然后,在将排水筒39安装于内箱3的状态下,使泡沫隔热材料71泡沫填充于隔热箱体1的各隔热壁,由此,排水筒39通过固定部94以固定状态设置于隔热箱体1的左侧壁43与右侧壁44之间。

另外,在内箱3的排水筒39的上方,设置有合成树脂制的加强板98。该加强板98是例如合成树脂制,如图20、图21所示,在上部设置有向上方突出的销状的固定部99,在下部一体设置有例如2个卡合爪100。该加强板98如下这样安装。

即、在泡沫填充泡沫隔热材料71之前,如图21所示,将加强板98的2个卡合爪100的前端部插入于排水筒39的后壁39a与内箱3的背板67之间的间隙,并钩挂于后壁39a的上端部的凸缘部39b(参照图20),以该钩挂的部分为支点,使加强板98的上部如图21的箭头所示那样向后方转动。然后,将上部的固定部99插入到:在形成隔热隔离壁15的外壳的内箱3的中间隔离部68的下表面形成的安装孔101中,由此被临时固定。此时,也在泡沫填充泡沫隔热材料71之前的状态下,由于内箱3可以容易弹性变形,因此能够容易地将固定部99插入于安装孔101。通过在该状态下使泡沫隔热材料71泡沫填充于隔热箱体1内,加强板98能够牢固地安装于内箱3内。

因此,加强板98通过卡合固定于排水筒39而被安装。此时,关于安装加强板98,需要在内箱3的中间隔离部68设置安装孔101,但是不必在背板67上设置安装孔。

如图17和图18所示,在内箱3的开口部周缘部的凸缘部,且在与储藏室的隔离部对应的部位等多个部位安装有软带(softtape)103。该软带103用于在将内箱3的凸缘部连结于外箱2的上述连结片53a、54a的状态下,防止泡沫隔热材料71泄漏到外部。在隔热箱体1的左右后部的角部等处,配置有制冷循环回路的吸管等制冷剂管104。

在包装上述构成的冰箱时,虽然未图示,但是,优选在包装箱内,在隔热箱体1的顶壁45的控制装置41的上表面配置缓冲材料。

根据上述实施方式,能够得到以下这样的作用效果。

在具备具有储藏温度带不同的多个储藏室的隔热箱体1、且构成该隔热箱体1的隔热壁的隔热材料使用了真空隔热板的构成的冰箱中,储藏室中储藏温度带高的储藏室所对应的隔热壁的厚度与储藏温度带低的储藏室所对应的隔热壁的厚度不同。具体而言,对于隔热箱体1的后壁47而言,作为储藏温度带高的储藏室的冷藏温度带的储藏室(冷藏室4、蔬菜室5)所对应的冷藏温度带用后壁47a的厚度形成为比作为储藏温度带低的储藏室的冷冻温度带的储藏室(制冰室6、小冷冻室7、主冷冻室8)所对应的冷冻温度带用后壁47b的厚度薄。此时,作为冷藏温度带用后壁47a的隔热材料,基本上仅用真空隔热板75就能确保隔热性能,故而能够将厚度形成得较薄。作为冷冻温度带用后壁47b的隔热材料,并用了真空隔热板75和泡沫隔热材料71,由真空隔热板75和泡沫隔热材料71确保隔热性能。因此,能够提供具备与储藏室的储藏温度带相对应的厚度的隔热壁、且隔热性能稳定的冰箱。

在隔热箱体1的隔热壁中,隔热材料未使用泡沫隔热材料71或者使用量少的部分,仅被使用于成为储藏温度带高的冷藏温度带的储藏室的后壁的冷藏温度带用后壁47a。冷藏温度带用后壁47a基本上仅用真空隔热板75就能确保隔热性能。

关于隔热壁中未使用泡沫隔热材料71的冷藏温度带用后壁47a,在内箱3的背板67与真空隔热板75之间设置有薄板84。在内箱3的背板67上大多设置有部件安装用的凸部79等,成形时容易产生毛刺等。当该背板67和真空隔热板75直接接触时,该毛刺等有可能会损伤真空隔热板75,但是,通过在它们之间设置薄板84,能够防止损伤真空隔热板75。

在成为后壁47的内板的内箱3的背板67上设置有部件安装用的凸部79。可以利用该凸部79安装管道罩32。

在成为后壁47的内板的背板67上,在泡沫隔热材料71进入的狭小部位且是成为行进终点的部位设置有跑气孔81,利用具有通气性的薄板82来封堵该跑气孔81。由此,在进行泡沫隔热材料71的泡沫填充时能够容易使气体从跑气孔81跑出,能够很好地进行泡沫隔热材料71的泡沫填充。另外,能够防止形成跑气孔81时产生的毛刺损伤真空隔热板75。

在成为后壁47的内板的内箱3的背板67上设置有向储藏室侧突出的凸部79、80,这些凸部79、80位于真空隔热板75的周围。泡沫隔热材料71进入到凸部79、80的背面,可以形成由该泡沫隔热材料71包住真空隔热板75的形态。

在成为后壁47的内板的内箱3的背板67上,设置有向储藏室侧突出的凸部79、80,将被这些凸部79、80包围的凹部作为冷气管道26。由此能够很好地形成冷气管道26。

储藏温度带高的储藏室(冷藏室4、蔬菜室5)的进深尺寸l1设定为比储藏温度带低的储藏室(制冰室6、小冷冻室7、主冷冻室8)的进深尺寸l2长。由此,能够确保较大的储藏温度带高的储藏室的有效箱内容积。

关于形成于隔热箱体1的内部的冷气管道26,不使流过该冷气管道26的冷气流到不存在真空隔热板75的部位。由此,具有能够减少流过冷气管道26的冷气的热损耗的优点。

在成为后壁47的内板的内箱3的背板67上,以位于后壁47的存在有泡沫隔热材料71的冷冻温度带用后壁47b与没有泡沫隔热材料71的冷藏温度带用后壁47a之间的边界部分的方式设置有倾斜部85。由此,泡沫隔热材料71容易进入到倾斜部85的背面,此外,能够利用该泡沫隔热材料71将真空隔热板75与背板67牢固地连接起来。进而,在形成内箱3时通过将上述边界部分作为倾斜部85,与使该处为大致90度的角部的情况相比,能够使成形性良好。另外,在重叠堆放内箱3时容易重叠,还能够提高处理性。

在后壁47的存在有泡沫隔热材料71的冷冻温度带用后壁47b与没有泡沫隔热材料71的冷藏温度带用后壁47a之间的边界部分,且在内箱3的背板67与真空隔热板75之间,设置有防止泡沫隔热材料71浸入的薄板86。由此,能够防止泡沫隔热材料71浸入而导致背板67发生变形。

在内箱3的背板67上设置有加强用成形部83,此外,在左侧板63和右侧板64上也设置有加强用成形部91。由此,通过设置加强用成形部83、91,能够提高合成树脂制的背板67、左侧板63和右侧板64的强度。在背板67上,作为从前方覆盖上述加强用成形部83的罩,设置有管道罩32,因此能够使得外观变得好看。

隔热箱体1的隔热壁中的顶壁45,其成为内板的顶板65和真空隔热板73通过粘接剂粘接。由此,能够防止顶板65和真空隔热板73的剥离。关于隔热箱体1的隔热壁,内箱3与真空隔热板75之间未用粘接剂粘接的冷藏温度带用后壁47a,采用从储藏室侧起利用管道罩32进行覆盖的构成。由此,管道罩32能够使得外观变得好看。

在隔热箱体1的各隔热壁中,以包围真空隔热板70、72、73、74、75的周围的方式存在有泡沫隔热材料71。由此,能够利用泡沫隔热材料71来保护这些真空隔热板70、72、73、74、75。

隔热箱体1的角部的泡沫隔热材料71较厚(参照图6~图10)。由于在隔热箱体1的角部难以配置真空隔热板,因此,作为隔热材料,优选以泡沫隔热材料71为主体。此外,关于隔热壁,在隔热材料中不存在真空隔热板的部位是以泡沫隔热材料71为主体的,泡沫隔热材料71变厚。在隔热箱体1中,在泡沫隔热材料71厚的部分,该泡沫隔热材料71与真空隔热板相重叠(参照图10)。由此,重叠的部分的隔热性能进一步提高。

在隔热箱体1的角部存在有电气布线收纳盒93。由此,能够有效地利用角部。即、由于将布线等配置于被填充了泡沫隔热材料71的空间,因此,能够防止布线等与真空隔热板接触等而损伤真空隔热板,并且能够利用角部沿上下方向直线地进行布线处理,因此制造性良好。

在形成于后壁47的真空隔热板75的阶梯部87a配置有散热管88(参照图11)。由此,对于配置散热管88而言,能够不需要在外箱2的背板57侧形成用于设置管的凹部。

在隔热箱体1的内箱3的角部,设置有注入泡沫隔热材料71的原液时将该原液引导到隔热箱体1的左侧壁43、右侧壁44的倒角部76、76a(参照图6)。由此,能够将泡沫隔热材料71的原液很好地引导到左右的侧壁43、44,能够良好地进行泡沫隔热材料71的泡沫填充作业。此外,在隔热箱体1的角部,在注入泡沫隔热材料71的原液的注入口60的注入标的,设置有具有将上述原液引导到隔热箱体1的左侧壁43、右侧壁44的引导面77a的引导部件77(参照图8)。由此,也能够将泡沫隔热材料71的原液良好地引导到左右的侧壁43、44,能够良好地进行泡沫隔热材料71的泡沫填充作业。

在隔热箱体1的角部,将成为内箱3的角部的倒角部76、76a的角度形成为比成为外箱2的角部的角部78的角度缓和,从而使角度不同。由此,能够将后壁47的真空隔热板75的左右方向的宽度尺寸设定得尽可能大。

在隔热箱体1的背板57的角部78附近,形成有注入泡沫隔热材料71的原液的注入口60。由此,能够容易地将泡沫隔热材料71的原液注入左右的侧壁43、44。隔热箱体1的背板57的角部78的外侧形成为平坦的,利用该平坦部通过螺栓50来进行固定。由此,能够牢固地固定背板57。在隔热箱体1的内箱3的凸缘部与外箱2的连结部分设置有软带103。由此,在进行泡沫隔热材料71的泡沫填充时能够防止泡沫隔热材料71泄漏到外侧。

在构成隔热箱体1的底部的外板的金属制的底板56上,通过点焊分别固定有金属制的加强板58和侧部加强板59。由此,能够加强底板56,另外,能够容易地进行该固定作业。

构成为具有设置于冷冻温度带的储藏室的后部的加强板98、接收冷冻用冷却器21的除霜水的排水筒39,使加强板98的卡合爪100卡合固定于排水筒39的后壁39a的端部。由此,即使不将安装孔设置于内箱3的背板67,也能够将加强板98安装于背板67。排水筒39构成为:在左右两侧部具有凸状的固定部94,经由该固定部94而固定于左右的侧壁43和44,因此能够将排水筒39牢固地安装于隔热箱体1。

其它实施方式

在上述实施方式中,关于隔热箱体1的隔热壁中的后壁47,采用了以下构成:使冷藏温度带用后壁47a与冷冻温度带用后壁47b的厚度不同,但是,不限于此,也可以使例如左侧壁43、右侧壁44的厚度不同。

此外,虽然针对后壁47采用了以下构成:作为隔热材料以真空隔热板75为主体的冷藏温度带用后壁47a与作为隔热材料而并用了真空隔热板75和泡沫隔热材料71的冷冻温度带用后壁47b的厚度不同,但是,也可以使冷藏温度带用后壁47a和冷冻温度带用后壁47b的真空隔热板75的厚度不同。

在上述实施方式中,给出了具备冷藏用冷却器20和冷冻用冷却器21两个冷却器的例子,但是,不限于此,作为冷却器也可以是1个。

如以上说明的那样,根据本实施方式的冰箱,能够提供以下冰箱:在具备具有储藏温度带不同的多个储藏室的隔热箱体,构成该隔热箱体的隔热壁的隔热材料使用了真空隔热板的构成的冰箱中,具有与储藏室的储藏温度带相对应的厚度的隔热壁,隔热性能稳定。

虽然说明了本发明的几个实施方式,但是,这些实施方式是作为例子给出的,并非是要限定发明的范围。这些新的实施方式能够以其它各种方式来实施,在不脱离发明的主旨的范围内,能够进行各种省略、替换、变更。这些实施方式及其变形也包含于发明的范围和主旨内,并且也包含于权利要求书所记载的发明及其等同的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