餐柜单元及取餐柜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6993034发布日期:2021-10-19 21:15阅读:165来源:国知局
餐柜单元及取餐柜的制作方法

1.本技术涉及配送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餐柜单元及取餐柜。


背景技术:

2.随着外卖配送行业的迅速发展,连接商家、骑手与消费者的智能取餐柜应运而生。尤其在传染病导致的疫情环境下,无接触安全配送更使得智能取餐柜得到了飞速的发展。
3.现有的取餐柜,餐品、冷饮无法在取餐柜内保持出餐时的温度,如果不能及时配送,则会导致消费者的用餐体验差,严重者还会发生投诉行为。
4.为解决该问题,现有技术中的取餐柜会增加保温、制冷功能。但是,现有的取餐柜中,有的将整个柜体分为保温区和冷藏区,如果同一订单中同时包括需要保温和冷藏的餐品,需要分开保存,十分不便。还有的是在柜体的单个保温箱中同时设置制冷元件、制热元件和温度传感器,再通过柜体内设置的控制器来控制保温箱中的温度。这种取餐柜结构复杂,保温箱内空间狭小,无法兼容更多的餐品。而且温度控制方式单一,只能制热或制冷,针对同时包括需要保温和冷藏的餐品存放问题也无法解决。


技术实现要素:

5.本技术技术方案提供了一种餐柜单元及取餐柜,以解决现有技术中餐品取放不便,空间利用率低的技术问题。
6.本技术第一方面提供了一种餐柜单元,其中,包括本体和隔板件;
7.所述隔板件安装在所述本体内,并将所述本体分隔形成保温舱室和冷藏舱室;
8.所述隔板件朝向所述保温舱室的一侧具有加热面,所述隔板件朝向所述冷藏舱室的一侧具有制冷面。
9.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餐柜单元中,隔板件直接将本体分隔成保温舱室和冷藏舱室,商家或送餐员在向餐柜单元中放置食物时,如果同一订单中既有需要保温的餐品,又有需要冷藏的餐品,可以直接放置在同一个餐柜单元的保温舱室和冷藏舱室。对于商家或送餐员而言,取餐或放餐的效率都得到了提高。而且,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餐柜单元可以利用现有的取餐柜结构改造而成,不仅结构简单、易于实施,而且隔板件占据的空间较小,能够将更多的空间提供给餐品,空间利用率高。
10.此外,隔板件同时具有加热面和制冷面,无需在餐柜单元额外增加散热装置或制冷装置,进一步提高了餐柜单元的空间利用率。
11.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所述隔板件包括第一导热板、第二导热板和热电半导体制冷器件;
12.所述热电半导体制冷器件设置于所述第一导热板和所述第二导热板之间;
13.所述第一导热板远离所述热电半导体制冷器件的一侧侧面为所述加热面;
14.所述第二导热板远离所述热电半导体制冷器件的一侧侧面为所述制冷面。
15.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所述隔板件还包括第一导热垫和第二导热垫;
16.所述第一导热垫设置在所述第一导热板和所述热电半导体制冷器件之间;
17.所述第二导热垫设置在所述第二导热板和所述热电半导体制冷器件之间。
18.上述方案中,热电半导体制冷器件具有无噪声、无振动、不需制冷剂、体积小、重量轻等特点,且工作可靠,操作简便,易于进行冷量调节。第一导热板和第二导热板能够对热电半导体制冷器件起到保护和安装支撑的作用。
19.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导热板或所述第二导热板靠近所述热电半导体制冷器件的一侧连接有垫块;
20.所述第一导热垫或所述第二导热垫上设置有用于避让所述垫块的避让缺口;
21.所述热电半导体制冷器件的部分贴合于所述垫块。
22.通过垫块对热电半导体制冷器件起到支撑的作用,在将热电半导体制冷器件安装在第一导热垫时,不会影响热电半导体制冷器件的平整状态,以保证热电半导体制冷器件的制冷制热效果。
23.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所述垫块包括支撑部和定位部;
24.所述支撑部和所述定位部形成l形连接;
25.所述支撑部贴合于所述热电半导体制冷器件;
26.所述定位部用于对所述热电半导体制冷器件的端部进行限位。
27.上述方案中,垫块不仅能够对热电半导体制冷器件起到支撑作用,还能够起到一定的限位作用,放置热电半导体制冷器件发生窜动。
28.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所述隔板件还包括隔热垫;
29.所述隔热垫设置于所述第一导热板和所述第二导热板之间;
30.所述隔热垫设置有第一开口,所述热电半导体制冷器件容纳在所述第一开口内。
31.隔热垫能够避免保温舱室和冷藏舱室之间的热量发生传递,由此使餐品的保温或冷藏效果更好。
32.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所述餐柜单元还包括舱室门和隔热块;
33.所述舱室门连接于所述本体,用于封闭所述保温舱室和所述冷藏舱室;
34.所述隔热块连接于所述隔板件靠近所述舱室门的一侧;
35.所述舱室门在关闭状态时,能够与所述隔热块密封配合。
36.隔热块能够提高舱室门与保温舱室、冷藏舱室之间的密封效果,防止保温舱室和冷藏舱室与外界环境发生热量传递,由此使餐品的保温或冷藏效果更好。
37.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所述保温舱室或所述冷藏舱室内设置有保温盒,所述保温盒朝向所述冷藏舱室或所述保温舱室的一侧设置有第二开口;
38.所述隔板件连接于所述第二开口的周侧,并封闭所述第二开口。
39.上述方案中,隔板件可以先与保温盒安装在一起,再整体安装在现有技术的餐柜单元,以形成同时具有保温舱室和冷藏舱室的餐柜单元,因此可以利用现有的餐柜单元简单改造而成,不仅成本低,而且易于实施。
40.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所述保温盒的外部包覆有隔热层。
41.当餐品放置在保温盒内部的时候,能够保证保温盒的保温或冷藏效果。
42.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所述保温舱室和/或所述冷藏舱室内设置有防护板,所述防护板连接于所述隔板件,且所述防护板的延伸方向与所述隔板件的延伸方向相同,以至
少部分地遮挡所述隔板件。
43.由于防护板的防护作用,商家、送餐员或用户在餐柜单元取放餐品时,不会直接触碰到加热面或制冷面,用户体验更好。
44.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所述防护板设置有散热孔。
45.上述方案中,热量可以通过散热孔传递,使防护板不会影响隔板件的散热或制冷功能。
46.本技术第二方面提供了一种取餐柜,包括两个以上的餐柜单元,所述餐柜单元为上述任一项所述的餐柜单元。
47.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相邻的餐柜单元中,一个餐柜单元的所述保温舱室紧邻另一个餐柜单元的所述保温舱室;以及,一个餐柜单元的所述冷藏舱室紧邻另一个餐柜单元的所述冷藏舱室。
48.上述方案中,各个餐柜单元的排列形式,能够使热量传递的损失最小,餐品的保温或冷藏效果更好。
49.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相邻的餐柜单元中,一个餐柜单元的所述保温舱室紧邻另一个餐柜单元的所述冷藏舱室;相邻的餐柜单元之间设置有所述隔板件。
50.该方案中,隔板件为上述包括热电半导体制冷器件的隔板件,以此来减少相邻餐柜单元之间的热量传递,提高餐品的保温或冷藏效果。
51.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相邻的餐柜单元中,一个餐柜单元的所述保温舱室紧邻另一个餐柜单元的所述冷藏舱室;相邻的餐柜单元之间设置有热电半导体制冷器件。
52.该方案中,在各个相邻的餐柜单元之间直接设置热电半导体制冷器件,简化了取餐柜的整体结构。
附图说明
53.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中一种餐柜单元的结构示意图;
54.图2为本技术实施例中一种餐柜单元中隔板件在一个角度的结构分解示意图;
55.图3为本技术实施例中一种餐柜单元中隔板件在另一个角度的结构分解示意图;
56.图4为图2和图3中的热电半导体制冷器件与第一导热垫、第二导热垫安装后的分解示意图;
57.图5为本技术实施例中一种餐柜单元中垫块的结构示意图;
58.图6为本技术实施例中一种餐柜单元中保温盒的结构示意图;
59.图7为本技术实施例中一种餐柜单元中防护板与隔板件安装后的状态示意图;
60.图8为本技术实施例中一种餐柜单元中防护板的结构示意图。
[0061]1‑
本体;
[0062]
11

保温舱室;
[0063]
12

冷藏舱室;
[0064]2‑
隔板件;
[0065]
21

第一导热板;
[0066]
211

加热面;
[0067]
22

第二导热板;
[0068]
221

制冷面;
[0069]
23

热电半导体制冷器件;
[0070]
24

第一导热垫;
[0071]
241

避让缺口;
[0072]
25

第二导热垫;
[0073]
26

垫块;
[0074]
261

支撑部;
[0075]
262

定位部;
[0076]
27

隔热垫;
[0077]
271

第一开口;
[0078]
28

框架;
[0079]3‑
舱室门;
[0080]4‑
隔热块;
[0081]5‑
保温盒;
[0082]
51

第二开口;
[0083]6‑
防护板;
[0084]
61

散热孔。
具体实施方式
[0085]
本技术的实施方式部分使用的术语仅用于对本技术的具体实施例进行解释,而非旨在限定本技术。
[0086]
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了一种餐柜单元及取餐柜,两个以上的餐柜单元能够组成取餐柜。取餐柜可以设置在餐饮店或住宅小区等,以便临时存放用户订购的餐品。
[0087]
如图1所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餐柜单元包括本体1和隔板件2。其中,隔板件2安装在本体1内,并将本体1分隔形成保温舱室11和冷藏舱室12。保温舱室11用于存放需要保温或制热的餐品,例如汉堡包、热饮等,冷藏舱室12用于存放需要冷藏或制冷的餐品,例如蛋糕、冰淇淋、冷饮等。
[0088]
参照图2和图3,隔板件2朝向保温舱室11的一侧具有加热面211,以使保温舱室11具有保温或制热的储存效果。隔板件2朝向冷藏舱室12的一侧具有制冷面221,以使冷藏舱室12具有冷藏或制冷的储存效果。
[0089]
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餐柜单元中,隔板件2直接将本体1分隔成保温舱室11和冷藏舱室12,商家或送餐员在向餐柜单元中放置食物时,如果同一订单中既有需要保温的餐品,又有需要冷藏的餐品,可以直接放置在同一个餐柜单元的保温舱室11和冷藏舱室12。对于商家或送餐员而言,取餐或放餐的效率都得到了提高。而且,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餐柜单元可以利用现有的取餐柜结构改造而成,不仅结构简单、易于实施,而且隔板件2占据的空间较小,能够将更多的空间提供给餐品,空间利用率高。
[0090]
此外,隔板件2同时具有加热面211和制冷面221,无需在餐柜单元额外增加散热装置或制冷装置,进一步提高了餐柜单元的空间利用率。
[0091]
在一种具体的实施方式中,如图2至图4所示,隔板件2包括第一导热板21、第二导
热板22和热电半导体制冷器件23。热电半导体制冷器件23设置于第一导热板21和第二导热板22之间,第一导热板21远离热电半导体制冷器件23的一侧侧面为加热面211,第二导热板22远离热电半导体制冷器件23的一侧侧面为制冷面221。
[0092]
热电半导体制冷器件23在通电后,能够将冷端的热量转移到热端。也就是说,随着电子的移动,热电半导体制冷器件23的两侧分别形成冷端和热端。随着热量的传递,第一导热板21的加热面211能够向保温舱室11传递热量,第二导热板22的制冷面221能够使冷藏舱室12降温。热电半导体制冷器件23具有无噪声、无振动、不需制冷剂、体积小、重量轻等特点,且工作可靠,操作简便,易于进行冷量调节。第一导热板21和第二导热板22能够对热电半导体制冷器件23起到保护和安装支撑的作用。
[0093]
具体地,上述第一导热板21和第二导热板22可以均是紫铜板,其导热性能更佳。
[0094]
进一步地,隔板件2还包括第一导热垫24和第二导热垫25,第一导热垫24设置在第一导热板21和热电半导体制冷器件23之间,第二导热垫25设置在第二导热板22和热电半导体制冷器件23之间。具体地,第一导热垫24和第二导热垫25可以是导热硅胶垫,从而进一步提高导热效果,使热电半导体制冷器件23在通电后产生的热量能够快速地传递到加热面211和制冷面221。
[0095]
如上所述,为了提高导热效果,第一导热垫24和第二导热垫25可以是硅胶垫。装配过程中,先将第一导热垫24(或第二导热垫25)安装贴合在第一导热板21(或第二导热板22)上,再将热电半导体制冷器件23安装贴合在第一导热垫24上。由于硅胶较软,在安装热电半导体制冷器件23时,容易导致接触表面的不平整,如此会影响热电半导体制冷器件23的表面制冷制热效果。基于此,可以进一步在第一导热板21或第二导热板22靠近热电半导体制冷器件23的一侧连接有垫块26。
[0096]
如图2所示,垫块26可以与热电半导体制冷器件23预先组装,再放置在第一导热板21上,也可以参照图3所示,将垫块26连接在第一导热板21上,或与第一导热板21一体成型,再将第一导热垫24安装在垫块26上。
[0097]
如图4所示,第一导热垫24或第二导热垫25上设置有用于避让垫块26的避让缺口241,同时参照图3,当第一导热垫24被放置在第一导热板21时,避让缺口241对应垫块26放置,再将热电半导体制冷器件23的部分贴合于垫块26,从而垫块26能够对热电半导体制冷器件23起到支撑作用。垫块26具有一定的刚度,在热电半导体制冷器件23安装于第一导热垫24时,垫块26能起到一定的支撑作用,以使热电半导体制冷器件23不会导致第一导热垫24发生过大的变形,由此保证了热电半导体制冷器件23的平整度,使其能够发挥制冷制热作用。
[0098]
如图5所示,在一种具体的实施方式中,垫块26包括支撑部261和定位部262,支撑部261和定位部262形成l形连接,支撑部261贴合于热电半导体制冷器件23,定位部262用于对热电半导体制冷器件23的端部进行限位,以防止热电半导体器件的位置发生窜动。在一种具体的实施方式中,支撑部261的厚度小于第一导热垫24的厚度,这样,在热电半导体制冷器件23压接第一导热垫24时,第一导热垫24由于是软材质,能够被压缩,从而使热电半导体制冷器件23和第一导热垫24直接贴合的更紧密。而由于支撑部261的限制,热电半导体制冷器件23不会对第一导热垫24形成过度的压力,导致压接的不平整。
[0099]
进一步地,为了避免保温舱室11和冷藏舱室12之间的热量发生传递,如图2和图3
所示,上述隔板件2还包括隔热垫27,以避免保温舱室11和冷藏舱室12之间传递热量。隔热垫27设置于第一导热板21和第二导热板22之间,隔热垫27设置有第一开口271,热电半导体制冷器件23容纳在第一开口271内。
[0100]
可以根据餐柜单元的设计尺寸来设定隔板件2的尺寸大小,隔热垫27的整体尺寸根据隔板件2的整体要求设计。隔热垫27上可以设置有多个第一开口271,本实施例中,第一开口271的数量是三个,每个第一开口271内均安装一个热电半导体制冷器件23。可以理解的是,第一开口271的数量还可以是一个、两个或其他的数量,根据隔热垫27的尺寸和热电半导体制冷器件23的尺寸在设定即可。
[0101]
下面参照图2和图3描述隔板件2的一种具体的组装过程:首先将第一导热板21通过紧固件安装在框架28上,然后将隔热垫27安装于框架28,透过第一开口271安装第一导热垫24,此时将第一导热垫24定位在第一导热板21上连接的垫块26。再将热电半导体制冷器件23在垫块26的支撑下压接于第一导热垫24,然后将第二导热垫25安装在热电半导体制冷器件23上,最后将第二导热板22连接在框架28上,形成隔板件2。
[0102]
在一种具体的实施方式中,如图1所示,餐柜单元还包括舱室门3和隔热块4。其中,舱室门3连接于本体1,用于封闭保温舱室11和冷藏舱室12。为了防止舱室门3的封闭效果不理想,导致保温舱室11和冷藏舱室12之间发生热量交换,可以设置隔热块4,该隔热块4连接于隔板件2靠近舱室门3的一侧。舱室门3在关闭状态时,能够与隔热块4密封配合。这样,舱室门3在关闭后,保温舱室11和冷藏舱室12之间的隔离效果更好,避免了热量交换影响餐品的保温或冷藏效果。隔热块4可以是弹性材质,在舱室门3关闭时,能够对隔热块4起到一定挤压效果,进而进一步提高密封效果。
[0103]
在一种具体的实施方式中,如图6所示,保温舱室11或冷藏舱室12内设置有保温盒5,保温盒5朝向冷藏舱室12或保温舱室11的一侧设置有第二开口51。具体地,以保温盒5设置在冷藏舱室12内为例进行说明,保温盒5设置在冷藏舱室12内,第二开口51朝向保温舱室11,隔板件2连接于第二开口51的周侧,并封闭第二开口51。
[0104]
先将隔板件2安装在保温盒5的第二开口51,再将连接有隔板件2的保温盒5整体安装在现有技术中的餐柜单元,就能使现有技术的餐柜单元同时具有保温和冷藏功能。因此,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餐柜单元可以利用现有的餐柜单元简单改造而成,不仅成本低,而且易于实施。
[0105]
进一步地,在保温盒5的外部包覆有隔热层,当餐品放置在保温盒5内部的时候,能够保证保温盒5的保温或冷藏效果。
[0106]
隔板件2具有加热面211和制冷面221,当送餐员或用户在餐柜单元取放餐品时,如果触碰到加热面211或制冷面221,会有烫手或冰手的触感,严重的会导致烫伤等问题。为避免该问题,在一种具体的实施方式中,如图7和图8所示,保温舱室11和/或冷藏舱室12内设置有防护板6,防护板6连接于隔板件2,且防护板6的延伸方向与隔板件2的延伸方向相同,以至少部分地遮挡隔板件2。由于防护板6的防护作用,商家、送餐员或用户在餐柜单元取放餐品时,不会直接触碰到加热面211或制冷面221,用户体验更好。
[0107]
如图8所示,为了避免防护板6影响隔板件2的散热或制冷功能,可以在防护板6设置有散热孔61,从而不影响隔板件2的散热或制冷。散热孔61的形状可以有多种,可以是圆孔,也可以是长条孔,在此不作进一步限定。
[0108]
本技术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取餐柜,包括两个以上的餐柜单元,该餐柜单元为本技术任意实施例提供的餐柜单元。两个以上的餐柜单元可以横向和/或纵向地堆叠排列并安装在一起,以形成取餐柜。
[0109]
餐柜单元之间的排列状态可以有多种形式,一种实施方式中,相邻的餐柜单元中,一个餐柜单元的保温舱室11紧邻另一个餐柜单元的保温舱室11。以及,一个餐柜单元的冷藏舱室12紧邻另一个餐柜单元的冷藏舱室12。也就是说,各个餐柜单元之间形成“制热侧对应制热侧”、“制冷侧对应制冷侧”的排列状态,以使热量传递的损失最小,餐品的保温或冷藏效果更好。
[0110]
在其他的实施方式中,相邻的餐柜单元中,一个餐柜单元的保温舱室11紧邻另一个餐柜单元的冷藏舱室12。也就是说,相邻的餐柜单元中,一个餐柜单元的保温舱室11紧邻另一个餐柜单元的冷藏舱室12。以及,一个餐柜单元的冷藏舱室12紧邻另一个餐柜单元的保温舱室11。这样,各个餐柜单元之间形成“制热侧对应制冷侧”的排列状态,这种排列状态下,为了避免热量损失,可以在各个相邻餐柜单元之间设置隔板件2,该隔板件2为上述包括热电半导体制冷器件23的隔板件2,以此来减少相邻餐柜单元之间的热量传递。
[0111]
也可以在各个相邻的餐柜单元之间直接设置热电半导体制冷器件23,以此来减少相邻餐柜单元之间的热量传递,这样能简化取餐柜的整体结构。
[0112]
综上所述,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餐柜单元及取餐柜不仅能够利用现有的取餐柜结构改造而成,不仅结构简单、易于实施,而且隔板件占据的空间较小,能够将更多的空间提供给餐品,空间利用率高。隔板件同时具有加热面和制冷面,无需额外增加散热装置或制冷装置,进一步提高了餐柜单元的空间利用率。
[0113]
以上仅为本技术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技术,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技术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技术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